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塞的诗意和思想感情
出塞:古代乐府中的一种军歌塞,指边境上险要的地方
关:关塞
但使:只要
龙城飞将:指汉代名将李广,勇敢善战,被匈奴人称为“飞将军”龙城,即卢龙城,是李广驻军的地方,在今河北省卢龙县
不教:不让,不使
胡马:胡人的兵马,这里指匈奴的军队胡,古代汉民族对北方少数民族的通称
度:越过
阴山: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南部汉时匈奴常由此入侵中原
今译:
依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
万里出征的将士呵仍未归还
只要汉代的飞将军李广还在,
决不会让敌人军队越过阴山
2出塞的诗意和思想感情《出塞》是唐朝诗人王昌龄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此诗内容主要是慨叹远征之苦,良将之苦,体现出了诗人对家国的爱重和维护、对战争胜利的渴望与期盼以及对良将的信心。全诗雄浑豁达,气势流畅,一气呵成。
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对《出塞》的评价历来很高。
明代诗人李攀龙甚至推奖它是唐人七绝的压卷之作,杨慎编选唐人绝句,也列它为第一。《出塞》是乐府旧题。
秦时明月汉时关所对应的其实有一句歌词:孩子,这是你的家。秦汉以来的边塞,秦汉以来守卫边塞的军人,他们所守的是中原辉煌的文明,是我们共同的家。
离家万里,不是个人的小家,是从边塞开始,是无故人,多胡语的异地,是传统的化外之地,天下之外的地方。王昌龄所处的时代,正值盛唐,这一时期,长安是东方文明的千年古都,世界的中心,唐天子是天可汗,全民族的自信心极强,边塞诗人的作品中,多能体现一种慷慨激昂的向上精神。
在这时如果不是追忆秦汉时的艰难,写唐的胡马南下,简直是杞人忧天。所以,很大程度上,没有人认识到盛世中的危险因素。
同时,中国传统文人乃至兵家对战争都不是向往或鼓励的。这里尤其要注意的是万里所指,是从边塞到远方的战争之地的距离,并不是边塞到军人故乡的距离(这一点极为重要,同时又没有被重视和强调)。
3边塞诗的大体思想感情是什么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
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
扩展资料:
著名边塞诗介绍:
一、《从军行》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1、全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调子,无奈这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全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边塞诗
4边塞诗的大体思想感情是什么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1、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2、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3、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4、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5、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扩展资料唐代边塞诗代表诗人王维的诗表现了边塞诗的特点王维作品中以军旅和边塞生活为题材的《从军行》、《陇西行》、《燕支行》、《观猎》、《使至塞上》、《出塞作》等,都是壮阔飞动之作。《陇头吟》、《老将行》则抒发了将军有功不赏的悲哀,反映了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的一个侧面。
《观猎》生动地描写了打猎时的情景。《夷门歌》歌咏历史人物的侠义精神。
《少年行》四首表现侠少的勇敢豪放,形象鲜明,笔墨酣畅。这些作品一般认为是王维早期所作。
还有一些诗歌,如贬官济州时所作《济上四贤咏》以及《寓言》、《不遇咏》和后期所作《偶然作》六首之五《赵女弹箜篌》,对于豪门贵族把持仕途、才士坎坷不遇的不合理现象表示愤慨,反映了开元、天宝时期封建政治的某些阴暗面。《洛阳女儿行》、《西施咏》、《竹里馆》则以比兴手法,寄托了因贵贱不平而生的感慨和对权贵的讽刺。
还有抒写妇女痛苦的《息夫人》《班婕妤》等,悲惋深沉,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边塞诗。
5边塞诗中的主要意象及意象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边塞诗是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这类诗的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离恨;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边塞诗的意象:烽火、狼烟、马、宝剑、铠甲、孤城、羌笛、雁、鹰等。
特点:一是浓郁的汉代情结。唐代边塞诗有一种典型的文化现象:以汉代唐,出征的军队称为汉兵,将领称为汉将,边塞称为汉塞,就连天上的月亮也称为汉月。不仅如此,一般的边塞诗在提及周边少数民族时,也往往沿袭汉代的称谓,把交战对方称为匈奴,把其首领称为单于、左贤。在称颂战地英雄时,常常提到的也是汉代的霍去病、李广、卫青、班超、马援等,以呼唤英雄精神的回归。这种汉代情结既是对历史的继承,又是对历史的超越。
二是鲜明的边地风貌。自然景观多是黄沙白云、冰川雪山,地理区域多是塞外、雁门、漠北、玉关、黄河,异域风物多是羌笛、胡笳、琵琶、战马,人物多是戍卒、将帅、胡人,用典多是投笔、长城(南朝宋的大臣檀道济)、楼兰,乐曲多是与边塞军旅生活有关的《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行路难》等。
6边塞诗的大体思想感情是什么边塞诗词是边塞生活的艺术反映,其思想内容极其丰富:可以抒发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豪情壮志;可以状写戍边将士的乡愁、家中思妇的别离之情。
可以表现塞外戍边生活的单调艰辛、连年征战的残酷艰辛;可以宣泄对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贪功启衅的怨情;可以惊叹描摹边地绝域的奇异风光和民风民俗。
而诗中流露的也可能是矛盾的复杂的情感:慷慨从军与久戍思乡的无奈;卫国激情与艰苦生活的冲突;献身为国与痛恨庸将无能的悲慨。
因为边塞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也是有喜有乐的。因而就造成边塞诗词题材十分广泛,内容异常丰富。
因为每个朝代的不同时期或盛或衰,诗词中所表现出来的情调或高昂或低沉,而每个诗人前往边塞的原因不同,目的不同,所抒发出的感情也千差万别,有褒有贬。情况相当复杂。
扩展资料:
著名边塞诗介绍:
一、《从军行》
《从军行》是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作品。刻画了边疆戍卒怀乡思亲的情景。
1、全文
烽火城西百尺楼,黄昏独上海风秋。
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
2、译文
在烽火台的西边高高地耸着一座戍楼,黄昏时分,独坐在戍楼上任凭从湖面吹来的秋风撩起自己的战袍。
此时又传来一阵幽怨的羌笛声,吹奏的是《关山月》调子,无奈这笛声更增添了对万里之外的妻子的相思。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此诗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却充满奇思异想,并不令人感到伤感。
诗中所表现出来的浪漫理想和壮逸情怀使人觉得塞外风雪变成了可玩味欣赏的对象。
全诗内涵丰富宽广,色彩瑰丽浪漫,气势浑然磅礴,意境鲜明独特,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堪称盛世大唐边塞诗的压卷之作。其中“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诗句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1、全文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译文
北风席卷大地吹折白草,仲秋八月胡地飘降大雪。
仿佛一夜之间春风吹来,树上有如梨花竞相开放。
雪花飘入帘笼沾湿帐幕,就是穿狐皮袍也不暖和。
将军兽角弓冻得拉不开,都护的铠甲冷得难穿上。
无边沙漠结成百丈坚冰,忧愁的阴云凝结在长空。
帐中摆酒为回京人送行,助兴的是琵琶羌笛胡琴。
黄昏时辕门外大雪纷飞,冻硬的红旗风吹不飘动。
在轮台东门外送你回京,临行时茫茫白雪布满山。
山路曲折不见你的身影,雪地上空留马蹄的印迹。
——边塞诗
《少年行四首·其二》
[唐]王维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表达了少年从容果毅的神情和义无反顾的决心,突出为国献身的崇高愿望,昂扬斗志和牺牲精神。(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少年行>这首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显然,在这少年英雄的身上寄寓了诗人早年的理想、豪情。接下来我为你带来古诗少年行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少年行
王维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1)请简要分析“偏坐”的表达效果。(3分)
(2)本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
答案:
(1)“偏坐”是指侧着身子坐在马鞍上。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神气活现地写出了少年们因武艺高强而视战斗如游戏,虽临大敌,不仅毫不畏惧,而且潇洒自如,扬威耀武。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
(2)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武艺超群、刚猛顽强、勇于杀敌、战功显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寄寓了诗人早年向往建功立业的英雄主义理想、豪情。
赏析:
首句“一身能擘两雕弧”,状其射技超群。诗人摄取了少年的一个造型:英雄力大无比,技高绝伦,可左右开弓,两手同时掰开两张硬弓。如此技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次句“虏骑千重只似无”,状其临阵胆气。“虏骑千重”,少年英雄豪气冲天,闯将过去,如入无人之境。这两句内容上互为因果,一个气贯斗牛、武艺高强的少年形象跃然纸上。第三句“偏坐金鞍调白羽”,摹其战斗风姿。诗人以“金鞍”为映衬,镜头对准“偏坐”这一姿势,又以“调白羽”(箭在弦上)这一特写镜头,突出了诗中主人公的雄姿英发。最后一句“纷纷射杀五单于”,绘其赫赫战果。借五单于纷纷被射下马鞍的画面,再现少年英雄所向无敌,杀得匈奴溃不成军的辉煌战绩。
全诗借助四幅有内在联系的画面,分别从少年的“技”、“胆”、“姿”、“绩”方面下笔,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威风凛凛、驰骋沙场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构思巧妙,令人赞叹不已。
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少年行王维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少年行古诗原文: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出身仕汉羽林郎,初随骠骑战渔阳。
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一身能擘两雕弧,虏骑千重只似无。
偏坐金鞍调白羽,纷纷射杀五单于。
汉家君臣欢宴终,高议云台论战功。
天子临轩赐侯印,将军佩出明光宫。
少年行古诗译文:
新丰美酒一斗价值十千钱,出没五陵的游侠多是少年。
相逢时意气投合为君痛饮,骏马就拴在酒楼下垂柳边。
才从军便作汉朝的羽林郎,一开始就随将军鏖战渔阳。
谁知道不能去边关的痛苦,纵然战死还留下侠骨芬芳。
一个人就能拉开两张雕弓,敌骑千重全都不放在眼中。
偏坐金鞍上从容调好羽箭,不停地射去敌酋无法逃生。
朝廷君臣庆功大宴方告终,高高坐在云台上谈论战功。
天子亲临殿栏赐予列侯印,将军佩着印绶走出明光宫。
少年行古诗的赏析:
人生谁无少年时,甜苦酸辛各自知。每个人都曾经历年少,年少时有可能学识不多、顽皮散漫,但少年人的雄心万丈,气吞万里如虎,是年迈之人所不及。或许是因为这个缘故,古代的诗人词人都喜欢以《少年行》为题,抒发自己的情感,寄托自己的抱负。以唐代为例,如王维、令狐楚、郑愔、李白、杜甫、贯休,约有数十人写过《少年行》的同题诗。
清代诗人黄仲则也有一首《少年行》:“男儿作健向沙场,自爱登台不望乡。太白高高天尺五,宝刀明月共辉光。”他一生追慕李白的风范和侠气,虽则他创作的大部分诗歌多云人生的“愁苦辛酸”,字词间针砭时弊,沉郁苍凉,但正如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李清照亦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句,“嗟贫叹苦,啼饥号寒”亦不是黄仲则诗歌的全部。譬如他创作的古风,又譬如此诗,俨然大江大河之于小溪流,读者可以窥见黄诗的另一面:豪迈任侠。
黄仲则后来在《将之京师杂别》中言道:“自嫌诗少幽燕气,故作冰天跃马行。”只此一十四字,便足以概括诗人心中怀藏的志向。幽燕概指幽州,这些地方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保家卫国的男儿在此征战沙场,建功立业。
曹植的《白马篇》里,“控弦破左的,右发摧月氏。仰手接飞猱,俯身散马蹄。矫捷过猿猴,勇剽若豹螭。边城多警急,虏骑数迁移”的精彩特写便是对“幽并游侠儿”矫健身姿和英雄气概的描绘。而鲍照《拟古》八首中亦曾写有“幽并重齐射,少年好驰逐”之句。到了后来,幽并、幽燕便成了豪侠气概的象征。
黄仲则的《少年行》,大抵也是写一个有志儿郎渴望为国从戎、戍边征战的抱负。作为男儿,自当征战沙场,建功立业,不能儿女情态,留恋故乡,诗中文字隐隐流露出一种“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的不知该说是悲壮还是豪迈的情感。
首句“作健”一词,是想要成为强者的意思,出自《乐府诗集》“男儿欲作健,结伴不须多”之句,刘义庆《世说新语》里亦有相关典故。“男儿作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男儿当自强”,向沙场,即驰骋沙场,其意不言自明。
“登台”一词,为“登上高台”之意,在古代,登台常与拜将搭配在一起,意喻任命将帅或委以重任,登台是一种形式,拜将是这种形式的目标指向。公元前206年,史称“汉兴三杰”之一的韩信就曾登台拜将。拜将之后,韩信率兵伐魏、举赵、降燕、定齐、灭楚,为开创汉朝四百年江山立下赫赫战功。故而,登台是建功立业的代名词。“望乡”二字则与登台形成对比,士兵们久戍不归,难免会想家,想家时,登临高台,眺望故乡,是为“望乡台”。纵然诗人说“自爱登台不望乡”,可是我们将心比心,仔细推敲之下不难发现:显然,将士们不是不想家,不过是为保一方平安,强忍着眼泪罢了——这便是所谓两难之境下的取舍吧。
抬头看,“太白高高天尺五”。太白星,即金星,又名长庚星、启明星,古代的星象学家认为太白星主杀伐,故多用来借喻兵戎、战事。去天尺五,极言地势之高——太白星高挂在头顶,抬眼望去,离天好近啊,言外之意是离人遥远——这当然是一种夸张的手法,与“手可摘星辰”“白发三千丈”同出一门,颇有天才诗人李白的风采。
当然,天边不只有太白星,还有圆如玉盘的月亮。边关的刀光剑影和皎皎月色交织在一起,如诗人的志向一般闪耀。整首诗给人的感觉甚是干净利索,一点没有拖泥带水的意思。
观仲则一生,与其报国志向相去甚远,时不我与,身体也不太好。有梦不能圆无疑是人生的一大憾事,但终归还有梦在,还有做梦的权利,也可算是不幸中的大幸吧。时隔两百多年,作为后生读者,我们也只能这么安慰诗人了,愿诗人怀揣此梦,不至于太孤单、太失落。
少年行
朝代:唐代 | 作者:刘长卿
射飞夸侍猎,行乐爱联镳。
荐枕青蛾艳,鸣鞭白马骄。
曲房珠翠合,深巷管弦调。
日晚春风里,衣香满路飘。
译文
(少年)射杀飞禽被陪同狩猎的人夸赞,最爱与人并骑而行。
侍奉少年的少女妩媚多姿,少年骑在宝马上骄傲的挥动马鞭。
密室里珠帘合拢,长常的巷道里奏起乐曲。
在傍晚的春风里,少年衣服上的香味飘散在路上。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43379com/view-18542html
少年行,描写的是在一个相对封闭的山村小镇上,少年俞林、叶青青、赵留汉,他们是一个班的高中同学,他们渴望能通过读书走出封闭的家乡,改变贫穷的人生,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家乡的很多陋习和闭塞也给他们带来了学习上的困惑和精神世界的贫乏。他们各自的家庭又都是不完美的家庭,聚集着各种各样不同的矛盾和问题,因此也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少负面的影响,后导致叶青青一个活泼可爱的少女成了为家庭偿还债务的受害者。一个朝气蓬勃、质朴仗义的男孩赵留汉辍学、流浪街头。文稿中还对豆蔻年华的少男好女对青春、友情的渴望,对刚刚露芽的爱情的欣喜和恍惚和山村里生活的恬静和舒缓都作了较为美好和细致的描写。也对少年生活中的负面影响和灰色地带给予了曝光,指出了这些灰色的阴暗面给叶青青和赵留汉带来了痛苦少年生活,也毁灭了他们心中的梦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