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绪状态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境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其中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和应激三种;
1、心境;
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
2、激情;
激情是一种强烈的、爆发性的、为时短促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通常是由对个人有重大意义的事件引起的。重大成功之后的狂喜、惨遭失败后的绝望、亲人突然死亡引起的极度悲哀、突如其来的危险所带来的异常恐惧等等,都是激情状态;
3、应激;
应激是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人们遇到某种意外危险或面临某种突然事变时,必须运用自己的智慧和经验,动员自己的全部力量,迅速做出选择,采取有效行动,此时人的身心处于高度紧张状态,就是应激状态。
表达情感的词语有:
1、含情脉脉:深沉的温情从眼神中流露出来。多形容女子微含娇羞而又无限关切的情态。
2、生死不渝:渝:改变。无论活着还是死去都不会改变。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3、谊切苔岑:切:亲近;苔岑:志同道合的朋友。形容志同道合,感情深厚。
4、深情厚谊:深厚的感情和友谊。
5、情逾骨肉:情谊深厚超过亲人(骨肉:比喻至亲)。
6、情意绵绵:感情心意很深长(绵绵:连续不断的样子)。
7、情深潭水:比喻友情深厚。
8、范张鸡黍:范:范式;张:张劭;鸡:禽类;黍:草本植物,指黍子。范式、张劭一起喝酒食鸡。比喻朋友之间含义与深情。
9、鲍子知我:指彼此相互了解而情谊深切。
10、万古长青:万古:千秋万代。千秋万代都像松柏一样永远苍翠。比喻崇高的精神或深厚的友谊永远不会消失。
11、管鲍分金:管:管仲;鲍:鲍叔牙,战国时齐国的名相;金:钱财。比喻情谊深厚,相知相悉。
12、情同手足:手足:比喻兄弟。彼此感情深厚,好像亲兄弟一样。
13、抵足谈心:同床共卧,亲切谈心。形容彼此间情谊深厚。
情深骨肉:骨肉:比喻至亲。情谊比亲人还要深厚。亦作“情逾骨肉”。
胶漆相投:相:相互;投:投合。比喻情深谊厚、亲密无间。
情投意合:投:合得来。形容双方思想感情和心意都很融洽。
患难之交:交:交情,朋友。在一起经历过艰难困苦的朋友。
金兰之契:金:比喻坚;兰:比喻香;契:投合。指交情投合的朋友。
等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 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
;PTSD最初被称为战争疲劳,是困扰退役军人心理健康甚至重返社会的一系列精神症状,曾命名为“战争疲劳”。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对于是否真的存在这类精神障碍,经历了很长时间的争论,原因很简单,因为如果这被确认是一种新的精神疾病,那就涉及到医疗保障方面的开销问题。
但大量的患者,以及后来发现,只要个体经历过足以威胁生命的事件之后,都可能出现一系列相似的精神症状之后,PTSD这种疾病终于被正式确认。而足以威胁生命的事件,除了战争,还包括重大自然灾害,恐怖袭击,重大交通事故,严重的虐待,丧失亲朋好友,刻骨铭心的失恋等等。而且,除了亲历者,目击者以及救援者和媒体采访人员,同样有可能患上PTSD。
常见表现心理表现常见心理表现,集中在失眠,噩梦,有些人还会特别的烦躁易怒,同时多伴有注意力无法集中的表现。至于情绪低落,伴随类似抑郁症的状态也很常见。与此同时,逃避社交,孤立自己,拒绝在他人面前回忆相关情境,拒绝故地重游。
生理表现出汗,心跳加速,极度恐慌,高血压,呼吸困难,食欲减退,突发性心脏病等等
怎样识别难以遏制的持续地重新体验到这种创伤事件。难以遏制的痛苦地回忆;或者反复而痛苦地梦到相关事件(**通常喜欢使用梦境,但未必多数人都会用梦境的方式重现)。对一般事物的反应显得麻木。很少参加有意义活动或没有兴趣参加;脱离正常社交,甚至将熟人或亲人视作陌生人; 情感表达受到限制
警觉性增高: 难以入睡, 或易醒;易发怒;注意力缺失
关于ptsd,已经有多部**涉及。其中2009年的《Brothers》也有翻译为《窒爱》的**,将PTSD对人的种种折磨表达得相当的让人肝肠寸断。影片中所涉及的一家人统统都受到PTSD的折磨或深刻影响,越战归来的父亲,阿富汗战争中本以为阵亡但只是被俘而归来的老大,而承受丧夫之痛的老大的妻子,以及从小不成器的弟弟等等角色都在PTSD中挣扎,互相伤害。当哥哥怀疑弟弟和自己妻子有种种奸情,意欲拔枪自尽的时候,在影片这样特殊的环境中,由弟弟喊出,我是你弟弟的台词,将走入心魔难拔的大哥挽救回来。但在现实中,则未必能够做得到。
“应激”通常指的是情感上的压力和压力反应,同时也可能会对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男生可能在暗示你需要寻求帮助,放松自己,并尝试应对艰难的情绪状态。如果你在处理应激的过程中有困难,建议你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
名词的解释 (1) [noun;substantive] (2) 表示名称(如人、 动物 )的词 (3) 除 代词 外,在句子中用作 动词 的主语或宾语的词,或是在独立结构中表示名称的词,或是在联系动词后作表语用的词 详细解释 (1)术语或近似术语的字眼儿。 丁玲 《杜晚香》 :“抗美援朝, 晚香 还不及懂得这个新名词, 李 家的小 儿子 就报名参军了。” 柳青 《一九五五年秋天在皇甫村》 :“他要参加农业社,却 不知 道这个名词。” (2)语法学称表示人或事物名称的词。 章炳麟 《訄书·订文》 :“语言必先名词,次及动词,又次及 助动词 。” (3)逻辑学称表达三段论法结构中的 概念 的词。 词语分解 名的解释 名 í 人或事物的称谓: 名字 。名氏。名姓。名义。名分(坣 )。名堂。名落孙山。名存实亡。 起名字:“秦氏有好女,自名为罗敷”。 做某事时用来作 依据 的称号:这些人以“办学”为名,行骗钱之实。 叫出,说出 词的解释 词 (词) í 语言里最小的可以独立运用的单位:词汇。词书。词典。词句。词序。词组。 言辞,话语,泛指写诗作文:歌词。演讲词。誓词。词章。词律(文词的声律)。 中国 一种诗体(起于南朝,形成于唐代,盛行
心理学名词解释汇总
1
、心理学——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科学。
2
、心理过程——指认识过程(感觉、知觉、识记、想象和思维)
、情绪和情感过程及意志过
程。
3
、观察法——观察,旨在自然条件下,人们为一定目的而对事物所进行的有计划的知觉过
程。
观察法就是以感官活动为先决条件,
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
系统地运用感官对客观事物
进行感知、考察和描述的一种研究方法。
4
、自然实验法——在自然的正常的情况下,根据预定的计划,有意识地引起或创造所要研
究的现象
5
、反射——是有机体借助于中枢神经系统而实现的对体内外刺激所做出的规律性的应答活
动。
6
、反射弧——是实现反射的生理结构。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反馈和效应器。
7
、无条件反射——无条件反射是先天的、生来就有的不需要学习就会的反射
8
、条件反射——是后天的
,
是在个体生活过程中经过学习而形成的反射
9
、兴奋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相对休息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10
、抑制过程——是指有关大脑皮层区及相应器官的机能由活动状态转向相对休息状态
11
、兴奋和抑制的扩散与集中——当大脑皮层的某部位产生兴奋或抑制时
,
并不是停留在原
发点不动
,
而是向周围的神经细胞传布开来
,
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扩散
扩散到一定限度后
,
又
向原发点聚集
,
这就是兴奋和抑制的集中
12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是指一种神经过程能引起与它相反的神经过程的增强
13
、第一信号系统——是具体刺激物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4
、第二信号系统——是由词语作为条件刺激物而引起的条件反射系统
15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
16
、有意注意——是指具有预定目的,需作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17
、无意注意——是一种事先没有预定目的,也不需要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
18
、有意后注意——是指既有目的性,又不需作较大意志努力的注意。
19
、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一时间内,
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征。
20
、
注意的转移——是根据新的需要,
主动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
特性。
21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22
、知觉——是人脑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属性的反映。
23
、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的不同叫感受性。
24
、感觉阈限——是指能引起感觉持续一段时间的刺激量。
25
、分析器——是一种复杂的神经装置
,
由感觉器官、传导神经
(
包括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
)
和大脑皮层的相应区域三部分组成
26
、适应——由于刺激物的持续作用而引起的感受性变化叫做适应。
27
、记忆——是过去经验在人脑中的反映。
28
、
记忆表象——被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时,
它的形象仍能在头脑中呈现出来,
这个现象
叫记忆表象。
29
、识记——就是通过反复感知从而识别、记住某种事物,并在头脑中留下映象的过程。
30
、保持——是识记过的材料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程,人脑的保持量是相当大的。
31
、前摄抑制——先学习的材料对回忆后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前摄抑制
32
、倒摄抑制——后学习的材料对先学习的材料的干扰作用叫倒摄抑制
33
、再认——是识记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够把它认出来的过程。
34
、重现——是指经验过的事不在眼前时能够把它回想起来的过程。
35
、遗忘——识记过的材料不能再认或再现,或者错误的再认和再现,这种现象叫遗忘。
36
、思维——是人脑多客观事物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它可以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7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出新形象的过程。
38
、无意想象——是没有预定的目的
,
在一定刺激作用下
,
自然而然产生的想象
39
、有意想象——是根据一定的目的
,
在意识的控制下
,
自觉进行地想象
40
、再造想象——是根据词语描述和图样示意,在人脑中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41
、创造想象——是人运用已有的表象,在头脑中独立地创造出新形象地心理过程。
42
、幻想与个人的愿望相联系并指向于未来想象。
43
、动作思维以实际动作为支柱的思维叫动作思维
44
、形象思维以直观形象为支柱的思维叫形象思维
45
、抽象思维——以概念为支柱直接反映事物本质的思维
,
叫抽象思维
46
、发散思维——朝着多个方向
,
形成多种正确答案的思维
,
叫发散思维
47
、集中思维——朝着一个方向
,
导出单一正确答案的思维
,
叫集中思维
48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是思维过程的基础,并贯穿于整个思维过程。
4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50
、心境——是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
51
、应激——是由出乎意料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52
、
道德感——道德情感是根据一定的道德准则去评价人的思想、
意图和行为时产生的情感
体验。
53
、美感——根据一定的审美标准对客观事物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4
、理智感——是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对认识活动成就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情感体验。
55
、
意志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
并根据目的支配和调节自己的行为,
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的
的过程。
56
、意志行动——在意志支配下进行地行动叫。
57
、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
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容动力。
是需要动力
作用的直接体现。
58
、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具有明确的目的性,
对自己行动的目的具有清楚
而深刻的认识,并有效地支配自己行动地意志品质。
59
、意志的果断性—是指一种善于明
辩是非,迅速而合理地采取决定,并积极执行决定的意志品质。
60
、意志的坚持性——是指不屈不挠地把决定贯彻始终的意志品质。
61
、意志的自制性——是指一个人善于控制和协调自己行动的意志品质。
62
、
个性——现代心理学通常把个性理解为一个人的整个精神面貌,
即一个人的具有一定倾
向性的、比较稳定的独特的个性心理特征的总和。
63
、需要——是人们在个体或社会生活中欠缺某种东西,并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心理倾向。
需要反映某种客观存在和要求的必然性,并成为个人活动的积极性的源泉。
64
、兴趣——是指一个人经常倾向于某种事物,力求认识、参与某种活动,
并具有积极情绪
色彩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具有稳定性特征,能够较长时间地维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
65
、个性心理特征——是指一个人身上经常地、稳定地表现出来地心理特点。
66
、间接兴趣——是指由事物或活动的结果所引起的兴趣
67
、
能力——是直接影响活动效率,
保证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
总是和活动联系在
一起,成为影响活动效率的心理因素。
68
、
性格—是指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的对客观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
为方式。
69
、
气质—在心理学中,
把一个人在心理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独特的、
比较稳定的动力特征,
称为气质。
所谓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
变化的速度、
灵活性与稳定性
以及指向性特点。
70
、一般能力——是人在各种活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思维
能力、想象力和注意力。
71
、创造能力——是指在活动中,有目的的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新颖的、独特的思想
与产品的能力。
72
、学习——广义的学习是由经验引起的较持久的行为变化。是指人和动物的学习。
73
、意义学习——通过符号使学习者在头脑中获得相应的认知内容的学习
,
叫意义学习
74
、
机械学习——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实质性
和人为性的联系
75
、接受学习——是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
,
是课堂学习中教师讲学生听的学习
方式
76
、发现学习——是教师启发学生独立发现事物意义的学习
77
、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内部动力,是某种学习需要的外显。
78
、学习兴趣——是学生渴求获得知识,探究某种事物或参与某种活动的意识倾向。
79
、概念——是指由符号所代表的具有共同的关键特征的一类事物。
80
、概念同化——是指学习者将概念的定义直接纳入自己认知结构的适当部位
,
通过辨别新
概念与原有有关概念的异同而掌握新概念
当个体经认知评价而察觉到应激原的威胁后,就会引起心理与生理的变化。这种反应是应激的表现形式,也是其客观测量的指标。
1、应激引起的心理反应。可分两类:一是积极的心理反应;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反应。积极的心理反应是指适度的皮层唤醒水平和情绪唤起;注意力集中;积极的思维和动机的调整。这种反应有利于机体对传入信息的正确认知评价、应对策略的抉择和应对能力的发挥。消极的心理反应是指过度唤醒(焦虑)、紧张;过分的情绪唤起(激动)或低落(抑郁);认知能力降低;自我概念不清等。这种反应妨碍个体正确的评价现实情境、选择应对策略和应常应对能力的发挥。
应源的心理反应可以分期。进入时相的顺序及每一时相的持续时间和临床表现都有较大的变动性。影响变动的因素有:事件发生前对应激程度及持续时间的预期、个人经历及性格类型等。一般的顺序是:惊叫、否认、侵入、不断修正、结束。临床上最常见的是否认与侵入两个时相,其余时相可以不出现或不明显,时相顺序也可以变换。这种应激时相的划分在急性应激下较为明显,在慢性应激时则不太明显。对应激的反应并不一定都属异常,只是在反应过度时才属病理性的。
惊叫常发生于未曾预料的事件信息的突然冲击时,可表现为哭泣、尖叫或昏倒。否认则是情绪麻木、概念回避及行为束缚相结合时相。情绪麻木是缺乏正常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感觉;概念回避是有意不涉及应激情境的概念;行为束缚是个体活动范围变窄,表现为专心致志地从事一般的重复动作而不顾周围。侵入是应激性事件的直接或信号性行为以及自发的观念性或情感性折磨再现。包括有关应激事件的梦魇、反复的自发印象,或由其他事件而派生的吃惊反应。不断修正是机体动员应对机制适应的过程,若应对成功就进入结束,如受阻或未获成功则可能转入病态。
2、应激引起的生理反应:Cannon从动物在紧急事例面前表现出的“搏斗或逃跑”反应中发现,这种机制涉及同化(副交感,胆碱能)功能的抑制和异化(交感、肾上腺能)功能的激活。这两个过程的结合保证了动物在遭遇紧急情况时能量的需要,从而提出了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在应付剧变时“移缓济急”的生理原则,与此有关的各种内脏及躯体活动变化都遵循这一原则。
Seyle的一般适应综合征学说则偏重于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作用。
心理应激的神经、内分泌后果是因人而异的(与所处情境、社会角色、群体中的地位相关),因害怕丧失控是产生的“战斗-逃跑”的起动与杏仁核有关;而受至与群体隔离或行动受挫而致抑郁时,可能与海马及肾上腺皮质机能有关。
生理性应激反应及其恢复过程称为生理应激,它包括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对刺激产生直接反应及代偿反应,比如运动中呼吸加快,血压升高等等;
第二阶段是对刺激部分出现全适应,如身体适应了训练,细胞活动加强,抵抗力增强;
第三阶段是刺激停止后的恢复过程,应激反应逐渐消失,体内环境恢复到刺激前的情况(由于适应机制的存在,这时体内环境可能有所改善)。运动训练的目的就在于使运动员对增大的负荷产生适应,应激反应可视为训练过程的一种生理学机制。
PS:引用内容,读书笔记。
心理应激又称心理压力,是指来自心理的、社会的、文化的各种事件,被大脑皮层接受,在认知、人格特征等因素的作用下,大脑将刺激信号加以转换成为抽象观念,并进行加工、处理、储存,再通过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各种疾病。
应激反应综合征,是近些年才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的。据称主要与长期反复出现的心理紧张有关。哎,都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压力造成的,因为之前哪有听说还有这种病呢。
平时我们经常会被自己的情绪所影响,尤其是在外部压力大的时候,很容易出现情绪应激反应。 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人会有什么表现呢?
1表现在情绪上。焦虑、恐惧、抑郁、愤怒、失望、抱怨、委屈等等,情绪起伏比以前强烈。会突然地爆发。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就控制不住和别人吵架。警觉性不断的提高,对外界格外敏感,很容易激怒。
2认知的变化。自我价值感降低,否定自己的能力,会觉得自己不行。认知歪曲,对一个大家都认同观点持否定态度,偏执。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严重下降,无法静下心来做某件事情。想象力下降。做事情优柔寡断,即使是吃饭这样的事情也是犹疑不决。
3行为变化。遇到事情不积极主动,选择逃避,抱着爱谁谁的态度。生活方面不再克制,比如喝酒抽烟等。面对新的工作环境或者生活环境没办法适应。对外界事务没有兴趣,对工作产生厌倦。
4躯体变化。情绪波动会伴随着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应症状,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血压不稳,出汗等等。
很多人因为压力而失去安全感失去前进的信心,从另一个方面讲,通过应激心理反应爆发出内心的情绪,也是一种发泄,会舒缓心理的障碍。所以,有这些应激反应的也不要太过于敏感和紧张。
人体需要时间代谢不良事件带来的冲击。时间可能是一个周或者一个月甚至是一年几年,无论如何不会在一天两天内就解决的。
正常情况下的应激心理反应会在一个周内逐步缓解。但是也有部分人出现更严重的情绪反应和躯体症状,如果持续一周以上的,且严重影响工作生活的,及时向心理专业人员或者医疗部门求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