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暮江吟》这首诗歌的意思是:一道夕阳的残影铺陈在水面之上,在残阳余晖的照耀之下,一半的江水仍旧碧绿无比,但另一半却红的似火。我最喜欢农历九月初三的夜晚,在弯弓般的明月照耀下,露水如珍珠般晶盈剔透。
2、诗歌全文:暮江吟,作者为白居易,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赏析:《暮江吟》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诗作,诗歌的体裁是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的是残阳西沉,新月初升时异常美丽的景色。前两句描写的就是日暮时分,残阳西沉的画面,江面因夕阳余晖的倒映,半边碧绿,半边火红,艳丽且迷人。后两句写的是新月东升的画面,在精巧地如同弯弓一般的月亮之下,露水就是想珍珠般晶莹。从诗中描写黄昏到月下这两个时间的跨度之下,侧面表现出诗人对于美景流连忘返,流露出诗人对这些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
翻译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余辉铺在江面上,在阳光的照射下,波光粼粼,金光闪闪。江水一半呈现出青绿色,一半呈现出殷红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最可爱的是那九月初三之夜,滴滴清露就像粒粒珍珠一般,一弯新月仿佛是一张精致的弓。
赏析
这是一首颇为人称道的写景小诗。诗的第一句写夕阳将落,残阳照射在江面上,诗人用“铺”字,表明“残阳”已经接近地平线,几乎是贴着水面照过来的,就像“铺”在江上一样,十分形象。第二句写江面受光多的部分,呈现灿烂的“红”色;受光少的地方,呈现出深深的碧色。诗人抓住江面上呈现出的两种颜色,描绘出残阳照射下江水颜色多变的景象。
第三句是一个过渡句。前两句描写日落时景象,这一句很自然地把时间从日落过渡到夜晚,让读者明确感到时间在推移,继续观赏后面的画面。最后一句写秋天的江边夜色降临,空气湿润,草木上都凝结起露珠。这句重点写了秋夜露珠和新月,连用两个新颖贴切的比喻,描绘出深秋月夜的迷人景象。
诗人通过夕阳、江水、露珠和月亮的描写,创造出和谐、宁静的意境,给读者展现了一幅绝妙的画卷,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趣味拓展
在这首诗中,白居易把秋夜的露珠比喻成了一粒粒饱满的珍珠。那你们知道这些露珠是怎么形成的吗?
其实,露水一年四季都有,尤其秋天特别多。它们的形成有几个必备的条件,那就是:晴朗少云、微风、地面散热快。简单来说,就是在晴朗少云的夜间,地面的花草、石头等物体的温度迅速下降,而空气的温度仍然比较高。这时,温度较高的空气遇到了温度低的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就凝结在花草树木上了。就好像装了冰块的玻璃杯,杯子外面也会出现许许多多的小水珠。
古时候的人们,还会把露水当作是天上掉下来的仙水。所以,有很多民间的医生和炼丹师,都会专门收集这些露水,来治病或者炼丹药。但其实呀,露水对农作物的帮助更大!在秋高气爽的时节里,露水就成为了庄稼获取水分的一种来源。
对夕阳、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他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他认为这样的夜晚是美丽的,可爱的。露珠就像是珍珠,而月亮就像是弓的形状一样。
借助着这样的景色,也透露出来了诗人离开朝廷后的轻松愉快心情 。
全诗通过描写即将西下的夕阳余晖斜照在江水上和新月即将上升的夜景,以此来表达自己对和谐安静的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对自己远离朝廷之后获得解脱和高兴的感情。
全文赏析:
诗中的前两句描写的是夕阳西下,余晖照江的美丽景色,其中“一道残阳铺水中”中的铺字十分生动的再现夕阳余晖的洒落江面的景色,后面一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就是诗人很好的抓住了光色的变化。
诗中的后两句,诗人向大家展现了一幅新月初升的美好境界,再看一下身旁的草地上早已挂上了露珠,从而诗人又想起正好是九月初三夜,进一步将诗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推向了高潮,从而直接抒发心中的感情。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全诗: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你可以直接从诗中判断出来 前两句明显是在写景 所以一定不是表达情感的
而下两句一个 “可怜” 就足以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态度 所以自然是后两句了
大多数诗都是这样的 以后自己好好分别一下每句写什么就可以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