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有人感情淡漠吗,你见过的生性凉薄的人是怎样的?

真的有人感情淡漠吗,你见过的生性凉薄的人是怎样的?,第1张

真的有感情淡漠,生性凉薄的人。他们可能只是更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我的男朋友说他爱我,但我感受不到他的爱意”“当我试图跟我妻子讨论一个很正式的问题时,她经常会变得莫名的沮丧、困惑。”“我们的感情很好,一切都很顺利,但似乎缺乏某些特别重要的东西”

在咨询室内,我们常常听到上面这样的抱怨。更多的时候(但不是绝对),这些抱怨来自于这样一个群体:即ta们的另一半——此时可能是男女情侣,也可能是已婚的丈夫或妻子,在童年时期遭受过情感忽视。即: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CEN:儿童期情感忽视)

儿童期情感忽视源自于一个人的孩童时期。同嘉奖、虐待或创伤不同,这是一种难以被看见或者被记住的影响因子。它是隐形的,它代表着父母在回应孩子情感需要时的失败。在这段时期,父母向孩子传达了一个敏感而强有力的信息:

你的感受不重要

Your feelings don’t matter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习惯“隔离”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防止干扰到父母。由于情感长期受到“压制”,这些孩子就无法习得一个重要的技能:即定义、理解、忍受或是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如果你的另一半曾有过儿童期情感忽视的遭遇,那么和你相处时,ta很可能缺乏忍受冲突、表达需求的能力,你们之间也会缺乏更深入的情感联结。

无论你们有多爱对方,你都能感觉到两个人间那一道深深的鸿沟。

无论你们在一起多久,你都能感觉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孤独。

遭遇过儿童期情感忽视的人,往往有着如下表现:

TA似乎总是误读自己的情绪。比如,当ta明显很愤怒的时候,却说,“我不生气”。当明显很伤心的时候,却说“我挺开心的”;

TA也会常常误读你的情绪,孩子的情绪,或者其他人的;在描述自己的感受时,TA的词汇非常匮乏;

TA无法忍受一场带有冲突、争执与不安的谈话;还常常因为某些不明显的原因而显得很烦躁;

面对你的抱怨或某些不开心的情绪,ta不断地强调自己在这段关系里很幸福很开心;TA似乎一直意识不到,你们两人的关系里缺少了某些关键因素(情感联结);

好消息是,遭遇过儿童期情感忽视的人,是能够被改变,被“治愈”的。

首先,你需要尽你所能地学习“儿童期情感忽视”的相关知识

当你感觉到你对“儿童期情感忽视”已经有了更好的认知后,你就可以告诉你的另一半,为什么你在这段关系里常常感到不开心。你需要尽自己最大所能地向ta解释什么是“儿童期情感忽视”,为什么这种问题会对你们这样一个充满了爱的家庭/关系产生影响,为什么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过错。

其次要求你的另一半去了解“儿童期情感忽视”

告诉ta这对你非常重要,告诉ta你很爱ta,你希望ta能正视并关注这个问题。一般而言,遭遇过“儿童期情感忽视”的人都会对别人真实的痛苦比较同情,因此你不必隐藏你的要求。让ta看到你正因为这些困扰而痛苦,但不要以责怪、控告或是挑战ta的方式。坦诚而开放地表达你的情感和需求,但此时一定要保持同理心,你要认识到,这些要求对他而言其实是很艰难的。

接着当你心爱的ta开始尝试了解“儿童期情感忽视”时,一定要向他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在ta开始面对过去那些隐形的“创伤”时,ta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开放、积极地同ta交流。

最后和你的另一半一起学习,阅读专业的书籍

比如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处理“儿童期情感忽视”问题,掌握更多实用型的技巧。这会帮助加深你们的关系,教会你们更多更好的交流与沟通方式。

此外,当你在和ta一起面对、处理这些问题时,如果你遇到了更多的困难,也可以试着寻找一个家庭治疗师。专业的咨询师更了解“儿童期情感忽视”,也深谙各种技巧来处理家庭中的各种问题。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你们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需要记住的是,对于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你的另一半可能和你一样困惑。当你尝试着和ta一起来处理这些问题时,你正在把ta的那些情感“邀请”到你们的关系中,你正在改变那些ta在童年时期接收到的痛苦信息。此时此刻,你正用你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代替了它们。

这个信息是充满了爱、治愈与联结的

这个信息是:

亲爱的,你的感受对我很重要

Your feelings matter to me

一个对亲人感情比较淡的人,可能是一个很内向的人,认为自己的感受不太重要,总是把别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哪怕自己的感受受伤也只是给自己一个安慰,而不会有太多的表白,不管是谁,包括亲人。

这样的人可能也是很忠诚,做事从不会敷衍,一个可以靠得住的朋友,只要有任务或事业,他都会一直坚持到最后。但是他并不会很心急,不管是工作还是家庭,他都会有自己的慢条斯理。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慢慢思考,去细细品味自己的情感,而不是情不自禁的把感情表达出来。

另外,这样的人也可能是一个很有自制力的人,对于感情,他们可能会比较冷静,不会很冲动,一切都需要自己内心深处慢慢地思考,但最终他们还是会坚定地把自己认定的行动落实。他们不会因为冲动而轻易做出一些不负责任的事情,也不会因为自己的情感而做出一些可能会伤害他人的事情。

总的来说,一个对亲人感情比较淡的人可能是一个比较内向的人,也可能是一个节制而有自制力的人,他们会把别人的感受放在第一位,在感情上,也会采取比较稳定的态度,小心翼翼的去落实自己经过精心慎重思考后做出的选择。

可能是因为与其他人没有什么共同语言,也可能是因为害怕失望。现在的年轻人当中丧文化非常普遍,大家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上学的学生除了每天的学习生活以外,空闲的时间也不想要和同学朋友一起出去玩儿,而是更喜欢自己宅在宿舍里看剧吃外卖。他们对社交以及和其他人沟通交流并没有很大的欲望,这种情况下他们就会被别人贴上冷漠和感情淡薄的标签。

其实并不是现在的人冷漠,而且因为从小生活在物资丰富环境里的他们更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他们勇敢的放弃了没有必要的交流,与其和话不投机没有共同语言的人维持着肤浅的关系,还不如一个人待着,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而对于上班族来说,属于自己的时间本来就少,更不愿意随随便便的浪费在不必要的事情上面了。

对于正在恋爱和已经结婚的人来说,很多人都出现过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很喜欢黏着对方恨不得时刻都在一起,但是后来却不再这样了,你就觉得对方的感情淡了。其实这可能是因为当这个人满心都是你的时候,却没有得到你相应的回应,长此以往,又有谁能够一直把这种单向的热情坚持下去呢?

所以不要直接说是他们变得淡薄了,应该多想一想自己做的好不好?是不是像当初向他承诺的那样爱她,关心她?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能够相爱就是一种莫大的缘分,一定要好好经营才行啊。

  感淡漠是指对外界任何均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内心体验贫乏,面部表情有事冷淡呆板,视亲朋好友如同路人,对切身利益漠不关心,对悲欢离合无动于衷。

 原因:处于一种压力极大的状态,逐渐对生活中的事情表现的不在乎,或者经受过某些刺激,使得情绪长期积累压抑,最后对生活不抱积极态度,就会逐渐变得淡漠,消极。

在我们周围,也许会碰到这样的人,他们对人、对事表现得很冷淡、不热心,甚至冷酷无情。这在病理心理学上叫做“情感淡漠症”。“情感淡漠”虽说也是一种情绪体验,不过这种体验大都是病态的、不健康的。

情感淡漠在表现程度上,有轻重不同的区分,情感淡漠的形成与发展原因,也包含有病理和社会心理2方面的因素在内。

在国外,现在有些青年心理学家,他们经过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发现,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化社会里,有为数不算少的青年,在心理上处于“三无”的状态。

所谓“三无”,简而言之,就是无情、无力、无心(心思)。这也就是说,他们无动于衷、缺乏活力和漠不关心。这些多年专门从事研究青年心理学的专家们呼吁,生活在现代化社会里的青年,应该警惕这种心理上的“三无”状态。

一、“情感淡漠”的青年,有哪些主要表现特征

(1)从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上,就可以看出他们缺乏生命的活力,整日里有气无力,失去了“和现实的活着的联系”。

“和现实的活着的联系”这句话,也可以翻译成为“和现实的有生命的接触”。这句话是生于波兰的法国著名精神病学家明考夫斯基的一句名言。他说的这句话,也就是中国古语“行尸走肉”、“哀莫大于心死”之意。明考夫斯基解释说,情感淡漠的人是自闭性的、自我封锁的。这类青年大部分是因为心灵上曾经遭受过种种挫折、打击或创伤,于是心灰意冷,丧失了生活的乐趣,对人对事都感到索然无味。他们的心“冷透”了,躯壳虽存、“灵魂”已无,心灵空虚至极。

(2)表现为心理上的不适应。

这是一种另外形态的情感淡漠症。在生活中通常可以看到,有些青年行为正派,并不胡作非为,但他们却有一种不由自主的强迫性病症的倾向。主要表现为,他们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原因,但却失去对于学习的热情,或者失去了对于社会的关心;他们持续地过着一种自认为“超然”的脱离现实的生活。

然而这类青年并不像精神病患者那样,他们的智力和品格相当好;他们也不像某些神经病患者那样内心惴惴不安、紧张不宁。病理心理学家认为,这种类型的情感淡漠青年一只是一种表现在行为上的障碍或阻抑,他们是神经症的“预备队员”。比如,有些青年自认为很“老练”、很“成熟”、“看破红尘”,他们斗志减退,不想靠自己的奋发努力而改变现状,他们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二、如何治疗“情感淡漠”

病理心理学家认为,对这类青年的“医治”是相当棘手的,比起前一种类型的情感淡漠者,更加麻烦、费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有办法可以使他们“死灰复燃”,重新燃烧起生命的火焰,激发起他们奋发向上、努力拼搏的精神。帮助这类青年朋友寻找回来他们失去的精神乐园,有效的途径就是“读书学习法”和“音乐治疗法”。

1读书学习法

有很多情感淡漠的青年,用读书、学习的办法,填补了他们心灵上的空虚,使他们重新振作起来、热情起来、积极起来。因而,“读书学习法”,被病理心理学家和青年心理学家们一致赞誉肯定,认为它是治疗心理空虚的一种有效方法。

为什么“读书学习法”会发挥这样大的效用?因为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帮助情感淡漠青年看清前进的目标,在精神上找到寄托,鼓励他们充满信心地一心投入有意义的事业上去。因而在他们养成读书习惯之后,就会改变心理上的“三无”状态,精神生活充实了,生活也就不会再显得乏味。显然,因为有了知识之后,就会找到理想这一精神支柱。从这里也可以看出,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的“知识就是力量”的确是一句至理名言!

在黑暗的旧社会,很多杰出人物对于祖国处于忧患中也苦闷过、彷徨过。但是他们如饥似渴地博览群书,用科学的知识(包括社会科学知识,如马克思主义等)充实与丰富了自己的精神世界;然后又用这些知识奋发有为地造福人群。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在回忆列宁时写道:“书在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一生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在他从事的那种浩繁的工作当中,书给了他知识,而这些知识又被他出色地掌握住;否则,他就不可能成为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个列宁了。”

勤于读书、勤于学习,不仅可以改变心理空虚的状态,而且可以医治精神抑郁。美国有些大学举办周末进修学习班,一些不是由生理上的内脏器官性病变所引起的心理疾病患者,参加进修班学习后,用不了很长的时间就消除了诸如抑郁、头痛、心动过速等症状。这就再一次证实,“读书学习法”的确是一种有效的、非药物性的心理疗法。

2音乐治疗法

除了“读书学习法”以外,还有音乐疗法等有效地消除情感淡漠的心理疗法。比如,当你因各种原因而心灰意冷、悲观失望,精神萎靡、意志消沉,彷徨怅惘、寂寞空虚的时候,你可以时常听听进行曲那样宏伟奔放的旋律,它会给你带来充实同勇气、希望和力量。

上面是从病理心理学角度来分析情感淡漠问题的,下面让我们再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来做分析。

1964年3月14日,美国《纽约时报》报道了一则杀人消息:一位年轻妇女夜晚在纽约昆士区自家住宅附近被杀害。由于被杀者奋力抵抗,谋杀者延续用了半个多小时才将她杀死。事后调查四邻有38人曾听到她的呼救声,但无人相助,甚至无人报警。这件事引起了美国舆论界的重视,成为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的重要案例。为什么见死不救,“无人相助”?这可能有许多复杂的因素,但是旁观者的“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1983年5月24日,我国《光明日报》报道了一则牺牲自己、抢救别人的消息:1983年4月11日,福建省建阳县徐市公社中心小学的乡村女教师冯细珠,当一阵罕见的龙卷风席卷而来,教室就要倒塌的时候,她用双手紧紧地撑住大门,结果,学生们脱险了,而她却献出了年仅31岁的生命。而2008年“5·11”汶川地震中涌现的舍己为人的事迹更是数不胜数。这种舍己救人的精神,同前述某些人见危不救的淡漠情感,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两种社会制度,给人们带来了两种不同的社会心理。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在资本主义社会里,几乎成为一种流行的社会通病。

上面讲的这些,是作为一种社会思潮的大众社会心理来分析的。毫无疑问,这是我们必须清醒看到的一个大前提。可是,从心理健康学的角度来观察,为什么在同样一种社会制度下,比如说在我们的周围环境里,大多数的人富有同情心和利他精神,而有些人却情感比较淡漠以至冷酷无情呢?

三、“情感淡漠”的原因分析

有些病理心理学认为,淡漠是一种对挫折的退缩式的心理反应。通常人们在遭到挫折的时候,先是表现为“攻击”反应;如果攻击反应失败,或者由于攻击反应而招来更大的挫折时,就会表现为“逃避”反应;如果不能逃避,就会表现为“淡漠”以至“无情”的反应。

攻击—逃避—淡漠(或无情),这3种不同的对挫折的反应方式,究竟采用哪一种?这决定于当事人所面临的不同的具体情境,以及和它们不屈的效果。因此,这3种不同的对待挫折的反应方式,并不是从强到弱地必经的3个步骤。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现,对待同样的挫折,有的人采取攻击方式,有的人采取逃避方式,而有的人则采取淡漠以至无情的方式。

说起“淡漠”和“无情”来,似乎是对挫折情景漠不关心、甘心退让、无动于衷,没有什么愤怒的情绪。其实不然,淡漠只不过是把愤怒暂时地压抑下去,用“间接方式”表现出来罢了。可以说,淡漠在一定程度上是一种“无言的反抗”、“消极的抗议”。

应该说,引起淡漠情感的原因是复杂多样的,并不限于我们在开头所讲的那两种类型,实际上还包含有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背景的多变量因素在内。因而单纯地从生理上或心理上查找原因还是很不够的。因而,我们不仅应该运用病理心理学的知识,也同时应该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去分析情感淡漠青年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与发展的真实奥秘。

国外有一位病理心理学家叫做金布尔,他在1963年提出,下列一些人容易产生淡漠反应:①长期遭受挫折的人;②处于无助和无望状态的人;③有心理上的恐惧和生理上痛苦的人,④心理上既不能攻击也不能压抑的人。

这4类人在情感上容易产生淡漠的共同性基因,还是由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了巨大而又深刻的影响所造成的。情感淡漠以至冷酷无情是有强烈的社会性和阶级性的。一个人是否产生淡漠行为,那是取决于他(她)的道德水平和道德信念的。说到底,淡漠行为的核心是保护个人、保护自我。

我们如若仔细深究便会发现,情感淡漠的人并不是真的“与世无争”、逃避退缩;如果碰到个人自身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并不全然表现为淡漠。上面讲的那桩美国纽约昆士区惨案发生后,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达利等人立即着手进行了调查。他把淡漠的旁观者当时的心理活动,归纳为下面4种:①害怕暴徒用刀子捅自己;②怕参与干涉后,法院要自己去作证,这样一来,就会费去许多时间或产生其他牵连;③由于是突发事件,思想准备不足;④也许是一场虚惊,并无其事,自己贸然去救人,太冒失,会被人笑话。

实际上很明显,这桩杀人惨案冷漠无情的“旁观者”(他们当时都听到了年轻妇女的呼救声)所申述的4大类见死不救的理由中,③和④只是一种借口;②是次要的;①才是主要的、真实的原因。也就是说,袖手旁观、见死不救的淡漠行为的基本原因,是保护个人,“怕暴徒用刀捅自己”。

不过,也有些情况和兆头,值得人们深思。比如说,近几年来,我国法律咨询工作者,在总结父母不负责任地离婚,从而给子女带来了不良影响中发现:父母离婚的子女,因为缺少家庭温暖,而对人生和社会抱冷漠态度,对人缺少必要的信任,他们大多数性情孤僻古怪,道德感不强,要么对什么都漠不关心,要么粗野无礼,缺少应有的教养。这种情况尽管是少数现象,但也不能不引起社会上的足够重视。

因此,为了消除有些青年的情感淡漠,不仅希望他们本人保持心理健康;同时也要向广大的父母、教师和全体社会成员呼吁:要尽力创造使青年人感到温暖、安全,受尊重、有希望的有利环境。

不值得在一起,对待亲人都淡薄,为人也很冷血的人不管你做什么都是暖不了他的心的。

人生在世,先不说要有多么的重感情,首先你要想在这个世界上立足,就不得不搞好自己周边的人的关系。不管是家人还是朋友,都是如此。身为学生,经济未独立,不知生活艰辛,很难体会到人脉的重要性。但是一旦踏入了社会,我们就会体会到朋友亲人的重要性。

当另一半十分冷血的时候,前途也会受到限制。这个社会上的人都喜欢乐观热情,会来事的人,他们都愿意和这样的人做朋友。如果十分冷血,那么在职场上也会受到诸多限制。这个是一个方面。

淡薄情感的人,你指望他能多在意你呢,我们当然都希望自己能有有一个懂得自己内心的人陪伴左右。但是如果遇到的是这样的人,他根本不会在意你的内心想法。你怎么觉得,与他无关。

再有就是有些原生家庭缺爱的人会执着于亲情,加上自己婚姻不幸福会更爱操心别人家家事,心理有些扭曲不自知。和这样的人在一起,余生是不会幸福的。

这一类人也有相当一部分非常自私,因为往往在他们的成长轨迹里会不断地索爱,然后一次次被推开,索性就把一切爱都给自己,不敢再拿出来分给别人。这都是为人的悲哀。

性子冷淡一是成长环境导致的天性使然,二则和当前的阶段境况有关。性格冷淡并非铁石心肠,麻木不仁,只是看得较开,随遇而安,现实主义,但并非消极。所以说,淡薄可以理解,但是冷血比较严重。

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找到体贴入微,为你认真打算的人。这样在能够在往后余生中,快乐的度过每一个清晨,看过每一个日落。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035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