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标题: 《词学十讲》读书笔记
关 键 词: 笔记 读书
散文分类:
作文来源: https://zWliuxue86com/sanwen
填词既称倚声之学,不但它的句度长短,韵位疏密,必须与所用曲调(一般叫做词牌)的节拍恰相适应,就是歌词所要表达的喜、怒、哀、乐,起伏变化的不同情感,也得与每一曲调的声情恰相谐会,这样才能取得音乐与语言、内容与形式的紧密结合,使听者受其感染,获致“能移我情”的效果。先生所言布衣深以为然,填词之初节拍与歌词所要表达的情感变化应该完美统一,与每一曲调的声情相和谐。只有这样才能达到音乐与语言的协调性,内容与形式更紧密的结合,才能做到感染读者,得到读者的共鸣。这样的要求对于初学者来说很难做到,首先初学者对于格律的要求还没有掌握好,字句的运用还不够娴熟。在这样的状况之下根本不可能去考虑节拍的问题,更不可能去考虑与情感变化的协调性,曲调的声情只能靠自我的感觉去完成。结果出来的作品不够顺畅自然,字句漏洞百出。声调与情感变化天差地远,无法达到诗歌要求的统一性。北宋音乐理论家沈括就曾说过:“唐人填曲,多咏其曲名,所以哀乐与声,尚相谐会。今人则不复知有声矣!哀声而歌乐词,乐声而歌怨词,故语虽切而不能感动人情,由声与意不相谐故也。”(《梦溪笔谈》卷五《乐律》)“声与意不相谐”,由于填词者对每一曲调的声容不曾作过深入的体味,尤其在词体逐渐脱离音乐而不复可歌之后,学者只知按着一定格式任意“填”词,尽管平仄声韵一点儿不差,但最主要的各个曲调原有的声情却被弄反了,那当然是很难感动人心的。譬如《六州歌头》,只适宜于抒写苍凉激越的豪迈感情,如果拿来填上缠绵哀婉、抒写儿女柔情的歌词,那就必然要导致“声与意不相谐”的结果。先生所论前人填词多用词牌名原意,每一个词牌的愿意和曲调的安排有其独特性。先生列举出的《六州歌头》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这个词牌的基调是苍凉激越的豪迈情感,如果写成缠绵哀婉、儿女柔情就大错特错了。词牌的曲调安排已经限制了词牌的具体内容,超出词牌的特点就是大笑话了。南宋初期的程大昌就曾提到:“《六州歌头》,本鼓吹曲也。近世好事者倚其声为吊古词,音调悲壮,又以古兴亡事实文之。闻其歌,使人慷慨,良不与艳词同科,诚可喜也。”(《词林纪事》卷九引《演繁露》)这就说明此一曲调的声情是只适宜于表达激越怀抱的。现存宋人作品以贺铸为最早。南宋初期此词填的最多,也恰恰反映了时代特点。先生列举的前人评说和具体事例,进一步证明词牌的独特性。《六州歌头》这个词牌只能是音调悲壮的情调,使人闻其歌,心生慷慨。如果真的填成艳词,就是不伦不类了。兹举贺铸和张孝祥所作各一阕为例。(一)贺作:少年侠气,交结五都雄。肝胆洞,毛发耸。立谈中,死生同,一诺千金重。推翘勇,矜豪纵,轻盖拥,联飞鞚,斗城东。轰饮酒垆,春色浮寒瓮。吸海垂虹。闲呼鹰嗾犬,白羽摘雕弓,狡穴俄空,乐匆匆。似黄梁梦,辞丹凤;明月共,漾孤篷。官冗从,怀倥偬,落尘笼,簿书丛。鹖弁如云众,供粗用,忽奇功。笳鼓动,渔阳弄,思悲翁,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剑吼西风。恨登山临水,手寄七弦桐,目送归鸿。——《东山乐府》(二)张作:长淮望断,关塞莽然平。征尘暗,霜风劲,悄边声,黯销凝。追想当年事,殆天数,非人力,洙泗上,弦歌地,亦膻腥。隔水毡乡,落日牛羊下,区脱纵横。看名王宵猎,骑火一川明,笳鼓悲鸣,遣人惊。念腰间箭,匣中剑,空埃蠹,竟何成!时易失,心徒壮,岁将零,渺神京。干羽方怀远,静烽燧,且休兵。冠盖使,纷驰骛,若为情。闻道中原遗老,常南望、翠葆霓旌。使行人到此,忠愤气填膺,有泪如倾。——《于湖居士长短句》从这个词牌的声韵安排上来谈,它连用了大量的三言短句,一气驱使,旋折而下,构成了它的“繁音促节”,恰宜表达紧张急迫激昂慷慨的壮烈情绪。贺铸掌握了这一特点,选用了音色洪亮的“东钟”韵部,更以平、上、去三声互协,几乎句句押韵,增加了它那“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恰与作者所要发抒的奇情壮采相称,烘托出一种苍凉郁勃的不平之鸣,和元杂剧家关汉卿《不伏老》北曲散套的气派差相仿佛,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张孝祥把这词牌用来抒写个人对南宋初期强敌压境而统治阶级却一味屈辱求和的悲愤感情,改用了清劲的“庚青”韵部,也能显示出本曲的激壮情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但他忽略了仄韵部分,对“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是较欠缺的。先生列举了贺铸和张孝祥的两阕词,详细的说明了其中的区别。三字句的构成本身就是为了使得音节短促,构成“繁音促节”,只有这样才能表达出紧张急迫,慷慨壮烈的情绪。贺铸选用了音色洪亮的“东钟”韵部,这个韵部的韵字声调契合这个词牌的特点,再加上他使用平、上、去三声互协,几乎句句压韵,这些手段无非就是一个目的,增加这个词牌“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只有这样才能完美体现出作者所想要抒发的情绪变化,才能达到苍凉郁勃的不平之鸣。而张孝祥所要表达的是一种悲愤的情感,用的韵部是“庚青”,这个韵部的韵字声调清越,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却没有了突破的洪亮声响。先生还说明张词忽略了仄韵部分,对“繁音促节”的声容之美是较欠缺。“征尘暗,霜风劲”,“时易失,心徒壮”这样的句子悲愤有了,豪壮急迫的情绪却失去了。这个词牌所要表现的就是急迫的情绪变化,用韵的时候已经失去了一些,选择仄声韵时又暗哑了一些,整阕词就低沉了许多。和辛弃疾同时的韩元吉,也曾选用过这一词牌来表达个人的柔情别绪:东风着意,先上小桃枝。红粉腻,娇如醉,倚朱扉。记年时,隐映新妆面,临水岸,春将半,云日暖,斜桥转,夹城西。草软莎平,跋马垂杨渡,玉勒争嘶。认蛾眉凝笑,脸薄拂胭脂。绣户曾窥,恨依依。共携手处,香如雾,红随步,怨春迟。销瘦损,凭谁问?只花知,泪空垂。旧日堂前燕,和烟雨,又双飞。人自老,春长好,梦佳期。前度刘郎,几许风流地,花也应悲。但茫茫暮霭,目断武陵溪,往事难追。——《南涧诗馀》作者只体会到“繁音促节”适宜表现紧促心情的一面,同时也了解到兼协仄韵是可以增加本调的声容之美,他却选用了“萎而不振”的“支思”和“齐微”两部韵,虽然和他所要表达的感情是颇相适应的,但和本调的原有声情确是截然两回事了。先生再列举韩元吉的一调,从另一面说明声调不同的差异。韩词只掌握了“繁音促节”适宜表现紧迫的心情,可是选韵部的时候却选择了“萎而不振”的“支思”和“齐微”两部韵,对于词家来说,这样的韵部只适合填写委婉凄凉的曲调。正是韵部的选择,注定了韩词的基调是萎靡的哀伤之作,虽然与他的情感相契合,却与本调完全是两回事了。唐宋遗谱,在元明之后,几乎全部失传。敦煌发现的唐写本琵琶谱中还保存了若干曲调,而且标明急曲子的有《胡相问》一曲,标明慢曲子的有《西江月》、《心事子》二曲,标明慢曲子和急曲子交替使用的有《倾杯乐》、《伊州》二曲。大抵《倾杯乐》和《伊州》是属于成套的大曲,所以一段慢调,一段急调,更替者演奏,借以表达疾徐变化的不同情感。但这个琵琶谱都是有声无辞的,我们还没有办法拿来说明这些曲调的声情配合的关系。除此以外,就只有姜夔的十七支自度曲,旁缀音谱(并见《白石道人歌曲》);又明人王骥德从文渊阁所藏《乐府浑成》录出小品谱两段(《方诸馆曲律》卷四《杂论》第三十九下),可供探讨。所以,要一一说明唐宋词所用曲调的声情究竟是怎样,是有困难的。但就前人遗作予以参互比较,把每一曲调的句度长短、字音轻重、韵位疏密和它的整体结构弄个明白,也就可以仿佛每一曲调的声容,使“哀乐与声,尚相谐会”。 [1] [2] [3] 下一页 喜欢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持续发展。教书育人为教师的天职,育人更是首位,结合生物教学,针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实际,将情感目标渗透于日常教学中是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
一、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新课标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中明确提出“培养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增强振兴祖国和改变祖国面貌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爱国主义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健康向上人格的重要表现。教师应结合教学,寻找知识教育和爱国教育的结合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源远流长的历史,感受中华民族的古老文明和聪明才智,特别是新中国建成后的迅速发展,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情感。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遵循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既肯定我国的优势又指出不足。如在进行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现状和保护”的教育时,笔者通过大量事实例举了我国生物资源的丰富性,生态系统的多样性,让学生深切体验到“地大物博”的中国,令人自豪的中国。同时,还向学生指出,我国生物多样性不容乐观,由于盲目地不合理的开发利用,许多生物灭绝了。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对资源的需求量大。我国的生物资源并不丰富,加之我国生物科学的发展比起许多先进国家,也相对落后。因此生物资源有待保护和发展,我们应该有危机感。这样,才能使学生全面、真实地了解我国的现状,能够正确分析、对待我国在社会发展中遇到的一些现象,增强爱护祖国的情感和为改变祖国现状、祖国发展而努力学习的紧迫感。
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托尔斯泰说过:“有无责任心将决定生活、家庭、工作、学习的成功和失败”。 大到对社会、对祖国的责任感,小到对工作、学习的态度都与平时良好习惯的培养分不开。教师要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如“探究种子萌发的条件”实验中,特别强调“种子是有生命的,请你好好照顾它”。学生在按时浇水、仔细观察的同时,明确自己的责任,学会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为其他生命负责。生命科学的发现和研究过程,科学家坚持不懈的探究精神和一丝不苟的研究态度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良好素材。如明代李时珍的故事,酶的发现史等。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明确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鼓励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培养民族精神。
三、启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意识
“热爱大自然,珍爱生命”是新课程的情感目标之一。从清华学子的伤熊事件到中学生的自杀、杀人事件,包括对幼小动物的蔑视,都体现出当代中学生生命意识的淡漠。在生物课堂中,要教育学生珍爱人类的生命,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体验生命的奥秘。教育学生珍爱动、植物的生命,培养学生关注生命、爱护生命、善待生命的意识。生物学科的许多实验材料都是活的动物,对这些动物的爱护和妥善处理,是生命教育的好契机。如“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实验后,提醒学生将鼠妇放回它们的“家”;在调查校园植物时,不乱攀折花木,不践踏草坪;在遗传病调查时,正确对待残疾人群体,给他们以人文关怀……从细节做起,保护周围的生命,关爱自身和他人的生命,树立提高生命质量的意识。
四、深化学生的环境意识
新课程提出“热爱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提高环境保护意识”的情感目标,这也是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备素质之一。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现状,使他们明确自己在生物圈中的地位和作用,全面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必备知识。因此,生物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活动,应始终贯彻环保意识。如通过模拟探究“酸雨对生物的影响”、“废电池对生物的影响”等让学生切身感受到环境问题的紧迫性,产生深深的环境忧患意识,“设计绿化方案”、“拟定保护生态环境的计划”等活动将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总之,任何一堂生物课都是情感教育的舞台,教师要仔细挖掘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制定切合实际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并贯彻到教学过程中,就一定能收到实效。教师在表达情感时要注意实事求是,真情实意,并且理论联系实际。生物学科是一门实践科学,动手实验、调查、课外活动、研究性学习都是落实情感目标的良好途径。教师要多动脑,尽量创造实践机会。在实践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责任感,深化生命意识、环保意识。学会宽容,帮助学生成为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
文 | 鱼爱吃猫
今天的笔记内容对应《谈美》第十三章。
我们已经讨论了艺术家在创作时的两种心理活动:使用想象,以及在想象之外饱含情感。那么,第三种心理活动是什么呢?这就是: 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是嵌在一种格律里面的。
继续拿《长信怨》做例子。我们已经从想象和情感的方面去研究过它,但如果到此为止,则不免抹杀了这首诗的另一个极重要的成分。它不仅是一种受情感饱和的意象,此意象又是嵌在调声押韵的“七绝”体里面的。“七绝”就是一种格律。
我们可以说《长信怨》的内容是王昌龄独创,但“七绝”的格律则不是他所创。他以前有许多人用过,他以后还有许多人会用。其他如五古、七古、五律、七律等,都是如此。
格律的起源来自归纳,格律的应用则是演绎。它本来是自然律,后来才变为规范律。
所谓自然格律,就是一种艺术形式中天然蕴含的情感基调。 诗这种艺术,无论古今,大都为了表现低回往复、缠绵不尽的情感,因此它忌讳直率,贵在有一唱三叹之调,使情溢于辞。
所以创作诗的时候,音、韵、章句长短、平仄交错,都需要讲究一定的规律和范式,从而让文字顺应情感的自然需要。说到底,情感是心感于物的激荡,和脉搏、呼吸等生理机能密切相关,而这些机能都会产生一定的节律,与情感的节奏相互影响。
如果有最初的诗人,他们一定是无意中发现并顺应了这种规律。后人研究他们的作品时,才把潜在的规律统计出来,总结成“诗大半用韵”、“某字常与某字协韵”、“平仄交错的次第顺序大半如此”等等。再后来的人看见这些统计的规律,便如法炮制,这样一来,自然律就变成规范律了。这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其他艺术形式上面。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定出人为的格律,让后人如法炮制呢?
这个问题不好回答。绝对的肯定和绝对的否定都是偏颇的。朱光潜先生研究了多年艺术发展史,他发现,古今中外的艺术形式,大都是从自然律发展为规范律,再由规范律变成死板的形式主义。一种风格在初盛时,一般都有不可磨灭的优点。闻风而来者只得其形而失其神,犹如东施效颦,反增其丑。至流弊渐深,反对的力量遂起,于是有了各种各样的“新文艺”,将艺术从已经死板的格律中解放出来。然而他们的新范式最终又会成为死板的教条,所以“新文艺”运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部艺术史,全是这些推陈出新、翻新为陈的轨迹,正如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所说:
格律既然可以“敝”,又为什么要在乎它呢?这是因为,刻意地提倡不要格律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我们固然应该警惕把格律限制为死板的形式,但我们也不能忘记全世界一流的艺术家大半都是从格律中做出来的。
创造不能无格律,但是只做到遵守格律的地步也决不足以言创造。为什么?
艺术是情感的返照,它在变化中也要有不变化者存在。比如诗歌,形式和押韵的交替是变化,音节的需要则是其中不变化者。把不变化者归纳为原则,就是自然律。前文说过,自然律可以作为规范律,因为它代表了人类共同的情感需要。但只有群性而无个性,只有整齐而无变化,只有因袭而无创造,就不能成为艺术。末流艺术家往往忘记这个道理,所以把格律变成死板的形式。
格律可以使人感到约束,但这不是它本身的罪过。天才就无法被格律束缚,一个真正的诗人,一定能驾驭格律。
古今大艺术家多半从格律入手,寓整齐于变化。在艺术中,由整齐到变化易,由变化到整齐难。这是因为,由整齐入手,创造的本能和特别情境的需要会使作者在整齐之中求变化以避免单调。从变化入手,则变化之上不能再有变化,本是求新奇,最后难免还是单调。
武侠小说中常有武功高手,练至化境,出招时看似随意,一举一动却全然合乎规矩,甚至暗合天道。体育竞技中也有技术高超者,比如网球和乒乓球的世界冠军,赛场上好像纵横如意,在不懂的人看来随心所欲。可在真正懂球的人看来,却处处循规蹈矩,也是因为熟练到极致时, 虽无心于规则,却能自合于规则。
姜白石说得好:“文以文而工,不以文而妙。”工在格律,而妙则在神髓风骨。凡练至脱化格律境界者,都从束缚中挣得了自由,从整齐中酝酿出变化。格律是死的,人是活的。
孔夫子自道修养经验说:“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艺术的创造尽在这七个字了。“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往往又不能“从心所欲”。凡是艺术家都要能打破这个矛盾。孔夫子到快死的时候才修炼至这个境界,可见处处循格律而又能脱化格律者,是非常不容易的。
无戒90天成长训练营
一篇出色的前言会为一本书添色不少,而梁道长的《我执》就是一个范例,读过前言,你可能会产生一种错觉——梁文道是俨然是一个圣人,而本书就是揭秘圣人内心柔软的一部分。如果带着这样一种对作者的崇拜读书,思想大多会被主观感情色彩淹没。不仅此书,最有意义的读书莫过于平淡去读,悉心去品,取其所需。(ps:梁道长的负面新闻还是很多的)
前言里有几句话“一个理性睿智的公共人物,平时挟泰山而超北海的,原来内在也有诸种深沉的软弱、难以排遣的焦虑,诸种人际必有的摩擦原来也如滕蔓纠缠在他那看来水镜鉴人的心灵里,长成一片过于深邃的阴霾”,这种深邃值得我们品读。
以下摘自梁文道《我执》
我都知道了;这一切谎言与妄想,卑鄙与怯懦,它们就像颜料和素材,正好可以涂抹出一整座城市,以及其中无数的场景和遭遇。你所见到的,只不过是自己的想象;你以为是自己的,只不过是种偶然。握得越紧越是徒然。此之谓我执。
或许有那么一刻,我们会发现一个不能归类的人,甚至与理想的类型完全不沾边,但他那点无法分类的东西却吸引住了自己。就像巴特所说,那点东西是描述不了的,甚至连“东西”二字也难以应用。这就是惊人的纯真了,意外而且突然地闪现,令人目眩神迷。无法描述,故此不可归类,因为语言总是类别。文字言语不可染,atopos乃不可分类的纯真。
在真实与虚伪之间往复,在信与不信之间来回,这是恋人和信徒共有的特征。上一刻仍沉浸在出魂的狂喜之中,下一刻瞬即被冷漠刺醒。神曾这样教训自己的门徒:“只要信!”不疑不惧。他们实在要明白,情人眼里不只出西施,而且存有真相。属于真理的领域及时间是另一向度的领域与时间,你无法以此世的尺度估量,所以也根本说不上外延与长久。它无处不在而且无始无终。
所谓“感人”,指的可能就是作品足够抽象足够普遍,使得每个人都能轻易代入;同时它还得有个人化或拟人化的腔调,令听者代入之余还觉得他是独一无二的;不只恰到好处地传达了自己的感情,且似根本为己而设为己而造。
人在孤独之中,特别是夜里,听着歌手以现代录音设备所赐的低吟技巧泣诉(从前唱歌的人使用横膈膜,而非喉咙),你会以为他是你认识的人,正拌和着你的寂寞和思念。重点并不在于世界上是否只剩你俩,也不在他唱的是不是他自己的真实情感,而在于他和你参与了这个情感形式的游戏,丰富且填满了它。爱情是一种幻觉,情感形式亦然,但它们的效应却是真的。
每一段感情的发生与结束,其实都是场记忆的战争。受过伤害的,必将在新一轮关系的最初就迟疑畏惧,甚或仓皇退缩,因为他记得那么清楚。他害怕的,不是眼前的人,而是过去的人。他不只是在和新认识的朋友交往,他同时还在和自己的记忆协商、谈判与作战。对方可不知道,这样的关系何等艰难,因为与他角力的是一些过去的陌生人。
女人性阴,本亦无明,乃物质的物质,混沌的混沌。没有形式的规约,她就流动不居,不可辨识更不可见;除非她化妆。这正是化妆品(cosmetic)的由来。不化妆,女人又怎能让人看见。
你知道他们制作洗头水的方法吗?为了让洗头水不刺眼,他们把一只兔子放在特造的架子上,张开它的眼皮,用夹子固定好。然后拿一根滴管对准它的红眼球,让被试验的洗头水一滴滴地掉下去。兔子挣扎,但是动不了;兔子惨叫,但是我们听不到(有谁听过兔子的叫声呢?),直到兔子的眼球完全溃烂为止。
左右无事,就自己看书。看什么好呢?说出来土气可笑,但它又必然是康拉德,古老无垠如大海本身的康拉德,以及梅尔维尔的《白鲸》,好想象自己是灾难的幸存者,在发生了那么多的事情之后独自归来:“既然其他人都死了,该有谁负责回来说故事呢?”
久而久之,你分裂为二,开始习惯自己和自己说话。更准确地说,你变成了数不清的角色在数不清的处境之中,演出所有未曾发生的故事。而它们全部来自悔不当初的抉择,你只好不断地重新虚构那无数的潜在可能。水面宽阔,一望无尽,你却无穷内缩、进入自己的世界,反复咀嚼曾经发生过的对话与通信。
要完全认识一个人,一定要认识他的恐惧。读康拉德,读他的传记,最令人惊异的是这位伟大的海洋作家,了不起的海员(或者,我们应该尊重他的意愿,把次序掉转成“了不起的海员和伟大的海洋作家”),在结束了航海生涯之后,竟然一直居住在内陆,既没有海风吹拂,也看不见半点海岸。唯一还能暗示他前半生的,是墙上挂的一小幅版画,画里有艘漂亮的三桅帆船。即便如此,当纪德满怀好奇心地来看这位经历不凡的古怪同行时,康拉德还是对他说“别盯着它,我们来谈谈书吧。”
康拉德是个真正懂得海的人,所以他知道人不应该爱上海,因为”它要有多无情就有多无情地出卖青年人的豪爽热枕,对善恶都漠不关心,从卑鄙的贪婪到最高尚的英勇精神都可以出卖”。海洋如此广大如此古老,人的尺度无法丈量它,你也根本不可能知道它在想什么。遇上海难的水手经历了紧张的亢奋、不安急躁以及海水涌入肺部时的绝望,最后从闪现着丝丝白发的恐怖浪潮中沉入永远安静永远沉默的海底。或许他会知道海的秘密,但他没有回来通知大家的机会。
海员绝不爱上海,相反,海是他最大的梦靥。康拉德几乎没怎么认真写过爱情,那或许是因为没有一个陆地上的人会真正了解水手的恐惧。
暗恋也不是一点好处都没有的。托马斯-曼在《魂断威尼斯》中不无附会地引述了苏格拉底教训斐德若的话:”求爱的人比被爱的人更加神圣,因为神在求爱的人那一边,而非在被爱着那头。“然后他自己再评论道:“这也许是至今最有情味也最可笑的念头,七情六欲的一切诡计狡诈和它们最隐秘的乐趣皆由此诞生。”
”想象一个男人生来就少了一颗心,他善良,正直,彬彬有礼,但就是没有那颗心。“——芬尼摩尔
所有他不能表达的感情,所有他不能还报的债,亨利-詹姆斯都用小说完成。对于那些爱他的女人,他并非完全无动于衷,但是他压抑,不愿面对。因为他更爱孤独。每当他动起常人的感情,想要握住一个女子的手,或者只不过是去探望伤兵赞摆一副怜悯的神态;他都会立刻想起他那温暖的书房,有一面自己的小窗可以窥看这个世界,坐在那里写作是件多好的事呀。
愈是压抑,亨利-詹姆斯的文字就愈精纯。与他心目中的同代对手王尔德极为不同,王尔德不论在为人和书写上都是一派飞扬,詹姆斯却晦涩幽微,婉转细腻。如果相信看书知人,读者一定以为这个作者充满同情心,宽容博厚。其实他是的,只是这一切都留在小说里。亨利-詹姆斯穷其一生书写证明自己不是一个少了颗心的男人,他的确不是。只是这颗心完全以潜能的状态存在,犹如种子,本来可以抽芽茁壮,生成大树,但他把这颗种子的所有活路一一切断。他有爱,不过没有爱人的能力。
少年时代,我也和许多文艺青年一样,喜欢纳兰性德,例如他在二十多岁时写下的这一句:"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容若是贵族公子,才活了三十一年,对于人生变故的体悟却是同龄人很难领会的。所以当年虽然觉得这首词好,其实我并没读懂。我们也有过短暂且寻常的时候。尽管未必能够对赌书中典故的出处,也不至于笑闹得杯覆茶洒,但是我们曾经讨论自己喜欢的作家,曾经用同一只杯子喝酒。事后回想,这岂不都是寻常风景?
“当时只道是寻常”这句话本身就把平常变成了异常,所有我们以为会习惯的平凡人事皆是无常偶然的诡局。只有事后追忆,才明白那寻常是何等的殊异可贵。赐给我们寻常体验的人,是不可恨的。
所有美好的东西都不应过度发展,都该保留在萌芽状态,将发未发,因为那是一切可能性的源头。未开的花可能是美的,未着纸的笔有可能画出最好的画。可是事情只要一启动,就不只可能,而且必将走向衰落与凋零。
《 心理类型:如何把人分类? 》 读书笔记 ( 十三 )
2022年3月18 日
在审美范畴内解决问题有其心理上原因和优势目的,人们可以完全审视而不会被卷入。但用现代人具有的宗教理解力去处理这个”棘手“的问题,却可以避免真正的参与(意即宗教所意指的东西来理解)。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理性主义者的攻击似乎是审美者经常犯的错误,但尼采还是潜在的对问题进行了真正的解决,”对抗不能靠艺术,而只能靠希腊人“的”意志“这一形而上学的奇迹。作者认为尼采借鉴了叔本华的关于意志的形而上学的概念。作者总结这种”奇迹“是一个无意识的非理性的事件,不是任何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期盼、信念与希望的果实。
从尼采的描述中可知,酒神精神正逐渐显示为一股向外和向下的激流,遍及世界的运动,此时,感觉成为了感官和情绪上的最高程度的参与者。这种情感-感觉情绪特征明显,是一种本能,有盲目的强迫性,通过肉体方面的感触他们找到了特有的表达方式。
太阳神精神是一种知觉,对象是美的内在意象,是尺度比例,是自制和均衡的情感,与梦相比较可知它属于一种内倾状态。
在尼采的太阳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概念中,作者指出无法看出之前章节所说关于内倾、外倾分化的影子。酒神的情感具有感触性感觉的完全古代的特征。太阳神精神是一种内在知觉以及对观念世界的直觉。尼采关于太阳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特征可以完全显现在个人身上,而无法放于显示内倾与外倾的概念中。对于一个善于沉思的人来说,他对内在意象的太阳神式知觉会用理性思维持续来精心编构知觉材料,或者说它会产生出一种观念,在一个主要倾向于情感的人身上也会产生同样的结果:一种意象的”情感穿透“必然会产生出带有情感色彩的观念。本质上来讲,它们与思维所产生的观念是相同的。观念可以同时是情感的和思维的。
但就审美而言,逻辑的和理性的构造是无效的,内倾是对观念的知觉得关注。发展直觉(内在幻觉),外倾是对感觉的关注,注意力是在发展感官本能和感触性上。由此看来,思维与情感只是内在知觉和外在感觉的延伸而已。
从尼采的思想中,我们得知与理性的心理类型(思维型与感情型)完全相对的”审美“的类型(直觉性与感觉型),但两者都具有内倾与外倾的机制。在此,作者对几种类型的定义再次说明。
思维型:在思维中对内在意象进行知觉和沉思。
感情型:在情感中对本能和感觉进行感触体验。
直觉型:直觉者在无意识的指引下(通过精细敏锐的直觉以及诠释微弱的意识刺激所获得,是非理性和和唯一无意识),将无意识知觉上升到一种已分化的功能的层面,借直觉使自己与外界世界相适应,可与苏格拉底所说的恶魔相提并论。
感觉型:所有心理都被本能和感觉定向,几乎完全依赖于自己的感官印象,依赖于外部刺激。
作者将尼采归为倾向于内倾的直觉类型,在《悲剧的诞生》极具个性,《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中格言式的写作风格是他内心的理性方面的绝佳体现,展示出的是深刻的批判理性主义。尼采的适度的理性及缺乏简洁证明了他是直觉型的,故而在他早期的著作中将个人的心理事实设为了基础,借这种直觉的态度,他深刻的洞察到他无意识的酒神精神的性质和其未加修饰的形式。
第四章 人类性格区分中的类型问题
第一节 乔丹 类型 学概述
乔丹所著《从躯体与出身看人类性格》主要描述了两种性格类型:思维型与情感型。作者引述乔丹在导言中的定义,说明了乔丹将沉思或思维与行动放在一起对比,一个观察人的学者首先看到的就是沉思与行动这两种性格的对立,并从这方面来界定对立。因为考虑到行动既可来源于冲动也可以是思维的产物,所以乔丹引入了情感这个特殊的因素,并分类为”冷漠型”(好动的)和“激情型”(不好动的),作者对此不以为然。他指出乔丹更有价值的叙述。乔丹用“缺乏激情而更为好动”指代外倾型,用“富有激情而较不好动”指代内倾型。虽然作者认为类型的主要特征是不包括活动的因素的,但活动仍是一个次要的决定因素。内倾型在处于外倾状态时显的主动,而外倾型在处于内倾状态时则显得被动。
在此章节,作者指出内倾与外倾是一般基本态度,分辨容易,并不同于功能类型,分辩需要有一定的经验。因为内倾型有可能属于思维型,而外倾型也有可能是思维型。乔丹的这种大致的类型的描述,在细节方面就会出现偏差。
有区别。
情感是态度这一整体中的一部分,它与态度中的内向感受、意向具有协调一致性,是态度在生理上一种较复杂而又稳定的生理评价和体验。情感包括道德感和价值感两个方面,具体表现为爱情、幸福、仇恨、厌恶、美感等等。
而感情,是人内心的各种的感觉、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和生理状态,是对外界刺激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以及附带的生理反应。如:喜、怒、哀、乐等,感情是个人的主观体验和感受,常跟心情、气质、性格和性情有关。
扩展资料:
“情感”的定义
1、心理学对于“情感”的定义。
心理学把情感定义为:“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特殊反映形式,是人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2、对于“情感”定义的转换。
从这个心理学定义可以了解到:情感是一种主观体验、主观态度或主观反映。属于主观意识范畴,而不属于客观存在范畴。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任何主观意识都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情感是一种特殊的主观意识,必定对应着某种特殊的客观存在,问题的关键在于能否找到这种特殊的客观存在。
“情感”的本质
情感:生活现象与人心的相互作用下,产生的感受。
情感客观的方面:生活现象中蕴含了情感,人的大脑可以感受到这种情感。
情感主观的方面:第一,即使过同样的生活,美好的人和丑恶的人对生活的感觉不同,第二,受到负面情感刺激而心情不好时,感受情感的能力就下降了。
因此,情感是生活现象与人心共同决定的,而不能单独由某一方来定。
情感是人对现实的一种比较固定的态度,它表现为与人的个性、道德经验等有关的各种体验之中。
我们常常说“感觉”这个词,例如:一对恋人分手了,理由是彼此对彼此没有感觉了,再例如:活的麻木了,已经对生活没感觉了。感觉就是从生活现象里感受到的情感,这是由生活现象和人心两方面共同决定的情感。
-感情-情感
第 十五 天 : 第 十三 章 情绪 压力和健康
由瓦劳的治病仪式引出本章的重点是讲述心理状态对生理健康状态的影响,也就是情绪的体验与功能,压力的影响以及心理学在健康与疾病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情绪被界定为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的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以及行为反应,这些是对个人知觉到的独特处境的反应。达尔文将情绪看作是传的对复杂的外界环境作出反应的特定心理状态,是人脑功能高度特化协调的模式。伊扎德指出婴儿无需学习即可表现出某些情绪反应,跨文化的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生活在不同文化中的儿童会有很多相似的情绪反应,另外研究也证实了文化很早就对天生的情绪反应产生影响。通过对婴儿情绪的观察发现了婴儿具有识别人面部表情的能力,并且很早就能理解这些表情的含义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Ekman和他的助手已经证明了达尔文的假设:表情表达对人类种系具有普遍性,可能是因为它们是我们进化遗迹中与生俱来的成分,七种表情具有跨文化的通识成分(高兴,惊奇,生气,厌恶,害怕,悲伤和轻蔑)在全世界不管文化差异,种族,性别和教育都会以相同的方式表达基本情绪。Ekman的这种神经文化理论反映的是脑和文化在情绪表达中的结合。但研究发现在某些国家对某一类情绪识别能力较强,这里便涉及到了文化对情绪的影响。文化可建立社会规范,规范规定了人们的情绪反应以及哪些具有社会适应性。通过对塞内加尔、叙利亚以及美国和哥斯达黎加(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的研究)均发现了文化对情绪的影响,尤其是当表达负性情绪时,我们可以从文化的角度思考自己的舒适度。
我们首先学习一下情绪的生理学。
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系统,两者的平衡依赖于唤醒刺激的性质和强度,两者在轻微刺激与剧烈刺激时发挥着各自的作用。跨文化的研究发现不同文化的成员在内在体验一样时表现出来的外显行为却是不同的,从而不同的情绪会显现出不同的自主激活模式。在中枢神经系统,下丘脑边缘系统(杏仁核)以及皮层均被牵扯到情绪体验中来,尤其杏仁核起着情绪的通路和记忆的过滤器的作用。皮层可提供联系、记忆和意义,将心理体验与生理反应整合起来。PET技术被用来研究情绪对大脑的影响(可区分大脑中与刺激无关的激活和依赖情绪体验带来的特定刺激的激活)。
在这里我们学习三种理论。
躯体反应的詹姆斯-兰格理论:情绪来源于躯体反馈(体验到一个刺激引起的自动唤醒和其他的躯体行动后才会产生特定的情绪),外周主义理论。
坎农-巴德的中枢神经过程理论:反对外周主义,认为内脏反应不是情绪反应的主要内容,这个理论说明了情绪刺激产生的两种同时反应:唤醒和情绪体验,他们没有因果关系,预测了躯体和心理反应的独立性。
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沙赫特认为情绪的体验是一种生理唤醒和认知评价相结合的状态,两者对情绪的发生同等重要。拉萨如认为情绪体验不能被简单的理解为在个人或大脑中发生了什么,而要考虑和评估环境的交互作用,评价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发生的情绪的认知评价理论,拥有和产生情绪的情境相关的过去的经历,就无需再刻意对唤醒进行环境上的解释。对认知评价理论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第一:较早的唤醒状态(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可伴随不同的不确定的情绪,部分情绪不需要评价;第二:轻微曙光效应的评价,人们会产生无理由的偏好和产生不知原因的感觉。
情绪通过唤醒行动来完成动机功能,并且会引导并维持行为直达特定目标。研究者认为唤醒水平和绩效之间存在着倒U形的曲线,耶克斯-道德逊定律说明随唤醒水平提高,复杂工作的绩效降低,而简单工作的绩效随唤醒的提高而提高,由此我们可以得知情绪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激励我们前进,由情绪环境引发的生活唤醒能让我们达到最高绩效。
在社会水平看,情绪在社交活动中拥有广泛功能。情绪对亲社会行动的影响:健康时更愿意助人,感到内疚时也一样。同样人们的感觉如何决定于亲社会性,也就是说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履行社会责任时的状况。在认知功能方面,情绪主要影响注意力,对自我及他人的知觉以及理解和记忆各种生活情境的特征上(影响学习,记忆,社会判断和创造力)。Gordon在情绪对信息加工过程中的作用的研究中,提出了情绪一致性处理(容易被发现,注意和深入加工)和情绪依赖性记忆(容易从记忆中提取)。编码特异性理论将影响记忆的情绪加入到编码中,情绪决定了认知过程的内容和效率。
应激源(来自于外部或内部)打破有机体的平衡和负荷能力或者超过了个体能力所及就会表现为压力。应激是一种反应模式,做出的反应是这种反应形式的综合体,包括生理上的,行动上的,情绪上的和认知上的。
生理应激反应包括急性应激和慢性应激反应。坎农第一次描述了对于动物和人对于危险的反应,在神经与腺体的作用下做好了防御或者逃跑准备,这种双重的应激反应称为战斗或逃跑。中心为丘脑下部(应激中心),既控制自主神经系统也控制垂体,产生激素(促甲状腺激素TH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HC TH)。
生理学家ShelleyTaylor认为应激反应在男女会有不同结果。应激源会造成女性出现照料和结盟反应,男性则为战斗或者是逃跑,与人类进化关观点一致。除此之外一些非适应性的生理反应也会出现。
Selye对持续性严重压力对躯体的影响研究得出,许多应激源会引发相同的反应或一般性的躯体反应,他称之为一般适应症候群,包括三个阶段:报警反应(短暂的唤醒,为行动做好准备),抵抗阶段(适度的唤醒状态,忍耐抵抗衰弱效应)和疲惫阶段(资源耗尽)。Selye的研究使疾病看上去更像是应激的反应。人们对潜在压力的评价方式将影响生理反应。
对应激的心理反应不同于生理反应,多是习得的,生活环境的重大改变是我们必须去适应的新的要求。社会再适应量表SRRS衡量生活变化所需要的适应程度,计算出生活变化单位总值作为个体所经历的压力总量的量度。对于生活事件和健康之间关系的研究,研究者设计了很多方式,如一般拖延量表,学生压力量表。
对于灾难性或创伤性事件(消极不可控,压力巨大),研究者们试图将对于灾难的反应概化,提出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可出现闪回,噩梦等),可于创伤之后立即发生,持续几个月,部分变成慢性综合征称为残余应急模式,在涉及心理应激源时我们无法给出急慢性反应应激源的明确划分,社会和。和环境条件被当做慢性反应。
慢性应激源:研究发现长期的经济困难会导致更糟糕的生理,心理和认知功能,慢性应激影响了儿童的智力发展,对儿童的认知起到了干扰作用,而日常的挫折也会减损我们的健康。虽然大部分人的日常的挫折会被生活中的积极体验平衡掉,在考虑日常挫折对健康的预测作用时,还是需要了解那些快乐的事。
既然生活中有压力,我们就必须学习一些应对(对付那些被知觉的紧张或超过了个体资源所及的内在或外在需求的过程)的方法,包括行为的,情绪的或动机上的反应和想法。面对压力源,首先要评估一个压力情景,应激源的评估与解释取决于我们的生活状况,核心目标与特定需求之间的关系,应对需要的能力以及对能力的自我评价。分为一级评估,二级评估。认知评估是压力调节变量(是指那些可以改变应激源对于特定类型的应激反应的影响的量表变量)的一个例子,对应激源的评价决定了我们采取何种反应。
对压力情境的预期本身就是一种压力,此时的应对称为应急预应付。应对存在两种途径,第一,直接面对问题-问题指向的应对,第二,应对是为了减轻压力产生的不适-情绪指向的应对。
问题指向的应对,包括所有直接对付应激源的策略。估计应对资源,采取适当的反应消除或者减轻威胁,对可控制的应激源通常有效。
情绪指向的应对方法,对于应对不可控应激源产生的影响更为奏效。
为了应对成功,资源必须和知觉到的需求相匹配,有效的多重应对策略更加适宜。
下面介绍一下成功的应对应激源的具体认知和社会方法。
改变认知策略,改变对应激源的评价以及应对他们的反应的自败认知,包括:第一:重新评价应激源的自身的性质,认知行为治疗师提出了应急思想灌输法,第二,重新组织对于应激反应的认知结构。包括三个阶段:第一,确切了解行为的各个方面,记日记,第二认同抵消非适应性,自败行为的新做法,第三适应性行为建立后对新行为的结果进行评价。这种自陈式的减压是与以前的挫败性认知不同的反应和自陈,有助于对付压力情境(应激思想灌输训练,可应用于应对疼痛)。
建立对应激源的知觉控制(对于可改变事件或经历的进程或结果的信念)也可以成功应对。
社会支持是借助他人提供的资源应对压力,包括情感支持,有形支持(金钱,运输,住房)和信息支持,(建议,个人反馈,资讯等)。社会支持不仅表现在有助于对压力事件的心理调节上,还可以促进个体从已确诊的疾病中康复,并减少患者死亡的危险。研究发现对于不同的压力有效社会支持的类型是不一样的,同时,研究者们试图明确支持源在什么时候实际上导致了焦虑的增加。对慢性病(肾病)的研究发现,当家人和朋友的期望超过了病人的期望时,实际上是增加了病人的焦虑,期望与痛苦成正相关。
健康心理学研究怎样保持健康,患病的原因和患病后的反应,健康包括躯体健康也包括精神健康。我们以健康的生物心理社会模型为指导,从非西方文化入手。在许多文化中Warao和纳瓦侯人会将伤痛,疾病,健康归因于社会和谐以及身心交互作用,而在西方则存在一种完全依赖生物医学模型的想法,认为医学医治的行为与心理无关,心理只对情绪和信仰起重要作用,但持续的研究发现心理可影响健康(如影响免疫功能,社会支持的作用等),便出现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型。
健康心理学将健康看作一个动态的多维度的体验,总目标就是用心理学知识提升健康水平,促进健康行为。健康促进意味着发展一般的策略和特定的战略来消除或减少人们患病的风险,我们除了需要治疗疾病外,必须降低同生活方式有关的死亡率。我们需要运用心理学知识以使我们的生活更健康的生活方式成为可能。
首先了解有关吸烟与艾滋病两个问题。
对于许多烟民来说,戒烟的确很困难,我们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是为什么吸烟,集中于人格和社会因素,吸烟的人格类型被称作寻求感官刺激,这类个体喜欢从事冒险性的活动,在一些群体中吸烟会以“酷”的知觉方式传播,所以避免吸烟的最佳方式就是根本不要开始。戒烟者很多时候会故态复萌,戒烟会经历几个阶段(打算前,打算,准备,行动,维持),我们所能采取的干预策略就是在准备引起重视,直至他们为戒烟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成功的戒烟治疗要同时满足吸烟者心理和生理上的需求(用尼古丁替代治疗,远离吸烟诱惑)。
艾滋病,HIV病毒感染,性传播以及注射毒品或者其他输血等医疗手段感染,防治风险就是要改变危险的生活风格习惯,不使用毒品。对于艾滋病干预的措施包括三部分:信息(有关艾滋病传播预防知识,健康性行为以及消毒针头),动机(被激励主动去预防艾滋病),行为技巧(教会人们如何运用知识治疗)。首先就要遵守医嘱,尤其是对一些治疗养生法。
对疾病的关注态度方面有高监控者和低监控者,研究发现了高监控者因为对疾病的过分关注反而使情况更糟。专业的健康护理会使病人的服从性提高,除给予专业的指导,意见外,还应考虑社会文化,社会规范以及其他社会支持对治疗的影响。研究发现心理策略可以影响健康,利用精神可以治疗躯体疾病,如冥想瑜伽等,可以使人达到一种放松状态(应该满足四个条件:安静的环境,闭上眼睛,舒服的姿势和不断重复的心理刺激),从而可以减少脑部活动,肌肉放松,呼吸也变缓慢。另外还有生物反馈(一种自我调整的技术,躯体反应被转换成不同强度的光或声信号,用仪器监测和放大)。我们知道心理会影响对疼痛的体验,在疾病治疗中生理和心理治疗需要同时进行,现在很多医生已经将心理治疗最为传统治疗的一个补充。
健康心理学家认为压抑会减损生理健康,损害精神,从而会损害人们对疾病的抵抗,所以他们提出倾诉(将秘密说出),对他人的信任可以抵消这种压抑的消极影响。
健康心理学为健康护理者的管理提出了建议,这类工作人员容易产生工作倦怠(情绪衰竭,人格解体,个人成就降低的综合症),健康心理学从社会和情境因素考虑减轻工作倦怠,如更改工作日程表,采用团队接触替代个人接触等。
在最后,作者给出了建议,设定目标,健康的组织生活。
永远不要说关于你的不好的事情;通过比较估计行为的适宜性以及反应与适宜的社会规范的关系;结交密友,发展社会支持网络;发展一种平衡时间的观点;对成功和快乐充满信心;允许感受和表达情绪;记住失败和失望有时是伪装下的幸福;向专业人员寻求帮助;培养健康的愉悦。
我们要控制和利用生活中各种感受的力量,正确对待应激源,用精神的康复能力加速恢复健康的进程。
读《永别了武器》有感
一个告别了武器的人,不是敌人的俘虏,就是爱的俘虏我不是不善于自我保护,实在是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就如同生命的数据库,已经不需要进入的密码,随时都可以打开全部程序,可以读出全部的文件我说的俘虏,就是这个意义上的俘虏当我把自我放到阳光下的时侯,我明白从此不能有所伪装,隐蔽的日子一想起就令人不安当我意识到抗拒的无奈,有多少时间无可挽回,有多少记忆渐渐从内心淡出说到底,俘虏就是一个不能抵挡伤害的人,就是要有足够的勇气放弃希望,必须承受生存的全部压力本来,在属于个人的空间,可以沉浸于独自的幻想,可以从尘埃里开出虚拟的花朵而一个放弃自我保护的人是连欺骗自己都不能,只有不断地净化内心世界
《哈姆雷特》读后感
莎翁的《哈姆雷特》是一部经典的代表作这本书在表面情节上与历史的传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讲的还是丹麦王子为父报仇的故事,其中充满了血腥暴力和死亡正如
剧中人霍拉旭所说: 你们可以听到奸*残杀,反常修理的行为,冥冥中的判决,意外的屠戮,借手杀人的狡计,以及陷入自害的结局 曲折选宕的情节,紧紧围绕着复仇
而展开哈姆雷特从德国的威登堡匆匆赶回国内,是来参加他父亲的葬礼的,使他不能接受的是,他未赶上父亲的葬礼,却目睹了母亲与叔叔克劳迪斯的婚礼,这已使哈姆莱特疑窦在心,加之夜晚在王宫城堡的露台上与父亲的亡魂相见,亡魂哀诉,这桩暴行是哈姆雷特的叔叔所为,并要他为父报仇至此,他开始了艰难的复仇历程,与克劳迪斯展开了你死我活的较量最终,向克劳迪斯发出了复仇之剑
《基督山伯爵》读后感
爱也彻底,恨也彻底报恩也彻底,复仇也彻底这就是在我读完《基督山复仇记》后最大的感受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君子报仇,十年不晚,报仇也是需要养精蓄锐的,并不是凭着一时的心绪就可轻举妄动的而基督山伯爵,则是最具体的用自己的行动阐释了这句俗语的在经历十四年的地牢生涯后,他的人生要义就是找寻曾经的亲人,曾经的恩人和曾经的仇人在确认了所要寻找的人以后,他并没有如我们在武侠小说里所见的那样,于恩人抱拳云赴汤蹈火,再所不惜,于仇人一剑刺死他选择了他自己的方式对曾经有恩于自己的船主一家,他竭其所能,默默地支持着,以各种各样的方式,却从来不让他们知道其实自己就是为了报恩而来如果说他的报恩令人感动,那他的复仇则是如此的淋漓尽致,在我们也有几度的叫好后不免有点心惊
《释梦》读后感
弗洛伊德(1856--l939)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人他的著作横跨半个世纪,对文学,哲学,神学,伦理学,美学,政治科学,社会学和大众心理产生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如果以影响的范围作为衡量伟大的标准,那么弗洛伊德无疑是最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发动了人类思想史上又一次哥白尼式革命,他指出人类的无意识是无法被意识所控制,人类的潜意识中蕴含了巨大的心理内容,他以最理性的声音诉说了人类的无理性《释梦》是弗洛伊德支柱性的学术著作通过对梦的研究极大地拓展了人类对自身的探究的幅度,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红与黑》读后感
作家笔下展现的,首先是整个法兰西社会的一个典型的窗口——小小的维里埃尔城的政治格局贵族出生的德瑞那市长是复辟王朝在这里的最高代表,把维护复辟政权,防止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在政治上得势视为天职贫民收容所所长瓦尔诺原是小市民,由于投靠天主教会的秘密组织圣会而获得现在的肥差,从而把自己同复辟政权栓在一起副本堂神父玛斯隆是教会派来的间谍,一切人的言行皆在他的监视之下,在这王座与祭坛互相支撑的时代,是个炙手可热的人这三个人构成的三头政治,反映了复辟势力在维里埃尔城独揽大权的局面而他们的对立面,是为数甚重,拥有巨大经济实力的咄咄逼人的资产阶级自由党人司汤达一方面向人们描述了保王党人的横行霸道,一方面又让人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握有经济实力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也定将是最后的胜者《红与黑》成书于一八三零年七月革命以前,司汤达竟像是洞悉了历史运动的这一必然趋向
读书笔记是人们在读书时为帮助记忆而写的一种应用文体。
自古以来,我国的文人、学者都很重视做读书笔记。做读书笔记既是消化书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又可以积累有用的材料,训练思维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合前人写的读书笔记,想谈三种写法。一种叫“提要钩玄”,一种叫“采花酿蜜”,一种叫“开山铸铜”。
先说提要钩玄。唐朝的著名文学家韩愈,在《进学解》里讲他写读书笔记,说:“记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钩其玄。”他读记事的历史书,把重要的事件摘记下来。他读哲理书,把主要论点摘出来。韩愈的读书笔记,有几篇还保留在他的集子里。有一篇《读,<鹖(he)冠子>》,。引在下面,看他是怎样写提要钩玄的读书笔记的。
《鹖冠子》十有九篇,其词杂黄老刑名。其《博选篇》,“四稽”“五至”之说当矣。使其人遇时,援其道而施于国家,功德岂少哉!称“贱生于无所用,中流失舟,一壶千金”者,余三读其辞而悲之。文字脱谬,为之正三十有五字,乙者三,灭者二十有二,注十有二字云。
他先写明这部书有多少篇,没有写作者是谁,什么地方人,因为无从查考,作者没有写出自己的姓名和籍贯。其次指出这部书的内容是讲什么的。这部书属于先秦诸子,先秦诸子分好多流派,所以指出“其词杂黄老刑名。”黄老就是道家,讲黄帝,老子的学说的;刑名就是法家。指出这本书的内容是道家兼法家。再指出这本书中的要点,有篇叫《博选篇》,里面提出“四稽”“五至”的学说,“四稽”指出从四个方面来考察,“五至”要达到五个要求,都是为治理国家打算的。韩愈认为他的学说很恰当,假使他被国君任用,用他的办法来治理国家,功效是不少的。又引了书中的话,说有的东西被看轻,由于没有利用它。比方一个大葫芦,大家看不起它。要是在大河中船翻了,抱了大葫芦就可以救命,这时候一个大葫芦就价值千金了。韩愈反复读这些话,引起了悲哀。书里用大葫芦来比人才,人才弃而不用,所以被看轻,韩愈因此悲哀。韩愈又改正书中的文字脱误,改正三十五个字,把颠倒的字勾过来的有三处,涂去的错字二十二个,旁边注明改正的字的有十二个。
从这篇里我们看摘要的读书笔记是怎样写的。不是把一本书的要点记下来就算。先记下这本书有多少篇,内容主要讲什么的。再记下其中的要点是什么,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写出自己的意见。还摘出其中精彩的话,说出自己的看法,最后提到改正书中文字的脱误。从“三读其辞而悲之”看,“三”字虚数,表示反复读。可见韩愈碰到其中精彩的话,不是看过就算,是要反复读的。这就是韩愈写的摘要的读书笔记。里面确实摘记了要点,但还要写出自己对这些要点的看法,包括表达出自己的感情。还要对全书的内容作概括的说明。那就不光把一本书读过就算,读后还要思考,从全书的内容到精彩的篇章,到精彩的话都要考虑,直到对书中的错字都不放过。从这里,我们既可以学习怎样写摘要的读书笔记,还可以学习他是怎样读书的。
再谈“采花酿蜜”的读书笔记。蜜蜂采花中甘液酿成蜜,不是采一棵花的甘液所能酿成的,是从多种花中采集来的。有的读书笔记,是作者读了好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的一种看法,好比蜜蜂酿蜜,这样的读书笔记写得比较精彩,不同于一般的看法。象乐熹的《朱子语类》:
渊明诗,人家说是平谈,据某看他的自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其露出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谈的人如何说得这样言语出来。
又龚自珍《已亥杂诗》:
陶潜酷拟卧龙豪,万古浔阳松菊高。莫信诗人竟平谈,二分梁甫一分骚。
读书笔记有各种形式,前面举的摘记是一种;这里举的是别的两种,一是随笔式的,一是诗。随笔式的只写出自己的意见,不必记下书名卷数等,主要把自己对书的意见写下来,用诗的形式来写更不必记书名卷数等了。
上面举的乐熹的一段话,龚自珍的一首诗,实际是写出了对陶渊明诗的读后感,所以也作为读书笔记来谈。“渊明诗,人家说平谈”,说明他看了别人讲陶渊明的话,都说渊明诗是平谈的。“据某看他自豪放”,他读了渊明的诗,跟别人的看法不同,认为平谈是表面,骨子里是豪放。“但豪放得来不自觉耳”,他也读了许多豪放的诗,经过比较,他认为渊明诗的豪放跟别人的豪放不同,他的诗的豪放不显露。也有外露的是《咏荆轲》一篇。他这个论点,是读了别人论渊明的诗,用渊明的诗来检验;读了别的豪放的诗,用来跟渊明的诗作比较;才能得出来的。他不光看到渊明诗表面上的平谈,还看到了从《咏荆轲》诗里看出了他的豪放。再来看他写的别的诗,才看出透过表面的平谈,骨子里是豪放的,即从诗里看到渊明这个人的性格来。这正象蜜蜂采花酿蜜那样,是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才得出来的。
龚自珍的诗主要是采用了乐熹的论点,但又补充了新的论点:一是用诸葛亮的豪放来同陶渊明的为人作比,二是赞美渊明的品格的高超,三是用诸葛亮的《梁甫吟》和屈原的《离骚》来同渊明的诗作比。在这里,说明龚自珍不光读了陶渊明的诗,还读了陶渊明和诸葛亮的传记,了解了两个人的性格,还读了诸葛亮的《梁甫吟》;还研究了历史上品格高超的人,经过比较,才写出这首诗来。说“万古浔阳松菊高”,那是因为陶渊明是浔阳人,是爱松菊的。他在《归去来兮辞》说“抚孤松而盘桓”,他在《饮酒》里说“采菊东篱下”,菊和松又是用来象征高洁的品格的。说这句话,说明他把陶渊明跟历代的高人作过比较。他又用屈原的《离骚》来同陶渊明的诗比,看出陶渊明的豪放,跟诸葛亮比较接近,占有的成分多些;跟屈原有距离,占有的成分少些,那因为屈原投江自杀,渊明没有那样忿激,比较达观。他跟诸葛亮也有不同,那因为渊明不象诸葛亮那样能建功立业。不论他的衡量是否恰当,总之是象采花酿蜜那样,读了很多书,通过比较研究得出来的。
三说开山铸铜的读书笔记。清初顾炎武的《日知录》,是读书笔记的巨著。他在《与人书十》里,谈到有两种书:一种是收旧钱称做废铜来铸新钱,既是粗制滥造,又毁坏了好的旧钱。一种是开山采铜矿来炼铜。他的《日知录》,一年来“早夜诵读,反复寻究,仅得十余条,然庶几采山之铜也。”毁旧钱来铸新钱,大概指把旧书剪剪贴贴编成新书,开山铸铜,大概指从许多材料中发掘出新的问题,提出新的见解。假使说,采花酿蜜主要指文艺方面的研究说的,那末开山铸铜主要是指学术方面的研究说的。这里引《日知录》中的《正始》条。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日: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贵焉耳矣。……
《日知录》写的读书笔记,称为开山铸铜,往往引了不少书,从中取得一个结论。要是把所引的书都抄上,太多,不合适,只好节引一个结论。顾炎武从不少材料中得出这个结论。他说的“亡国”,是指改朝换代,所以只是那个朝代的君臣的事,是那个朝代的官号要考虑的,“肉食者”指官吏。“亡天下”指邪说横行阻塞了正义,整个国家的教化都被破坏,弄到“率兽食人,人将相食”,引起大混乱,整个社会要陷于崩溃说的。他这个论点,是从不少历史上材料中发掘出来的,所以称为开山铸铜。不论他这个论点是否正确,这里从他取得这个论点的方法来说,是属于开山铸铜这一类
只有时间知道爱有多伟大
从前有一个小岛,上面住着快乐、悲哀、知识和爱,还有其他各种情感。
一天,情感们得知小岛快要下沉了,于是,大家都准备船只,离开小岛。只有爱留了下来,她想坚持到最后一刻。
过了几天,小岛真的要下沉了,爱想请人帮忙。
这时,富裕乘着一艘大船经过。爱说:“富裕,你能带我走吗?”富裕答道:“不,我的船上有许多金银财宝,没有你的位置。”
爱看见虚荣在一艘华丽小船上,“虚荣,帮帮我吧!”“我帮不了你。你全身都湿透了,会弄坏我这漂亮的小船。”
悲哀过来了,爱向她求助:“悲哀,让我跟你走吧!”“哦……爱,我实在太悲哀了,想自己一个人呆一会儿!”悲哀答道。
快乐走过爱的身边,但是她太快乐了,竟然没有听见爱在叫她!
突然,一个声音传来:“过来,爱,我带你走。”
这是一位长者。爱大喜过望,竟忘了问他的名字。登上陆地以后,长者独自走开了。
爱对长者感恩不尽,问另一位长者知识:“帮我的那个人是谁?”
“他是时间。”知识老人答道。“时间?”爱问道:“为什么时间要帮我?”
知识老人笑道:“因为只有时间才能理解爱有多伟大。”
你要的几乎都有了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