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马说》一文托物寓意,对在位者的不能识别人才,摧残、埋没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之情;同时又表达了作者的希望,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对有才能的人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使他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
(2)倘若“千里马”没有被别人发现,就需要自己寻找机会,效仿毛遂,自己努力争取机会,因为机会不会自己送上门来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一句点明了伯乐对千里马的命运起决定作用。
2、《马说》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一篇借物寓意的杂文,属论说文体,原为韩愈所作《杂说》的第四篇,“马说”这个标题为后人所加。此文作于贞元十一年(795年)至十六年(800年)间。“说”是“谈谈”的意思,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裁。
3、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流露出作者愤世嫉俗之意与怀才不遇的感慨与愤懑之情。表达了作者对封建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不重用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统治者不能识别人才、摧残人才、埋没人才的强烈愤慨
本文阐述了封建社会中人才被埋没的原因,对统治者不识人才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作者希望统治者能识别人才,重用人才,使他们能充分发挥才能
思想感情(中心)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之情和对统治者埋没、摧残人才的愤懑和控诉
第二段,揭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的“不知马”。千里马被埋没,在一般人看来,大概要归咎于它的才美“不外见”。因此,本段一开头就用“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点出问题的要害。“一食或尽粟一石”是夸张的说法,强调千里马的食量大大超过常马;“不知其能千里而食”,是说“食马者”只是按照常马的食量来喂养它,说明这种人的无知。接着,先以“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作低回之势;再用一组排比句揭示这“才美不外见”,正是“食不饱,力不足”所造成的恶果;最后又用反诘句“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对“食马者”的无知发出强烈的谴责。这是从反面证明“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的道理。
总之,就是说明了千里马别埋没的原因,表露出作者因为千里马别埋没的痛惜、
对“食马者”的愚妄无知的谴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