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年—1941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眼中沙》、《四个人》、《家庭与世界》、《园丁集》、《新月集》、《最后的诗篇》、《戈拉》、《文明的危机》等。 [1]
1861年5月7日,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出生于印度加尔各答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13年,他以《吉檀迦利》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遗言《文明的危机》。
扩展资料:
泰戈尔的家庭属于商人兼地主阶级,是婆罗门种姓,在英国东印度公司时代财运亨通,成为柴明达地主。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社会活动家,在当时积极赞成孟加拉的启蒙运动,支持社会改革。他的父亲对吠陀和奥义书颇有研究,是哲学家和宗教改革者,富有民族主义倾向,由于与社会上的传统习俗格格不入,被习惯势力祝为没有种姓的外化之人。
他有子女十四人,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一个。就是在这个家庭,兄弟姐妹和侄辈中颇出了一些学者和艺术家。由于生长在这样一个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谐交融的书香门第,因而泰戈尔从小就受到家庭环境的熏陶。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在他的诗中含有深刻的宗教和哲学的见解。对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他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他的诗在印度享有史诗的地位。代表作《吉檀迦利》《飞鸟集》。
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年5月7日—1941年8月7日),印度著名诗人、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生于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富有哲学和文学艺术的修养家庭,13岁即能创作长诗和颂歌体诗集。1878年赴英国留学,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活动。1884至1911年担任梵 社秘书,20年代创办国际大学。1941年写作控诉英国殖民统治和相信祖国必将获得独立解放的著名遗言《文明的危机》。泰戈尔是具有巨大世界影响的作家。他共写了50多部诗集,被称为"诗圣"。写了12部中长篇小说,100多篇短篇小 说,20多部剧本及大量文学、哲学、政治论著,并创作了1500多幅画,诸写了难以统计的众多歌曲。文、史、哲、艺、政、经范畴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精。他的作品反映了印度人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种姓制度压迫下要求改变自己命运的 强烈愿望,描写了他们不屈不挠的反抗斗争,充满了鲜明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同时又富有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 具有很高艺术价值,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他的作品早在1915年就已介绍到中 国,现已出版了10卷本的中文《泰戈尔作品集》。 泰戈尔
[1]泰戈尔出生于孟加拉。但人们一致认为他是印度人。因为泰老在逝世孟加拉还是印度的一个省。泰老的著作最初都是用孟加拉文写的。 据说当年凡是讲孟加拉话的地方没有人不日日歌咏他的诗歌的。然而他的诗是在他自己把它们译成英文之后才获得了世界性的赞扬。他于1913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 泰戈尔的诗集用英文出版的大致有: Gardener(园丁集) Jitanjali(吉檀枷利)Crescent Moon(新月集) Fruit-gathering(采果集) Stray Bird(飞鸟集) Lover‘sGift and Crossing(爱者之赠与歧路)。 而用孟加拉文写的则还有许多。如:Sandhva Sangit;Sishn ;Probhat;Sangit; Kahini; Kanika 等等许多。 而英文诗只是选了其中的一小部而已例如《飞鸟集》就大部来自 Kanika。 泰戈尔的诗早在“五·四”之前就零零星星地被译成中文。最初是陈独秀的四 首五言古体译文《赞歌》选自<吉檀枷利》。之后是刘半农的白话译文四首选自 《新月集》。而第一部中文诗集则是西蒂译的《飞鸟集》。此后各种翻译,介绍, 和评述泰戈尔的作品不断出现,尤其是在1924年泰戈尔访问中国前后。自从 《飞鸟集》出版之后,中国诗坛上一种表现随感的短诗就流行了起来。如冰心作的 《繁星》,《春水》等。其中许多带有哲理,晶莹清丽的小诗赢得了不少人的喜爱。 碾转模仿的很多。几乎影响了一代诗风。
编辑本段作品
诗作
《野花》(1875) 《林花》(叙事诗) 《诗人的故事》(1913)
诗集
《暮歌集》 《晨歌集》 《帕努辛赫诗抄》(1884) 《画与歌集》(1884) 《刚与柔集》(1886) 《心声集》 《金帆船集》 《缤纷集》 《吉德拉星集》 《收获集》 《尘埃集》 《幻想集》 《刹那集》(《瞬息集》) 《微思集》 《故事诗集》(1900) 《叙事诗集》 《祭品集》(1901) 《回忆》(《怀念集》) 《儿童集》 《渡口集》(1906) 《吉檀迦利》(1910) 《献歌集》 《献祭集》 《歌之花环集》 《妙曲集》 《新月集》 (1913) 《飞鸟集》(1916) 《园丁集》 《童年的湿婆集》(1922) 《普尔比集》(1925) 《随感集》(1926) 《穆胡亚集》(1929) 《森林之声集》(1931) 《通俗读物集》(1931) 《总结集》(1932) 《再次集》(1932) 《五彩集》(1933) 《最后的星期天集》(1935) 《小径集》(1935) 《黑牛集》(1936) 《叶盘集》(1936) 《错位集》(1937) 《儿歌之画集》(1937) 《边沿集》(1937) 《晚祭集》(1938) 《戏谑集》(1939) 《天灯集》(1939) 《新生集》(1940) 《唢呐集》(1940) 《病榻集》(1940) 《康复集》(1941) 《生辰集》(1941) 《儿歌集》(1941) 《最后的作品集》(1941)
短篇小说
《女乞丐》 《邮政局长》 《河边的台阶》 《还债》(1891) 《弃绝》(1893) 《素芭》(1893) 《人是活着,还是死了?》(1892) 《摩诃摩耶》(1892) 《太阳与乌云》(1894)
中篇小说
《科鲁娜》(1877,未完稿) 《四个人》(1916) 《两姐妹》(1933) 《人生四幕》(1934) 《花圃》(1934)
长篇小说
《王后市场》 《贤哲王》 《眼中沙》 《沉船》(1906) 《天赐良缘》 《戈拉》(1910) 《家庭与世界》(1916) 《两姐妹》(1932) 《小沙子》
剧作
《蚁垤的天才》 《破碎的心》(诗剧) 《愤怒的湿婆》(歌剧) 《死神的狩猎》(歌剧) 《虚幻的游戏》(诗剧》 《根本错误》 《离别时的诅咒》 《马丽妮》 《拜贡特的巨著》 《滑稽剧本集》(1907) 《秋天的节日》(1908) 《国王与王后》 《牺牲》 《国王》 《邮局》 《顽固堡垒》(《坚定寺院》)(1911) 《法尔衮月》 《古鲁》 《无形珠宝》(1919) 《还债》 《摩克多塔拉》(1922) 《春天》(1923) 《迁居》(1925) 《独身者协会》(1926) 《舞女的膜拜》(1926) 《报复心理》(1926) 《南迪妮》(1926) 《最后一场雨》(1926) 《人红夹竹桃》(1926) 《舞王》(1927) 《最后的拯救》(1928) 《太阳女》(1929) 《新颖》(1930) 《禳解诅咒》(1931) 《时代之旅》(1932) 《昌打尔姑娘》(1933) 《纸牌王国》(1933) 《邦苏莉》(1933) 《斯拉万月之剧》(1934) 《花钏女》(舞剧,1936) 《昌打尔姑娘歌舞剧》(1938) 《萨玛》(1939)
演讲
《诗人的宗教》(1933) 《普及教育》(1933) 《韵律》(1933)
讲话
《罗摩·摩罕·罗易——印度的先驱》(1933) 《中国和印度》(1937)
论文和论文集
《古代文学》(1907) 《民间文学》(1907) 《文学》(1907) 《现代文学》(1907) 《词学》 《宗教》 《文学的道路》(1936) 《韵律》(1936) 《孟加拉语》(1938) 《路上的积蓄》(1939)
杂文集
《幽默》(1907)
散文集
《死亡的贸易》(1881) 《杂谈》 《自己的力量》(1905) 《五彩缤纷》(1907) 《膜拜品德》(1907) 《国王与平民》(1908) 《繁多》(1908) 《祖国》(1908) 《社会》(1908) 《教育》(1908) 《孟加拉掠影》(书信集) 《积蓄》 《身份》 《照主人的意志办事》 《访日散记》(随笔,1919)
飞鸟集
《飞鸟集》是一部富于哲理的英文格言诗集,共收录诗325首,初版于1916年完成。其中一部分由诗人译自自己的孟加拉文格言诗集《碎玉集》(1899),另外一部分则是诗人1916年造访日本时的即兴英文诗作。诗人在日本居留三月有余,不断有淑女求其题写扇面或纪念册。考虑到这一背景,我们就不难理解这些诗何以大多只有一两行。诗人曾经盛赞日本俳句的简洁,他的《飞鸟集》显然受到了这种诗体的影响。因此,深刻的智慧和简短的篇幅为其鲜明特色。美籍华人学者周策纵先生认为,这些小诗“真像海滩上晶莹的鹅卵石,每一颗自有一个天地。它们是零碎的、短小的;但却是丰富的、深刻的”,可谓言之有理。
园丁集
园丁集是泰戈尔的另一部重要的代表作之一,是一部“生命之歌”,它更多地融入了诗人青春时代的体验,细腻地描叙了爱情的幸福,烦恼与忧伤,可以视为一部青春恋歌。诗人在回首往事时吟唱出这些恋歌,在回味青春心灵的悸动时,无疑又与自己的青春保有一定距离,并进行理性的审视与思考,使这部恋歌不时地闪烁出哲理的光彩。阅读这些诗篇,如同漫步在暴风雨过后的初夏里,一股挡不住的清新与芬芳,仿佛看到一个亮丽而清透的世界,一切都是那样的纯净、美好,使人与不知不觉中体味爱与青春的味道。
新月集
《新月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诗人将自己的灵魂穿织于诗章词篇里,使诗句充满了灵性的芬芳。阅读这些诗篇,能陶冶性情,净化人格,美化心灵。
游思集
《游思集》里面得所有诗文都是作者兴致而作,没有什么联系,所以大部分没有标题 。现列举一首: 对于你,我犹如黑夜,小花朵儿 我能给你的只是掩藏在夜色里的安宁和不眠的静谧 清晨,当你睁开眼睛,我将把你留给一个蜜蜂嗡鸣,鸟儿啁啾的世界 我送给你的最后礼物,将是一滴落入你青春深处的泪珠,它将使你的微笑更加甜美;当白天的欢腾残酷无情之时,它将化作薄雾,隐去你的娇容
吉檀迦利
《吉檀迦利》是泰戈尔中期诗歌创作的高峰,也是最能代表他思想观念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部宗教抒情诗集,是一份"奉献给神的祭品"。(不少人以为"吉檀迦利"是奉献之意,其实是献诗之意.作者的另外一部诗集<<奈维德雅>>才具奉献之意.风格清新自然,带着泥土的芬芳。泰戈尔向神敬献的歌是“生命之歌”,他以轻快、欢畅的笔调歌唱生命的枯荣、现实生活的欢乐和悲哀,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前途的关怀。 泰戈尔获诺贝尔奖的作品英译诗集《吉檀迦利》,是1912-1913年间,泰戈尔本人用英文 从孟加拉语诗作《吉檀迦利》、《渡船》和《奉献集》里,选择部分诗作而成。《吉檀迦利》的孟加拉语诗作是韵律诗,而翻译成英文之后变成自由诗。
采果集
泰戈尔在该书中阐述了他的世界观、人生观、进化论、宗教观点、哲学思想和艺术观,表达了他的志向抱负,抒发了他的喜怒哀乐。现实主义作品则对诚实淳朴的下层贫民表示真诚同情,表现崇高的人道主义的精神,歌颂坚守信仰不怕牺牲的精神,反映在新思想影响下印度妇女的觉醒。
爱者之贻
泰戈尔的一生十全十美;他年纪很轻时写了许多描绘自然景物的作品,他会整天坐在花园里;从25岁左右到35岁光景,他心中怀着极大的哀伤,写下了我们的语言中最美丽的爱情诗。 ——叶芝 许多批评家都说,诗人是“人类的儿童”。因为他们都是天真的,和善的。在现在的许多诗人中,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更是一个“孩子的天使”。他的诗正如这个天真烂漫的天使的脸;看着他,就知道一切事物的意义,就感到和平,感到安慰,并且知道真正相爱。他为读者所构筑的,是一个洋溢着欢乐、倾心於爱的光明世界。《爱者之贻》中的诗句似乎是一盏盏明亮的灯,不知让多少失意者感到一丝温暖和感动。
编辑本段诗选
渡口
《渡口》诗选 在我必须离去的那天,太阳从云堆里钻出来。 蓝天凝视着大地——上帝创造的奇境。 我的心是忧伤,因为它不知那召唤来自何方。 和风送来的细语可是来自我离去的世界?那里含泪的歌声融进了一片欢快的静寂。 或许和风送来的竟是那小岛的气息?它在遥远的大海里,躺在夏日奇花异草的温馨的怀抱里。 集市散了,暮色中,人们踏上了归途。 我坐在路边,望着你荡着小舟, 横过幽暗的水面,斜阳闪耀在你的风帆上; 我看见舵旁伫立着你静默无声的身影,突然间,我看见你那双凝视着我的眼睛; 我不再歌唱,我大声呼唤你,渡我过河。 风起了,我的诗歌的小船要启航, 舵手啊,把稳了舵。 我的小船渴望得到自由,要随着风浪的韵律起舞。 白昼过去了,现在是夜晚。 岸上的朋友们已经离去。 解缆起锚吧,我们要在星光下扬帆。 在我离别之际,风萧萧低声歌唱。 舵手呵,掌稳了舵。
摩诃摩耶
《摩诃摩耶》节选: 摩诃摩耶原来就有一个沉静的性格,而现在面幕里的那份沉静显得加倍令人难以忍受。她好像是生活在一幅死亡的幕后面
随想集
《随想集》节选: 云使(一) 相会的第一天竹笛奏了什么曲 她吹奏道:“我那位远方的人,来到了我的身边” 竹笛还唱述道:“要说保留,我在保留着无法保留的东西;要说获得,我可以获得被抛弃的一切” 那么,后来竹笛为什么在白天不吹奏乐曲了 因为有一半含义被我忘却我只记得她在我的身边,可是没有想到她远在千里爱情的一半是相会,这我见过,但爱情的另一半却是分离,这却是我没有 见过的再也看不到那遥远的永不满足的幽会;近在咫尺的屏障已经树起 两个人之间,横亘着无限的天宇;在那里一片寂寞,在那里没有话语只有用笛声去填补那巨大的寂寞如果没有辽阔天宇的掣隙,竹笛就不会奏起乐曲 横在我们之间的那块天宇跨入了黑暗,在那里充满每天的劳作,话语,充满每天的恐惧,贫穷,忧虑
再次集
《再次集》 祖父:德瓦尔伽纳塔,生于1794年。机灵、勇敢、潇洒、富有天才,一个商业“王子”,奢侈豪华。 父亲:代温德拉纳特,生于一八一七年,简朴纯洁,在社会上被称为“大仙”。哲学家,社会改革者。 母亲:夏勒达黛维,具有忍耐等优秀品质和擅长操持家务的人,使别人成为伟大人物而自己只留下半丝印记。 大哥:德维琼德拉纳特,大学者、诗人、音乐家、哲学家和数学家,长诗《梦游》能与斯宾塞的《仙后》妣美,被称为孟加拉的不朽著作。创造了孟加拉速记体,最早把钢琴引入孟加拉音乐。他诗歌创作里的独特而勇敢的实验,在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心灵发展上烙下了深刻的印痕。 二哥:萨特因德拉纳特,梵文学家,最早把马拉提虔诚诗介绍给孟加拉读者,在罗宾德拉纳特发展上所烙下的影响是深刻、细致和永的。他的妻子是第一个打破印度妇女传统生活方式的人,女儿英迪拉·戴维是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音乐创作的权威评论家。 三哥:海明德拉纳特,早逝,是教育罗宾德拉纳特用祖国语言的人。 四哥:巴楞德拉纳特,早逝,孟加拉文坛上赢得了不可磨灭地位的作家。 五哥:乔迪楞德拉纳特,那个时代最有天才的人,一位富有激情的音乐家、诗人、剧作家和艺术家,在罗宾德拉纳特的理智和诗才上,留下了影响。 大姐:苏达米妮,罗宾德拉纳特的抚养人。 五姐:斯瓦尔纳库马莉,富有才干的音乐家和女作家,孟加拉第一位女长篇小说家。 其他姐姐:希楞默依·黛维作为社会服务者而闻名于世。 萨勒拉·黛维女作家、音乐家、民族独立运动的积极参加者。
编辑本段高寿秘诀
综述
泰戈尔是印度近代著名的文学家和社会活动家,被誉称为印度的“诗圣”,享年80 岁。泰戈尔的长寿之道精华之处,在于他从印度的佛学中领悟了寻求内心平静的崇高境界,在哀乐与悲喜之情感冲击中,能动用他超人的平衡力,使精神状态经常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泰戈尔善于把养生与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为后人留下了保健强身的宝贵经验。
排遣法
医学心理学家认为,悲哀也是一种能量,会造成精神的崩溃。长久的悲哀,会对人体的免疫功能起严重的摧毁作用,易使人发生溃疡病、冠心病,甚至是癌症。所以,要学会排遣悲哀。泰戈尔排遣悲哀的重要方法是写诗,用诗寄托哀思,消除这种破坏性能量。
超脱法
泰戈尔是这样地对待生活中的痛苦与欢乐的,他指出:“生命的悲剧猛烈地震撼着我们的感情,但生命从整体上看是极其乐观的。悲剧只是生命的欢乐赖以表现自己韵律的一部分。”诗人由于对什么都看得开,因此,能够摆脱生活压在他心头的重荷,在猝然来临的打击面前泰然自若。
中国结
泰戈尔1924访华于北京所摄
泰戈尔一贯强调中印两国人民团结友好合作的必要性。 1881年,他写了《死亡的贸易》一文,谴责英国向中国倾销鸦片、毒害中国人民的罪行。 1915年,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新青年》)第2期上发表他译的《赞歌》4首。作品中“信爱、童 心、母爱” 的思想,博大仁慈的胸怀,独具魅力的人格,赢得了无数中国读者的敬仰。 1916年,他在日本发表谈话,抨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动。 1924年,泰戈尔应梁启超、蔡元培之邀访华,“泰戈尔热”进入高潮。他在徐志摩家乡时,“观者如堵,各校学生数百名齐奏歌乐,群向行礼,颇极一时之盛。”他会见了梁启超、沈钧儒、梅兰芳、梁漱溟、齐白石、溥仪等各界名流。 1924年,他访问中国,回国发表了《在中国的谈话》。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以后,他屡次发表公开信、谈话和诗篇,斥责日本帝国主义,同情和支持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1956年,周恩来总理回忆时说:“泰戈尔是对世界文学作出卓越贡献的天才诗人……”他熏陶了一批中国最有才华的诗人和作家,其中郭沫若、冰心受到的影响最深。郭沫若是中国新诗第一人,称自己文学生涯的“第一阶段是泰戈尔式的”。冰心是中国新文学女性作家第一人,她早期的创作受到了泰戈尔的明显影响,特别是诗集《繁星》和《春水》。她说:“我自己写《繁星》和《春水》的时候,并不是在写诗,只是受了泰戈尔的《飞鸟集》的影响,把许多‘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而已。”郭沫若、冰心等人又以他们的作品,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中国读者。 几十年来出版的他的作品的中译本和评介著作为数很多。1961年为纪念他的百岁诞辰,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10卷本《泰戈尔作品集》。
编辑本段爱情故事
我渴望静默地坐在你的身旁,我不敢,怕我的心会跳到我的唇上。 因此我轻松地说东道西,把我的心藏在语言的后面。 我粗暴地对待我的痛苦,因为我怕你会这样做。 我渴望从你身边走开,我不敢,怕你看出我的懦怯。 因此我随随便便地昂着头走到你的面前。 从你眼里频频掷来的刺激 两个月之后,泰戈尔踏上了赴英的旅程。两年后归国,已是物是人非。安娜被迫嫁给了一个比她大二十多岁的男人。没有爱情,她只是生育工具。安娜整日忧郁感伤,向隅而泣,不到一年就郁郁而终。死前她曾写信给泰戈尔的兄长,提到他俩相处的美好时光。 "旧时天气旧时衣,唯有情怀,不似旧家时。"闻知死讯,泰戈尔流着泪写道: "当世界的万物消失不见了,你却完全重生在我的忧愁里。我觉得我的生命完成了,男人与女人对于我永远成了一体。" 一个飘然而去,留下痛苦让另一个独自承受。说是错,不如说是错上加错。 人生有三苦: 一曰得不到;二曰付出了得到了,却发现不过如此;三曰轻易放弃了,后来却发现它在你生命中如此重要。 几年后,泰戈尔结婚了,他22岁,新娘11岁。洞房之夜,他就给这个小姑娘改名为"穆里纳莉妮"。泰戈尔将情人的名字安在了这位陌生的小姑娘身上。 换了我,我一定不肯。我不是小姑娘,太独立,死也不肯活在别人的阴影里;也太平凡,不求名留青史,只希望平静安好,和所爱的人平静走完这一世。 "天空中没有鸟飞过的痕迹,但是我飞过了。" "使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生命中,是否有些事情必须经历?放弃的前提是否是必须曾经拥有?安娜拥有过,所以从从容容地走了。泰戈尔经过半个世纪的反思,也变得淡定了。 歌手朴树唱了首歌叫《生如夏花》,借用了泰翁诗的前半句,却舍弃了后半句。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朴树太年轻,又处于消费主义的时代,只求尽情享受,尽情狂欢。"痴迷流连人间我为她而狂野",一边狂欢一边焦灼,又谈什么安静坦然地面对死亡呢? 倒是林忆莲,当年她多么深情地唱道: "有时爱美在无法永恒,爱有多销魂,就有多伤人,你若勇敢爱了就要勇敢分。"一路走来,她的情路曲曲折折。唱《伤痕》时,她有李宗盛,曲子里满是纠缠不清的爱恨情仇。未曾想一语成谶,李林和平分手。据说是因为Sandy和20年前的初恋情人旧情复炽。是谁说的,在爱情里,吃不到的葡萄永远最甜。重新在一起以后,她发现她的甜葡萄并非想象的那么delicious。于是又是分手。分手。分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是两情相悦却无缘结合,是情人之间的生死相隔。 于泰戈尔,这是痛,却也是另一种福祉,因为"她走时,已在我枯燥的经纬线上,绣上了瑰丽的花边,使我们日夜充满幸福"。那一季短暂的美好,已经足以滋润他后半生的干燥生活。滋润了的,还有那些诗篇。 最后要提一句,有首传播很广的小诗,如下: 世界上最远的距离 不是生与死的距离 而是我站在你面前 你却不知道我爱你 煽情。格调。小资。让我想起飞鸟和鱼,想起梁咏琪的《天使和海豚》。 据说是泰戈尔的作品。 上百度搜索一下,会刷的一下出来近百万条结果,大部分都会理直气壮地告诉你这首诗的作者就是我们伟大的泰戈尔。但是,全诗浅陋直白,缺少灵气和神性,实在不似他的风格--请原谅,我绝没有挑战大众审美的意图--事实是,泰戈尔的各种诗集都没有收录这首诗。 这本是香港言情写手张小娴的作品,流传到网上后被屡次改写,不知怎的就被归到了泰戈尔的名下,遂以讹传讹,真假莫辨了。 有名如泰翁,居然要以这样一种周星驰喜剧式的方式重回大众视野,偏偏这首诗又恰好是他本人的写照。 世事的荒诞和巧合,总让人无法言说。 Rabindranath Tagore
经典语录
泰戈尔语录第1条:爱情若被束缚,世人的旅程即刻中止。爱情若葬入坟墓,旅人就是倒在坟上的墓碑。就像船的特点是被驾驭着航行,爱情不允许被幽禁,只允许被推向前。爱情纽带的力量,足以粉碎一切羁绊。 泰戈尔语录第2条:要是爱情不允许彼此之间有所差异,那么为什么世界上到处都有差异呢? 泰戈尔语录第3条:贞操是从丰富的爱情中生出来的资产。 泰戈尔语录第4条: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 酒的酒杯。 泰戈尔语录第5条:爱情是理解和体贴的别名。 泰戈尔语录第6条:相信爱情,即使它给你带来悲哀也要相信爱情。
人物简介
萨尔瓦多·达利(Salvador Dali),1904年5月11日生于西班牙菲格拉斯,1989年1月23日逝世。他是一位具有卓越天才和想象力的画家。在把梦境的主观世界变成客观而令人激动的形象方面,他对超现实主义、对20世纪的艺术做出了严肃认真的贡献。达利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除了他的绘画,他的文章、口才、动作、相貌以及胡须均给欣赏他的人们留下了扑朔迷离的印象。 达利年轻时在马德里和巴塞罗那学习美术,曾兼收并蓄多种艺术风格,显示出作为画家的非凡技能。但是,直到20世纪20年代末期,才由两件事情促使其画风日臻成熟。一是他发现了弗洛伊德的关于性爱对于潜意识意象的重要著作;二是他结交了一群才华横溢的巴黎超现实主义者,这群艺术家和作家努力证明人的潜意识是超乎理性之上的“更为重大的现实”。 为从潜意识心灵中产生意象,达利开始用一种自称为“偏执狂临界状态”的方法,在自己的身上诱发幻觉境界。达利发现这一方法后,画风异常迅速成熟,1929~1937年间所作的画使他成为世界最著名的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在他所描绘的梦境中,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并列、扭曲或者变形。达利对这些物像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通常将它们放在十分荒凉但阳光明媚的风景里,令人联想到他的故乡加泰罗尼亚地区。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1931),画中以平静得可怕的风景为衬托,停留着一只柔软易曲、正在熔化的表。 达利还与西班牙**导演L-布努埃尔共同制作两部超现实主义影片,即《安达鲁的狗》(1928)和《黄金时代》(1930),同样充满怪诞的但富于暗示的意象。20世纪30年代末,在文艺复兴画家拉斐尔的影响下,达利的绘画转趋比较古典的风格,并因此而被超现实派开除。 此后,他花费大量时间设j计舞台布景、时髦商店内部装饰以及珠宝饰物。在1950~1970年间他有许多宗教题材的绘画作品,但仍探索性爱主题,描绘童年记忆,并且让妻子加拉成为这些题材的中心形象。这些晚期绘画虽然技法纯熟,但客观评价低于其早期作品。在达利的著作中,最有趣味和揭露隐秘的是《萨尔瓦多-达利的秘密生活》(1942~1944)。他的许多作品中充满了暴力和对传统社会禁欲主义的批判。代表作有《记忆的永恒》、《悍妇与月亮》、《内战的预兆》等。
[编辑本段]详细生平
出生
萨尔瓦多·达利1904年5月11日出生在西班牙Figueres的一个小镇上,并且在那里度过了自己的孩提时光。他的出生地距离法国大约只有16英里的路程。达利的父亲是一位公证员,家底殷实,曾经在海边小渔村Cadaques替达利建立了他的第一个艺术工作室。
青少年时期
萨尔瓦多·达利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非常活跃,这对于他后来的生涯尤其重要;这个时期的一些轶事,无论真实与否,都是他以后许多持续不变的形象的基础,他与父母及妻子加拉的关系对于他的艺术个性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达利总是热爱着他儿时的风景环绕菲格拉斯城的大平原和有橄榄林与尖秃岩石的加泰隆尼亚海岸。这些古老令人伤感的风景不仅作为背景而且也作为有生命的存在进入了他的绘画。除了毕加索,萨尔瓦多·达利也许是最为知名但这并不是说得到了高度的评价的二十世纪画家。
超现实主义画家
长大成人后,达利和妻子Gala在附近的Lligat港口组建了自己的自己的家庭。他的许多作品都反映了他对西班牙这一港口的热爱。年轻的达利曾经在马德里SanFernando美术学院求学。他的天赋第一次被世人发现是在1925年巴塞罗那的个人作品展中。在1928年匹兹堡第三届卡内基国际展览会上,他展出了包括《The Basket of Bread》在内的三幅作品,从而为他赢得了国际声誉。次年达利举办了他在巴黎的第一次个人展。同年,他还加入了由前达达派成员Andre Breton领导的超现实主义流派。也就是在这一年,达利在Cadaques结识了Gala,当时她正巧与她的丈夫,诗人Paul Eluard去拜访达利。从此以后,Gala便成为了Dali的至爱,同时也是他的商业经理人和主要的灵感来源。很快地,达利成为了超现实主义运动的***。他的作品《The Persistance of Memory》,描绘了一个软绵绵的钟表,是当今世上最杰出的超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形成种新的风格
但是随着战争的临近,想来对政治漠不关心的达利与其他的超现实主义者发生了冲突,终于在1934年的一次“审讯”中被开除出了超现实主义团体。然而,在接下来的十年左右时间里,他依然还是能够在国际超现实主义作品展中亮相。在1940年左右,达利又形成了一种新的风格--现在称这段时期为他的“经典”时期--显示出了其对科学和宗教的专注。二战期间,达利和Gala逃离了欧洲,在美国度过了从1940 到1948的8年时光。这段时间在达利的一生中至关重要。1941年,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为达利举行了他的第一个规模宏大的回顾展;1942年达利又出版了自己的自传《The Secret Life of Salvador Dali》。 在达利从超现实主义向他的经典时期转变得过程中,达利开始创作他的19幅大型油画,很多都涉及了很科学,历史和宗教题材。这19幅大型油画已经成为了一个系列,其中最为有名的是《The Hallucinogenic Toreador》,《The Discovery of America by Christopher Columbus》和《The Sacrament of the Last Supper》。
晚年
1974年,达利在西班牙的Figueres成立了Teatro展览馆,之后又在20世纪70年代结束之前相继在巴黎和伦敦举行了作品回顾展。自从达利的妻子Gala在1982年过世以后,达利的健康状况也是每况愈下。1984年,他在Pubol家中的一次火灾事故中又被烧伤,使他的健康更加恶化。这段时期内,达利的大部分时光都是在与世隔离的状况下度过的,开始是呆在Pubol,后来又搬到了Teatro展览馆附近的私人公寓中。1989年1月23号,达利死于心脏病和呼吸并发症。
[编辑本段]艺术评价
超现实主义绘画是西方现代文艺中影响最为广泛的运动之一,第二代超现实主义画家有彼埃·罗依、唐吉、马格里特、保罗·德尔沃以及萨尔瓦多·达利(19045—19891)等。这一批画家是专以精致入微的细部写实描绘和可以认识的物体局部为准则,来表现一个完全违反自然组织与结构的生活环境,把幻想结合在奇特的环境中,以展示画家心中的梦幻。有人也把这种画称之为自然主义的超现实主义。 达利作为该运动在美术领域的主要代表,一直是人们关注和争论的对象。“我同疯子的唯一区别,在于我不是疯子”,“每天早晨醒来,我都在体验一次极度的快乐,那就是成为达利的快乐……”。不用看达利高高翘向天穹的胡子,不用观赏他充满奇思怪想的作品,单是这些不同凡响的妙语,就足使你想象得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达利的盛誉主要归结于他自我推销的天分,但更应归功于他富于奇想的特殊才能。他的奇思怪想源自于生命中难以捕捉的素材,如性、死亡、变态、苍穹。他惯用不合逻辑地并列事物的方法。将受情感激发产生的灵感转变为创作过程,将自己内心的荒诞、怪异加入外在的客观世界,将人们熟悉的东西扭曲变形,再以精细的写真技术加以肯定,使幻想具有真实性。达利始终宣称自己是现代艺术文化的救世主,每天都在创造丰功伟绩,取得划时代的胜利:前往巴黎、遇见加拉、爱情田园诗、超现实主义革命…… 为了获得自相矛盾的视觉形象,他通常都十分细致,精确地用十分斜视的手法描绘这些创造的形象,也许正式这种一丝不苟的现实主义笔法,正式这些清晰存在却非真实的形象才是如此令人不安的原因。 萨尔瓦多·达利承认自己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幻觉,他们象弗洛伊德医生一样,去探索精神病患者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与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真诚反映,这在日常生活中是见不到的。对于超现实主义画家来说,这是些至为珍贵的素材。因此,达利的许多作品,总是把具体的细节描写和任意地夸张、变形、省略与象征等手段结合地使用,创造一种介于现实与臆想、具体与抽象之间的“超现实境界”。读他的画,人们既看懂所有细节,从整体上,又感到荒谬可怖,违反逻辑,怪诞而神秘。这种“潜意识”的景物,其实都是画家主观地“构思”出来的,根本不是什么潜意识或下意识的感情表达。 达利赞成人应该培养真正的幻想,象临床的妄想狂一样,而受理性控制的人的精神背后,仍保留有一些剩余意识。这些剩余意识使人处在静态之中。他还宣传,妄想方式不仅要运用在日常工作中。在他的日常生活里,他就常常故意放任自己的怪僻行为。如他穿一身潜水服出现在1936年伦敦超现实主义画展的开幕式上。他偏爱的幻觉形象常常被不断重复,如带有许多半开的抽屉的人形,蜡样软化的硬件物体,抽丝样细长的兽腿以及物体向四周无重心地飞开的景象,等等。 在某种意义上,达利所定义的“超现实主义”比布列顿(André Breton,1896—1966,法国诗人)1924年首次发表的超现实主义定义更有名。这并非意指它们之间有本质的区别,只不过达利因为他的绘画、他的文章以及他的口才、动作、相貌和生活方式活生生的造就出这个深印公众脑海里的“超现实主义”,使它不再只是白纸上的黑字。 达利在超现实主义绘画中的影响最大,持续的时间也最长。不仅他的画,还有他的文章、口才、行动以及他的打扮,都无不在宣传他的“超现实主义”。他在发挥和运用自己的想象力上,可以说超越了他们的超现实主义绘画群体。他的有些作品除了传达无理性、色情、疯狂和一定程度的社会哲学观外,有时还反映着人们的时髦心态。 在达利长达70年的艺术生涯里,可谓做尽了让我们瞪目结舌的事。在那些怪事和怪诞言论里,给"巨匠们打分"已经成为达利的品牌。在西班牙绘画史上,他与委拉斯凯茨、戈雅、米罗、毕加索等绘画大师一同辉映着西班牙俊美的天空,传奇着西班牙的绘画史。 达利那双目空一切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忧郁地注视着这个世界。
[编辑本段]萨尔瓦多·达利年表
20世纪初
萨尔瓦多.费利佩.哈辛托.达利五月十一日生于西班牙费格拉斯。
20世纪10年代
1914 达利在费格拉斯天主教中学上学, 已崭露绘画天才。 1918 对彩色疯狂酷爱。 五月二日, 在费格拉斯的市立剧院举办的当地画家画展上, 初次展出。 1919 定期撰写有关艺术的文章并开始向费格拉斯公立中学办的评论杂志「体育场」投稿。
20世纪20年代
1921 进入马德里的圣费南度美术学校, 学习素描, 油画和雕塑。 1922 在巴塞罗那的达茂画廊展出八幅作品。 1923 因无政府主义思想倾向而被捕, 在费格拉斯与古罗纳被囚卅五天。 1925 达利首次在巴塞罗那的达茂画廊举行个人画展, 引起毕卡索和米罗的注意。 1926 在巴黎曾拜访毕卡索, 毕卡索对达利作品印象甚深。 1929 第二次到巴黎, 目的是拍摄布鲁维尔的影片《安大鲁西亚犬》。 与卡拉相遇相爱。
20世纪30年代
1931 首次在皮雷。科列画廊展出, 后来并三年连续展出两次。 1932 《软锺》在朱利恩 。 利维画廊初次参加集体展出时, 引起纽约艺术爱好者极大的好奇, 是达利作品在美国获得成功的开始。 1933 在纽约朱利恩。利维画廊首次展出个人画展。 十二月, 在巴塞罗那的加泰隆尼亚艺术画廊展出。 1934 在伦敦的兹威默画廊, 达利举行了在英国的首次个人画展。 十一月, 达利与加拉乘坐潜普莱恩号轮船初次到达纽约。 1935 在纽约现代美术馆作题为「超现实主义绘画和偏执狂患者的形象」演讲。 1936 五月, 超现实主义实物在拉顿画廊展出, 达利以他的设计《康德纪念碑》及《刺激性欲的外套》参展。 1937 达利为避开战争, 逃亡至意大利, 住在爱德华 。 詹姆士家里。 他和詹姆士一同研究熟悉文艺复兴和巴洛克艺术。 1938 一月, 以《下雨天的出租汽车》参加巴黎美术画廊的超现实主义展出。 1939 再度到纽约, 参加三月廿一日在朱利恩 。 利维画廊开幕的个人作品展览会。
20世纪40年代
1940 纳粹入侵迫在眉睫,达利再度离开欧洲, 先住在美国维吉尼亚州,卡雷斯 。 克罗斯比家里。 后茈L运至加州卡美尔的卵石海滩。 1941 十月, 芭蕾舞「迷宫」於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 歌剧剧本, 布景和服装都是达利创作和设计的。 1942 纽约现代美术馆举办达利作品回顾展, 并轮流在美国其他八个城市展出。 1944 上演戏剧作品有:《钦尼塔咖啡馆》《感伤的讨论》和《疯子特里斯丹》。 1945 广岛的原子弹爆炸启发了达利,开始他的「核」或「原子」等科学阶段。 1946 返回欧洲, 准备在西班牙科加特港定居下来。 离家乡费格拉斯约三十哩。 1949 开始对宗教题材有兴趣, 也对和谐几何图形理论产生兴趣。
20世纪50年代
1950 一月, 达利在纽约出版了「备忘录」。 1954 先后在罗马, 威尼斯和米兰展出重要作品回顾展。
20世纪60年代
1960 二月, 在纽约展出《哥伦布发现美洲》个展。 1961 在威尼斯首演「加拉的芭蕾舞」, 达利设计布景, 道具和服装。 莫里斯。 贝贾特编导。 1964 达利被授与西班牙伊莎贝尔大十字勋章。 五月, 书籍「一位天才的日记」出版。 1965 纽约现代艺术画廊展出达利所有重要作品回顾画展。 此时他开始对摄影和二度空间艺术发生兴趣。 1969 「变态的情欲」出版, 这是他的偏执狂临界状态手法达到最高潮的作品。
20世纪70年代
1970 和西班牙建筑师埃米利奥·佩雷斯·皮涅罗研究建在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的初步计划。 1971 美国俄亥俄州克利夫兰的达利博物馆正式开幕。 达利第一部画集「是的(Oui)」 出版。 1972 纽约诺德勒画廊展出他的摄影作品。 1974 三月, 在德国法兰克福的史达德尔美术馆, 举办作品回顾展。 九月十八日, 费格拉斯达利博物馆开幕。 1975 尼康公司资助摄影展, 主题为「达利,偏执狂临界状态方法,客观偶然性和第三度空间」。 1976 十月, 将一本著作「哲学家的炼金术」存入巴黎国立图书馆。 1978 四月, 在纽约古金汉博物馆展出第一件超立体主义的作品。
20世纪80年代
1980 在伦敦泰德画廊举行达利主要作品回顾展。 1982 妻子卡拉病逝。 达利隐居在恩波达。 创作有些是他自己设计的新主题, 有些是从米开朗基罗的作品中取材的。 1983 四月十五日, 西班牙国王与王后, 为马德里西班牙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的「从1914到1983年400件达利作品选作」展览剪彩。 1984 三月廿七日, 在费格拉斯正式设立加拉-萨尔瓦多 。 达利基金会。 1986 缠绵病榻且闭门谢客, 可以接近他的只有医疗小组和最亲密的合作者。 1988 十一月, 病情恶化, 被送到巴塞罗那的科龙医院。 在医院中, 西班牙国王亲自探视, 达利将自己为的一本诗送给他。 1989 心脏病突发, 一月廿三日于费格拉斯医院中去世。 他的遗体用防腐剂保存。安葬在达利博物馆中。
[编辑本段]作品简介
萨尔瓦多·达利喜欢描绘梦境中的景象,以一种稀奇古怪、不合情理的方式,将普通物像扭曲或者变形。达利对这些物像的描绘精细入微,几乎达到毫发不差的逼真程度,通常将它们放在十分荒凉但阳光明媚的风景里。在这些谜语一般的意象中,最有名的大概是“记忆的永恒”。
记忆的永恒
油记忆的永恒画“记忆的永恒”创作于1931年,非常典型地体现了达利早期的超现实主义画风。画面展现的是一片空旷的海滩,海滩上躺着一只似马非马的怪物,它的前部又像是一个只有眼睫毛、鼻子和舌头荒诞地组合在一起的人头残部;怪物的一旁有一个平台,平台上长着一棵枯死的树;而最令人惊奇的是出现在这幅画中的好几只钟表都变成了柔软的有延展性的东西,它们显得软塌塌的,或挂在树枝上,或搭在平台上,或披在怪物的背上,好像这些用金属、玻璃等坚硬物质制成的钟表在太久的时间中已经疲惫不堪了,于是都松垮下来。达利承认自己在“记忆的永恒”这幅画中表现了一种“由弗洛伊德所揭示的个人梦境与幻觉”,是自己不加选择的,并且尽可能精密地记下自己的潜意识,自己的梦中每一个意念的结果。而且达利为了寻找这种超现实的幻觉,他曾去精神病院了解患病人的意识,认为他们的言论和行动往往是一种潜意识世界的最真诚的反映。达利运用他那熟练的技巧精心刻画那些离奇的形象和细节,创造了一种引起幻觉的真实感,令观众看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根本看不到的离奇而有趣的景象,体验一下精神病人式的对现实世界秩序的解脱。
面部幻影和水果盘
在面部幻影和水果盘达利的作品中,人们还能发现一个特点就是:他把现实世界中不连贯的片断混合在一起。比如“面部幻影和水果盘”,人们会从这幅作品中发现在上角的梦幻风景,那海湾和波浪,那座山和隧道,同时又呈现出一个狗头形状,狗头的颈圈又是跨海的铁路高架桥。这只狗翱翔在半空中——狗的躯体中部由一个盛着梨的水果盘构成,水果盘又融合在一个姑娘的面孔之中,姑娘的眼睛由海滩是一些奇异的海贝组成,海滩上充满了神秘莫测的怪形异象。正如在梦中一样,有些东西,像绳子和台布,意外清楚地显露出来,而另一些形状则朦胧难辨。 达利的作品让人们感叹:这也许是超现实主义绘画的真正的魅力所在。而达利的这种将幻觉的意象与魔幻的现实主义作对比的手法,更使得他的画在所有超现实主义作品中脱颖而出。他的一生创作了无数深受喜爱、广为人知的艺术作品,这些作品中都闪耀着他天才的光芒,也给世界带来无限的遐想。[1]
[编辑本段]相关书籍
基本资料
书籍名称:《萨尔瓦多·达利》书籍名称:《萨尔瓦多·达利》 页数:143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装帧:平装 出版年:2002-07-01
内容简介
在超现实主义画派中最为轰动的人物是西班牙画家萨尔瓦多·达利。他的显赫声名似乎与其自我推销的天赋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在一般人看来,他的文章、他的口才、他那荒诞不经的行为和怪异的相貌,甚至他的胡须都比他的绘画更引人注目。他的绘画是一种伪装的梦境与幻觉,充满着性、死亡、变态和非理性等主题,而他的行为本身也构成了超现实主义的景观。人们可以对他的自我推销和吹嘘的本领抱怀疑态度,但无法否认他那种超乎常人的想象力,以及由这种想象力所创造的画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