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韩愈在《师说》中表达的观点?

如何理解韩愈在《师说》中表达的观点?,第1张

一。《师说》在写法上的特点 1、下定义,作结论: 作者一开篇就以一个明确的定义确定了老师的职责,由这个定义出发,由“解惑”说到“从师”,经过一番推论,得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结论。层层衔接,一气贯通。 2、对比论证: 第二段运用三组对比: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择师教子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经过双方的对比,造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效果,可以用“反而”承接上文。如:“古之圣人”才智高,尚且从师学习;“今之众人”才智低,反而“耻学于师”。通过对比,作者批判了不从师的社会风尚,而作者的观点也不言自明了。 3、引用论证,事例论证: 举出古人从师的例子,引用孔圣人的话,进一步论证自己的观点,也更增强了说服力。 二。《师说》中的哪些说法反映了作者的历史局限性 1、传道的“道”,为封建伦理道德。传道的目的是维护封建秩序。 2、文中还是流露出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思想。

《师说》中所论述的观点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韩愈在阐述教师问题时,认识到了“道与师”、“道与业”、“师与生”之间既矛盾又统一的关系,含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法的因素。提出了教师既应忠于理想,传播真理,又要学有专长,认真授业;提出了既要教师起主导作用,又要学生以能者为师,提倡教学相长,这些卓越的见解,不但丰富了我国古代教育理论,而且对我们今天正确理解教师职责、政治与业务、教书育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均具有启发意义。

  高二语文《师说》情境默写

 《师说》情景默写

 班级: 姓名:

 1 、韩愈认为老师的职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韩愈认为择师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韩愈眼中的师生关系是怎样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中国古代的学校教育十分发达,从中央到地方都有官学。韩愈写这篇文章时三十五岁,正在国子监任教。那么,韩愈为什么说“古之学者必有师”,“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原来他所说的“师”,有其独特含义,并与那些教孩童的老师进行对比,以明确自己所说的老师既不是指各级官府的学校老师,也不是指“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启蒙教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本文从多个方面进行对比,抨击“耻学于师”的人,先用古今对比,指出从师与不从师的两种结果,并用一个反问句推断圣人更圣明,愚人更愚笨的原因的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没有固定的老师,广泛学习,重视师道的事迹,进一步阐明从师的必要性和以能者为师的道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本文以为子择师和自己不从师作对比,韩愈直接点明自己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最终导致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师说》中,作者说明了自己择师的标准是不分年龄大小的,除了“年纪比自己大的、懂得道理本来就比自己早的”这一类人,还包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师说》中,作者认为造成如今“圣益圣,愚益愚”的原因,除了“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还能虚心拜师求学”外,还包括如今的一般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师说》中,与“爱自己的孩子,就选择老师来教他”形成鲜明对比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师说》中,作者用古今两种不同的从师态度进行对比,进而指出从师与不从师产生了这样反差极大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3《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反问句说明每个人都会有疑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师说》中,作者认为如果人有了疑惑却不去向老师请教,最终的后果将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6《师说》中作者表达写作目的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年轻好学者的扶掖之心。

 17《师说》中认为老师的职能应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师说》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荀子《劝学》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观点相同,表达了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胜旧人的观点。

 19《师说》中,作者认为“学生不一定比不上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有贤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师说》中,对于社会上存在的“不懂句读会问老师,有疑惑却不愿意请教老师”的不良现象,作者的评价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师说》中,作者阐述了择师的标准,除了对地位和年龄不作要求外,更重要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2《师说》中,作者用一个对偶句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有些“士大夫之族”不愿意相互学习的借口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1、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宾语前置,“未有之”)

 翻译:从古籍的记载中,还看不到曾有这件事。

 22、后数日驿至,果地震(于)陇西。 (省略介词“于”)

 翻译:几天后,驿站上传送文书的人来了,证明果然在陇西地区发生地震。

《师说》的中心思想,着重在论述师道的重要性,严正地驳斥士大夫们的恶意诽谤,抨击时俗轻视师道的不良风尚,为开展古文运动扫除思想障碍。作者在本文中所发表的如何求学的见解是极其精辟的。他对于读书求学的议论,很能够启发后人。

《师说》所提出的关于师道的主要思想是: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人;任何人都可以为师,不应该因为地位、贵贱、年龄的差别,就不肯虚心向人学习。韩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能提出这样的见解是很有胆识的,他对当时“士大夫之族”耻于相师的不良风气。

确乎起了挽救和校正的作用。韩愈所谓“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个“道”虽然具体指的是儒家之道,但在一千多年前,韩愈就能提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说法,也是很有魄力的。

他把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归结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提倡师生教学相长,这也确实可以鼓舞大家相互学习的风气。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师说》大约是作者于贞元十七年至十八年(801—802),在京任国子监四门博士时所作。贞元十七年(801),辞退徐州官职,闲居洛阳传道授徒的作者,经过两次赴京调选,方于当年十月授予国子监四门博士之职。

此时的作者决心借助国子监这个平台来振兴儒教、改革文坛,以实现其报国之志。但来到国子监上任后,却发现科场黑暗,朝政腐败,吏制弊端重重,致使不少学子对科举入仕失去信心,因而放松学业;当时的上层社会,看不起教书之人。

在士大夫阶层中存在着既不愿求师,又“羞于为师”的观念,直接影响到国子监的教学和管理。作者对此痛心疾首,借用回答李蟠的提问撰写这篇文章,以澄清人们在“求师”和“为师”上的模糊认识。

-师说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8697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0
下一篇2023-08-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