人只要来到这个世界,毕竟是有一个心脏在跳动的,只要有心,就会有情感,婴儿哭的时候会找妈妈,因为婴儿从出生到还没记事,就已经把对妈妈的依赖之情给表达出来了。上学以后把对老师对同学的情感表达出来,对着自己讨厌的老师会不想见到,见到自己喜欢的女孩子会脸红心跳,这些都是从外在表达情感的一种方式,内心表达情感是什么样呢,
有人帮助了你,即使你不知道这个人叫做什么名字,但是你的心里会记住这个人,对他的情感也是放在心里,长大之后,进入职场,每个人表达情感的方式都不一样了,小时候你讨厌老师,你可以逃学,讨厌同学,你可以不见面。到了职场上面,假如你不喜欢你的上司,不喜欢你的同事,而你的情感无处发泄的时候,回到家父母关心你的时候你会不高兴,甚至把脾气发到他们的身上,小时候喜欢女孩子,就想和她一起上学,写一下情书都会脸红半天,对不喜欢的女生也是不想搭理,
当你进入社会,你对着更多的女生实施的撩妹技术,以此获得人群的关注,但是,你慢慢忘记了曾经那个纯净的自己。人的一生也有很多种情感,也有很多的表达方式,但是每个人都不一样,中华文明是非常长远的,那么古代人的人也会面临和你一样的问题,他们都是怎么表达自己的情感的呢。
1关于想念亲人的情感表达区别
现代人想家了是直接给爸妈打电话说:爸妈,我想回家了,妈妈就会告诉你,回来吧,但是在古代这个没有手机,更加没有网络的地方他们都是表达的呢,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把自己的怀念家的表情全部寄托到了诗里面。李白看到月亮想起了家里的人,便对着月亮就写诗,只能通过月亮才能述说自己的想家之情。
王维是这样写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中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所以王维在这个时候是非常的孤独,只能写诗来想念家乡的人。
2关于爱情的表达区别
现在的人表达爱情是这样的,有些人会直接的告诉对方,并且一直不会罢休,就像欢乐颂里面的曲筱绡,一直把赵医生给追到手,即使中途分开过几次,像关关这样内向的女孩子就不敢告诉赵医生,只能默默的暗恋。最后自己也遇到了人生中的男朋友谢童,现代人表达爱情很多都是直接说出来,并且一直不愿放弃对方,在古代呢。
在很早以前,诗经表达爱情的就更多了,像《诗经邶风静女》里面就非常明显,这是—首充满着浓郁乡土气息的、反映农村青年男女恋爱约会的好诗,内容健康向上,感情朴实真挚。描写了一个青年男子对情人的爱恋之情,颂扬了静女可贵的性格特征。里面是这样写的: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大意是这样的,姑娘温柔又静雅,约我城角去幽会。有意隐藏不露面,徘徊不前急挠头。姑娘漂亮又静雅,送我一束红管草。红管草色光灿灿,更爱姑娘比草美。送我野外香勺药,勺药美丽又奇异。不是勺药本身美,宝贵只因美人赠。现在的人约会就是去**院还有喝咖啡之类的。约完会回家聊一下天,古代人是给这个姑娘写一首诗来表达自己这一天过得非常开心,姑娘非常漂亮之类的,接着诗来表达情感。现代人可能就缺少这一点。
3关于美景的表达区别
在现在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美景都会在旁边感慨说,我去,好美啊,拿出手机赶紧拍下发朋友圈,然后就开始等待点赞还有评论,这个时候的美景也只能是一个不足为奇的天气罢了,但是在这个互联网的时代,这样做的好处也有传播的功效,这样也能让大家真切的看到这个世界的美景是什么样,假如家里是阴天,但是你还是可以看见这样的美景。在古代就不一样了。
王勃看到上面的美景就会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维以落霞、孤鹜、秋水和长天四个景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致远的画面,历来被奉为写景的精妙之句,广为传唱。这两句诗来自王勃的《滕王阁序》在唐高祖之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始建,后阎伯屿为洪州牧,宴群僚于阁上,王勃省父过此,即席而作。文中铺叙滕王阁一带形势景色和宴会盛况。
抒发了作者“无路请缨”之感慨。首先是色彩美。夕阳之下,晚霞绚烂耀眼,而鹜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鹜近乎一个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边半个天空,尚在碧空显露,碧空相对于落霞光度稍逊,但相对于孤鹜来说却较亮,它们——孤鹜、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对比——孤鹜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则更加灿烂。孤鹜的颜色以绿、褐、紫等为主,属于冷色,而且它们之间是补色关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蓝宝石色的,和晚霞的颜色也是互补色的。这个时候王勃表达自己的感情也是用诗,所以千古创下了很多经典的诗作。所以这一点表达的情感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4关于美食表达的区别
在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之中,流传下来的菜是非常多的,中华的美食可谓是养足了很多人的胃,每一个地方的美食还都不一样,不像外国那样只有面包,烤鸡烤鸭什么的,中华就有火锅,麻婆豆腐等等名菜,现代人吃货也是非常的多,现代人都是怎么表达美食,菜上来之前,不管好吃不好吃,都要先拍照,然后发朋友圈,然后继续等待其他的菜,好吃是直接不顾及形象的,能表达的就是好吃好吃,太好吃了,发朋友圈推荐朋友过来。那么在古代呢
在这么一个美食帝国,古代的吃货也是不少呢,比如苏东坡,有一道菜还是用苏东坡来命名的,就是东坡肉,苏东坡可谓是资深的诗人吃货了,苏东坡对美食的表达就是写诗,还为猪肉写了一首《猪肉颂》:黄州好猪肉,价贱如粪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时他自美。每日起来打一碗,饱得自家君莫管。可见苏东坡真的是一个十足的吃货,对美食的情感是专门的为美食写诗。还有为粥也写了《豆粥》
《豆粥》是这样描写的,君不见滹沱流澌车折轴,公孙仓皇奉豆粥。湿薪破灶自燎衣,饥寒顿解刘文叔。又不见金谷敲冰草木春,帐下烹煎皆美人。萍齑豆粥不传法,咄嗟而办石季伦。干戈未解身如寄,声色相缠心已醉,身心颠倒自不知,更识人间有真味,岂如江头千顷雪色芦,茅檐出没晨烟孤。地碓舂光似玉,沙瓶煮豆软如酥。我老此身无着处,卖书来问东家住。卧听鸡鸣粥熟时,蓬头曳履君家去。可谓是一碗粥引起了苏轼很多的情感啊,代入了特别多的事件,在古代乱世之中也有被粥难倒英雄汉的事情。所以勾起了苏轼对事件的描写。
看来正是因为古代的这些文人,才让我们知道了古代是个什么样,他们的情感全部寄托在自己的诗里面,现在的情感也有寄托在歌词里面,但是古代人和现代人表达情感的方式差异还是蛮大的。
《掌心》这首歌表达了相爱容易相守难,现实往往不能遂人所愿的情感。歌曲中描述了一位男子对他爱人的深情表白和爱的承诺,表达了他对爱情的热烈渴望和珍视爱情的决心。同时,歌曲也表达了珍惜爱情、坚守爱情的主题,呼吁人们在爱情面前保持真诚和坚定,共同创造一个充满爱的世界。
歌曲的歌词中,男子对爱人说:“让我相信你的掌心,就是我的天地,让我相信你的呵护,就是我的运气。”这表达了他对爱人的信任和依赖,也暗示了他愿意为这份爱情付出一切的决心。
然而,歌词中也提到了相爱容易相守难的现实。歌曲中的男子知道,爱情不仅仅是甜言蜜语和海誓山盟,更需要的是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坚守信念和承诺。因此,他希望他的爱人能够像他一样珍惜爱情,共同守护这份来之不易的感情。
整首歌曲旋律悠扬,歌词朴实动人,通过对爱人的细腻描绘和真挚情感的表达,表达了爱情的温暖和美好,让人感受到爱的力量和情感的真实。同时,歌曲也提醒人们,爱情需要用心去经营和维护,只有在相互信任、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地长久。
总之,《掌心》这首歌表达了相爱容易相守难的情感,呼吁人们在爱情面前保持真诚和坚定,珍惜爱情、坚守爱情的主题。
话本小说是民间口头文学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宋元时期,商业经济发展繁荣,城市文化随之兴起,市民阶层日益壮大,由是,反映着现实市井生活,渗透着市民思想意识,洋溢着市民文化色彩,迎合着市民审美趣味的话本小说盛行一时。
朦胧的人文精神
宋元时期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在崇尚功利的社会心态影响下,儒家思想的影响逐渐削弱,市民自我意识逐渐觉醒。话本小说作为一种市民文学,其撰写者“书会才人”、表演者“说话艺人”和接受者都是社会中下层的人。他们虽然无法完全摒除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影响,但又不满于传统观念的禁锢,意识中还有着市民的享乐主义和农民的朴素思想。传统的伦理道德的条条框框对于他们的约束相对薄弱,由此萌生出朦胧的人文主义精神。
他们肯定七情六欲,反对压抑人性。表现得比较明显的是《刎颈鸳鸯会》(《清平山堂话本》卷三)。小说讲述了村落女子蒋淑珍纵情纵欲,最终与情人双双惨死于丈夫刀下的血腥人生悲剧。小说看似不满女主人公的婚外偷情,却又以韩凭夫妻不屈强权,至情不渝,化为连理、鸳鸯的凄美故事作比,对大胆挑战传统礼俗观念的男女主人公的行为、遭遇满怀同情和赞许。
宋元话本小说不仅有爱情故事的缠绵悱恻,也有恩爱夫妻的悲欢离合、妓女命运的苦辣辛酸,在女性的“贞节观”上闪现了一丝动摇的火花。在《陈巡检梅岭失妻记》(《清平山堂话本》卷三)中,写陈辛奔赴偏远的广东就任巡检,妻子与他情投意合,不忍他独自前往,与之随行。途中,妻子被号称“齐天大圣”的猢狲精劫掳,虽软硬兼施仍不肯顺从。三年后,陈辛历尽艰难救得妻子,恩爱夫妻终得团圆。篇中丝毫未提陈辛对失踪多年的妻子的怀疑和游移,这体现了市民在“情”和“礼”的观念冲突中,“情”战胜了“礼”,对传统观念标榜的“饿死事小,失节事大”是一个有力的冲击。
开放的女性情感
在传统的中国古代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是根深蒂固的。社会文化、社会意识一再提醒、强化的女性所担当的社会角色都是生育本能和家庭职责。自从父系制社会形成并稳固后,从小接受“三从四德”闺中礼训教化及熏陶的女性扮演的都是弱势、被动、依附、封闭的角色。而在宋元话本小说中,社会于女性的舆论压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传统的女性角色实现了一定程度的蜕变,女性情感观念表现为某种程度的开放性。其改变首先体现在女性敢于冲破世俗的藩篱,主动热情地表达和追求爱情。
例如《碾玉观音》(《京本通俗小说》第十卷),这是一篇比较典型的叙述市井普通“小人物”恋爱婚姻的故事。女主人公璩秀秀是一个裱褙匠的女儿。她家境贫寒,大胆泼辣,干脆洒脱,敢爱敢恨,没有一点传统道德的负担。她爱上了王府的待诏碾玉匠崔宁。在恰遇王府失火时,她主动怂恿崔宁一起逃离,言语直率,步步紧逼,表达爱情无丝毫忸忸怩怩。倒是男主人公崔宁表现出懦弱、胆小、怕事的性格,与女主人公形成鲜明的对比,更彰显出女性的不同寻常。诚然,璩秀秀的离经叛道与她的社会阶层相关联。她出身市井,较少受传统文化和闺阁教育的束缚。但是,在一个性别地位不平等的社会背景中,她不甘于被动接受,以积极的态度扭转这种传统的两性关系,主动表达情感,将男性置于被动位置。很显然,这种地位的互换,对于自父系制形成以来一直由男性主义主导的社会来说,对于强大的男性权力来说,是一个极为惊人的挑战。它意味着对男性主权的蔑视;意味着女性自身对于自己长期所担当的被动社会角色的不满和反思。同时,也开启一点朦胧的,建立在平等互爱基础上的现代爱情观。
世俗的婚姻观念
“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是中国古代社会传统的婚姻观念。随着父权制、家族制和私有制的确立,儿女被视为家族或家庭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婚姻已然超越了单纯的个人关系,成为保持和延续家族或家庭利益的手段,从而婚姻缔结的控制权不可避免地掌握在了家长的手中。由于社会时代的局限、市民本身的缺点和根深蒂固的传统思想影响,市民在婚姻观念上还是具有很大的保守性和世俗性。宋元话本小说中,虽然对传统婚姻规则的要求不再严苛,却仍保留有世俗的婚姻观念。
例如《裴秀娘夜游西湖记》(《万锦情林》卷二)一篇,小说记叙宋理宗时太尉裴朗携家眷清明夜游西湖,裴女秀娘偶见一美少年,心生爱慕,归家后,相思成疾。裴朗得知实情后,遣人暗访,知少年乃刘员外次子刘澄,因此托媒至刘家议亲。秀娘闻之即病愈,后两家择吉成婚,终成眷属。小说满足了人们关于婚姻的种种世俗愿望,即男才女貌、夫荣子贵、夫妻偕老、健康长寿等。
同时,市民作为城市的新兴阶层,虽然不断在发展,有新思想、新观念和新道德,却也不断在分化,也有剥削与被剥削,也有贫富差距。如前文所述,城市纸醉金迷的物质生活使人们获取财富、权势、地位的愿望更加迫切,从而滋生了市民妄图借助婚姻达到其经济、政治目的的念头和行为。这种社会现象也较普遍地反映在话本小说中。
萌芽的商业意识
宋元时代,对于财富的渴望一直存在于绝大部分人内心中。随着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经济亦逐步繁荣,而随之催生的则是渗入了商业价值观的爱情婚姻观。
如《张古老种瓜娶文女》(《古代小说鉴赏辞典》),这个故事本是一篇讲述神仙及其度化世人的道教故事,但经过宋代说话艺人的加工改造后,单纯的宗教宣传意味已大为减弱。为了迎合普通市民的审美趣味,说话艺人着重渲染了它的喜剧因素。值得回味咀嚼的是韦恕“有个女儿,一十八岁,清官家贫,无钱嫁人”,道出了财富已取代门第、声誉、家世,成为世人缔结婚姻的更重要的衡量标准。而年旬八十、年老力衰的一介平民要娶青春年少、官宦人家的“十八岁小娘子”,这种在现实中看似痴人说梦的事情却得以实现。虽然这件事不是韦恕的主观意愿,但也暗示了市民的婚姻观念已与金钱密切联系起来。并且,故事中种瓜张公两次奉送韦家十万贯钱的情节,也透露了市民阶层普遍存在的拜金意识。
由此可见,在日益繁盛的都市文化背景下,在日渐膨胀的物欲横流中,世人对财富的占有欲是无止境的,对金钱的渴望是驾驭于情感、道德之上的,对婚姻的谋划是经济利益的最大化——而这正是商业文化的本质。同时,话本既以规劝为旨,亦从另外一面证实了时代风气之盛。还有如《蓝桥记》《闹樊楼多情周胜仙》《碾玉观音》等都反映了那个时代市民心中爱情与财富、婚姻与经济的关系,都曲折隐晦地反映了那个时代众生的拜金心态以及在市民观念中已渐渐萌芽的商业意识,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情爱、婚恋是文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任何叙事的背后都有着一整套价值观念体系的支撑,在宋元话本小说中,是同时有着两种“声音”存在的。一种源于作品中的人物,人物的情感、欲望、追求、行为方式传达出他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一种则源于叙事者,包括叙事者对生活、人生的理解、观点、经验和对人物的态度、诠释、评判。两者共同构建起小说世界的一整套价值观念体系。不同于唐传奇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为主角的故事,市民阶层作为社会新兴势力的一部分,在说话艺术中破天荒地第一次占有了重要的位置。下层市民中的“小人物”在宋元话本小说中作为被肯定的主人公出现。关于情爱、婚恋,不再满足于描绘才子佳人,不再满足于“发乎情,止乎礼”的含蓄叙事,也不再满足于以传统的伦理道德进行说教,而是叙写市井男女不受礼制约束,对爱情与欲望的大胆表达和追求,将男女情爱理解为简单的男欢女爱。朴实的文本,渗透着市民关于生命意识和自我意识的朦胧的觉醒,也是市民极端实利主义的体现。这在我国的小说史上是一个新事物,是一个颠覆性的变化。
作者单位湖南省长沙市铁路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 陆燕)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