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第1张

(一)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一般考单选题)

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

(1)世界观就是人们对世界和人与世界的关系的总的看法或根本观点。

(2)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哲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区别:

二者对像不同:哲学的对像是作为整体的世界(自然、社会、思维)的普遍规律。具体科学的对像是世界某一领域的特殊规律。两者的关系是普遍和特殊、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2)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知识的联系:

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具体科学以哲学为指导。(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科技革命的关系。)

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作为思想原则在具体的认识和实践活动中表现为方法论。

(二)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和意义重点考点(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哲学基本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也可表述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恩格斯明确提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指出哲学基本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含义,即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以及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

2.哲学基本问题原理为哲学研究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和科学标准。

哲学基本问题原理即物质决定性和意识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3.中国哲学表达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特殊方式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思维与存在、意识与物质、主观与客观的矛盾是通过心物、天人、名实、理气、道器、知行以及有无、形神、本末、体用等关系来揭示和表达的。

(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及其历史形态重点考点 高频命题点

1.哲学基本派别(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⑴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中对立的两个基本派别,它们只能在哲学意义上使用。

⑵哲学的党性是指一切哲学都不能超越或调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派别。

⑶二元论是主张世界有精神和物质两个独立本原的哲学学说。它和一元论相对立。二元论不是一个独立的哲学派别,它最终还是要陷入唯心主义。

2.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一般考单选题、多选题)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①肯定世界的物质性。②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因素。③力图从具体实物中寻找世界的本原。④古希腊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形式。

(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即机械唯物主义。①以近代自然科学为依据。②背离了古代哲学的辩证法观点。③具有三个历史局限性,即机械性(用力学规律解释一切)、形而上学性(孤立静止片面并否认矛盾)和唯心史观即唯物主义不彻底性(不能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3)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3.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一般考多选题)

①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

②主观唯心主义把主观精神(人的情感、意志)作为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外部世界是人的情感、意志的产物。

③客观唯心主义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观念、概念、理性)变为独立的存在,作为世界的本原。其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

④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失误之处

主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感觉经验(颠倒了感觉和对像的关系)。

客观唯心主义片面夸大概念理性(颠倒了概念和对像的关系)。

4.唯心主义存在根源(一般考多选题或主观性试题的一个采分点)

①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阶级根源

人的认识不是直线式的,而是近似于螺旋,其中任何一个片断都可能被片面地变成直线,这条直线会把人们引到唯心主义的泥坑,而保守阶级的利益和政治需要则会把它巩固下来。把人的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片断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这就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②唯心主义的功能和局限性

列宁指出,唯心主义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然而,它却是生长在结果实的、活生生的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一朵不结果实的花。这是因为,唯心主义尽管在人类思维发展过程中提出了不少重要问题,产生过有重要价值的理论观点,但作为一种主观同客观相分离、认识与实践相脱节的理论观点,唯心主义并不能有效地指导人们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因此,只能是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不结果实的花。”

何为心?何为物?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都是不完整的概念。真理可以包含与真理本身完全相反的真理,纯唯物主义和纯违心主义都可以把人引向歧途,这就是辩证法,是矛盾的对立统一。狭义哲学即思辨之学。自己好好思辨啦。

唯物主义: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决定物质

唯心—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我”的感觉、观念、意志、情感等等的产物,没有“我”就没有世界

唯物—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精神是物质的产物和反映”

唯心认为是因为我这样去想了所以世界才会是这个样子

唯物认为是因为世界是这个样子所以我才会这样去想

只要提到上帝,神,精神,理,心(不是心脏)等你看不见的,是唯心主义

是火,水,原子等看的见的是唯物主义

你可以用具体的问题问

首先哲学有两个研究方向

一个是唯物

一个是唯心

唯物和唯心有本质上的不同

因为唯物是从物质出发

唯心是从意识出发

然而唯物主义有很多解释不清楚的地方

这时候就需要唯心主义来弥补人们对唯物的空白

但是唯心主义也会因为很多事物解释的不够具体

只是停留在形而上

这时唯物就会做为另一种态度或者方法介入

唯物唯心

出发点不同

目前,计算机理论界所开展的针对各种生理指标方面的“情感计算”方法,主要存在如下危机根本无法解决:

1、要建立情感的识别系统和表达系统,就必须对情感的基本类型进行划分,以确立情感的基本模态。然而,情感的基本类型究竟应该根据什么原则和标准来划分,有何理论根据?

2、对于同一类型情感,无论是情感感受强度,还是情感表达强度和情感生理唤醒程度,都可以采用不同的生理指标进行计算和测量,究竟应该选用哪一个生理指标为主要尺度呢?

3、对于同一类型情感采用同一个生理指标进行测量和计算时,由于受到许多环境因素、人体其它生理因素和精神因素的影响,其测量值的差异性和波动性如何消除。

4、不同的情感类型所产生的不同生理指标之间往往没有通约性,那么,不同类型的情感之间如何进行相互比较和统一度量?

5、人的情感内容和感情方式是极为丰富的,各种情感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转化,往往有着相当复杂而且变化频繁的关系,那么对于情感的计算就需要真正天文数字般的情感数据资源库,还需要海量的计算模型与计算工作量,而人脑为何并不需要?

6、有些复杂而微妙的情感,如怀疑、犹豫、迷茫、怜悯、尴尬、自我表现等,其生理指标的变化往往极其微弱而且短暂,对于它们的计算和测量如何进行?

7、有些情感(如“对敌人的仇恨”与“对亲人的生气”)往往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生理指标,但两者所表达的价值内涵往往相差很大,如何进行区别?

8、情感的感受强度和表达强度与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量度通常不是成线性函数关系,大部分都是呈非线性的、不连续的、模糊的、概率性的、波动的函数关系,因此采用生理指标的变化量来计算情感的感受强度和表达强度,如何消除其误差性和不确定性。

9、假如能够计算出人的情感感受强度、表达强度和生理唤醒程度,这些计算值又代表了什么样的客观价值意义?如何使电脑或机器人具有和谐、友好、灵活的人机界面?

总之,对于情感的感受强度、表达强度和生理唤醒指标的计算实际上只是对于情感的表面形式的计算,而不是对于情感的客观内容的计算,因此不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情感计算”。 目前,“情感计算”理论中主要存在如下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哲学错误,必须进行深刻的反思:

1、唯心主义错误。目前的“情感计算”理论以唯心主义的观点来看待情感的哲学本质,把情感与它所对应的客观存在割裂开来,局限于在主观范畴内来分析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唯心主义者常常把主观与客观割裂开来,它否认,任何主观意识都产生于客观存在,都是人脑对某一种客观存在的反映,那怕有时是一种不真实的、不正确的、不全面的、甚至是颠倒的反映;它不知道,要认识一种主观意识的哲学本质必须从它所反映的客观存在中找答案,要分析一种主观意识的变化规律性应该从它所反映的客观存在的规律性上着手;它不知道,情感作为人脑的一种主观心理活动,必然对应着某一种客观存在,必然是人脑对某一种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它在分析情感现象与情感规律时,总是试图在“需要”、“欲望”、“体验”、“态度”等主观心理范畴内找答案,而不能从其所反应的客观存在中找答案。

2、形而上学的表面性错误。目前的“情感计算”理论以形而上学的表面性观点来看待情感的客观内容,混淆了情感的客观内容与其表现形式的本质区别,它认为情感计算的核心就是对情感所激发的生理指标的计算。形而上学的表面性观点总是倾向于从事物的表现形式(或外部现象)来认识事物。它否认,事物的表现形式与其客观内容有着本质的区别,事物的表现形式通常只能片面地、不准确地、不稳定地反映事物的客观内容;它总是把情感的表现形式当作情感的客观内容本身。

3、形而上学的孤立性错误。目前的“情感计算”理论以形而上学的孤立性观点来看待情感的运行程序,把情感与认知及意志割裂开来,认为情感是独立运行的,与人的认知过程和意志过程无关。形而上学的孤立性观点总是倾向于根据事物本身的运动与变化情况来认识该事物,而不是根据事物与其它事物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上来认识该事物。他们只看到了情感对于人的活动的影响与制约作用,往往看不到情感与认知、意志的相互联系与相互影响。

人为了生存和发展就必须首先感知和了解各种事物的事实关系,其次要掌握这些事物对于人的价值关系,第三要掌握人的每个反作用于这些事物的生产行为或生活行为的价值关系,并且判断、选择、组织和实施一个最佳的行动方案。第一步由认知活动来完成,第二步由情感活动来完成,第三步由意志活动来完成,因此从认知到情感,再从情感到意志,是一条基本的、不可分割的人类自控行为的流水线。

由此看来,仅仅进行狭义的、孤立的情感计算,仍然不能解决人的心智活动的全部计算问题,还需要实施对意志的计算,并实施对知情意的交互计算。由于意志是一种特殊情感,因此意志计算以及知情意的交互计算都是广义的情感计算。

4、形而上学的片面性错误。目前的“情感计算”理论以形而上学的片面性观点看待情感的客观目的,认为 “情感计算”的研究主要是基于两个现实目的:一是建立和谐的人机交互环境,使计算机或机器人具有良好的人机界面,以降低使用者的劳动强度,提高使用者的工作效率,解放人的双手;二是制作可穿戴式的计算机,以替代、补偿与增强人的辅助感知功能和行为功能,特别是帮助提高残疾人的感知功能和行为功能。

有用啊

其实真正学哲学的人都知道 那些哲学大家 象黑格尔 康德 之类全是所谓的唯心主义的,只不过我们中国的意识形态是唯物主义的所有导致有好多人会认为只有唯物主义是好的 唯心主义是坏的东西。其实有时候 唯心主义对于我们来说也不是一无是处的,比如你有一个志向要考上好大学,于是就是因为这个志向或这个意志你终于实现的你的目标 不管你的物质条件有多苦。但是即使你有好多的钱 但是你没有坚强的意志的话你也考不上大学,当然我这只是举一个小小的例子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9252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