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有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观书有感》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第1张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观书有感第二首

宋◎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

注释

这首诗富于启发而有历久常新。半亩大的池塘像明镜一样,映照着来回闪动的天光云影。要问这池塘怎么这样清澈?原来有活水不断从源头流来啊!诗的寓意很深,以源头活水比喻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识,才能有日新月异的进步。

鉴 : 镜子。

徘徊:此处指来回闪动。

渠 :此处指方塘。

出处 中华诗词-南宋-朱熹

赏析

(其一) 这是一首有哲理性的小诗。人们在读书后,时常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诗中就是以象征的手法,将这种内心感觉化作可以感触的具体行象加以描绘,让读者自己去领略其中的奥妙。所谓"源头活水",当指从书中不断汲取新的知识。 《观书有感》是南宋大学问家朱熹的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欣赏。希望对无心向学,不读书看报,只知玩玩乐乐的青年朋友,有所启迪勉励。 原诗四句:“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它实写的是明丽清新的一派田园风光,反复读上几遍,会觉得愈读愈爱读!你看,半亩的一块小水塘,在朱熹笔下是展开的一面镜子(一鉴开),起笔就恬静而幽雅得让人立时展开了想象的翅膀。第二句更引起读者遐想,这面“镜子”中映照着天上徘徊的云影,可想那清澈的水面那么静谧可爱了!作者在第三句提了个问题,这水为什么如此清澈呢?他高兴地自问答道,因为源头总有活水补充,一直不停地流下来。 这幅美丽的自然风光图卷,已经令人读后清新明快了,更让人拍案叫绝的是一看题目,是观书的感想,顿时这美的意境升华,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把活水与读书融合了。 原来,大学者朱熹在赞美读书有所领悟,心灵中感知的畅快、清澈、活泼,以水塘和云影的映照畅叙出来了。他的心灵为何这样澄明呢?因为总有像活水一样的书中新知,在源源不断地给他补充啊! 大才子朱熹的一首小诗,给我们诸多启示,多读一点好书,会让自己思想永远活泼,才思不绝,情操高雅啊!

(其二)这也是一首借助形象说理的诗。它以泛舟为例,让读者去体会与学习有关的道理。诗中说往日舟大水浅,众人使劲推船,也是白费力气,而当春水猛涨,即使艨艟巨舰也如羽毛般轻,自由自在地飘行在水流中。诗中突出春水的重要,意在强调做学问要功夫到家,才能有所突破。这首诗很可能是作者苦思某个问题,经过学习忽然有了心得后写下来的。介绍:朱熹 1130-1200,字元晦,一字仲晦,婺源(今属江西)人。绍兴十八年(1148) 进士,任同字主簿。淳熙时,曾知南康军,提举浙东茶监公事,光宗时,知漳 州,入为秘阁修撰。宁宗初,官焕章阁待制。后被人攻击为伪学,落职致仕。 所著《晦庵先生文集》一百卷,今存。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 父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境,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哪得,怎么会。如许:这样。 ④蒙冲:战船。一毛轻: 轻如一根羽毛。 品评 有人以为诗是形象思维的产物,所以只宜于写景抒情而不宜于说理。这有 几分道理,但不能绝对化。因为理可以用形象化的手段表现出来,从而使得它 与景和情同样富于吸引力。同时,理本身所具有的思辨性往往就是非常引人入 胜的。(枚乘《七发》正证明了这一点。)因此,古今诗作中并不缺乏成功的 哲理诗。 朱熹是刘子翚学生,他父亲朱松文才也很好。也许由于父、师的影响,他 在道学中对文学的评价是比较公正的,也写出过一些富于生活气息的好诗。如 这两首当然是说理之作,前一首以池塘要不断地有活水注入才能清澈,比喻思 想要不断有所发展提高才能活跃,免得停滞和僵化。后一首写人的修养往往有 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阶段。一旦水到渠成,自然表里澄澈,无句无束,自由自 在。这两首诗以鲜明的形象表达自已在学习中悟出的道理,即具有启发性,也 并不缺乏诗味,所以陈衍评为“寓物说理而不腐”。 句解:

半亩方塘〔方塘:方形的水塘〕一鉴开〔一鉴开:像一面镜子被打开。鉴,镜子。古时候,镜子用镜袱盖上,用时打开。〕,

半亩方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

将书比作半亩方塘。书是长方形的,所以说“半亩方塘”。“一鉴开”,以镜子作比,形容方塘极其清澈。

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天光和云影一齐映入水塘,不停地晃动。

写清澈方塘中倒映的美好景致。“天光”“云影”,比喻书中的内容。

问渠〔渠:它,指水塘。〕那〔那:同“哪”,怎么。〕得清如许〔如许:如此,这样。〕,

为〔为:因为。〕有源头活水来。

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活水从源头不断流来。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一问一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的读书感受,暗含哲理。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我们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观书有感(其一) 朱熹

半亩方塘①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②

问渠③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④来

注释

①方塘:又称半亩塘,在福建尤溪城南郑义斋馆舍(后为南溪书院)内朱熹父亲松与郑交好,故尝有《蝶恋花·醉宿郑氏别墅》词云:“清晓方塘开一境 落絮如飞,肯向春风定”鉴:镜古人以铜为镜,包以镜袱,用时打开

②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

③渠:他,指方塘哪(nǎ)得:怎么会清如许:这样清澈

④源头活水":源头活水比喻知识是不断更新和发展的,从而不断积累,只有在人生的学习中不断学习运用探索,才能使自己永葆先进和活力,就像水源头一样

译文 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一样展现在眼前,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都在镜子中一起移动要问为何那方塘的水会这样清澈呢是因为有那永不枯竭的源头为它源源不断的输送活水

思想感情 这是一首借景喻理的名诗全诗以方塘作比喻,形象地表达了一种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池塘并不是一泓死水,而是常有活水注入,因此像明镜一样,清澈见底,映照着天光云影这种情景,同一个人在读书中搞通问题、获得新知而大有收益、提高认识时的情形颇为相似这首诗所表现的读书有悟、有得时的那种灵气流动、思路明畅、精神清新活泼而自得自在的境界,正是作者作为一位大学问家的切身的读书感受诗中所表达的这种感受虽然仅就读书而言,却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可以做广泛的理解特别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借水之清澈,是因为有源头活水不断注入,暗喻人要心灵澄明,就得认真读书,时时补充新知识因此人们常常用来比喻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人们也用这两句诗来赞美一个人的学问或艺术的成就,自有其深厚的渊源读者也可以从这首诗中得到启发,只有思想永远活跃,以开明宽阔的胸襟,接受种种不同的思想、鲜活的知识,广泛包容,方能才思不断,新水长流这两句诗已凝缩为常用成语“源头活水”,用以比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3,

1《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由牧虹作词、卢肃作曲,产生在1943年6月晋察冀边区平山县黄泥区的一个小村子。为了反对日寇到边区抢粮,实行“抢光、杀光、烧光”的疯狂政策,西北战地服务团深入到河北平山和山西繁峙的广大农村参加斗争。

为了配合这场斗争,牧虹和卢肃同志一起在三四天左右时间里,突击创作了小型歌剧《团结就是力量》。

2《没有***就没有新中国》

1943年,中国***领导的抗日战争进入最艰苦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我根据地实行双重打击。为发展和巩固抗日胜利果实,反对国民党的分裂,八路军边区剧社派曹火星、丁凯、肖静雨组成三人工作队,来到京西偏僻的歌谣之乡堂上村。 

2015年8月26日,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发布了“我最喜爱的十大抗战歌曲”网络投票结果,《没有***就没有新中国》是入选的10首歌曲之一。

3《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创作于1977年,由任红举、贺东久填词,朱南溪作曲,是一首进行曲。

这首歌创作于1977年下半年,当时全国正处在打倒“四人帮”的欢欣鼓舞之中,中央文化部和中国音协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全国音乐界创作新国歌。

南京军区文化部立即将音乐创作人招集起来,经过一段时间创作研究,选定了两首词由大家来谱曲,作曲家朱南溪谱了贺东久和任红举合写的歌词“中国,中国,鲜红的太阳永不落”。

4《我爱你,中国》

歌曲《我爱你中国》是陈冲主演的**《海外赤子》的一首经典插曲,创作于1979年,作词为瞿琮,作曲为郑秋枫。随着20世纪80年代初该影片的热播,这首由女高音歌唱家,马来西亚归侨叶佩英演唱的主题曲也在中国大地上迅速唱响。

歌曲《我爱你中国》把海外游子眷念祖国的无限深情抒发得淋漓尽致。每当唱起这首歌,都能让人的内心体验到一种喷涌而出的激情,让每一个炎黄子孙心中都荡漾着对祖国的崇高之爱。

2018年10月4日,维也纳童声合唱团的孩子们在中国国家大剧院音乐厅唱响《我爱你中国》,这是“维童”小天使首次在中国本土现场演唱这首歌。

5《长江之歌》

《长江之歌》是上世纪八十年代风靡全中国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话说长江》主题歌,王世光作曲,胡宏伟作词,首唱者季小琴。这首歌旋律激昂,歌词气势磅礴,通过对中国的第一长河——长江的描写与赞美,表达了中国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感。

“长江之歌”题意是关于长江的歌,唱长江的歌,赞长江的歌。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发源青海省唐古拉山各拉丹冬雪山沱沱河,全长621131千米,流经11个省、市、自治区,注入东海。它源远流长,与黄河一起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它是永远值得赞颂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135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