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解体:是一种感知觉综合障碍,特征为自我关注增强,但感到自我的全部或部分似乎是不真实、遥远或虚假的,这种改变发生时,感觉正常而且情感表达能力完整。
人格解体作为一种原发性精神障碍,其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与精神应激因素以及生理学和心理学有关,多数学者认为,人格解体是一种原始的、高度病理化的防御方法,与自我否定相关联,当通常的压抑机制失效的时候,人格解体便可用作控制无法接受与容忍的冲动的应急措施。
人格解体可在其他方面正常的人中孤立地发生,也可伴发于疲乏或强烈的情感反应,多见于抑郁症、焦虚性障碍。也见于精神分裂症或颞叶癫痫。
人格解体的症状:存在反复的或持续的自我人格解体和/或现实人格解体的体验。
1、自我人格解体:患者对自己的思维、情感、感觉、知觉、注意、记忆、躯体、行动的不真实的、模糊的、缺失的、分离的或作为旁观者的体验(例如,感知觉的改变,时间感的扭曲、自我的不真实感、情感的麻木或缺失等)。
2、现实人格解体:对环境的不真实的或分离的体验(例如,感觉周围环境、个体或物体是不真实的、梦幻的、模糊的、似隔一层膜的、虚空的、无生命的或视觉上扭曲的)。
当抑郁症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人们对抑郁症的认知也从原来单纯认为不开心到现在可以相对理性看待这一精神类疾病,越来越包容、开放的态度给抑郁症患者治疗、康复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这也是抑郁症患者的福祉。
抑郁症的症状有很多,比如情绪低落、行动力减退,社会功能退缩,严重一些的比如自杀、木僵状态。但是除了这些大家熟知的症状以外,还有一个症状是大家很少提及的,并不为大家熟知的,那就是人格解体。
这个症状也是我在发病时候经历过的,因为当时跟医生交流这个症状的时候,医生给出的答复是目前没有有效的药物治疗这个症状。身处抑郁的深渊,绝望两个字已经无法去形容当时我的心境。精神类疾病让人望而却步的地方是,那是一块不可见不可知甚至无法预测它深度和长度的沼泽,我曾经有个比喻,我在一个没人可以看到的战场上厮杀着,血流成河可是无人可见。
抑郁症可怕的地方未必是这个病有多难治,而是未知。治疗手段、症状发展程度的不可知性都让人心生恐惧,尤其是对于刚患病的患者来说更是怕上加怕。记得当时我还不知道自己那种灵魂出窍的感觉是人格解体,恐惧和害怕充斥着我的心,我甚至不敢跟身边的人描述自己的感受,因为在他们眼中我是如此正常,因为没人相信会有灵魂出窍的感觉,说出来可能真的会把我当成精神病。
还记得当时我跟父亲说过自己的感受,我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了,我那个魂离开我了。当时父亲眼睛里充满了疑惑、不解,我知道我不能再说下去了,否则会吓到他。我不知道人不是真的有灵魂,可是那种感觉就是你的精神和躯体分离了,那个类似灵魂的东西离开了你的身体。当你看镜子的时候,你根本意识不到镜子里的人是你,那种自我感丧失的感觉糟糕透顶了。自从那时起我在很长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再照镜子,因为镜子里是一个人,一个和我好像没什么关系的人。
这种症状在我接受治疗后有段时间变得严重,严重到我感觉周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不真实的。父亲明明在我跟前说话,距离不到一米,可是我却感觉他站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跟我说话。周围的景象就像是在**里的感觉,我好像被罩在一个玻璃罩里,与世隔绝。走在路上没有脚踏实地踩下去的感觉,好像踩在棉花上,明明是平地,可是我却觉得深一脚浅一脚。
这种不真实感逐渐加深让我很恐惧,我开始在网上搜索这种症状,也是这个时候我才第一次知道了人格解体。当时看到这名字我就被吓住了,甚至比我知道自己是抑郁症还让我觉得恐怖。毕竟网络上的东西还是不能轻信的,我找到我的主治医生,试探着跟他描述了我的这种不真实感。我还记得当时他看我的眼神,也许他对人格解体的了解也不是很深,他一直用一种很好奇的眼神看着我,我询问他如何治疗这个症状,他的回答让我燃起的希望又瞬间被灭掉了,他说,目前没有特效药物可以控制这种症状。
这句话意味着我只能和人格解体相处,而且不知道终点在哪里。躯体性疾病可以让人有个直观的感受,躯体性痛苦也是容易被人接受和理解的,可是精神类疾病的症状很多人是无法体会的。如果不曾经历,很难理解。所谓感同身受仅限于你曾经经历过,否则所有的理解都很肤浅,这是我在得病的时候最深的感受。也是此后我深深认同一个观点,当你没有经历过对方的痛苦,不要去说我理解你,倒不如说我愿意陪着你更让人觉得你的真诚。
人格解体的症状伴随了我很久,如果说它到底什么时候离开的,我也很难给出一个日期。随着抑郁、焦虑的缓解,我开始慢慢感受到自己,确认镜子里的那个人是我,我的魂又回到了我的身体,周围一切的真实感逐渐加强。这个过程中和我练习正念疗法有很大关系,因为正念疗法的核心就是活在当下,感知当下,不做评判,只去体验。
还记得那时候我练习正念的时候无法做到专注当下,大脑里妄念纷飞,当时的大脑像一台失控的电脑,根本不受自己的操控,我只能强行让它关机。就是告诉自己你就是个机器人,或者是个死人,当我被脑袋里的念头带走的时候,只要我觉察了我就会告诉自己,死人是不会有想法的。通过每天不断的练习,我的真实感不断增强,踩在地上是实实在在的感觉,摸到身体也能切实感受到这是我的身体。你可以成为你自己,你可以做你自己是多么幸福的体验,可能你永远无法理解那种幸福的感受,与金钱、地位、权力都无关。
有句话叫好了伤疤忘了疼。有时候回头看看自己经历过的这些匪夷所思的症状,感觉像做了一场梦,当时的痛苦仿佛都成了过眼云烟。可能是经历过了,所以再谈起这些症状的时候自己更从容一些。很多人都不理解抑郁症患者为什么会自杀,有症状,有自我选择,有很多种原因,但是有一条是肯定的,就是如果活着意味着痛苦,那还不如让自己解脱,只是很多人误以为死是可以解脱的,但是也许那并不是真正的解脱。
有些人会出现人格解体的情况,人格解体是一种心理障碍来的,因为这是一种比较少见的疾病,因此很多时候患者可能只是觉得自己太累了,想要逃离周围的环境,但其实可能是得了人格解体,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下人格解体症状有哪些吧。
人格解体症状表现
一旦发生人格解体,应该积极治疗,那么人格解体症状表现有哪些呢?
人格解体症状表现有对身体完整性的感知分离,如患者说我行走时感到身体不能跟上我的腿,好像分开一样。同时患者置身于自我之外看自己,好像我分离成两个人,观察者和被观察者,此时人格具有了双重性。
患者诉述周围环境或特定物体看起来很陌生、变了形、很平淡、毫无生气、枯燥无味,或者觉得周围像一个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上演戏;可伴有时间或空间知觉的改变。患者的上述体验如果呈发作性,可伴有头昏、焦虑和恐惧,担心自己会失去理智,或害怕这种现象再次出现。
人格解体症状严重吗
人格解体症状其实并不少,那么发生了人格解体症状严重吗?
人格解体症状严重的。人格解体通常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理障碍,通常属于精神疾病,人格解体是一种感知觉综合障碍,常会表现为自我关注增强,后期可以通过心理指导的方式来进行缓解,这种情况可能会出现易怒,多疑以及固执,孤僻等情况,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
具体来说人格解体主要表现是指患者内在的心理的各个结构之间发生了紊乱和崩溃的现象,甚至有时会觉得世界不真实。若情况较为严重,患者还会存在心理崩溃的表现,即整个人的表现非常异常,情感反应不协调,行为举止发生紊乱等。
人格解体症状能单独存在吗
人格解体很多时候可能伴随其他情况,那么人格解体症状能单独存在吗?
人格解体症状能单独存在。人格解体患者的总体表现与普通人相同,对异常经验的主观性有了清晰的认识;人格解体患者感到不快乐,甚至相当痛苦。当疾病突然发生时,病人常常感到害怕和不安。随着时间的推移,恐慌消失了,但是抑郁持续了,经常感到奇怪的不舒服,如需要经常主动求助于医生。人格解体疾病的过程是连续的,至少一年或一年以上。
当患者在人格解体状态下出现焦虑情绪时,可以采用放松法进行调节。放松的方法有很多种。呼吸控制是与放松法相关联的一种呼吸训练,通常是深深吸一口气,缓缓地呼出,反复进行这个呼吸过程,可调节你的注意和情绪。
人格解体症状怎么治
有人格解体症状后可以初步判断疾病,那么人格解体症状怎么治呢?
有人格解体症状可以选择意象法治疗,其有助于放松,它是通过想象使注意中心转移而达到放松目的。事实上,任何心理疾病的发生都是人的内部机制被动防御的结果。患者针锋相对地用此法进行心理调节,人格解体症状会慢慢得到缓解。
人格解体作为一个症状,在许多精神疾病中都能见到,尤其常见于抑郁症、癔病、疑病症等。有一位抑郁症病人准确地描述了自己患病后出现的人格解体症状:自从发病以来,我不但情绪不高,有自卑、自责的念头及对前途感到无望,还有一个症状也让我难以忍受,就是自己与别人及外界事物间总有一种难以打破的隔膜感,比如我看日出、看花,都如在梦里,与人交往时也有一种似真若梦的感觉,我真怀疑自己是不是还活着。
1、情绪的变化时征兆。情绪症状是抑郁症的最显著、最普遍的症状。抑郁症患者的情绪症状主要包括两个方面:抑郁心情和兴趣的消失。对过去感兴趣的事物,喜欢参加的活动,现在却对他们丝毫不感冒。同时还可能有罪恶感或感觉自身没有价值、失去希望、有死亡或自杀的念头。随着抑郁症状的发展,慢慢病人对几乎所有东西都失去了兴趣。
2、认知症状的出现是有力证据。认知症状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第二大症状。主要体现在无端地自罪自责,夸大自己的缺点,缩小自己的优点,表现了一种认知上的不合逻辑性和不切实际性。抑郁症患者对自己的评价总是消极的。因此,给自己的心理买上深厚的阴霾,一旦有挫折发生,他们常常将失败的原因全在于自己,抑郁症患者的这些观点常常是扭曲的,与现实不相符合的。
人格解体其实是一种人格障碍来的,患者会有感知方面的障碍,可能会感觉自己周围的一切都很飘渺,离自己很遥远的样子,有时候甚至会觉得它们都是虚假的,当然人格解体还有其他的表现,接下来我们来具体了解一下人格解体的相关知识吧。
人格解体症状
一旦有人格解体其实是可以及时发现的,那么人格解体症状有哪些呢?
人格解体的症状有:对身体完整性的感知分离,如:患者说“我行走时候,感到自己身体不能跟上我的脚,好像完全分开一样”;自己置身于自我之外看自己,好像分离成2个人;与自己的情感分离,自己感受不到自己的情感,或者感觉情感是虚假的。有时,人格解体的患者很难表达他们的感受,常常想用平凡的词语表达不了自己的喜怒哀乐。
人格解体患者会与自己的情感分离,自己体验不到自己的情感,或者体验到的情感是虚假的,有时人格解体的患者往往很难表达他们的感受,试图用平凡的词语表达自己的主观痛苦,如我觉得死了我感受不到喜怒哀乐,或我站在自己外面等。
人格解体的现实解体综合征
人格解体是心理疾病来的,那么人格解体的现实解体综合征怎么办呢?
人格可见于脑器质性疾病,如颞叶癫痫,服用致,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焦虑障碍等疾病;表明这类症状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人格解体作为一种原发性精神障碍,其原因尚不清楚较易出现这类症状。研究则认为这类症状是由于精神整合功能削弱之后,患者对自身和环境中的客体感觉模糊和不实在所致。
人格解体某种程度来讲是人类心灵的一种自我防御机制。它能一定程度消解人对负面情绪的感知。很多时候,你隐约地感到自己好像已经万分痛苦,却难以做到像正常人那样表达宣泄,于是你仍然和平常一样,跟身边的人闲谈互动,只是可能会有些木讷。人格解体将这种“痛苦”封住了,这让你意识到自己内心的痛苦都显得不真实。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是什么
人格解体有些属于现实解体综合征,那么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是什么来的呢?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综合征可表现为人格解体,或现实解体,或二者兼而有之。 患者诉述他的情感或内心体验变得疏远、陌生,不是他自己的,或已经丧失了。有的患者觉得他的情感和动作好像是别人的,或觉得他像在演戏;有的患者体验到他的感觉已脱离了他的精神活动或躯体,好像是一位旁观者。
有的患者体验到自己像一个机器人,像处于梦境之中;还有的患者诉述体验不到自己的情感,或感觉丧失了对自己精神或躯体的支配。患者知道这类体验是异常的,但持续或出现,无法消除,感到十分痛苦。
人格解体的治疗
人格解体的治疗其实是越快越好的,那么人格解体的治疗怎么做呢?
对于出现的人格解体精神障碍疾病来说,首先建议可以通过心理辅导的方式。来帮助患者缓解目前的症状。同时可以考虑服用一些药物来进行治疗。相对来说镇静,镇定的类药物以及苯二氮卓类药物,对于治疗人格解体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可以考虑口服利培酮片作为辅助用药。如果长期如此的话,最好还需要检查一下是否严重。
通常人格解体和现实解体为两种异常的内心体验,有多种表现形式。临床医师熟悉各种典型或不典型的临床表现,对认识本病颇为重要。由于这类症状常伴有知觉改变,患者诉述往往不具体,或用词较为含糊,可引起误诊。这类患者现实检验能力并未受损,自知力存在,常感到痛苦,而迫切要求治疗。
双向情感障碍的表现有什么
1一般描述 对意识状态的描述是基本的。双相障碍患者的意识一般是清晰的,但病情十分严重者可有轻度的意识障碍。应注意仪态的整洁程度和合适性,有无过度打扮或不加修饰;夸张的体态语言;动作的量、幅度、敏捷性;语量、语速、语调和音量;对检查者的态度是友好还是轻蔑、敌意、高傲、嘲弄;对检查的合作程度。
2感知觉 注意患者有无与心境协调或不协调的幻觉,以及有无人格解体和非现实感。
3心境和情感 情绪抑郁或高涨是双相障碍的核心症状,但也有相当部分患者并不能主诉有抑郁或高涨的情感体验。检查躁狂或抑郁症状时,应注意外显的表情、兴趣和内心的体验。检查者还应该注意,有的抑郁心境表现为兴趣缺乏,有的躁狂没有情感高涨却表现为易激惹。检查时应特别注意询问其高涨或低落的情绪是否为持续性,即一天中是否大部分时间都存在,这种情况是否每天都是如此因为在临床上检查者常只重视症状的有或无,错将因外界因素引起的短时相应情绪反应视为病态,而忽略病理性心境障碍常是缺乏外界因素的,并在一定时间内是持续存在的,因此容易造成误诊。此外,还需注意与情感淡漠和精神运动迟滞造成的表达困难相区别。情绪抑郁是消极的、负性的情绪表达增加,情感淡漠是情感表达的减少或缺乏。此外,还需注意情感反应的适切性。
4思维 注意患者交谈主动还是被动;语流、语速、语调如何;谈话主题是否随境转移;内容是否夸大或自卑自责;是否伴有较多的手势或躯体语言;言语内容是否流畅、连贯或有逻辑性;谈话是否有对象;兴奋话多是否在人多时更加突出。
一般而言,双相障碍患者的思维形式障碍,躁狂发作时表现为思维奔逸、思维随境转移、音联、意联,而情绪低落时则出现思维缓慢、迟钝等。处于极度兴奋状态的躁狂患者思维联想速度极快,而言语表达往往跟不上联想,因此听上去话题之间内在联系不紧密,容易误为思维松弛,此时可以根据患者的情绪背景、行为与外界环境的关联性进行判断。
双相障碍患者最多见的思维内容障碍是躁狂期的夸大妄想和抑郁期的罪恶妄想。此外,也可有各种偏执观念、先占观念、强迫观念、自杀观念等,应注意思维内容与情感基调的协调性。可通过询问诸如“有无特别的能力,大量的财富”等获悉躁狂患者有无夸大妄想。有时患者会表现出一种高傲或不可一世的态度,提示夸大妄想存在的可能,或是自我评价过高。
5认知功能 大部分患者能正确定向,但由于注意力涣散,可能在检查中不能正确回答有关周围客观事物的问题。医生应该判断患者能否讲出大致的日期和时间。可依据患者的言谈举止,来判断其能否对当前环境做出正确定向。记忆检查结果受注意力集中程度的影响,躁狂发作时患者的被动注意增强和老年期抑郁发作时的假性痴呆,均影响认知功能的检查结果。
6意志躁狂 患者自我控制能力降低,其意志行为常是冲动性或非理性的,如随便购物、交友、性乱交或盲目投资等。
7自制力 严重躁狂发作者一般无自知力;严重躁狂患者常因判断力损害而做出非理智行为,甚至可触犯法律。轻中度躁狂患者自知力大多可保持完好。
以上就是关于双相情感障碍及其相关问题,如果您仍然有相关疑问,请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心理咨询是利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帮助来访者发现自己的问题及其根源,挖掘自身潜能,改变原有的认知结构和行为,保持心理健康。
最后,选择一位合适自己的心理咨询师,是心理咨询效果的重要保障,请谨慎选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