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月 :身体可以弯曲,手的抓反射,对强光,声音,反射反应灵敏,哭声有力,喜欢肌肤接触。
1月 :拉腋坐起,头竖片刻,触碰手掌,紧握拳,眼睛跟踪物体,自发细小喉音,倾听说话声,眼睛跟踪正距走动的人,喜欢抱。
2月 :拉腋坐起,头竖直短时,俯卧头抬离地面,拨浪鼓能握片刻,注意大玩具,喜欢触摸其他的东西,会发a、o、e的音。
3月 :俯卧抬头45度,抱直头稳,精细运动,两手可握在一起,拨浪鼓能握05秒。眼睛跟踪物体180度,可以笑出声音,能分辨母亲,喜欢亲近的人。
4-5月
1,大运动方面, 这个时期的宝宝做动作的姿势较以前熟练,而且能够呈对称性。被包在怀里时,宝宝的头能稳稳地直立起来。俯卧时,能把头抬起来与肩胛成90度角。靠垫扶坐,扶立时两腿能支撑着身体。翻身练习:侧卧--俯卧或仰卧,反复练习。扶住宝宝腋下,可以站立蹦跳两下。
2,精细动作方面, 口:喜欢把东西往嘴里放。手:宝宝能单手够取东西并拿稳,手眼协调有进一步发展。(单手或双手将球抱起),手能抓脚,很快脚会申到唇边,双手抱住啃咬脚趾;可以按自己的意愿做各种动作。拇指较以前灵活多了,开始抓东西(抓住近处的玩具)。
3,语言能力 , 对人或物发声。宝宝能发出两个双辅音(无意识),这种发音常与咿啊音同时出现,有了口唇的帮助,为有意识发音做准备。高兴时,会大笑,声音清脆悦耳。会发出“咯咯咕咕”的声音,好像在跟你说话。
4,认知,看的能力, 宝宝学会认第一种东西,一个月内能学习1-2种物品。会动的、有声光或颜色的东西对宝宝有吸引力。听到物名能用眼睛准确寻到目标。
5,认知,听的能力 ,听到猫、狗、小鸟会被吸引。宝宝能顺着声音用眼睛寻找落地物品,利用听觉指导寻找。
6, 情感 与社交 ,宝宝会自己蒙脸,与大人玩躲猫猫 游戏 。主动与大人玩已经是一个很大的进步,喜欢和别人一起玩耍。宝宝开始怕生了,能区分生人与熟人(能识别爸爸妈妈和其他熟悉的面孔)。见食物会兴奋。
7,生活自理 ,宝宝能用双手扶住奶瓶或双手抱乳房。开始有自助能力。能将奶嘴准确放入口中,或自己寻找乳头,手口协调良好。
8,辅食添加 ,及时为宝宝补铁,满4个月可以在白天开始喂蛋黄了(1/6或1/4个),月底可喂整个蛋黄;每日一次,要在两次喂奶之间喂食。可用勺子喂食。喂食的头3-4天每天观察大便情况。
9, 育儿 问题 ,了解宝宝夜哭的原因,翻身练习,辅食添加,帮宝宝度过认生期。
6-7个月
1,大运动方面, 头竖的比较稳了,开始能独坐一小会,但有时两手还需要在前方支撑着,俯卧时,能用肘支撑着将胸抬起,父母如果用手掌顶住宝宝的脚心,宝宝的身体能前移。
2,精细动作方面, 口:流口水,锻炼牙龈,手:能用手抓眼前的东西,并开始双手配合抓,能讲一块积木传给右手,左手再拿一块积木(手腕控制力及手眼协调,双手的协作),还不会驱动大拇指,但是已经能够自由的使用双手了。
3,语言能力, 说的能力:会发出简单的音节-g h l 等音,看到熟悉的人或物会主动发音,听到叫名字会注视并微笑。试图通过吹气、咿咿呀呀、尖叫、笑等方式来说话。
4,认知,看的能力, 开始明白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发现能力越来越强。
视力范围能达几米远,眼珠开始上下左右的移动找寻物体。看的记忆能力:现在才能辨别简单红、黄、蓝之间的差异,物质守恒的原理:一种物品被另一种物品挡住了,那种物品还存在,只是被挡住或蒙上了。
5,认知,听的能力, 哭的时候,放一段音乐,会停止啼哭,扭头寻找声音来源,并集中注意力倾听。听到叫名字会注视并微笑。开始对大人说的话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开始辨别大人说话的语气了。
6,认知,理解和记忆能力 ,对周围的事物开始有了理解力和观察能力,似乎会看大人脸色了。能读懂大人用语言和表情表示表扬和批评。
7, 情感 与社交, 此时的宝宝是个快乐、令人喜欢的小人儿。听见熟悉的人说话就会微笑,甚至大声笑。这一时期是巩固宝宝和父母之间亲密关系的时期。发展依恋情绪,建立安全感。开始认人了,有些宝宝开始出现明显的认生(陌生人焦虑),情绪变化很快,刚才啼哭的很厉害,一会又笑了。发起脾气很厉害,会长时间的啼哭,拒绝吃东西,只想让爸爸妈妈抱等等。
8,生活自理, 宝宝的咀嚼、吞咽训练,锻炼宝宝独自玩耍的能力。
12-13个月
1,成长与发育特点 ,宝宝1岁了,从婴儿期过渡到幼儿期,到了幼儿期宝宝变化就没那么显著了,吃喝拉撒睡琐碎的事情没那么多了,开始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愿,能够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的宝宝多了起来。 体重增加缓慢,宝宝可以借助身体语言和父母交流(比如:要去外面玩,用手指着门,要喝奶就会指着奶瓶),宝宝有了自我主见,逐渐显现出独立的思想和意愿,添加固体的关键期 。
2,大运动方面 ,自由自在地爬着走,可以独自站立了,牵着大人单手或双手走。
3,精细动作方面, 把手伸进瓶口,扔小球,抛小球,摇晃玩具,发出好听的声,伸手够到眼前的物品,并挪动物品,把东西给别人。
4,语言能力, 会叫爸、妈。理解成人的要求同时也会指向他要的东西。能咿咿呀呀发出声音表达所需要,能通过大人的肢体语言,语气,场景因素结合理解语言。
5,认知能力, 盖瓶盖,重复做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极强的模仿能力,握笔乱涂乱画,涂鸦。
6, 情感 与社交, 开始亲近妈妈以外的人,但有的孩子还是在人际交往上处于被动状态,自我意识还很强,穿衣知道配合,会咀嚼食物,开始对食物有喜、恶感。
7,饮食方面, 每天应吃10种以上的食物,比如配方奶、粮食、蛋肉、蔬菜、水果等,应增加进餐次数,供给富有营养的食物,培养宝宝的饮食习惯,鼓励宝宝自己进食、培养集中精力进食、不挑食、不偏食、的良好习惯,少吃快餐食品,少喝饮料,不能以饮料代替白开水。
8,预防安全意外事故, 防止从床上、楼梯,窗台掉下来,防止宝宝拿药瓶,把药吃到肚子里(如:洗发水、香水、化妆品当饮料喝),注意别人的宠物。
13-15个月
1,喜欢走路, 儿童的发展存在敏感期,1-2岁是行走的敏感期,直到2岁左右能离地跳起,标志着行走敏感期结束。建议:家长为幼儿创造条件练习走路(前走、后退、侧身走)及“无障碍”条件,增强宝宝行走的目的性;增强宝宝行走的技巧性;增强宝宝行为的趣味性。
2,大运动方面, 动作的发展从被动趋向主动,喜欢爬台阶,能手脚并用爬1-2层台阶。逐渐学会走路,但走不稳,易跌跤,用力推物走。独走自如,不左右摇摆。
双手能协作玩弄物体和玩具(如滚球、推动小 汽车 、将物体倒出等)宝宝有了更多的好奇心,这属于自己的“ 探索 行为”,通过“ 探索 ”他能获得更多的经验。
3,精细动作方面, 手:能用手握笔涂涂画画,模仿成人画道道。喜欢把东西拿进拿出,能握住勺子放进嘴里。弯曲手臂丢东西。会把简单的形状放入模型中,喜欢盖瓶盖;能够搭起3-4块积木。
4,语言能力, 宝宝的语言发展到单词句阶段。会继续使用手势动作进行交流,理解成人的要求。能用自己已经学会的简短词语表达自己的需要。会指认自己的五官,会说3个字的句子,懂得“上面”“下面”。将音乐融入宝宝的学习中:1,宝宝对音乐的刺激表现积极,对音乐的反应时间持续得较长。听到音乐时,开始频繁发音,并能更好地控制发声。如:M0的宝宝)在区别母语和其它语言声音方面会有更多的困难。
5,活动建议, 大运动,球类、拖拉玩具。精细动作,积木、套装玩具、捶盒、木钉板。
6,生活自理方面, 快乐的进餐时间,让宝宝自己学会吃饭的好时机。宝宝大便已形成一定的规律,但是控制能力任然不强,需要大人提醒。巧用智慧来培养宝宝的好习惯。(宝宝已不是乖乖地躺那让妈妈帮忙洗脸、洗澡的小娃娃了。)
7,认知能力发展的规律, 记忆力主要以无意识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开始萌芽,记忆能保持几天。能够注视成人手中物品15秒左右。处在萌芽阶段的注意力很不稳定。能进行简单的联想,如能根据熟悉的物品,想起常用此物品的人。听到名字会有反应。宝宝会哄娃娃。
8, 情感 与社交, 很少哭了。能记住自己喜欢的和讨厌的东西。对较远物体的支配有成功感,会“跋山涉水”地走到他想去的任何角落。12-19个月时可能改变依恋类型,如从不安全依恋转变成安全依恋。产生同情心,看到别人难过时,会按照自己被安慰的方式去安慰别人。对熟悉的家人有很强的依恋感。害怕陌生人和陌生环境。
16-18个月
1,成长指数, 前囟门大部门已经闭合,还有部分宝宝囟门没有闭合,但是已经很小了,只能容纳一个小指尖。多数萌出10颗乳牙,但也存在个体差异。
2,大运动方面, 跑步:会渐停扶人扶物停跑,爬坡,爬楼梯:自己扶栏杆两脚交替上上台阶,会滑梯:摇摆身体,会扔球但是没有方向,喜欢追逐玩具。单脚踢球,可以扶物或者不扶物踢球。单脚站立,牵手可以单脚站立3秒左右。喜欢到处“游荡”。走路越来越稳,手眼协调较好,肢体的动作较快,能够走路和稳定的站立去拿到以前拿不到的东西。
3,精细动作方面 ,会敲打物体,由上方大把抓汤勺,模仿画道道,能用小勺吃饭,小杯子喝水,小碗喝汤。手的动作较快。•宝宝喜欢到处 探索 ,喜欢自己去够取物体。
4,认知方面,
会认形状, 让宝宝看着书上的实物,能和现实生活中相同的实物联系起来,并指给妈妈看。能辨别简单的形状,如圆形、方形和三角形。所以宝宝能够把不同形状的积木插到不同的插孔中。宝宝喜欢玩橡皮泥,这不但能锻炼宝宝手的运用能力,还能够开发宝宝的想象能力。教宝宝从最简单的物体捏起,如圆形、方形等,逐步发展到复杂的形状。
懂得三个方位, 能从照片中找出爸爸妈妈,有的宝宝也能找到自己。能理解空间概念,如果妈妈说“苹果在妈妈衣袋里”,宝宝如果理解了空间概念,就会去掏妈妈衣袋。同样的在……上面,在……下面。
具备分类能力, 如碗、勺子都属于吃饭用的,杯子喝水等等。分辨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什么东西是宝宝的,什么东西是妈妈的等等。
随节奏摆动身体,会搭高四到六块左右的积木 。
5,语言能力 ,可以说出来的词汇十个字左右,知道物品有名称,说出书中或画中物品称,会说3-5中物品名字,会说自己的小名,听懂妈妈的话。喜欢说“不”,现在宝宝最喜欢说“不”!使用“不”的频率也最高,无论该不该说“不”,宝宝都喜欢用“不”来表明他的态度,以表现出他的独立性。
6,生活自理 ,白天会控制大小便,喜欢开关门,模仿成人的动作,替大人拿东西如:脱鞋、板凳、日用品等,认识家庭照片中的亲人。
16个月
特点:独走自如,刚学会走就想跑。
身体外观及成长:
A大运动
1能蹲下,同时捡起地上的东西,并起身行走。但弯腰捡东西时,可能会在站起来时仰面跌倒。
2独走自如,试图跑起来。
Tips:宝宝练习行走,绝大多数是先横着走,然后是往前走,最后才是往后退着走。
B精细动作
1学会动腕关节,伸手到容器中取东西,用勺子舀起碗里的饭,并送到嘴边。
2尝试拉拉链。
C语言
1基本能理解10~100个词汇,50%的宝宝能理解近200个词汇,但常常不能准确的发音,使用身体语言。
21岁以后的宝宝进入语言学习高峰期,一天可以学习约20个单字。
3语言含义越来越清晰。
4对周围人的对话开始发生兴趣,两眼盯着说话人的嘴,兴致勃勃的聆听。
D认知
1能够认约10种以上的常见物品,并能说出名称。当宝宝看不到这些物品时,也能想象出这些物品的样子。
2喜欢玩指认五官的 游戏 。
E社交
1开始对小朋友有亲近感,但并不主动与小朋友亲近。
2学会分享。
3“我的”意识变强烈。
F 情感
1宝宝的想法越来越多,思维开始活跃起来。开始变得不听话,越来越爱发脾气,变得“磨人”。
17个月
特点:观摩每个角落,翻箱捣柜,“搞破坏”。
身体外观及成长:
A大运动
1独走,能够转弯,边走路边拿东西,跨越障碍物。
2向上迈步爬楼梯,攀爬比较小的家具。
B精细动作
1小勺子吃饭,端杯子喝水,小碗喝汤,自己摘帽子,脱鞋子。
2扔球,能扔出一米远。
3能分清前后方向。
C语言
1女宝宝,40%以上能够把词组合成简短的句子,并说出来。男宝宝,只有20%可以。语言能力方面,男孩和女孩存在这差异。
2已经能说出哪个物品是哪个人的。
3能说出自己的名字了。
D认知
1能将书上的实物和生活中相同的实物联系起来。
2能从照片中找到爸爸妈妈,甚至自己。
3能辨别简单的形状,如圆形,方形和三角形。
4能理解空间概念。
5有了物品类别区分能力。
E社交
1有的宝宝开始对喜欢和小朋友玩耍,有得还是独自玩耍。
2自我意识形成期。
Tips: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关键期。
F 情感
1越来越有自己的主意,喜欢别人听从自己的安排。容易发脾气。
18个月
特点:“精辟用词”,常能逗得爸爸妈妈开怀大小。每天不但能够学习20个以上的单词,而且能学以致用。
身体外观及成长:
A大运动
1下蹲,行走自如,有的宝宝可能会眼睛盯着地面,动作不很协调的往前冲着跑几步。
2向后退着走。
B精细动作
1能脱衣服,不能很好穿衣服。拉链衣服不能自己拉上,会用粘贴式的鞋带。
2学会使用工具。
C语言
1开始使用语言和周围人打招呼。基本上能掌握50~100个词,50%的宝宝能够掌握60~80个口语词汇,之后会进入词汇量爆炸期。
2发出20多种不同的音节,这些音节能够组成50多种不同的词或类似词。宝宝说出的橘子通常包括一个名词和一个动词,开始向儿童语调发展。
3说出身体所有部位的名称,自己及他人的,以及功能和作用。
4自言自语。
5使用“不”的频率高。
D认知
1分辨能力:a 分辨出什么能吃,什么不能吃。b分辨形状,将不同的形状插到不同的插孔中。喜欢玩橡皮泥。
2模仿能力:a模仿妈妈的动作,如咳嗽声。说话内容,声音和表达。
3集中注意力观看动画片或者书本上的图画,并能记住部分内容。记得最清楚的是人物名字,尤其是动物的名字,对故事中的情节有了初步理解能力。(哭,兴奋)
E社交
1自我意识形成期,自私。
F 情感
1开始向执拗期迈进,一般2岁出现典型的执拗期。有了主见和个性,自我意识和思考的独立性增强了,对妈妈极度依恋的情态减弱。
19-21个月
1,宝宝常把“不”或“不要”挂在嘴边,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进一步发展,除徒手操作外,宝宝开始学习使用工具,开始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2,大运动方面 ,能倒退走5步以上,能用脚尖走3-4步。钻直径为70cm的圈时能弯腰,但不够灵活。可以跨过8-10cm高的障碍物。能走跑交替,但不灵活。能向前跑两米,牵手能下楼。
3,精细动作方面 ,会穿珠子两颗以上。能将有痕迹的手工纸对折。会拆玩具。一分钟内可以捡10颗豆子。会一页一页翻书,能搭6-7块积木,会用蜡笔画直线。
4,认知能力 ,机械记忆1-5个数字,了解方位概念,能按要求去取桌上桌下的物品,能分辨红、黄、蓝3色,能分辨圆形、方形、三角形,并放入对应的不同缺口中。理解对应、所属关系,能初步识别大小多少,能够进行注意力的分配,想象力开始萌芽。
5,语言发展(进入突发期) ,能说3-4个字以上的句子。如,我喝水、妈妈抱我、我要苹果、妈妈快来。甚至把眼前的事情能用语言表达出来。常用“我的”问话及回答。指着宝宝的玩具,问:“这是谁的玩具?”宝宝能回答:“我的。”能较专注看完短小童话故事。
会用词回答:“xx到哪儿去了”,会用词回答“谁来了”,会问:“xx到哪儿去了”,会说4首以上儿歌,会问:“这是什么,”会问:“那是谁” !
6, 情感 与 社会 交往, 行为的目的性越来越明显。喜欢与同伴玩,宝宝之间单次交往的持续时间延长,不愿意与陌生人玩。知道对于同一件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感受。如同一样事物,爸爸表现出喜欢,妈妈表现出不喜欢,宝宝倾向于把食物给爸爸。能够正确的使用人称代词“我”,能准确说出自己的名字、性别。非常关心自己的物品,常要求与其他东西分开保存。愿为自己做些事,但仍不能很成功。
30-36个月
1,3岁左右的宝宝脑内的神经纤维迅速发展,在脑的各部分之间形成了复杂联系。为宝宝动作发展和心理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
2, 大运动特点:
运动全能 :这个月龄段的宝宝,站立时,头能向各个方向转动,听到有人叫他的名字,能立即循声转过头去。几乎成了运动全能,变着花样地走,熟练在原地起跳,跳出几十厘米,会单脚站立并跳起,能从台阶上跳下,也能跳上台阶,不扶栏杆,两脚交替上下楼梯,喜欢向各个方向翻滚。
踢球有方向性 :如果说“把球踢到妈妈这里来”宝宝会对准球踢向妈妈,尽管不那么准确,但开始有方向性地踢球。宝宝能把球投出去了,但距离很短,方向性也不是很好,常常会投到脑后去,不要紧,随着宝宝腕力和臂力的增强,手眼协调能力的提高。
顺利弯腰不倒 :宝宝能把腰弯很低,头几乎着地。弯腰时,宝宝能从两腿之间向后看,还能转头向两侧看。宝宝平衡能力已相当了得。这时,妈妈牵着宝宝一只手走平衡木没有问题。
骑三轮车 :真正会骑三轮车了,而且能自由转弯。
3,精细运动特点:
画竖线、横线和圆圈 :会用拇指和四肢配合握笔了,有的宝宝已经会像成人那样握笔写字。宝宝会一只手握笔,一只手固定在纸或本子上,画画写字。宝宝不再是胡乱涂鸦,开始认真地画线,画圈圈。
一页页翻书 :开始喜欢看图画书和图文并茂的儿童故事书,并喜欢一页页翻书。有时,在妈妈看来,宝宝一页页翻书,不是在看,只是在翻书而已。
搭积木,玩拼图: 积木和拼图 游戏 时宝宝有了与以往不同的意义。过去,宝宝只是把积木一个个搭在一起,即使不断倒塌,宝宝仍然如此去做。现在,宝宝知道了,在底层多放些积木,才能搭得更高,宝宝真的开始用积木搭建塔了。宝宝还会用积木搭火车、 汽车 、小房子等,都是他想象中的实物,拼图对于这么大的宝宝来说还是有相当的难度。
灵活的小手 :宝宝的小手越发灵活,能做很多父母意想不到的事:把瓶盖拧开再拧紧,把门闩关上再打开,能自如地转动门把手,打开关闭水龙头,开关电视,换频道,打开空调电风扇。
4 , 语言发育特点:
听从指令: 能听从父母简单的指令。如果指令过于复杂,句子过长,宝宝会因听不懂而不能执行。所以,父母发出的指令要简单。
理解大部分句子 :宝宝对语言的理解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不但理解父母和看护人说的大部分话,还理解一部分陌生人说的话,宝宝的发音已经相当清晰,能说出5个字词组成的句子,能说出自己的姓名、性别和年龄,有时还能说出父母的姓名。
理解方位和人称代词: 对方位有了进一步理解,开始理解在上面,在里面,在下面等方位。明白你我他,有的宝宝还理解你们我们他们。当宝宝会用你我他时,常会因为礼貌问题被妈妈说。比如,阿姨给宝宝一个苹果,妈妈问谁给的,宝宝会说她,并用手指着阿姨。妈妈觉得这样子不礼貌,就会告诉孩子不要说“她”,要说“阿姨”也不能用手指阿姨。
5,认知能力的特点:
将物品分类: 能根据物品的形状和颜色,将物品进行分类。但宝宝并不能把所有物品都进行这样的分类。宝宝认识的颜色有限,并不能识别所有物品开关。有时,如果你让宝宝把所有圆的物品都拿过来,宝宝只把球拿过来,却不能把苹果橙子等拿过来。如果告诉宝宝把像球那么圆的东西都拿过来,宝宝可能执行的更好。宝宝的抽象思维的能力还比较弱。
理解数的概念 :宝宝已经理解了数的概念,但只理解3以下的数字概念。如果让宝宝拿3个苹果,宝宝可能会完成妈妈的指令。如果让宝宝拿5个苹果过来,宝宝可能就完成不了了。
玩具 :宝宝喜欢玩上发条的小 汽车 、小鸡吃米等机械玩具,愿意玩能变形的玩具。能完成由三四块拼板组成的拼图 游戏 。宝宝会把图画书上的物品和家里的物品进行比较,并能指着图画书告诉你,这里家的哪件物品。
6,生活自理能力:
分离焦虑减弱 :这个月龄段的宝宝,比较容易与父母分离了,分离后的焦虑明显减弱。但是宝宝仍然难以适应日常生活出现重大变化。一旦出现重大变化,宝宝会出现焦虑、烦躁,睡眠不安,食欲下降等。父母吵架,爸爸摔门离开,妈妈哭着跑到其他房间等情况,对宝宝刺激非常大,宝宝会因此失去安全感。
完成吃饭: 为孩子准备好饭菜,宝宝基本能自己完成吃饭任务,不再需要父母喂饭。学会自己吃饭,去幼儿园就不用看护人员喂饭了。如果宝宝还不会自己吃饭,从现在开始,妈妈一定要放手让宝宝自己练习吃饭。宝宝自己吃饭会比妈妈喂饭吃得更好。
脱衣穿衣: 多数宝宝会自己把衣服脱掉,会解开纽扣,拉开拉链脱下上衣,会解开背带裤上的纽扣,把裤子脱到脚踝处坐到小便盆上排尿便。宝宝会解开鞋带把鞋脱掉,但不会系鞋带,只会用粘贴式鞋带。多数孩子会脱衣服脱鞋子穿鞋子,但很少有孩子会穿衣服。
收拾玩具: 宝宝会把玩具都收拾到玩具箱中,能帮助妈妈把拖鞋摆整齐,会帮助爸爸妈妈做些简单的家务活。培养孩子热爱劳动,自己能做的事就自己做。帮助父母做家务,把垃圾扔到果皮箱。爱护公共卫生和公物,要从小培养公共道德,遵守公共规范。
认识物体: 几乎能认出辨别家中所有常见物体了,而且,在别人家或其他地方看到和自己家同样的东西,不再认为那就是自己家的东西了。能把图画中画的物体和现实中的真实物体区分开来。知道画中的苹果不能吃,画中的电视不能开,镜子中的妈妈不能抱宝宝。
7, 社会 交往特点:
模仿行为: 宝宝不但模仿父母,还开始模仿其他人的行为,模仿小伙伴的言行最快最到位。宝宝还会模仿小动物的行走和叫声。学老虎的样子要吃人,学小白兔的样子蹦跳,模仿能力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宝宝通过模仿来认识事物。
表达关爱 :宝宝能自发地对熟悉的伙伴表示关心,小伙伴哭了,宝宝会把自己心爱的玩具递给小伙伴,希望小伙伴不再哭。小狗受伤了,宝宝会拿着妈妈曾经为他擦伤的药水给小狗上药。爸爸妈妈下班了,宝宝会跑过去搂着爸爸妈妈亲昵。宝宝还能表达想当多的 情感 ,一定要鼓励孩子公开表达他的感情。
理解我的,他的概念: 宝宝开始理解我的和他的概念,不是再认为啥都是他的。如果家里有哥哥姐姐或弟弟妹妹,宝宝开始知道爸爸妈妈不只属于他,也属于哥哥姐姐和弟弟妹妹,但这种理解还很肤浅,还常常因为爸爸妈妈照顾弟弟妹妹而心生妒忌,想独占爸爸妈妈。宝宝理解了我的他的,和小朋友可以轮流玩 游戏 了。把自己的玩具拿给小朋友玩,小朋友的玩具拿给自己玩。在理解的基础上慢慢学会分享。
8,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
食物的合理搭配: 购买食品种类丰富,包括:水果、蔬菜、全麦粉面包、蛋肉及其他食品。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 在进餐过程中分享孩子的喜与忧,吃饭时间固定,不吃太多盐,让孩子喝足量的水和牛奶,尽量少喝果汁和碳酸饮料,饮料中避免咖啡因,尽量不给过分挑剔食物的孩子另做饭菜。
尽量避免零食: 一点零食都不给孩子吃是不现实的,父母要把握尺度。不能因为吃零食影响吃饭,就不购买 健康 小零食。如果某零食不适合孩子吃,要明确告诉孩子。
不足之处,敬请指正,The end!
婴儿期是指个体从出生到三岁的时期。它是儿童生理发育和个体心理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是人生发展的第一个非常重要的里程。
一,新生儿的发展
新生儿是指从出生到一个月的婴儿。新生儿是婴儿开始独立发挥生理机能,建立正常的生活节律,以维持生命机能的重要时期。
(一)新生儿的反射行为
新生儿的无条件反射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无条件反射有食物反射、防御反射和定向反射等,是机体适应环境和保护自身的必要的反射行为,被称为生存反射。
第二类无条件反射,由抓握反射、行走反射、游泳反射、围抱反射和巴宾斯基反射等。他们会在出生后的4~6个月内自行消退。
(二)新生儿的生活行为模式
遵循睡眠---觉醒时的活动----啼哭这一周期性变化的生活行为模式。
(三)新生儿的心理发展
三种见解:
以感觉的产生为指标,
以无条件反射为指标,
以出现明确而稳定的条件反射为指标。
二,婴儿及生理和动作的发展
(一)婴儿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
大脑的可塑性,可修复性的新观点告诉我们,婴儿大脑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后天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对婴儿身体和神经系统实施刺激,对促进其大脑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二)婴儿的动作发展
1动作发展对婴儿心理发展的意义
a,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的源泉,婴儿对世界的最初认识源于动作
b,动作是婴儿心理发展水平的指标
c,动作的发展是婴儿获得探究环境的新手段和主动权。
d,动作的发展促进婴儿认知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2婴儿的主要动作发展
手的抓握技能,发展的要点是五指分化和手眼协调。
独立行走,是婴儿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使婴儿移动身体由被动转为主动,使行动具有了相当的主动性,明显的扩大了认知范围,增加了与人交往的主动性。
婴儿动作发展遵循普遍的原则和顺序,从上到下发展的头尾原则,
由内向外发展的近远原则,
由从大动作向精细动作发展的大小原则。
三,婴儿期的学习
婴儿学习活动最早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主要表现如下:
模仿学习,模仿是先天排定的婴儿的重要学习手段。
条件反射学习方式,是婴儿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最早的条件反射是新生儿对母亲抱起喂奶的姿势,做出食物性条件反射。将喂奶姿势变成乳汁即将到口的信号。
偏好新颖刺激的学习形式,婴儿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研究方法所提示出来的,这种学习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四,婴儿期的认知发展
(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1婴儿感觉的发展
a,视觉技能的发展。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觉敏锐度。
b,听觉机能的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
2婴儿知觉的发展
a,跨感觉通道的知觉。它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b,模式知觉。这种知觉能力是通过“视觉偏爱程序”(范兹设计的研究)揭示的。
c,深度知觉。吉布森运用视觉悬崖装置研究婴儿的深度知觉。约从6个多月开始,婴儿就具有深度知觉。但婴儿期是个体感知觉发展的最重要时期,也是感知觉发展最迅速的时期,更是对儿童感知能力发展的干预和训练的最宝贵时期。
(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
1婴儿的注意
婴儿注意最早表现是先天的定向反射,(将头转向声源)。
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
婴儿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性。
2婴儿的记忆
研究发现,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
按记忆内容,可以把婴儿记忆分为
情绪记忆,动作记忆,(12个月之前)
表象记忆与词语记忆。(12个月之后)。
(三)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9~12个月的婴儿就能将食品、动物、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
8~11个月婴儿的问题解决过程经历三个阶段,1无效尝试,2有效尝试,3无需尝试而直接成功。
五,婴儿期言语发展。
根据语言的结构和机能,将婴儿的言语发展分为语音的发展,语义的发展,语法的发展和语用的发展。
(一)婴儿的发音
三个阶段:简单发音阶段,连续音节阶段,学话萌芽阶段。
发音特点:
不同民族和国家的婴儿最初的发音呈现出普遍的规律性,
婴儿真正掌握母语的各种发音,要到第一批词出现时才能开始
三岁左右的婴儿基本上能掌握母语的全部发音。(三岁看大)
(二)婴儿词汇的发展
婴儿在1~15岁之间掌握第一批词汇,数量在50~60个之间,三岁儿童的词汇量增加到1000个左右。
(三)婴儿句子的发展
单词句到多词句
简单句到复合句(两岁左右)。
(四)婴儿与成人之间的言语交往
1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前言语交往,主要是利用手势
2婴儿与成人的言语交往,说出的是他所知道的东西和表达其愿望及要求的内容
3成人与婴儿的言语交往,重在言语的表达策略和技能。
(五)语法的获得
15~25岁是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三岁的婴儿基本上掌握了母语的语法规则系统,也就是说儿童在出生后的头三年就基本掌握了人类的复杂语言。
影响儿童言语获得的因素,
1人脑的结构和机能是人类语言交往语言发展的生物性前提
2认知发展是句法发展的基础
3儿童与周围人的言语交往是句法获得的必要条件
4对成人语言的学习和选择性模仿是句法习得的重要条件
5儿童自身主动而创造性的探索语法规则,不断的提出假设,检验和修正假设以后。获得正确语法。
六,婴儿期的个性和社会性发展
(一)婴儿的气质类型
按活动特性分,巴斯根据婴儿对活动的倾向性和行为特征,将其气质划分为
情绪性,负面情绪反应占优势,多表现为愤怒,悲伤和恐惧。
活动性,表现为积极探索周围环境,乐于从事运动性游戏。
冲动性,缺乏情绪和行为的自我控制
社交性,积极主动的与他人接触和交流。
按三种类型划分。托马斯和切斯把多种划分气质类型的维度归纳为5种,节律性,适应性,趋避性,典型心境与反应强度,这5个维度与亲子关系,社会化,行为问题密切相关,按这几种维度的不同组合把婴儿气质划分为三种典型的类型
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婴儿气质对早期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不同气质类型的婴儿,对早期教育的适应性和要求的不相同。
早期教育对婴儿气质的影响作用取决于环境教育的要求,是否与婴儿的气质特征相符合、相适应。国外学者提出婴儿早期教育的“拟合优化模式”,用于描述环境因素与气质的互动作用。
(二)婴儿基本情绪的发展
情绪是婴儿先天具有的反应能力,又是其社会化的开端,婴儿早期情绪是生物---社会现象
A,婴儿兴趣的发展三个阶段
1先天反射性反应阶段(出生至百日前后)
2相似性物体再认知觉阶段(半岁前后)
3新异性事物探索阶段,(一岁前后)。
B,婴儿的社会性微笑
社会性微笑的出现是婴儿情绪社会化的开端,是与人交往,吸引成人照料的基本手段,是人际交往的纽带。婴儿的微笑是一种从生物学意义向社会意义转化的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自发性微笑阶段。是生理反射性微笑。
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阶段。能够区分人和其他非社会性刺激。
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阶段。能区分熟悉人和陌生人的声音和面孔。
C,婴儿的社会性哭泣。
自发性的哭,不具有社会性的哭
应答性的哭,具有社会交往性质的哭
主动操作性的哭,从经验中学到的具有明显社会活动性质的哭,如打针与疼痛和穿白大褂联系起来。
婴儿啼哭的五种原因(饥饿,瞌睡,身体不佳,心理不适,感到无聊)。
D,分离焦虑
分离焦虑,陌生人焦虑是指婴儿在离开母亲遭遇陌生人和陌生环境的情况下产生惊恐、躲避反应。
分离焦虑经历如下不同的发展阶段:
1最初阶段,这个阶段的婴儿啼哭,悲伤,呼唤妈妈,拒绝陌生人以及痛苦的求助,愤怒的抗议。
2第2阶段。在无人理睬,无法摆脱陌生环境,无从改善困境的情况下,愿望受到打击,在悲戚中尝受失望,减少啼哭,出现情感冷漠。
第3阶段,婴儿在无能为力,无可奈何之下,开始寻求可亲近的陌生人,表现出似乎超脱分离焦虑困扰的状态,企图去适应新的环境。
婴儿处于分离焦虑阶段时,身心都会受到影响,睡眠不好,易受惊扰,食欲不良,甚至出现行为问题,如果这种状态过重,过长,会影响婴儿的智力,个性和社会适应性的发展。
E,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1情绪是婴儿早期适应环境的首要心理承担者。
婴儿对环境需求通过相应的情绪发出信号,这种主动的情绪信号是先天的情绪感应能力,具有天然的沟通作用。
激发母婴之间互动,良好的应答和互动作用,使婴儿身体得以健康成长,心理得到发展,从而体现出情绪对婴儿生存和发展的适应性价值。
2情绪是激活婴儿心理活动和行为的驱动力。
本能性的驱动力,心理社会性驱动力。
3情绪的社会性参照功能
情绪的社会参照功能,是指情绪的信号作用和人际交往功能。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婴儿对他人情绪的分辨,二是婴儿如何利用这些情绪信息来指导自己的行为。
社会性参照能力对婴儿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a,使婴儿能够通过他人的表情信息解读他人的心理倾向,并据此来决定自己的行为
b使婴儿获得安全感,利于调整自己的行为
c促进婴儿对新异刺激的探索活动。
d有助于亲子情感交流,丰富婴儿的情感世界。
(三)婴儿的社会性
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之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婴儿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1依恋发展阶段
发展心理研究者(鲍尔比)把婴儿依恋的发展过程划分比例如下四个阶段。
第1阶段,即无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婴儿对人不加区分的积极反应,喜欢所有的人。
第2阶段有差别的社会反应阶段,因而有选择的对人反映。
第3阶段特殊的情感联络阶段
第4阶段互惠关系形成阶段,因而能把母亲当做交往的伙伴,对母亲的依恋目标有所调整,能理解母亲需要离开自己的原因,并相信母亲爱自己,肯定会回来的,因此能够接受母亲的暂时离开。
2婴儿依恋的类型
安斯沃斯通过陌生情境研究法,把婴儿的依恋分为三种类型。
安全型依恋,
回避型依恋,母亲在场或离开都无所谓,自己玩自己的,和母亲之间并未形成特别亲密的感情连接,被称为无依恋婴儿。
反抗型依恋,这类婴儿缺乏安全感,时刻警惕母亲离开,对母亲离开极度反抗非常苦恼,母亲回来时既寻求与母亲接触,又反抗母亲的安抚,表现出矛盾的态度,这种类型又叫矛盾型依恋。
3早期教养对依恋的影响
[]早期社会性依恋的重要意义:a,对日后人格特征的影响,b早期社会依恋类型,影响个体内在工作模式的形成。
[]衡量婴儿期母亲教养方式的三个标准
反应性,通常能正确理解婴儿发出信号的意义所在,能给予积极回答和反馈
情绪性,经常通过说,笑,爱抚等积极情绪进行情感交流,以满足婴儿愉悦的需要。
社会性刺激
4婴儿自我的发展
婴儿自我的发展过程
哈特总结了各种有关研究,提出了婴儿主体我和客体我的发展过程。
主体我的自我意识:(8个月--1周岁)
8个月前婴儿还没有萌发自我意识,在一岁前后婴儿显示出主体我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a,婴儿把自己作为活动主体的认知,b,婴儿能把自己与他人分开。
客体我的自我意识(2岁前后)
约在2岁前后婴儿显示出客体我的自我认知,表现在两个方面:a婴儿开始把自己作为客体来认知(从照片录像中认出自己)。b,能运用人称代词你我他称呼自己和他人。如用我表示自己。
客体我自我意识的出现是个体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一大飞跃。
促进婴儿自我健康发展。
父母对孩子充满爱心,给孩子有安全感。
一贯的对孩子的需要做出敏感的反应,使他享受满足感。
热情的鼓励孩子的进步和努力,使他体验成就感。
能够合理的安排和组织好孩子的生活环境,让孩子感觉到周围环境的规律性以及环境变化的可预测性,这有利于积极健康的自我发展。
#婴幼儿# 导语父母永远是宝宝的老师,1岁半的宝宝已经开始会自己说话了,而且输出的词语很多时候引起大人的大笑。1岁半的宝宝能够用语言和父母交流呢那么,1岁半宝宝如何早教呢下面是 !
1岁半宝宝早教知识:语言成为宝宝与外界交流的工具
一岁半宝宝经开始记住的词汇量在60-80个了,这个时候宝宝已经开始自己会说出一些话了。比如宝宝会给要走的时候说:再见,有些宝宝在这个时候并不说,这个时候,父母不要强制宝宝说,这样既限制了宝宝的自由,而且对客人也不是很好。其实这种情况下并不是宝宝不喜欢客人,恰恰相反,宝宝有可能是想把客人留下。
宝宝这个时候虽然能够说话了,但多数是短句,因此,妈妈还要不停的给宝宝讲故事或者给宝宝提问,让宝宝认识和记住更多的词汇,这个时期宝宝的记忆词汇的能力会大增。
宝宝这个时期能听懂父母的大部分话语,也能听懂电视里面的一些意思,宝宝对于提到自己的话也会停下来注意听,这个时期父母要多讲宝宝爱听的话,以免打消宝宝学习语言的积极性。父母可以通过大的七巧板和旋转的木马和回力球来训练宝宝眼睛和事物的协调能力。
宝宝还没有时间的概念,父母在催宝宝喝奶、睡觉的时候,不要说:现在都几点了,宝宝快点…的用语,这些用语会让宝宝觉得时间很紧迫,好像时间赶着自己走的感觉。以后导致宝宝不会充分的利用时间。这个时候妈妈要给宝宝说:玩了一天了,其他宝宝和妈妈都要休息睡觉了,宝宝也要睡一个香甜的饱觉吧……多让宝宝晚一些橡皮泥,这样不仅能锻炼宝宝运用手的能力,还可以提高宝宝的想象力。
1岁半宝宝早教知识:宝宝情绪和情感发展
1岁半的宝宝已经自己能走路了,即使跑上几步也不是问题;这个时候宝宝还经常花样的走路,这些动作看起来好笑,但是可以锻炼宝宝平衡的能力。
1岁半的宝宝懂得的词语越来越多,但是缺乏完全利用这些词语表达意思的能力,经常出现生气或不听父母的话的情况,其实这个情况我们成人要理解。
这个时期的宝宝已经有了不服输的情感,宝宝在玩积木的时候,如果一直做不好,就会生气或扔掉积木,这个时候父母的劝解和演示都不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不过也没有关系,要让宝宝多遇到一些困难,可以提高宝宝面对困难和解决方法的忍耐力。如果宝宝将兴趣转向其他玩具或让父母一起玩,这个时候父母要多多配合宝宝。
宝宝这个时候说的最多的是“不”,宝宝通过说“不”来表达自己独立和权威;一般来说父母给宝宝说的不越多,宝宝说的不也就会越多;对于宝宝还没有做的事情,父母不要去给宝宝说,这样很容易引起宝宝对这件事情的注意力。父母只需要给宝宝提供安全的空间就可以了。
1岁半宝宝早教知识:早教注意事项
1岁半的宝宝更喜欢玩躲猫猫和追逐的游戏,而且宝宝喜欢做主角;这个时候父母要多提高宝宝主动参加的积极性,这样可以提高宝宝参与其他小伙伴活动的积极性。
1岁半宝宝如何早教,很多时候宝宝学习语言的时间不一样,只要孩子没有什么问题,父母不要担心宝宝,说话晚与宝宝的性格和周围环境都有一些关系。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 No76
婴儿的认知包括感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认识过程。
一、婴儿感知觉的发展
感知觉是个体认知发展中最早发生,也是最先成熟的心理过程,所以说 感知觉是婴儿认知的开端。
婴儿感知觉活动不是被动的,其突出特征在于它是主动的、有选择的心理过程。
(一)婴儿感觉的发展
1、视觉技能的发展
人对周围环境的信息大多数是通过视觉系统获得的。
视觉主要是对物体所展现的复杂信息的察觉和辨认。
研究察觉和辨认刺激物需要具备一定的视觉技能,主要有视觉集中、视觉追踪运动、颜色视觉、对光的察觉和视觉敏锐度。
2、听觉技能的发展
听觉是婴儿从外部环境获取信息,认知和适应环境的重要手段。
婴儿的听觉发展包括听觉辨别能力、语音感知、音乐感知和视听协调能力等。
(二)婴儿知觉的发展
婴儿知觉的发展表现为各种分析器的协调活动,共同参与复合刺激的分析和综合。它是对来自周围环境的信息的察觉、组织、综合及解释。
1、跨感觉通道的知觉
这是指婴儿将从不同感觉通道获得的信息整合起来的知觉的能力,它是多种感觉形式协同活动而产生的知觉。
它是最明显的表现形式是手眼协调和视听协调。
2、模式知觉
模式知觉是指婴儿在知觉一个图形时,不仅知觉到它的各个组成部分,而是能将这些部分知觉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如人脸图案)。
这种知觉能力通过“视觉偏爱程序”(范兹设计的研究)揭示的。
研究表明新生儿具有先天的模式知觉。
3、深度知觉
深度知觉(depth perception),亦称“立体知觉”或“距离知觉”。对物体的立体或对不同物体的远近的知觉。
视网膜只能接受两维空间的刺激,对三维空间的反映主要依靠双眼视觉实现。
著名的 视觉悬崖实验 说明,刚会爬的婴儿已经具备相当好的深度知觉。
国内 郭静秋 等研究了正常3 12岁儿童的 立体视锐度 ,认为立体视成熟期在3岁以前。
有些儿童生来有深度知觉方面的缺陷,比如 间歇性外斜视 儿童患者,其近距离立体视良好,中、远距离立体视不良,及早手术后会有较大改善,分别检查不同距离的立体视就是考察的重要指标。
另还有学者研究结果显示 学习障碍 (LD)儿童深度觉辨别缺乏线索利用能力,且与 情感 判断存在潜在关联,进一步证明了Johnson等提到单纯的知觉判断往往能反映深层的复杂 社会 知觉 能力,为深度知觉在认知方面的应用铺开道路。
近些年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发现,新生儿、婴儿具有了不起的反应外界刺激和适应环境的能力。
有学者认为:感知觉发展在婴儿期已经完成。
二、婴儿注意和记忆的发展
(一)婴儿的注意
婴儿注意最早表现是先天的定向反射(将头转向声源),这实质上是不随意注意的初级形态。
婴儿注意的发展是从不随意注意发展到随意注意,从受客体刺激的外部特征所制约发展受主体内在心理活动控制。
婴儿的注意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于注意内容的选择:
1、受刺激物外部特征的制约。
倾向于注视他们天生偏好的图形(如人脸图、靶心图等)和适合个体接受水平的刺激物(如光亮、中等强度的听觉刺激等)。
2、受知识经验的支配。
容易注意与已有经验不相匹配的 新异刺激 ,能够进行主动 探索 。
3、注意受言语的调节和支配。
言语的产生和发展使婴儿的注意增加并拓展了重要的领域。这可以使婴儿按词汇名称、言语指示乃至任务的要求调节自己的注意指向。
记忆发生的时间:
长期以来人们普遍认为记忆发生在婴儿出生之后的新生儿期。
近些年研究发现, 人类个体记忆发生的时间是胎儿末期。
按记忆内容可分为:情绪记忆、动作记忆、表象记忆、词语记忆。
12个月前,婴儿记忆主要是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婴儿适应环境的主导方式是感知动作,而与生俱来的各种情绪是他们适应环境的“心理承担者”。
因此,在适应环境中,他们记忆的发展便以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为主导。
12个月后,感知动作活动开始内化为表象,并具有了一定的符号表征功能 。
他们逐渐掌握词汇和母语的基本语法,并能与人进行相应的言语交流,于是这个阶段的婴儿记忆发展的主要内容便提升到以表象记忆和词语记忆为主导的水平。
三、婴儿的加工整合信息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一)加工整合信息能力的发展
9—12个月的婴儿就能将食品、动物、交通工具等分别归类,说明婴儿具有加工整合信息的能力。
近年来,学者们提出,婴儿已经具有整合信息并分类编码的加工能力。
研究者用习惯化和去习惯化的新技术进行研究,他们向婴儿呈现一系列刺激(这些刺激属于同一类别范畴),如果婴儿辨认出这些刺激是同一类的,就会产生习惯化。
这时再向婴儿呈现另外类别的刺激,若产生去习惯化,就表示婴儿能够区分不同的类别。
(二)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近年来,我国学者探察婴儿问题解决行为的特点与发展,结果发现,8—1 1个月婴儿的问题解决过程经历三个水平:
这些婴儿解决同一问题的方法策略也随着月龄增长而发展。
来自一名活色生香的心理咨询师整理
刘熹微 | No76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