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白鹅》教学反思

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白鹅》教学反思,第1张

 《白鹅》写于1946年夏天。抗战期间,丰子恺内迁重庆,住在郊外一座荒村里。当时正值战时,生活条件艰苦、种菜、养鹅,这成了作者排遣苦闷的一种寄托。以下我整理了四年级语文上册课文《白鹅》教学反思,欢迎阅读。

《白鹅》教学反思1

 《白鹅》是丰子恺先生的一篇散文,入选教材时做了改动。文章结构极其简单,全文围绕一句“好一个高傲的动物”,从白鹅的叫声、步调、吃相三大方面去展示白鹅的骄傲,可爱。与以前所接触的课文不同的是,整篇课文主要以反语的形式和活泼、流畅、诙谐、准确的语言,向大家展示了一种新的、表述语言的方式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时,除了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认识到作者对事物的观察的细致,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作者语言的“别有用心”,也就是让学生体会到反语的独特魅力。

 针对这一教学目标,我便在自己的课堂上,由“高傲”入手,设计了几个大问题,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读、交流,去细细体会作者的文字表面所呈现出的白鹅的“凶”和“厉害”,实质是对白鹅的尽职、勇敢的赞赏;体会白鹅步调的从容、大模大样,体现的不过是作者对白鹅由衷的喜爱和关注。

 应该说,这篇文章的理解是有一定难度的。不仅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在文字表述上,也比较脱离口语化,书面性较显著,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文诌诌”。这些对学生的理解造成了很大的困扰。因此,我在教学时,采用了多种教学方式和方法,比如课堂上让学生根据文章的重点语句,进行大胆的联想或想象,去品悟作者字里行间所蕴藏的对白鹅真挚的喜爱;让学生模仿表演,加深对白鹅的高傲的认识,以及作者用词的准确;还有让学生试运用书上精彩词语帮白鹅做自我介绍……

 这节课的设计里,最没有把握上好的,就是学生对语言的理解和领悟(事实也确实如此,在这一环节上的教学有点乱)为了使学生能真正理解作者的语言,进而感悟白鹅的高傲,我想我在课堂上走了不少弯路,但学生的认识仍只是停留在“白鹅”叫声大而严厉,而不能从文字表面进一步去体会作者对白鹅的赞赏。我有点急,只好联系他们对狗的印象来引导他们感受白鹅的尽职勇敢和忠诚,进而使学生触摸作者的写作意图,领会作者对白鹅的喜爱。当然,学生很不错,一点就能领悟到。但是我想,让学生真正认识到反语的特点,还有待在下一个课时里,结合鹅的吃相做进一步的引导和交流。

《白鹅》教学反思2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了解课文是怎样写出白鹅高傲的`特点的,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因此我在教学设计时抓住“白鹅的高傲体现在哪”这一线索贯穿教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学中我采用研究性学习方法,鼓励学生读书、思考、感悟相结合,在积极主动的阅读活动中,理解和感悟白鹅的高傲,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本课教学思路清晰,注重让学生整体阅读、体验文本,感受白鹅的高傲。导入新课后,首先让学生初读课文,学习本课词语。字词是构建语文学习的基础,识字教学在中年级阅读教学中也是很重要的,这样有助于读好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也对白鹅形象有了整体感知,为后面学习课文、体验情感做了铺垫。

  二、品读课文,感受“高傲”

 通过初读,学生初步感知了鹅的高傲,我便用“这只白鹅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将学生带入文本。在体会作者如何感受到鹅的高傲时,我抓住“伸长了头颈”“左顾右盼”,让学生做做动作,学生学习兴趣得到激发,并在动作中理解了词语“左顾右盼”,初步感受到白鹅的高傲。接着我要求学生仔细读课文,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把感受深的句子划下来,在旁边做批注。这不仅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感悟文本,也培养了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学习习惯。在这一环节中,学生能够认真读文体会,并写下感受,达到了预设目标。

 在对文本有所感悟的基础上,我开始组织学生围绕“白鹅的高傲还体现在哪”进行阅读感受交流。交流过程中,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了解白鹅叫声、步态和吃相的特点。如抓住“厉声叫嚣”、“引吭大叫”,让学生想象白鹅的动作、说的话,激发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把自己独特的体验进行交流,体会鹅叫声高傲。通过让学生将鸭与鹅的步态进行对比读,播放净角出场的画面,给学生直接的感官刺激,并让学生自己走一走,感受鹅步态的大模大样。从鹅见到人非但不怕,反而咬一口的句子中,学生体会出鹅的高傲。经过读文──看画面──演一演──再读文的过程,学生充分感受到鹅步态的高傲。在体会鹅吃相的高傲时,我引导学生感受鹅吃饭时的“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以及鹅吃饭时非要有一个人侍侯不可的“老爷”派头,体会鹅吃饭时的架子十足。在整个感悟文本的过程中,我还将词语积累贯穿其中,达到积累词语的教学目标。

  三、整体回归,体验情感

 学完课文以后,我出示了一组鹅的,并将课文进行串联,让学生整体回顾课文,学生对文本有了感受,读得就有效果。在看、回顾课文后,学生对鹅的形象有更深刻的印象,体会到作者对鹅的喜爱之情,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也对作者所说的“好一个高傲的动物”有了更深的体会。课后我给学生布置了两项作业,一是把课文有趣的地方读一读,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二是观察自己喜爱的动物,为口语交际和习作活动做准备。作业设计达到积累语言和课外延伸的教学目标。

 从整节课来看,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学生学得轻松,主体地位得到充分体现,实践了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设计理念。

 虽然做了很多设计和准备,但在实际教学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在重点词句的理解这一环节,处理得不够到位。教师对课堂上的生成没有及时有效地引导和处理,在以后的教学中,还有待学习提高。通过这堂课,我也体会到,教学的过程不是教师备好教案,然后按图索骥的过程,而应是教者、学者和文本间的开放多元、动态生成的过程。教师要把学生的学情作为自己教学新的生成点,尊重学生的个体感受,并根据课堂生成,因学定教,灵活驾驭。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真正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白鹅》教学反思3

 语文教学应着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这对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奠基作用。反思《白鹅》一课教学,我着重考虑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想象能力的培养以及语文素质的内化等几个方面。

  1、激发学生热爱语言的情感:

 “热爱是最好的老师”。语文教学应善于挖掘教材语言的魅力,点燃学生对语言的情感火花。如:第1自然段作者为了表达喜爱之情把白鹅称作“雪白的大鸟”。我抓住这个语言的训练点,先引导学生自悟,再激趣引读:想象一下,假如你是丰子恺老爷爷,从好友手中抱过这“雪白的大鸟”,舍不得放下,一路抱着走回家。抱着它,感觉得到它的温度;挨着它,感觉得那羽毛的爽滑,那该是怎样一种喜爱啊!让我们脑中边想象边再读读。

  2、促进学生想象能力的提升:

 “想象”是学生学好语文的翅膀。我多次设计学生发散思维,积极想象的环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出一个能表现白鹅叫声特点的词,从这个词,你能想象白鹅在干什么,好像在说什么?把你想象到的在词语旁写一写,或者用图画来表示。

 (“厉声大叫”“厉声叫嚣”“引吭大叫”“狂吠”等词语十分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白鹅叫声的特点。我引导学生边读边勾画词语,动手批注或画画,调动形象思维参与解读文本,从形态、声音理解和感受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既培养了学习方法和习惯,又丰富了语言积累。实践证明,学生对想象的环节是喜闻乐见的,这从他们乐此不疲的表情中就能看出。)

  3、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内化:

 内化是形成语文素质的心理机制,外因都要通过学生主体这一内因来实现。在课堂充分学习阅读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总结出本文的写作特点,然后问学生你愿意把自己当作一只高傲的白鹅,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接着出示“快乐写话卡”:

 我是一只……的白鹅。

 (该练习题很灵活,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练习,既可以灵活运用本课的词语,进行语言重组,又可以拓展思维,有创意地表达。)

 让学生充分经历阅读教学的“感受──理解──积累──运用”的语言学习过程。课文是读与写的例子,创设这种由内化到外化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方法,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真正做到一课一得。

 总之我打破了传统的串讲形式,让学生充分地自读自悟,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学习,增强了学习兴趣,也增强了积累知识的能力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但也存在不少问题。如:某些环节处理得过于细致使后面时间不够;课堂气氛虽然较好,但有时目的性不强。

  摘 要情感教育是与认知教育、科学教育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不仅可以改善认知过程、提高认知效率,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丰富学生情感世界、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客观要求。

关键词情感教育 情感世界 全面发展

语文是一门工具学科,更是一门人文学科,是极具思想内涵的特殊工具。对于语文教育教学来说,教师的感情投入,较之其他学科更为重要。因为课文本身都饱含着丰富的感情,如果不能以感情浸润学生的心田,则无论是思想教育还是语言知识训练,都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在美的世界里去感受、体验、品味,从而使自己的感情得到升华。在语文教学中,就应把握文中汹涌奔腾的感情激流,领悟字里行间跳动着的感情脉搏。因此可以说,在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是灵魂。

一、语文情感教学的含义

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总是以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带有某些特殊色彩的体验的心理现象就是情绪和情感。简单地说,就是人对客观事物不同程度的内心体验。比如:顺利完成工作任务能使人轻松愉快;失去亲人会给人带来痛苦悲伤;面对别人的挑衅会引起激动或愤怒;美好的事物使人产生爱慕之情;丑恶的现象令人产生憎恶之感。所谓情感,是人们根据某种标准去评判某人、某事或某种现象时所产生的情绪体验。语文情感教育,如同智育、体育、美育等一样,是青少年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即在语文教学中用美文输之以情,教师动之以情,学生领之以情,由无数的“情”的操作而综合为“情操”的生成,达到心灵和心灵的契合。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情感教学目标的正确定位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关注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认识到语文教学的目标不应只是知识目标、技能目标,还应包括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指在语文教学情境中要对学生的知识、情感、信念、意志、行为、价值观等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促进作用,也就是说,要通过引导学生体验课文作者的感情,领悟文学作品的深层意蕴,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和民族共同语的规范意识,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审美情趣、思维品质和文化品位,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情感教学的最大特色在于“知情并进”,情感教学的研究与实践不仅应将知识和认知策略的掌握归入情感教学的目标,而且应注重情感教学,使学生在道德感、美感、理智感等情感领域内得到发展与提高,这和素质教育的总的原则是统一的。另外,情感教学不仅要将认知之外的情感本身作为目标之一,而且还应在这一过程中有意识地涉及到意志、兴趣和人际交往、自我意识等心理品质与能力的培养,这也是情感教学是否有强大生命力、是否能与素质教育接轨的关键所在。

三、情感教学对语文教师的要求

语文教学因其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的特殊性,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有强烈的人文色彩,是一种更具创造性的劳动,因此对语文教师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作为语文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情感修养,必须拥有良好的职业情感,这样才能保证教师在课堂上始终洋溢着饱满的工作热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持有积极、稳定、协调的情感,自我动情,移情体悟,调控情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应具备的良好的情感调控力表现在三个方面:首先,教师要努力运用美文佳作中所饱含的真挚感情,叩击学生的心弦,使教师、学生与作品传达的感情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形成一种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鸣;其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体现在适时适度地把握、调控课堂教学的情感氛围上;再次,教师的情感调控力还体现在自制力上,优秀的教师时时注重情绪的稳定协调,保持心态平稳。

四、语文情感教育的作用

第一,教师的情感具有调节作用。这种调节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师的不同情感可以使学生产生不同的态度和行为,老师在课堂上的冷漠、埋怨、烦躁等情绪,会使学生学习兴趣减弱,遏制了学生认知和良好情感体验的形成。第二,老师的积极情感在激发学生学习中具有吸引力作用。这种吸引力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兴趣上。“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内动力。“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在教学实践中得到反复证明。第三,教师的情感在师生之间产生双向互动反馈作用。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尊重、信任、理解、关心,使学生从内心产生对教师的尊敬、好感和依赖。随之,自尊、自信、自强的学习热情油然而生。这种积极的情绪,使学生始终处于亢奋的学习状态,求知欲增强,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明显提高。

★作者单位:江苏省盐城市龙冈中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377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