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幼儿爱社会的情感

如何培养幼儿爱社会的情感,第1张

吕磊当前,幼儿园教育偏重于知识技能的获得,忽视了情感、习惯、社会性等的发展。美国教育家罗宾森说过:“对我们成人来说,人类的过去、现在和未来,以及居住在不同地域人们的生活等等,都是习以为常的现象,但儿童需要学习。”这句话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社会教育的意义。幼儿离开家庭,离开父母,来到幼儿园,就是开始了初步的社会经验尝试。为帮助幼儿减少分离焦虑,适应社会生活,我们带领幼儿熟悉幼儿园,如知道喝水、上厕所、上课的地方;开展“大带小”活动,即让幼儿参加中、大班的活动,学习哥哥、姐姐们上课的样子等;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和大家一起玩,到集体中帮他们找朋友,给他们一些玩的时间,使他们从中获得与同伴交往的欢乐。教育幼儿与小朋友相处要有礼貌、友爱,学习过集体生活,克服孤僻、不合群的性情;帮助幼儿了解与他人一起生活的基础是交往。在交往中,幼儿要把自己放在他人的位置上思考问题,去行动,逐渐学习能体会和理解他人。角色游戏是幼儿交往发展社会性的重要途径,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幼儿像妈妈一样照顾孩子,操持家务;像爸爸一样送孩子上幼儿园,去单位上班,去获得一种切实的体验,以引起情感和行为上的实际变化。因此,我们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空间。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帮助幼儿自己协调、解决交往中发生的矛盾冲突及各种问题,以提高他们的交往能力。在有了一定爱集体生活的情感之后,我们教孩子认识自我,养成好习惯,则应从日常生活中的自我服务开始,为自己服务。爱社会的首要前提是爱自己,爱自己就得养成好习惯。如教幼儿用毛巾擦脸,进而教他们学会自己洗脸,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由此及彼,教育幼儿爱清洁、爱护用具等。学习认识五官,知道它们的用途,如保持口腔卫生,饭后漱口,早晚刷牙,并教给幼儿正确的刷牙方法,使之形成习惯。通过这些让幼儿学会注意公共卫生,保持了环境的清洁等等。孩子都害怕打针,可他们又免不了生病,平时也要经常打预防针,让孩子认识几种简单的医疗器械。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打针时孩子哭闹挣扎的麻烦,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孩子的自控能力和勇敢精神。学习文明时,我们教育幼儿要走路轻、说话轻、放东西轻,懂得动作轻不妨碍别人活动,做事时想着别人。幼儿园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孩子们有时会认为,被爱是天经地义的,理所当然的。但是如何爱父母,爱他人,却是许多独生子女所欠缺的。为此,我们组织了以“爱”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在“爱家庭”活动中,我们让每位幼儿带一张“全家照”,让幼儿在看看、想想、说说过程中认识家庭主要成员,体会“家”的快乐,了解父母的辛苦与爱,启发幼儿回报父母的爱,引导幼儿尊敬老人,热爱父母,学习用行动表达对父母的热爱;在“爱同伴”活动中,我们开始对幼儿进行合作教育。合作是幼儿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的又一途径。还有“爱幼儿园”“爱社区”等等,我们的宗旨是形成“施爱与感恩”的双向循环渠道,让孩子知道怎样接受爱,怎样表达爱。此外,我们还通过其它方式对幼儿进行爱社会的教育。比如:教育幼儿遵守交通规则,看清马路上的来往车辆,慢慢走不乱跑,见车会避让,到街上跟着父母或老师,不单独出去,如果找不到父母和老师,要去找警察叔叔,不在马路上玩等。这样做,有助于幼儿接触新事物,增长知识,益于培养幼儿敢于尝试和遇事不慌的好习惯。同时了解不同的社会分工,为帮助幼儿树立理想奠定基础。爱社会是一个大课题。我们只有把它细化为一个一个小的子课题,才能一步步让孩子理解接受。爱社会,首先得爱自己,爱身边的每一个人。希望通过我们教师的努力,能让孩子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发展良好的社会性打下牢固的基础。

培养幼儿积极的情绪情感的方法如下: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现代社会的急剧变化和争的环境,使人容易处于紧张和焦虑之中,这对幼儿发展非常不利。因此,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成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使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2、家校配合,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

在学校,孩子和老师亲密,对老师信任时,也总是愿意向老师诉说。可是老师往往由于自己太忙,没有时间听孩子说话。有时认为孩子说的话幼稚可笑,不屑一听。这些都会使孩子感受到压抑,感受到孤独,因而情绪不佳。有时孩子因此出现逆反心理,故意做出错误行为,以引起老师的注意。因此,耐心倾听孩子说话,对孩子的情绪培养十分必要。

3、情绪自控优秀示范

成人愉快的情绪对孩子的情绪是良好的示范和感染。家长喜怒无常,使孩子也无所适从,情绪也不稳定。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过分严格不利于孩子的情绪发展以至整个身心的发展。过分吝惜的爱,使孩子在父母面前过于拘谨,也不利于孩子的发展。作为老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4、教会孩子自主调节情绪

儿童表现情绪的方式更多是在生活中学会的。因此,在生活中,有必要交给孩子有意识的调节情绪及其表现方式的技术。

幼儿情感的特点

1、易变性。即幼儿的情绪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支配,一个新鲜的事物(玩具等)会对幼儿有很大的吸引力。

2、冲动性。不善于控制或调节自己的情感,情绪不稳定。有时幼儿为得不到一件玩具而哭叫,一旦得到又马上会笑。

3、稳定性。学龄晚期孩子的情绪比较稳定,控制和调节情感的能力逐渐提高,能够按照父母或幼儿教师的要求决定自己的行为。

两大发展的作用 – 社会和情感 – 在每个孩子的生活中都非常重要。它们在长大后成为他们生活的基础。这个基础可以帮助你的孩子处理他或她的个人感受,理解他人的感受,尊重他人的想法,并与他人建立积极的互动。

一、儿童情感发展的定义

情感学习从小就开始,学习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在婴儿期,婴儿透过非言语交流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的表情与他们调节情绪的能力有关。

情绪表达与家庭和周围环境的社会和文化影响密切相关。

除了身体上的发展,心灵上的发展也很重要喔! 二、婴儿时期社会情感发展阶段

社交和情感技能的发展对孩子非常重要。

(1)这有助于他在之后以适当的方式行事,对他的生活有一个很好的理解,并帮助他在过渡阶段获得控制权,以达到成年。

(2)社会和情感发展有助于孩子塑造自己的未来。这使他能够在适当控制自己的情绪的同时决定自己的野心。

(3)发展社交技能可以让孩子与同龄人合作和玩耍,注意父母或教师提供的指示,并在沉迷于某种活动的同时获得良好的过渡。

(4)情绪技能的发展可以让你的孩子接受一个学习过程,教会他如何理解和控制情绪。

(5)孩子的社交和情感发展分为不同的阶段,以帮助父母确定你的孩子现在处于哪个阶段。

你必须注意孩子的下列里程碑,以了解他目前的发展情况。

延伸阅读:宝宝哭闹时要不要马上抱他?

1、0~6个月的情感发展

几乎从出生开始,婴儿就开始以积极的方式学习许多东西。他们了解他们家中的人和他们自己。

在这个年龄阶段。宝宝会:

看看他的手或吸手指。 当你触摸他身体的任何部位时,他会尝试看他被触摸的地方。 了解他的手和腿。 意识到他与其他人是分开的。 开始学习,他需要成年人的舒适,并喜欢舒缓。 喜欢社交,并对你微笑。 回应你的触摸。

社交互动是3至6个月阶段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如果宝宝3至6个月,他会:

当你叫他的名字时回应你或是当你发出一些噪音时对你微笑或笑得很大声。

延伸阅读:三个月大的宝宝有什么样的行为?

2、6个月~1岁的情感发展

随着宝宝的成长,他会开始喜欢家庭成员。如果宝宝年龄在6个月到9个月之间,请注意寻找社交和情绪发展的迹象,例如:

(1)表达各种情绪,如快乐,愤怒,悲伤和恐惧。

(2)将能够区分陌生人,家人和其他人。

(3)当你拿一个玩具离开他的手时,他会感到沮丧。

(4)显示对您所做单词或手势的回复。

在9个月至1岁的阶段,宝宝往往变得非常喜爱社交。自律是现阶段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到目前为止,宝宝将能够:

(1)一边喝一杯,一边拿着杯子。

(2)模仿简单的动作。

(3)尝试通过在他的嘴里放入小块食物自己吃。

(4)与你分开时表现出焦虑。

延伸阅读:宝宝一岁了!发展里程碑参考

三、为什么儿童社会发展很重要?

孩子需要培养健康的社交和情感技能。你帮助他们这样做非常重要,因为这会帮助他们:

(1)培养关系

(2)掌握发起,发现,学习和玩耍的品质

(3)创造注意力和坚持

(4)控制和调节他们的行为

(5)发展他们的情绪控制

摘要: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在学习与生活中不断增进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学习和扮演简单的社会角色,引导幼儿社会行为技能的过程。建立宽松与和谐的社会关系,通过社会实践活动、亲子关系的建立,积极保持家园教育的—致性,是培养幼儿社会性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社会性发展社会关系家园教育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在不断扩大的社会认知中,体验积极的社会情感,学习社会行为技能,建立初浅的人际关系的过程。概言之,就是学前儿童发展的对社会适应的—个动态过程。

                                   

—、培养幼儿社会性的主要目的

幼儿社会性发展是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方面,对一个人的人格、心理健康、智力发展等具有重要影响。当今社会培养的人才,不仅应当具有健康的身体、聪明的智慧、丰富的社会经验,而且更应具有良好的人格、意志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因此,培养幼儿社会性是为公民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具有重大意义。

二、培养幼儿社会性的基本内容

幼儿社会性形成的过程、社会性发展教育的方式方法、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影响因素都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过程涉及的基本内容。幼儿的自我意识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形成的关键。幼儿社会性形成固然依赖于一定的社会认知,但认知只是一个基础,它与最终社会性品质的形成尚无必然联系,因此在幼儿自主观察、体验、实践基础上的情感教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键。此外,幼儿社会性发展主要受制于幼儿自我意识的形成、幼儿的生存与交往环境、幼儿自主活动的质量及所受教育的全面性。幼儿的社会性教育也离不开其品质的发展及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等,它们对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十分有效。

                                   

三、培养幼儿社会性的主要途径

1建立宽松、良好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包括师生、亲子、伙伴等多种形式。培养幼儿的社会性首先要建立宽松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做到—视同仁,关心爱护不同类型的幼儿,在与幼儿的接触中要做到和蔼可亲、正确引导幼儿行为。同时,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榜样,教师的精神面貌,一言一行,幼儿都将它转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这种转化就是一个社会化过程。

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应建立和谐的伙伴关系。要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良好社会行为发展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当前我国独生子女数量越来越多,都市化的生活日益普及,幼儿的伙伴越来越少,“自我中心”现象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幼儿社会性的健康发展。因此,良好的伙伴关系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健康发展。

2为幼儿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幼儿走向社会,了解社会,了解不同行业的人的社会生活,学习社会知识、行为规范,他们会通过不断的观察、模仿学习社会上不同角色的人相互交往的经验和技能,在幼儿园与家庭的正确引导下,形成自己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和是非观。

为幼儿创设实践活动场所,是帮助幼儿将学习的社会知识、掌握社会行为规范与自身的实践行动联系起来,有效实现幼儿知识向能力的转化,让幼儿在不断学习社会经验和行为准则的过程中,进行情感迁移,进而使同情心、责任心得到发展,逐渐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3家园共育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有力保障。幼儿园与家庭一致要求,共同培养、共同引导,才能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可通过“家长园地”向家长介绍—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方法,使家长了解到用正确方法适时地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有效地促进幼儿积极行为的巩固。同时,也可通过“家长园地”沟通家园联系,使幼儿在幼儿园学习的内容得以在家庭活动中延伸。家长也要积极参与配合幼儿园组织的各项活动,在活动中帮助与陪伴幼儿成长。

与此同时,家长要加强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品德教育的前提首先要让孩子学会调节控制自己的情绪。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往,学习同伴的长处,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体验交往的乐趣,培养合作的精神,增强团结友爱的意识。

总之,当今社会是一个开放的、互动的、多元的、包容的社会,良好的社会交往能力对一个人来说极为重要。要想培养性格开朗、品德高尚、人格健全的孩子,我们一定要努力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这是时代与社会赋予我们的使命,是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

(一)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良好、和睦的环境有利于孩子较稳定情绪的形成,能给教育带来“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可以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入手。

1、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温湿适宜、采光照明良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无噪音干扰、导出充满了绿色植物和美的画面的环境。

其次,教室的环境和玩具和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如小班的教室应有娃娃家、简单的建构区等;中大班的教室角区相应要复杂些,如较有创意的表演区、创意画廊等。

最后,幼儿可在教师设计好的角色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在布置娃娃家时,主题墙面可以张贴孩子的家庭合影或自己房间的照片,粘贴幼儿手工作品等。创设这种家庭化的生活空间,使幼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氛围,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愉悦感。

2、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是使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避免脏乱、嘈杂;成年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二)使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

1、建立幼儿合理的生活常规

给幼儿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表,内容要丰富并要考虑动静交替,使之养成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注意不要轻易破坏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让幼儿为人处世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情绪也相对能稳定的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

当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幼儿只有学会了关心、爱护自己,才能学会关心、爱护别人,才能懂得别人为其所付出的一切。因此要让幼儿参与一切有关并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意识以及责任感。

3、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

幼儿的体能训练除了帮助幼儿消除体内多余的能量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广泛的兴趣,从而培养其勇敢、坚强、不怕苦的意志品质。

4、巧用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促使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所经历的情绪状态;形成换位思考的品质,能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有关情绪情感的各种感性知识。

另外,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情绪的冲动性高,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所以,幼儿的情绪有易变性的特点。而在游戏中,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和遵守各种游戏规则,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情绪的调控能力。

再者,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情绪情感会得到合理的宣泄。游戏为儿童提供了一条安全的途径来宣泄情感,使儿童逃避现实生活的强制和约束,宣泄在现实生活中不被接受的危险冲动,缓和心理紧张,发展自我力量以应付现实的环境。所以,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应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素材,启发他们的思路,创造各种游戏必需条件——包括各种游戏材料和场地,还有足够的时间等。幼儿的游戏离不开老师的正确指导,但是老师不能包办代替,也不能随意打断孩子的游戏。总之,要将孩子的主动性、创造性同教师的指导作用完美地结合起来,不能让游戏损害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影响幼儿情绪智力的健康发展。

5、榜样表率法

家长、教师和幼儿朝夕相处,是幼儿直接模仿的对象,在家长、教师长期的潜移默化影响下,幼儿逐渐形成自己的行为习惯、思想品德和是非标准,并由此来检验和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无不进行着榜样的示范和暗示,孩子的品德、性格、举止、习惯都会在家长和教师身上找到蛛丝马迹,甚至将其延伸或扩大。所以,家长和教师要严于律己,从自己的思想、言论、作风、情绪等方面身体力行,做好幼儿的表率。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2231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