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风度

魏晋风度,第1张

这注定是一个不平常的日子,即使对于看惯杀人行刑场面的洛阳百姓也是如此,公元263年的一个夏日,在京师洛阳东面的马市刑场,洛阳百姓牵衣顿足为他送行。此前,三千太学生曾联名上书请求以他为师,想借此豁免他的死刑。他们渴望做最后一次努力,希望曹魏权臣大将军司马昭能爱惜名士刀下留人。太学生的情愿没有阻止屠刀落下,这位名士陨落后,晋书《世说新语》《资治通鉴》等众多古书,一次又一次提及他的名字,后世学者、文人、画家对他更是高山仰止,他逐渐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符号,这个人就是,嵇康。以嵇康为代表的一代名士风范,被鲁迅誉为‘魏晋风度’,成为中国思想史上一个无法绕开的话题。

每到夜半时分,洛阳城内总是回荡着古朴而神秘的琴声,它怨恨凄恻如幽冥鬼神,风雨亭亭似戈矛纵横。弹琴的人就是魏晋时期的大名士,嵇康。相传,嵇康曾夜宿洛阳西南的华阳亭,一位神秘过客将这首神曲《广陵散》授予嵇康,并且叮嘱嵇康绝不传于他人,神曲似乎找到了它真正心仪的主人。古书上说,‘嵇康为人肃肃如松下风,醉酒时倾倒,若玉山之将崩。’因才华出众,嵇康年少时便成为名闻遐迩的大名士,他虽然官拜中散大夫却无心政治,而寄情于山水之间。在距洛阳一百多公里的地方有一座云台山,嵇康常常来此悠游盘桓抚琴长啸。与他一道交游来往的有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和王戎等六位名士,他们无一例外名闻京师。因为七人常在云台山下的一片竹林聚会,人称竹林七贤。

对于他们,竹林仿佛是一片净土,七贤在此对酒当歌吟诗作赋,他们身着褒衣博带宽袍大袖,酒酣耳热之时或袒胸露背或脱帽弃帻,不拘礼法。竹林七贤的共同爱好是饮酒,就几乎成为竹林名士最重要的生活特征。史载,山涛饮酒至八斗方醉,阮籍喝酒可以大醉六十日不醒,不过喝酒故事最多的还是刘伶。有记载,刘伶饮酒一旦上了兴致会在家中脱衣裸体放达自乐,登门拜访的人讥笑他有失体统,刘伶不以为然,醉眼朦胧地说道,‘我以天地为房屋,以房屋为衣裤,诸位为什么钻进我的裤子里来。’

为什么饮酒之风此时如此盛行呢?这其中,既有对生命强烈的留恋,也有对死亡突如其来的恐惧。正始元年,少主曹芳即位,他的叔叔曹爽与元老司马懿一道辅政,曹氏与司马两大政治集团矛盾日益激化。正始十年,司马懿趁曹爽陪曹芳离开洛阳至高平陵扫墓骑兵政变控制了京都。在随后的大规模政治清洗中,前后被杀者多达数千人,天下震动。从此以后,司马家族全面掌控了曹魏的军政大权。残酷政治斗争带来的死亡恐惧,深深笼罩着名士阶层。

南京博物院珍藏着描绘竹林七贤的稀世珍宝,南朝画像砖。画像砖的内容刻画七贤于竹林,以嵇康、阮籍、山涛为代表人物,嵇康为曹魏姻亲娶长乐亭公主为妻,山涛泽宇司马懿之子司马昭是表兄弟,而阮籍则是曹魏名士建安七子之一阮瑀的儿子。七贤的出处志向虽然各不相同,但他们都选择了再竹林饮酒来躲避政治风险,只有竹林这片净土稍稍可以遮蔽腥风血雨。仔细看来,画像砖上除了竹林七贤以外还多了一个人,与坐姿散漫赤脚露腿的七贤完全不同。这位与七贤同处一室的人,名叫荣启期,是春秋时代的隐士,他为什么会和相隔近千年之久的魏晋名士作竹林之游呢?相传,荣启期精通音律博学多才,但在政治上并不得志,年老以后常常在郊野鹿裘带素鼓琴而歌自得其乐,他与七贤同属士这个阶层。士是西周等级社会秩序下的最后一级贵族,在春秋战国之际的社会变动中士阶层瓦解,社会身份已经非常复杂,他们虽然不再是贵族,但仍然保留着士的称呼,保留着学习和掌握各种专门技艺的传统,构成当时的知识群体。士,在军事上可任作战骨干,政治上任中下级官吏,文化上又学得古今知识,他们中的不少人有毅力、有抱负、有社会责任感,正因为此,中国古代往往把这种知识群体称为士。但理想与现实总是有矛盾的,南朝的画家们把荣启期与七贤并列,正是表达了他们之间的相似性,即未能得志之士的某种心境。

到了汉代,随着汉武帝的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成为社会思想主流,儒士们的言行建议日益受到政府的重视,儒士逐渐构成主要的知识群体并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中的很多人秉承儒家思想,拥有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忧患意识。东汉末年超纲大坏,儒家士大夫不满现状,通过品评人物来推荐人才来批评时政,被成为清议。汉末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就继承了士大夫们的清议之风。孔融认为,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是破坏纲纪倒行逆施,士的社会责任感使他挺身而出批评曹操的倒行逆施。公元208年,大名士孔融被曹操以大逆不道的罪名满门抄斩。政治的残酷,促使士人退而思考宇宙、人生与社会的本源。曹魏时期,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一批名士倚重《老子》《庄子》和《易经》为文献骨架,汇通儒、道开创了玄学思想,他们追问本与末、有与无、体与用、性与情、形与神、名教与自然等天人之际的各种问题,应该说玄学家是带着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真切感受全身心投入这场讨论的。他们借用清谈的形式围绕着这些问题所发表的各种看法,与其说是对纯碎思辨哲学的冷静思考,不如说是对合理社会存在的热烈追求。借助玄学与清谈,士大夫既能保持高尚的气节又能担负起士的责任。

理想与现实难以两全,随着曹氏、司马两大集团斗争日趋白热化,士人已经无法置身事外,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两条出路,一是继续支持曹魏皇室,一是转而投靠司马氏。出身上等士族的钟会就是依附司马氏的受益者,钟会是曹魏太傅著名书法家钟繇之子,自幼才华横溢,他只比嵇康小两岁,却折服于竹林名士嵇康的风采,钟会写了篇四本论讨论人的才能秉性的同异离合问题,他希望得到嵇康的肯定。钟会怀抱文章来到嵇康家门口,又犹豫起来,于是在户外远远地将文章掷入,转身就急急忙忙跑了。其实由此也说明了他们有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有惺惺相惜的一面,但是他们的政治立场确实是对立的,而钟会本身是和司马氏在密室当中策划如何夺权如何取代曹氏政权的人物。

此时,司马氏集团的势力如日中天,甚至凌铄王室。尽管如此,直性狭中的嵇康却依然选择了坚决不与司马氏合作。俗话说,‘天下三大苦,打铁、撑船、磨豆腐。没有力量不能打铁,没有胆量不敢打铁。’据晋书记载,嵇康也是一位打铁高手,每至烘炉高烧烈焰飞腾,慷慨的琴声与嵇康的铮铮铁骨相互碰撞回荡在竹林里。这一天,嵇康正轮着大锤打铁,钟会来了,这位曹魏谋士虽已是司马昭的宠臣,但他仍想结交这位竹林名士。然而嵇康根本不理睬这位朝廷红人,独自杨锤打铁旁若无人,把钟会整个晾在一边。两人沉默僵持良久,只听见铿铿锵锵的打铁声,直到钟会忍不住转身要走,嵇康终于说了一句话,‘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不甘示弱,回敬道,‘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两位玄学家的交锋似高手对决,一招之间兔起鹘落,胜负立判。这段对话就此成为经典,千年以后似乎还能闻到当时盛极一时的玄学气息。

当时名士们一起研究玄理的活动,叫做清谈。嵇康领衔的竹林七贤大多是当时数一数二的谈玄高手,他们都崇尚自然而贬抑名教,嵇康提出的越名教而人自然是魏晋时期最富代表性的口号。嵇康认为,要超越名教而直认自然,自然是人的本性,拥有很明确的政治态度,而这个政治态度就是反对司马氏集团。因为司马氏集团推行的是名教,名教就是所谓的以名立教,要立各种各样的符合儒家规范的名来作为教化。‘越名教而任自然’并不意味着可以超越现实,随着司马氏集团加快篡魏步伐开始对天下名士进行诏安。迫于形势,昔日参与林下之游的名士一个个离开竹林回到了朝廷,阮籍当起了有职无权的步兵校尉依然在酣醉中度日,山涛凭借与司马氏的特殊关系平步青云仕途坦荡。公元261年,原本担任吏部郎的山涛,马上要再次升迁,让谁来接替自己原来的位置呢,山涛想起了昔日竹林的朋友嵇康。这是一个两全其美的想法,即可以显示司马集团对名士的包容,又可以让嵇康体面地走出竹林。寒冬过后是桃花盛开的季节,山涛的引荐在花瓣的飘落中有了明确的答案。山涛字巨源,在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嵇康用了最严厉的辞藻表明自己的拒绝态度和立场。嵇康所绝交的并非针对山涛个人,而是由山涛所代表的司马氏政治集团,信中所写的,‘非汤武而薄周孔’更是一种时代的呐喊和抗争。这个口号等于是明确地提出了和司马氏集团决裂的口号,周武王伐纣、周公推行圣王政治理念这样一些功德被嵇康看来是非薄的,他认为这些都是不对的,连孔子也一道进行了鄙薄。这就等于向司马氏集团表示,你所宣扬的东西我都是反对的,所以这个口号对于司马氏集团想篡夺曹魏政权就造成了极大的困扰。

一封绝交书,让嵇康与当权者彻底决裂了,云台山下的竹林里再也听不到七贤把酒言欢清谈玄理的声音,只剩下嵇康打铁弹琴的萧索淡漠。嵇康选择了自我放逐,在自然山水之间他走得越来越远,这一期间他创作了长清、短清、长侧、短侧四首琴曲,被成为嵇氏四弄,是中国古代一组著名琴曲。他写了一篇声乐理论文章《声无哀乐论》,对于魏晋清谈影响颇大,嵇康认为喜怒哀乐从本质上讲不是音乐的感情,而是人的情感,音乐是可观的存在,而感情是主观的存在,人的哀乐之情遇和声而发,和声起媒介作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声音就和宇宙之理一样,它本身没有喜和怒,没有哀和乐,所有的东西都是人加给它的,他是在阐述这样一个道理,这个道理依然跟他的自然就是名教,合乎天理的东西就是真理的理论一致。所以他在政治上的取向依然是和他崇尚自然,要求名教来服从自然的这样一种政治立场。

无论弹琴作曲为文作诗,嵇康都堪称大家,他悠游从容游心太玄,引领一代清峻渊远的玄学风致。不肯屈身仕进的嵇康成为洛阳城内众士人追捧的对象,这位大名士公然不与司马昭合作的决绝,自然也成为人们议论的话题。终于,司马昭除去这个不识抬举之人的机会到了。吕巽、吕安兄弟是嵇康的朋友,两兄弟反目成仇,吕巽告弟弟不孝吕安因此入狱,嵇康因曾为他们调停竟然被牵连进去,最终司马昭用这个荒诞的理由,将嵇康、吕安一并处以死刑。

嵇康死后,被葬在了自己的出身地安徽石弓山,他的赫然离世让整个士族上下笼罩着深深的哀伤。不久后一个寒冷的夜晚,阮籍在醉酒酣睡中与世长辞,山涛则在朝廷里飞黄腾达。十四年后竹林七贤之一的向秀迫于司马氏的权威不得不到洛阳应郡举,途中向秀特意绕道山阳嵇康故居凭吊,时已日薄西山,向秀回想起昔日与好友嵇康游宴竹林的美好时光,不禁悲从中来,‘悼嵇生之永辞兮,顾日影,而弹琴’含泪写下思旧赋。竹林时代早已结束,世间再也找不到这样一片净土。

竹林时期的玄学,是用自己的行为方式不向*威低头的一种典范,所以嵇康的人格及影响在中国历史上是非常高的。和后来的一些名士,也就是所谓的假名士,假的放达,纵欲的一派人是完全不一样的。西晋末期,有八个旷达不羁的士人号称八达,他们把自己关在小屋里披头散发赤身裸体连日酣饮,八达自以为袭承了竹林风范,其实却没有理解嵇康、阮籍佯狂任达的苦衷,自然也缺乏他们的批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嵇康可能不会想到,他所留下的嵇氏四弄,此时已传遍洛阳城的大街小巷,然而当年的铿锵仙音早已变味,沦为上层士族附庸风雅的玩物。西晋末年,富可敌国的石崇乐于结交豪门子弟和文人雅士,当时号称二十四友,他们备有舞伎乐队,时常在金谷园聚会,诗酒宴饮纵情作乐,极尽人间之欢愉,文士们沉醉于纸醉金迷,炫财斗富之风大行其道。同时,西晋末期的玄学与政治区分不开,有些政治家不专心治国,把谈玄作为第一要务,也就形成了后来的清谈误国。

狂放任达只是竹林名士的一面,他们谈玄的场面也为后人津津乐道,西晋末年,许多官场中人借清谈全身避祸装点名士风度。清谈家王衍,善吐玄言,以议论老子、庄子为能事,因为他一直以来身居要职,后进之士无不仿效他谈玄,造成了整个朝廷矜高浮诞的风气。时人评论王衍,说他不以事物自婴,不问政事,是个典型的官僚玄学家。正是这个王衍以三公的身份举为元帅,最后被后赵石勒所杀。临死时,王衍叹道我们不如古人,以前如果不崇尚玄虚而是合力匡扶社稷也不至于落到今天这步田地了。

公元316年,统一中国仅仅三十七年的短命王朝西晋,在不合时宜的清谈中宣告灭亡。司马家族带领大批士人南渡长江定都建康,建立东晋政权,名士的流风遗韵也被士大夫带入东晋。

在江南,竹扇的制作已有几千年的历史,正是因为大批士人的南迁,为竹扇赋予了更多的风雅。东晋时期,有一位老婆婆因为无法销售她制作的竹扇而发愁,恰逢一位士人路过,士人于是提笔在老人的扇上写起字来,并嘱咐老婆婆,‘你就说是王右军的字,要卖百钱。’果然,在集市上所有的竹扇被一抢而空,这位一字千金的王右军就是东晋名士大书法家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集序,不但堪称天下之至文,其书法更是被后世推为天下第一行书。

曲水流觞是中国古代流行的一种习俗,农历三月人们举行祓禊仪式之后,大家列坐水滨,在上游放置酒杯,酒杯顺流而下,停在谁的面前谁就举杯饮酒。正是在这样的聚会中王羲之乘兴而书,写下了举世闻名的《兰亭集序》。兰亭聚会中,还有另外一位名扬后世的大名士,东晋宰相谢安。谢安,年少时崇尚清谈,对走上仕途漠不关心,后来因谢氏家族朝中人物尽数凋零,谢安才回到朝中主持大局,官至宰相。这位谈玄高手在东晋面对前秦侵略生死一线的时候,担任总指挥,在淝水以八万兵力大败号称百万的前秦军队,致使前秦一蹶不振。谢安的力挽狂澜为东晋赢得了几十年的安宁与和平,也为自己赢得了风流宰相的美誉。《世说新语》中的一段也显示出谢安不凡的雅量,‘谢公与人围棋,俄而谢玄淮上信至,看书竟,默然无言,徐向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而被大破贼。”意色举止,不异于常。’

历史发展到东晋,玄学在儒与道之间有了更好的交融,名教与自然在名士身上诠释得更趋和谐,无论是在朝为官还是隐居山野。‘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这里,是东晋名士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也是陶渊明给后世中国人规划的一个理想国度,这里没有不公与欺诈,人人和睦相处安居乐业,老人小孩儿都怡然自得。东晋末年时局动荡,陶渊明辞官归里,将精神寄托在农村田园生活的饮酒、读书和作诗上,他的固守清贫,传承了士大夫之道,完美实践了七贤所向往的归隐生活。

从汉末开启的这段魏晋风度,经历了两个多世纪的洗礼依旧历久弥新,孔融、嵇康、王羲之、谢安、陶渊明,他们都在用不同的行为方式为自己的时代为后世中国阐释者自己心中的魏晋风度。对魏晋风度的阐释同样表现在众多的绘画和文学之中,这其中最荡气回肠的片断还是嵇康用自己的生命来阐释魏晋风度。偶像是由粉丝塑造的,他自己无非是率性而行,嵇康反对司马氏易代,这样本来还不会死,当司马氏想让他吃一点苦头将他关到监狱后,有三千位太学生请命,要求释放嵇康,这也是当时整个太学的规模,而这时也让司马氏真正的感觉到了要取代曹魏的阻力是多么的大,嵇康已经成为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了,所以只好杀之。

尽管朝廷上下都在为他呼号,但嵇康已深知在劫难逃,他做了两个直到今日都让人出乎意料的安排,第一件,是他为孩子写下一篇家诫,点点滴滴皆是教孩子们要谨小慎微遵从礼教;另一件是嵇康没有把自己的孩子托付给自己的各个嵇喜,没有托付给他敬重的阮籍,更没有交给日日相伴的向秀,而是托付给了山涛,曾经立誓绝交的山涛,他希望山涛能帮助儿子嵇绍步入仕途,担负起一个士人的责任。山涛没有辜负嵇康的嘱托,他告诉这个孩子不要成为乡愿之徒,要能与世沉浮又能坚持气节,十八年后嵇绍成为晋朝的忠臣,他以身体护卫君主,丧身于飞箭之下。

嵇康行刑的当天,洛阳城万人空巷,有关史书记录下了这个悲壮的时刻。临刑时,嵇康神色坦然,他顾看日影离行刑尚有一段时间,要了一架古琴,在众士子的注目下开始拨弄琴弦,弹奏广陵散。铮铮的琴声,慷慨的曲调铺天盖地,曲终之时,他略有遗憾地感叹到,‘广陵散于今绝矣。’广陵散所代表的魏晋风度,在后世仍然以各种形态发生着变奏,人的觉醒带来了张扬的个性和对时政的批评,关注广袤宇宙追寻诗意人生回归精神家园,这,就是魏晋风度。

「晋」传承、天下之顶点一掠而过!

晋的故事是六代的特色,将三国时代做一个完整的结束、画下句点。象征纷争了百年以来的结束与一个全新一统天下的朝代的开始,传承意味相当浓厚的晋传,制作小组也花了不少心思做铺成。

晋传由司马懿开始,很明显看出,司马懿高处不胜寒的气氛,不论是自称燕王带头反叛的公孙渊,或是相较于蜀魏两国的状态,司马懿不时想起当时激烈斗智的不世奇才——卧龙诸葛亮。对于已无人能与之匹敌的天下,司马懿毫不眷恋地引退,任谁都看得出来,这是失去对手的寂寞。

这在稍后讨伐王凌时也有提到,失去敌手诸葛亮的司马懿,所为之事皆是看不下去愚者而不自知,他说了一句话∶「我只是看不惯妄想得到超越自己器量的权力这种愚昧之徒四处蔓延的世局。」这也看出了魏国内政杂乱,能者相继去逝,无能者争相出头,甚至当日霸主曹操之后代都无力将魏国更进一步,曹爽接连军事失利与颓圮作为让百姓苦不堪言。渐渐传出希望有能者司马一家能再回辅佐重整魏势。

而在后期已经重整心态的司马昭,对诸葛诞也说了一样的话∶「不明自己的器量,连目的都迷失了这是你的大罪。」

晋传前期算是著重于这一方面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是一进晋传那气势浩大的配乐,铺成使用司马一家的活跃并带出司马后代的能力,之后再花一场战役的篇幅来加强曹操后代的无力,这些铺成让正史之乱的气氛一口气爆发。也让人有早该起身反抗了的心情,这边情感上转化的处理相当不错。

司马懿逝去之后,重心往司马师与司马昭前进。继承司马懿权力的司马师,众所瞩目的首战─伐吴的东兴之乱,这里持续带出司马昭的有能透视情势的能力却不想居位的个性,对比司马师是迥然不同的性格。

然而本作亮点、卖点、爆点的王元姬 终于在此战可以操作使用了,王元姬的死鱼眼、事业线、纤细的肢体、白皙的嫩肤、金发绑马尾在该战稍早是使用诸葛诞时,因进攻东城而让西城袭兵进入本阵,王元姬讲出∶「若是这时候有人能来帮我的话」

二话不说,立刻放弃东城攻略,呼马一跃,立即前往救援。稍后使用元姬遇到丁奉时∶丁奉劈头便一句∶「这纤细的四肢真想让人好好肆虐一番」 元姬回应∶「这张凶恶的脸,是在开玩笑吗」对于司马昭的懒性,元姬也有表示出无奈,不论是东西城进攻的想法或次更之前司马懿对元姬的慰问,都有表达出来,其实战役中也不时会出现这样的对话司马昭:「啊~元姬,真是多亏了你啊,谢谢啊。」王元姬:「唉请不要再偷懒了好吗,明明想做也是做得到的。」就连郭淮忧心于出阵已久尚无消息的司马昭,向元姬询问元姬也只是瞬答∶「不知道,我们该出发了吧」 结果下一秒传来特报说司马昭遭到蜀军埋伏包围最先喊出声的就是王元姬,还立刻问「哪哪里」之后就急著要郭淮立刻出发救援,但之稍后救援成功后,元姬先是放心口气说∶「子上大人看来你没事阿」。但之后又马上补一句∶「不要在怠惰了!会给人添麻烦。」

富有霸气与才能的司马师,欠缺的只有天命。 天下之顶点在司马师面前一掠而过,此时他说道∶「我被魏的怨念所伤,又被忠贞挖开伤疤」「从现在起,我把所有权力交给你,以后随你高兴怎么用」「大哥你这样太不负责任了」 「哈好像在哪听过一样的话,呵哈哈哈哈哈!」 司马师跟当初司马懿讲出了一模一样的话。在传承意味浓厚的晋传,制作小组很巧妙地利用了这点。

在第三次蜀击退战后,司马昭大获军心,此时王元姬语重心长的说道∶「子上大人,这些都是对你信赖的声音」 「而且也没有能接下你责任的人了」 虽然明白元姬是想让司马昭匡正过去懒习,了解现在自身的价值与存在。不过司马昭很趣味的回了一句∶「不过你可能要偶尔听我吐吐苦水啊。」 这时王元姬睁大双眼吓了一跳似的说∶「在您吐苦水之前应该有更重要的话要说吧」语毕立刻撇头并缓缓地低下头,眼皮稍垂,眼神尽是透露出少女情怀的气息。这一幕到此结束。这一段除了制作小组原先要表达的事情以外,应该是趁机让元姬卖萌服务一下玩家吧,事实上,除了晋国的元姬以外,吴国的尚香也有机会让她卖萌过,倒是蜀国的女将就要叹气了,蜀传对于女武将的戏份远远不如男武将,应该是说完全没有戏份,难怪蜀传会被人戏称腐传。

回正题,卖萌归卖萌,但元姬这段话确确实实地让司马昭明白现在他生存的意义,此时的他已非当日对父亲与兄长唯命是从、无所谓的态度,而是负起身为一位霸主的责任,转身投入天下这个大洪流之中。

诸葛诞VS司马昭的剧情也是晋传的一个精彩之处。在早先的东兴之战中,古板又正经的诸葛诞从心底里看不惯懒散放浪的司马昭,这已经埋下了诸葛诞之乱的伏笔。但真正从战斗才能来说,司马昭从父兄那里继承过来的预读战场形势的天赋,远远胜过了食古不化的诸葛诞(司马昭男主光环嘛,没办法)。钟会也在战前对司马昭说:「我虽然看不惯你,但我承认你的才能远远胜过那个诸葛诞。」和大多数男主角的死硬对头一样,诸葛诞拒不承认自己与司马昭在能力上的差距,硬是发动了叛乱。换上吴国代表性红衣的诸葛诞,也正如众人预料之中,不是司马昭的对手。在被围困至寿春城时,文钦对诸葛诞说:「再这样挟持百姓顽抗下去,只会显出你的气量狭小,和司马昭的差距徒然越来越大而已。」诸葛诞恼羞成怒,背后一剑砍死文钦。最后与司马昭决战时,诸葛诞放火想和司马昭同归于尽。司马昭摇摇头说:「连死都不敢一个人去赴死,没用的家伙。」

在诸葛诞败战之后,曹魏终于到了最后极限。因为此时的司马昭心中毫无迷惘,一改过去懒性,俐落冷彻的行事,让魏国上下都感受到了,这是一位决心一统天下的男人的霸势。魏帝已经有名无实、形同虚设,即使魏帝就在这个时候发难,也挡不住司马昭的决意,司马昭对已经逝去的曹髦说∶「弑帝之事我会永记于心,将来也会被写入史记之中吧」 「我会负责弑帝这个责任」 弑杀皇帝之后,改拥曹奂即位,司马昭将下一个目标放在被逝去知人的话语所纠缠的蜀国被逝去之人的意念给束缚住的姜维等人,在被司马昭一一斩杀之时,最后的遗言的确是让人有所不舍「蜀的责任对我来说还是太重了吗」「父亲对不起我没能好好保护你所爱的国家」

最后蜀在刘禅的投降之下,战役结束了,蜀也就此不复在灭亡了。司马昭成为晋王,但隔年逝世,由其子司马炎继承。司马炎晋国大旗一挥灭了魏国的王朝,并即位称皇。15年后,吴国亦因孙家后辈无能者居位,结束了孙吴的历史,晋就此统一天下,结束了战史悠久的三国时代。由于晋传是整个三国故事的结束,所以在描写铺成上比起三国的纷战连绵,花了更多篇幅在处理魏与晋的关系。魏是当日霸主曹操一手打下的,要将烙印在人民心中的魏此一字改成晋,需要花多大的心力才能达成,这点制作小组没有偷懒用叙事就带过,一点一滴、一层一层的慢慢带开来。从曹操后代无力、司马懿活跃、人民盼望司马一家重回辅佐开始展开,再到霸气才气兼具的司马师,不论是军事上的令人折服,或是描绘天下的步伐,皆一步一步将晋带往天下。司马师在整个晋传的铺成很重,把魏转晋这一个过程,他可说是最重要的一个人物,晋在他手上可说是已经走出了大半将近终点了,制作小组也用「天下之顶点一掠而过」来形容 司马师,司马家三个阶段中,司马师确实是最适合这句评语,一代接著一代,一直强调这点的晋传也十足的表达出了历史传承的氛围。

若要说蜀传是「仁义」、吴传是「羁绊」、魏传是「霸道」。那晋传的主旨就是「传承」了。最后那段动画中,特意上演刘禅「乐不思蜀」,但制作小组别有用意地很明显以另一种意思来诠释,直接将特地在晋传里铺成很久的「蜀国束缚的执念」给做个总收尾,这段可说是画龙点睛般地点亮了蜀国在晋传中的立场

就这样,过去由曹操、孙权、刘备所开启的三国局面,最后由司马家统一了天下。

提起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属相,大家都知道,有人问歇后语解生肖;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打一生肖?另外,还有人想问司马昭之心皆知的生肖是什么,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其实歇后语解十二属;1《司马昭之心——–鲜为人知》打一辈子肖,下面就一起来看看歇后语解生肖;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打一生肖,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属相

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遥想曹操当年,文武双全、雄才伟略,可谓老虎,百兽之王,但是死后,司马昭就是山林的猴子了,所以说他是猴的生肖。

恩,太佩服自己了哈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解一生肖?注上原因谢谢!

要看怎么解了,其心就是想篡位,可谓是狼子野心,这么讲就是狗了!若是只看后一句,路人皆知,个人认为被人喊打的过街老鼠可称得上路人皆知,所以这么讲就是鼠了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许多人都知道〉(打—生肖)

歇后语解生肖;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打一生肖?

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遥想曹操当年,文武双全、雄才伟略,可谓老虎,百兽之王,但是死后,司马昭就是山林的猴子了,所以说他是猴的生肖。

恩,太佩服自己了哈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打

猴,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遥想曹操当年,文武双全、雄才伟略,可谓老虎,百兽之王,但是死后,司马昭就是山林的猴子了,所以说他是猴的生肖。

还有一种说是鼠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猜什么生肖谢谢

马司马昭三个字的中心就是马司马昭是什么人物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属相:司马昭之心皆知的生肖是什么

司马昭生于赤壁之战那年,我不知道确切的答案,但如果说诸葛亮属龙的话,那么司马昭应该属马,因为诸葛亮生于年,而司马昭生于年,晚2折多2年,推算应该属马

司马昭属什么的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是什么生肖

歇后语解十二属;1《司马昭之心——–鲜为人知》打一辈子肖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指什么生肖。

你好,答案是马,

马在此年情感运势上多有波折之象,部份人会出现桃花颇旺的特性,但就是想稳定下来会很难,单身者情缘机会不少,但就是不容易出现好的缘份,本年度已婚者多有家居口舌出现,多需自己调整好心态。此年想结婚者因本命年属自型,故多为好事多磨状况百出的特征。此年属马的朋友要留心情侣间的争执较往年严重。

以上就是与歇后语解生肖;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打一生肖相关内容,是关于歇后语解生肖;1《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打一生肖?的分享。看完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属相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竹林七贤”在后世人看来都是一群狂放不羁的人,他们不拘礼节,尽情饮酒作乐,好不快活。其实他们有的活得很辛苦,不愿趋炎附势司马氏,只能用这种方式来抒发自己的情感,是一种无奈的发泄。

竹林七贤不愿屈从司马氏,但司马昭偏要他们选边站,对其进行分化瓦解,最终王戎、山涛投靠司马昭,山涛劝嵇康归附司马昭,嵇康愤怒与山涛绝交,坚决不与司马昭合作。

嵇康和阮籍的声望在竹林七贤里最高,司马昭见无法收为己用,便找借口杀害了嵇康。连嵇康都敢杀,于是名士们纷纷臣服,竹林七贤也各自分道扬镰,阮籍、刘伶惶恐佯狂避世;王戎、向秀、山涛则投靠昭,竹林七贤最后各散西东,司马昭认为刘伶、阮咸酒鬼而已,没有多大本事,唯独对阮籍青睐有加,开始笼络阮籍。

司马昭想同阮籍结为亲家,让儿子司马炎(即后来的晋武帝)娶阮家的闺女,这样阮籍顺从了自己,其他名士就会纷纷效仿,一批社会贤达追随左右,司马氏的势力才会更加稳固。可阮籍可不愿意,他不想得罪曹魏和司马昭任何一方。曹髦执政时期封阮籍为关内侯虚职,阮籍出任过散骑侍郎的闲差,还出任过中散大夫并,而且嵇康还娶了长乐亭主,与魏宗室有姻亲关系。

如果他与司马昭成了亲家岂不是背叛了曹魏。但司马昭的势力如日中天,也不能直接拒绝,于是阮籍就天天喝酒,醉倒就睡,睡醒又喝。司马昭派来提亲的媒人开始还耐心等着,心想他总有清醒的时候吧,可谁想阮籍连续醉了六十天,司马昭也无可奈何就此作罢。

竹林七贤中,阮籍与嵇康是最要好的朋友,他们经常袒胸露背地在山亭里喝酒、弹琴、唱歌。阮籍的嗓音非常好,据说在山野间呼啸吟唱,余音久久不绝。而嵇康琴艺绝妙,两个人一唱一和,将林中的鸟儿都吸引过来聆听,成就了中国古代音乐史上“嵇琴阮啸”的佳话。

嵇康被司马昭杀害后,阮籍又恨又怕,对司马昭恨之入骨,但又怕得要命。生怕自己说话不小心也会掉了脑袋。嵇康就是因为讥讽抨击朝政遭到杀害,阮籍变得谨小慎微,不敢得罪任何一方势力,每天如履薄冰。

曹爽当大将军辅政时权势很大,召他去做参军,嵇康不敢不从就去了,后来找借口又跑了回来。曹爽后来被司马昭杀死,阮籍幸免一死,大概与阮籍当“逃兵”有点关系,本质上是他并没有投靠曹魏而躲过了一劫。

嵇康被杀后,司马昭要阮籍出来做官,任司马炎大将军府里的从事中郎(大将军的属官),阮籍吓得出了一身冷汗。之前他可是拒绝过司马炎做自己的女婿,如今却让他跟着司马炎干,这也太尴尬了,弄不好会经常被穿小鞋呀。于是他就主动要官,向司马昭请求去做步兵校尉,因为那里有会酿酒的好厨师,有现成的美酒三百斛。

司马昭一想只要你肯出来做官就好,于是答应了。阮籍当官后,从不议论任何人的是非,喝酒是他的最大爱好,司马昭对此也很满意,因为此时很多人都已经把阮籍看作是司马昭的人,司马昭收买笼络名士的目的达到了。

阮籍并不在意司马昭对自己是否欣赏,他极为痛恨玩弄权术的人,他曾讥讽刘邦:“当年没有什么英雄,竟叫这小子成了名!”

他更痛恨司马昭,但却又要保全自己的性命。阮籍也反对痛恨封建礼法,做出一些在当时看来是出格的举动,不过阮籍知道这只是小节问题,当权者才不管他这些,而且还会引以为乐。

阮籍做了哪些出格的事呢?他邻家有一个酒馆,老板娘很漂亮,阮籍常去喝酒,美酒加上养眼的美女让阮籍很是陶醉放松,以至于醉了便睡在老板娘脚边,经常这样酒馆老板也习以为常了,不跟阮籍计较。

阮籍嫂子回娘家,他也不避嫌,去和嫂子告别。跟自己家人这样,在我们看来也没什么,可他还神神道道地跑进村里一个美女家里哭了一场,这个女子年纪轻轻就病故了,美女的家人也和阮籍非亲非故,互不相识,他就这样直接闯了进去哭祭一番,让人家哭笑不得。

阮籍这些举动让人感觉是他率性而为,活得很潇洒,想怎么活就怎么干,其实他内心却极为痛苦,如履薄冰,在生死煎熬中度过。

他在一首《咏怀诗》里,抒发了自己的无奈和心焦:“一日复一夕,一夕复一朝;颜色改平常,精神自损消。胸中怀汤火,变化故相招;万事无穷极,知谋苦不饶。但恐须臾间,魂气随风飘;终身履薄冰,谁知我心焦!”

阮籍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也是有主张的人。但在那个专权的社会,他不敢发表自己的主张,不敢说真话,假话又说不出,所以活得非常压抑和无奈,不知路在何方。

为了缓解这种心情,他就经常自己驾着车,不走大道,也不理睬小路,在荒山僻野里乱转,直到实在没有办法走了,就哭着回家。不知他是发泄开了,还是更加痛苦了,也许是找不到一条适合他自己的人生路了吧!

就这样阮籍越活越窝囊,不敢评论时事,不敢议论别人的罪过,怕引来无妄之灾。这一点他不如嵇康,嵇康一身正气,敢作敢当是条汉子,虽然死了但气节为后人所称颂。阮籍只想活命,却活得越来越窝囊,靠酒来浇愁。酒能麻醉人的思想,使人暂时忘记尘世间的不平与内心的悲愤,当然阮籍喝酒也喝出了名堂,逃脱了别人的陷害。

秘书郎钟会居心叵测,想找阮籍的把柄问罪,就跑到阮籍家里高谈阔论时事,想逼出阮籍持什么样的政治主张,而阮籍只是喝酒,其他一概跟钟会打哈哈,让钟会一无所获只好罢休。

阮籍谨慎,就连他写的那些咏怀诗也大多隐晦异常,不说现在的人看不懂,就连当时的人都捉摸不透。

不过阮籍之所以被称为贤人,是他的思想有闪光点。一些积极的思想还是从他的作品中反映出来,在他的作品《大人先生传》中,他就大胆地反对那些虚伪的礼法,对“君贵臣贱”嗤之以鼻,还抨击权贵。在《达庄论》里他指责权贵只知献媚帝王,不为百姓做事。

“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公元263年,魏国进攻蜀汉节节胜利,司马昭篡位的步伐也开始加快。魏帝曹奂只得下诏,要司马昭接受“九锡”,晋位晋公,拜为相国。中国古代篡夺帝位者,往往虚伪地搞这个“九锡”,行帝位“禅让”之礼,表明自己是名正言顺当皇帝,真是自欺欺人。

司马昭一再假意拒绝,这时候就需要马屁精来带头了,司空郑冲带头劝进。可劝进书要谁来执笔呢?这些人都不约而同想到了文笔好的阮籍。阮籍是非常不情愿来写的,但又怕遭遇好友嵇康被杀的厄运,于是想到了醉酒来拖延。这招曾经屡试不爽,但这次阮籍遇到了一帮“无赖”,就算是阮籍醉在家里呼呼大睡,这帮阿谀拍马之徒还是拼命将他摇醒了,逼他写劝进书。阮籍见躲不过去了,只好写出来,这帮人看到阮籍写的劝进书后直呼他奇笔高才。

阮籍违心地奉承了司马昭一回。司马昭晋位晋公,对阮籍是否感恩呢?司马昭的确也维护阮籍,阮籍身有重丧,在宴会上饮酒吃肉,不循礼法。司隶何曾当场指责他,古代以孝治天下,司马昭要杀他也完全没有问题,但司马昭却帮阮籍说话,怪何曾不能同阮籍共忧患。

其实阮籍是有名的孝子,他母亲去世那年,阮籍正与朋友下棋,有人跑来告诉他:“你母亲去世了”。阮籍要求好友继续下棋,下完棋后放声大哭,吐血数升。出殡的那天,阮籍因伤心喝酒浇愁,结果再次吐血数升,正是伤心母亲地离逝,才会伤心到吐血。表面看来阮籍不成体统,他只是对当时的礼数反感不盲从而已。

阮籍写了劝进书后两三个月就死了,有人说阮籍是因为自己做了违心的事,苦闷烦恼不能原谅自己而死,劝进书成了他的“催命书”。司马昭呢,最终也没能当上皇帝,两年后也生病咽了气。

看过三国的人都知道司马懿是一个足智多谋的人,是辅佐了魏国四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后期成为掌控魏国朝政的权臣。善谋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显著的功绩是两次率大军成功抵御诸葛亮北伐和远征平定辽东。功绩卓著,73岁去世,葬于首阳山。其次子司马昭封晋王后,追封司马懿为宣王;司马炎称帝后,追尊司马懿为宣皇帝。司马师和司马昭是司马懿的儿子,他们继承了司马懿的根基,身居高位,独揽大权,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幕僚队伍,凭借文治武功巩固其地位。一句“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典故让司马昭家喻户晓,司马师在历史上没有留下什么影响。那么为什么司马懿死后将军权交给司马师而不是司马昭呢?

司马师沉着坚强,有勇有谋,雄才大略,早年与夏侯玄、何晏齐名。高平陵之变后,因功被封长平乡侯。司马懿死后,以抚军大将军辅政,独揽大权,次年升为大将军。掌权后,他亲自制定选拔官吏的法规,命百官举荐贤能,整顿纲纪,朝野肃然。司马师也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曾用计于新城之战击溃吴国诸葛恪的大军。

司马昭早年曾随父抗击蜀汉,多有战功,封新城乡侯。正元二年(255年),司马师去世,继兄为大将军,专揽国政。260年,魏帝曹髦被弑杀,司马昭立曹奂为帝。景元四年(263年),分兵遣钟会、邓艾、诸葛绪三路灭蜀汉,被封晋公。次年,进爵晋王。司马懿死后,兵权留在司马师手里,像司马懿那么聪明的人,难道不知道自己的两个儿子的才能吗,肯定是择重托付。司马师得权以后,一直都是自己带兵打仗,而司马昭那时没一点做为,凡事都只听他哥哥的,直到司马师死后,他才要为兄报仇。而且司马懿的意志是效忠魏国,死前叮嘱两兄弟,司马昭则违背父命。

后来,开创晋朝的晋武帝司马炎追谥司马师为景皇帝,也算是对司马师一生功绩的最好缅怀。从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历史大趋势看,由三国分裂到晋朝统一,是历史的大潮流。司马懿把大权交给司马师正是顺应了这个潮流,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深度解读司马懿

由吴秀波、刘涛、李晨、等诸多演员主演的三国历史题材古装剧《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近日在卫视与网络上热播。整部剧分为两部,《军师联盟》为该系列上部,以三国时期曹魏作为大背景,通过对权谋与情感的描述,讲述了司马懿如履薄冰、谋冠天下的传奇故事。

《军师联盟》与以往的三国题材不同,将视角仅定为司马懿这一历史人物,因此不仅裁减掉了“赤壁之战”“官渡之战”等经典内容,也首次艺术化地演绎了司马懿、曹操等人的家庭生活。特别是由人气男演员吴秀波饰演司马懿,为此剧吸引了更多的关注度。

纵观司马懿的人生经历,可以解读出很多精彩的人生哲学与处世之道。从司马懿的人生经历中总结一些可以让今人用起来依旧不会过时的智慧。包括如何捕捉时机,如何忍耐淡定,如何说话做事等话题。这是为人处世的秘诀和技巧。

诸葛亮评价他:曹丕已死,孺子曹睿即位,余皆不足虑。司马懿深有谋略,今督雍、凉兵马,倘训练成时,必为蜀中之大患。不如先起兵伐之。

李世民评价他:以天挺之姿,应期佐命,文以缵治,武以棱威。用人如在己,求贤若不及;情深阻而莫测,性宽绰而能容,和光同尘,与时舒卷,戢鳞潜翼,思属风云。

司马懿堪称是几千年来最优秀的心理高手。

有这样一本书

深度解读了司马懿的精彩人生

――

《司马懿――从龙套到主角》

书中案例与文本的解读中,司马懿的处世智慧、人生哲学处处精彩,处处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本书以“胜者为王”作为命题,借由司马懿的案例来谈如何取得人生的胜利这一话题。

具体来说,包括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如何处理人生难题、突破困局等等。总之,这是获取成功的不二法门。

从司马懿的人生经历中总结一些可以让今人用起来依旧不会过时的智慧。包括如何捕捉时机,如何忍耐淡定,如何说话做事等话题。这是为人处世的秘诀和技巧。

本书不是市面上常见的历史演义类书籍,而是一本有着浓郁励志色彩的人生智慧书。

定位精准,受众庞大

司马懿的知名度非常大,本书的畅销潜力可观。

刚需是金,实用为王

本书的主打卖点不是历史趣事,而是非常实用的司马懿心理学实用秘诀,可以拿来开启心灵之门。

历史元素,现实对接

本书包含有厚重的历史材料,但提供的策略和方法却能让人在现实中运用,让读者感觉是一本有分量的指导书。

人生智慧,生存规则

人们最迫切地需要获取知识和秘诀,需要向司马懿学习心理策略的运用和生存的规则,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生存。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5245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