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心楚汉之项羽篇:奈若何(6)
公众 号:千古名将英雄梦(jhxlesheng)
项羽的手下来了一匹真正的千里马韩信,可惜,眼高于顶的项羽死活看不见,后来看见了也不要,因为在他的眼里,乌骓才是真正的千里马,韩信再有才,也是一个胯夫,一万个胯夫,也比不过一匹乌骓。
为什么会这样想,项羽自有他的一套理论:乌骓与韩信都能帮他打天下,但乌骓只给他一个人骑,而韩信却是连淮阴街头一个小混混都能骑的“胯夫”——如此“破鞋”,倒贴给他穿都不要!
奇怪的理论,奇怪的逻辑。
由此可见,项羽是一个有着“人格洁癖”的人,他要是喜欢一个人,就喜欢他到极点;讨厌一个人,也讨厌他到极点;万一他喜欢的人被他讨厌的人给害了,那将发生非常可怕的事情,项羽会立刻发疯、发飙、变态,做出不可理喻的狂暴举动,简直就像世上最任性的熊孩子。
比如,我们接下来要说的这次襄城屠城事件。
公元前208年四月,一只拦路虎拦住了项梁西进的道路。
令人惊愕的是,这只不识好歹的拦路虎并非项梁的最大仇敌秦军,而是同样扛着反秦大旗的楚国义军秦嘉部。
秦嘉也是不久前才响应陈胜起兵抗秦的,位置在东海城,也就是今天的山东省郯城县,但他拒绝接受陈胜的节制。陈胜战败身亡后,他又趁机拥立了一个叫景驹的故楚贵族(楚有屈景昭三大家族)做楚王,并引军来到彭城(今江苏徐州)西部,挡住项军的去路,并要项梁等也尊景驹为王,听自己指挥。
项梁能答应吗?当然不能。他既已接受了陈胜的上柱国官职,在尚未能正式确认陈胜死讯之前,怎能再随便尊他人为王?
于是,双方火并,秦嘉、景驹兵败被杀,部队投降。这一战后,项梁的军力剧增至十万,成为各国抗秦义军中最庞大的一股力量。
项梁吞并了秦嘉及景驹残部后,继续向西进发。他现在兵多将广腰杆硬,不怕打不赢,就怕没仗打。
当时,秦军的最高统帅名将章邯正率数十万秦军主力兵围刚复国的魏国新都临济(河南封丘东),留在楚地的秦军,不过万馀,对于势力方盛的项梁来说,根本小菜一碟。于是他决定兵分两路,一路由朱鸡石和馀樊君率楚军四万攻打粟县(今河南夏邑县);一路是由项羽率军两万攻打襄城(今河南雎县);两路并进,趁着章邯主力未至,一气荡清楚军西进之路,然后直捣秦都咸阳。
这是项梁与秦正规军第一次正面对决,只许胜,不许败,挡我者死!
结果,朱鸡石与馀樊君这一路楚军遭到了秦军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一仗下来,馀樊君战死,朱鸡石败逃。
项梁大怒,我项家军可不同原先的张楚军,只有战死的将军,绝无败逃的将军,朱鸡石辜负了大家的信任,罪该万死!
于是,朱鸡石死了,没有死在秦军的手里,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里,项梁这叫做杀鸡给猴看,凡新官上任,手里头都揣着三把火,项梁今非昔比,身为楚军新盟主,他手底下各路义军龙蛇混杂,不用霹雳手段,则无法树立自己的权威,无法巩固自己的地位。
正所谓无毒不丈夫,只要能催灭暴秦振兴项氏,项梁从来杀心勃勃。
项羽与他叔叔一个德性,而且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可怜襄城,很快将因为这个盖世魔王的到来,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鲜血淹没的空城。
公元前208年四月底,初夏的天空湛蓝似海,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项羽豪气万千的站在襄城脚下,将霸王枪高举过头,口中一声长啸:“杀!”
两万楚军士兵从项羽身边如潮水般向襄城涌去,他们冒着遮天蔽日的箭羽冲到城墙下,架起云梯,蚁附而上。
除了云梯,仓促起兵的楚军没有其他任何大型攻城武器,勇气,就是他们唯一的也是最好的攻城利器。
这一仗,从中午一直打到黄昏,襄城依然坚固如昔,城墙下垒垒摞摞堆满了尸体,城墙上斑斑点点涂满了鲜血,里面有很多属于秦军,但更多的,属于楚军。
夕阳,温柔的照在死去战士的尸体上,悲怆的楚歌响起,乌鸦在天空飞翔。
疲惫的楚军无奈退了回来,整个军营里,处处都是伤残的士兵,在医疗落后的古代,他们中很多人恐怕都无法坚持到明天。
项羽哭了。没想到这个力拔山兮气盖世的绝顶英雄,竟然这么容易掉泪。
这些和项羽一同离家万里觅封侯的兄弟们,却将要半途客死在这遥远而陌生的异乡,此情此景,赚得项羽一大把伤心的泪水。这究竟是铁汉柔情侠骨仁心,还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或者又是自我炒作收买人心呢?
如此复杂的人性问题,我无法确实的回答大家。我只知道,项羽从来就是一个超级爱哭的猛男,这种奇怪的行为在不了解他的人看来,有时甚至显得非常夸张做作,所以后来韩信说他是“妇人之仁”——在战场上有人负伤有人阵亡这不是很正常的事情么?为何要像个妇人一样哭哭啼啼呢?你这么做如果是真性情,那么你很软弱;如果是假作秀,那么你很虚伪。总之韩信是很不喜欢项羽的,因为他不了解项羽,就像项羽不了解他一样。
然而不管怎么说,眼见着一个威武帅气的大将军放下架子温柔的哭泣,那情景还是很感人的,于是楚军士卒们一个个都被感动的一塌糊涂,他们纷纷握拳振臂高呼,表示自己不怕死,不拿下襄城誓不为人。
军心可用也!于是项羽扬起自己泪流满面的帅脸,四十五度角仰望襄城,明媚而哀伤的说道:“好,我们就一鼓作气,杀进襄城去,为死去的兄弟们报仇!”
这句话有如一道神符,立刻将两万楚军变身为超级赛亚人,他们狂热的呐喊着,好似一阵狂飙十级的飓风,以极其惊人的气势席卷而入襄城,当楚国的战旗在城头上猎猎飘扬,赶着下班的太阳竟然还没有落山。
一切仿佛理所当然般,楚军开始大肆屠杀城中军民百姓,无论男女老少,一个活口不留。
项羽没有对楚军的暴行加以任何阻止,他就像一个好莱坞恐怖片的导演,眼见着自己的演员超水平发挥自己的演技,疯狂的制造出一个又一个恐怖的奇迹,心中欢喜万分,得意万分,复仇的快感有如高潮,让他又惬意又刺激。
一个字,爽!这就是反抗我项羽的下场,看还有谁能逆我之意,挡我之路!我就是要告诉天下,挡我者死,逆我者亡!
项羽是一个残暴好杀的人,这与他的多情爱哭并不冲突。每一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天使,一个魔鬼,只看他什么时候,将哪一个放出来罢了。我们中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都把心紧紧闭着,小心谨慎的不把任何一个放出来,因为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两个:伤人,或者伤己。然而对于某些心门大开的人而言,天使与魔鬼都太容易从他们心里跑出来捣乱,他们率性而为,从不计较后果,直到他们因此而生命终结,依然执迷不悔,执迷不悟。
当然,项羽的屠城也有形势所逼的因素,项氏军自渡江作战以来,兵力在几个月时间内从八千剧增至近十万,接下来还要远征关中,粮草若是不继,这仗就完全没法打了(前年周文数十万大军攻入函谷关却遭惨败,一重大原因就是缺粮),而襄城作为中原第二大粮仓(第一大粮仓是洛阳附近的敖仓),这城里的人都死光了,城里所有的金银财宝还有粮食就都是楚军的了,从此楚军便粮饷不缺,成为了关东群雄之中最活跃的一支抗秦力量(也因此后来宋义项羽救赵时能在安阳顿兵数月)。
屠城这种行为展现了人类历史中最丑恶的一面,基本上人类所有民族,或多或少都有这样野蛮的行为发生。在中国历史上,项羽是举兵屠城的第一人,这注定要在史书中,留下其不光彩的一笔,然而从他开始,屠城的人变得越来越多,其中不乏为我们所崇拜的中外伟人在内——白起的军队屠过,刘邦的军队屠过,刘秀的军队屠过,曹操的军队屠过,孙权的军队屠过,冉闵的军队屠过,李世民的军队屠过,黄巢的军队屠过,朱元璋的军队屠过,多尔衮的军队屠过,曾国藩的军队屠过,成吉思汗的蒙古军屠过,阿提拉的匈奴军屠过,中世纪的十字军屠过,拿破仑的军队屠过,近代的殖民者屠过,二战中的德国人屠过、日本人屠过、美国人屠过(原子弹)太多了,太多了,列也列不完,数也数不清。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杀戮,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杀戮。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屠城,自从有了城,城里被杀戮的人多了,就有了屠城。
这个世界上本没有人解释屠城,当披着正义外衣屠城的人多了,就有了很多人试着用各种方法来解释屠城。
历史学家们解释屠城,说屠城是战争中再正常不过的一种手段。目的一:大量杀伤了对方的平民,削弱了对方的战争潜力;目的二:掠夺大量物资,补充我方的实力,激励士气;目的三:震慑那些与我方为敌的势力,削弱敌方势力的抵抗意志,促使对方投降,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以期尽快结束战斗。
哲学家们解释屠城,说屠城是人性邪恶面在极端情况下的集体爆发,因为人性源于兽性,人性本恶,没有文明、道德与法律的全力加持,人类的历史就会成为人吃人的历史。
生物学家们解释屠城,说屠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绕不过去的一条必经之路。因为人类也是生物,生物要进化,就必须遵循“物竟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理论。地球正是按照这个理论来调节决定生活在它身上的生灵的数量与种类,因为地球只有这么大,资源只有这么多,一个种族要生存,就必须为了争夺土地、生存资源与生存空间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将另外一个种族灭绝!君不见这个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弱小的民族已经消亡或正处于消亡的过程之中吗?不要以为我们现在正处于文明的世界中我们就安全了,要知道无数的原子弹、中子弹、毒气弹、细菌弹等等能够造成大量伤亡的非常规武器的发射按钮就处在某些重要人物的手指之下。只要当地球的资源消耗殆尽,而人类还没有进入宇宙,这样的危险就随时可能发生。其实就算人类进入宇宙,杀戮也可能不会停止,就像哲学家们说的,人性本恶,不仅源于兽性,而且青出于蓝胜于蓝,具备野兽所没有的“优点”——那就是无穷无尽的肉欲与权力欲。
这些解释很残酷,但我无法反驳,人生本就是残酷的,世界本就是残酷的,历史本就是残酷的,我很想将它写的不残酷一些,但我没有办法,因为这是事实,残酷的事实。
事情是这样的
曹操和项羽都被称为是乱世枭雄
区别在于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项羽失败就失败在他刚愎自用上
《三国演义》里说的曹操小肚鸡肠、多疑
其实是参杂了作者的个人观点
历史上的曹操其实是个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
东汉末年挟天子以令诸侯
统一中国北方
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
奠定了曹魏立国的基础
而在文学方面
在曹操父子的推动下形成了以“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为代表的建安文学
史称“建安风骨”
史书评论曹操:“明略最优”,“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
陈寿评价曹操为“汉末,天下大乱,雄豪并起,而袁绍虎视四州,强盛莫敌。太祖运筹演谋,鞭挞宇内,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终能总御皇机,克成洪业者,惟其明略最优也。抑可谓非常之人,超世之杰矣。”
足见项羽与曹操之间是差距是很大的!
刘备与刘邦共同点是都很会用人
但区别也同样在于为人上
刘邦为人表面热忱
其实内里是从不相信任何人
除了吕后
建国功臣中除了萧何最后得了好死
其他的全部被他抹杀
毕竟刘邦他市井出生还是无法给后人留下完美印象
而刘备是所有史书中评价最高的
无论是野史还是正史
三国志评曰:“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於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古今之盛轨也。机权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狭。然折而不挠,终不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而且刘备礼贤下士
三顾茅庐佳话流传至今
虽然刘备有虚情假意之嫌
但其为人定有过人之处
才能得如此之多的后人好评~
孙权不怎么突出
其实也是受《三国演义》的影响
刻意的表现了刘备的宅心仁厚
自然就存托出了曹操的狡诈多疑
和孙权的软弱无能
历史上的孙权其实是个能广纳忠言
并且胆略超群的领导者
他少年大志、十五而立
临危受命、稳固江东
他虚心听取部下吕蒙、陆逊的意见
智胜关羽、夺得荆州
赤壁之战,三分天下
在开展军事、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孙权注重发展生产、富国强兵。他接替其兄主事不久,大约在建安七八年个即开始推行屯田。东吴屯田分军屯和民屯,设典农校尉、典农都尉、屯田都尉等职官管理,屯田兵且耕且战,屯田户只须种田,免除民役。屯田地区分布很广,屯田的军民多少不等,皖城的屯田基地有屯兵数千家,而毗陵的屯田民则有男女数万口。东吴屯田的规模可观,且多用牛耕,耕作技术也 较先进。
孙权还注重与其他国家的关系
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今柬埔寨)、林邑(今越南南方)
诸国建立友好关系
以后,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
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
孙权还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
曾于黄龙二年(公元230年)
遣将军卫温、诸葛直将甲士万人
浮海求夷洲、亶洲”
吴军势力达到了夷州(即台湾岛)
但老年后昏庸无道
为了监视群臣
设立了校事和察战
滥杀不少大臣
但历史上留下的关于孙权的正面评价却是数不胜数
连毛主席也说:“当今惜无孙仲谋”
分析完毕!
谢谢大家!
刘邦和项羽,刘备和曹操,这两对可以说在历史上是非常有名的对手,而作为汉高祖的刘邦和作为汉室后裔的刘备,在很多时候,一些古文典籍或者古代小说上面都认为他们是正面形象,将他们刻画的很高单,但是对于项羽和曹操,那就进行了贬低了,而且因为距今时间很久,我们也无从得知他们的真实人品了。不过,为什么却有很多人对刘邦刘备并不喜欢,反而喜欢他们的对手,在历史上被黑的人呢
现在流行一种观点,只要是史书上赞誉的人,必然会有人来黑上一番。只要是史书上唾骂的人,必然有人来洗白一番。
当然尽信书,不如无书,这话是对的,但是咱也不能见书就黑吧。在现代很多人的眼里,岳飞的功绩都是别人帮他杜撰的,文天祥的忠肝义胆成了很多口中的不识时务,人家文天祥本以为着能够“留取丹心照汗青”呢,结果在现代人眼里成了不识时务。
李世民就因为杀了兄弟,这一件事在头条上讨论无数次,杨广三次东征失败,耗费之大,伤亡之多也没见几个人提。李世民虽然也东征也失败了,但是他只是战略意图没有达到,并没有战败。何况李世民也没有像杨广那样倾全国之力,就像李世民自己说的那样,不会招募很多人,即便很多人要求参加。
皆取愿行者,募十得百,募百得千,其不得从军者,皆愤叹郁邑。
杨广三次都是倾全国之力,第一次东征失败损失惨重,第二次杨玄感谋反,第三次高句丽请罪,杨广就直接下令退兵了。杨广征高丽并没有你们想的那么伟大,他只是想要别人说句好话服个软,他其实就是好面子而已。面对烽烟四起,杨广非但没有坐镇京师,他居然选择了眼不见心不烦,走的时候还写了一首诗,说我征辽东也就是突发奇想,江南才是我喜欢的地方
我梦江南好,征辽亦偶然。但存颜色在,离别只今年。
再说隋唐大运河,实际上在开皇七年就开始修了。但是隋文帝并没有杨广那么激进,杨广修运河和打高句丽一样,仿佛他什么事都要毕其功于一役,他也不想想这是几年能完成的事吗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以前农村挖河有多难,每年冬天男人都要去挖河,运河比农村挖河要难多了,有些人总觉得一句轻飘飘“他只是太急了”就为他掩饰过去了,你这一句话可能就是当时的人们用累累白骨堆起来的。
我想问一下,如果人人都抱着这样的史学观,未来还有人原意为民族牺牲吗我们华夏民族一颗拳拳报国之心,最多也就是能在史书上留下光彩的一笔,在我们心中没有所谓上帝,更没有所谓地狱,只有后人的铭记。如果我们再刻意扭曲历史观,那报国还有什么意义
当然了,以上那些都是极端的例子,属于哗众取宠的类型。其实人们都有一种逆反心理,如果司马迁不是对项羽有所崇敬,写出来的是一个悲剧英雄,网上赞扬的项羽的肯定比现在还要多。司马迁为项羽作传的时候,可是写的本纪,即便是战国七雄和孔子也都只是世家而已,可见司马迁对项羽是情有独钟的。
所以在《史记》中项羽是充满人情味的,他可以对自己的士兵嘘寒问暖,也可以坑杀数十万敌军。人们对自己亲近的人和物是不同对待的,就像有人看到吃猪肉可能无动于衷,但是你看到有人吃猴子就觉得不可理喻,因为猴子更像人类。
人们更容易去同情哺乳动物,而很少会对鸟类有同情心。人类认为杀动物是杀生,但是对于砍伐植物却无动于衷。就像孟子说的:“见其生,不忍见其死。闻其声,不忍食其肉。是以君子远庖厨也”!
有人嘲笑孟子这个观点,因为梁惠王用羊代替牛做贡品还是杀生,孟子还是对他的行为进行了肯定。认为孟子这是假仁假义,实际上很多人根本没有懂其中的道理。就像欧洲人发生了恐怖袭击,欧美人悲痛欲绝,但是中东乱成那样,一样欧美人却没人关注,这是人类的通病,同情和自己类似和相近的人,对不熟悉的无动于衷,这就是所谓的人情味。
但是孟子希望梁惠王能把这种人情味也扩展到百姓身上,不要只对眼前的人有人情味。其实孟子还是太理想化了,刘邦和项羽对秦国不同的态度,并不是刘邦更有人情味,而是他更懂得何时何地对何人收买人心。
项羽对不喜欢的人就不封赏,比如明明田荣功劳更大,但是项羽却记恨他在巨鹿之战作壁上观,所以没有封赏他。明明是陈余威望更高,但是项羽却因为喜欢张耳,封了张耳为王,陈余为侯。结果田荣在齐国叛乱,陈余赶走了张耳。
项羽都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封赏,刘邦呢明明不喜欢韩信,还是把他封为齐王。明明对彭越恨的咬牙切齿,还是把彭越封为梁王。明明喜欢财货美女,到了关中却无所取。
司马迁给你描写的是一个有血有肉的项羽,而刘邦则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政客,所以人们更喜欢项羽。
咱们再说一下刘备和曹操,这两个人完全是两个极端。刘备曾说,他自己是照着曹操为模板,反其道而行之,才成功的。
今指吾与水火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暴,吾以忠。每与操反,事乃可成耳。
其实都说《三国演义》美化刘备,但是实际上可能是罗贯中用力过猛,让刘备显表演味太重,现代人反而因此讨厌上了刘备,觉得这家伙就会收买人心。就连白帝城托孤,大家都觉得他实际上在后面埋伏好了刀斧手。
其实这样真的有用吗司马懿也答应曹睿好好辅佐曹芳,结果呢司马懿还是篡权了。演个戏对诸葛亮这样天纵奇才还不是很简单的事。所以因为罗贯中的描写,很多人反而觉得曹操坏的真实,刘备好的虚伪。刘备也是曾说出:“毋以善小而不为,毋以恶小而为之”的话的人,陈寿对他的评价是
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及其举国讬孤于诸葛亮,而心神无贰,诚君臣之至公……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竞利,且以避害云尔。
意思就是刘备宽仁待人,知人善用,用人不疑,举国托付给诸葛亮也没有疑心。如果察觉到别人容不下他,他也不和人争,只是避开祸
患而已。
虽然刘备是有点表演意味,收买人心的权术,实际上并没有《三国演义》描述的那样重。而我们的逆反心理就是,你夸的越重,我就贬你越狠。再加上曹操确实要比刘备有才能,而且治国更有方,这也是公认的,就像陈寿说的“机略不逮魏武”,讨厌刘备也在情急之中。
西楚霸王项羽和曹操曾经都做过一个相同的决定,就是都放过一个人,而他们各自放的那个人最后却成为了他们最致命的打击,甚至于直接打败了他们,但后人对于他们两个的这种决定有着不同的评价,这主要是因为他们两个人当时所处的局势不同,而且他们两个人放人的目的也不同。
当项羽的属下范增听说刘邦的军队进入了都城咸阳之后,既不贪图钱财也不贪图美色的时候,他就知道了刘邦以后一定会成为项羽最致命的对手,所以范增就向项羽提出自己的建议,希望项羽可以趁着刘邦的力量还并不足够强大的时候就杀掉刘邦。后来当项羽又听说了一些其它关于刘邦的事情后,他为了杀掉刘邦就设下了鸿门宴,但是在鸿门宴上刘邦的一些说辞使得项羽放走了刘邦,这也使得后来刘邦壮大了自己的力量之后,成功反击打败了项羽,并且使得项羽在乌江自刎。
刘备在和吕布的战争中战败之后就投奔到了曹操手下,而曹操也非常的欣赏刘备的能力,并且对他也给予非常优厚的待遇,但是曹操手下的人看出刘备在以后一定会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物,甚至于对曹操有着威胁,所以说他们就希望曹操可以杀了刘备。但是刘备并没有听信这些人的想法,甚至于非常的信任刘备,并且给他很大程度的支持,这也使得刘备在这样的机会下扩充了自己的实力,并且建立了蜀汉,成为了曹操最为致命的敌人。
后人对于曹操和项羽的做的相同的一个决定给予了不同的评价,这主要是因为如果项羽没有放走刘邦的话,那么项羽将会成为真正的西楚霸王,独霸整个天下,所以项羽放走刘邦的做法是一个非常不长脑的行为。而曹操放走刘备则是想要收买更多人的心,他希望借着这样的机会使得其他更多的能人异士愿意追随他,这其实是一种计谋更是一种手段。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