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爱会影响一生吗?

孩子在原生家庭中缺失的爱会影响一生吗?,第1张

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可能会在爱和情感方面受到一些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失去爱别人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可能的影响和原因:

1、缺乏安全感:如果孩子的原生家庭不稳定或充满了冲突和不确定性,他们可能会感到缺乏安全感。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成年后难以信任他人,并对建立亲密关系产生困难。

2、情感冷漠:如果孩子的原生家庭缺乏情感表达和连结,他们可能会变得情感冷漠,难以与他人建立情感联系。

3、羞耻感和自我怀疑:如果孩子在原生家庭中受到批评、责备或羞辱,他们可能会对自己产生怀疑和羞耻感。这可能会导致他们在成年后难以自信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4、强烈的依赖性:如果孩子在原生家庭中依赖过度或被忽视,他们可能会在成年后难以独立和自主地处理情感和人际关系

总之,原生家庭不好的孩子可能会受到影响,但并不意味着他们会失去爱别人的能力。许多人都能够克服这些影响,建立健康的情感关系,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发展出健康的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

本来原生家庭只是一个心理学词汇,逐渐被大家知晓后,原生家庭有时候莫名其妙被称为某个人性格创伤的归因。其实所谓完美的原生家庭真的很少,但经过原生家庭而受到影响或多或少,某个人疗愈能力和天性也造就他之后幸福与否。

原生家庭情感的缺失,会导致某些孩子性格冷漠敏感,不懂怎么去爱自己和别人;或是出现某些孩子自卑极端,容易被别人给予的一点点爱所诱惑,失去后甚至会变得不可控。

如果一个孩子是在父母相敬如宾、礼貌疏离的相处模式下长大,年龄成长了,但关于情感缺失的那一块还未察觉及填补。长大后的他们,不知道怎么去爱另一个人。谈恋爱了,和恋人相处很被动,对恋人给予的爱不知道怎么去回应。甚至是因为敏感的心理,害怕抗拒别人给予的爱,害怕拥有过又失去,只好表现出冷漠待人的样子。

这是为什么,有的人不愿意去谈恋爱,不想尝试。是抗拒,也是害怕。

如果一个孩子是在父母忽视给予的家庭里成长,甚至看着另一个同胞兄弟姐妹享受着父母宠爱,心里一直都会渴望得到,哪怕是一点点。长大后的他们,太渴望拥有爱了,很想体验被爱的感觉。

这样的状态下的他们,会变成两种极端。一种是不断游走于恋爱关系,享受着不同的人给予他们的爱,但永远不愿意也是不知道回应。一种是害羞自卑觉得自己配不上,容易被不良心思的人给予一点点的爱,当成他的全世界,被他当成个人所有。一旦拥有过,对方不再给予或者离开了,会一蹶不振或者是作出极端的行为。

有人受到伤害,经此一生甩不掉。也有幸运又勇敢的人,选择了与原生家庭和解,与过去的自己和解,放下后重新学习爱的课题。

真的有感情淡漠,生性凉薄的人。他们可能只是更需要更多的关注和认可。

“我的男朋友说他爱我,但我感受不到他的爱意”“当我试图跟我妻子讨论一个很正式的问题时,她经常会变得莫名的沮丧、困惑。”“我们的感情很好,一切都很顺利,但似乎缺乏某些特别重要的东西”

在咨询室内,我们常常听到上面这样的抱怨。更多的时候(但不是绝对),这些抱怨来自于这样一个群体:即ta们的另一半——此时可能是男女情侣,也可能是已婚的丈夫或妻子,在童年时期遭受过情感忽视。即:Childhood Emotional Neglect (CEN:儿童期情感忽视)

儿童期情感忽视源自于一个人的孩童时期。同嘉奖、虐待或创伤不同,这是一种难以被看见或者被记住的影响因子。它是隐形的,它代表着父母在回应孩子情感需要时的失败。在这段时期,父母向孩子传达了一个敏感而强有力的信息:

你的感受不重要

Your feelings don’t matter

在这种家庭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习惯“隔离”自己的真实感受,以防止干扰到父母。由于情感长期受到“压制”,这些孩子就无法习得一个重要的技能:即定义、理解、忍受或是表达自己情感的能力

如果你的另一半曾有过儿童期情感忽视的遭遇,那么和你相处时,ta很可能缺乏忍受冲突、表达需求的能力,你们之间也会缺乏更深入的情感联结。

无论你们有多爱对方,你都能感觉到两个人间那一道深深的鸿沟。

无论你们在一起多久,你都能感觉到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孤独。

遭遇过儿童期情感忽视的人,往往有着如下表现:

TA似乎总是误读自己的情绪。比如,当ta明显很愤怒的时候,却说,“我不生气”。当明显很伤心的时候,却说“我挺开心的”;

TA也会常常误读你的情绪,孩子的情绪,或者其他人的;在描述自己的感受时,TA的词汇非常匮乏;

TA无法忍受一场带有冲突、争执与不安的谈话;还常常因为某些不明显的原因而显得很烦躁;

面对你的抱怨或某些不开心的情绪,ta不断地强调自己在这段关系里很幸福很开心;TA似乎一直意识不到,你们两人的关系里缺少了某些关键因素(情感联结);

好消息是,遭遇过儿童期情感忽视的人,是能够被改变,被“治愈”的。

首先,你需要尽你所能地学习“儿童期情感忽视”的相关知识

当你感觉到你对“儿童期情感忽视”已经有了更好的认知后,你就可以告诉你的另一半,为什么你在这段关系里常常感到不开心。你需要尽自己最大所能地向ta解释什么是“儿童期情感忽视”,为什么这种问题会对你们这样一个充满了爱的家庭/关系产生影响,为什么这不是某一个人的过错。

其次要求你的另一半去了解“儿童期情感忽视”

告诉ta这对你非常重要,告诉ta你很爱ta,你希望ta能正视并关注这个问题。一般而言,遭遇过“儿童期情感忽视”的人都会对别人真实的痛苦比较同情,因此你不必隐藏你的要求。让ta看到你正因为这些困扰而痛苦,但不要以责怪、控告或是挑战ta的方式。坦诚而开放地表达你的情感和需求,但此时一定要保持同理心,你要认识到,这些要求对他而言其实是很艰难的。

接着当你心爱的ta开始尝试了解“儿童期情感忽视”时,一定要向他表达你的感激之情。

在ta开始面对过去那些隐形的“创伤”时,ta会有各种各样的不同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开放、积极地同ta交流。

最后和你的另一半一起学习,阅读专业的书籍

比如如何在亲密关系中处理“儿童期情感忽视”问题,掌握更多实用型的技巧。这会帮助加深你们的关系,教会你们更多更好的交流与沟通方式。

此外,当你在和ta一起面对、处理这些问题时,如果你遇到了更多的困难,也可以试着寻找一个家庭治疗师。专业的咨询师更了解“儿童期情感忽视”,也深谙各种技巧来处理家庭中的各种问题。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你们可以更好地处理这些问题。

需要记住的是,对于究竟在哪里出了问题,你的另一半可能和你一样困惑。当你尝试着和ta一起来处理这些问题时,你正在把ta的那些情感“邀请”到你们的关系中,你正在改变那些ta在童年时期接收到的痛苦信息。此时此刻,你正用你自己想要传达的信息代替了它们。

这个信息是充满了爱、治愈与联结的

这个信息是:

亲爱的,你的感受对我很重要

Your feelings matter to me

情感缺失症的表现如下:

缺乏共情能力。很难感同身受地体会到他人的笑点或者泪点,对于笑话、悲剧、文艺、矫情等绝大多数故事并无特别大的感触,甚至觉得如白开水一般平铺直叙,面对亲人的去世,在其他人哭成一条狗的情况下,自身却流不出一滴眼泪。

对于恋爱保持无感的态度,甚至觉得自己一人能过得更好,而拥有伴侣是一件非常麻烦并令人感到恐惧的事情。

善于模仿和揣摩别人的心思,通晓世故,故而对外伪装出出一副“我很开朗”“我是个正常人”的样子来维持正常的日常生活,实则全是演的。往往在人走后,立刻就会流露出自己冷漠的面孔。

不争不抢,对生活丧失信心和激情,即使偶尔三分钟热度打鸡血也一般比别人去得更快,并在在这种心血来潮过去之后,情感缺失的症状会变得更加严重。

体会不到正常人的情绪,就算发生了什么好事和坏事,情感流于表面的程度也远远低于正常人,微微一笑和撇撇嘴估计就是情感缺失者表露真实感情的上限了。

早起阅读/写作 78/365#恩惠心理说#

90%的父母和孩子,都是不幸家庭的受害者和加害者,患上情感缺失症的人,常常是这样,他们非常用力地去爱人,但很难觉察到,这样的爱并非是出自于情感表达,而是一种自己内心获得安全的需要。

想起自己的家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感觉。

但有一种感觉,最让人感到心酸:明知道一些人对自己很重要,心里却没有什么感觉,在情感上隔着十万八千里的距离,就好像有一些人会说,我知道我应该爱我的父母,看着他们一天天衰老,相处时日已经不多,可是每次一靠近他们,就想马上逃离。

我感觉我很爱我的另一半,知道我应该关心他、理解他,可是时常对他无话可说,只有数不尽的埋怨和指责。

我很爱我的孩子,想把最好的一切都给他,却常常对他发脾气,只要他没有按照我的要求去做,我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孩子跟我也无法亲近。

对于身边的其他人,我客气、礼貌、尊重别人,很认真、善意地对待每一个人,却没有人能走进我的心里。

对于这样一部分人来说,非常想去爱别人,却十分吃力。

常常拼尽全力付出,既换不来他人善意的回应,也很难让自己感到满意。

很难觉察到,这样的爱并非是出自于情感表达,而是一种自己内心获得安全的

这样看起来很纯粹的爱,实际上却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控制。

有个朋友,有天她下班很早,去看妈妈带着自己的小女儿玩,孩子跑着跑着就摔倒了,坐在地上哭,妈妈冲过去,却不是看看孩子摔得怎样,反而是抱起孩子就打,边打边说:我看你还跑,跟你说要摔你不信,你这孩子怎么这么没有规矩,长大跟你妈妈一样没用。

妈妈的话,深深刺痛了她的心,更让她伤心的是,她未曾觉察到自己也一直是这么对待孩子的

孩子做错了、捣乱了、被欺负了、受伤了,只要是惹自己不高兴了,她从来都是埋怨,没有想过去疼惜孩子。

她和妈妈所做的一样,不过是不断用自己的情绪,去淹没孩子的感受,直到孩子也变得没有自我失去自我,就失去了爱和被爱的能力

北大教授徐凯文曾有一项关于“空心病"的研究。研究表明,有些学习成绩非常优秀的孩子,在进入大学后常常失去了自己的目标,除了为许多“应该的标准去活,找不到自己活着的意义,这样的人生非常痛苦。

当一个人一直生长在一个不被看见的环境里,他就不得不用自我牺牲去换取被接纳,这样自主性发展就会被剥夺,所以长大之后,也很难不为了别人而活,因为自我意识一直没有机会获得发而这种为别人而活,其实是隐藏着很多希望被他人接纳的需要在里面,并非是真的设身处地为他人考虑。

这种用力的爱,其实是没有情感流动的,尽管他们非常想通过我牺牲换回爱,却会让伴侣疏远,让孩子无法亲近。

所以,如果我们发现一个家庭里,总是充满着纷争和纠缠,比努力去指责、改变他人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对自己和整个家庭系统多一些觉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31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