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是什么?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特征是什么?,第1张

(1)创伤应激障碍是个体对于应激事件的延迟的、重复出现的反应。强奸和**的受害者,飞机和其他严重的交通事故的幸存者,退伍军人以及其他一些亲身经历了创伤性事件的人们,可能在情绪上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应激反应,其主要特征有:

①个体不断地以某种形式重复体验创伤性事件:

②闪回或噩梦;

③患者对日常的生活事件感情麻木;

④感觉和他人疏远了起来;

这些反应带来的情绪上的伤痛将导致各种症状的出现,比如睡眠问题,对于幸存的内疚感,注意力集中困难,以及极端的惊恐反应。

  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组由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神疾病。一般认为,决定本组精神障碍的发生、临床表现与病程的因素有:生活事件和生活处境;社会文化特点;个体人格特点、教育程度、智力水平、生活态度、信念及当时的躯体功能状况等。临床常见情况:急性心因性反应 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适应性障碍  一、急性心因反应  1、急性心因反应  急性心因性反应常在强烈的精神刺激之后数分钟至数小时起病,大多历时短暂,可在几天至一周内恢复,预后良好,一般在一个月内未缓解者,不做此诊断。  2、临床表现  病人可表现为意识障碍,精神运动性兴奋与抑制等多种症状。有意识障碍者可见定向障碍,注意狭窄,言语缺乏条理,有自发言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对周围感知不真切,出现人格和现实解体,偶见冲动行为,事后部分遗忘。病人常伴有失眠、易激惹、注意集中困难,高度警觉和惊跳反应,运动不安等症状。诊断  有一个异乎寻常而严重的应激事件诱因;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事件有时间上的紧密联系;症状特点;病程一般在一周以内且缓解良好。  二、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1、延迟性心因性反应  此病又叫创伤后应激障碍。应激源往往具有异常惊恐或灾难性质,如残酷的战争、被强暴、地震、凶杀等,常引起个体极度恐惧、害怕、无助之感。发病多数在遭受创伤后数日至半年内出现。大多数病人1年内恢复,少数病人持续多年不愈而成为持久的精神病态。  2、临床表现  1 反复重现创伤体验:控制不住地回想受创伤的经历,反复出现创伤内容的噩梦,反复发生错觉或幻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性的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  2 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表现为难于入睡或易惊醒,注意集中困难。  3 持续回避:表现为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历的事,避免参加或去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场所,对周围环境的普通刺激迟钝。  三、适应障碍  1、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是指在可以辨认的日常生活中的应激性的事件的影响下,由于易感个性,适应能力不良,个体对该应激源出现超出常态的反应性情绪障碍或适应不良行为,导致正常工作和人际交往受损。  2、临床表现  适应障碍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也可出现一些适应不良行为和心理功能障碍。以抑郁心境为主者表现为情绪不高,对日常生活丧失兴趣、自责、无望无助感,可伴睡眠障碍,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诊断  ①有明显的生活事件为诱因,尤其是生活环境和社会地位(如移民、出国、退休、入伍等)精神障碍始于事件后3个月内。  ②有理由推断生活事件和病人的人格特征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理由是事发前病人一直精神正常,很多其他人都能顺利处理这类事件而无任何异常,有证词表明病人的社会适应能力不强。  ③以情绪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同时有适应不良行为和生理功能障碍。  ④精神障碍妨碍了社会功能,且病情至少1个月,最长不超过6个月。

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表现为创伤再体验、警觉性增高以及回避或麻木三联征。

除上述三联征之外,常有其他症状,例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分离症状,人际关系的改变,甚至会出现人格的改变、抑郁、药物滥用等。

典型症状

创伤再体验

创伤再体验是创伤后应激障碍最常见最具有特征性的症状。

在意识清楚的情况下,不断出现突如其来的回忆或者脑中重现创伤性事件的场景;

睡梦中不停出现与创伤事件相关的噩梦;

面对与创伤事件有关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导致触景生情,从而产生严重的精神痛苦或者生理应激反应。

相对于成年人来说,儿童更易出现短暂性的重演发作又称为闪回(flashback),即仿佛再次回到当时创伤事件的场景,可能会伴有错觉、幻觉以及意识分离性障碍。

警觉性增高

基本上每个患者都存在这种症状,是一种自发性状态。常表现为警觉过度、易受惊吓、注意力不集中、易激惹以及焦虑。躯体状态可表现为心悸、多汗、头痛、全身不适等,一般情况下持续时间较长,治疗困难。

回避或麻木

回避

回避可分为有意识和无意识回避。表现为长期或者持续的回避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场景或者事情。

有意识回避表现为尽可能的不去想有关的人或事,避免参加会引起回忆的活动或者到会引起回忆的地方。

无意识回避表现为选择性遗忘与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一切,也可表现为使自己一直处于忙碌状态,比如不停的工作、学习等。

麻木

麻木是指情感麻木,对周围的环境刺激反应迟钝。对以前的爱好失去兴趣,逐渐疏远周围的人,对未来没有憧憬。表面上给人一种淡然、木讷的样子,实际上自己一直保持警觉。

伴随症状

睡眠障碍

通常入睡困难、容易被吓醒以及噩梦较多。治疗比较困难,即使其他症状经过治疗得以缓解,睡眠困难也难以得到改善,成为残留症状,使患者不能完全的治愈。

抑郁

抑郁症状是很多创伤后应激障碍患者常见的伴随症状,患者难以对事物产生兴趣,疏远、隔离外界,对未来没有思考和憧憬,记忆力下降、思考困难和难以集中注意力。

面对创伤性应激障碍我们只有明白它是什么,才能正确的对待。以下将介绍创伤性应激障碍以及治疗方法。

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症状

中文名称是应激创伤反应综合症,是指我们在过去的经历过程中,收到的伤害和威胁。在经历相似的场景和威胁的话。就会形成相应的身体反应。紧张惊吓惊恐症状。ptsd是有特定的场景或者是相似的体验,所触发的一种反应或者是症状。

重大事件 ,持续时间长、强度大、造成丧失的事件。有两种类型:危及本人的物理事件;危及生命的感受或心理。回避行为 ,回避人的接触,亲密关系等。较为原始的防御,否认,不承认有之前的创伤。退行,退回小时候的行为和需求。情感隔离,对很多事情没有情感的反应和表达。解离,类似于身体和心灵分离,灵魂出窍。

闪回 ,个体不由自主地、反复的回忆灾难的图像,伴随强烈的情绪反应和生理反应。遗忘 ,心因性遗忘,因为心理原因不能够记起曾经发生的事件,压抑到潜意识之中。

创伤后的治疗

创伤治疗的方式之一:暴露治疗, 讲出来,和现实接触,承认创伤已经发生,事件无法改变,可以改变创伤的体验。暴露治疗,往往会导致抑郁(抑郁是无法脱离客体,随客体一起离开,无法进入新的关系。哀悼是可以脱离客体,为分离而悲伤),压抑的记忆需要讲出来,创伤才能治愈,人生经历才能整合。

创伤治疗的方式之二:稳定化治疗 ,不能讲,否认与回避。谁讲,跟谁有冲突。“最近察觉到原来是因为自己每天都会被过去的事情所困扰”,从状态来看,需要更进一步确定是什么事情,对你影响的方面有哪些,你是如何应对的,效果如何?综合起来,再进行评估。如果感觉自己无能为力,可以考虑通过心理咨询的方式帮助自己。

创伤是光照进来的地方。创伤一定会给我们带来痛苦,但也是我们成长的机会。我们一起面对,一起成长。

PTSD表现为在重大创伤性事件后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症状。

1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患者以各种形式重新体验创伤性事件,有驱之不去的闯入性回忆,梦中反复再现创伤情景,痛苦梦境,即对应激性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反复出现创伤性梦境或噩梦,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有时患者出现意识分离状态,持续时间可从数秒到几天不等,称为闪回(Flashback)。此时患者仿佛又完全身临创伤性事件发生时的情境,重新表现出事件发生时所伴发的各种情感。患者面临、接触与创伤事件相关联或类似的事件、情景或其他线索时,通常出现强烈的心理痛苦和生理反应,如事件发生的周年纪念日、相近的天气及各种相似场景因素都可能促发患者的心理与生理反应。(DavidsonJRT,1995;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1994)。

2持续性回避在创伤事件后患者对创伤相关的刺激存在持续的回避。回避的对象包括具体的场景与情境,有关的想法、感受及话题,患者不愿提及有关事件,避免有关的交谈,在创伤性事件后的媒体访谈及涉及法律程序的取证过程往往给当事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对创伤性事件的某些重要方面失去记忆也被视为回避的表现之一。回避的同时还有“心理麻木”或“情感麻痹”的表现,患者在整体上给人以木讷淡然的感觉,自觉对任何事情没有兴趣,对过去热衷的活动同样兴趣索然,感到与外界疏远隔离,甚至格格不入,不与他人接触;对周围环境无任何反应;快感缺失;回避对既往创伤处境活动的回忆,害怕和避免想起遭受创伤的心情也较常见。似乎对什么都无动于衷,难以表达与感受各种细腻盼的情感对未来心灰意冷,听天由命,严重时万念俱灰,以致发生消极念头,有自杀企图。

3持续性焦虑和警觉水平增高表现为自发性高度警觉状态,如难以入睡、也不安枕,易受惊吓,做事无从专心等等,并常有自主神经症状,如心慌、气短等。

我国应用较为广泛的CCMD、ICD和DSM三个诊断系统都有PTSD的诊断标准,有关本障碍的定义和诊断归属基本一致。但是相对而言,DSM-Ⅳ对PTSD的界定更为全面且具体,故这里主要介绍DSM-Ⅳ的诊断标准(AmericanPsychiatricAssociation,1994;SteinMB,1997)。

DSM-Ⅳ有关PTSD的诊断标准包括从A到F6个大项,A为事件标准,B、C、D为症状标准,E是病程标准,F为严重度标准。

根据PTSD的定义,创伤性事件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不存在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PTSD的诊断无从成立。过去曾假定PTSD的症状与创伤性事件的强度相对应,但日益增加的研究证据并不支持这一观点。因此,当前的研究不仅关注事件的客观性质,同时强调事件对个体的主观意义。反映在诊断标准上,DSM-Ⅳ从事件本身和事件引发的情绪反应两个方面来定义创伤性应激源,个体经历危及自身生命或身体完整性的事件,或是目睹他人死亡、受伤或生命受到威胁,或是获悉家人、挚友突遭惨痛的意外。上述事件使个体感受到强烈的害怕、孤立无援或恐慌。

症状方面,满足诊断需存在:①持续性的重新体验创伤(5项中至少1项);②持续性的回避与整体情感反应淡然、木然(7项中至少3项),此外要求回避和麻木的症状应各自至少有1项;③持续性的警觉性增高,5项中至少2项。症状把握方面需注意,DSM-Ⅳ在各组症状的描述中都强调症状令人十分痛苦且持续存在或反复出现。病程方面要求上述3类症状都持续至少1个月。严重程度上,症状带来明显的主观痛苦或社会功能受损。

DSM-Ⅳ将PTSD分为3型:急性型(病程短于3个月)、慢性型(病程3个月或更长)、迟发型(创伤性事件发生6个月之后才出现症状)。

根据临床观察总结如下几点:

1病因发病必须确由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引起,存在对于几乎所有人来说,都是创伤性的异乎寻常的事件或处境的经历。

2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为主,表现在回忆中、白天想象中或梦中,或“触景生情”的场合。且至少具备下述表现之一。

(1)控制不住地回想受打击的经历。

(2)反复出现创伤性内容的噩梦。

(3)反复发生错觉或幻想形式的创伤事件重演的生动体验。

(4)反复发生“触景生情”式的精神痛苦。

3持续的警觉水平增高,且至少具备下述表现之一

(1)难入睡或易惊醒。

(2)激惹性增高。

(3)集中注意困难。

(4)过分地惊跳反应。

(5)遇到与创伤事件近似的场合或情景时产生明显的生理反应,如心跳、出汗、面色苍白等。

4持续的回避,且至少具备下述表现之一

(1)极力不去想有关创伤性经验的事。

(2)避免参加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活动,或不去可能引起痛苦回忆的地方。

(3)与别人疏远,不亲切,与亲人情感变淡。

(4)兴趣爱好范围变窄,但对与创伤经验无关的活动仍可保持兴趣。

(5)不能回忆(遗忘)创伤性经验的某一重要方面。

(6)对未来失去憧憬。

5有明显的情绪变化,感觉麻木和回避引起创伤回忆的刺激。

6症状出现于创伤后6个月内,且症状持续一般在1个月以上。

7可伴发自主神经系统障碍,如心跳加快,出汗,面色苍白等。

需要强调的是:应激相关障碍诊断时不仅要依据症状和病程,而且要考虑构成病因的影响因素:异乎寻常的应激性生活事件,或引起持久性不愉快环境的明显生活改变。前者可产生急性应激障碍,后者可导致适应障碍。不太严重的心理应激虽可诱发本类障碍,但一般认为本类障碍的发生是急性应激或持续性心理创伤的直接后果,即这类因素是基本的和占据压倒地位的原因,没有这些因素的直接作用则本障碍就不会发生。并由此导致成功的应对机制损害和社会功能损害。

必须注意,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不宜过宽。必须有证据表明其发生在极严重的创伤性事件后的6个月内,具有典型的临床表现,或者没有其他适宜诊断(如焦虑症、强迫症,或抑郁症等)可供选择,但事件与起病的间隔超过6个月,症状表现典型,亦可诊断。

特别强调儿童PTSD易被医生遗漏。其原因是引发儿童PTSD的原因(应激源)与成人不一样,PTSD的症状包括创伤体验的反复回现,噩梦、失眠、退缩和抑郁等。纽约市蒙特希莱(MountSinaiMedical)医疗中心儿童青少年精神病科主任詹弗瑞·纽科恩(JeffreyHNewcorn)告诉路透社记者说。“成人创伤应激原有死亡、伤害、家庭暴力和其他我们通常能区别出是一种创伤的事件,而儿童创伤应激源多同他们发育过程中的遇到的恐惧事件有关,比如从自行车上掉下来,或被另外的小孩恐吓”。调查中发现:在应答者中有70%至80%的儿童和成人遇到了一些应激原,60%的应答者认为他们的某段经历已经可算为创伤应激因子,因为这段经历让他们感到无助和害怕。有45位儿童和其父母或监护人一起去市内精神病诊所看了门诊。在遭遇与PTSD一致的经历后,20%至30%的应答者表现出完全的PTSD症状,包括反复出现创伤时体验,尽量避免引起创伤回忆的事、人、物等。20%的人表现出部分PTSD症状。“不论是完全还是部分PTSD,儿童都可表现出焦虑或抑郁的症状”,纽科恩说,“临床医生倾向于诊断为情绪上的障碍,而不是PTSD。医生们大都缺乏对PTSD的认识”。据美国PTSD中心(位于夏威夷)克劳德·陈托勃(ClaudeChemtob)说:遇到家庭暴力时,42%的儿童会患上PTSD。家庭暴力机构曾对母亲作过一次调查,她们只能报道出自己的症状,“你不能通过与母亲交谈就分辨出哪些儿童患有PTSD”,纽科恩如此评论这一研究。这表明对家庭暴力的干涉要取得成功,既要注重PTSD儿童,又要注重家庭这一单位。

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长期承受过大的压力和紧张而产生的心理和身体反应,它可能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我认为的五个论点:

身体症状 应激障碍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症状,如头痛、胃痛、肌肉疼痛、疲劳、失眠等。这些症状可能会严重影响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效率。

心理影响 应激障碍可能会导致个人出现焦虑、抑郁、愤怒、恐惧、强迫等症状,这些心理反应可能会影响个人的情感状态和心理健康。

社会适应困难 应激障碍可能会导致个人在社会适应方面出现困难,如难以与人交往、工作困难、学习困难等。这些困难可能会影响个人的生活质量和成就感。

自我认同问题 应激障碍可能会导致个人出现自我认同问题,如缺乏自信、自我怀疑、自我否定等。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个人的自我认知和自我发展。

童年的阴影 童年的阴影可能会对个人的应激障碍产生长期影响。童年时期的创伤和压力可能会导致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难以应对压力和挑战,从而产生应激障碍。

总的来说,应激障碍对人们的生活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然而,通过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方式,应激障碍可以得到有效的治疗和管理。对于那些受到童年阴影影响的人,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帮助,可以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建自信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感情创伤应激综合症一般发生在失去亲人和感情失利的人身上。感情创伤应激综合症主要是患者在面对情感付出对象后受到非常大的刺激造成情感缺失和痛苦,造成一定的心理创伤和心理阴影。在生活中常见的情感创伤后应激障碍主要是面对亲人的突然故去或感情的失利等。在不同程度上很多人都会有情感创伤后应激症状的表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399526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