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羡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伴侣生活。
梦里一盏灯,一匹布,一瓦遮天,互为连理,夫妻二人琴瑟和鸣,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
无论时过境迁,当我暮然回首,你还在,人未老,时光已过,岁月静好。
日子虽为清苦却是梦中最美好的爱情。
但这终究只是梦一场,到头来还是大梦一场空,孤雁已纷飞,却独留我一人。
我们敌不过宿命的安排,生离死别的难忍,当往事都已随风飘散,唯有提笔将其记录于此,名为《浮生六记》。
这本书是由清代文学家沈复为悼念亡妻芸娘而写,主要记载了自己与妻子的“布衣饭菜,可乐终身”的平凡生活。
(一)得一贤妻,三生幸事
林语堂先生说:芸是“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但在通读全篇后,我觉得还需在此加一定语,应该是中国男人心中最可爱的女人。
芸的出身虽清贫,坎坷,却生性善良贤淑。
为人妻者心系夫君,凛然大义;为人母者,循循善诱,知爱知教;为人妇者,必恭必敬,孝思不匮。
她做到了为人妻者应做的所有义务和责任。
但她的最可贵之处在于,风雅性感之后的缄默沉静和永不停歇的温柔。
1·初见芸娘
沈郎与芸娘的故事始于乾隆四十年间,那年他们还是稚嫩的孩童,并不懂何为相濡以沫?何为天偶佳成?
更未曾想他们的爱情佳音会流传百年,至今依然成为读者们羡慕的对象。
那年,芸年方十三,正当豆蔻年华,沈复初见芸便感叹她才思隽秀,心意投注,不能释怀,便告知母亲:
“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果然第一眼就心动的人,真的会喜欢很久很久。
初次倾心,再见痴心,此时沈复已对芸产生深深的爱慕之意,缘起此刻,一眼便定了终生。
而芸又何尝不是?对于一个是情窦初开的少女而言,懵懂之时,尚不懂爱情,但心中的情花已悄悄盛开……
2·心照不宣
都说爱是相互的,在了解了沈复的心意之后,芸也在不知不觉中关心着这个即将成为自己夫婿的男孩。
“闲时与你立黄昏,灶前笑问粥可温”
一日,沈复送亲友至城外,回来时已是三更十分,肚子稍感饥饿,而芸一直牵挂着沈复,便已早早藏好了温粥和小菜以供充饥。
此事还曾遭到了堂兄的嘲笑,芸娘无奈羞红脸,躲在闺房之内不肯出去见人。
这种怦然心动的感觉是纯真又美好的,那年沈郎和芸娘在青涩中相遇,执子之手,欲想共度余生。
当时他们还尚未成亲,却已心系对方。
3·为君解忧
其实,芸娘对沈复的用心远不止这些。
她总是在无言之中,默默付出,不惊不扰,此乃生活的真正意义。
那是乾隆四十五年,正月二十二,那天正是沈复和芸娘成婚之日。
初为夫妻的二人,举手投足之间都散发着怦然心动的暧昧气息。
揭了头巾,两人相视嫣然,并肩夜膳。
只见芸娘眉似新月,双目含羞,眉宇之间暗含着羞涩与温柔,让沈复眷恋万分。
用膳之时,沈复才得知,从当年自己出水痘开始,芸娘就便开始食斋,一直坚持了很多年,直至今日,两人结为夫妻。
沈复意识到,这些年芸娘为他的付出,十分感动,心里衍生的悸动,却无法言表。
或许,芸娘只是想以微薄的绵力来帮助沈郎,因为她深知自己今后并不是一人前行,就像泰戈尔所说:
“对于世界来说,你可能只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来说,你可能是全世界”
这种相互依偎,守望相助的暖暖爱情一直是天下有情人所向往的。
因为,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最美好的爱情,莫过于柴米油盐酱醋茶。
(二)志趣相投,携手同行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沈复和芸将生活中的平凡活成了乐趣,即不刻意追求,亦不刻意掩饰,真真切切,安逸享乐。
自始至终,一直以一个凡人的姿态来品读人生的命运,笑看落花无情,静观流水潺潺。
时而,夫妻二人窗前并坐,静观月色,一壶小酒,一道烛光,畅谈人生,如此甚好。
这等生活美学虽无奢豪却不乏味,一直是他们所向往的爱情。
那年七月,正值酷暑燥热天气,他们便迁至附近老妇人的宅院暂住避暑。
老妇人夫妇十分热情好客,乐善好施,与沈复和芸娘二人相处的也是十分轻松愉快。
闲时柳荫深处钓鱼,郎情妾意;傍晚时又登山观望,晚霞夕阳;日落时对月欢饮,酒足饭饱……
夜深了,长篱庭院,坐着几口人家,背倚相靠,听着老人们谈论因果报应,闲话家常,几乎不觉身居城市矣。
与老妇人一家相处的这段时光里少了世间的纷扰,少了人心的叵测,多了内心的畅快,与平静。
如此良辰美景,让人无限忘怀,心生留恋。
林语堂先生说:
“我真诚的相信,一个谦卑渺小的生命能快乐的过一辈子,是宇宙间之至美”
他们夫妻朝夕相处,伉俪情深,在沈复看来,人世万般欢乐,莫过于此。
沈复和芸的欢乐生活不只有闲情逸致,更多的是两人有数不尽的话题,和相互碰撞了产生的有趣灵魂……
那年庙会正赶上中秋节,庙市里花团锦簇,闪耀的玻璃灯犹如星空般璀璨耀眼。
来来往往,应接不暇,有人吹奏笙箫;有人欢歌唱闹;有人品茶论道,谈画对诗。
一番活泼生气的场景,好不热闹。
沈复见到如此喧闹又繁华的景观,为之大喜,万分想同爱妻一起游玩。
可又碍于芸娘为妇人行之不便,便乔装将她打扮成男子模样,带去庙会,游遍万千景致。
初登庙会的芸如同久未嬉闹的孩童般欢快,时而捧腹大笑,时而神采奕奕,一副乐而忘忧之意让她流连忘返,乐此不疲。
芸的快乐很是简单,所谓的爱情也不过是一屋两人,三餐四季,无悲无喜,平淡此生,闲时与你共赏落日余晖,只愿与君此生共度白头。
(三)世事虽难料,吾生固有涯
人生在世,最痛苦的事莫过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蓦然回首曾经的花田月下,海枯石烂都已被时光深深定格在那段回忆里,纵使你有千般不舍也无可奈何。
曾经说好的“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又怎可失言,留我独自一人。
现在回想起沈复和芸娘二人度过的最后一段时光,不由得揪心与感叹。
芸娘一生对物质生活没有任何欲望,她最大的愿望,也不过是:
合家欢,万事顺,愿君如意喜满门。
如今看来,也是成为了一种奢望。
何为“恩爱夫妻不到头”说的可能就是沈复和芸娘吧。
那年,芸娘已是病入膏肓,卧床不起。
弥留之际,芸娘说:
“忆妾唱随二十三年,蒙君错爱,百凡体恤,不以顽劣见弃,知己如君,得婿如此,妾已此生无憾!若布衣暖,菜饭饱,一室雍雍,优游泉石,如沧浪亭、萧爽楼之处境,真成烟火神仙矣。神仙几世才能修到,我辈何人,敢望神仙耶?”
回首“相识二十三年”,人生天地之间,恍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
“此生无憾”,也只因嫁得三白,寻得人间真谛,盼得人间烟火,耐得人间真情,何为常乐?如是而已。
嘉庆八年三月三十日芸娘已驾鹤西去,曾经的才子佳人,如今阴阳两隔,天各一方。
孤灯一盏,举目无亲,两手空拳,沈复此时心已破碎,绵绵此恨,竟无尽头。
芸娘头七眚期,沈复看着爱妻生前所居住的房间,里面的摆列陈设宛然如往昔,而芸的音容却已杳然远去。
在这到处弥漫着芸的气息,沈复双眼空洞无力,呆呆的望着窗外,不禁伤心流泪,妄想能看见芸的魂魄,以缓相思之苦。
“惟将终夜常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曾几何时,沈复和芸娘的心愿,等到白发苍颜之时一同游山玩水,畅享人生。
芸说:“若今生不得如愿,便期约来世。”
沈复说:“来世卿当做男子,我为女子,与你相伴相从,不离不舍。”
回想沈复与芸娘夫妻二人相互陪伴,琴瑟和鸣,可惜太空不作美,一切显得太过拂然。
世间疾苦,亦不得愿,维盼来生,与卿相会,共度前世的约定。
沈复和芸娘只不过是,这世间亿万分之一的普通夫妻罢了。
他们的婚姻生活十全九美,美中不足之处,就是芸娘香消玉殒,未能做到夫妻恩爱到白头。
沈复生性浪漫自由,钟爱“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的潇洒生活。
芸娘亦如是,生性温柔贤淑的她骨子里却隐藏着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夫妻二人有着相似的爱好,相同的情感观念,追求着同等真理,这便是灵魂间的相互碰撞产生的巨大火花。
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车马很慢,书信很远,粗茶淡饭,寒衣箬布,便可相扶一生。
“夏日泛舟,以荷为伞,沉睡不知光阴之须臾。雪夜里,生暖炉,促足相依偎,静闻雪落无痕。”便是古人眼中最浪漫的爱情。
他们没有可歌可泣,没有荡气回肠,有的只是柴米油盐酱醋茶。
趁年轻多读书,多学点知识才行,为了让读者对你阅读的书籍感兴趣,我们要认真对待 读后感 的写作,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关于优选《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以供参考。
关于优选《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1
初读《浮生六记》时,总有一种“沈复几乎配不上他妻子”的设法。细细评味后,才创造芸的才情与心爱若无沈复的慧眼识真和倾情书写,便不能被发掘,更不会被传布,我们也不能经由过程文字一见这两百年前女子的风度。沈复看重芸的文艺风雅,芸恭顺沈复的狷介洒脱,恰是他们的三不雅观不雅观同等才铸就二人几十年如一日的举案齐眉、相爱甚笃。若是沈复要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芸想的是“好男儿志在高官厚禄”,那么两人只需互相嫌弃,互相抱怨了。
沈复与芸的三不雅观不雅观同等、志趣相投无时无刻不表如今《浮生六记》的字里行间里。沈复说芸癖好既与我不异,并且能鉴貌辨色、揣摩眉目,所以我的一举一动,对她使个眼色,她便息息相通,无不办得头头是道。
搬到仓米巷后,因新居风光不如故居,芸时常伤感,又神驰老家丁老家“颇有野趣”的住处,沈复便请示怙恃,携芸来到那儿那里所避暑。芸说往后哪年,当与郎君在这里造一个房子,绕着屋买十亩菜田,招来家丁仆妇莳植瓜果蔬菜,来供给日常家用。郎君画画,我来刺绣,算作品诗喝酒的资费。如许平民菜饭,终身欢愉,不必方案去远游他处。沈复对这设法深为赞同。
沈复向芸衬着庙会盛景,芸道可惜本身不是男人,去不了。沈复便辅佐出主见,让芸穿本身的衣服扮为男人。芸扮男人没有合脚的鞋,沈复也辅佐:市场上有卖蝴蝶鞋,巨细脚都可以穿,买起来也极随意,且早晚可以当拖鞋用,不是挺好的吗芸欣然畅怀。
若是说沈复碰着芸是一种荣幸,那芸碰见沈复不也是一种荣幸。在婚姻是怙恃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社会,沈复对芸成心意,便向母亲说:“若为儿择妻子,则非淑姐不娶。”也算是本身夺取来的幸福。
关于优选《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2
想去听的人生第一场演唱会名字叫“浮生之旅”。与这部书一样,都用到了“浮生”这个词。
他们在巡回演出的海报上这样写道:
“浮生”一词该怎么解释呢,是浮浮沉沉的生命,还是漂浮转而安稳的一生,抑或是浮生偷得半日闲的惬意,都是,也都不是。浮生该是依附于你,是风向随你,是昼夜在你手里,属于你的,任你浮想的一生。
人之生命便是一场路途,前路漫漫不能回头。总要走的,要来的,要遇见的,要失散的。有些行囊带不走,有些行囊丢不掉,所以这一生,也是“浮生之旅”。
文字是个好东西,借由它我们才能看到沈复的这部《浮生六记》,才能穿过历史的尘埃去一探数百年前一个古人的浮生之旅。
文言文做成的文章初读确实有些吃力,可慢慢读进去才发现原来文字竟可以精炼到如此的地步,短短几个字就能把人物、景物描写的透彻入里,鲜明生动。
不得不佩服沈复的文字功底。跟着他的文字了解到他的浮沉一生,有他对妻子的深沉感情,有对家庭亲情寡薄的无奈,也有对山物景色的独到见解。读起来让人时而羡慕,时而唏嘘,漂亮的文字。
人生果然若江河,时而湍急时而平缓,从不缺故事。没有永远有趣的日子,也没有永远悲惨的生活。若能做到不妄喜,不妄悲,知世事无常是人生常态,能坦然用平淡之心待之,浮浮沉沉中淡然过完这一生也未必不是喜事一桩。
这样的书值得多读几遍,并不是所有印成的铅字都能称作书。历经数百年仍能流传至今,甚至被称为小红楼梦必有它过人之处。有时翻一段文字出来,一个人慢慢通读下来,细细咀嚼,其意境之美,总觉言语难以表达。
关于优选《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3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许多年过去,学过的课文早就不能一字一句的背下来,但是上这一课时,脑子里曾浮现的画面依旧栩栩如生。
彼时还只当沈复是一个让无数人屈服于“背诵全文”的始作俑者之一。没想到无意间买了《浮生六记》并反复读过之后,发现这沈三白真乃一妙人哉。寥寥几万于字,沈三白在前三记中将他与芸娘的生活写得妙趣横生。
人生难得一知己,难得一爱人,当这二者化为芸娘时,三白何其有幸。三白与芸娘的爱情始于年少时的一句“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此后的两小无猜,藏粥待君,围炉夜话,共读西厢,邀月小酌却都变成了人间久别,似乎避暑我取轩,耕织仓米巷,男装游庙会都只是浮生一梦。可惜伊人早逝,儿子夭亡,世间徒留三白一人历尽人间坎坷生死之事。该是怎样的绝望才会让三白执笔在薄纸上写道:“奉劝世间夫妇,固不可彼此相仇,亦不可过于情笃。”
曾有人哀叹芸娘这样才思隽秀,聪颖可爱的女子嫁给狎妓游乐,醉心山水不作生计的三白是所托非人。我却更赞同其夫妻二人是相互影响,相互成全的观点。三白为芸娘舍弃家族庇护,陪她赏月万年桥下,在男权社会中竭力保留芸娘的天真可爱,释放其天性,而后袒露自己的过错来衬托妻子是难能可贵的。芸娘和三白根植于所处的社会文化受当时的民族精神影响,我们何必用现代的是非观念来苛责批评。如林语堂说的“婚姻和爱情的本质都是悲剧性的,完美是不真实也是不可能的,而残缺才是真,甚至也是美。”
半生快活,半生坎坷萧索。浮生若梦,唯二三趣也。
关于优选《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4
《浮生六记》的取名,源于李白的诗句“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其中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体悟和感慨。从内容来看,全书涵盖六个章节: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较为完整地记录了作者一生的经历。因其以真言述真情,不刻意造作,得以浑然天成,独树一帜,其“乐而不*,哀而不伤”的境界,深为后世文人所推崇,流传至今,已成经典。
沈复十八岁娶舅女陈芸为妻。芸娘,既是前四章的核心人物,也是全书的灵魂主线。林语堂先生说:“芸,我想,是中国文学上一个最可爱的女人”。芸娘在沈复眼中是“形削肩长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一种缠绵之态,令人之意也消。”芸娘本人既能写出“秋轻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佳句,也能与沈复谈论诗书,赏月饮酒,更有无比的心路。她女扮男装去看庙会,雇馄饨摊子为丈夫赏花温酒,主动为丈夫谋妾,实在是聪颖活泼的一位女子。是娶芸娘为妻乃沈复之幸,同时,托沈复之笔,如今我们才能知晓有芸娘这么一位才女。
婚后,沈复和芸娘虽生活清贫,有段时间甚至是饥寒交迫,但却志趣高尚,情投意合。他们举案齐眉,吟诗,作画,郊游,聚友,烹肴,兴趣昂然,意兴飞逸。他们相爱甚笃,始至不渝,不落世俗,耳鬓厮磨二十三年。遗憾的是因受封建礼仪家教之害,俩人历尽坎坷,最终天人永隔。芸娘死后,沈复“从此扰扰攘攘,又不知梦醒何时耳”。
《浮生六记》所记所叙,虽然都是日常琐事,平淡无奇,然情真意切,一点没有忸怩作态。沈复和芸娘的爱情并不惊天动地,也非旷世绝恋,更非千古名唱,但我为他们日常生活中最平常、最细微的点点滴滴而深深感动。
关于优选《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5
《浮生六记》我相信淳朴恬适自甘的生活——如芸所说“布衣菜饭,可乐终身”的生活,是宇宙间美丽的东西。在我翻阅重读这本小册之时,每每不期然而然想到这安乐的问题——读了沈复的书每使我感到这安乐的奥妙,远超乎尘俗之压迫与人身之痛苦。《浮生六记》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然而我自信这种说法不至于是溢美。想读这书的,必有能辨别的罢。以上这两段话是俞平伯和林语堂对此书写的精彩书评,觉得说的很好,和大家分享下。
我读此书有从书中的感触到,过度教养的影响,不只是教养问题,也是社会问题。现代父母对孩子付出更多的照顾与教导,正面回馈却似乎不如预期,究竟教养出了什么问题?过度的'保护、指导与关爱,不仅是个别家庭的教养问题,更是影响整体发展的社会问题,值得反思与警惕。我们都忘了,我们该养出的不是好小孩,而是好大人教养的目标,应该是养出一个心智、情感、能力都与年龄并进相衬的成年人。本书以此为中心思想,希望帮助父母平抚担忧与恐惧,先放下亟欲为孩子铺设成功坦途的急切情绪,而以更稳健的心态、更明智的爱,创造真实永续的教养效果。
在教养孩子之前,父母请先照顾好自己,完成自己的人生。本书打破一般教养思维,除了指陈过度教养的影响并提供解决方案,更聚焦于父母的心理建设与自我关照,恳切提醒父母别为了教养孩子而失去自己的人生。当你能好好生活、工作与爱人,孩子就会以你的身影为榜样,找到自己实践成功、创造幸福的方法。
关于优选《浮生六记》读后感范文6
《浮生六记》这本书搁置多年没再看,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一干二净了,前几天在头条上看了“舞马长枪”老师的分享后,勾起了一点儿记忆。
《浮生六记》人称“晚清小红楼梦”,讲的是发生在二百年前的一个爱情故事。他们称赞沈复和芸娘的伉俪情深,也感叹芸娘的有趣,还称她为“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
我看完后,却觉得有一点悲哀。
初始的沈复和芸娘真的很甜,从小相识,相知,相爱,花前月下,联诗对赋,生活平淡,却有诸多情趣。
芸娘即是才女,也算得上是贤妻,反观沈复也就是一个才子书生了吧?
年轻时靠着父亲生活,活得很是潇洒。无法处理好家庭的关系,被赶出家门,生活潦倒,风雅却不少。
他有多爱自己的妻子,真的没多少。做他的妻子,芸娘受了很多委屈,有的和他无关,有些却是他带来的。
芸娘为他纳妾,操持家务,跟他过穷苦日子,可以说是那个年代女人的命运,也是芸娘甘之如饴的,我不能说什么。
可是一个男人,自己入不了仕途(虽然做过幕僚),也做不了生意,基本没有能力养家糊口。有家小,还那么天真,就知道玩乐,要让女儿当童养媳,儿子也年幼死去,跟随他流浪的妻子也早逝,真的没有什么值得颂扬的。
选择跟一个人一起生活,真的不能只看ta说了什么,而是看ta做了什么,再多的情话,也填不平因为ta而受到的伤害。
你可以心甘情愿为ta吃苦受累,但ta不该就那么心安理得地接受,而不做什么努力和改变。
这本书是清代散文家沈复写给亡妻芸娘的绝美情书。从初见的怦然心动到婚后的举案齐眉,从谈诗论画到赏月弄花,平的柴米夫妻将清贫的日子过成了诗意佳话。他们遭遇了家庭变故,半生坎坷,颠沛流离,却一直不离不弃、相扶相依。
《浮生六记》为清朝人沈复所作,关键有闺阁记乐、闲情记趣、艰辛记愁、浪游记攻略快等六记构成,纪录了众多日常生活散文随笔。而最令大伙儿感动的是程先生的终身伴侣“芸娘”。听说如今的五、六记是后代伪作。它的意义取决于,沈复以纪传体的方式记述了自已和老婆陈芸惺惺相惜的夫妻性生活。写下了起源于快乐、总算忧虑,最终理想化毁灭、流浪浪游的整个过程。
芸娘真的是个惊艳的女人,她的美决不浮在表面,反而是美到内心深处。用一句听腻得话而言是,“有妻如此,何其有幸”。芸娘是懂程先生的,于千万人群中,得到终身伴侣,程先生是极其幸运的。芸娘的发生,造就了他一世的惊艳天赐良缘。伉俪和睦,当然成趣。拙政园,记述着他俩的一切美好。可是,《浮生六记》所记锦年,却并不是无尽幸福。那么好的女人,却如此苦命。真的是所说“自古以来佳人多苦命”吗?取自东坡先生的诗,世事一场大梦,锦年多次新凉。性命人生境界的多元化,彻底在于生活观念的挑选。沈复老先生得遇芸娘,在较大水平内以一种最好的生活观念,渡过了那一段惊艳的岁月。
从正面而言,沈复在那一个旧思想落伍的年代可以算得上一个好老公了,由于那时女性的影响力很低,很多人娶媳妇也就是为了更好地繁衍后代,压根没有情感可谈。但《浮生六记》这本书中一字一句全是对老婆陈芸的爱。沈复在妻子得大病的过程中也是永远不分开地接着她,在因为老婆造成与其说爸爸妈妈发生误解被逐出家门口的情况下,沈复分毫也没有责怪老婆。陈芸重病走不了路沈复还身背她,在她病了八年期内沈复从来没有介意过老婆。如果那么看来得话,沈复做的已经特别好啦。
可是从背面而言,沈复是一个性情软弱的文人墨客。他不太懂的尽力去争得,也不喜欢给自己和老婆争得权益和利益,有时本来被诬陷了还强忍。实际上不仅是他也有陈芸也是这类忍耐的性情,最终才致使了不幸的产生。沈复的性情软弱无能了,与此同时也有一些文人墨客的身上的愚昧无知,自然和当代一样,祸患始终是钱和美女。一般喜爱富有诗意的人感情都非常丰富,也是较为重感情的人,她老婆的磨难来源于女歌手憨园正因如此。
《浮生六记》的前四章叙述很有趣,第一章写的是沈复和老婆在一起的岁月,给人觉得特别的甜美,有一种不羡鸳鸯戏水不羡仙的感情。第二章写的是沈复自身的一些闲情逸趣,也有和小伙伴们的一些追忆,充满了生活乐趣。《浮生六记》比较合适30岁后有一定日常生活历经的人读。仅有经历过一些事的优秀人才会懂得这才算是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而如今大多数是日常生活优异不谙世事的独生子,她们并没有经历过日常生活的艰难困苦难以解释一些人的情绪。总体来说,《浮生六记》或是一部不错的著作,十分需要一读。
被人称作“晚清小红楼梦”的《浮生六记》,它的作者是沈复。沈复出生于乾隆二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763年。巧合的是,《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恰是在这一年去世的。
沈复其人在历史上默默无闻,关于他的生平和经历,各类史书上都没有记载,他存世的作品也仅有这一部《浮生六记》。
何为浮生?李白在诗中写道:“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这短暂的人生就像一场春秋大梦,其中又能有多少欢乐的时光呢?
而这也正是作者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想对我们倾诉的情感:一弯江水、一叶扁舟,一场旧梦、一念白头,纵使与君举案齐眉、嬉游人间,到头来终究是水月镜花,只剩下无尽的思念和伤悲……
爱情有万千模样,而她最朴素的模样,莫过于《浮生六记》里所写的“布衣菜饭可乐终身”。虽然这样的爱情看起来有些平淡,却其中却充满了人间烟火气。
毕竟,不是每一对夫妻都能过上“策马奔腾共享人世繁华”的日子,生活总要回归平淡,生活也本该平淡。
按照书中记载,沈复字三白,号梅逸,他出生于苏州城南沧浪亭畔的一个书香门第。他的父亲长期在江浙一带给官府做幕僚,在当地拥有一定的影响力,也置办了一些产业。
沈复一生事业平平,算不上什么“成功人士”,他的妻子芸娘也只是一个略通文墨的女性,既不是大家闺秀,也不是社会名媛,而且命运坎坷、一生多病,不到四十岁就去世了。
芸娘去世后,沈家也遭逢变故,家道中落,沈复不得不浪迹天涯,来想办法糊口谋生。在漫游的过程中,沈复染病抱恙,卧床的时候,他回忆起前尘往事,不由思念着已经亡故的妻子芸娘,于是便在病中写下了这本《浮生六记》,记录下两人携手走过的生活点滴。
《浮生六记》既不是历史记载,也不是社会风俗描绘,只是用清浅平淡的语言,记录家庭和个人琐事,成为中国古典文学史上开出的一朵清淡美妙的小花。
《浮生六记》共有六篇,分别是《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和《养生记道》。但后面两记已经遗失,只剩前四记。
文学大师林语堂也十分钟爱这本书,1935年,林语堂将《浮生六记》翻译成英文并在海外出版,让《浮生六记》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笔别样的风采。他在英文版序言中,把芸娘称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