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你的心理有什么变化

面对疫情你的心理有什么变化,第1张

面对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我身边的朋友出现以下心理问题:有些人心烦意乱、紧张焦虑、容易愤怒、指责抱怨;有些人感到孤立无助、沮丧悲观;有些人变得注意力不集中、茫然失措、难以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有些人会有行为笨拙、行为冲动、 甚至会有攻击行为;还有些人会通过大量饮酒及吸烟来缓解 紧张情绪。甚至有些人会出现心跳加快、食欲下降或进食过 多、恶心呕吐 、腹泻、头痛、疲乏、入睡困难、睡眠浅及 多梦等不适症状。

疫情的持续存在会让我们在心理、生理和行为上都出现变化,这是个体所面临的应激事件打破了自己的平衡和承受能力,或超越了自己的控制范围造成的。这时我们会出现这样的变化:

情绪反应

焦虑、恐惧:当我们预感危险来临或者预期会出现不良后果时,这种不确定、弥散及无形的威胁让我们产生不安和苦恼。疫情期间,我们通过各种途径获得关于疫情的信息,让自己淹没在各类负面信息中,导致信息负载和情绪的过度卷入。

怀疑、疑病:我们会因疫情的不确定性对自己或他人的 健康 情况有着更多的怀疑,甚至在去医院就诊时怀疑医生和各种检查结果。

敌对、愤怒:特殊时期,我们原本的生活节奏可能被打乱了,出行受阻、生活用品价格波动信息的不确定性,都会让我们感到敌对和愤怒。

无聊、焦躁:终于在这场瘟疫中,我们过上了以前羡慕的生活,吃饭、睡觉、在家里晃悠,而且没有负罪感,多过几天这样的生活后,发现这样地生活简直就是度日如年,无聊感和焦躁感由此产生。心理学家做过一个感觉剥夺实验,让被试生活在一个单调的环境,没有听觉视觉刺激,触觉也被限制,没有人能在这样的环境中坚持三天。

悲伤、抑郁:随着疫情的持续和不断的变化,我们可能对未来感到悲观、绝望,担心自己和家人 健康 ,担心生活或者工作,但又觉得自己无能为力,对生活失去兴趣。这时悲伤感和抑郁情绪随之而来。

躯体反应,压力和应激不仅仅给我们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同样也会给我们带来生理上的反应,压力与应激反应是全身性的,连毛发都有参与。

不明原因躯体不适:当我们长期处于应激状态,情绪过度焦虑时,我们的肚子、头部、肩颈、腰背等肌肉处,都可能会因过度紧张产生酸痛感,也可能产生胸闷气短等呼吸系统症状。

血压升高:高血压、冠心病心绞痛发作与应激有明确关系,长时间处于紧张状态,血压就会升高,诱发高血压或者冠心病心绞痛发作。

消化系统变化:消化不良、食欲下降、腹胀、便秘等症状均与应激与压力有关。比如被气得吃不下饭,伤心得没有食欲。

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焦虑状态的一种表现,一个人处于焦虑或者应激状态,警觉性会增高,表现出难以入眠、易惊醒、容易做噩梦等。

行为变化

回避行为:因为对病毒的恐惧,我们会回避去一些平时可能去的地方,比如超市、菜市场、医院,适当的回避行为能够保障安全,过于回避一些信息或者场景会影响我们正常生活,甚至加重情绪负担。

强迫行为:疫情下,我们会更想去确定自己的 健康 ,因此出现一些强迫行为,如频繁洗手、反复测量体温、不停检查口罩佩戴、反复查看疫情进展信息。

我们如何做好心理防护

合理认知:不良焦虑认知反应把注意力集中于危险上,不正确的评估疫情的风险。您可以接受这个现实,重新科学地认识这次疫情,一定要从官方渠道去了解信息,客观理性的认识疫情,不要相信、传播网传的小道消息。

维持正常的生活节奏: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维持正常作息习惯,劳逸结合。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能不聚就不聚。过好我们的生活,做好我们的工作,稳定的生活秩序是我们战胜疫情的基本保证。

转移注意力:接受此次疫情的现实,接受行动受阻的事实,控制刷信息的时间。我们可以把注意力分配在室内活动上,比如看喜欢的**电视剧,听轻柔的音乐,也可以从事一些手工制作,或者把心思花在做家务、做 美食 上。把握此次闲暇时间,陪孩子做 游戏 、读书,也许能通过此次假期增进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将危机转化为好事。

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当你感到过度紧张或恐慌时;当你对生活工作失去信心时;当你的饮食和睡眠习惯严重恶化时;当你生活能力和工作效率明显受损时,建议您尽快寻求专业心理援助,以恢复心理平衡,每个人是自己心理 健康 第一责任人。

一、情绪有变化,这是正常的

1、在面对突然的或长期持续的巨大压力时,我们会进入一种叫“应激”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中,我们较往常会在情绪、生理、思维和行为上发生许多改变。如果我们正处在应激的前两个阶段,那么我们会出现的各种反应都是正常的,这能够帮我们更好地应对压力、克服困难。

2、情绪上,我们可能会比以往感到波动变得更大、程度更深、持续时间更久,并往往伴随多种复杂的感受。生理上,我们可能会感到身体上出现无明显原因的疼痛、身体颤抖、食欲变化等。思维上,我们可能出现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下降、做决定犹豫不决等变化。行为上,我们可能会更多地吸烟或饮酒、进食,睡眠发生变化、社交变化等。

3、当我们处在应激的状态中时,若通过自己或身边人的帮助能让自己有好转,在这个过程中也没有伤害到自己或他人,以前能做的事现在依然也能做,并且不会因此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话,那么这些改变都在正常的范围内,无需过度担心或害怕。

4、我们的应激状态会随着压力的缓解而缓解,或随着自己对压力的逐渐适应而缓解。

5、如果应激持续存在,难以通过自己的能力或身边人的帮助好转,或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影响了自己的日常生活、社交或工作,那么这是值得注意的 健康 问题,需要寻求他人或心理 健康 专业人士的帮助。

二、自我调节:更好地和情绪共处

1、接纳改变:若我们的改变在应激的前两个阶段,那么这些改变都是正常的。接纳改变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生活、应对疫情。

2、更好地与情绪共处:我们可以通过接纳情绪、合理宣泄情绪、与他人诉说,和照顾自己的情绪的方式让我们在疫情中更好地与自己的情绪相处。

3、采取一些思维策略: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一些认知技术,增加思维的灵活性、考虑更多可能性的方式,让我们走出思维怪圈。

4、采取一些行动策略:我们可以尝试保持生活节奏的稳定性,和进行身体劳动和具体工作。

5、尝试一些放松技术:我们也可以尝试些心理学上普遍认可并有效的放松技术,如腹式呼吸、着陆技术、肌肉放松技术等。

朋友们好,通过这次新型冠状病毒,我感受很深

1,野味千万不能吃,爱护自然,维护生态平衡。监督和保护野生东物,拒绝野味,为美好的明天努力,力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余力

2,珍惜生命,爱惜自己,照顾好家人。多锻炼身体,让自己变的更加强壮,从我做起多做有意义和价值的事,和家人同共进,筑 社会 主义新时代的五好家庭。

3,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人生一世没有一帆风顺的,谁也预测不了未来,既来之则安之,一切顺其自然最好!

4,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推动了我国经济高速,高校的发展!彻底颠覆了我们的生活,逐渐适应了网购,学习等,等日常运用,人民的生活在上新台阶

5,忠于国家,忠于人民,踏踏实实做光荣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接班人!

我认为这次疫情会带给我们很多反思最重要的是要善待生灵,尊重生命不能随便捕捉屠杀动物,更不能见生灵就乱吃,人类必须管住自己的"嘴“。干百年的所谓的"吃"文化一定要改。否则大自然的报复后果不堪设想。反思很多,明天继续……

给我的真是想法就是。第一以后要多挣钱,然后就是俭省节约,以备不时之需。起码在紧急情况的时候自己手机面有钱,不用再突发面前束手无策。第二就是疫情会加速网上模式以及网上购物、网络学习,虽然线上是趋势。第三就是懒人模式,以后如果想挣钱,就想开发怎么挣懒人的钱,以后的人越来越懒,所以开发懒人模式。最后希望疫情快点过去,回归正常生活。中国加油!武汉加油!

通过这次疫情会让我们重新审视生命的脆弱,人民的团结,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爱惜大自然,保护生态环境。

看清生活的真谛,更明白自己内心要什么!

一直想象能过睡觉睡到自然醒的状态,现在发现能有点事做都极度愉快!

这一年我见证了很多被感染的人,自己也受到了影响。担心自己被传染患病。有些出现低热的病人因担心去医院看病被留下而不敢就医。

有些感到被“新型冠状病毒”包围,听到各类疫情信息就莫名紧张,有些患有躯体疾病或心理疾病的患者因此导致病情加重。

有些怀疑自己患了“肺炎”,多次到医院就诊,要求医生尽快给予确诊和治疗。紧张焦虑情绪。如感到心神不安、坐卧不宁,有失控感,容易发脾气,不能控制地关注各种相关信息。

总担心“肺炎”会降临到自己和家人的身上。尤其是我们的许多官兵家人在远方,会特别担心,对疫情控制需要多久没有确定感。

抑郁情绪。感到悲观,精神振作不起来,易哭泣、心情不愉快,觉得没意思,没有兴趣,食欲不振或暴食,有些出现体重下降。自我心理调节和干预的几条建议改善认知。

了解重大疫情出现时正常的心理反应和躯体反应。积极调整心态,一方面会减轻躯体化症状,一方面有助于自身免疫力提升。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作息。心理健康离不开身体健康。规律的生活作息,适当的体育锻炼,保证正常的睡眠规律,均有利于身心健康。

常见心理问题有哪些?

  1焦虑、疑病。表现为特别关注身体的各种感觉,而且会将身体的各种不舒服与病毒联系起来,怀疑自己生病,一部分人过于关注疫情相关消息,反复查看各种内容,加重了紧张、恐慌的情绪,甚至导致产生一系列盲目从众的行为。

  2愤怒情绪。根据心理学上的“挫折-攻击模型”,面对疫情风险和各种压力,油然而生的愤怒情绪,其实是增强控制感、进行自我防卫的自然反应。我们更需要保护自己情绪和行为反应的冷静和克制,以“不信谣、不传谣”的心态,理性关注疫情状况。

  3低落、抑郁。受疫情影响的人们,会有情绪低落、甚至一度悲伤、绝望、难以感受到愉悦,当疫情影响到自己工作、家庭的重要事项时,就会更加沮丧。这样的表现可能是抑郁症的信号。低落抑郁的情绪如果持续时间过长,可能导致生活规律紊乱,造成机体免疫力下降等。

  4盲目乐观。面对疫情,适度的乐观是必要的。但如果抱着“没听说周边有患者,自己不会被感染”的错误想法,产生盲目乐观情绪,甚至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就可能会增加自己和他人感染的风险。

  二、如何自助与疏导?

  (一)正视和接纳负性情绪

  面对疫情,可能会产生焦虑、恐慌、愤怒和烦躁等各种不良情绪,我们要学会正视负性情绪,只有积极理解和接纳负面情绪的存在,才能更好地对情绪进行调节。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抑郁、焦虑、恐惧等负性情绪持续存在且难以自我调节,已经影响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提示这些负性情绪可能是一种心理疾病的征兆,应积极主动寻求专业的医疗帮助。

  (二)定时定量获取权威信息,科学看待疫情防控

  通过官方渠道了解防疫信息、相关科学知识及疫情防控措施,积极配合疫情防控工作,做到不信谣、不传谣,只关注权威媒体发布的消息。

  (三)重视提高免疫力的“三大法宝”

  合理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和适当的运动,是增强身体和心理免疫力的“三大法宝”

  (1)保证优质蛋白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保证充足的饮水量。

  (2)保证良好的睡眠。可以适当进食小米、红枣、莲子、香蕉、热牛奶等食物,或者在睡前做一些拉伸锻炼、听听音乐及阅读,有助于镇静安眠、提高睡眠质量。

  (3)保持适当运动。如进行垫上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还可以跳健身操、转呼啦圈、踢毽子等。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消除疲劳,提高大脑中的血氧含量

老年人、孕产妇、幼儿这些特殊人群比较脆弱,容易出现心理问题。他们常见的心理问题有哪些?又该如何应对?今天,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湖南省脑科医院)抑郁症诊疗中心主任刘光亚副教授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疫情可视为群体应激事件,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在心理应对方面最核心的就是让我们家里的老人、幼儿、孕产妇在不确定中有更多的确定感。

刘光亚介绍,疫情期间,老年人、孕产妇、幼儿这些特殊人群最容易出现以下几种心理问题:

一是焦虑情绪。担心多,内心感到不安,出现坐立不安、心慌、心悸、手心出汗、忽冷忽热等植物神经功能失调等症状,以至于影响到了饮食和睡眠。食欲下降、眠差等,反而降低免疫力,导致感染风险增加

二是问题行为。花费大量的时间关注手机朋友圈、老朋友等发布的关于感染的内容,尤其把注意力放在哪些造成危害的信息上,使得内心更加的焦虑。

三是消极、灾难化认知。人类从进化上的天性是比较悲观和焦虑的,越是哪些坏消息越容易吸引我们的注意力,我们的文化是鼓励“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的,这都使得我们在大量信息充斥时,更容易选择性的关注哪些不好的信息,这个特点在过去原始社会里是帮助人类生存的,但是社会发展太快了,而我们进化的速度是赶不上的。所以我们需要有意识的去关注那些更能带来积极感受和更有用的信息。

四是躯体不适。新冠十大症状与很多的流感及普通感冒症状有重叠,当前季节又是流感的高发季节,当出现躯体不适时很容易在这种心理“暗示”下出现或者加重症状。

五是行为上的问题。出现时刻关注自身躯体不适,反复测量体温,喝水、咽口水等刺激咽部出现咳嗽症状、头晕不适等症状。当得知身边某个人感染时,想到我们曾与其接触过,遂立即感到不适,就是典型的在心理暗示下出现的不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6489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9
下一篇2023-08-1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