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永描写爱情的诗词《雨霖铃·寒蝉凄切》鉴赏

柳永描写爱情的诗词《雨霖铃·寒蝉凄切》鉴赏,第1张

《雨霖铃·寒蝉凄切》

 宋·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译注

 自古以来多情之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赏析

 “多情自古伤离别”,从大处落笔,指出自古以来多情之人皆因离别而伤,具有普遍的意义,以伤情总起全词。“更那堪冷落清秋节”,则是在离别的基础上把情感更向前推进了一层,与李易安“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有异曲同工之妙。景物层层推进,感情层层递增,景与情实不可分。

 词中大致有两种情,其一即词人的宦途失意,不得不离京远行,郁郁而不得志,前途惨淡渺茫;其二,词人与恋人分别,失去了感情上的寄托,惆怅苦闷。两种悲愁融合在一起,又正好遇上这凄凉冷落的秋景,一瞬间愁增百倍,悲添万分,无怪乎词人哀呼“更那堪冷落清秋节”。自己的悲苦虽然也是来自“自古多情伤离别”,但与他们比起来,其凄惨之多之大,唯过之而无不及。所以全词笼罩了一种过度的伤感,令人不忍卒读。

扩展阅读:柳词内容

 1、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

 柳永词大量描写市民阶层男女之间的感情,词中的女主人公,多数是沦入青楼的不幸女子。柳永的这类词,不仅表现了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还写出了被遗弃的或失恋的平民女子的痛苦心声。在词,柳永第一次笔端伸向平民妇女的内心世界,为她们诉说心中的苦闷忧怨。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柳永的词才走向平民化、大众化,使词获得了新的发展趋势。

 2、描写都市生活和市井风光

 柳永词多方面展现了北宋繁华富裕的都市生活和丰富多彩的市井风情。柳永长期生活在都市里,对都市生活有着丰富的体验,他用彩笔一一描绘过当时汴京、洛阳、益州、扬州、会稽、金陵、杭州等城市的繁荣景象和市民的游乐情景。这些都市风情画,前所未有地展现出当时社会的太平气象。

 3、描写羁旅行役

 柳永多次科举失利后,为了生计,不得不到处宦游干谒,以期能谋取一官半职。柳永工于羁旅行役词,正是基于他一生宦游沉浮、浪迹江湖的切身感受。《乐章集》中六十多首羁旅行役词,比较全面地展现出柳永一生中的追求、挫折、矛盾、苦闷、辛酸、失意等复杂心态。在这类词中,柳永写其行踪所至,自抒漂泊生活中的离别相思之情,背景远比五代以及宋初词人所写思乡念远词阔大,意境也更苍凉,特别真切感人。

 4、其他

 柳永还写过不少歌颂帝王、达官贵人的词,也写过一些自叙怀抱,自叹平生遭际的词,例如其《戚氏》一篇,是《乐章集》中最长的一首词,他在词中对自己的生平作了回顾,字里行间颇多感触,唱出了天涯沦落的不遇之士的悲音,被誉为《离骚》的遗风。

 扩展阅读:柳永的后世影响

 作为第一位对宋词进行全面革新的大词人,柳永对后来词人影响甚大。南北宋之交的王灼即说“今少年”“十有八九不学柳耆卿,则学曹元宠”;又说沈唐、李甲、孔夷、孔榘、晁端礼、万俟咏等六人“皆在佳句”,“源流从柳氏来”。即使是苏轼、黄庭坚、秦观、周邦彦等词人,也无不受惠于柳永。

 柳词在词调的创用、章法的铺叙、景物的描写、意象的组合和题材的开拓上都给苏轼以启示,故苏轼作词,一方面力求在“柳七郎风味”之外自成一家;另一方面,又充分吸取了柳词的表现方法和革新精神,从而开创出词的一代新风。黄庭坚和秦观的俗词与柳词更是一脉相承,秦观的雅词长调,其铺叙点染之法,也是从柳词变化而出;周邦彦慢词的章法结构,同样是从柳词脱胎。

 

在一千年前的八十年代,武夷山下的一个小县城里,有两个轿夫蜷缩在城墙根下呜呜哭。

他们的哭声引来了一个小学生,

“请问两位老乡有什么难过的事啊?”

“天底下没见过这么黑心的财主,坐了整整一个月轿子连一文钱都不给,还说是按照合同办事。”

小学生接过皱皱巴巴的合同,展开来,只见上面写道:

本老爷宋铁的房子距离店铺有二里路,两个轿夫每日抬轿二里,月付二两银子,

若是不足二里,就不收钱。

轿夫委屈地说:

“这个宋铁,每天都在离店铺还有几步路的时候下轿,

我们还以为他是可怜我们抬轿辛苦,原来是想赖我们的工钱。”

听罢,小学生双眉紧锁,“宋铁富甲一方,为富不仁,实在可恶!”

他拿起合同直奔县长办公室

不久,恰逢财主宋铁五十大寿,送礼贺寿的络绎不绝。

只听管家来报,“县长派人送寿礼来了。”

宋铁既感受宠若惊,又觉蓬荜生辉,恭恭敬敬地接过使者的礼物,而使者不是别人,正是那位小学生。

“宋老爷,何不把县长的礼物当众打开,也让我这个小弟弟也开开眼!”

“好好好好,快打开。”

管家小心翼翼的解开包装纸,掀开精美的礼盒,众人也赶紧围上去欣赏“宝物”。

原来是“铁公鸡一只!”来客失声惊呼,不由面面相觑。

“宋老爷是聪明人,应该知道此礼的道理吧。”小学生泰然的语气,完全不像这个年龄的孩子。

唰得一下,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早已木讷的宋财主身上。

宋财主当然心知肚明,现在的他就像被扒光了衣服站在T型台上,只剩脸色变换,

一会儿红,一会儿白,一会儿青,一会儿紫

后来,可怜的轿夫拿到了二两辛苦钱,而县城里所有的人都在打听,那个小学生是谁?

01

柳三变

你可以称他“柳小七”,因为家族里算上叔伯家的孩子,他排行第七。

但要是论亲兄弟,上面只有两个哥哥,于是老爸给他取了个让人过耳难忘的名字——柳三变。

乍一看,这个名字起得有点没文化,就像刘邦他爸管他叫刘季(刘老三)一样。

其实这个名字大有来头。

《论语》里,子夏曰:

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

君子有三种变相:看起来很威严、不可侵犯,实际上跟他一处,又感觉很随和,但听他讲话,言语又显得很庄重。

怎么样?就凭此名,这个老爸绝非等闲之辈。

柳三变的爸爸柳宜在北宋也算得上是部级干部,早在赵匡胤黄袍加身之前,他就担任过后唐的监察御史,相当于今天的中央纪检委委员。

在赵家王朝,他摇身一变,干过一省的副省长。

然后又从封疆大吏任上调到中央建设部做副部长,那时候好像叫工部侍郎。

但要论名气,柳宜与他这个三儿子相比,怕是要黯然神伤了。

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千百年来,只要是中国人,上过几天学,就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正是著名的《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

只不过那时柳永还叫柳三变,至于他为什么将“三变”为“永”,有点伤感,我们后面再讲。

如果要在北宋仁宗年代,找一个牛气冲天的人物,找一个从皇亲贵胄到歌姬草莽都家喻户晓的人物,恐怕非柳三变莫属了。

他这个人,才高八斗,连大宋皇帝和宰相也嫉妒,以至屡试不第;

他这个人,出身官宦,却不爱科举爱青楼,以至把无数青春少女迷得神魂颠倒,

大喊“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

他这个人,善良纯真,却一生潦倒落魄,以至死后都没钱买棺材。

02

绝不错过

人们都说柳三变是“神童”,有点过奖。

唐代的骆宾王,在七岁的时候就写出了“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南宋的岳飞,七岁的时候就已“胸中浩气凌霄汉,腰下清平射斗牛”;

北宋的司马光,七岁的时候开始煞有介事地读《左氏春秋》,据说他还能读懂。

但柳三变直到十五岁才有了自己的成名作《题中峰寺》,

僧向半天为世界,眼有平地起风雷。

说起柳三变的婚姻,在全民正为建设封建主义强国而努力的北宋年间,绝对令人侧目。

因为他是自由恋爱。

青春期荷尔蒙爆炸的柳三变也爱编着瞎话逃学,一次在街市东张西望闲逛时,不小心撞到一位卖花姑娘。

他定睛一看,怎么形容这个姑娘呢?

“采天地之灵气,受日月之精华”,美女,大美女。

可惜看傻了的柳三变却忘了加姑娘个微信,这下辗转反侧睡不着了。

不过,柳三变可不是那些年少单相思,年老肠悔青的羞涩少年,

“不信遇不到你!”

第二天、第三天第N天,他就在街市里等,直到那个婀娜多姿的身影再次出现。

我们不知道这姑娘叫啥,反正家境贫寒。

直到一天,怒气冲冲的柳妈妈捉到这个不争气的儿子在大街上帮着一个小美女卖花。

虽然门不当,户不对,但17岁的柳三变还是顶着街坊的吐沫星子,忍着老妈的板子,把卖花姑娘娶进家门。

机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只有人自己去找。

至少,柳三变日后不会说那句矫情的话:

“很多人,一旦错过了,就是陌路。”

03

杭州

美人也抱了,家也齐了,

到了实现儒家更高理想——“治国、平天下”的阶段,

到了“读好圣贤书,货与帝王家”的年岁。

公元1002年,19岁,

风华正茂、意气风发的柳三变整好行囊,向媳妇和老妈挥了挥手,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东京汴梁(今河南开封)赶考。

谁知,他这一挥手,却似一句“难得不见”,终其一生,没再回来。

柳三变的第一站就是湖光山色,灯红酒绿的杭州城,这位胸怀大志奋发图强的大才子却被这座城市彻底融化了。

考试,早被这位仁兄抛到九霄云外,他每天的功课就是在花街柳巷里看舞、听歌、喝酒,雷打不动。

最了不起的是柳三变的毅力,这种生活他居然能坚持一年,直到自己兜比脸干净,才意识到吃饭其实也很重要。

这时,他想起了正在杭州做官,老爸的好朋友孙何。

至少可以向他借点钱或者谋个活命的差事。可惜人家门槛高,他连保安那一关也过不去。

于是,他就去找杭州青楼第一头牌歌姬——楚楚姐,谱写一曲著名的《望海潮》,让她在孙何举办的舞会上唱: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孙何一听,不同凡响,便问楚楚,才知道自己老朋友的宝贝三儿子正在杭州。

自然,柳三变成了孙家的座上宾,又过起了悠哉悠哉的逍遥日子。

但令柳三变万万没想到的是,他这首原本是拍孙何马屁的词,经楚楚姐一唱,火了!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歌姬都唱《望海潮》,竟然传到了国外。

六十年之后,“靖康之耻”令北宋灭国,徽、钦二帝一家子被掳到黑龙江酷寒之地,客死异乡。

而发动这场南侵的金国大佬完颜亮,当初就是听了歌姬唱“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才对大宋的繁华垂涎三尺。

所以,后人谢处厚写诗大骂柳三变: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哪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可叹这位风流倜傥,手无缚鸡之力的柳三变,死后还背了一个“误国”的黑锅。

04

苏州、扬州

后来,孙何被皇帝调到东京做官,柳三变也丢了饭票,但他还是留恋江南烟雨,自己溜达到了苏州。

看到吴王夫差的故国宫阙,今天只剩下一堆堆荒芜土丘,他有感而发一曲《双声子》:

斜阳暮草茫茫,尽成万古遗愁。

苏州让人太感伤,这不符合潇洒大才子的调性。那就去扬州,听说那里美女多多。

扬州瘦西湖

很快,柳三变就联系上了扬州城第一歌姬——谢玉英,美女,大美女。

才子就是才子,他逛花街柳巷就是不用怎么花钱,见到谢玉英,他先奉上一首《玉蝴蝶》。

词前面先给带高帽,什么“选得芳容瑞丽,冠绝吴姬。”

然后赞美英英姐的红唇、莲步、腰肢,

最后一句升华主题,变俗为雅,“美人才子,合是相知。”

英英姐一看,人都碎了,魂儿都飞了。

厉害,生生把“晚上,我想和你上床”,说成“清晨,我想和你一起起来”,古今中外也没谁了。

05

歌姬

公元1008年,柳三变到东京的时候已经25岁了。

离家六年,这时间足够现在的年轻人上完大学,读过研究生。

但柳三变却用这六年游山玩水,围着左一个右一个姐姐妹妹的石榴裙转,丝毫不觉得虚度光阴。

说他是“渣男”,有点不准确。

他更像是金庸笔下的大理镇南王段正淳,人虽多情,却又痴情,见一个爱一个,而且是真爱。

不过,这里要为北宋的歌姬,说几句人话。

那时的歌姬,绝非今天的“**”,她们虽社会地位卑贱,却值得我们尊敬和怜爱。

她们是最优秀的舞蹈家,最动人的歌唱家,二胡、琵琶、古筝无一不精。

她们识文断字,能咏诗,会写词。

她们是达官贵人眼中的尤物和商品,却身世飘零、无依无靠。

所以,她们视歌曲为自己安身立命的珍宝,视爱情为可望不可及的梦想。

而柳三变虽是官宦公子,却能以平等心待之,给她们爱情,为她们写歌,听她们哭诉衷肠。

这比那些道貌岸然、满口孔孟,满心财色的士大夫之流不知要强上多少倍。

06

红了

其实,柳三变是一个被矛盾了的人。

一方面,家族的荣光要求他必须出将入相来延续,在东京做大官的父亲整天逼他上进考科举;

另一方面,他抵不过东京的繁华与热闹,耐不住青楼上摄人心魄的歌声,更忍不住不为那些梨花带泪的姐妹写歌填词。

这不,一边和老爸玩捉迷藏,一边照样上青楼。

居然,写一首,火一首,柳三变红了。

那些东京里的儒雅君子虽然在一旁暗骂柳三变是薄于操行的文学败类,*邪放荡的市井小人,

但他们也不得不承认,他的词“极其工致”,甚至听后久久难忘。

有这么一个故事,有一天宋仁宗来了兴致,找一票亲近的大臣喝酒吟诗,玩一个类似今天成语接力赛的游戏。

接到古板的王安石那里,王安石憋了半天,挤出一句:

披香殿上留朱辇,太液池边送玉杯。

可是到了第二天,街头巷尾开始盛传王大人的诗是剽窃柳三变的“太液波翻,披香帘卷”,

搞得王大人郁闷得在家好几天不出门。

可见,柳三变有多红,就连今天的林夕也望尘莫及。

其实,不只王安石,就连宋仁宗都是柳三变的粉丝。

据说仁宗吃饭的时候,总要让宫女唱柳三变的词,而且一遍还不过瘾,要唱好几遍。

可惜的是,柳三变的词征服了宋仁宗,也惹恼了宋仁宗。

在他前两次考进士落榜之后,头脑发热,写了一首屌屌的《鹤冲天》:

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

简单地解释:

老子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得失无所谓,反正老子有大才,只是还没发迹。

泡在烟花柳巷也没什么不好,足令我平生舒畅。青春短暂,金榜题名算啥?还不如及时行乐,小饮清唱。

宋仁宗看了,心说好小子,够嚣张,拿我们赵家王朝不当回事,你等着

所以后来柳三变的第三次和第四次科考,即便有很多大臣举荐,宋仁宗只要听到“柳三变”这个名字,

就一句话:

“不是不求富贵吗?那就做他的白衣卿相,风前月下填词去吧!”

可没想到,人家柳三变脸皮足够厚,不怒不恼,还给自己印了张名片:

奉旨填词柳三变。

宋朝的大词人不少,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苏家父子、李清照、辛弃疾

但能靠写词赚稿费养活自己的也只有柳三变了。

尽管父亲把这个“不学无术”的败家子赶出家门,柳三变也没饿着,他的词在青楼歌姬眼中比黄金还贵重,谁唱谁火。

他的新情人,东京名妓虫娘唱到:

“坐中年少暗销魂,争问青鸾家远近。”

他为歌姬师师、香香、安安写《西江月》:

“师师生得艳冶,香香于我情多。安安那更久比和。四个打成一个。”

歌姬瑶卿吟唱:

“似频见,千娇面。”

善舞的酥娘边跳边唱:

“罗袖迎风身段小,而今长大懒婆娑。”

就这样,柳三变笙歌燕舞得在东京过了十几年。

虽然他的名气在东京已是如日中天,但始终无法得到主流文学界的礼遇。

尽管士大夫们还是在歌舞升平时,和着他的词曲狎笑,依然在庙堂之上骂他下流。

偌大的东京,除了地位卑贱的歌姬乐工,没人看得起他。这块土地虽有欢笑,又是那么冷漠。

可能是在四十岁,柳三变萌生了离开东京的念头,也正是这次离别,给我们今天的语文课本增加了一首必背的千古名篇——《雨霖铃》: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07

物是人非

柳三变这一游走,十年。

当初,那个年轻有力的青年一心往前冲,却从未回头思量。

而今,虽四十,却迷惑。

他越想拾起往昔的欢颜,却越嗅不到从前的味道。

那个“采天地之灵气”的卖花女,他的初恋发妻,已经作古,家不必再回。

扬州英英姐的秀场,早已改建了新门面。

杭州呢?虽然仍是红男绿女,活力四射,但却见不到楚楚姐的婀娜身影。

也许只有在歌楼酒肆,疯狂喝酒,放荡大笑,才能些许安慰他的那份凄冷孤寂。

只是旁边陪酒的姑娘不明白,为什么这个男人吟出一句“想别来,好景良时,也应相忆”后,却放声大哭。

回东京,当他兴冲冲地跑向虫娘和瑶卿的家,房门已残缺不堪,墙角已长满绿苔。

真是:人面桃花,未知何处,但掩朱扉悄悄。

没有一座城市属于他,也没有一座城市值得被他拥有,那就继续这么走吧。

后来,柳三变的脚步一路向西,跨过了渭水,踏上关中大地,然后向南,去过成都,再折向湖南、湖北。

在横渡长江的扁舟之上,他一改往日风花雪月的词风,写出一首旷世名篇——《八声甘州》: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唯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栏杆处,正恁凝愁。

对于这首词,即使是豪放派词人的领袖苏轼,也不无感慨的称赞道:

“人皆言柳耆卿词俗,非也。此句此语不减唐人。”

08

曲终人散

公元1032年,也许因为西夏人抢夺甘州与他那首《八声甘州》暗合,柳三变身上的爱国细胞被再次激活。

第二年,已经五十一岁的柳三变,在他人生的第五次科考中,终于高中进士。

但这次考试前,柳三变将那个给他带来恢宏声名和无尽羞辱的名字改成了“柳永”。

仿佛在说:

“以前种种譬如昨日死,以后种种譬如今日生。”

尽管已经五十一岁,但按照大宋的吏制,还是要从基层干起。

柳永的第一份公务员工作是:睦州团练使推官。就是负责睦州军训和防御的副官。

即便如此,柳永仍很开心,“归去来,一曲仲宣吟,从军乐”,一扫之前的多愁善感。

睦州的领导和同事,对柳永的声名早已如雷贯耳,不过他给人的印象却是桀骜不驯,狂妄自大,都敢和皇帝抬杠,大家怕不好相处。

没想到,柳永却是一个温和可爱的小老头,上班从不迟到早退,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上上下下都很喜欢他。

三年以后,柳永被升调到余杭县当县长。他是喝儒家墨水长大的,但骨子里却有着墨家的侠气,和道家的圆融。

在县长任上,他坚决奉行老子的“无为而治”,取消了大大小小的会议,即使有事,也让属下写好意见给他就行。

他也闲不住,收税时节,不是让官兵去厉声催缴,而是去各家走访,扯扯大天,吃吃粗茶淡饭,

老百姓看县长这么随和,也就尽量交税。

所以,三年后,他离开时,吏部给他的评价实至名归:

抚民清净,安于无事,百姓爱之。

他在定海盐场,看到盐工们在炎炎烈日下,围着煮盐的大锅,来去奔忙,汗流浃背,便让大家休息休息,给他们放放假。

不料,上级主管部门知道了,对他一顿臭骂,指责他影响任务指标达成。

终究还是个芝麻绿豆官儿,柳永无语,只好写一首《煮海歌》反应盐工生活的凄苦。

清人朱绪曾读过这首《煮海歌》,深为感动,赞叹道:“洞悉民瘼,实仁人之言。”

柳永六十大寿时,虽然他已为官九年,兢兢业业,百姓爱之,但还是没怎么升迁,被调到江苏泗州做个通判。

柳永六十九岁时,升到了他有生之年的最高官职——屯田员外郎,六品芝麻官,其实是个虚职。

不论官职大小,这个公务员到底干得怎么样,有史为证。

元代的冯福京有一本《昌国州图志》,其中列举了现舟山地区历代名宦,其中宋代三百年,他仅录入寥寥四人,其中一位就是柳永。

公元1054年,柳永七十岁,按照北宋吏治,这个年龄必须退休。

其实,柳永并不是贪恋头上的乌纱帽,他不想退休,只是因为他没有家,不当官,他去哪里呢?

走吧,走吧!孤零零的老人,拖着疲惫的身躯,独自穿行在红尘古道中,不知魂归何处。

人生最悲哀的事情不是无路可走,而是每走一条路都看不清远方。

柳永死在了润州的路上,身上没有一分钱,身边没有一个朋友,更没有一个亲人。

当听说死者是柳永柳三变时,满城的歌姬都纷纷赶来,

凑钱把这位当年风流倜傥的大才子,这位写词让她们谋生计的慈悲人风风光光地安葬了。

卡夫卡曾说:

“无论什么人,只要你在活着的时候应付不了生活,就应该用一只手挡开点笼罩着你的命运的绝望……

但同时,你可以用另一只手草草记下你在废墟中看到的一切,因为你和别人看到的不同,而且更多。”

柳永不是奇才,

他只是一个记录废墟中看到一切的凡人。

他既狂放不羁,又真挚纯真,

他既能在天上飞,也能在地上爬。

即使年轻时遭遇不解、冷遇和谩骂,

他依然尊重人世间最低贱的歌姬,为她们写词,帮她们谋生。

即使仕路坎坷,屡试不第,久困选调,

他那仁爱慈悲之心却从未泯灭。

人最可贵之处,是在历经人世沧桑,

尝遍人间冷暖之后,还能初心不改。

 北宋著名词人柳永,是婉约派的创始人物,《雨霖铃》、《少年游》、《定风波》、《望海潮》等都是其代表作,下面是我为大家提供的柳永《八声甘州》赏析,欢迎阅读。

  一曲柔情千万缕

  ——柳永八声甘州赏析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渐霜风凄惨,关河冷落,残照当楼。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惟有长江水,无语东流。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恁凝愁。

 辛弃疾说,不是多情偏多别,离别只为多情设。

 柳永太多情。他有着九曲柔肠。特定的漂泊生涯,人生的太多失意,天生的文人性情,注定了柳永多情的性格。《乐章集》密布了多少的离情别绪之作,《八声甘州》是其中代表性的一首。

 深秋时节,红衰翠减,秋风秋雨愁煞人呢。柳永在一片秋色里,登高临远,又勾起了怀人的思绪。故乡渺渺,佳人不在,触发了多少离思。秋天的一草一木,一丘一壑,都增添了柳永心底的凉意。后来南宋的吴文英曾写下这样的句子:“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汉字的“愁”已经灌注了它的特定含义。秋日生愁,是中国诗文的一个定律,只有少数的例外。像柳永这样多情的人,即使不在深秋时节,也少不了离情别绪,更不必说,秋天来临的时候了。以秋来写离情,来表现凄凉的意绪,并非来自柳永的首创,柳永只不过善于此道罢了。上片全用来写景,秋雨潇潇,秋风飒飒,关河冷落,残照当楼,花草凋零,长江无语,浓浓的秋意中,离别思念的情绪氤氲开来。

 令人称道的是,下片的抒情,心肠一曲,柔情千万缕,体现了柳永写离情的高明。悠长的时间,阔远的空间,增添了词人的离思。“不忍登高临远”,还是按捺不住心头的思恋,终于“登高临远”,原以为可以慰藉乡愁,可以缓解思恋。谁知相反,登高的结果,更加重了思恋之情。钱钟书先生认为,登高是古代文人写愁的惯用形式,这和人的心灵变化有契合之处,登高属于“距离增加怅惘”。多年的漂泊,人生的失意,迫切相见的心情,都一齐涌上心头。思恋之苦谁人知柳永的高明就在于,他没有一味地写自己的思恋,突地一转,从对方着笔。也许我有着千般恨万般痛,但换一角度想,佳人空房独守,看月缺月圆,相比起来,自己的思恋之痛又算得了什么毕竟,一个男性,多少还可以驾驭自己的人生之舟。女性呢,在狭小的空间里,执著地等候归人,所承受的苦楚会大得多。悬想对方的精神状态,通过写对方来写自己,使作品增加了一层曲折,使情感多了一层跌宕,柳永啊,何其高明!

 当然,这还不算是柳永的创造,只是柳永运用得很娴熟。柳永之前,柳永之后,都不乏这样的表现。这是中国文人传情写意的高明之处。要追溯历史的话,《诗经·卷耳》已通晓这种妙处。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一位采摘卷耳的女子在劳动中产生了思念之情,来到大路上远望,妹想郎来郎想妹,情感顺势一转,丈夫对自己的思念该有多么深,他会站在高高的山冈上朝家乡望,连他的马都产生了忧伤。诗歌多了一层曲折,多了一分韵味。杜甫学这一点,最成功的是《月夜》一诗。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明明自己思念妻子,偏偏写妻子如何如何地思念自己。曲折表现比起直接表露多了诗味,增加了耐人寻味之处。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也属这种写法,明明自己思念兄弟,偏说兄弟登高思念自己(“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另外,下片中,“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描述也相当动人。佳人的款款深情借此传达出来。思恋至久,就会楼头守望,可惜可惜啊,多少次地误认行舟。期望,激动,复又失望,思恋的痛苦折磨着佳人,让“我”如何不想她让我如何不心痛一个误认的细节牵引出多少的情思温庭筠《梦江南》一词首写误识归舟,掀动了主人公和读者的感情波澜。“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苹洲。”一心盼望归人,却错认了几多船帆,感情的缠绵深厚恰当地表现出来。现代台湾抒情诗人郑愁予上世纪50年代写过《错误》一诗,结尾的余韵绵远悠长,据说,曾风靡一时,“达达的马蹄”曾响彻在台北的大街小巷。“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巧妙的构思源于对于古典诗词的熟稔。

 柳永写离情是高手、圣手,淡淡的铺叙中,写出缠绵的情致,有悠长的韵味和无尽的想像空间,令人叹服。

柳永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下面是我分享的柳永的人物生平,一起来看一下吧。

早年经历

柳永出身官宦世家,祖父柳崇,世居河东(今山西),曾为沙县县丞,在州郡颇有威信。父亲柳宜,出仕南唐,为监察御史;南唐灭亡后,柳宜供职北宋,任雷泽县令,不久,改为费县县令、濮州任城令。柳永即出生于其父任所(984年,费县)。

淳化元年(990年),柳宜入汴京上书,授全州通判,柳永随父赴任。

淳化五年(994年),柳宜以赞善大夫调往扬州,柳永随往,习作《劝学文》。

至道三年(997年),柳宜屡迁至国子博士,命其弟携画像前往故里崇安,以慰家母思念,柳永随叔归乡。

咸平元年(998年),柳永居家乡,游览名胜中峰寺,作诗《题中峰寺》。柳永读到《眉峰碧》,甚爱此词,将它题写在墙壁上,反复琢磨。

咸平四年(1001年),柳永尝试为词,作《巫山一段云·六六真游洞》,歌颂家乡风景武夷山,有“飘飘凌云之意”。

流寓江淮

咸平五年(1002年),柳永计划进京参加礼部考试,由钱塘入杭州,因迷恋湖山美好、都市繁华,遂滞留杭州,沉醉于听歌买笑的浪漫生活之中。咸平六年(1003年),孙何知杭州,门禁甚严,柳永作《望海潮·东南形胜》,前往拜谒。此词一出,即广为传诵,柳永亦因此名噪一时。

景德元年(1004年)秋,孙何还京太常礼院,柳永做《玉蝴蝶·渐觉芳郊明媚》,追忆陪孙何游乐情事。

景德年间(1004—1007年),柳永离开杭州,沿汴河到苏州,作《双声子·晚天萧索》;不久入扬州,作《临江仙·鸣珂碎撼都门晓》,追忆旧游,度过了青年时期的一段放浪生活。

科举之路

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柳永进入京师汴京(今开封)。时北宋承平日久,都城繁华极盛:元宵,皇帝与民同乐;清明,郊外踏青;端午,龙舟竞渡;汴京风情,纸迷金醉。柳永凌云辞赋,将帝都的“承平气象,形容曲尽”。

大中祥符二年(1009年),春闱在即,柳永踌躇满志,自信“定然魁甲登高第”。及试,真宗有诏,“属辞浮糜”皆受到严厉谴责,柳永初试落第。愤慨之下作《鹤冲天·黄金榜上》,发泄对科举的牢骚和不满,但对中举出仕并未完全绝望。不久之后,柳永作词《如鱼水·帝里疏散》,对此次应试的'不利,柳永已不再介怀,对试举仍抱希望。

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柳永第二次参加礼部考试,再度落第。同时,与相好歌女虫娘关系出现裂痕,柳永作词《征部乐·雅欢幽会》,抒发失意兼失恋的苦闷情绪。

天禧二年(1018年),长兄柳三复进士及第,柳永第三次落榜。

浪迹天涯

天圣二年(1024年),柳永第四次落第,愤而离开京师,与情人(或为虫娘)离别,作著名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由水路南下,填词为生,词名日隆。因漂泊日久,身心疲惫,柳永作《轮台子·一枕清宵好梦》,追忆“却返瑶京,重买千金笑”,感叹“芳年壮岁,离多欢少”。

天圣七年(1029年),柳永返回京师,汴京繁华依旧,但故交零落,物是人非,触目伤怀,柳永又离开京都,前往西北。

明道年间(1032—1033年),柳永漫游渭南,作《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不久,至成都,时田况知益州,锦里风流、蚕市繁华,柳永作词以赠。出成都后,柳永又沿长江向东,过湖南、抵鄂州。

释褐为官

景祐元年(1034年),仁宗亲政,特开恩科,对历届科场沉沦之士的录取放宽尺度,柳永闻讯,即由鄂州赶赴京师。是年春闱,柳永与其兄柳三接同登进士榜,授睦州团练推官,暮年及第,柳永喜悦不已。

二月,柳永由汴京至睦州,途经苏州,时范仲淹知苏州,柳永遂前往拜谒,并作词进献。九月,睦州知州吕蔚爱慕柳永才华,向朝廷举荐,因“未有善状”受阻。

景祐四年(1037年),柳永调任余杭县令,抚民清净,深得百姓爱戴。

宝元二年(1039年),柳永任浙江定海晓峰盐监,作《煮海歌》,对盐工的艰苦劳作予以深刻描述。柳永为政有声,被称为“名宦”。

转官辞世

庆历三年(1043年),调任泗州判官。时柳永已为地方官三任九年,且皆有政绩,按宋制理应磨勘改官,竟未成行,柳永“久困选调”,遂有“游宦成羁旅”之叹。秋,柳永进献新词《醉蓬莱·渐亭皋叶下》,因有“太液波翻”等语,不合圣意,改官投诉无果而终。八月,范仲淹拜参知政事,颁行庆历新政,重订官员磨勘之法。柳永申雪投诉,改为著作佐郎,授西京灵台山令。

庆历六年(1046年),转官著作郎。次年,柳永再度游苏州,作词赠苏州知州滕宗谅。

皇祐元年(1049年),转官太常博士。次年,改任屯田员外郎,遂以此致仕,定居润州。

皇祐五年(1053年),柳永与世长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8203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8
下一篇2023-08-1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