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应该如何关注孩子情绪背后的诉求?

家长应该如何关注孩子情绪背后的诉求?,第1张

4岁半的小鱼儿马上就要上幼儿园中班了。上一年,从“小小班”升上“小班”的小鱼儿换了跟班老师,经常早上哭闹着不肯入园,一会儿说“想妈妈”,一会儿说“老师批评”,一会儿又说被小朋友欺负……小鱼儿妈妈说,和孩子聊过几次,发现可能跟新换的老师比较严格有关,小鱼儿迟到过几次挨了批评,于是闹情绪哭鼻子,也因为哭鼻子而被周围的孩子排斥。

于是,小鱼儿妈妈调整了孩子的作息时间,不再每天早上任由她睡饱再回园。早早回园的孩子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果然一整天的情绪都有很大改观,在园的各项表现也好了,坚持了几天,终于形成了良性的循环。“全面关注孩子的情感诉求和生活细节之后,做出一点点改变和调整,没想到真的有用,不容易呀。”小鱼儿妈妈感叹。

两岁半女孩的妈妈小魏最近也提前把女儿送到了小区幼儿园的小小班试课。她说,孩子头两天很兴奋,没有哭,第三天早上开始赖皮,从家到幼儿园哭了一路。“交给老师我就走了,看老师发的视频、,孩子玩得挺开心。”小魏觉得,入园第一个月最关键,一定要让小朋友明白哭和耍赖都没有用,幼儿园是一定要去的。

诉求:是制定某种道德、动机、认同,或是说服受众应该去做某件事的理由。 a陈诉和请求  b追求;要求 

述求:述求一般分为感性诉求(Emotional Appeals)采用感性说服方法的广告形式,又称情感诉求和理性述求(Rational Appeals)采用理性说服方法的广告形式,通过诉求消费者的理智来传达广告内容,从而达到促进销售的目的,也称说明性广告。。

夙求: 我觉得可能和夙愿的意思相近,又作宿愿,意为一向怀着的愿望;久已有的愿望,~得偿,以偿

诉求 Appeal  : 广告通过媒介向目标受众诉说,以求达到所期望的反应。诉求是制定某种道德、动机、认同,或是说服受众应该去做某件事的理由。诉求分三类:理性的、感性的和道义的。  诉求所用语句应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诉以愿望或需要,以博取受众关心或共鸣,最终达到诱致受众购物的目的。

述求: 在品牌营销体系中,诉求占有重要地位。一句好的诉求往往让消费者对一个品牌产生深刻印象,促进其购买,形成良好传播,积淀无形的品牌价值;反之,一个没有良好诉求的品牌则像一个没有一双美丽眼睛的姑娘,纵然漂亮但总是缺少些灵气。因此,长期以来,无论是什么行业的企业,大多都对诉求非常看重。

夙求: 夙单字的解释是“素有的,旧有的”, 夙求形容原本的,旧有的追求

那要看你怎么定位这个服饰呀!!要是以女士的话,那就用以情来打动她们,这就是可以说是情感诉求,而理性诉求则是那些已经不用依靠感性来打动消费者了,可以运用理性诉求。

这只是我个人的看法。

罗伯特·恰尔迪尼( Robert Cialdini)教授在其畅销书〈影响力:说服的科学)( Infuence: The science of persuasion)中将影响力分为六种模式,且都是在潜意识中进行的,其中任何一种影响力都能提高我们的情感诉求。

人们有强烈的冲动去回报他人对我们的恩惠。给听者一份小礼物,或是做出让步,他们会很感动并按你的想法去做。

我们容易被公认有权威的人所说服。(此处情感诉求与人品诉求产生碰撞。)

我们总是竞相追逐自认为短缺的事物,同时,失去某物的担忧要比得到某物更能激发人们。向听者指明他们有可能会失去的事物,以激发其产生情感共鸣。

我们希望被当作言行一致的人,因此结合某人过去的言行,告诉他你想让他做什么。

人们总是会受周围人的感受与行为所影响,并与其保持一致,因此说服一个群体要比各个击破更易成功。

我们大多数人总是更容易答应自己认识和喜爱的人所提出的要求。努力发现你与听者之间的相似之处:行为、语言甚至可以是穿着。(文章节选自艾伦巴克著作《提升你的沟通技能》,如对内容感兴趣请购买原著进一步研习)

亚里士多德提出了属于技术范围的三种基本说服方式——人品诉求(ethos)、情感诉求(pathos)和理性诉求(logos)。

人品诉求是指修辞者的道德品质、人格威信,亚里士多德称人品诉求是“最有效的说服手段”,所以演讲者必须具备聪慧、美德、善意等能够使听众觉得可信的品质,因为“人格对于说服几乎可以说是起支配作用的因素”(Kennedy

1991:

38)

。“当演说者的话令人相信的时候,他是凭他的性格来说服人,因为我们在任何事情上一般都更相信好人”(亚里士多德

1991:29)。一位成功的演说家在演讲中“除了设法使受众成员进入最有利于说服工作获得成功的感情状态以及向他们‘摆事实,讲道理’之外,还必须展示出一种能赢得他们尊重和信赖,对他们具有感召力的人格,并利用这一人格所具有的威信来影响他们的决定”(刘亚猛

2004:165)

。人品诉求不仅仅是演讲者与听众建立可信性的桥梁,同时也是对雅典人所认为的可信人群品质的研究。

情感诉求是指通过对听众心理的了解来诉诸他们的感情,用言辞去打动听众,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动之以情”。它是通过调动听众情感以产生说服的效力,或者说是一种“情绪论证”(pathetic

proofs)

,主要依靠使听众处于某种心情而产生。演讲者通过带有倾向性或暗示性的语句向听众施加某种信仰和情感来激起感情并最终促使他们产生行动,可以说,“对情感诉求的研究是一种对人类情感的心理研究,是对人类发掘、践行真理的道德关注”(Herrick

2005:

84)。亚里士多德在《修辞学》中讨论了诸如喜怒哀乐、忧虑、嫉妒、羞愧等人类几乎所有的情感,在他看来,情感不是影响人们做决定的非理性障碍,而是对不同情境和论辩模式的理性回应。“亚里士多德对情感的研究明晰了人类感情与逻辑辩论的关系…使得情感诉求不再是一种排除在理性大门之外的蛊惑人心的妖术”(Fortenbaugh1975:

17-18)。

理性诉求是指言语本身所包括的事据与或然式推理证明,即“逻辑论证”(logical

proofs),因此,理性诉求既是对理性推论的研究,也是对言语逻辑的研究。亚里士多德将理性诉求分成“修辞三段论”(rhetoricalsyllogism)

、“例证法”(example),在第二卷20至25章中进行了讨论。严格逻辑意义上的三段论是基于必然性而且由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三部分组成,而亚里士多德的修辞三段论叫做enthymeme

,它的前提是属于人类行动范围内的或然的事,然后根据这种前提得出或然式证明的修辞式推论。“在现代,修辞三段论(enthymeme)已经被认为是省略式三段论(

_truncatedsyllogism

or

rhetorical

syllogism)

,即仅包括一个前提和结论,而另一个前提被省略或隐含了”(Corbett

1971:

73),但在本质上就是一种演绎论证法,是一种不完整的三段论。修辞三段论用在演讲艺术中主要是劝说听众,演讲者只给出大前提,听众在猜测小前提的基础上推断出结论,通过让听众去猜测演讲者不直接表明的或故意省略的内容来激发起他们的参与意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652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