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目标制定的过程中,我们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其一、社会的培养目标。 社会和时代发展对人们培养和教育的要求,为确立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目标指明了方向。在我国现阶段,制定儿童语言教育目标应考虑以下问题,首先语言教育目标要反应我国社会在现阶段教育目标取向,语言是幼儿发展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还是传递文化的有效途径。其次,语言教育目标要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对人才培养的要求。第三,语言教育目标还需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前瞻性。 其二、符合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一般来说,幼儿园教育的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是由专门的机构制定的,但需要教师烂熟于胸。因为需要教师制订具体活动目标必须以这两个目标为前提和基础,是对这两个目标的再细化和再具化。 其三,目标的设置也要考虑语言教育活动的类型。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的5中不同类型的教育活动,各自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有所偏中的,譬如说,文学作品活动主要是向儿童展示成熟的语言,提高儿童对语言多样性的认识,接触文学语言,鼓励儿童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提供儿童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而讲述活动则是偏重于培养幼儿感知理解讲述对象的能力,独立构思与清楚完整地表述的意识、情感和能力,掌握对语言交流情绪度的调节能力。 其四,主要是对活动目标的设计和描述上,我们还要注意: 1、活动目标要具体,切忌大而空的话 2、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 3、目标重在指向幼儿,而非指向教师 4、目标要考虑到所在班级幼儿的已有经验 案例分析: 故事《鼠宝宝做客》(小班) 鼠宝宝去奶奶家做客,它敲敲门说:“,奶奶,请开门,我来了。” “啊,宝宝来了,欢迎欢迎,快请进!” 鼠奶奶请鼠宝宝吃花生。“唔,花生真香!” 鼠奶奶请鼠宝宝吃饼干。“唔,饼干真香!” 吃完花生和饼干,再喝一杯牛奶吧! “奶奶,我要回家了。再见!” 鼠宝宝走了,奶奶叹了一口气“唉”。 奶奶一个人好孤独啊。 “笃笃笃”,咦,鼠宝宝怎么又回来了? “奶奶,我有水果糖,很甜的,给你吃!” 鼠奶奶眯眯笑,一把抱住了鼠宝宝。 某幼儿园的一位老师在小班开展此活动时,她是这样制定目标的: 活动目标: 1、听听看看,了解鼠宝宝上奶奶家做客的情节,并能用语言表达。 2、突出故事中的三个情感点,体验奶奶爱宝宝、宝宝爱奶奶的情感。 3、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貌用语,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 从此活动目标,我们可以看出: 掌握人际交往中的基本礼貌用语――认知目标 体验情感——情感和态度的目标 了解情节,并用语言表达;具有初步的交际能力——能力目标 分析: 其一,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设计是有章可循的,这个例子其实给我们演绎了活动目标制定的一个框架:
上表中的认知,包括社会认知、自然认知和语言认知,如本例中的认知目标就属于语言认知方面的,而情感、态度则包括对人、对事、对物和现象的情感体验,技能与能力则是指幼儿通过语言教育,学会了什么、能做什么等。 任何一个语言教育活动,你可从以上这个框架出发去拟订活动目标。虽然说,我们拟定活动目标时,可以根据上面的框架来制定,但这并不意味,每次活动都必须实现上表中四个方向的十二小点的所有目标,而且这也是不可能完成的。在活动目标的设计中,我们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等,现在进行的主题目标、选择的教学内容,来提炼一次具体活动的教学目标。 其二,我们还可以看出活动目标切忌大而空的话,例如,通过三个情感点来体验奶奶爱宝宝宝宝爱奶奶的情感,教师没有简单笼统地说“体验情感”,体验什么情感?爱,奶奶爱宝宝、宝宝爱奶奶的情感。如何体验,通过三个情感点来体验:第一处是奶奶看到宝宝后喜悦的表情,哪怕是喂宝宝吃东西也是乐呵呵的;第二处是当鼠宝宝离去后,奶奶关上门叹了一口气,脸上寂寞的表情;第三处是奶奶开门又看见宝宝时惊讶的表情。这三种表情充分反映出故事人物的心理变化,因此被教师把握成为幼儿体验奶奶爱宝宝情感的有效手段。所以说,一个适切的目标应该是具体的,而不是大而空的。诸如“激发兴趣”“理解情节”“体验情感”这些都属于过大过模糊的话语,它能套在任何一个活动头上。一个活动的目标一定要具体到通过什么样的手段激发什么兴趣,通过什么来体验什么情感,理解什么情节等。 其三,活动目标要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还是看这个例子。目标中“能用语言表达”就是显现出针对小班幼儿在语言表达上的要求,而倘若换成“大胆而完整、流畅地表达”则不符合了。大胆而完整、流畅地表达更适合对大班提出的要求。 其四,目标要重在指向幼儿,而非教师。如我们将第二条目标变为:引导幼儿体验奶奶爱宝宝,宝宝爱奶奶的情感,就有违此建议之嫌疑。第一条目标指向的是幼儿,而第二条指向的却是教师。指向不一致。另外需要指出的是现在二期课改更强调教师对幼儿的支持作用,给幼儿搭建一个平台和鹰架让幼儿自主建构,而非强调教师在其中的引导作用。
其五,目标要建立在所在班级幼儿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如果我们根据刚才那个框架,我们能列出的目标显然不止两条,还有其他到哪里去了,那就是教师根据自己本班幼儿已有经验情况删繁就减了。
语言是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套共同采用的沟通符合、是进行思维和传递信息的工具,是人类保存认识成果的载体。婴儿从出生之日起就已经开始运用语言和非语言的交际手段获得人类已不断成熟的语言经验,逐渐获得大量的关于他们周围世界的知识,发展智力,习得社会道德行为规范。语言是他们认识世界、了解世界、表达情感的媒介。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断发生变化。为了向社会输送合格的、具有时代感的新社会人才,教育必须具有超前性,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必须跟上时代的发展。
那么,什么又是完整语言呢?完整语言的观念是当前国内外幼儿语言教育的一种新思潮,是教育专家对儿童语言发展和语言学习的研究结果。所谓完整语言,是指听、说、读、写四种语言能力的协调发展。儿童自出生起就获得了学习人类语言的条件,所以在儿童语言发展的关键期间,为帮助幼儿更好地获得语言发展,我们有必要给他们提供完整语言的学习机会。语言教育的完整观念应是:(1)语言是整体的,又是个体的;(2)只有完整学习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语言,包括人类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并相互之间是关联的;(3)全方位的语言教育需要真实与自然的语言环境,需要有趣的感性的刺激;(4)全方位的语言具有社会实用价值,学习者要在学习过程中获得应用的机会和能力。
那么,如何在语言活动中培养幼儿完整语言——听说读写能力的学习?这是我今天要阐述的内容。
一、听 —— 说的基础
倾听是人类接触世界、表达自身的第一步;是幼儿接触社会、接受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幼儿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学习的一种好习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语言领域中明确指出:“注意倾听对方讲话,能理解日常用语”;“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显然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就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现代社会不仅需要能够积极表达自己,而且也要具备作为一个良好倾听者的素质:能够倾听他人的声音,了解他人的所想。
何谓倾听能力:是指听者理解言者口语表达的信息和能在头脑中将语言转换成意义的能力。倾听能力的构成是:专注的倾听习惯;倾听过程中的注意分配能力;对倾听内容的辨析能力;在各种倾听环境中排除外界干扰的能力。那么,我们来看看学前儿童语言终期目标中倾听部分的目标:认知目标——懂得别人对自己说话时要注意倾听。情感、态度目标——喜欢听,并积极有礼貌地听别人对自己说话。能力与技能目标——能集中注意力、有礼貌、安静地倾听;能听懂普通话,能分辨不同的声音和语调;能理解并执行别人的指令。
倾听,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语言的学习可视为由接收和发送两个过程组成,发送语言的前提是积极有效地接收语言,而接收语言的途径是积极有效地倾听。因此,幼儿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才能更好地理解、学习语言。
丹尼斯沃克拉迪在《美国教学创意手册》中说过这样一句话:“传统教育的最大失误之一,就是在幼儿还没有学会如何倾听时,活动就开始了”。创意教学认为幼儿首先应该学习的技巧是听课,只有有效地听课,学习才会进步。在儿童语言教育中,就儿童语言学习和发展而言,倾听是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它是儿童感知和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为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幼儿对外界信息的获取,知识、技能的积累,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听的能力,而儿童的听觉系统的不断成熟与发展,为儿童倾听能力的培养提供了生理基础和物质基础。在幼儿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听和说总是相互促进,相伴而存在的。口语表达能力比较强的幼儿与他们乐听、会听有着密切的关系。听的能力是先天的,正常儿童都具备这个能力。可是,想让幼儿做到听课集中、听得明白,能对所听的内容作出迅速、正确的反映并进行创造和发挥,就必须注意后天的培养。
二、说 —— 交际的基本
说,既是表达。表达是以一定的语言内容、语言形式以及语言运用方式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学前儿童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懂得表达的作用、愿意向别人表达自己的见解,并且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地与人进行语言交际,来达到交流的目的。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是语言教育的主要目标,而且是其他各种活动的目标之一,《纲要》中说:“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鼓励幼儿大胆清楚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和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等等。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呢?我认为,包括教师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提供丰富的语言信息,通过生活活动、早期阅读活动、听说游戏活动激发幼儿说的愿望,引导幼儿学习语言表达方式、技能,使幼儿养成积极运用语言表达的良好习惯。
第一,创设良好环境,有效地激发了幼儿说话愿望,让幼儿有话想说、有话能说。
语言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实践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新《纲要》中指出:“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因此,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环境的密切配合,而环境是包括物与人的两种元素的。首先是环境中的---“人”。活动中,教师作为孩子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要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自己交流。在新的语言教育观念下,教师和幼儿是构造愉快学习和交流过程的共同体。
1、营造民主、宽松的氛围
①平等交谈,接受孩子的言语方式
受生活经验、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限制,以成人的标准来说,有时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正确或准确,对待孩子用词不当的现象老师应给予理解并加以正确的引导,保护幼儿运用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如:孩子上厕所会说“尿尿老师”。其实他的意思是向老师报告,请求老师批准自己去小便,却是语言表达错了。尽管如此,老师应该明白,孩子正尝试用语言作为交流工具,他们能用语言交流、表达及解决问题比正确地使用语言更为重要。相信孩子会在交往的过程中说得越来越准确,越来越完整,宽松的语言学习环境是愉快的,也是允许出错的。
②耐心等待,满足孩子言语交往的需要
耐心等待,意味着老师不能代替、包揽孩子应做的一切,同时也是意味着对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老师要耐心等。例如:对不敢在活动中大胆回答问题的小朋友,教师可以在活动下,私下找他谈一谈,沟通倾听。当幼儿答非所问时,老师不是马上否定而是巧妙地再次重复提问,延缓幼儿思维速度,等待幼儿的正确判断。这种教育民主的气氛源于教师对孩子深切的关爱、真诚的宽容,这样能有效排除幼儿的胆怯心理,使孩子产生想说的愿望。
2、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环境中另一个重要的元素是——“物”,即环境的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不仅能维护幼儿愉快的交流心态,还能激发幼儿的讲述兴趣,使幼儿主动去探索、发现,以获得成功的喜悦,巩固语言学习的效果。
① 教师为幼儿提供规范的、可仿效的范例。如:中班诗歌教学“如果我能飞”活动中,教师分别出示天空、大海、森林等,教师示范句子:“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蓝天上,变成一颗小星星,闪闪发光”;“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大海上,变成一朵小浪花,随风舞蹈”;“如果我能飞,我要飞到森林里,变成一只小鸟,快乐歌唱”。不断重复的句子结构、色彩鲜明的背景图的呈现,辅以优美的语言提示,孩子获得视听的双重信息,刺激了其语言的发展。
② 提供优美的文学作品供幼儿倾听、欣赏。主要是幼儿配乐故事、诗歌、歌曲与念白相结合的说唱作品等。倾听或听视、视听相结合,能促进幼儿自主地从文学作品中吸收感兴趣的词语、句型。而讲述喜欢的片段,能提高幼儿对语音、语调的敏感性。活动中幼儿受到了语言的熏陶,积累了前阅读经验,促进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③优美的园所环境。我园是一所优美的幼儿园,城堡式的建筑、开阔的绿地让人耳目一新。院内绿树、草坪、长廊交相辉映,四季花木齐全,一切的一切都蕴藏着让孩子说话的契机。如:静态的描述,在散步、观察等活动中看看、说说校园里的一景一物;互动的讲述,“芒果宝宝长大了“;偶发事件的讲述,“蚂蚁搬家”等事件深深地打动孩子的心,讲述相关的内容当时成了孩子茶余饭后的主题。孩子们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语言得到了发展。
④适宜的区域材料。丰富的区域材料诱发了幼儿说话的欲望,拓展了幼儿的话题,丰富了幼儿的语言,从而提高了幼儿的口语能力。
(二)优化教学策略,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让幼儿有话会说
1、生活化的内容。生活是语言的源泉,以生活中的人、事、物作为幼儿在园学习活动的内容,游戏活动的主题。生活活动的再现,唤醒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引发了幼儿讲述的动机,使幼儿有话可说,有话想说。如:我喜欢的汽车,我的爸爸等
2、整合化的内容。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园语言的重要途径是通过互相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条件。如:在计算活动中渗透;在音乐活动中渗透;在美术活动中渗透;在体育游戏中渗透。
3、系列化的活动。儿童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完整体,个体的发展是各种过程共同发展的集合。
4、多样化的讲述。“儿童语言发展主要表现在语音、语法结构、语义、表达四个方面的发展上。”“儿童的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成长起来的,而儿童语言的运用又是在实际的语言交流中实现的。”通过多样化的讲述活动,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① 模仿性的陈述。儿童心理研究表明:认知和记忆是儿童心理活动中主导的心理过程。在语言教学活动中幼儿掌握了一些儿歌,也能复述短小的故事或精彩片段。我们举行故事比赛、儿歌童谣联唱等活动,幼儿全员参与,在朗诵或复述时,尽管其语言的表达很大程度上是对现成文学作品的模仿,但为其语言发展积累了经验,在再次运用时,也就成为孩子自己的语言了。② 角色化的讲述。语言所承载的社会性使人类的语言具有丰富的内涵,语言所体现的个体性又使语言活动色彩纷呈。在日常活动中,幼儿分别以“小小气象员”、“故事大王”等角色讲述不同的内容。而且不同的角色讲述着不同的内容,不同的角色演绎着不同的语言表达方式。这一点同样体现在角色游戏、故事表演中。由此促进了幼儿个性化语言的发展。③ 情境性的讲述。在一个特定的情景中,儿童容易使用口头语言表述愿望、倾诉自己的情感。如小班“娃娃家”的活动中,幼儿带宝宝去看医生,模仿与医生的谈话;故事“三只小猪”中,幼儿在紧张又快乐的氛围中模仿小猪与大灰狼的对峙。因此,营造富有激情的氛围,为幼儿提供一个倾听他们说话的对象,尽管孩子不能得到有声的应答,但同样能让孩子产生说话的动机。④ 拓展性的讲述。这里主要指在活动中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经验给予幼儿讲述的机会,幼儿通过经验的'再现或重组,获得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如欣赏《猫和老鼠》的碟片时,教师组织分段欣赏故事画面,引导幼儿根据画面展开联想讲述。幼儿根据生活经验、知识经验充分讲述。因此,教师给予幼儿声音、画面、语言等信息提示,可以唤醒幼儿的经验,拓展讲述的内容,达到锻炼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⑤ 个别化的讲述。新《纲要》指出:“幼儿的语言学习具有个别化的特点”。我们认为幼儿的语言水平存在个体差异,幼儿语言发展需要个别化的练习。因此,在提问的设计、材料的提供方面,教师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不同的要求促进了幼儿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⑥ 游戏性的讲述。游戏是一种没有负担的、愉快的活动,在游戏中既能满足幼儿对周围现实世界探索与认识的特殊需要,又符合幼儿身心的发展的特点,因此,在游戏环境中发展幼儿的语言,幼儿更乐于接受。如手指游戏《小老鼠,上灯台》,幼儿从游戏中习得了语言,而且这种游戏性的语言,深受幼儿喜爱。这类与游戏性语言相似的活动性语言,在促进幼儿语言方面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幼儿在这过程中,习得了一些较复杂的句式,丰富了词汇。
三、读 ——“ 读 ” 享快乐
阅读行为是指学前儿童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过渡的前期阅读准备和前期书写准备。其中包括儿童在学前阶段知道图书和文字的重要,愿意阅读图书和辨认汉字,同时掌握一定的阅读和书写的准备技能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方式,引发幼儿对书籍、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纲要主张把幼儿语言作为一种终身技能来培养,开发幼儿阅读智力潜能。
俗话说,只有乐在其中,才能其味无穷。通过阅读使孩子切身体会到看书的乐趣,对培养孩子喜欢看书的良好习惯是很有好处的,如果一个孩子在阅读的过程中,日有所获、周有所得,年有所进,每一次阅读都能产生“这本书太有趣”、“这本书的结果会是怎样?”、“先浏览一遍,再仔细阅读一遍,发现了更多有趣的事情”、“我发现,为什么会是这样,我要去问一问”诸如此类的愉快情绪体验,他就不会视阅读为一件“苦差事”。
幼儿期的阅读活动非常重要,需要教师一步步的引导,到底如何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四点着手:
1、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让孩子“想读”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是培养幼儿良好阅读行为习惯的前提。阅读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两方面。物质环境,主要来源于一个光线充足,宽敞,安静的活动空间。里面放置的书柜,书架等家具要方便幼儿随意取放书籍,要符合个年龄层次,生理特点。只有舒服的环境,才能稳定幼儿情绪,才能让幼儿不受外界干扰而把精神专注在图书上。精神环境,主要是来自家长和老师。如果幼儿的父母喜爱看书,有良好的阅读行为习惯,那么这些行为肯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老师对幼儿的引导性,鼓励性语言势必也会带来不错的效果。
2、体味愉快的阅读经验,让孩子“爱读”
培养幼儿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引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从小班开始,培养幼儿对图书的兴趣,从幼儿喜欢的故事入手,先给幼儿讲好听的故事,然后让幼儿猜猜好听的故事是哪里来的,引导幼儿对图书的认识,激发幼儿对文字符号的兴趣。阅读的兴趣也是通过环境和氛围来加以保持和巩固的,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在幼儿有了初步的阅读兴趣以后,教师要有意识、有目的地引导幼儿进行阅读。早期阅读的兴趣不是仅仅通过几次专门的阅读活动获得的。因此,每周的语言阅读活动外,还要在在日常活动中定时和不定时的安排一些阅读时间。如,晨间来园时,让幼儿自由地与同伴相互欣赏各自从家里带来的书,或是幼儿园的各种图书;自由活动时间,也让幼儿随意地欣赏图书、讲述故事;午饭后,早吃完饭的孩子也可以自由看书;下午离园以前,幼儿也可以自由阅读图书。
3、营造亲子共读氛围,让孩子“乐读”
试想:孩子坐在妈妈柔软的膝上,身体被温暖的双臂环抱着,小脑袋依偎在妈妈的怀中,头顶时不时感受着妈妈读书时的气息,这令人陶醉的温馨画中无一例外地出现在每一个热爱亲子阅读的家庭中。肌肤的相亲、语言的交流、心灵的沟通,会使得幼儿全身甚至全心都能感觉到牢牢拥抱自己的“那个人”,带给孩子很大的安全感觉。另外,在孩子尚且不识字的年龄段,妈妈读,孩子听。对于孩子来说,世界上最动听的音乐莫过于妈妈的声音,当妈妈将孩子用温柔、细腻、声形并茂的声音给孩子“读”故事时,孩子会沉浸在母亲温暖的话语中,会感受到母亲愉悦放松的心情,营造孩子的安全感和心灵舒适感。而安全感和心灵舒适感对日后孩子妥善管理自我情绪将产生巨大的作用。成功的亲子阅读秘诀是,与孩子一起享受阅读的快乐,一起热爱书籍,一起营造书香家庭,让快乐阅读的习惯陪伴孩子终身。
4、正确引导,让孩子“会读”
可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趣味化的阅读。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激发幼儿阅读的兴趣,把阅读活动建立在幼儿的兴趣上,并以多样的阅读方式指导幼儿阅读是十分重要的。阅读的方式多种多样,不同的方式可以在不同途径上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2)、设疑式阅读。在幼儿阅读前,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寻求答案的心理有意识的去阅读图书。故事《母狮和猎人》中,请幼儿先猜一猜:“狮子一家最后被猎人杀了吗?”在幼儿纷纷提出自己的看法后,再请幼儿们看看书上到底是怎么说的。有的故事则可在故事中间设置悬念,由老师先讲故事,到紧要关头突然刹车,接下来的结果呢?请小朋友看书吧!这时,幼儿往往急不可待地打开书本仔细阅读,其主动性和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了。3)、小组合作式阅读。小组合作式阅读活动,能让幼儿自由地选择阅读材料、方式及伙伴,这种方式特别适合在“小舞台”中进行,小组的伙伴们通过合作阅读将一些有趣的故事以故事表演、情景表演的方式表现给大家看,有些小组的伙伴还会以“智力大冲浪”的竞猜形式将有趣的知识与其他小朋友一起分享。4)、个别化阅读。每一个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阅读技巧及阅读能力,为幼儿提供各种层次、主题、类型的书籍,这样幼儿的阅读选择性大,更容易激发能力较弱幼儿的兴趣,教师也可以选择恰当的时机参与到幼儿阅读活动之中,帮助幼儿完成阅读活动。5)、交流式阅读。幼儿的行为充满情绪色彩,极易受他人的感染。成人与幼儿、伙伴间的交流式阅读能更好地为幼儿提供交流各自感受、讨论情节、提问的机会,并使幼儿在交流过程中加深对读物的理解,进一步启迪思维,积累语言,激发兴趣。6)、操作式阅读。排图活动、图书制作活动等
四、写 —— 特殊的表达
在语言教学法中,我们有这样的一种方法:视、听、讲、做结合法。这种方法是依据“直观法”和“观察法”以及结合儿童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而提出的。所谓“视”是指教师提供具体形象的讲述对象,所谓“听”是指教师用语言描述、启发、引导、暗示、示范等,让儿童充分地感知与领会。所谓“讲”是指儿童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表述个人的认识。所谓“做”是指教师给儿童提供一定的想象空间,通过儿童的参与或独立地操作活动,帮助儿童充分地构思,从而组织起更加丰富、连贯、完整、富有创造性的语言进行表述。完整语言中的“写”,我们在这里指的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它是一个动词,一个操作语言的过程。如:手工、折纸、绘画等。在语言活动中,幼儿通过倾听理解语言的内容(听),然后将自己对语言作品的理解和感受用语言表达出来(说),并通过视觉阅读(读)和绘画、折纸、泥工等幼儿特殊的书写方式(写),将自己对语言内容的理解和感受以各种方式表达。教师应提供尽可能丰富的语言环境,不仅要促进幼儿口头语言的发展,而且要帮助他们做好学习书面语言的准备。同时,在幼儿园语言教育中,我们还特别注意对幼儿进行前书写的培养。包括:写字的姿势,握笔的方法。在使笔活动前,向幼儿讲解有关“三个一”法。所谓“三个一”指眼离本一尺远,手握笔约一寸,身体离桌子约拳远。
前苏联有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说过:“……影响人们内心活动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语言。教师口中的语言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就像吹奏家手中的乐器,画家手中的颜料,雕塑家手中的刻刀和大理石一样。没有乐器就没有了音乐,没有颜料和画笔就没有绘画,没有大理石和刻刀就没有雕塑。同样,没有活生生的,深刻人心的动听语言就没有学校,没有教育。语言就好像一座桥梁,教育科学就是通过这座桥梁变成教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才能的。”(作者:余燕飞 珠海市香洲区蓝天奥福幼儿园)
参考文献:
丹尼斯沃克拉迪 《美国教学创意手册》
复旦大学出版社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活动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 《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言(精选本)》
制定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是语言教育活动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它的恰当与否,将对整个活动设计产生决定性影响。为了使语言教育活动的目标能够起到龙头作用,教师在制订活动目标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目标应着眼于学前儿童的发展。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目标的制订应适应学前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符合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规律;二是目标的制订应将促进学前儿童的语言发展作为落脚点,落实到学前儿童对语言内容、语言形式和语言技能的掌握上。
2、活动目标的内容和要求,在方向上应与总目标、年龄阶段目标相一致。活动目标要为阶段目标和终期目标服务,总目标和年龄阶段目标要通过一个个具体的活动目标落实在每个学前儿童身上。要根据学前儿童的年龄特征和发展水平,由浅到深、循序渐进地提出目标,使学前儿童从具体到抽象,从直接到间接地获得语言经验。
3、目标的内容应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第一:应涉及到知识概念的学习,包括所获得知识的数量和种类,以及操作这些知识的技能和能力;第二:情感态度的培养,包括兴趣、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变化。第三,能力的训练,包括组词成句的能力和在具体语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
4、语言教育活动目标的表述应该采用特定的术语。教育活动目标通常可以用儿童学习行为变化进行表述。一个恰当的目标应能成功地向别人表达教师的教育意图,应便于观察者在活动后通过学前儿童的行为变化加以评价。
1、幼儿期是掌握语言的关键时期,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就成为幼儿语言教育必然的任务。
因此,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教师要把握每个幼儿的实际,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采用多种游戏方法,达到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的效果,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
2、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包括来早晨来园时幼儿能用礼貌语言主动、热情大方地打招呼、称呼人到早操、喝水、教育活动等环节中与教师及小朋友的对话等,再到离园时给带班老师说“再见”等等,在这些活动中,幼儿自觉不自觉地与教师、同伴、家长进行着语言接触,我们就利用这些环节进行语言能力的培养。
3、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内容,既包括了教师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组织专门的活动内容,也包括从幼儿入园的问候、晨间谈话,到幼儿离园时的道别等各个环节之中。
当然还有其他领域活动中的语言教育内容,可以说幼儿园的语言教育活动,是涵盖最广、涉及领域最多的内容,因此可以把幼儿园的语言教育,大体分为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和渗透性的语言教育活动两类。
专门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谈话活动、讲述活动、听说游戏、文学活动和早期阅读这五种基本的形式。
渗透的语言教育活动包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自由游戏中的语言交往,其他领域活动的语言交往,还有随机渗透的日常生活环节中的语言交往。
小班幼儿语言与认知发展目标包括倾听、理解、表达等方面。
一、倾听:
1、能听懂普通话。
2、能安静、专心地听成人和同伴讲话。
二、理解:
1、能理解常用的名词、动词、人称代词和量词。
2、能理解成人的要求,并按要求办事。
3、能理解简短故事的情节和儿歌内容。
三、表达:
1、逐步发准容易出错和感到困难的音。
2、能用普通话提出请求和愿望,回答简单的问题。
3、愿意用普通话与人交谈,说话态度自然。
4、喜欢并能清楚地朗诵儿歌,讲述简短的故事。
小班幼儿语言特点:
随着幼儿发音器官的成熟,语音听觉系统的发展及大脑机能的发展,幼儿发音能力迅速地加强,到了3~4岁语音发展到一个大的飞跃期。
1、大多数3岁以上幼儿对声母发音不感到困难,部分3岁幼儿对辅音感到困难;在词汇方面,3~4岁也是词汇飞跃发展的时期之一,实词在3~4岁时增长的速度比4~5岁迅速;所说句子的复杂性也逐渐发展,3岁时幼儿词汇量猛增,句子的修饰语显著增加,并具一定的语法规则。
2、语言中仍以简单句为主,复合句在简单句的发展过程中同时并行地发展起来。
3、在语言表达能力方面,3~4岁幼儿虽已能讲述自己生活中的事情,但由于词汇贫乏,表达显得不流畅,常常带有一些多余的口头语,还有少数幼儿甚至显得口吃。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特别是在信息技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人们交往日益频繁。它要求社会成员有较高的语言表达能力,能用清晰、简洁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能够适应语言传递技术现代化的要求,以迎接人机对话时代的到来。语言表达能力必须从小培养。正如《幼儿园指导纲要》中说的“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明、描述简单的事物或过程,发展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加强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途径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教师要在语言表达方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幼儿入园后,教师是幼儿接触最多的人,教师的语言经常是幼儿模仿的对象。因此,教师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语言熏陶环境,不仅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要有意识地加强语言修养,使自己的语言规范化、科学化,提高自己的讲话技巧,让幼儿爱听、喜欢听、听得懂。例如,给大班的幼儿介绍“蚕”时,就需要我们教师不仅要掌握蚕的外部形状、特征、生长过程及经济价值等方面的知识,还应注重搜集一些文学作品中的美妙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语言。给幼儿概括时可以这样说:“一条春蚕一生中,最大的事情就是吐丝,吐完丝、做完茧,他就安安静静地进入了长眠。而把柔软、洁白、光亮的丝留给人间。”用这样形象的语言来丰富自己的语言,逐步达到清楚、简练、优美,让幼儿喜欢听、学的会,使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
二、教师应把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贯穿在一日活动之中。
我们知道,幼儿入园后的一切活动都在教师的视线中,他们形影不离的围绕在教师身边,因此,教师应随时了解每位幼儿语言发展的情况,有针对性的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1、语言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途径。
语言教育活动是指幼儿园内,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发展幼儿语言的教育形式。是幼儿园教育中必不可少的教育内容之一,是针对幼儿进行语言培养的最有效途径。这种教育活动比较注重设计与组织,关注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为幼儿创设具有真实语言运用机会的不同交流情景,使语言教育活动的过程成为师幼间共同建设的积极互动的过程。我们现在广泛采纳的讲述活动、谈话活动、听说游戏活动等,从不同的角度为幼儿创设了比较丰富的语言学习情景,提供幼儿语言发展需要的、形式多样的活动过程,让幼儿在活动中语言和非语言信息互动操作,促进他们在活动过程中学习和获得有效的、有用的语言。例如,给幼儿讲《小羊过桥》的故事,教育幼儿要团结友爱,对同伴要互相谦让,有礼貌。故事中,可以引用现代教学手段,用电脑制成动画课件,给幼儿创设一个真实的语言情景,把孩子完全吸引住。这样,在幼儿基本掌握的时候,让孩子分角色的根据画面讲述,既生动又形象。不仅可以让幼儿接受丰富的词汇,而且还便于幼儿理解记忆。故事中有“鲜嫩”这个词汇。教师可让幼儿结合日常生活讨论:“小山羊爱吃鲜嫩的青草,小朋友爱吃什么鲜嫩的东西?”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讨论:“我爱吃鲜嫩的黄瓜。”“熊猫爱吃鲜嫩的竹笋。”“我爱吃鲜嫩的芹菜。”有一个小朋友说:“我爱吃鲜嫩的老倭瓜。”老师指出倭瓜是老的好吃。幼儿明白了“鲜嫩”多用来形容青菜,但也不是所有鲜嫩的都好吃。通过讨论,幼儿对“鲜嫩”这个词有了较全面的理解。这种通过讲述故事中的人物、情节,用生动的语言来吸引和感染孩子,使孩子从中学到丰富的词汇、优美的句子,从而受到良好教育,达到了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目的。
2、教师应注重在一日生活的过渡环节,创设良好的语言沟通环境,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幼儿园的各种活动之间都有间歇,通常称为过渡环节,如教育活动之间、饭前饭后、午睡前后等,教师会提醒幼儿入厕、喝水等。这样的环节也是在教师的监护之中进行的,我们应允许幼儿在这样的环节中自由交谈,更多地提供师幼间、幼儿间充分交流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在这种平等、轻松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尽情地发泄心中的各种感受,消除幼儿压抑、紧张、胆怯的心理,以更好地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幼儿来自不同的家庭,具有不同的语言发展水平,应从注重幼儿心理入手,创设一个轻松、和谐、自信的语言氛围,增强幼儿想说、敢说、会说的信心。首先,教师在自然状态下了解幼儿真实的语言水平,确立有针对性的教育目标,做到因人施教。例如,有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有轻度口吃的毛病,教师就应特别注意,不能直接指出孩子的问题,而要逐渐的给予纠正,对他说话慢一点,让他学会模仿,还要尽量给他说话的机会,这样就可达到个别教育,促进发展的目的。其次,尊重幼儿说话的权利,允许和接纳幼儿说话过程中的错误,保护幼儿自尊心,增强幼儿自信心、成就感。例如,有个幼儿对老师说:
“老师,我妈妈说我要上小学了,要卖苦力学习。”老师问他:“什么叫卖苦力学习呀?”他想了想说:“我妈妈说考不上小学就得卖苦力。”老师又问:“什么叫卖苦力你懂吗?”他摇摇头说:“不懂。”老师告诉他说:“应该说,要努力学习。”像这样幼儿用词不当的现象是长有的,教师应及时给予纠正并让孩子把话说完,不能指责或嘲笑他,要保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第三,当孩子与教师交流时,教师应真正把幼儿当作亲人、朋友、同事,平等、认真的倾听并积极应答。例如,有个幼儿告诉老师说:“老师,跟您说个秘密事儿,我爸爸和妈妈吵架了,妈妈一生气,就带我去姥姥家了。今天我爸爸接我来,我不跟他走,爸爸坏,这是妈妈说的。”老师问他:“你知道为什么吵架吗?”他说:“为我呗,爸爸说我不关心他,就打我。妈妈说他野蛮,老打人,不会讲道理。”老师一听是为孩子的问题,就详细询问了过程,并告诉他:“你吃完饭后应自己在一边玩,不打扰爸爸妈妈吃饭。你吃完饭就让爸爸跟你玩,这是不对的,不能只顾自己不关心别人。你应该承认错误。”晚上,老师给他一个任务,爸爸来接时,留住他,等妈妈来了在一起走。果然,他见到爸爸就主动说:“爸爸,别生气,我错了。”这时他妈妈也来了。老师对他们三口说:“孩子不知道关心大人,是我们没有教育好,我有责任。”这时,他妈妈马上说:“哎呀!这怎么能怪您呢,真是不好意思。”一家三口的紧张气氛平息了,大家都笑了。这种师幼间的感情交流使幼儿把老师当朋友,不仅师幼关系更加密切,而且形成了幼儿对事物的正确态度,还对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3、注重在其他各领域中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
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语言、健康、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的内容是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正如语言能力培养一样,并非只有在语言领域中可以进行,其他领域也可以对幼儿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例如,在艺术领域的美术教育活动中,孩子们把自己的作品完成后,教师不要急于认可或评价,而是采取让孩子们互相观察、交流、取长补短,让孩子们自己互相评价他们的作品,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怎么画的,为什么会产生这幅作品等,孩子们就会像讲故事一样述说自己有趣的构想。这样,为孩子们提供语言表现的机会,鼓励孩子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触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
三、利用自然环境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为幼儿语言表达提供素材。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只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产生丰富的语言。因此,带幼儿走进大自然,实地参观、感受生活、感受真实的世界,让幼儿不仅有说话的机会,而且有说话的内容,这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在下雪的时候,带孩子到户外接雪花打雪仗,引导幼儿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看雪景,让幼儿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的。老师可用语言启发他们,如“雪下得好大呀!雪花一片片、一团团落下来,软绵绵的,就像白色的鹅毛一样,我们就把它叫鹅毛大雪。”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雪,像什么呀?”有的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铺在地上。”有的说:“像撒了一层白面。”有的说:“像撒了白糖。”有的说:“像铺上了一层厚厚的白绒毯。”这样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我们农村幼儿园还可以带幼儿去果园、鱼塘、农场等地方亲身感受生活。在此过程中,幼儿积累了大量的感性知识,尽情感受生活的美好,无时无刻不在表达着自己眼中的一切。这种丰富幼儿生活经验的过程,使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充分地锻炼和提高。
四、教师应多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及展示的机会,增强幼儿语言表达的自信心。
教室应注重为幼儿提供语言交流的机会,利用多种形式开展一系列活动。如开设“小喇叭”栏目,每天在固定时间让6、7个幼儿轮流到办公室的广播机前朗诵儿歌、讲故事、介绍自己和家庭情况,为幼儿提供一个自我展示和勇敢表达的机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们表现为抱着话筒不敢说、声音小、不自然,在老师的鼓励下,孩子们自信、勇敢地面对话筒,流利地讲述自己的内容。通过这种方式,大大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归来后的幼儿,会感觉象凯旋归来的英雄,受到大家的热烈欢迎,那种成就感、那份自信,让其他幼儿渴望、企盼。“小喇叭”就象一味新鲜的调味剂,在吸引着孩子、鼓舞着孩子,极大地满足了幼儿的表现欲望,增强了幼儿的自信心,同时也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提高21世纪人才素质的基础,它需要我们教师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勇于探索,大胆创新,为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幼儿园是需要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的,这样对孩子的将来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就由我带大家了解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的相关内容。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1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刚入园的幼儿由于离开父母的保护会显得过度焦虑、紧张,甚至出现会哭闹、拒食等,这时候除了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比如抱抱他们/摸摸他们的头)来稳定幼儿的情绪外,还应该纳入语言沟通――交谈。
比如以母亲的身份来表现对他们的爱心、耐心、细心,经常与他们一对一或一对二的面对面自由自主的语言交谈,使幼儿在亲子般语言交流中即得到情感的满足,又获得语言发展。发展孩子的语言不能只注重每天的几十分钟的语言教学活动,而应特别关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在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要,有与人交往的需要,他们会在讨论中学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利用日常生活中的有利条件,激发幼儿语言的主动性、积极性
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学会利用日常生活中的语言交往环境来激发幼儿语言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生活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在教师“监护”的同时能打开心扉,无拘无束地与同伴交流,这样的有利条件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
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监护”中抽身,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和引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与家长合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任何进步都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因此可以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家长园地以及家长半日公开活动等方式,提醒家长配合幼儿园使用规范的语言、多与自己的孩子交谈使幼儿得到更多语言锻炼、练习的机会;不断引导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触摸,用感觉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笔者相信只要父母平时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语言。
四、创造条件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
五、如何选择谈话主题来激发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发现: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在引导幼儿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生活各方面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生活中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同时,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除此之外,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因为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可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六、在游戏的同时激发幼儿的全面发展
幼儿游戏可以有很多种,拼图游戏就是不错的选择,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可以先让幼儿发挥自己丰富的想象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让他们进行讲述。
由于拼图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他们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除以上几种方法外,绘画讲述、听音乐讲述,排列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和一定的口语表达能力。这些都是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总之,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掌握口语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言语,尤其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惊人的发展,词汇量增加极快。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将影响幼儿的将来乃至一生。让孩子拥有娴熟流利的技能和口才,适应这高科技的社会和竞争潮流吧!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2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三大禁区
禁区一:过分满足造成宝宝语言滞后
父母类型:“热心帮忙”型
犯禁表现:“宝宝,是要喝水吗?妈妈给你拿。”不少父母过分满足宝宝的要求,若宝宝指着水瓶,家人立马“领会”宝宝这是想喝水了,于是把水瓶递给他。
犯禁的害处:爸爸妈妈过度满足宝宝要求的方法使宝宝的语言发展缓慢,因为他不用说话,家人就能迅速明白他的意图,并达到他的要求了,因此宝宝失去了说话的机会。
破禁办法:当爸爸妈妈从宝宝的行为举止中发觉宝宝想喝水时,你可以给他一个空水杯,他拿着空水杯,想要得到水时,会非常努力去说“水”。你可以做此尝试,当宝宝把自己喝水的想法落实到语言上,变成“水”字时,仅仅这一个字,就会让他欢欣鼓舞。
禁区二:过多使用叠词限制宝宝语言发展
父母类型:过分迁就型
犯禁表现:“宝宝,饭饭了!”“宝宝看,那是狗狗,那是花花……”用叠词和儿话说话是宝宝语言特定阶段的表现,一些爸爸妈妈却随着宝宝一起说起了儿话。
犯禁害处:宝宝用儿语是因为其语言发展限制了他准确表达自己的意思,有些家长却以为宝宝只能听懂这些儿语或觉得有趣,也用同样的'语言与宝宝讲话,这样做就很可能拖延了孩子过渡到说完整话的阶段。
破禁办法:宝宝语言发展一般都是经历单词句(用一个词表达多种意思)、多词句(两个以上词表达意思)、说出完整句子这几个阶段,爸爸妈妈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引导孩子的语言向更高阶段发展。当宝宝伸出双手说,“妈妈抱抱。”妈妈就应该给宝宝一个热情的拥抱,并说,“妈妈来抱宝宝了。”用正常的交流方式,尽量缩短宝宝叠词或者儿话使用的时间。
禁区三:模仿宝宝的可笑发音造成错误暗示
父母类型:将错就错型
犯禁表现:宝宝在刚学说话的阶段,常常会有一些可笑的不准确的发音,如把“吃”说成“七”,把“狮子”说成“希几”,“苹果”说成“苹朵”等等。有些爸爸妈妈觉得好玩,于是重复宝宝的错误语音,以博一笑。
犯禁害处:宝宝存在着发音不准的现象,是因为宝宝的发音器官发育不够完善,听觉的分辨能力和发音器官的调节能力都较弱,还不能完全正确掌握某些音的发音方法。如果父母将错就错学习宝宝的可笑发音,那么宝宝就会得到错误暗示,认为自己的发音是对的,这种错误的发音可能会因此很长时间难以改变。
破禁办法:爸爸妈妈不要学宝宝的发音,而应当用正确的语言来与宝宝说话,时间一长,在正确语音的指导下,宝宝的发音自然会逐渐正确。
幼儿园如何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3提高幼儿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方法
1、通过游戏的方式来提高孩子的记忆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让孩子看一些简单的、感兴趣的图画,要求他记住画面内容,然后遮盖部分画面,让幼儿回忆遮盖的是什么,以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中小班的儿歌一般内容都不是很多,家长为了帮助幼儿记忆,可以进行问答式游戏,家长说一句,幼儿答一句,这样的一问一答,幼儿感兴趣。
在故事讲述过程中,家长与孩子可以共同进行表演。一开始,要求孩子复述故事中的主要情节,当孩子掌握以后可以分角色表演。在孩子表演时,家长应是忠实的观众和听众。在孩子遇到困难需要家长帮助时,家长应以角色的身份参与,帮助孩子完成表演。这样既消除了孩子紧张的心理和压力,又培养了孩子的自信心。为了能进一步激发孩子的兴趣,还可以用录音录下孩子念的儿歌和复述的故事,孩子听到自己的声音会格外地激动,这可激发起孩子进一步讲述的兴趣和欲望。
2、帮助孩子积累一些素材。
如:好听的故事磁带,好看的动画片等。故事磁带可以规范孩子讲述故事的语言,对孩子起示范作用。同时,动画片是孩子最喜欢,最感兴趣的。家长可以针对孩子的这一心理,对孩子提出要求:每次看完以后要讲给大家听。
3、家长有意识地逐步引导孩子看图讲故事。
开始,家长让孩子一边看图,一边指着图画中的人和景,一个画面一个画面地讲,然后让孩子合上画册,一边回忆,一边讲。然后再大声地在大人面前讲述。这时,家长要给以热情的鼓励,不要随意打断孩子的讲述。慢慢地孩子就可以用自己的话,连贯通顺地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了。
4、结合散步、郊游,要求孩子回来讲述自己最感兴趣的事情。
家长可以事先给孩子提出要求,提高孩子的有意注意。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记忆力,孩子的语言表达水平也得到了较好的发展。
一、创造轻松愉快的环境,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要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必须设法为幼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幼儿心情舒畅,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敢说,有话会说。首先,无论幼儿的表达水平怎样,教师都应抱着积极、鼓励的态度,增强幼儿说的信心和勇气。尤其是对少言寡语的幼儿,更应给予关心和帮助。同时应丰富幼儿的生活,为幼儿创造说话的机会和条件。例如:晨间接待幼儿入园时,教师观察每个幼儿的表现及情绪变化,寻找话题与幼儿做一次简单对话。又如:游戏活动中,让幼儿“做前说”——先说说自己的计划、打算,然后按自己的构想去做;“做中说”——边做边说,借助说,推动游戏情节展开,丰富游戏内容;“做后说”——活动结束后,让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对自己的活动做一个简单的评价。
二、通过和幼儿进行有主题的“话题”,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选择主题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考虑:
(一)据幼儿的知识经验来确定谈话的主题幼儿的知识经验越多,谈话的内容便越丰富。比如进行关于“春天特征”的谈话,就必须在春天特征明显的时候,在幼儿对春天特征进行了长期的观察和充分了解后才能进行。谈话时可从气候、植物、动物以及人的服饰和活动等方面的变化着手,将春天的特征准确地描述出来,将春天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概括力、记忆力,又发展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二)围绕观察对象的主要特征确定谈话的主题如参观旅行后的谈话,教师可以围绕参观对象的主要特征有顺序地提问,让幼儿按照参观顺序讲参观的印象。当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明确、具体,富于启发性和兴趣性。在主题谈话活动中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还可以充分发展幼儿的概括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三、引导幼儿“讲述”,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幼儿的“讲述”是一种比谈话复杂、周密的口头语言表达方式,它要求幼儿用比较完整连贯的语言详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讲述的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看图讲述看图讲述是培养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一种好方法,它容易引起幼儿讲述的兴趣,同时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引导:1、提问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幼儿观察,帮助幼儿理解,最终用恰当的词语讲述出的内容来。这就要求教师事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想好了先问什么,后问什么,怎么问。提问要注意三点:第一要围绕的主题;第二要有顺序,从整体到局部,从主要情节到次要情节,从具体到抽象;第三要有启发性,促使幼儿积极思维,有利于发展幼儿的语言。2、示范1教师做好个别词句、发音方面的示范和段落的部分示范,让幼儿模仿着说。2幼儿说完后教师再用简单、扼要、完整、生动的语言讲述,讲述后不要求幼儿一字不差地模仿,只要幼儿理解,会用自己的话连贯、完整地讲就行了。看图讲述结束后,可以让幼儿给取名,以培养幼儿语言的概括能力。
(二)拼图讲述教师提供各种拼图材料,如各种动物、几何形体的图形卡片,以及拼板积木、雪花积木、小太阳设计师积木等结构型玩具,让幼儿自己拼插成各种立体结构的物体或画面,然后进行讲述。由于拼图讲述的内容是由幼儿自己创作设计出来的,用语言表达出来,既容易,又具有浓厚的兴趣。拼图讲述是以玩具作教具,幼儿边玩边讲,动静自然结合,这样的方法符合幼儿好奇、好问、好动手的心理特点,不仅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而且手、脑、口同时并用,能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
(三)绘画讲述美术课能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由于画面的内容是幼儿自己构思的,课后让幼儿讲述自己的画面,能充分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同时还可以利用捏泥、手工制作、剪贴画等多种机会让幼儿进行讲述,发展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四)除以上三种方法外,听音乐讲述,排列讲述,看展览讲述等都是发展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好方法。
四、运用儿童文学作品,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故事、儿歌、绕口令、相声等文学作品的语言简练、生动而富于情感。教师通过讲述这些文学作品,可以让幼儿从中掌握描述自然现象、动植物特征、人的外貌的形容词;可以学习一些描写行为、动作及描写人的心理活动状态的动词等。儿童文学作品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描述,能很好地帮助幼儿发展口语表达能力。
总之,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关键期。幼儿阶段是人一生中掌握口语最迅速的时期。在这个时期,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幼儿的言语,尤其是口头语言表达能力会有惊人的发展,词汇量增加极快。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任务,也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最终目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