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蜀相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第1张

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此诗作于上元元年(760)春。杜甫在成都游武侯祠时写了这首七律。诗人在成都定居后,多次拜祭诸葛亮,对诸葛亮的品格、功业、成就深表仰慕,也为诸葛亮事业的最终未成而深至惋惜之情。诗歌开篇渲染了一种庄严肃穆的环境,松柏森森,为诗人指点“丞相祠堂”的路径,这与诗人前去拜祭的心情相吻合。“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联,写诸葛亮的身后寂寞,也是世无俊杰的曲隐表述。后四句对诸葛亮功业的咏叹中,渗透了个人失落的感伤。刘备为请诸葛亮出山,三顾茅庐,君主对人才重视到这等地步,足令后代文人志士羡慕不已。诸葛亮因此鞠躬尽瘁,辅佐两朝,死而后已。这样的明君、贤臣际遇,是后代有志效忠朝廷的才智之士们的楷模。诗人向往古人之时,也就是在为自身的不遇而苦恨。难得君臣如此投合,诸葛亮居然还是抱憾而终,诗人不禁为其泪流满襟。

《蜀相》表达诗人杜甫对诸葛亮的追慕、惋惜以及自己壮志未酬 的痛苦。作者借游览武侯祠,称颂丞相辅佐两朝,惋惜他出师未捷而身死。 首联——深切地表达出缅怀、追思诸葛亮的情意, “丞相”这一称呼,表示尊仰之意。 “何处 寻”的设问,饱含诗人对诸葛亮无限钦慕的心情。 “柏森森”三字意味深长,高大茂密的柏 树是丞相祠的标志,是诸葛亮伟大人格的象征,按我国传统文化心理,也是历代人民爱戴诸葛亮的见证。颔联——写祠堂内的景物,深刻地表达出对诸葛亮的怀念之情。颈联——写诸 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和精神品格,以高度凝练、精辟的语言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丰功伟绩, 表现出他忠贞不渝、坚毅不拔的精神品格,同时申述诗人所以景仰诸葛亮的缘由。尾联—— 对诸葛亮的景仰和痛惜之情。

《书愤》一诗抒发了诗人既“悲愤”又“豪壮”的思想感情,全诗虽通篇不见“愤”字,但细细品味,其愤慨之情无处不在。首联回忆过去,塑 造诗人早年的自我形象, 暗写其欲图恢复失地, “世事艰” 暗指投降派把持朝政,为下文“空 自许”作铺垫。从章法上说,点出了诗题中的“愤”字,形成了全诗的感情基调。颔联用六 个名词组成,勾勒出两幅气壮山河的战争画面,这联承接“气如山” ,将诗人的报国愿望渲 染得更加鲜明,再次突出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首联相比,悲愤之情更加强烈。颈联从回忆 到现实,诗意转为悲凉,一“空”一“已”互为映衬,有着无限沉痛与悲愤。尾联诗人以诸 葛亮自况,矢志北伐,死而后已,悲愤中蕴藉着豪壮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3947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