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的症状主要是发热、乏力、干咳等,如果病情严重还会导致胸闷、呼吸困难等现象,发热主要是以低热为主,体温在373~385度之间,很少会有患者出现持续高热的现象。新冠病毒的传染性是十分强的,如果在平时出现了反复低烧的现象,要及时去发热门诊就医,做好个人防护措施,在平时外出的时候要带好口罩,避免去人流量大的地方。
近期疫情反弹,有些城市又开始了封城和一轮又一轮的核酸检测,为什么需要做那么多轮核酸检测?核酸检测为阴性到底能不能足以说明自己没有被感染?
假如在一次核酸检测中发现了阳性,那么是不是一定就感染了新冠呢?其实是不一定的,我们可以从数学上来说明这个道理。
核酸检测不能保证完全百分百的准确,也就是说存在 假阳性 和 假阴性 的可能
核酸检测结果:
评价核酸检测是否准确有两个概念:
灵敏度和特异性如果都是百分之百的话说明是完全准确的,但是现实中往往因为各种原因不可能达到百分之百准确,最多只能是接近于百分之百。
假设有一个国家,经过一轮调查发现有1‰的人感染了新冠病毒,现在进行一轮核酸检测,这个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就的99%,现在张三去做了这个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是99%的核酸检测,结果发现张三第一次检测结果为阳性,那么张三真感染的概率有多大?
我们来分析一下,目前这个国家有1‰的人感染了,现在张三有两种可能,第一种是感染了,第二种是未感染,感染的可能是1‰,未感染的可能是999‰,但是不管他感染没感染,他都有可能被检测为阳性,也有可能被检测为阴性。那么经过第一次核酸检测张三的结果如下表
目前已经知道张三已经被检测出阳性,那么表格中第二行的阴性我们就不用管了,他只有可能是真感染且被检测为阳性,或者未感染被检测为假阳性也就是只有表格中第一行的那个概率,那么可以得出以下公式
最后计算得出结果大约等于9%,也就是说用一个灵敏度和特异性都是99%的试剂盒去检测张三,检测结果为阳性,那他也只有9%的可能是真的感染了,大部分的可能是没有感染,很有可能是一个假阳性,原因就在于这个国家的感染率很低,只有1‰,它远远低于了1%的假阳性比例,所以一次阳性并不能说明就真正感染了,如果这个人经过了二次检测,结果又会怎么样。
二次检测的时候,张三的感染率已经不是1‰了,因为他经过第一次检测是阳性了,所以他的感染率已经从1‰变成了9%,那么就可以得出如下的表
那么再来计算一下二次检测为阳性的话真感染的概率有多大
所以如果检测两次并且两次都是阳性,那么就有91%的可能性确认为一个感染者,如果还是不放心还可以进行三次、四次等等。所以如果我们想确诊一个人的话单靠核酸检测是不准确的,反过来说单靠核酸检测来排除一个人也是不准确的,这也就是说为什么住院时候还要查血、查抗体、查肺部CT等等。
元旦放假通知
HR拿来即用
领取
12月26日,据国家卫健委通告,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更名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也就是说,对于感染新冠将不采取“乙类甲管”,而是回归为「乙类乙管」。那么,这意味着,2023年1月8日起,员工感染新冠后的工资发放将发生变化。
01
2023年1月8日起
员工感染新冠可发病假工资
根据国家卫健委12月26日、27日消息,自2023年1月8日起,解除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采取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
这将意味着感染新冠病毒不能上班不能再享受正常工资了, 用人单位支付的“正常工资”将变为“病假工资”。
政策原文:
这样也就意味着原来针对新冠肺炎文件里针对工资发放的相关规定, 不再适用。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第四十一条规定:
在隔离期间,实施隔离措施的人民政府应当对被隔离人员提供生活保障; 被隔离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期间的工作报酬。
同时,人社部在2020年引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妥善处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劳动关系问题的通知》 也不再适用:
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疑似病人、密切接触者在其隔离治疗期间或医学观察期间以及因政府实施隔离措施或采取其他紧急措施导致不能提供正常劳动的企业职工,企业应当支付职工在此期间的工作报酬,并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四十一条与职工解除劳动合同。
在此期间,劳动合同到期的,分别顺延至职工医疗期期满、医学观察期期满、隔离期期满或者政府采取的紧急措施结束。
“
根据专家庚鑫解读:
根据国家卫健委12月26日的消息,我们可以知道新冠病毒感染将按照乙类传染病管理就不再适用”被隔离人员、确诊人员、有工作单位的,所在单位不得停止支付其隔离或确诊期间的工作报酬“的规定。
企业应该随之调整为病假管理的工作机制,薪资不再按照甲类传染病的正常工资支付,可按照病假工资支付。
02
病假工资应该怎么算
计算病假工资,最重要的是找准三要素: 计算基数、计算系数、病假天数。它们分别应该如何确定(因各省市规定大同小异,这里以上海为例)
劳动者在依法享受病假期间,企业应当按规定支付病假工资(疾病休假工资或者疾病救济费),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病假工资=计算基数÷月计薪天数×计算系数×病假天数
其中,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天(全年双休日共104天)
“
计算基数
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为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 正常出勤月工资,不包括年终奖、上下班交通补贴、工作餐补贴、住房补贴、中夜班津贴、夏季高温津贴、加班工资等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
计算基数具体按以下原则确定:
__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有明确约定的,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实际履行与劳动合同约定不一致的,按实际履行的劳动者所在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__劳动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未明确约定,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有约定的,按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约定的与劳动者岗位相对应的月工资确定。
(__本办法所称工资是指企业根据国家和本市的规定,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补贴、加班工资等。)
__劳动合同、集体合同(工资专项集体合同)对劳动者月工资均无约定的,按劳动者正常出勤月依照本办法第二条规定的工资(不包括加班工资)的70%确定。
也就是说,劳动合同或集体合同对月工资标准有约定的,病假工资的计算基数就是劳动合同约定的月工资标准;在没有任何约定的情况下,病假工资基数才适用正常出勤月工资的70%这一标准。
并且,计算基数不得低于当地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
计算系数
病假工资的计算系数主要与职工的病假天数及连续工龄相关: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在6个月以内的,企业应支付的病假工资计算系数为:
职工因病或非因工负伤连续休假超过6个月的,企业应支付的病假工资计算系数为:
“
病假天数
职工疾病或非因工负伤病假天数应按实际休假天数计算,连续休假期内含有休息日、节假日的应予剔除。
另外,在结合三要素综合计算得到病假工资后,还要注意不能低于病假工资的最低标准!
03
病假管理的操作要点
“
病假程序管理
病假程序管理指企业制度上的管理,企业应该在依法制定的制度上明确规定,员工请病假需要走病假流程、提供相关病假材料、走公司审批制度等。
员工违反流程的后果等情形都应该在制度上有所体现(记过、警告等),做到有法可依。
需要注意的地方是:制度做好后需走民主流程,并让员工确认签字,如果员工没有确认签字,出现劳动争议后,这个制度的有效性就会出现瑕疵。
那么,制度制定好了怎么用呢
员工病假没有走流程、没有提供相关材料,就应该警告、记过。
如果员工警告、记过的次数过多,已经构成严重违纪的时候,公司就可以因为员工严重违纪解除劳动合同。这就是我们所说的程序管理。
需要注意的是,有很多企业制定了企业病假制度,但是制度中规定,员工请病假没有走流程的、没有提供相应材料的,按旷工或事假、严重违纪处理,这样的处理是不可以的。
从目前司法认定,只要员工病假真实,最终是不会被认为旷工的。如果这时公司以旷工为由解除员工,将很有可能被判公司违法解除。
“
设定合理合法的病假工资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59条规定“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可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支付,但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80%。”
除此之外,各地一般也有相应的明确规定
“
病假单据管理
员工申请病假需要提供相关材料,那么这些材料具体有哪些呢
有的公司只需要员工提供病假申请单,医院的病假证明单,即可休病假。
但是员工病假次数或天数多了后,公司就比较难控制。比如员工感冒请5-6天,也正常提供病假单,这个时候公司就没有办法控制,陷入两难的境地。
一般医生为了病人的健康,都是会开病假单,但是员工生病请假也会产生其他的单据,比如员工的挂号发票、诊断病例、医药发票、出入院手续等等。
拿来即用的公司元旦放假通知模板!
点击领取_ _ _
元旦放假通知
参考借鉴
领取
1 单位里有人阳了,领导的人品和格局就体现出来了
2 北京新增2例死亡:放开后,一切为什么没有好起来
3 人社局:新增1个假期,每月可休1至2天!职场女性福音来了
4 “阳过”何时可以返岗一份“阳康”返岗指南请收好
5 生二胎奖6万,生三胎奖9万+1年产假,生娃发钱,正式打响第一枪!
6 第一波感染高峰来袭!疫情中的最大谎言藏不住了
7 员工阳了算工伤吗,怎么发工资
8 和领导出差坐同一辆车,记住“三聊三不聊”,不冷场还受赏识
9 HR请马上转给全体员工!12月31日前必须完成!否则影响明年到手工资
法律依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
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
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新冠肺炎传播指数Rt值,代表着在采取了一段时间的疫情防控干预措施后,在某一时间节点计算的每个感染者平均可传播的人数。新冠传播指数Rt值的变化,实时反映着疫情防控干预情况。Rt值通常被理解为疫情实时传播指数。
实时传播指数的明显下降,说明采取的干预措施是有力、有效的。而“1”在传播指数中是一个关键的临界值,当传播指数大于1,新增感染者会逐渐增加;当传播指数小于1,新增感染者会越来越少,病毒的传播就会趋于被阻断。
R0值越大,就意味着传染病的传播能力就越强,感染者数量增长越快。R0值越少,说明疫情风险越低,越接近结束疫情。据悉,新冠传播指数的结算,是根据采用一系列防控措施,一个病毒感染者均值可以感染的总数。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传染的几率没有具体的数值报道,但是传染性非常强。
只要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没有保护的条件下接触,很容易被感染,所以在疫情流行期间很容易出现家庭聚集情况。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进行传播,所以在与确诊病例近距离接触时,如果不戴口罩就容易被感染。
新冠肺炎疫情传染注意事项
新冠肺炎患者主要通过呼吸道的飞沫进行传播,也有些患者是进行密切接触以后引起的传播。
如果患者在没有佩戴口罩等防护措施的情况下,打喷嚏、说话、咳痰,分泌物中的病毒就会在空气中。如果环境属于密闭的状态,病毒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就可以引起呼吸道传播。
密切接触传播,主要是患者接触有病毒存在的物品以后引起的传染。由于在这患者的尿液以及粪便当中,也有新型冠状病毒的存在,所以患者的这些分泌物也会引起传染。
100万人口,确诊病例5000例,死亡400人,死亡率是80‰(千分之八十)。
死亡率(‰)计算公式=单位时间死亡个体数/单位时间平均种群数量×1000‰,那么100万人口,确诊病例5000例,死亡400人,死亡率计算方法是:
400÷5000×1000‰=008×1000‰=80‰
扩展资料:
我国情况:
死亡率是衡量人口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医药卫生条件差的地方,死亡率较高。19世纪以前,世界各国的死亡率普遍在30‰以上。
中国在1949年以前死亡率长期处于较高水平。民国期间死亡率高达28~3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死亡率迅速下降。1949年为20‰,1957年降到1080‰,1970年降到760‰,1977年降到687‰,1986年为669‰,1990年为628‰,在全世界处于低死亡率的水平上。
-死亡率
病例对照研究样本量计算公式是:样本量的计算公式为: N=Z²σ²/d²,其中,Z为置信区间、n为样本容量、d为抽样误差范围、σ为标准差,一般取05。
检验效能的大小主要与以下四个因素有关。
(1)总体差别的大小:正确选择被试因素及其水平,这是实验成败的首要环节。被试因素的有效性越强,H0与H1涉及的不同总体均数之间的差距越大,两者在分布上的重叠面积就越小。由于β较小,1-β就必然较大。
(2)检验水准(α)的大小:通常H0与H1两个总体存在一定的重叠面积,界值移动必然引起α与β同时改变。由于α与β存在反变关系,故通过增大口值可提高检验效能1-β。然而假设检验的目的大多是希望提示被试因素有效性高,应当要求d值越小越好。
(3)标准差的大小:由于α与β呈反比,两全其美的方法就是使两个相互比较的总体分布都很集中,重叠面积缩小,这样就可收到α与β均减小的效果。在两个总体均数与样本含量固定的条件下,各总体分布的面积不变,但其扩布范围与标准差成正比。
(4)样本含量的多少:在两总体均数与标准差固定的条件下,尽管总体分布的扩布范围不变,但随着样本含量(n)增大,标准误缩小,总体分布趋向集中,α与β都减小,因而检验效能增加。所以,对于提高检验效能而言,增大样本含量,这也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
传播态势在流行病语境情况下可以理解当前疫情是处于可控还是不可控状态。
疫情是否可控依赖于疫情传播速率,基本再生数R0 值常被用来描述疫情传染速率,可以反映传染病爆发的潜力和严重程度。
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R0 :是指没有干预的情况下,在一个全部是易感人群的环境中,平均一个患者可以传染的人数,用大白话说就是自由传播情况下一个病人平均能感染多少人。这个数目都会大于1,如果不大于1,这个疾病就不可能传播起来,是个弱鸡病,在进化中会被淘汰。
有效再生数 Rt :加上了防控干预手段(例如对病患方舱隔离、个人在家隔离、带口罩等措施),或者易感的人已经病了或者死了很多(例如古代欧洲的黑死病),在疾病传播发展的过程中,t时刻一个病人平均能感染的人数。
R0 指的是基本再生数(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表示一个病例进入到易感人群中,在理想条件下可感染的二代病例个数。如果 R0 大于 1,那么这种传染病就可以传遍整个人群;而 R0 小于 1 的传染病,则趋于消失。见下图 用 R0 可以判断疫情态势分析
当R0 大于 1时,这种传染病在有限时间就可以传遍整个人群。
在疾病发生的不同时期,R0 因为病毒本身毒性变化(可能在子代开始传染性变弱),或者人群中一定时间后 S(易感者)、E(潜伏者)、I(感染者)、R(抵抗者)结构发生了变化,或者人工干预,如接种疫苗、隔离、卫生手段等,R0 都会变化。一般情况下R0 取值在 22~35 之间吧。
R0 计算方法很多,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数学推导直接给出R0 计算公式,基于现有数据直接算出R0 的值;还有一类则建立模型,将R0 作为模型的一个参数,而后基于数据资料估计参数。
建立模型把R0 作为参数求解:
以上就是一个基本的 SEIR模型及主要的符号代表意义。各位研究者都是在这个模型基础上进行扩展,静态上,主要从仓室设置 、随机性,人口,空间的异质性等方面设定。如考虑不同年龄结构等。动态上,从两个基本特征分析细化,子群体内部动态表达方式(显示表达、不显示表达)、子群体之间藕合方式(全联接、局部互联、网络结构),如接触方式是否非线性的(结构上细化),从而得到不同的模型。通过对 SEIR 模型的研究, 可以预测一个封闭地区疫情的爆发情况, 最大峰值, 感染人数等等,但是显然没有任何地区是封闭的, 所以就要把各个地区看成图的节点, 地区之间的流动可以由马尔可夫转移所刻画, 对每个结点单独跑 SEIR 模型。
防控传染病,就是要通过各种措施让有效再生数 Rt 降到1以下。通过有效干预和防控措施来实现。基本再生数是流行病动力学中最重要的参数,它既能够刻画一个传染病不加控制的内在传播能力,也可用于公共卫生政策参考,需要防控到什么程度目标设定。作为我们普通公众,少接触人、戴口罩、尽量减少公共交通,这样我们也为有效再生数 Rt 降到1以下做了贡献。
所有的研究都是为了抗疫,但愿得出的结论能有效帮助政府决策,让我们普通人也能了解基本原理后有效理性约束自己行为。
现在武汉和湖北人员都是我们 同胞 ,都属于 人类 ,COVID 才是敌人,他们不是!请尊重和关爱他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