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第1张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情感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特别在语文教学中表现的更加明显。小学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每一篇文章均为文质兼美的佳作,无论就文字的锤炼,内容的表达,情感的抒发,都表现出一种至高的神美。特别是在文章字里行间流露的情感,是作者对社会和生活真实的体验,闪烁着圣洁的人性美。教学中必须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挖掘出作品的真正内涵,从而对学生实施有效的情感教育。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注重对文章词句、结构的辨析,以及内容的深层挖掘,而对文章所流露的情感却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学生很难真正把握文章的脉搏,不能体悟作品的真谛,不能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正如探幽谷已近胜景却返,登高山将至绝顶而归,实为缺憾。

在语文教学中,如充分关注作者的情感,引导学生用心体悟,与作品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聆听作者的心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这样才能轻松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愉快地投入到语文学习中,进而激发他们那种“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豪情,坚定“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信念,从作品中感悟到人生的真谛。因此,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充分运用情感教育,引导学生用心审视文章的内在情感,才能让学生情动于衷,发之于外,导之以行,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下,完美自己的人生。那么如何对作品的情感内涵进行“挖掘”呢?

一、察情

教师要精研教材,深刻地了解作者的思想和作品所流露的情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钻研作品,多方面收集相关资料,挖掘出作品所蕴涵的真实情感,探求作者的创作动机和情感倾向,这样才能把作者的博大情怀,细腻情感,忧愤之思,贴切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比如,教师如不了解郭沫若的坎坷经历,爱国热情,以及在黑暗中不倦地探索追求的精神,就很难把握《天上的街市》这一课的深刻情感内涵,无法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对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无法在教学中感染学生,打动学生,更不能启迪他们对自己人生的展望与追求。如果教师只教其“文”未传其“情”,那就无法做到以情动人,情感的彩云也随着单调的讲读飘然而逝,只留下“不识庐山真面目”的遗憾。

因此,教师只有准确地掌握作品的内涵,形象生动地展现作者所抒发的情感,才能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领悟到作品的艺术魅力,陶冶于作品丰富的情感海洋之中,感知作品人物的心灵体验。

二、知情

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从朗读中领悟作品的内在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学生感知教材的主要方式和获得作品情感的基本途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朗读信心,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通过朗读把作品中所蕴涵的无形情感转化为学生内心的真实体验,使抽象,空洞的文理,生动形象地跃然纸上,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的心灵感受相联接,更进一步感受作者的心声。通过有感情地范读,齐读,分角色读等方式,让学生心随作品中的情感变化而怦然心动,体会作品中的苦与乐,忧与喜,思与怨。例如,有感情地朗读高尔基的《海燕》,这是一篇具有强烈感情色彩的抒情散文诗,又是一幅富有音乐节律和流动感的画面,作者以海燕象征英勇无畏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把它当作一把利剑,划破黑暗,汲取光明。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使学生感受到作者抑恶扬善、爱憎分明的情感态度,感悟到海燕穿越时空的壮美,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是文章所表现的主题思想也通过朗读初见端倪,学生也很自然进入了作者的思维空间,为进一步体悟作品所蕴涵的思想感情打下基础。因此说,朗读能使学生观其文,晓其理,知其情。

三、入情

在有感情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悟作品所表现的丰富情感,把握作品的情感脉搏,与作者心灵相通,充分释放自己的感情。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深层的分析,抓住作品的情感线索,通过多媒体等教学工具为切入点,激活学生沉寂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发言,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把作者的真实情感与学生的切实感受连接在一起,使学生在作品的情感世界里自由翱翔,激发奇特的想象,沿着作者的情感轨迹,迸发出内心的情感洪流,达到忘我的至高情感境界,最终使教师、学生和作者三位一体,产生共鸣。

通过学生情感的融入,使学生深刻感悟到作品所渗透出来的情感美,从内心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增强了学习的信心,坚定了勇往直前的信念。

四、移情

是一种情感对另一种情感的影响,即在感悟作品情感的基础上,使学生所流露的“情”转移到其他相同或相似的事件上。这就是平时我们所讲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感情教育方法。

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如何做到移情呢?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万事基于“根本”。抓住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激活他们沉寂的心灵,让他们从被动变为主动,从使学者变为乐学者。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来进行。如采用多媒体、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快乐地投入带学习当中。其次,具有

 教书育人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是一门需要深思的艺术,教师和学生之间应该构建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教学相长,师生共同进步。那么,怎样才能建立起健康、和谐的师生关系呢

 师生沟通的重要性和原则有哪些

 

 1师生交流的必要性

 11交流可以消除学生心目中老师高高在上的形象,缩小学生对老师的距离感

 现在的学生虽然不再捧着“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信条,把老师当做泰山北斗去敬仰,但在学生的心目中对老师永远都是有些敬畏的,不管多么调皮的学生都是。这种敬畏是一把双刃剑,既有利于老师的课堂管理,也拉开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这种距离影响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作为老师有必要主动去缩小这种距离。

 12交流可以促使学生接受教师本身,也更容易接受教师所上的课

 甲要赋予乙一些东西,那也得乙愿意接受才行,如果甲给了乙一些东西,一扭头乙就给仍了,那又有什么用呢教书就是这样,老师都想让学生多学点东西,可前提是必须得让学生愿意学。加强师生的交流和沟通就是最好的法子。

 圆满的环节设计,精妙的教学语言,恰当的媒体使用,适度的鼓励夸赞,当你认为自己把一节课上得精妙绝伦时,却发现有人在打瞌睡,为什么并不是每个学生都那么理性的,会用他理性的大脑去欣赏你的精心设计、精彩讲授,有些学生是很感性的,他会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认真听他的课,即使听起来吃力;也会因为不喜欢一个老师而排斥他的课,即使他讲得很好。

 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多一些人文关怀,而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让他感受到:哦,老师注意到我了,老师很关心我。每个人都期待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关爱,一旦获得,就会变成动力。鉴于你的注意和关怀,再加上学生本来就有在老师面前“争宠邀功”的心理,接下来,他会在你的课堂上认真表现以不负你的信任和期望。

 13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是人,人是文化的存在,人是为文化所模塑的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时刻牢记,我们的工作目的绝不仅仅是传授某个专业的知识,更不是为了完成升学任务。教育的目的就在于通过继承、传播和创造文化来促进受教育者的社会化、个性化和文明化。而文化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拢统地说,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

 确切地说,文化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文化的这种广泛性注定了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单单在课堂上讲授专业知识就能达到的,它需要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和交往中用自己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深厚的文学造诣,健康的生活方式,理性的思维方式等等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

 2师生交流的原则

 教师为了达到教育的目的,与学生的沟通是必然的,但这种沟通不是随意的,我认为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21交流时要顾及自己的教师身份

 绝不能为了和学生打成一片,缩小心理和情感距离而完全不顾及自己的身份,与学生勾肩搭背、称兄道弟,这样你会没办法进行课堂管理。缩小距离绝不是没有距离,应该在人格平等的情况下保持为师者的威严,保留学生对老师应有的尊重。我这里的威严并不是端着架子、板着脸造出来的所谓威严,而是在和蔼的面容下强大的心灵所散发出来的自然而然的威严,使学生在你面前随意而不随便。

 22交流的的作用应该是解放和激发,而不是禁锢和控制

 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中,应该试着从多角度多方面去观察和了解学生,而不能从单一的维度对学生作出评价。比如成绩好的就是好学生,成绩差的就是差学生,或者上课认真听讲的就喜欢,不认真听讲的就讨厌。这只能说明这个老师的控制欲太强,接受他控制的就喜欢,不接受他控制的就不喜欢。哲学家莱布尼兹说:“万物莫不相异,天地间没有两个彼此完全相同的东西。”

 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每个孩子都是一个完全特殊、独一无二的世界。”学生在老师的心目中应该是只有各种各样的差异,却不应该有好坏之分。试着换个角度去考虑,本来的缺点也许就是优点了。比如有的学生伶牙俐齿,很爱说也很会说,不光跟同学说,甚至还抢白老师,好啊,搞个辩论会,让他发挥自己的特长,当他获得了巨大的满足和成就感,感谢你给他这样一个机会的时候,告诉他:“你的口才的确很好,不过不应该在课堂上发挥哦!”人心都是肉长的,他会明白你的良苦用心。

 23交流不能总是老生常谈

 有的老师一看到学生不好好学习了,就会说:“你父母拿自己辛辛苦苦工作挣来的'钱给你交学费生活费供你上学,你还不好好学,你对得起他们吗”说得挺感动,但问题是学生听的次数太多,早就麻木了,甚至会因为这些话给他造成的压力而反感。其实学生并不是不懂道理的,只是有的学生从小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贪玩成性,自己控制不了自己。老师完全没必要把一些大道理讲了一遍又一遍,没起到好作用,反而激起了学生的逆反心理。遇到学习习惯不好,自控能力差的学生,用行动去督促他就行了,只不过,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慢的艺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促成的,一定要有耐心才行。

 24交流不应拘泥于形式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首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一定是课下的专门的谈话,也包括课堂上的提问和互动;然后,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不一定是语言上的对话,教师的一举一动,一个眼神都是与学生的交流,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因此,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流中不必拘泥于形式,要通过各种方式让学生领会你的关心和关注,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当然,这是需要教育智慧的,需要教师的不断学习和提高。

 25交流一定要是真诚的

 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一定要是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关心,真正体现是在为学生着想。真诚是有效交流的基础。真诚的交流才能促进师生的理解和配合。

 拓展阅读

 师生沟通的技巧与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学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欢乐和痛苦告诉老师,不愿意与老师开诚相见,那么谈论任何教育总归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 的。”由此可见,沟通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作为教师,该怎样引导师生之间的沟通,用什么方式沟通呢下面我谈一点浅见。

 一、爱心是基础

 高尔基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我非常欣赏这句名言,在教育工作中不仅关心学生的学习,而且还关心他 们的生活,做他们的知心朋友。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的爱心能驱使教师以最大的耐心和韧劲克服教学中遇到的各种困难,挖掘自身的潜能,教师的爱,对学生 的发展也是一种巨大的动力,有了这种爱,师生之间才能建立起感情,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和仰慕心理,从而把这种情感迁移到教师所传授的知识上。

 二、师生沟通中的口语艺术

 语言是人类交往、沟通的工具。师生沟通的艺术实际上也就是师生间的语言交流艺术。为了适应师生沟通中的不同情景和学生的各种差异,教师除了要重视语言的表达内容外,还要重视表达语言的技巧。

 (1)幽默

 幽默是人际关系中必不可少的“润滑剂”。人们都喜欢幽默的交谈和幽默的话语。具有幽默的教师一走进学生中间,学生就会感到快乐,沟通也就通畅了。

 (2)委婉

 在师生的沟通中,教师的话虽然完全正确,但学生却因为碍于情感而感到难以接受,这时直言不讳效果一般就不好了。如果把话语磨去一些“棱角”,使对方在听话时仍能感到自己是被尊重的,也许就能既从理智上,又在情感上接受老师的意见了。

 (3)含蓄

 如一位老师在全班同学面前介绍一位因犯错误逃学刚来报到的学生时说:“由于大家都知道原因,某同学终于在今天回到了自己班级……”这种说法既不伤同学的面子也没有被全班同学误解为包庇,还可以采用“反语”,“模糊”,“沉默”等说话艺术。

 三、积极聆听

 听学生讲话时心不在焉,三心二意,往往是师生沟通失败的重要原因。良好的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对方,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的积极聆听的态 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在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反应,后注意力不集中在对方的讲话上,打断学生的讲话等。然而在教学 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这样的例子:学生:数学对我而言太难了。老师:数学并不难学,你的问题是,第一次遇到困难你就放弃努力了,现在再试试看。这是教师 与学生在沟通时不愿意先聆听,急于将学生本来自己需要去解决的问题归结到自己马上要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答案上,这就导致了师生沟通的败笔。

 四、教师体态语的应用

 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无意识的做着体态语的沟通,而平时大部分的时间教师与学生交往接触瞬时,他们的体态语也是无意识的。一个年轻的女教师容貌秀美, 声音柔和,会增强她对学生的亲和力;而身材高大,留着小平头的中青年男教师很容易让学生畏惧;一些白发苍苍的老教师也许受到学生更大的敬重。当然教师的体 貌特征主要是天生的,教师博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最根本的一点还于内在的学识修养。在体态语的应用中,最常用的是眼神的运用和面部表情。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道德的引导者,是思想的启迪者,是心灵世界的开拓者,是情感、意志、 信念的塑造师。教师不仅要传授什么知识,而且还要知道怎样传授,知道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正确处理师生关系,有技巧性、艺术性的师生沟通方 式,是每位教师所必须具备的。

 (一)用爱心接纳每个孩子

 孩子来自不同的家,先天遗传与后天环境都不同,他们在学校里的表现自然也会有很大的差异。为人师者应深切体认这一点,用心接纳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 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接纳,也唯有老师用心接纳,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留在里面学习。

 (二)缓解学生的心理压力

 学生感到最痛苦莫过于误解;最快乐的莫过于充分的了解;尤其新生的一代,从小在呵护中长大,有主见,敢发表,挫折的忍受力却显的偏低;一遇到困难, 自我压力甚大,不知如何自处。因此培养学生积极开朗的情绪,扫除内心的阴霾,建立自信心,增进解决问题的能力极为重要。学生努力着手于善后的处理时,最好 在一旁默默关注,等到确实需要帮助时解决,再即时伸出援手。

 (三)用诚心赞美鼓励

 花草树木大都向阳生长,人也一样,喜欢被赞美,被鼓励。老师若能真心诚意欣赏孩子的纯真,善良,可爱,必能找到很多值得赞美的行为。若发现孩子有值 得赞美的行为时,更要把握时机,不管用语言,肢体,眼神,动作,表情,评语,只要是真心诚意的,孩子必然感受深刻,例如:一个原本不怎么突出的孩子,老师 若天天真心诚意的对他说:“你上课满专心的,成绩应该会越来越进步才对”适度的期许,会产生鼓舞振奋的力量,这也是希望孩子成功的有效方法之一。

 (四)专心倾听

 单凭表面的举止是无法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的,做一位最好的听众,有耐心的倾听学生们表达意见;当他们情绪困扰时,给与适度的支持;学生是独立的个体,过分的为他们设想,容易产生反效果,而且当学生说完,别急着给建议。

 (五)潜移默化的作用

 其实,教师日常的种种行为,学生都看在眼里。言教不如身教,教师的行为都是学生学习的榜样,经常对学生敷衍了事,学生也可能养成推卸责任的恶习。在 潜移默化中,学生会承续教师的缺点与优点,不要以为自己的一言一行不会对他们造成影响应为这时期他们是敏感且学习力甚高,因此建立明确的教师形象,实有助 于学生的成长与学习。

 如果教师和学生沟通无障碍,如果老师和学生共同学习是一间愉快的事,如果教室里充满笑声,如果每一个孩子在教室都被尊重,都有归属感,让学生上起课 来,有如沐春风,如沐春雨的感觉,学生自然会视上学为乐事,且视上课为不得放弃的权利,那么教室必然春意盎然,学生必然春风满面。

一、在沟通中应尊重学生,以情感人

   班主任应用心去尊重学生,设置一个轻松的环境,让他们能置身于一种积极主动向上的情感生活之中,使他们感受到一种被尊重且向上的奋进力量。记得这样一个小故事:古代一个官员到乡下微服私访,见一老汉赶着两头牛在耕地,就问哪个更能干。老汉当时不说话,到了地头上才走近官员,轻声说:“右边的那头更好些。”官员不解,问老汉为什么如此谨慎回答。老汉答道:“这两头牛同样付出了辛苦,我不愿意让那头能力差些的牛从我的眼神、手势和声音中分辨出我对它的评价。不然,它会难过的。”在与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不轻易批评做得不够好的学生,对他们不好的行为总是以希望或者期望的方式表达出来。学生也是明理人,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会努力实现教师的期望的。

  学生获得班主任的尊重后,班主任才会有威信,才会拥有更强的号召力,这样学生才会愿意遵守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才会参与教师提供的各种活动,才会爱自己所在的班级,班级才会有强大的凝聚力。把班主任当作无话不谈的朋友,这样师生关系不再敌对,学生不会再认为班主任知道班级事情是班级中间出现内奸,是有人告密。而会认为这是班主任应该知晓的,对其成长是有利无害的。

  与学生的交流沟通中切记不能轻易地打击学生,伤害学生的自尊。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缺点和做错事情的时候,给学生一定内省的空间和时间,他们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进步。当然尊重学生绝不是一味地姑息学生的缺点、放弃教师的职责,严格要求与尊重、信任是辩证统一的。教师要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严格要求本身就包含了对学生的信任和尊重。比如对一些犯原则性错误的学生,要当众批评,以正班风,但是过后班主任应该注意找适当的时间和地点与学生再交流,态度诚恳,直至学生从心理上认错为止,这样效果会更好些。

  二、在沟通中应爱护学生,以诚待人

  在尊重学生的同时,教师也应用心去爱护学生,态度也应该是真诚的。人与人之间相处,爱和真诚的态度是获取彼此好感的桥梁,教师与学生沟通,更是如此。班主任在与学生谈话交流的过程中,注意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能够让学生从你的语言中感受到拳拳爱心,对他们的殷切爱护;同时班主任要求学生敞开心扉的时候,自己也应该向学生敞开心灵,要试图走进学生的心里。也要让学生走进教师的心里,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可亲可敬和教师的不容易。用心倾听学生的讲话,关注学生的情绪,不要随意打断对方的讲话,让学生信任你,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肯定学生正确的观点。同时教师要掌握有效的表达技巧,要真诚、亲切、有针对性,切忌刺激性言语。让学生自己自觉地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教师适时引导并提出批评,和学生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心服口服。师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有效沟通也会应运而生,班级管理也会容易简单得多了。

  三、注重对沟通结果的处理

  沟通的目的是得到有效信息,得到这些信息后,要及时地处理,作出快速反应,若不及时作出应答或者置之不理,那么以后的沟通有可能进行不下去,自然也没有效果了,同时班主任的威信也会一落千丈。以学生的心情去体会学生的心情,以学生的思想推理学生的一切,从而加强了对学生的理解,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班主任要做个有心人,要了解自己的长处与不足,适时调整自己;同时又要了解自己班里每一个学生的性格、个性特点,进行有准备沟通的。当遇到沟通不畅时要多反思自己、多分析原因,找出新的对策。教师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充实自己,不能完全依靠过往的经验来处理事情,因为我们身边的一切都在变化,都有难以确定的因素。

沟通是理解的前提,是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如何与人有效沟通是一门学问,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产生效能的关键。班主任只要懂得如何去与学生有效沟通,在班级管理中就会游刃有余,班级管理工作也会更加顺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7700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