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阅读317400】《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

【快速阅读317400】《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第1张

快速阅读317/400《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于永正著。人生留痕,读与写是我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文章是做出来的,写的是我的故事,我的经验、体会与感受。人应当有追求,有抱负。设计名片:正面“微笑”,下面“尊重、理解、宽容”;背面“负责”,下面“严格、顶真、耐心”。

第一辑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一、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1、要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点燃心中的梦想,使学生有美好的憧憬和追求。语文教学最大的成功,应该在这里。眼睛不要只盯着“语文”,还要盯着“人”。一只眼睛盯着“语文”,一只眼睛盯着“人”,这才叫完整的语文教学。

2、把语文的根本留住,重视朗读,重视写字,教作文。善待学生,不断的激励是激发兴趣的伟大法宝,不断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是稳定并使兴趣持久的基石。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有充足的睡眠。

二、我看小学语文教学

1、口头为语,书面为文。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不但要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要关注形式意义——课文中的语言文字是怎样表达内容的,即不但要“得意”,还要“得文”,并在得意、得文的过程中学会阅读,培养阅读力,这就是阅读教学。

2、语文教学就是教学生学语言、用语言的。小学语文教师要有目标意识和落实意识。语文的七大目标是识(字)、认(字)、读(书)、背(诵)、说(话)、作(文)、习(惯)。

3、教小孩子学语文,要手把手的教,实打实地教。有课程意识,努力开发自己的课程资源。开发课外教学资源。“课外书”是最重要的课外教学资源。

4、教低年级必须领读,读写结合。阅读教学一定要多读(包括朗读)重视语言的积累、语感的培养,同时关注表达。增加阅读量,扩大阅读面,重视课外阅读。课外阅读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5、熟读、精思、博览、多做是古人对语文教学规律的高度概括。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得是个“文化人”,以“文”化“己”。职业要求语文老师必须是个读书人,成为终身阅读者。还得是个“思想者”,开展一次活动,事前要思考,过后还要思考,善于与人交流。

6、书读的好、作文写的好,动员、启发多“玩”;学困生鼓励多朗读,吸纳语言、培养语感;多读课外书,开阔眼界,扩展知识面,多读书,少做题。读书,写日记。

三、写字・育人・做人

1、读帖和描红、仿影、临摹是写字教学必须遵循的规律。练字是一种思维活动和感觉器官的活动。写字就是育人,学写字就是学做人。

四、“熏锅屋”

1、学语文跟熏锅屋类似,是个慢工,需要长期训练。主要靠家庭的熏陶,是在大量长期的读与写的实践中形成的。

2、苏霍姆林斯基说:越是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越是应当多读课外书,每本书,每篇文章,都为读者展现出一个崭新的天地,使他们开眼界,长见识,受熏陶。要出声读,不是默读,每天坚持读半个小时。学语文要靠大量的课外读物去熏。

五、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

1、精彩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展示一个过程,而不是展示一个结果。

2、老师的“配合”作用,不仅体现在启发、点拨上,还体现在耐心和态度的和蔼上。还体现在发自内心的动情的鼓励。适时的真诚的鼓励,是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的支撑点,是加快思维的兴奋剂。

六、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

1、纠正语病是每个语文老师应尽的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学说话,学做人。

七、从雪中送“灰”说起

1、积累语言,积淀语感,凭借语感,运用语言。语文得靠读、背。拥有了,还得会用。会用,才算是真正掌握。学习语文,读和写是交叉在一起的,是“滚动”发展的。

2、以情感人,理在其中。让语文少些理性,多些情趣。

八、教学相长

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2、学问无大小,能者为尊。有不知为不知的坦诚和谦虚,不懂不要紧,学。

九、和教育名人的一席谈

1、小学语文教学一定要十分重视朗读,在朗读中去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每篇课文都是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去感悟它,通过读去品味它。语文教学一定要有整体观念。

3、只要我们去实践,其思考、去总结作文教学就会进步。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

4、言谈是直抒胸臆,是口语,是双向交流。

第二辑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一、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1、教学生喜欢什么,老师也要喜欢。放手让学生去读书,教师只讲教材的精彩之处、表达方法和语文知识。精讲多读。

2、抓读书,抓写日记。坚持写日记。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让孩子充满梦想和激情。

3、赏识学生,启发点拨。培养阅读习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要有责任心。善待学生。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二、“五重”教学

1、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

2、罗森塔尔效应,尊重每个学生个性,发展每个学生特长,培养学生“成人”。

3、课堂首先是生活,其次才是教学。课堂教学是老师、学生和教材三者之间的对话。课要上得有趣味性。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程序,使其有新意性,幽默。

三、“攒钱”与“花钱”

1、教语文要有积累的意识,学语文好比攒钱。鼓励家长多给孩子买书,带孩子去大自然观察,教师给学生推荐书籍。三热:买书热,读书热,背书热。

四、纠正错别字的一点做法

1、应当重视在大量的“写话”实践中,训练学生正确的运用和书写字词,正想“瓦工”要熟练地将一块块的砖石砌墙,就必须多参加盖房子实践一样。

五、处处留心皆语文

1、多读,多看,多问,多记,多写。看你用心没用心。

六、微笑教学

1、微笑是阳光。教学的最佳境界。

七、幽默

1、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

八、说示范

1、教师作用:引导、启发,讲解,示范。模仿是儿童的天性。

九、解读“三席话”

1、蹲下来看学生,以孩子的标准衡量孩子,这样有了共同想法、共同看法、共同理解、共同语言。

2、语感好了,写文章就通顺了。通过“念”来改文章。读起来上口,听起来顺耳,就好了。

3、对话教育,多鼓励,多自主,多引导,多情趣。

十、“再想想”

1、凡事不到最后都要“再想想”,精益求精。看看书,翻阅杂志,都是“再想想”。包括和别人一起想,一起讨论,善假于物。

十一、京剧艺术与语文教学

1、学京剧讲究一个“默”,默就是用脑筋去思索、揣摩。默就是悟,悟出神来,悟出老师没有讲的、书上没有的东西来。

2、京剧丑角是教我幽默的第一位老师。

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一、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

1、写教学反思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备课以及实施的总结。认真写三年教案的人,不一定成为优秀教师;但认真写三年教学反思的人,必定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说不定还能写出一个就是专家来。

2、语文教学的亮点在朗读上。朗读的亮点,不仅体现在学生朗读的声情并茂上,即“结果”上;更体现在老师的引导上,即“过程”上。

3、精读就是进一步引导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意思,进而把课文读出感情了。离不开教师的朗读示范和讲解。

4、阅读教学,一方面是引导学生“披文得意”,在阅读中掌握读书方法。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方面)引导学生品味、消化、积累、运用课文的语言。“意文兼顾”,才能体现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5、语文教学的亮点在哪里?语文的味道在哪里?在关键的词句里,在理解后的朗读里。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再说具体一点,是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里。

二、导入的艺术

1、激情激趣。导读导学。保持导入环节的新颖性。

三、解词的艺术

1、联系上下文理解。有的词需要联系全文——等把全文读完了,读懂了,才能理解。不从概念到概念、从抽象到抽象,而还抽象为形象,又是一种释词的艺术。有些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靠多读多见。

2、借助情景去理解。词语教学是阅读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基础训练。

四、低年级造句训练的艺术

1、利用口头描述的方式创设情境简便易行将观察、表达、思维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将理解和运用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是造句训练有教学艺术。

2、通过观察一幅图,一步步引导学生造出内容不同而有具体生动的句子,并写一段话。小题大做。让学生在不同语境中见到词语。

五、阅读教学中写的训练艺术

1、凡是没有把事物写尽的课文,让学生补写。造段。模仿课文写对话的方法,写人物对话。

2、阅读教学要把“写”挤进去,每一篇课文尽量安排写的训练。

六、揭示寓意的艺术

1、发展情节,揭示寓意。

七、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1、读出轮廓是指开始要把课文诵读几遍,对课文内容和文中人物要有个大体的了解,知道每个人怎么样。读出人物轮廓是读好对话的第一步。

2、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读出来。提醒学生注意提示语和对话中的标点符号,从中体会人物的处境和思想感情。启发学生给人物对话加提示语,通过加提示语进一步理解中的思想感情。读出画外音,读出人物的身份,读出人物的性格,读出人物的年龄。范读。

八、走南闯北

1、不要拒绝上研究课,不要拒绝别人听你的课,更不要不屑听别人的课。

九、“第八次”

1、把时间花在指导学生读书上,哪怕是读八次。

十、备课断想

1、隐性备课:常看课标,常看常新,有咬文嚼字的本领。备课要备本领:书写,朗读,造句,写,预设等。

2、显性备课:写教案。

第四辑 关于作文教学

一、“什么都能和作文教学联系起来”

1、生活中的任何材料都可以拿来给学生当写作材料,例如:一盆花,一个玩具,一幅画,一件事……尽量不写命题作文,就写生活中实实在在的事情去练习。

2、去采访,去参观,去体验……写出真实感受。

二、就作文教学答青年教师问

1、老师也要喜欢写作文,经常动笔写东西,养成动笔习惯。重视作文批改和评讲,批改的过程就是发现闪光点的过程,评讲就是“放大”闪光点。

2、抓“大典型”——作文优秀者,抓“小典型”——哪怕一个词,一句话,或好的开头结尾。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

3、写作规律:多读书,多积累生活和感受(包括情感),多做,主张写周记或日记。

4、针对不爱读书,一开始要强迫读。要求人人做读书笔记,以“摘抄”为主,定期检查,及时表扬读书好的。让学生尝到读书的甜头和乐趣。老师做表率。

5、篇篇看。记下精彩之处,打分。写眉批,总批。可以自改或互改。看《崇拜思考》。

三、“下水”

1、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了解难易程度,怎样写才好。读给学生听,为学生示范。

四、命题的艺术

1、题目是文章的眼睛。命题讲究艺术。让每个学生都有内容可写。命题要有趣味。能激趣,有激情,忌大、空。

五、“小题大做”

1、有情、有义、有爱、有恨,才能捕捉平凡小事中的闪光点。

六、会观察,更要会想象

1、思考才能认识事物,才能写好作文。

七、“三维一体”理念在作文教学中的体现

1、三维一体是知识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互相渗透融为一体的理念。

2、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心。作文重视过程比结果重要。花大力气训练学生把文章写通顺。

截图

地址:http://bookkongfzcom/18098/228823369/

http://productdangdangcom/23439172html

版 次:1

页 数:237

字 数:220000

印刷时间:2014-2-1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印 次:1

包 装:平装

内容推荐

  自1962年从事小学教育工作以来,主要教的是小学语文。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情有独钟,说“痴迷”,也不为过。

  我的导师张庆先生把我的语文教学概括为“五重”一一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不管怎么说,有一点可以肯定,相信听了我的课或者读了我的语文教学实录的人都会同意,这就是:我的课有情有趣。在我的课堂上,学生没有紧张感,更没有恐惧感。学生在我的引领下,有滋有味地写字,有滋有味地朗读,有滋有味地表演,有滋有味地写作。“有滋有味”不仅来自我对教材的处理,而且来自我对学生的善待。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的互动过程,情感因素在其中起着巨大的制约作用。不能干巴巴地教,不能冷冰冰地教。学生的情感世界空虚、精神家园荒芜,比知识贫乏更可十白。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育不能只读一本语文书;教学艺术是处理教材的艺术加善待学生的艺术,走近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比处理教材、传授知识更重要;语文老师的语文素养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一一以上,是我最想说的,也是最想与广大语文老师交流、探讨的。

作者简介

  于永正,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教育部“跨世纪名师工程”向全国推出的首位名师。1962年以来一直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1985年被评为江苏省特级教师,同年被徐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95年被评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1 999年教育部召开“于永正语文教学方法研讨会”,推广其“五重”(重情趣、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教学法。2001年被评为“江苏省劳动模范”。2002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13年,经江苏省教育厅批准,徐州市成立于永正语文教学研究所。

  从1 984年至今,于永正老师应邀到全国31今省、市、自治区、港澳地区以及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作学术报告2000多场次,上公开课3000余次,发表文章百余篇,出版《于永正课堂教学教例与经验》《于永正语文教学精品录》《教海漫记》《于永正与五重教学》等多部著作。

目录

人生留痕——写在前面的话

第一辑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2

我看小学语文教学/5

写字.育人.做人/15

“熏锅屋” /22

是老师配合学生,不是学生配合老师/28

要有语感,更要有责任感/36

从雪中送“灰”说起/38

教学相长/41

和教育名人的一席谈/46

第二辑

教语文,其实很简单

显示全部信息

媒体评论

  于永正老师的课能令我的心安静下来,让我赞叹再三。在漫不经心处,我看出他的一片匠心;在大开大合的格局中,有温婉的细腻让人感动;在平实的对话里,有一种成色素朴的随喜之音。我想要从思想的、艺术的、学科的、心理的维度去剖析,却发现那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他的课是浑然天成的。

  ——全国劳动模范、箸名特级教师、杭州I市拱宸桥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  王崧舟

  于永正取得成功的原因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个是“悟”,另一个是“做”。所谓“悟”,就是他用心思考,求得明白;所谓“做”,就是他一直在努力。自己的命运自己掌管。没有“悟”和“做”,于永正怎么能成为跨世纪名师您若用心去“悟”,用力去“做”,也能成为未来的名师。

  ——南京师范大学特约研究员、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编委、著名特级教师  高林生

  捧读《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如沐春风,如望秋月,既像是在研读思辨严谨的学术著作,又像是在欣赏文笔优美的散文随笔,启智、受益、亲切、有趣,令人爱不释手,读罢难以忘怀。

  ——著名语文特级教师  靳家彦

一、        实实在在教语文   

1、把握课文基本的人文内涵,进行必要的语文知识教学和语文能力训练。   现在有 许多 老师把语文课越上越深,小学生年龄比较小,应该把握基本的人文内涵。例如:《棉花姑娘》的人文内涵,一点是科学知识。例如燕子会捉空中飞的害虫,第二点是请人帮帮要怎么说,要有礼貌。尽管帮不了别人的忙,也要有个比较好的态度,拒绝也要有礼貌。是否可以这样设计:树干里的害虫和燕子等进行连一线,利用连完的线,说上一句话。如:燕子会捉空中会飞的害虫。 

                                 棉花姑娘 

燕子             树干里的害虫 啄木鸟            田里的害虫 青蛙              棉花地里的蚜虫 七星瓢虫           空中飞的害虫 

2、了解学生实际,在学生原有基础上教学。   

我们要想办法,知道学生的基础是什么。现在许多的课,虽然课前布置了大量的预习作业。但一开始上课,老师的教师设计又把所有的学生当成了零起点。今天《全神贯注》一课,教师的教学重点是在让学生明白罗丹的全神贯注和孩子的平时全神贯注的区别在哪里? 

3、希望课堂多安排全体学生参与的活动,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有好多的课,是老师和几个好学生的对话。这样的教学设计最起码是低效的。            《去年的树》寻找板块的决策计较  方案1                                方案2 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表演   

   

  

小组4个人分角色读                  同桌分角色两个人读   同桌两人读一遍                      两个轮流读一遍 

在分角色朗读和分角色表演相比,表演是很热闹,但是一开始就表演,文中鸟儿不像鸟儿。如果表演不到位,就把鸟儿急于寻找朋友的情绪破坏了。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讲究投入和产出的问题。 

同桌分角色两个人读相对来说利多弊少。为了提高联系的效率,练习的机会更多。(黑体的方案是建议老师们采用的)   4、每节课要安排练习。练习形式多样化。   

学生自我评价、估计的能力还不行。练习题做过了,老师批改过了,错的订正过了,全部批改过了,这才是懂了表现,教学的质量是做出来的,不是谈谈说说讲出来的。除了中国大陆,没有这么多的时间是让孩子在做题目,题目做完了,正确的,就下课了。语文能力最终是落实到个体的。能不能把讲讲问问的时间腾出来,让孩子多做练习。 

现在我们的课堂的练习设计,已经基本形成了模式,一二年级写字,三年级以上就是我想对说。写完了,交流一下,作业不收起来,孩子的语文能力是提不高的。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化。 

例如:《搭石》 

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它当作理所当然的事。 

   搭石前还有哪些人在作者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用理所当然来说一句话,多写几句就更好。 

5、习作重在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要求不太高。   

儿童的写作能力究竟是怎么发展的?到目前还没有研究出结果。课标在习作要求已经作了修改:表达真情实感,内容比较具体。语句通顺。我们的习作要求不能太高。   

6、一节课总要让学生情感有触动,认识有提升,语言有积累,思维有发展。   

   每天进步一点点。教育是百年树人的问题,孩子在一天天的长大,每天的一点点的进步就是成功。先求实,活、精只有落到实处就是好课。   

  

二、           简简单单教语文   

1、教学设计不必太刻意,环环紧扣未必就好,一节课设计几个板块,但开展哪些教学环节,达到怎样的要求心中有数。   

一节课一般要求只有三大板块,课堂上心中有教案,眼中有学生。   例:《妈妈的帐单》教学环节设计   

   · 默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出现了那两张帐单。      ·细读这两张帐单,你发现了有什么不同?     ·看了这两张那个帐单,你想对彼得说些什么?     ·我们也来为自己的妈妈列一张帐单。   小学语文就要上出小学语文的特色来。   

《珍珠鸟》20分钟讨论小珍珠鸟究竟有没有自由?这节课,教到信任让人产生美好就已经足够了。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教我还。王安石心里此次踌躇满志,怎么读。这次王安石又是前途未卜,你们再来忧心忡忡地读。弄得小朋友一头雾水。这两句话,对小学生而言,我们要传达的就是一种千古不变的思乡之情。   2、 教学过程力求符合儿童认识规律,一般情况按课文的顺序来教。   尽量按照课文的顺序来教。低年级的课上得就是低年级的样子。   我们的语文课带着孩子按课文的顺序学。   3、 让学生体验,解决学生的实际存在的问题   4、 适度拓展,必要时才使用多媒体。   三、           从从容容教语文   

1、 一节课容量要恰当,不追求完整和完美。   

一节课的容量太多,四十分钟上不完。那就是一堂好课。一篇课文什么时候才完整,二课时才是完整。把三个课时最精彩的内容放在一节课里上,我们平时的教学能做到吗?   

2、 课堂上不一味追求热闹,有放有收,张弛有度。   

有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静静地读书,细细地思考,慢慢地体悟。我们会发现不少„„   

  

《花钟》的第一段。有7、8个有点。按时间顺序写;不同的花开放的写法不一样;不同的开花都是在描写了开放的心情(投射我们的心情);用词的准确性;避免了语言的累赘;一句话语句表达的顺序有变化,写时间的词要么在头上,要么尾巴上。   

不是在知识,而是交给学生一种探索的精神。   

3、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做作业,有足够的时间点评、批改和订正。   把最有难度的作业放在课堂里完成,压缩讲讲说说的时间,把时间留出来完成作业。   

四、轻轻松松教语文   

1、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习“自动化”。   2、 抓紧课堂教学的时间,减少课外作业。   

3、 让学生有足够的睡眠,有时间玩,有时间读课外书,看电视。   鼓励学生看适合特定时段的,适合自己内容的节目。高年级要看7点钟的新闻联播,低年级的孩子鼓励去看大风车节目。第二堂课回到课堂上来交流自己看电视的收获,孩子的各方面能力肯定大有长进。   

4、 老师有时间休息,看自己喜欢的书看,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孩子空一点,老师也空一点了。语文教师不能光看教科书和参考资料,要读自己喜欢的书。开展适当的体育活动和文娱活动,才能保持愉悦的心情,满面笑容地对待学生。   

热情鼓励   耐心辅导  坚持标准  严格要求   要求学生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把字写得规范。   

老师有时要像牛皮糖,态度要好,坚持盯着不放的,才能纠正一个孩子的学习习惯。   

小学语文教师要能内方外圆,要求是严格的,但对学生的态度要和蔼。

  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于永正我怎样教语文》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第一次听说这本书时,是在于永正老师去世一周之后,只看书名,我以为是一位资深语文名家从专业的理论角度向读者阐释语文之教法,对于高深的理论性的东西,我内心有些抗拒。但真正翻开时,才感受到这是名家作为一线教师立足生本课堂积累下来的最朴素又最难得的实战经验。句段篇章,从俗不从雅,从易不从难,行文之浅显如涓涓之细流沁入心田。

 于老将自己从教以来的点滴感悟简单的分成了四部分呈现在这本书中,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第三辑《语文课堂教学的"亮点"在哪里》。小学阶段的课文篇目相对固定,现在的课本中的很多文章都在我上小学时的课本中出现过,同一篇课文被不同的老师反复的讲过。怎样导入、哪里可以表演、哪里可以拓展延伸、哪里可以"多元解读"……当我拿到一篇文章时,我能想到的能出彩的点,似乎别人全部都想到了。要想上出"新意"、讲出"亮点",对于一个菜鸟级别的老师来说难上加难。就像书中所说,一堂课没有亮点意味着什么?它虽不能和失败画等号,但至少意味着平庸。

 除去用花架子来制造亮点,语文课真正的亮点究竟在哪里呢?于老师在这本书中给出了答案:语文教学的亮点在"语文"里,再说具体一点,是在"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里。字词句段篇是我们学习语文的载体,听说读写则是要语文课程应该留给孩子的基本的素养,但四者又不是平起平坐的,要以读写为重。

 指导朗读在语文教学中很重要,讲解是分析,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是综合,能跃出纸外,能赋予作品生命,朗读更能使人感受。授课老师能指导学生把文章读好,这节课就成功一大半了。怎样才能读出亮点呢?第一:强化初读,要求人人把课文读顺,把握文章情感基调,读出人物的`轮廓。第二:通过提示语、标点符号、语气以及表情等能够传情达意的元素来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第三:老师范读,让学生听出人物对话的弦外之音。第四:关注人物身份、性格、年龄。如此朗读,学生通过大量朗读再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便能将文章中需要意会的地方读出自己的感悟。文贵自得,有些知识老师讲也讲不清楚,但学生读多了,见多了,自然会懂。

 读懂了,就要会用,体现在书面上,那就是写的能力的展现。一堂成功的语文课,一定有合理有效的拓展延伸。然而苦于课堂容量以及上课时长的限制,拓展延伸总是蜻蜓点水,一带而过。但这种课堂上生成性的知识,往往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也最能展示学生的风采和授课老师的功底。于老师在书中呈现的用"关心"进行造句训练的片段,颇引人深思。他首先出示一副"老师家访图"并对图中的人物身份进行假设,减少学生造句时不必要的麻烦。然后让学生造句,并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身份造句。最后,要求学生用上"关心"来写一段话。从词到句到段的过渡,依托一幅形象的图画就能变得行云流水,妙趣横生,也很好地解决了低年级学生因袭和干巴的问题。

 总之,语文课要想上出亮点就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多琢磨,多钻研。小学语文不需要上的多么花哨,简单为好,但读写环节,一定要扎实,扎实,再扎实。

 语文很简单,它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时时刻刻,来源于社会的方方面面。于老师这些让我们拍案叫绝的语文教法似乎也没有太高深,读罢反求诸己:这么简单的方法我怎么没有想到?我如果能多想一步就好了……要知:这一小步如攀山之顶峰,举步维艰。

 大道至简。语文也是如此。教之能力需要自己去修炼,教之方法,还需自己去参透。

                  激发情趣重感悟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积累、感悟和运用”在阅读课上,教师要送给学生一个“感悟”的课堂,即引领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交流对话,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材料,从这一角度来分析于老师的《祖父的园子》,“重感悟”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理解字词重感悟

于老师在检查预习时强调“倭瓜”、“”这些词时,于老师就引导学生注重感悟,联系词典和倭瓜的来源地日本来理解这个词。这里的“感悟”就是让学生真正地理解一个词,可以调动多方面的资源,真正内华为学生自己理解的东西。

二、书写指导重感悟

我们可以看出于老师非常注重书写的指导,书写的感悟也非常有必要,让学生仔细观察,再到实践去写,这样学生对一个字的书写感悟才会加深。我们在书写指导时不能只停留在讲解,一定要让学生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去练习,学生才会真正感悟到一个字正确的写法。

三、朗读指导重感悟

于老师非常擅长指导学生朗读,能在有趣的情景中激发学生的朗读热情,调动学生的朗读体验。老师和学生比赛,老师和学生分解色等等,都是在引导学生去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感,让学生通过朗读去感悟并外显自己对感情的理解。这里的朗读不是硬生生地塞给孩子,而是通过激发学生情趣和体验,让学生自己感悟到的情感。尤其是表演性读,更能展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层次。

四、课文内容理解重感悟

“一千个读着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的读者对同一文学作品的感悟是有差异的。我们就是要引导孩子在阅读时调动自己的情感生活体验,和作者或者文中的主人公产生共鸣,而不是填鸭式把老师或教参上的观点强加给学生。于老师在这里就给我们做了很好的示范。

我们可以看到于老师设计问题的高明,“你走进祖父的园子,看到了什么?”“你再次走进祖父的园子,用心看,你又看到了什么?”这样的问题就是让学生带着感悟去读,读出自己独特的见解。

总之,重感悟是我们语文教学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在自己的语文教学中要恰到好处地运用。

这一缉《 语文教育,应该为学生留下什么?》主要讲了两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语文和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什么?

1留下了语言,认识了近4000个汉字

2积累了较为丰富的语言材料词汇

3留下了较好的语感,使我能不假思索地缀字成文

4留下了认识和情感

5留下了初步的书写能力、阅读能力、(包括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6留下了兴趣和习惯。

感谢语文老师让我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读书写作的习惯,丰富了我的情感世界,守护了我的精神家园,成就了我的教育人生。

感谢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众多的爱好和好身体。

感谢我的语文老师,给我留下了读书写作的时间,给我留下了一个发展个人爱好的空间,给我留下了睡眠和锻炼身体的时间,给我留下一个好身体。

第二:我的语文老师的经验告诉了我什么?

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语文教学教的不是课文而是语文!用教材教识字、教写字、教读书、(包括朗读)、教表达、激发兴趣,培养习惯,繁琐的分析和讲解,没有必要,要把3500(识字量)和2500(会写)保住,把读和写抓住,一句话:要把语文的根本留住。

我的语文老师告诉我:要善待学生。不断的激励,是激发兴趣的伟大法宝,不断的让学生获得成功、体验成功的喜悦(哪怕是一点一滴的),是稳定并使兴趣持久的基石。

我的老师还告诉我:要把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语文教学的确要少做题,多读书。有远见有良知的语文老师,要把学生从应试教育的桎梏中解救出来,应试教育是扼杀兴趣、扼杀天才的教育,是摧残学生身心健康的教育!任何天才都是从小根据兴趣学习的人,没有兴趣,天才难有!

共读于永正老师的《我怎样教语文》第二十天。

今日共读第三辑第七节《指导朗读人物对话的艺术》。

开篇引用了徐世荣先生对讲解和朗读的理解,独到而深刻,很受启发。“讲解 是分析,朗读是综合;讲解是钻进文中,朗读是跃出纸外;讲解是推平、摆开,朗读是融贯、显现;讲解是死的,如同进行解剖;朗读是活的,如同赋予作品生命;讲解只能使人知道,朗读更能使人感受。因此,在某种意义上讲,朗读比讲解更重要。”

于老师的经历中,提到:有些课文,默读时虽然也能使眼睛湿润,但感受的程度远不能和朗读相比,朗读常常使我泪流满面。我看《夜幕下的哈尔滨》,远不及听王刚朗读这部长篇小说感受真切、受到的震撼大。因为王刚把这部书读活了,因为一正 如徐世英先生所说一朗 读如同赋予作品生命,朗读是融贯、显现。朗读既能意会生情,又能表意传情。

看来默看,与朗读,是两种不同的体验。在初中,朗读,仍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要学以致用。

朗读是门艺术,指导朗读也是门艺术,是一篇大文章。言为心声。人物语言是人物思想、品德、性格、情感等方面的外在反映,或者说“物化"。离开朗读的中介,儿童往往很难理解课文、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当然更谈不上让人物活起来。

第一,朗读,要读出人物的轮廓。所谓“读出轮廓”是指开始要把课文通读几遍,对课文内容和文中人物有个大体的了解,知道每个人怎么样。离开了具体事件、具体语境,人物语言就成了死的了。因为语文教学不只是以理解内容为目的,所以这个环节讲究的是一个“实”字,即,要求人人把课文读顺。

第二,要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方法一。要注意语句中的提示语和标点符号。有时也可以用幽默的方式给学生以启发。方法二,让学生给人物对话加提示语,有助于对人物情感的理解。不管什么方法,其实重要的是学生要进入角色。

第三,要读出话外音;要读出人物的身份性格年龄;

第四,适时的范读与引导。

课文读懂了,读出味来了,好的方法往往就有了。

实例加方法,生活可感,具体实用。

摘录以学习实践之。

      暑期看的第一本书,便是我敬仰的于永正老师的著作《做一个学生喜欢的老师-----我的为师之道》。这本书连着看了两遍。第一遍拜读就被深深吸引了,但读完后总觉得是浅尝辄止,很多东西意犹未尽,接着又翻看第二遍,并做了笔记。回过头来,细思自己的读书收获,于老师所讲的这些金句给我印象最为深刻,大致概括为这几方面:

一、  老师个人魅力方面

1、就语文教育而言,我得给学生留下语言,留下能力,留下情感,留下兴趣和习惯。

2、不满足于“教过了”,也不满足于“教对了”,而是追求更高的目标和境界——“教会了”。

3、于永正名片:正面写“微笑”,下面写“尊重、理解、宽容”;反面写“负责”,下面写“严格、顶真、耐心”。

4、是师非师,是课非课。“不要太像上课”,说的是老师在课堂上要少些包办、限制和理性,多些自主、引导和情趣。“儿童的语文”要求我们不要太像老师,不要太像上课。

5、童心不泯,才能体谅、善待后进生。

二、对待学生方面

1、如果说教育的第一个名字叫“影响”,那么,它的第二个名字便叫“激励”。

2、承认差异,尊重差异。

3、打了一巴掌,别忘了及时给揉一揉。

4、针对每人的“不及”,施以不同方法达到“及”。人人找到自己的“可及”处,努力达到“可及”处,做最好的自己。无过无不及。去其“过”,促其“及”。

5、让每个学生都感到我喜欢他。微笑有时也会从脸上消失,但我会很快找回它。我从来不吝啬表扬。

三、读与写方面

1、读与写是“洗洁剂”,经常洗去自己头脑中的污垢;读与写也是“充电器”,不断为自己的大脑注入新的理念和动力。读与写是教育、教学不断进步的双翼。读与写的过程,是不断肯定自己、激励自己的过程,同时也是不断反省自己、否定自己的过程。

2、朗读好了,什么都有了,就会为学生留下语言,留下语感,留下情感,留下表达的方法等等。

3、写“下水文”是最好的作文备课。“下水”,是我在作文教学中的“无言之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822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