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发现,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的不同定

研究者发现,掌握目标和成绩目标对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影响的不同定,第1张

教学设计可以分为不同层次和不同阶段。从宏观层面和长期性来看,教学设计可指对一组课题或一门课程,乃至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的设计。这样的设计可以由学校组织的教师团体进行,也可以由教材编写委员会进行。从微观层面和较短时间来看,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之前,针对一个班级或单个教学内容的教学所作的设计和准备。这是广大教师熟悉的课堂教学设计。从教师使用的广泛角度出发,可把教学设计界定为: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确定合适的教学起点和终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优化地安排,形成教学方案的过程。确定教学目标,实施教学活动,对教学效果进行测量和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紧密联系的三个主要环节。其中确定教学目标是实施教学中最重要、最关键的环节。一方面它对教学活动起着导向、激励和检测的作用,另一方面它又是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的重要依据和指标。因此,对教学目标进行分析与设计是必要的也是首要的一项工作。一、教学目标设计的心理学理论基础教学目标设计是教学设计的重要内容。确定合适、良好的教学目标是教学设计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国内外教学心理学家提出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和技术,为我们全面、正确地认识教学目标,科学地分析和设计教学目标提供了理论依据,奠定了可操作的技术基础。(一)教学目标分类理论简介在众多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是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和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目标系统。1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以布卢姆为代表的美国心理学家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了著名的教育目标分类体系,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心理运动(或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每个领域的目标又由低级到高级分成若干层次。(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布卢姆将认知领域教学目标从低到高依次分为知道、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级层次。其中除第一级“知道”外,其余五级均属于高层次智力技能范畴。智力技能与知识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加工知识的方式,需要学习者在思维中对知识进行组织。知道(knowledge)是认知领域最简单的目标,指能够记住获得的信息,该目标强调记忆的心理特征,强调材料本身的特性以及对材料的复述、加工和提取过程。例如,背诵概念的定义或复述原理。领会(comprehension)是最简单的理解,主要是指对所获得的信息的理解。例如,能够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个概念的定义或者原理。应用(application)指能在特定的具体情况下对所学的概念和原理以实际的运用。例如,用某个原理来求解数学问题。分析(analysis)是指能将传达的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或者组成部分,明确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和相对结构。例如,能分析出一个概念所包含的几层含义或某一数学原理所要满足的条件。综合(synthesis)是指能够将各要素、部分组合成一个整体,以形成新的形式和结构。它既需要对已知的要素和部分进行操作,也需要对未知的要素和部分进行操作。主要包括创作新产品的能力、融合多种观点形成新理论的能力、超越现有认识水平的能力、提出新见解的能力、独创交流成果的能力。评价(evaluation)是指能够根据特定目的对材料或者方法的价值作出判断,亦即对材料或方法符合标准的程度作出质或量的判断。它处于认知技能的最高层次,包含了以上五种能力中的所有各种要素。认知目标分类的意义不仅在于为教师确定教学目标、评定教学质量提供了一个依据,同时它提醒我们,在设计教学目标或进行教学评价时,不能只停留在传授或要求“知道”的水平上,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而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不能只局限于理解的水平,还应重视创新能力与判断能力的培养。教师按六级水平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要注意:①不是一节课的教学就能达到六级水平,而是需要通过精心组织一系列的课堂教学来达到;②由于学科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某些教学内容只要求达到一定的水平。如为小学生开设的计算机课,通常只要求能操作计算机,达到运用水平。(2)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情感是对外界刺激肯定或否定的心理反应,如喜欢、厌恶等。个体的情感会影响其作出行为上的选择。情感教学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克拉斯沃尔(DRKrathwool)于1964年提出了情感教学目标分类,并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将其分为五级,每一级均由连续的子类构成。现分列如下。“接受、注意”,指愿意接受或注意某一事件或活动。由意识、接受意愿和控制注意或选择注意三个连续的子类组成,意识为始端,控制注意或选择注意为终端。在该目标中,教师的任务是从始端出发,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其指向终端,呈现学生所喜欢的刺激。“反应”,指乐意参加或主动参与。由反应中的默认(如遵从或顺从)、反应的意愿(赞成、赞同或自愿反应)、反应的满足三个子类组成。在此目标中,教师的任务是使学生伴随着满意感,产生一种愉悦的情绪反应,即达到某种满足。“价值化”,指将特殊的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并以该标准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作出对某事的接受、追求乃至奉献。价值化由价值的接受、偏爱、信奉等子类组成。教学要达到该级的最高水平——信奉,教师要使学生确信所学内容的正确性,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获得成功。“价值观的组织”,即当遇到多种价值观念出现的复杂情景时,将价值观组织成一个系统,把各种价值观加以比较,确定各种价值的相互关系及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接受自己认为重要的价值观,形成个人的价值体系。如,先处理集体的事,再考虑个人得失;先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再玩等。该级由价值的概念化(如试图识别一个其所欣赏的艺术客体的特征)和价值体系的组织两个子类组成。价值体系的组织可能产生一种新价值或更高层次的价值复合体。“价值或价值系统的性格化”,指价值观和价值系统已形成稳定的、具有个人特点的价值体系。其个人行为是一贯的、泛化的和可以预期的。如学习一贯勤勤恳恳,保持良好的个人学习习惯。该级由泛化心向和性格化两个子类组成。由于情感教学目标难以用行为变化来说明,因此它不如认知教学目标分类那样清晰、明确,具有明显的较为具体的外显指标,这给客观观察、测量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克拉斯沃尔的分类毕竟为我们提供了情感教学目标的发展层次,其层次揭示了情感教学是一个价值不断内化,最后形成稳定的价值体系的过程。其子类构成的情感发展连续体较为详尽地描绘了教学过程中情感的细微发展变化,这些都为我们探讨情感教学目标提供了借鉴。同时,该分类还启示我们:①情感是一个价值标准不断内化的过程,外在的要求标准要变成学习者的内在价值,需要经历接受、产生反应和认识到其价值(价值化)等连续内化的过程;②情感并不是秘不可言、秘不可测的,该分类对情感发展的连续描绘,为教师完成情感教学的任务提供了方向与途径;③情感教学是各科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每门学科都应重视相应情感的培养。只有当学习者以积极、肯定的情感参与学习时,“我要学”才会代替“要我学”。克拉斯沃尔的情感教学分类目标揭示了情感发展的全过程及最高教学目标,但与认知教学目标一样,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不同的教学内容或一切不同年龄的学生都要完成全过程,达到终端。因此,这就需要教师能依据学科内容和学生的年龄特点,灵活地确定并描述相应的情感教学目标。(3)动作技能领域的教学目标分类。关于动作技能的分类,先后出现了辛普森(Simpson,1971)的七级分类、哈罗(Harrow,1972)的六级分类、基布勒(RJKibler)的四级分类等。目前还没有一个一致的广泛认可的理论框架。但相比较来看,辛普森的分类应用较广,下面我们就辛普森的分类作简要的论述。“知觉”,指了解与某动作技能有关的知识、性质、功用。“定向”,指对活动的准备,包括心理定向、生理定向和情绪准备。“在指导下作出反应”,指能在教师的指导或说明书的指导下,表现出有关的动作行为。例如在示范者的指导下进行练习,直至形成正确动作,按照说明或示范启用电脑。“机械化动作”,指学习者的反应已成习惯,动作表现无误。例如,不需要教师示范指导或看说明书,就能启用电脑。“复杂的外显反应”,指能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表现全套动作技能,一气呵成,连贯娴熟,得心应手。例如,熟练地按指定程序开启电脑。“适应”,指技能的高度发展水平,学生能修正自己的动作模式以适应特殊的装置或满足具体情景的需要。例如,电脑型号改变,按钮位置发生变化,仍能根据指定程序启用电脑。“创新”,指创造新的动作模式以适合具体情景,强调以高度发展的技能为基础的创造能力。例如,练习书法至相当的高度,独创一格,达到“人各有体”的境界。该目标分类描述了动作技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对体育课、艺术课、工具操作技能课以及自然科学中的实验课、语言教学中的书写技能课等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都具有指导意义。我国的教学心理学研究者在借鉴布卢姆等人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己的目标分类:(1)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中学阶段为记忆、理解、应用、综合,小学阶段为记忆、理解、运用;(2)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按照行为分类和内容分类相结合的思路,中小学阶段为接受、反应、爱好、个性化等;(3)动作技能领域的目标,中小学阶段为知觉、定势、熟练、自动化等。(4)人际关系技能的目标分类。当代教学设计专家罗米斯佐斯基(AJRomiszwski)在继认知、情感和技能三类教学目标之后,又提出了人际关系技能目标。罗米斯佐斯基在20世纪80年代初即提出,人际交互技能同认知技能、心理动作技能、反应技能一样,必须在学校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类目标涉及培养与他人有效地交往、处理人事关系的能力等,包括咨询、管理、讨论、合作、销售等方面的技能。对此目标分类,这里就不再作进一步具体介绍。2加涅的学习结果目标分类系统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认为学生学习的结果有五种类型,即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和态度。但是这五种结果都属于能力的范畴,不能直接观察到,只能通过其在使用这种能力完成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的行为推断出来,为此,必须制订出清晰的行为目标。于是,加涅确定了九个方面的教学目标。现分列如下。“辨别学习的目标”,是指对各种客观的情景或者物理特征进行辨别,涉及听觉、视觉、触觉、嗅觉等所有感觉方面。但它不是对情境的全面描述。“具体性概念学习的目标”,是指建立在辨别学习目标之上的,能够确定某类事物中的一个或多个例子的学习目标。“定义概念学习的目标”,是指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规则对事物或事件进行分类。这个规则表达了概念的本质和功能之间的关系。“规则学习的目标”,是指学生能够按照一定的要求描述和转换情景中的概念和命题。“问题解决学习的目标”,是指学习者能够在新的情景中运用规则和概念去解决问题,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更高级的规则和概念。“言语信息学习的目标”,是指学习者能够记住由有意义的命题构成的言语信息,具体表现为能够复述和加工这些命题。“认知策略学习的目标”,是指学习者能够有效地调节和控制自己的认知过程。“动作技能学习的目标”,是指学习者在完成操作和动作时达到了一种熟练状态,它可以用操作或动作的执行速度、精确性、力量或连续性等特征来描述和测定。“态度学习的目标”,是指学习者形成了一种能够对行为作出选择的内部准备状态或者反应倾向。以上所列目标中,辨别学习、具体性概念的学习、定义概念的学习、规则的学习、问题解决的学习属于智慧技能学习的目标。总的来说,布卢姆和加涅的教学目标分类经实践证明是非常适当的,在教学设计中应予以充分的重视。但也不能不论教学情境的差异简单机械地套用他们的理论。当我们在分析和确定某一具体教学情境的教学目标时,应体现其独特性。由于学科的特点及学生年龄特征的差异,不同的教学情境下要求教学活动应达到的水平是不一样的。况且,并不是所有的学生、所有的教学内容都必须达到教学目标体系中的最高水平。二、教学目标设计的心理学技术(一)教学目标的分析一般说来,目标分析通常从提出问题入手,然后以解决问题为目标收集各方面信息,最后在分析这些信息的基础上,制订教学活动的目标体系。具体来说,目标分析过程可以归纳为六个步骤。(1)了解问题,确定目的。了解现实教学活动与期望之间的差距,明确教学活动问题所在,从而确定教学设计的目的。这既是教学目标设计的基础,也是整个教学设计工作的起点。通常教学设计者可以通过调查、访谈来发现问题。例如,通过对中学校长、教师的访谈调查,了解中学教学的问题所在,从而确定教学设计的目的。(2)确立目标。围绕某个目的,按照布卢姆或加涅等的目标分类体系,建立一系列具体的教学目标。(3)提炼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通常是目标对于实现目的的重要性程度)对提炼后的目标进行选择和排列,区别主要目标、核心目标与次要目标、支持目标,并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4)再次提炼目标。再次对目标进行提炼,确保目标的价值。这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将已确定的目标一一与现实教学活动进行比较,确定两者之间的差距,从而确证目标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另一方面,将已确定的目标与前面确定的教学设计的目的进行对照,确定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以保证每个目标确实是围绕某个共同的目的而设计的。(5)再次排列目标。对目标进行最后的排列,形成教学设计目标体系。(二)教学目标的表述如何科学地表述教学目标以保证所制订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有效是教学目标设计应解决的重要技术问题。对此问题,主要形成了行为观、认知观及两种观点相结合的陈述方法与技术。1用可观察的行为术语来表述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杰(BFMager)于1962年出版了《准备教学目标》一书,系统论述了用行为术语陈述教学目标的理论和方法。马杰认为行为目标是指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所陈述的目标,它应该能够说明“学生能做什么以证明他的成绩和教师怎样知道学生能做什么”。他还指出,一个好的行为目标应该包括行为的表述、行为条件的表述、行为标准的表述。后来,有学者认为还有必要增加对教学对象的表述。据此,教学设计者在确定教学的行为目标时,应该清楚地陈述以下四项内容。(1)教学对象的表述,即说明学习者是谁。学习者是教学设计的核心,只有当学习者积极地进行心智的加工和技能的训练时,才会有学习活动发生。所以,教学目标设计确定教学的行为目标时必须首先明确教学对象。如教学对象是小学一年级的学生。(2)行为的表述,即说明通过教学后学生能做什么。表述的基本方法是使用一个动宾结构的短语,动词说明学习的类型,宾语则说明学习的内容。如能进行加、减、乘、除运算,能列举三至五个质数和合数等。(3)条件的表述,即说明学习者在什么情况下表现行为。对行为发生条件的表述,也指明了在何种状况下对教学活动进行评定。例如,陈述“要求学习者能够辨别各种鸟类”这一教学目标时,就必须指明“是从黑白中还是从彩色中”;陈述“能够操作计算机”这一教学目标时,就必须指明是“在教师指导下或者说明书指导下操作还是独立操作”这一行为条件。一般来说,行为产生的条件包括下列因素:①环境因素(空间、光线、温度、气候、室内或室外、安静或噪音等);②人的因素(单独进行、小组集体进行、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等);③设备因素(工具、设备、图纸、说明书、计算器等);④信息因素(资料、教科书、笔记、图表、词典等);⑤时间因素(速度、时间限制等);⑥问题明确性的因素(提供什么刺激来引起行为的产生)。(4)行为标准的表述,即规定学习结果的行为的最低要求,以使教学目标具有可测性的特点。行为标准通常是规定行为在熟练性、精确性、准确性、完整性、优良性、时间限制等方面的标准,所以其表述常常与“精确到什么程度”“至少百分之几正确”“在多少时间内完成”等问题有关。教学目标的要素要问的问题例子1教学对象2学生的行为3行为的条件4合格作业的最低标准哪年级的学生?做什么?在什么条件下做?做得怎样?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完成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在教师的指导下正确率不低于80%在教学目标的设计中,行为表述是最基本的部分,不能缺少。而行为产生的条件和标准可根据教学对象或内容,省略其一或全部。用行为来描述教学目标,虽然克服了传统教学目标陈述含糊、难以操作和测评的缺点,有利于目标的导向功能、激励功能和检测功能的实现,但由于它只强调学习结果的行为表现,而忽视学习者的认知和情感的变化,有可能使教学活动显得机械、呆板,难以达到真正的教学目的,而且很多心理过程无法行为化。但是如果使用表现学习者内部认知、情感变化的术语来陈述教学目标,又容易产生模糊性。为解决这一矛盾,于是有学者提出了将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结合起来描述教学目标的设想。2内部过程和外显行为相结合来陈述教学目标格朗伦德(NEGronlund)于1978年提出了教学目标表述的内外结合观,认为可以先用描述内部过程的术语陈述概括的教学目标,然后用可观察的行为作例子,使这个目标具体化。格朗伦德的内外结合观,不仅避免了认知目标或情感目标的抽象性和模糊性,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行为目标可能产生的机械性与表面性,所以被许多心理学家和教学设计人员所认同。如“领会加法运算法则的含义”,这是教学目标的概括陈述。但“领会”是一个内部过程,难以直接观察和测量,所以用可以证明“领会”水平的行为实例来进一步说明,如“用自己的话转述加法运算的法则”“能列举2~3个加法运算的实例”。总之,陈述的教学目标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教学目标陈述的是学生的学习结果,而不应该陈述教师做什么;(2)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力求明确、具体,可以观察和测量,尽量避免用含糊的和不切实际的语言陈述目标;(3)教学目标的陈述应反映学习结果的层次性,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一般应反映记忆、理解和运用三个层次。(三)教学目标的呈现要保证教学目标有效地发挥对教学活动的导向功能,仅有对教学目标的科学表述是不够的,还需要精心设计,适当地将教学目标置入教学活动的过程之中。我国教学工作者在目标教学的实践中也总结出了教学目标的呈现与教学目标有效性之间的关系的一些规律:(1)展示目标要自然;(2)分散展示目标的效果优于集中展示目标;(3)展示目标与回扣目标(教学内容结束时回扣目标)结合,效果更佳;(4)每一课时目标不宜太多,且要定出重点目标、难点目标;(5)呈现的目标不宜过细,否则教学易机械、呆板,使学生思维受到限制;(6)考虑到小学低年级学生对目标理解的有效程度,对目标不予展示或只变相展示目标;(7)对于跳跃性的、术语生僻、难度大的内容,教学目标的展示最好放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完成;(8)高年级以自学为主的课型最好课前展示目标,以起到组织策略的作用;(9)情感目标在课堂上不一定展现,但设计中必须有其地位,这样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才能有计划地、不失时机地渗透情感教学内容,实现情感教学目标。

这个不算是纯的垂直领域的文案

垂直也就是指你的内容和你选择的领域是一致的,并且一个账号一直一来输出的应该是同一个内容,如果说你今天是搞笑的段子、明天是做美食、后天做健身,那毫无疑问你是一个没有垂直内容的视频创作者。二、那什么样的叫垂直内容呢1 首先是名称,你的名称也能代表你的内容/IP;采用自己的名字/外号作为ID,并且垂直生产内容(即发布的视频至少都是同一种类型或者同一种模式)以自己的名字做昵称的话,一般是想树立一个强大的IP形象。2 也有不使用或者不直接使用名字做昵称的,但是昵称最好是与内容有关系,也能让大家理解你做的内容。最佳的效果就是一看你的名称就知道你是做什么内容的!3 然后就是你的内容啦,一定是需要垂直你选取的领域不停地输出相似但是大不相同的内容

一、单选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1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不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分,共30分)

 1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 )。

 A生理自我

 B社会自我

 C虚拟自我

 D心理自我

 2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是( )。

 A桑代克

 B华生

 C苛勒

 D加涅

 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的划分标准是( )。

 A社会意义

 B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

 C个人的前途

 D动力来源

 4对“圆的直径是它的半径的两倍”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概念学习

 C命题学习

 D上位学习

 5心智技能的执行具有( )。

 A外显性

 B展开性

 C内潜性

 D客观性

 6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通过对重点内容圈点批注的方法帮助记忆,这种学习策略属于( )。

 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

 C复述策略

 D元认知策略

 7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很有帮助的这种方法是( )。

 A语义联想

 B视觉想象

 C谐音联想法

 D关键词法

 8将各种信息聚合起来,得出一个正确答案或的解决方案的思维形式是( )。

 A形象思维

 B发散思维

 C聚合思维

 D直觉思维

 9操作技能就其动作的进行而言,具有( )。

 A外显性

 B客观性

 C展开性

 D观念性

 10( )是加工信息的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管理策略

 D调节策略

11注重集体讨论的进程,经常监督人的行为有无越轨的领导属于( )。

 A民主式

 B式

 C监督式

 D参与式

 12以下属于元认知计划策略的是( )。

 A设置学习目标

 B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

 C测验先做简单题目

 D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

 13在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中,( )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14影响教师课堂管理的情境因素是( )。

 A班级规模

 B班级性质

 C班级类型

 D班级特征

 15为了减少误差,( )在编制、施测、评分以及解释等方面都必须遵循一套系统的程序。

 A评价

 B测量

 C测验

 D评估

 16新教师的课后评价要比专家型教师更多地关注课堂中发生的( )。

 A活动

 B细节

 C经验

 D形式

 17教育心理学初创时期大致在( )。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C20世纪60至70年代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181~3岁是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这表明心理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19学生将苹果、梨、桃等归纳为“水果”,这样的学习属于( )。

 A符号学习

 B连锁学习

 C概念学习

 D辨别学习

 20学习动机有高尚与低级之分,其划分标准是学习动机的( )。

 A作用

 B社会意义

 C动力来源

 D个人的前途

 21根据迁移内容的不同,可将迁移分为( )。

 A正迁移与负迁移

 B顺向迁移与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与垂直迁移

 D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2以掌握同类事物的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为主的学习属于( )。

 A概念学习

 B命题学习

 C符号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23吹拉弹唱属于( )技能。

 A认知

 B心智

 C操作

 D评价

 24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制定的学习计划,是由( )构成的。

 A意识和能力

 B规则和技能

 C经验和方法

 D认知策略

 25“如何造就天才儿童”这类问题属于( )的问题。

 A有结构

 B无结构

 C一般性

 D认知性

 26态度的情感成分是伴随态度的认知成分而产生的情绪或情感体验,是( )。

 A态度的核心成分

 B动力成分

 C非智力成分

 D内化了的成分

 27厌学是由于人为因素所造成的儿童( )上的失调状态。

 A知觉

 B思维

 C情绪

 D行为

 28教学目标侧重知识或结果,则宜选择( )。

 A发现学习

 B接受学习

 C合作学习

 D掌握学习

 29( )决定个体能否顺利完成某些任务。

 A能力

 B态度

 C道德

 D情绪

 30学习困难综合征在( )中比较多见。

 A小学生

 B初中生

 C高中生

 D大学生

 二、多选题(在每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正确答案,错选、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l5分,共30分)

 1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是各种各样的,研究者倾向于将其分为两类,即( )。

 A有结构的问题

 B无结构的问题

 C创造性的问题

 D认知性的问题

 E一般性的问题

 2班杜拉认为行为的结果因素就是通常所说的强化,他把强化分为( )。

 A直接强化

 B归因强化

 C替代强化

 D效果强化

 E自我强化

 3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 )。

 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经验类化说

 D认知结构说

 E关系转换说

 4根据新知识与原有认知结构的关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 )。

 A上位学习

 B概念学习

 C下位学习

 D命题学习

 E并列结合学习

 5以下属于操作技能的是( )。

 A演唱

 B文学创作

 C打球

 D运算

 E开车

 6常用的组织策略有( )。

 A记笔记

 B列提纲

 C提问

 D画图形

 E生成性学习

 7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习理论的基本规律有( )。

 A效果律

 B强化律

 C练习律

 D消退律

 E准备律

 8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 )。

 A生理的个别差异

 B心理的个别差异

 C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D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E行为习惯的差异

 9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将操作技能分为( )。

 A细微性操作技能

 B粗放型操作技能

 C连续型操作技能

 D断续型操作技能

 E闭合性操作技能

 10教学中可以借助( )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

 A转换

 B记忆

 C解释

 D分析

 E推断

 11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有( )。

 A流畅性

 B认知性

 C变通性

 D序列性

 E独创性

 12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 )。

 A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速度不同

 B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达到成熟的时间不同

 C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的时期不同

 D个体心理发展的不同方面,发展条件相同

 E个体心理发展的同一方面在不同的时期发展速度不同

 13动机的功能有( )。

 A激活功能

 B选择功能

 C指向功能

 D控制功能

 E强化功能

 14奥苏伯尔认为原有认知结构的( )始终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A清晰性

 B稳定性

 C包容性

 D概括性

 E连贯性和可辨别性

 15概念的结构包括( )。

 A概念名称

 B概念定义

 C概念特征

 D概念类型

 E概念实例

 16常用的精细加工策略有( )。

 A记忆术

 B做笔记

 C提问

 D列提纲

 E画关系图

 17学与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由一些活动交织在一起的,它们是( )。

 A学习过程

 B教学过程

 C管理过程

 D评价/反思过程

 E认识过程

 18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可分为( )。

 A接受

 B反应

 C形成价值观念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E价值体系个性化

 19训练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有( )。

 A用途扩散

 B过程扩散

 C结构扩散

 D方法扩散

 E形态扩散

 20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有( )。

 A说服

 B榜样示范

 C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E奖励与惩罚

 三、判断题(判断下列各题正误,并在题后括号内打“√”或“×”。每小题1分,共20分)

 1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中不起作用。 ( )

 2元认知策略的三个方面是相对独立的工作。 ( )

 3常规性问题和创造性问题是绝对的,不可因人而异。 ( )

 4态度结构的三种成分始终是一致的。 ( )

 5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旨在了解健康状态下的心智能力及自我实现的倾向。 ( )

 6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强。 ( )

 7教学评价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 ( )

 8新教师有一套完善的维持学生注意的方法。 ( )

 9一个教师经常思考“学生喜欢我吗”和“同学们怎样看待我”等间题时,说明该教师已进入关注情境阶段。 ( )

 10具体运算阶段的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 ( )

 11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组织价值观念系统水平。 ( )

 12非正式群体对个体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教师对它的管理。( )

 13评价量表和行为检查单有一定的关系。 ( )

 14课堂练习时,专家型教师要求学生作业时安静,并把这看作课堂中最重要的事情。( )

 15教师在教授思维方法时,应遵循由外而内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 )

 16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归纳式和演绎式。 ( )

 17由于自然实验是在教育的实际情况下进行的,所以它所得的结果比较接近于实际。 ( )

 18个体心理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 ( )

 19自我控制法是一种经过人本主义心理学改善过的行为改变技术。 ( )

 20测量和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主观判断。 ( )

 四、情景题(每道情景题后有4个问题,在每个问题给出的备选答案中,有至少一个或若干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情景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一)

 在接手三年级的一个新班后,我发现班里有个比较“特别”的孩子,他不仅性格孤僻。而且几乎与班上所有同学都发生过摩擦。经了解,这个孩子的家庭成员文化水平不高,父亲是某娱乐场所的部门经理,性格暴躁;母亲因不堪忍受父亲的个性,在孩子4岁时与孩子父亲离婚。父母离异后,爷爷奶奶非常疼爱孙子,在物质生活上尽量满足他。通过家访,我发现这个孩子家的DVD影片几乎都是有关枪战、爆炸、打斗的,他说自己最喜欢看暴力电视节目。针对这些情况,我婉转而客观地与家长分析了孩子的攻击性行为,认为家庭环境对孩子个性形成影响较大。鏊于孩子年龄较小,可塑性较强,可及时进行干预以帮助其矫正。经过协商,他父亲与爷爷奶奶表示愿意支持、配合对孩子的教育,一是决不打骂孩子,二是尽量限制孩子观看暴力影片,三是尽可能多的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同时根据他的实际情况,在学校我们通过合理宣泄、榜样示范等方法对他进行教育疏导。经过较长一段时间,他的变化很大,攻击性行为明显减少,还交上了几个好朋友。

 1案例中,该儿童的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

 A父亲的性格暴躁

 B爷爷奶奶的教育方式

 C暴力影片的影响

 D缺少关爱

 2若该儿童是通过暴力电视节目学会攻击性行为的,这符合( )的观点。

 A联结试误学习理论

 B格式塔学习理论

 C社会观察学习理论

 D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3案例说明了,影响人格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

 A环境

 B学校教育

 C家庭教育

 D遗传

 4依据案例,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教师、家长和社会人员都应为学生的道德教育树立好榜样

 B德育离不开学校、家庭和社会三者结合

 C环境对人的道德品格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D既然是在校学生,学生德育主要就是学校的责任

 (二)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和“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就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

 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

 1“漏一罚十”、“错一罚十”主要运用的是什么学习策略( )

 A复述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元认知策略

 2“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强调什么记忆方式( )

 A有意识记

 B无意识记

 C意义识记

 D机械识记

 3小学生记忆发展占优势地位的是( )

 A有意记忆

 B无意记忆

 C形象记忆

 D抽象记忆

 4增进记忆的方法有哪些( )

 A直观形象法

 B谐音记忆法

 C联想法

 D歌诀法

 一、单选题

 1D解析心理自我是自我意识发展的层次。

 2A解析现代教育心理学的体系自桑代克而确立,因此他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3D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源自于学习者自身内部因素,有的源自于外部因素,以此为依据可将其划分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4C解析命题学习指学习由若干概念组成的句子的复合意义。要学习该命题,必须获得“圆”、“直径”和“半径”等概念。

 5C解析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借助于内部言语在头脑内部默默地进行的。

 6C解析这是画线的一种变式,也是一种复述策略。

 7C解析题干是对谐音联想法的解释。

 8C解析题干是对聚合思维的解释。

 9A解析操作技能的执行是通过肌肉运动实现的。

 10A解析题干是对认知策略的解释。

 11C解析题干是监督式领导的课堂管理特征。

 12A解析元认知计划是在活动前计划活动。

 13A解析接受是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

 14B解析不同性质的班级有不同性质的群体凝聚力和不同的群体规范,教师必须用不同的管模式进行管理。

 15C解析题干所涉及的环节是测验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步骤。

 16B解析新教师在课后评价时往往关注的是细节。

 17A解析教育心理学是一门很年轻的学科,直到20世纪20年代以前才开始初创。

 18C解析就同一个体而言,心理发展所需要的时期与条件不同。

 19C解析概念学习是指学会认识一类事物的共同属性,并对同类事物的抽象特征作出反应。

 20B解析学生的学习动机有的能和国家、社会利益建立联系,有的是和个人的眼前利益联系在一起的,按此标准可以将学习动机分为高尚与低级。

 21D解析迁移的内容有一般的也有具体的,据此可将迁移分为一般迁移与具体迁移。

 22A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概念学习的内涵。

 23C解析操作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符合法则的操作活动方式。

 24B解析由学习策略的特征可知B项正确。

 25B解析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叫无结构的问题。题干的问题就是这样的问题,因此选B。

 26A解析态度的核心成分就是态度的情感成分。

 27C解析厌学是一种情绪反应。

 28B解析侧重知识或结果的教学目标就是要求学生知道这些知识或结果,所以用接受学习。

 29A解析能力是使学习、工作、创造活动顺利进行的个性心理特征。

 30A解析学习困难综合征在小学生中比较多见。

 二、多选题

 1AB解析有结构的问题——界定清晰的问题;无结构的问题——界定含糊的问题。

 2ACE解析班杜拉提出的三种强化是直接强化、替代强化和自我强化。

 3ABCE解析D项为现代迁移理论的一种。

 4ACE解析BD两项是以知识存在形式和复杂程度划分的。

 5ACE解析BD两项为心智技能。

 6BD解析ACE三项是精细加工策略的具体方法。

 7ACE解析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的基本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和准备律。

 8CD解析学生的个别差异包括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和非智力因素的个别差异。

 9CD解析操作技能根据动作的连贯性与否可以分为连续型操作技能和断续型操作技能。

 10ACE解析领会的三种表现形式是转换、解释与推断。

 11ACE解析BE)是问题解决的特征,故排除。

 12ABCE解析见大纲心理发展的特征部分。

 13ACE解析动机具有激活、指向、强化三种功能。

 14ABCDE解析这五个特性都影响着新的学习的获得与保持。

 15ABCE解析概念的结构包括名称、定义、特征、实例。

 16ABC解析列提纲和画关系图属于组织策略的方式。

 17ABD解析CE两项与题干的内涵不符,应排除。

 18ABCDE解析布卢姆将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分为这五个等级。

 19ACDE解析训练发散思维的一般方法就是这四种。

 20ABCDE解析这五项都是教师帮助学生形成或改变态度和品德的常用而有效的方法。

 三、判断题

 1×解析言语讲解在技能形成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定向映象的形成更重要。

 2×解析三者是相互联系的,学生一般先认识自己的任务,然后监视进展情况,并根据监视结果采取补救措施。

 3×解析二者是相对的,同一种问题解决方式,对甲可能属于常规性,对乙可能就是创造性的。

 4×解析态度的三种成分一般情况下是一致的,有时也可能不一致。

 5√解析健康模式的心理评估关注的是潜能、人的价值的实现程度。

 6×解析班级越大,情感纽带的力量就越弱。

 7×解析教学评价是对客观结果的主观判断与解释。

 8×解析题干讲的是专家型教师吸引学生注意方的特征。

 9×解析常思考这样的问题的教师还处在关注生存阶段。

 10×解析以命题形式进行思维是形式运算阶段的特征。

 11√解析因为在这一水平上要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

 12×解析非正式群体对个体进行的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主要取决于非正式群体的性质以及与正式群体目标的一致程度。

 13√解析二者都要求教师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判断,可以在观察过程中或结束后使用。但二者的评价标准不同,检查单只需做定性判断,而等级评价量表要做定量判断。

 14×解析题干所指是新教师在课堂练习中的具体做法。

 15×解析应遵循由内而外的方式,即把教师头脑中的思维方法或思路提炼出来,给学生示范,并要求学生模仿、概括总结,这样才可以避免学生不必要的盲目摸索。

 16×解析提出假设的常用方式是算法式与启发式。

 17√解析自然实验能较好地反映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真实情况,所以所得结果比较实际。

 18√解析心理发展是有顺序的,这个顺序是不可逆的,也是不可逾越的。

 19√解析自我控制法是让当事人自己运用学习原理进行自身行为改善,强调当事人的个人责任感。

 20×解析测量与测验是对学习结果的客观描述。

 四、情景题

 (一)

 1ABC解析略。

 2C解析题干符合社会观察学习理论的基本内涵。

 3ABC解析略。

 4AB解析CD项都过于片面。

 (二)

 1A解析题干符合复述策略的内涵。

 2C解析意义识记是指理解记忆。

 3BC解析小学生无意记忆、形象记忆和机械识记占主导地位。

 4ABCD解析略。

布鲁姆教学目标分类之情感目标来源于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和个性化等五个等级。

(1)接受,指学生愿意注意特殊的现象或刺激(如课堂活动、教科书、文体活动等)。这是低级的价值内化水平。

(2)反应,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从中得到满足。这类目标与教师通常所说的“兴趣”类似,强调对特殊活动的选择与满足。

(3)评价,指学生将特殊对象、现象或行为与一定的价值标准相联系,对所学内容在信念和态度上表示正面肯定。这一水平学习结果是将对所学内容的价值肯定变成为一种稳定的追求,相当于通常所说的“态度”和“欣赏”。

(4)组织,指将许多不同的价值标准组合在一起,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并开始建立内在一致的价值体系。与人生哲学有关的教学目标属于这一级水平。

(5)个性化,指个体通过学习,经由前四个阶段的内化之后,所学得的知识观念已成为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构之中。其学习结果包括广泛的活动范围,但重在那些有代表性的行为或行为特征。

日常学习中,这些水平的理解可能使我们很头疼,我们一起来接接地气,用实际例子去理解下。

举例说明,例子一:

接受:当老师阅读三国演义火烧赤壁时,学生专心坐着听。

反应:阅读指定教材、自愿阅读未指定的教材、为满足兴趣或享受而阅读。

评价:当讨论有关小煤窑瓦斯爆炸事件时,学生应能积极表达自己关注生命等观点。

组织:学生应该能明确阐明其支持公民权利立法的理由,并能识别出那些不支持其信条 的立法。

个性化:学生应该对残疾学生表现出乐于帮助和关心的态度,在课堂内外帮助残疾学生解决行动不方便的问题。

举例说明,例子二:

接受:注意听讲,显示已了解学习的重要性,显示对人类需要及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参与班级活动。

反应:完成制定作业,遵守学校规则,参与教室中讨论,完成实验室工作,主动参加特殊工作,显示对功课的兴趣。

评价:显示对现在民主过程的信仰,欣赏优美文学(艺术、音乐),欣赏科学(或其他学科)在日常生活中所居地位,显示对别人福利的关怀,显现解决问题态度,显现对改进社会的承诺。

组织:承认民主生活中自由与责任平衡之需,承认解决问题系统规则的重要,接受自身行为的责任,了解并认知自身的能力及限度,形成一个与自身能力和兴趣信仰相协调的生活计划。

个性化:表现具备良知,显示现在独立工作时的自我信赖,实践在团体活动中合作态度,使用客观方法解决问题,显示勤勉、谨慎与自我训练精神,保持良好健康习惯。

接下来我们针对以上知识点进行巩固练习:

1个体通过学习,经由前四个阶段的内化之后,所学得的知识观念已成为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构之中的情感教学目标是( )。

A形成价值观念 B价值体系个性化 C反应 D组织价值观念系统

1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布鲁姆情感领域教学目标。情感领域的教学目标根据价值内化的程度而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接受、反应、评价、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价值体系个性化指个体通过学习,经由前四个阶段的内化后,所学得的知识观念已成为自己统一的价值观,并融入性格结构之中。B项正确。

2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鲁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当包括的主要部分是( )。

A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B认知领域、安全领域、动作技能领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060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