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激励员工人力资源效能(潜能)的放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员工的激励。那么,到底什么东西能够激励员工哈佛商学院的三位教授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向我们揭示出,人的行为由四种情感驱动力(ABCD)所决定,它们分别是:Acquire获取、Bond结合、Comprehend理解、Defend防御。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激励员工的4个方法,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如何激励员工
人力资源效能(潜能)的放大,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员工的激励。那么,到底什么东西能够激励员工哈佛商学院的三位教授通过跨学科的研究,向我们揭示出,人的行为由四种情感驱动力(ABCD)所决定,它们分别是:Acquire获取、Bond结合、Comprehend理解、Defend防御。
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关注这四个基本情感驱动力,而且每个管理者都必须关注它们。虽然管理者可能会受到组织规范的约束,但是,管理者对员工整体激励度的影响不亚于任何一项组织政策。三位教授向我们深入地介绍了影响员工激励度的各驱动力、管理者可以用来管理这些驱动力的方法,以及在受到组织条件制约的情况下提高员工激励度的“本地化”策略。
该文较长,特意整理以下图表,以便让您有个整体上的认知。
一、定义员工的整体激励度的四个指标
如何让员工做出最好的成绩,尤其是在艰难的环境下如何做到这一点,这是管理者面临的最棘手的长久挑战。可是,到底什么东西能够激励我们几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试图破解这个难题。一些大思想家,包括亚里士多德、亚当斯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亚伯拉罕马斯洛等,都曾努力理解人类行为的种种微妙特征,给了人们许多启发。
但是,这些先知们缺乏现代脑科学所发现的知识。他们提出的理论确实有细致、科学的调查为基础,但这种调查也仅仅是一种直接观察。这就好像只观察汽车的运动(启动、制动、加速、转向),可如果不看看引擎的内部构造,是没法懂得汽车的工作原理的。
幸运的是,神经科学、生物学、进化心理学等领域的跨学科研究让我们得以一窥“引擎盖”下的秘密,使我们能够对人类的大脑有更多的了解。综合这些研究我们发现,人类行为是由四种基本情感需求或驱动力决定的,这些需求的出现是人类进化的结果。保罗劳伦斯和尼廷诺里亚在他们2002年出版的《驱动力:人性如何塑造选择》(Driven:How Human Nature Shapes Our Choices)—书中阐述了这些情感驱动力:
Acquire获取:获得稀缺的东西,包括社会地位等无形的东西。
Bond结合:与个人和群体建立联系。
Comprehend理解:满足我们的好奇心,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Defend防御:抵御外部威胁和推动正义。
这些驱动力是我们一切行为的基础。
管理者要想激励员工就应该了解这些驱动力。有一点不容我们置疑,那就是受到激励的员工能给企业创造更好的业绩,这是一个公认的常识,现实当中也有不少例证。但是,管理者究竟可以采取哪些行动来满足这四个驱能力,从而提高员工的整体激励度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最近我们完成了两项重要的研究。在其中一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两家全球性企业中的385名员工,其中一家是金融服务业的巨头,另一家是领先的IT服务公司。在另一项研究中,我们调查了《财富》500强中300家企业的员工。我们主要用企业经常衡量的四个指标来定义员工的整体激励度,它们分别是:参与度、满意度、投入度和离职意愿。
参与度表示员工在工作中所投入的精力、努力和主动性。
满意度反映的是员工认为公司满足他们的期望,以及履行与他们订立的隐性和显性契约的程度。
投入度描述的是员工承担企业公民责任的程度。
离职意愿则最能反映员工的流失率。
这两项研究都表明,一个组织满足上述四种基本驱动力的能力,可以解释激励指标变化情况的60%以上(以前的理论模型只能解释30%)。我们还发现,某些驱动力对某些激励指标的影响要大于其他驱动力。例如,“结合”驱动力对员工投入度产生的影响最大,而“理解”驱动力与员工的参与度关系最为密切。如果一家企业能够协调满足全部四种驱动力,就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员工的整体激励度。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如果其中一个驱动力比较弱,那么即使其他三个驱动力都很强,员工的整体激励度也会大打折扣。
说到对管理者的实际意义,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忽略任何一个驱动力都有可能带来严重的后果。例如,鲍勃纳尔代利在家得宝公司之所以表现平平,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因为他过于关注“获取”这个驱动力,忽视了其他几个需求。他强调个人和门店的业绩,结果削弱了员工之间的同志情谊(也就是“结合”驱动力),损害了大家提高专业技能的热情(反映了员工对“理解”和做有意义的工作的需求)。有大量媒体报道称,他还让公司环境充满敌意,影响了员工的“防御”驱动力:员工不再觉得自己受到公正的对待。在纳尔代利离开家得宝的时候,公司股价跟他六年前接任时几无改变。与此同时,公司的直接竞争对手劳氏公司却实现了稳步增长,它通过改革奖励制度、文化、管理体制和岗位设计,全面满足员工各方面的情感需求。
显然,组织作为一个整体必须关注这四个基本情感驱动力,而且每个管理者都必须关注它们。管理者可能会受到组织规范的约束,员工是非常聪明的,他们清楚自己的直接上司拥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实际上,我们的研究表明,管理者对员工整体激励度的影响不亚于任何一项组织政策。本文将深入探讨影响员工激励度的各驱动力、管理者可以用来管理这些驱动力的方法,以及在受到组织条件制约的情况下提高员工激励度的“本地化”策略。
二、影响员工激励度的四个驱动力
由于这四个驱动力在我们大脑中已经根深蒂固,所以它们得到满足的程度会直接影响我们的情感,进而影响我们的行为。下面我们来看每个驱动力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1、Acquire获取
每一个人都会努力去获取一些稀缺的东西,以此提高自己的幸福感。这个驱动力得到满足,我们就会感到高兴;反之,则会觉得不满意。这种现象不仅适用于食物、衣物、住房、金钱等有形物品,也适用于旅行、娱乐等无形的体验,更不用说那些能提高我们社会地位的事情了,如得到晋升,得到一个拐角办公室或者进入公司董事会。“获取”这个驱动力往往是相对的(我们总是拿自己拥有的东西与别人拥有的东西进行比较),而且是难以满足的(我们总是想得到更多)。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不仅关心自己的薪酬,也关心别人的薪酬。同时,这也解释了设定工资上限为什么会这么难。
2、Bond结合
许多动物都与父母、亲属或种群建立密切关系,但只有人类把这种关系扩展到了更大的群体,如组织、社团和民族。“结合”驱动力得到满足,人们就会产生热爱、关怀等强烈的积极情感;反之,则会出现孤独、愤世嫉俗等消极情感。在工作环境中,当员工为自己是组织的一员而感到自豪时,他们的激励度就会大大提高;而当组织背叛他们时,他们就会士气低落。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员工发现自己很难脱离开所在部门或事业部,因为他们对关系最密切的同僚有了依恋之情。但有一点是对的:如果员工能对更大的集体产生归属感,他们有时候就会更关心组织,而不是自己所在的那个小团体。
3、Comprehend理解
我们都渴望了解周围的世界,并从科学、宗教和文化等方面提出种种理论去解释各种事情,并且提出合理的行动和应对措施。当事情看上去毫无意义时,我们会感到沮丧;而寻找问题答案的挑战,常常会让我们充满激情。在工作环境中,正是由于“理解”这个驱动力,我们才渴望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当员工所做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并能让他们成长和学习的时候,他们就会受到激励。而当他们所做的工作看起来毫无价值或毫无前途时,则会士气低落。觉得自己才干无法施展的员工往往会离开公司,去其他地方寻找新的挑战。
4、Defend防御
面对外来威胁,保护自己,保护我们的财产和成就、家庭和朋友、思想和信仰,这是我们的天性。这种驱动力根植于“斗不过就逃”的反应当中,这是大多数动物共有的一种基本反应。对于人类来说,它不仅表现为攻击性或防御性的行为,还表现为寻求建立一系列制度来推动正义、明确目标和意图,并且允许人们畅所欲言。这种驱动力得到满足后,人们会觉得安全和自信,否则就会产生恐惧、憎恨等强烈的消极情感。“防御”驱动力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人们为什么会抵制变革。它也可以用来解释,为什么公司被人并购(这是一项特别重大的变革)会让员工陷入颓废,即便这个交易可能是拯救组织的唯一希望。例如,头一天有人还告诉你,你工作很出色,是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而到了第二天,公司却因为重组让你走人,这对你的“防御”驱动力绝对是一个直接的挑战,而且是难以预料的。因此,猎头公司经常在这种转变期来挖人也就不足为奇了。它们知道,这时候的员工往往感到很无助,管理者似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人事决定,而他们只能听凭摆布。
我们讨论的这四个驱动力都是相互独立的,没有主次之分,也不能相互替代。如果员工对组织没有归属感,或者他们的工作似乎毫无意义,或者他们觉得缺乏保障,那么你付给他们再高的工资,他们也不会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情。如果员工工资很低,或者工作极其无聊,员工度日如年,那么无论你再怎么努力,也不可能让他们凝聚成一个非常紧密的团队。在这样的环境中,员工还是会给你干活的——因为他们可能需要钱或者没有其他更好的出路,但是他们不会为你尽全力的,一旦他们有更好的出路,你很可能会彻底失去他们。要想充分激励你的员工,就必须同时满足所有四个驱动力。
三、员工激励的组织杠杆
尽管对任何公司来说满足员工这四个基本情感驱动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但我们的研究表明,每一个驱动力都可以用不同的组织杠杆来加以满足。
1、奖励制度——获取
“获取”驱动力最容易通过组织的奖励制度予以满足。当然,这还得看组织的奖励制度能否有效界定员工的不同表现,将奖励与绩效挂钩,以及给予最优秀的人员晋升的机会。在苏格兰皇家银行收购NatWest银行时,后者的奖励制度主要是围绕内部关系、地位和工作年限来建立的。收购后,苏格兰皇家银行推行了一种新的奖励制度,让管理者承担实现具体业绩目标的责任,而对超过平均业绩水平的员工给予奖励。原NatWest员工对新公司的拥护,远远超过了一般收购案例中员工对新公司的拥护程度,原因之一就在于新的奖励制度虽然很严格,但它认可个人的成绩。
实耐格公司(Sonoco)是一家工业品和消费品包装材料制造商,它统一实施了一项变革举措,将员工奖励与业绩明确挂钩,以便更好地满足员工的“获取”驱动力。过去,公司设定的业绩目标很高,但对实现目标的员工几乎没有什么奖励措施。1995年,在当时刚上任的人力资源副总裁辛西娅哈特利的领导下,该公司综合个人指标和集体指标,建立了按业绩计酬的制度。从定期组织的内部调查来看,员工满意度和参与度都提高了。翰威特咨询公司2005年评选“全美人才管理组织二十佳”,实耐格榜上有名。这个榜单上大部分是大公司,例如3M、通用电气、强生、戴尔、IBM等,实耐格是为数不多的几家上榜中型公司之一。
2、文化——结合
要满足员工的“结合”驱动力,培育强烈的同志情谊,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种促进团队合作、协作、开放和友谊的文化。苏格兰皇家银行打破NatWest以部门为政的旧思维方式,把两家公司的员工组织到一起,共同完成目标明确的节支和促收项目。这种新的组织结构对双方公司来说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有助于员工打破旧的归属关系,建立新的关系纽带。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由双方高管共同组成的公司执行委员每周一上午都要召开例会,讨论和解决各种问题——此举减少了可能导致高层决策缓慢的官僚和政治程序。
另一家具有典范性文化的企业是Wegmans连锁超市,它已连续十年跻身《财富》杂志“100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之列。这个家族企业很重视在公司文化当中营造一种家庭氛围。员工常常表示公司管理层非常关心他们,员工之间也彼此关怀,这正体现了员工的团队感和归属感。
3、岗位设计——理解
满足“理解”驱动力的最佳途径是设计出有意义、有乐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岗位。苏格兰皇家银行虽然在整合NatWest期间始终坚持成本节约,却投入巨资在公司附近建立一流的商学院给员工提供培训。这不仅帮助公司很好地满足了员工的“结合”驱动力,也促使员工以更广的视角来思考他们可以如何为同事、客户和投资者的成功做出贡献。
加拿大太阳马戏团也致力于让工作充满挑战性,让演员获得成就感。尽管排练和演出时间非常紧张,演员们往往疲惫不堪,但剧团却成功吸引并留住了他们,因为它为他们提供创作的空间,并鼓励他们完善自己的技艺。演员们也可以对演出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可以参加不同的剧目,以便学习新的技能。此外,他们还经常到世界各地的艺术院校去,接受一流艺术家的指导。
4、绩效管理和资源配置流程——防御
公正、可信、透明的绩效管理和资源配置流程,有助于满足人们的“防御”驱动力。苏格兰皇家银行就一直努力使自己的决策流程透明化。员工们可能并不同意某个最终决策,如他们看好的项目被否决,但是他们都能理解这个决策背后的原因。该行的新技术项目都得由跨业务部门团队进行评审,而评审标准是非常明确的,例如对公司财务业绩的影响。在调查中,员工都表示,这个流程很公正,拨款审批标准也很透明。虽然该行对员工要求很高,但员工们仍然认为它是一个公正的组织。
美国家庭人寿保险公司也多次入选《财富》杂志“100家最适合工作的公司”榜单,它在如何多管齐下利用组织杠杆满足员工的情感驱动力这一问题上,也做得非常成功。该公司以非常高调的方式认可和奖励取得卓越绩效的员工,从而满足员工的“获取”驱动力。它还组织各种文化建设活动,如“员工答谢周”,旨在建立一种归属感。为了满足员工的“理解”驱动力,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为员工提供培训和发展机会。销售人员除了做销售之外,还有机会通过管理、招募和为新的销售人员设计培训课程等方式来培养新的技能。为了满足“防御”驱动力,公司还采取举措改善员工的生活质量。除了提供培训和奖学金,它还提供各种福利,如公司幼托服务,帮助员工保持工作与生活的平衡。公司还制定了不裁员政策,以培养员工对组织的信任。公司的管理理念是以员工为中心,也就是把关心员工放在首位。公司相信,这会让员工把关心客户放在首位。
上述公司案例都说明了不同组织杠杆是如何影响员工的整体激励度的,而美国家庭人寿这个案例更是揭示了如何通过具体举措全面满足所有四个驱动力。我们的数据表明,这种全面的方法是最有效的。从员工调查的数据来看,任何一个驱动力只要稍有加强,整体激励度就会出现相应的提升,但是与其他公司相比,激励度的大幅提升还是来自对所有四个驱动力的整体影响。之所以会这样,不仅是因为有更多的驱动力得到了满足,而且因为多管齐下能让这些驱动力相互加强——整体性方法要胜过部分之和,尽管加强每一部分也确能有所贡献。就拿一家在员工激励度方面排名第50百分位的公司来说。员工按0-5分对公司的岗位设计(这是对“理解”驱动力影响最大的一个组织杠杆)进行评分,如果评分提高1分,上升到第56百分位。如果同时加强所有四个驱动力,员工激励度将提高21%,排名跃至第88百分位。所以,从员工满意度、参与度、投入度及留任意愿来看,这将给公司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四、直接上司的角色
我们的研究还显示,并不是只有组织才能提升员工激励度或者满足员工的情感驱动力一一员工对自己直接上司的看法也有同样重要的作用。人们承认,有许多组织因素会影响他们的激励度,而且其中有些因素也不是他们的直接上司所能控制的,但对于上司激励员工的能力他们是很有辨别力的。在我们的研究中,员工认为在满足他们的四个驱动力方面,上司与组织政策同样重要。换句话说,他们认为管理者对如何执行公司流程和政策拥有一定的控制权。
员工并不指望上司能对公司的整体奖励制度、文化、岗位设计或管理体制施加重大影响。然而管理者在自己的影响力范围内确实有一定的决定权,例如同样是处在一个不太完善的体制当中,有些人会被束住手脚,有些人则游刃有余。例如,管理者可以在表彰、认可和任务选派等方面把奖励与员工表现挂钩。他们还可以在分配奖金时向绩效好的员工倾斜。同样,即使是在不推崇同志情谊的冷血文化中,管理者也可以设法鼓励团队合作,让工作更有意义、充满乐趣。许多上司深得下属好评,就是因为他们培养了一种高激励度的部门环境,尽管整个组织在这方面做得并不好。当然,也有管理者在高激励度的组织中打造了一个颓废的部门环境。
尽管员工指望不同的组织因素能够满足自己不同的驱动力,但他们也希望自己的上司能够在组织制约条件下尽最大努力满足他们所有四个驱动力。我们的调查显示,即使员工发现自己的上司只在其中一个方面比其他管理者差很多,而且整个组织面临很大的局限性,他们也会给出很低的评价。其实,员工是非常公正的,他们会用全局的视角来观察问题,从更高的组织层面来评价管理者,但他们也会根据组织要求以外的标准对管理者做出一些细致的评价。总之,他们知道哪些事情是管理者不能做的,也知道管理者应该能够做哪些事情来满足下午的所有基本需求。
我们调查的那家金融服务公司有一名管理者,他在满足下属的“获取”、“结合”和“理解”驱动力上比其他管理者做得都好,但下属们认为他在满足“防御”驱动力上的表现低于公司的平均水平。结果,这个团队的参与度和投入度都比公司整体水平低。尽管这名管理者满足其中三个驱动力的能力很强,但他满足最后一个驱动力的能力相对薄弱还是削弱了团队的整体激励度。
我们的模型假定,员工的激励度是受一系列复杂的管理和组织因素影响的。如果我们认为员工受到激励后能够提升组织的绩效,那么本文提出的有关人类行为的洞见就将帮助公司和管理者满足员工最基本的需求,从而让他们发挥出最大潜能。
拓展阅读:对员工的激励机制作用
(一)绩效考核的激励作用
要想实现考核的激励作用,首先一个良好的考核制度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员工对考核制度满意,才能充分地调动起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进而更好的为公司服务,使得公司更好发展。因此,激励作用首先就是能够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与员工工作的积极性是密不可分的,通过绩效考核这一制度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就是要重新给员工的思想进行定位,要让他们认识到自己在公司发展中的地位,明白自己的利益是依托于公司的良好发展,以此来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而仅仅只有这些还不够,精神层面上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当然也少不了物质方面的,这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方法,对员工绩效及薪酬进行一定的调整,相信对于员工积极性的调动是有利而无害的。 另一方面,考核的激励作用还体现在人才保护方面,在对员工进行激励的时候,还应该考虑到帮助员工进行提升,也就是要让员工明白自己在公司的发展空间,了解自己的发展前途。所以,激励不止是简单的物质上的激励,更应该是发展空间的驱动,只有让其在公司具有归属感和存在感后,员工才会对公司更忠心,也能服从公司的安排,更好的为公司服务。
再者,激励作用还体现在公司良好的工作氛围的营造过程中,一个良好的绩效考核制度应该让员工与管理者都参与进来,员工和管理者之间应该保持一定的沟通,对于考核制度,双方都有权利提出异议,也都有权利对考核制度提出修改意见。在保证双方都对考核制度满意的情况下,公司的工作氛围自然就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二)绩效考核激励作用的实现
了解了考核制度的激励作用,接下来就是要实现其激励作用,那么就需要建立合理的考核制度与激励机制。要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激励的主体是员工,因此,要实现这一作用就要以员工为主体,让员工产生归属感,了解员工的困难并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要让员工充分参与到公司发展的决策过程中来,让他们明白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增加存在感,这也是对员工的肯定与认可。
当然,要更好的让这种激励在员工中产生作用应当把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不得不说,员工在公司工作就是为了得到一定的利益,因此一定的物质奖励可以有效的对员工起到一定的激励作用。而员工在不同的工作时间与工作环境下所需求的东西也不一样,因此要充分了解到不同时期员工的需求,并据此给予员工相应的一些奖励,这些需要管理者充分了解员工的情况,并实施奖励。
而激励作用的实现,最重要的应该是要有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应该保证这项机制在公平,公正,公开的环境下进行。必须让被激励人了解到自己所处的公平环境,不公平的环境会使得员工产生厌恶,工作态度也会变得更为消极。要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并对制度进行实时的改进。
情绪和情感是人类心理状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具有以下特征:
1 情绪是短暂而具体的心理反应,通常由特定的刺激触发。常见的情绪包括喜怒哀乐、恐惧、厌恶等,每种情绪都具有独特的情绪表达和生理反应。
2 情感是较为持久的心理状态,与个体对某种事物、人物或事件的主观评价和态度有关。常见的情感有爱、恶心、信任、忠诚等,与情绪相比,情感更为稳定和复杂。
了解这些情绪和情感的特性对营销人员分析消费者行为有很大的作用:
1 情绪引导消费行为:消费决策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了解消费者的情绪状态可以帮助营销人员预测和理解消费者的购买动机和行为。例如,如果消费者正在经历积极的情绪状态,他们可能更容易做出购买决策。
2 情感与品牌关联:情感对于消费者形成对品牌的偏好和忠诚度很重要。通过了解消费者的情感状态和品牌之间的关联性,营销人员可以调整品牌策略和营销活动,以增强消费者对品牌的认同和情感连接。
3 情绪传染效应:消费者的情绪可以通过交互和观察他人而产生传染效应。营销人员可以利用这一效应,通过情绪营销相关的广告、营销活动和场景设计等来塑造消费者的情绪体验,进而影响他们的购买决策。
4 情感驱动的决策:消费者的情感和情感驱动力对于决策过程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了解消费者情感对特定产品或服务的需求和期望,可以帮助营销人员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并开发符合消费者情感诉求的产品和服务。
综上所述,了解消费者的情绪和情感特性对营销人员理解和分析消费者行为至关重要,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制定营销策略、建立情感连接和提供个性化的消费体验。
适应功能情绪和情感是有机体生存、发展和适应环境的手段,如用微笑表示友好。
02
动机功能情绪和情感构成一个基本的动机系统,它可以驱动有机体从事活动,提高人的活动效率,如适当紧张和焦虑促使人们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情绪伴随动机性行动产生,具有动机作用。积极的情绪对行为有促进作用;消极的情绪对行为有抑制作用。
03
组织功能情绪和情感对其他心理活动具有组织的作用。表现在:积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协调和促进的作用,消极的情绪和情感对活动起着瓦解和破坏的作用。
04
信号功能又叫社会功能。情绪和情感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这种功能是通过表情来实现的。
1、情绪的自我觉察能力
了解自己内心的一些想法和心理倾向,以及自己所具有的直觉能力。自我觉察,即当自己某种情绪刚一出现时便能够察觉,它是情绪智力的核心能力。一个人所具备的、能够监控自己的情绪以及对经常变化的情绪状态的直觉,是自我理解和心理领悟力的基础。
2、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
控制自己的情绪活动以及抑制情绪冲动的能力。这种能力的高低,会影响一个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当情绪的自我调控能力低下时,就会使自己总是处于痛苦的情绪旋涡中;反之,则可以从情感的挫折或失败中迅速调整、控制并且摆脱而重整旗鼓。
企业的情感管理
企业的情感管理,我们都知道一个企业要想长远发展,就需要有长远的目光,而不能够止步不前,尤其是在管理方面需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注重情感管理,下面就一起来看一下企业的情感管理。
企业的情感管理1故事一:一家从事高端装备制造的企业,在享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舍得为员工花钱。锚点员工福利诸如:节假日礼金、交通补助、补充医疗保险、企业年金、年度体检、聚餐旅游、员工培训等差不多一应俱全,年终奖也算丰厚。然而,令人困惑的是它的情感管理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尽如人意,冷漠和冷淡的空气广泛弥漫于同事之间。
故事二:一个富有激情的年青创业者,在耗尽了她的所有银两后,不得不心情沉重地把大家召集在一起,请求全部离开。谁知,出乎她意料的是,现场竟没有一个人愿意选择在这个时候“大限到时各自飞”。她问他们为什么?一个普通客服人员的'一番话也许正代表了所有的心声:“虽然你平时总是恨不得锚点一分钱掰成两半花,但是当你无意中得知我父亲的病情突然恶化,需要我立即从千里之外返回到他身边时,你毫不犹豫地让人事给我买好了机票,并且让司机直接送我到机场,使我能够在父亲临终前见上一面。”
其实无论是日常生活,还是企业管理,产生诸如此类的巨大反差并不奇怪。不难看出,这些与良好情感培育密切相关的理解我、尊重我、关心我、欣赏我、帮助我,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也离不开钱,也需要钱的辅助,但更紧要、更有效的还在于肯用心,肯用真心。
管理人员只有发自肺腑地肯花心思、花精力、花心血去观察和分析员工的所痛所恨,所趋所避,然后有针对性地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再然后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决策才能触及员工的心灵,引起员工的颤动,才能彼此心心相印心连心。
心是情感管理的灵魂,心到,钱到,才是温暖,才是关爱,才能感动人心而赢得真情。反之,仅仅是钱到,再多也是冷冰冰的。
比如企业给员工送生日蛋糕,如果只是停留在制度层面,每次只是由HR例行公事地通知后勤,则虽然有总比没有好,但员工难免会感觉缺少了点什么?因而,没有心的情感管理,事倍而功半。
又比如还是给员工送生日蛋糕,如果每次都由HR提前三天通知当事员工所在部门主管,然后主管提前做点个性化的准备,届时,那怕是利用当天下班前的十分钟举行一个小小的切蛋糕仪式,带给员工的内心感动一定大不一样。因而,有了心的情感管理,事半而功倍。
企业的情感管理21、情感管理满足了员工的精神需求
员工的需求既包括物质方面的需求也包括精神方面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员工的工资薪水在不断增加,优先购股权、股票认购权、股票期权等各种权利种类在不断扩大,加上越来越多的各种福利的发放,其物质需求越来越多的得到满足和提高,人们开始重视并且追求精神需求,对精神层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而情感管理正好圆了员工追求精神需求的愿望。例如微软的“内部电子邮件系统”,它把员工的心声和企业管理层连接起来,从而更好的得到了员工的心。又如丰田公司的“没有允诺的终生雇佣”赢得了员工的忠诚,其公司总裁曾多次公开表示,在公司困难的时候,公司不会裁员,而是将劳动力“重新配置”。
2、情感管理能更好的激励员工为企业服务
中国有句俗语“受人点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应该抓住时机适时的激励员工,运用情感激励于管理工作,对员工进行受挫管理。激励员工不是给员工增加压力,过度的激励可以让天才变白痴,适度的激励可以使白痴变天才。在员工陷入困难的时候,管理者如果不闻不问,漠然视之,不但不能雪中送炭反而雪上加霜,就得不到员工的支持,反之,如果管理者能及时给予员工帮助,为员工扶危解困,员工就会心存感激并通过努力来回报企业。
3、情感管理能够帮助中小企业更好的留住人才
现实生活中,似乎大多数人更倾向于去大型企业工作,大型企业在人们的观念里似乎能给予员工更多更好的待遇,中小型企业在留住人才这方面天生的不占据优势。目前,企业留人的途径主要是增加工资、奖金、股权以及提供更多更好的福利待遇等,但这些措施很难保证员工不会为了更好的薪酬而跳槽。中小企业如果能另辟蹊径,充分利用情感更好的留住人才,毕竟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利用好情感这张牌,充分关爱员工,得到员工的心,才能赢得员工对企业的忠诚,从而留住人才。
我们每天做出诸多行为,有的冲动,有的一时机智,有的追悔莫及,可是我们却并不真的清楚这背后是什么在驱动。
如果简单粗暴,可以分为情绪驱动,理智驱动,和习惯驱动。这三种驱动模式单独或混合作业,是一个人大部分行为的驱动力所在。
先说情绪驱动,就是指你的行为是由情感去驱动产生的,你会因为恐惧而快速逃离或反抗,因为愤怒而过度攻击,因为欢喜而主动靠近,因为仇恨而报复。
这些都是非常明显的情感驱动模式。这种驱动是由大脑中的杏仁核来主导的,而与此相关的能力被称为情绪智力,也就是情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对他人的情绪的理解能力,对自己情绪的管理能力,激励能力,以及对他人情绪的应该能力。简称情商。
然后是理智驱动,是指一个人的行为是由逻辑分析,推理,决策后推行的,带有一定的计划性和长远性。那些人事中需要你依据事实去分析,去抽丝剥茧,去择优决策的行为大都是在理智脑驱动的行为模式。这种驱动主要是走你大脑中的前额皮层负责的,而与此相关的能力也被定义为智商。
最后是习惯驱动,是指一个人的行为已经形成了一种行为惯性,然后后期会因惯性而自动巡航。消费习惯,饮食习惯,穿衣习惯等等就是此类。养成惯性后就会无意识的去持续一些行为。而习惯驱动是由你大脑中的基底层去主导的。很多时候,一个人的生活实际上反映的就是他的习惯。所以,如果想优秀,有捷径,就是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好的习惯,改掉坏的习惯。多么简单!
这三种驱动中,情感驱动是最原始的,从某方面可以说它是人类得以保全自己远离危险繁衍生息的重要因素,而理智和习惯更像是后天形成。所以我们会说情感是最底层的操作系统。
这三种驱动并非隔离作业,只是偶尔以此为主导,偶尔以彼为主导。如果你可以成功的识别,觉察自己一静一动背后是什么,那就能更好的理解自己的言行和他人的言行,然后做出合理的应对。
情商智商习惯,三剑客!告诉你何时动脑,何时动心,何时行动。
对创业者来说,当关系不再可靠,还有什么可以依靠 某创业者有过在知名饲料生产企业10余年的工作经历,这不仅为她带来了行业知识,而且积累了丰富的人际关系网络,在辞职之后,她选择了创业,新创公司初期的业务以动物饲料销售为主。借助在之前工作中积累的客户关系资源,公司成立之初的销售态势非常好,20%的熟人客户带来了公司80%的销售收入。然而,没过多久,问题也随之而产生;熟人客户虽然能推动产品迅速流向消费者,但却并不能保证现金迅速回流,公司账目上应收账款数额巨大。问题在哪里
其实很简单,既然创业者可以选择利用人际关系的情感性来推动销售,同样客户仍然可以利用情感性来降低购买成本。而在此时,饲料行业由于过度竞争而导致价格大幅下滑,基于情感性的交易关系在价格机制的刺激下,很快变得脆弱不堪,曾经的熟人客户选择商家的标准很快从基于情感性的关系转变为基于工具性的理性,不少熟人客户开始转向价格更低廉的其它饲料厂商。
不可过分依赖关系
上述案例提到的情况并不少见。在大企业,可以做到利用资金、品牌和经营历史等优势,通过营销和促销等一系列商业活动来促成商业交易,进而形成以工具性为主而情感性为辅的商业交易关系格局。但创业者不可能这么做,因为没有那么多可供使用的资源。而生存的时间压力在客观上也要求创业者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实现“生产-销售-再生产”循环,过于理性的交易关系建构也同样限制创业者的创业热情。
但是,长期来看,如果创业者过分依赖个人关系,必将对企业持续成长带来严重威胁,因为一旦个人关系资源耗尽又没有培育起足够的市场交易关系,各种问题就接踵而来——事实上,这正是造成不少潜力不错的创业企业成长乏力的主要原因。对于创业企业来说,关系不仅重要,而且需要利用创新性思维来进行利用和管理。
在快速成长之前,许多创业型企业通常都会经历痛苦而艰难的转型蜕变,这种蜕变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产品/服务升级、商业模式创新,以及交易关系优化。对于中国创业者而言,交易关系优化,更是最为重要而艰巨的管理任务,因为很多创业者是凭借个人社会关系谋求企业初期的生存和发展起来的。
迫于生存压力,创业者会倾向于利用个人关系来推动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价值链构建,过分依赖或使用个人关系获取利润,比如频繁的拉关系、跑人脉等,常常导致大部分资源、时间和精力花费于关系建立、维持和利用活动中,但效果却没有达到预期,甚至大大低于预期。
在资源有限的前提下,创业者在短期内需要利用关系快速打开生产和销售局面,但从长期来看需要将基于人际关系的交易升级为基于市场关系的交易。关系管理兼顾效率与效果
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指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须善于区分效率和效果:效果是成功的基础,而效率则是在取得成功以后维持成功的最低条件。效率有关如何正确地做事,而效果则有关做正确的事。
强调效率的关系管理,迫于资源有限性和生存的时间压力,致力于利用情感性关系网络的速度优势来构建以产品或服务为核心的价值链条,推动企业的销售。在这种逻辑下,创业企业交易关系往往以基于人情的情感交易为主。
而强调效果的关系管理,关系建立、维持和利用的重点不在于资金和时间等投入水平,而在于评估选择高质量关系对象(如行业领导者或领先者)为创业企业成长谋利。在这种逻辑下,创业者往往会选择能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如声誉、地位)的对象建立关系并促成交易,创业企业交易关系往往以基于利益的市场交易为主。
那么,哪种逻辑主导下的关系管理对创业企业更有效呢成功的创业者通常会采取兼顾的方式,在创业初期注重利用基于效率逻辑的关系管理来迅速构建新企业的价值创造和传递链条,而随着企业的生存和成长,关系管理的重点逐渐从效率逻辑向效果逻辑转化,随之从情感性为主导转变为工具性为主导的交易关系格局。在这样的关系管理逻辑中,迅速构筑新企业外部交易关系是其管理活动的前提,而升级企业外部交易格局是其关系管理的目标。
情感驱动转向市场驱动
处于创业初期的创业企业如果过分注重交易关系对象的质量和品质,将资源用于开发高质量交易对象,同时又缺乏足够的证据来证明产品或服务,乃至创业企业自身的前景,往往达不到预期效果。在资源有限以及必须短时间立足的压力下,创业企业生存就会遭遇显著挑战。事实上,这也是造成大多数海归创业者的创业企业失败的原因——尽管具备技术和产品方面的优势,但却长期在市场上打不开局面,最终资金耗尽。
创业者如何才能实现效率和效果兼顾的关系管理呢有效的关系管理活动并非简单的情感或市场驱动,而是从情感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的结果。关键在于以下两点:
第一是重新审视自己,明确“你认识谁”。创业者有必要认真审视自身的关系网络的特征,尤其是不同关系对象对于创业企业成长的相对价值大小,进而在创业初期就规划针对性的关系管理策略。如果自身关系网络缺乏高质量交易对象,就要在短期内选择利用情感关系来迅速建立交易关系,而在长期内注重利用利益共享机制来建立、拓展并利用高质量交易对象;如果自身关系网络具有一定的高质量交易对象,关系管理着眼点就在于如何将针对高质量交易对象的情感关系转变为基于利益的市场关系。
第二是规范客户关系管理,弱化交易关系的情感性。大多数创业企业在初期相当重视客户关系管理,但由于缺乏规范的管理体系,客户关系管理往往依赖于核心创业者或创业团队成员,难免掺杂个人情感成分。在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应该在创业初期就重视建设规范的客户管理体系,让客户从信任个人转变为信任企业。但最为关键的是,创业者不仅要明确谁可能成为创业企业的交易对象,更重要的是要明确他们为什么以及以什么方式来成为你的交易对象。
(本文作者系南开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创业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责任编辑:焦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