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第1张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幼儿音乐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1

  目标:

 1尝试用自然音进行唱歌,掌握附点音符的唱法。

 2感受歌曲诙谐,幽默的特点。

 3熟悉《粗心的小画家》歌曲的旋律,理解歌词内容,跟唱歌曲,提高学新歌的兴趣。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准备:

 ,磁带,录音,铃鼓,附点节奏图示

  过程:

 一、激发幼儿兴趣。

 小朋友,你们看,今天谁也来和大家一起做游戏了?(出示丁丁)

 这个小朋友的名字叫丁丁,你们知道他最喜欢做什么了?

 丁丁今天还带来几张图画,请小朋友帮忙看一下,画得怎么样?

 二、通过理解歌词。

 1、幼儿观察后集体讲述 “请你们看一下,画了些什么?画得怎么样?(引导幼儿用歌中的句子来回答。)

 2、幼儿回答后,教师说:“我们把丁丁的故事编成几句话来说一说吧!”(引导幼儿按歌曲节奏来学说歌词。)

 三、学唱歌曲。

 1、练声: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丁丁,现在我们一起来相互问候一下吧,我是中二班的蔡老师。(小朋友们好,你好你好,蔡老师你好)

 2、节奏练习

 A,幼儿听辨老师拍的节奏并拍出。

 (1)××××│×××│

 (2)×·×××│×××│

 出示两条节奏的卡片,幼儿找出不同之处。

 B,幼儿做节奏的游戏:把节奏卡放在不同的歌词下面,幼儿听老师弹的琴声是哪一条节奏,如果是符点的就站起来拍手。

 3、欣赏歌曲(教师范唱一遍)

 现在我们就把丁丁这个故事,配上音乐一起来听听,感觉怎么样?

 4、幼儿学唱歌曲。

 现在我们一起来跟着唱一唱,唱的时候注意音乐中的符点。

 四、在学唱基础上提高演唱要求。

 1、、给音乐起名字。

 小朋友我们把这个故事变成了好听的歌曲,可是它还没有名字呢?你想给它起个什么名字呢?(幼儿讨论后起名字)

 刚才小朋友都说了丁丁是个粗心的人,那么你们说做事粗心马虎的话,会有什么后果?

 对了,那么在这首歌曲中,丁丁有没有被别的小朋友笑呢?我们再来听一遍,请你听到是小朋友笑丁丁的地方,举手表示。

 2、幼儿听歌曲举手表示笑声。

 除了笑声,老师还听到一个声音,是什么?为什么要加这个声音?(是“咦”。它表示奇怪的意思。)

 对,就象我们小朋友看到了这样的画也会觉得很奇怪,所以要说“咦”,你们能不能来学学它的口气?能不能吧后面的笑声一起加上吗?

 3、幼儿练习唱最后一个乐句。(提出要求:有表情的来唱,表现出既奇怪又好笑的情绪)。

 4、幼儿完整演唱歌曲,变换多种形式教幼儿演唱(如:拍手、拍腿、分大小声、集体演唱等)。

 小朋友,你学了这首歌后,你会不会象丁丁那样粗心?哦,老师相信你们一定不会象丁丁那样的,一定会做个做事情细心,认真的小朋友的。

 五、找个好朋友,去帮助丁丁修改图画。(找朋友音乐结束活动)

  教学反思:

 播放粗心的小画家歌曲,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丁丁的粗心大意,接着让学生总结你从丁丁身上懂得了什么道理?学生的语言几近完美,都能说出不学丁丁粗心大意,要仔细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

 孩子们的思维的大门被打开了,他们有话想说,愿说。课堂上改变了一堂冷的场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们只有对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才愿意去学,而且他们个个学得认真。而且全文的重点难点不攻自破,真的是事半功倍,要将这种学习氛围发扬下去。

 小百科:画家是指专精绘画(如图画、图案)的人,是专门从事绘画创作与研究的绘画艺术工作者。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音乐教案-音乐活动:小青蛙捉害虫。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活动准备: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教师份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宝宝和妈妈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愉快地进教室。

 2、发声练习:12|34|565|5432|1-:||

 我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青蛙捉害虫》

 2、提问:1)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2)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

 (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3、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幼儿教案《音乐教案-音乐活动:小青蛙捉害虫》。

 1)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2)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4、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5、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两遍。

 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曲《小蜻蜓》,指导学生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进行歌曲表演,感受音乐所表现的小蜻蜓飞来飞去捕蚊忙的形象。

 2.在自由愉悦的氛围中,通过猜谜、聆听、创编、表演、用打击乐伴奏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通过歌曲表达对小蜻蜓的喜爱之情 ,渗透保护益虫、热爱大自然的审美教育。 3.

 4.感受音乐的欢快热烈的情绪。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重难点:

 用柔和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蜻蜓》,用身体动作感受、表现歌曲形象。

 鼓励学生参与音乐活动进行歌词创编、歌曲表演,“不吃菜”中的“不”为一拍,“吃”为两拍。学生容易受定势影响唱成“不”为两拍,“吃”为一拍。是教学歌曲的难点。

  教学策略:

 针对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好奇的心理特征,把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热情贯穿始终,创设一种愉悦轻松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的积极表现和创造。

  教具:

 歌曲磁带、录音机、电子琴、课件、碰铃4个、头饰(蜻蜓、蚊子)、荷叶、荷花、歌词条、蜻蜓。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课前播放背景音乐,学生进教室坐好。

 二、师生问好。

 1. 今天老师见到我们102班小朋友一个个都这么可爱,坐得端端正正的样子特别有精神,很想和你们交朋友,你们愿意吗?那么我们来拉勾勾做好朋友吧。

 播放歌曲伴奏《拉勾勾》,齐唱,互相做拉勾勾律动游戏。

 设计意图:由于初次接触这个班级,由歌曲《拉勾勾》导入,为学生创设了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融洽的'师生关系中开始了这节愉快的音乐课。

 2.真好!现在我们大家都是好朋友了,那我们互相来问声好吧!你们注意听老师是怎样向你们问好的,待会儿请你们也学老师的样向老师问好。

 ⑴师边拍手边念: 3—5 ︱2——︱6—1︱5——︱

 小 朋 友, 下 午 好。

 ⑵生拍手向老师问好。

 ⑶师: 3—3︱2—3︱1 1 2︱6——︱

 生: 小朋 友 们 下午 好。

 ⑷生同上。

 设计意图:改变传统的问好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也为本课的学习作好节奏、旋律方面的铺垫,分散了学习的难点。

 三、谜语揭题,聆听旋律。

 1.我发现102班小朋友不仅聪明,而且特别友爱。为了奖励大家,老师打算送一只很漂亮很可爱的小昆虫给你们。老师知道,小朋友们是最喜欢小动物的了。你们见了它呀一定会非常喜欢。它是谁呢?老师出一个谜语你们来猜一猜吧。

 “头上两只大眼睛,身体细长轻又轻,一双翅膀薄又明,捕捉蚊子有本领。”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用猜谜语的方式能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

 2.那么我们请它出来吧!〔点击课件“课题”动画三只蜻蜓飞入,变成课题〕

 3.哇!多么可爱的小蜻蜓啊!喜欢吗?说说你喜欢它的什么?

 4.小蜻蜓今天来到我们班,非常开心,情不自禁地翩翩起舞了,你们看——

 〔点击课件“节奏音乐”,两只小蜻蜓在飞舞。〕学生随音乐自由律动。

 5.小蜻蜓飞来飞去的在干吗呀?(捕捉蚊子)〔点击课件"蜻蜓",出现捕蚊子的动画。〕

 6.看到小蜻蜓忙着捕蚊子,你想对小蜻蜓说什么?

 过渡语:小蜻蜓真是捕蚊的小英雄!帮我们捉了这么多害虫。它对我们人类有益,应该称它为益虫。让我们送一首歌来感谢小蜻蜓吧!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对小蜻蜓的喜爱,为歌曲的教学埋好情感的伏笔。以送歌的方式让学生参与聆听歌曲的教学活动中显得亲切自然。

 四、聆听歌曲。

 1.听第一遍:按节奏摆头拍手、张开双手学飞等简单律动。〔完毕课件点击"返回"〕

 2.听第二遍:真好听!老师听了还想听呢。让我们指着歌词再来听一遍吧。

 〔揭示歌词条〕师按旋律走向一格格指着歌词,突出强拍处。

 设计意图:歌词条的设计很新颖美观,强拍处底色用深蓝色,弱拍处用淡**。歌词的走向按旋律高低起伏,似乎是小蜻蜓在飞舞。给学生带来一种视觉上的旋律美感。

 过渡语:小蜻蜓听了我们送给它的歌,心里很高兴。它刚才悄悄地跟我说它更希望听小朋友们亲自唱给它听,那就让我们先来学会这首歌,等会唱给小蜻蜓听吧。

 设计意图:这样的过渡语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歌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到歌曲的学习中,使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得到生动活泼的发展,我遵循音乐教学的基本理念,组织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让学生走进音乐,让音乐走入学生生活。首先,注重以审美为核心,给学生营造视觉美、听觉美、肢体美,让学生在美的环境中学习音乐,体会身临其境的感觉。其次,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从学生的生理心理需求出发,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愉悦的教学氛围。用富有童趣的亲切的教学语言进行教学。真正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作为学生的合作伙伴参与其中。第三,注重音乐实践,鼓励音乐创造。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让学生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产生对音乐的强烈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的能力。

 小百科:蜻蜓,无脊椎动物,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有翅亚纲,蜻蜓目,差翅亚目,分蜻科和蜓科。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用肢体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感受音乐的节奏、力度变化,体验搬新家的快乐。

  活动预备:

 1、与主题相关的经验(略)

 2、多媒体课件、音乐录音

  活动过程:

 1、唱唱跳跳

 律动《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最近碰到一件很兴奋的事儿,让我们听着音乐表演他们兴奋的样子吧!”

 2、说说做做

 (1) 出示幼儿作品,引出搬新家。

 “你们猜猜,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为什么这么兴奋?”

 (2)出示乱糟糟的家画面,引发大扫除愿望。

 “我们跟着音乐来进行大扫除吧!”(幼儿跟着音乐用动作表现劳动的情景)

 (3)个别动作的解析

 如:擦窗--解析空间和姿态

 吸尘器--解析肢体表达的不同方式

 拖地板--提升生活经验

 教师用哼唱形式小结:(出示收拾干净的房间)我们今天大扫除,真呀真兴奋。你擦窗来我拖地,房间变干净。

 (4)(出现搬家卡车画面,引出搬家情景)

 “猜猜先搬什么?”--听低沉、缓慢的音乐,讨论怎样表现搬大大、重重的东西。

 “再搬什么?”--听轻快、跳跃的音乐,讨论表现搬小小、轻轻东西的动作。

 教师以哼唱形式小结:(出示漂亮的新家)你搬我搬大家搬,家具放整洁。大家一起来劳动,新家更漂亮。

 (5)教师表演舞蹈。

 3、唱唱乐乐

 夸夸唱唱《我们的新家》。

 今天的这个音乐活动是从“我爱我家”的主体背景下生成出来的,在整个主体的进行中,我们为孩子们创设的是一种家的感受,爱的体验。我认为音乐活动就一定要让孩子感到开心,要通过多种形式来让孩子体验主题,丰富情感。因此,我创设了一个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样一个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情景动态作为本次活动的载体。比如:开始部分的律动,第一段是个体动作,第二段则基本上是双人的动作,这些亲一亲、抱一抱、跷跷板的动作都能在平常孩子们与父母的生活中找到痕迹,所以以这个大头儿子小头爸爸的情节来贯串整个活动,可以更自然的激发孩子们对家人,对亲情的认知和体验。

 那么,在具体的设计上,我也有自己的一些具体设想。

 一是在音乐活动中如何让孩子表现动态、经验和动作呢?所以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尝试从不同的角度来让孩子们有各种表现的机会和形式,比如:我选择了擦窗、吸尘器、拖地板这几个动作进行解析的时候其实是有明确的指向性的。擦窗的动作解析相对集中于空间和动态的表现;吸尘器的动作解析相对集中于肢体动作的表现;而拖地板的动作解析则相对集中于生活经验的表达。我想通过空间动态、肢体动作、经验表达着几个不同的辐射面丰富孩子们表现的经验。

 二是我觉得音乐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找到音乐的落脚点和联系点。比如:我们的心情愉快的时候、做家务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哼唱不知名的曲调,我们之间挥敲击出一连串的声响等等,所以今天我们又把听辨音乐作为一种单纯的音乐元素来出现,而是结合了平常的劳动经验,将重点放在经验和动作的互补上,将节奏、力度的变化通过搬场来呈现,通过生活经验表现出来。比如:听辨沉重、轻便的音乐形象,猜一猜搬场车上有什么?还有些什么?让孩子将对音乐的感受力与实际的物体相结合,使物体形象和音乐形象产生联系,通过二者的匹配来表现听辨的感受。

 最后,选用吉祥三宝的伴奏,结合孩子们的热点,将以前我们曾经夸夸我们的教室、夸夸我们的好朋友的经验迁移到今天的夸夸我们的新家,再一次推进孩子的情感的萌芽和亲情体验,最终还是回到爱的感受这个主题上来。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5

  一、设计意图:

 《指南》艺术领域中有两大目标: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大班幼儿较小中班幼儿来说,在音乐的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上都要成熟能干的多。他们能不仅仅接受常规曲风的学习,对生活中一些创新的音乐元素也会有所感受,而RAP这种形式的歌曲,在现今社会是十分流行的。我们常说艺术源于生活,所以在拿到教材后,因为教材结构的关系,使用RAP形式来演唱歌曲会比较动感,比较吸引孩子,所以说唱活动便应运而生了。基于教材,因为元素是动物,大班孩子对动物的形象也比较熟悉了,所以在学唱的基础上,我又加上了创编这一环节,作为本节活动的难点。大班幼儿已有初步的合作意识,所以在创编环节与同伴一起学习、一起表演的过程,相信是比较难忘的。在教学策略上,我采用了游戏法、观察法、记录法、演示法等形式,旨在帮助孩子有趣的学、创意的编、大胆的表现。

  二、 活动目标:

 1、初步掌握RAP(说唱)的语感以及肢体动作的特征,愿意大胆学唱rap。

 2、尝试大胆创编歌词,并能与同伴进行合作表演。

 3、感受RAP热情奔放的特点,体验与同伴一起学习的快乐。

  三、 活动准备:

 一段RAP音乐、ppt、记录卡等

  四、 活动过程:

 1、设置情景:“游览动物园”,激发孩子的兴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要去动物园游玩,现在请你们跟着我(导游)乘着动感列车一起出发吧。”

 要求:动感列车很动感,所以我们的身体要充分动起来,跟随音乐节奏拍手、做肢体动作,在乐曲结尾加上一个很酷的动作,也可以加上一些“yo”“ye”的“high”词。

 2、感受和学唱RAP:

 (1)“动物园”到了,动物园里有什么动物呢?老师这里有一个谜语,仔细听,我们来猜一猜。(师示范演唱一段RAP,并出示相应的小。)

 提问:刚刚我是用什么方式告诉你们谜语的?老师演唱的方式与平时我们唱的歌有什么不同?你觉得哪些地方很有意思?(yo、ye等地方、老师的肢体动作)为什么我在说唱前要喊1,2,3,4?(说明要做好准备)

 “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小结:这种说和唱结合在一起的演唱方式有一个名字,叫RAP,是现在很流行的一种唱歌形式。

 (2)师第二次示范,请幼儿仔细听清谜语里说了什么?(出示记录)我们试着来唱一唱。

 (3)“谜底是什么呢?”(兔子)你从哪些地方听出来是兔子?(提炼:兔子的外形特征要讲清)

 (4)幼儿跟随教师随着RAP音乐来说唱1-2遍。(加上high词和肢体动作)

 3、拓宽经验,创编歌词:

 “动物园里还有哪些动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起观察,说说有哪些动物?)

 “如果让你来介绍,你会怎么样来介绍呢?”(通过语言来形容动物最主要的特征)

 (1)“接下来我们要用RAP的方式来编出谜语了。”分组创编,一组一种动物,要求:能合作创编,并把创编的内容记录下来,唱一唱。

 (2)幼儿创编,教师巡回观察,并循环播放RAP音乐。

 4、分组展示:

 “哪一组的孩子能大胆上来表演一下?”

 (1)教师可以适当选用一些乐器来助兴。

 (2)引导幼儿把自己创编的一段rap唱给客人老师听。

幼儿园音乐活动教案 篇6

 活动设计背景

 1、 幼儿对玩雪的渴望

 活动目标

 1、能自由设计画面,创作出有生活情景的下雪天堆雪人的场景;

 2、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同时,幼儿可根据需要,可单人进行作画,也可自由结对进行作画,让幼儿充分体验合作的快乐;

 3、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4、培养想象力,体验快乐的情感。

 5、初步学习用对唱的方式演唱歌曲。

 6、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堆雪人的技巧

 难点:幼儿自我保护意识

 活动准备

 卡纸,白纸,绘画用品

 活动过程(活动过程的表述不必详细到将教师、学生的所有对话、活动逐字记录,但是应该把活动的主要环节很清楚地再现,即开始环节、基本环节、结束环节、延伸环节。注:重点表述基本环节)

 一、教师与幼儿愉快地玩音乐游戏——《堆雪人》

 1、在创设的雪景氛围中导入课题。

 2、音乐游戏——《堆雪人》

 启发幼儿用夸张的表情表现雪人的情绪。同时启发幼儿用优美的姿态表现下雪天堆雪人、玩雪仗的场景。

 二、教师示范画,引导幼儿相互讨论。

 1、教师:“冬天来了,小雪花悄悄地飘落下来。小朋友,在下雪天里你最喜欢什么玩什么游戏?”

 幼儿讨论并回答。

 师:“堆雪人,这个主意不错,可是我们这没有雪该怎么办呢?”引导幼儿说出用绘画的形式表现。

 2、师引导幼儿描述雪人形象,并示范画一种雪人的形象。

 师:“那我先来堆一个大雪人,大雪人是什么样子的?”

 师:“大雪人看到那么多的小雪花来和它做游戏,心情怎么样?

 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开心的表情。

 师根据幼儿口述的雪人形象,绘画自己心目中的雪人。

 三、交代要,引发幼儿作画的欲望。

 师:“瞧,老师画的大雪人孤零零地站在雪地里,它觉得有些寂寞,你们有什么好主意来帮帮它?”

 幼儿相互交流并回答。

 引导幼儿绘画出自己心目中所想要堆的雪人模样,并根据自己的已有经验进行添画,如冬天的房子,很多小朋友一起游戏等。

 四、幼儿自由选择绘画的纸和笔进行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五、幼儿相互介绍自己的作品。

  课后反思。

 这节课鼓励幼儿用动作语言来表现自己喜爱的作品,可以是自己的作品,也可以是同伴的作品。

 小百科:堆雪人是下雪天才能享受的一项有趣的活动。当然雪必须要下得够大,才能积累足够的雪球,气温要够低,才能使积雪不会迅速融化。 将洁白的雪堆,制成一个人形的艺术品,不仅供于观赏,还能训练手艺、锻炼身体。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6篇,欢迎大家分享。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熟悉乐曲旋律,感受音乐的结构变化。

 2、迁移生活经验,启发幼儿随音乐创编出“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在做螃蟹横行、躲藏动作时不影响同伴。

 4、通过听、唱、奏、舞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与合作能力。

 5、感受乐曲欢快富有律动感的情绪。

  活动准备:

 1、螃蟹胸饰每人一个。

 2、录音机、磁带。

 3、。

  活动过程:

 1、欣赏音乐,导入活动。

 师:“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小朋友们欣赏。”

 (1)请幼儿欣赏一遍音乐。

 (2)提问:音乐的名称是什么?听了以后有什么感觉?

 (3)请幼儿再欣赏一遍音乐。提问:音乐一共有几段?这几段音乐中你发现了什么?

 (4)再次欣赏音乐,让幼儿找出正确的答案。

 2、教师讲述音乐情节,让幼儿感受音乐。

 (1)让幼儿听音乐看,教师讲述故事情节。

 (2)通过,让幼儿分清A、B、C段音乐所表现的螃蟹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3、让幼儿逐段创编跳舞、吐泡泡、挠痒痒的动作。

 4、听音乐完整地做动作。

 5、游戏

 (1)倾听尾声音乐,让幼儿猜测故事的结尾。

 师:听了这段音乐,小朋友有什么感受?让你想到了什么?

 (2)师生共同讨论游戏方法。

 (3)请教师扮演“捉蟹人”,加入活动中幼儿听音乐完整地进行表演。

 提醒幼儿,在横行躲闪时不碰撞别人。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2

 设计意图:音乐是情感的形式,音乐以心灵的律动美化情感。自然而纯真的心灵最容易被音乐唤起,跟随着音乐舞之蹈之。对于幼儿来说音乐所能带来愉悦心情甚于其他的艺术。以音乐欣赏来启迪儿童的心灵、智慧和思维,不仅是对幼儿艺术素质的培养,更是达到其全面发展的捷径。抓住这一点,结合幼儿喜爱的游戏,音乐游戏的对幼儿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老狼》这一音乐游戏有幼儿熟悉的老狼形象,还有需要保护的小羊形象,容易引发幼儿的情感共鸣,角色较易表现,幼儿也兴趣,所以设计了本次音乐游戏活动。

 活动目标:

 1、喜欢玩音乐游戏,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2、能大胆的表现老狼的动作、神态,进一步的提高音乐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准备老狼及小羊的头饰,水彩笔每人一只,准备每人一把小椅子,老狼的模仿声

 活动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幼儿兴趣

 教师:小朋友门,现在带上你的小耳朵听听谁来了?(教师播放老狼的录音,并配合录音表现老狼的形象)

 教师:老狼来找吃的了,他会找到谁呢?今天我们将要玩一个游戏名字叫《老狼》,先听听音乐中的第一段,老狼长什么样?

 二、欣赏第一段,感受老狼的形象

 教师:刚才听到的是一只什么样的老狼,可以用哪些动作来表现它?现在老师请一些小朋友来表演一下这只坏老狼。(部分幼儿表现老狼的形象)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扮演这一只贼头贼脑、张牙舞爪的老狼。

 三、欣赏第二段,练习游戏动作

 教师:这只坏老狼来找吃的,告诉小朋友们,可怜的小羊呗发现了,那小羊有没有被吃掉?谁保护了它?现在我们来听一听音乐中的第二段。(教师边唱边做音乐中第二段的动作)

 教师:听完了这一段就真相大白了,谁请谁保护了小羊?(小朋友请黑猫警长)

 妈咪爱婴网幼儿园教案频道

 教师:现在我们一起学一学歌里聪明勇敢的小朋友。(教师幼儿共同做音乐第二段的动作)

 四、作画请黑猫警长

 教师:这可是一只很坏的老狼,光说没看到黑猫警长是不会怕得,老师已经准备好了一只黑猫警长了,小朋友也赶快动手在自己的左手心用椅子旁边的水彩笔画一只猫的头像。(老师神秘地说:老狼来了,迅速转身在黑板画一只简笔画猫头像,幼儿跟着画。)

 五、教师幼儿配合开始第一次游戏

 教师:我们要开始游戏了,小朋友们先带上小耳朵认真听怎么玩。

 1、第一段:扮演老狼的教师贼头贼脑、张牙舞爪地四处张望,留着口水,饿着肚子想吃小羊的样子。

 2、第二段:一二小节,全体幼儿站立,边唱边指着老狼。三四小节,右手张开,用力地像右边甩。五六小节,用手围着自己的小凳子,保护“小羊”。七八小节,踏步走到自己的椅子背后。九至十二小节,伸出画有黑猫警长的左手,右手做抓“老狼”的动作。十三至二十二小节,右手做枪状,听音乐在椅子的上下、左右、前后有节奏的开枪,并发出“叭叭”的声音。老狼做抱头四处逃窜的狼狈相。

 五、跟换角色,重复游戏数遍。

 活动反思:

 1、课时的量太大,幼儿在没有熟悉音乐,熟悉歌词的情况下,音乐游戏的展开很难,这也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果能分课时设计或者采用图谱等形式帮助幼儿熟悉音乐会更好。

 2、我在示范表演中,没有请其他的教师帮忙扮演不同的角色,我自己很辛苦,也影响孩子记忆表演歌曲中的第二段。

 3、在教学中重难点没突出,没有攻破,在活动设计钱疏忽考虑了。

 4、多设计一些形象具体的情境教学会更好,更能吸引幼儿的兴趣,引发孩子的表演欲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欣赏歌曲,初步理解歌曲内容与结构,感受歌曲十六分音符的欢快、跳跃。

 2、尝试运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嘚啵嘚啵嘚”伴奏,体验多形式歌唱活动的快乐。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学唱歌曲。

 4、感受歌曲柔和、舒缓的旋律,理解歌词的含义。

  活动准备

 ppt一份

  活动过程

 一、欣赏歌曲,理解歌曲结构与内容

 1、倾听歌曲,初步了解歌曲内容

 师:今天何老师为你们带来了一首歌,这首歌在去年的少儿原创歌曲比赛中获得了金奖,让我们仔细来听一听。

 2、尝试用拍手、跺脚打节奏

 1)找一找歌曲中有趣的部分(学习嘚啵嘚啵嘚)

 2)出示出示节奏ⅩⅩⅩⅩⅩ,引导幼儿数一数拍手一边

 3)简单了解“嘚啵嘚啵嘚”是平时爸爸妈妈在我们耳边的唠叨,都是爱我们的表现。这首歌曲的名字就叫“嘚啵嘚啵嘚”。

 3、倾听录音,寻找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引导幼儿听见一个做一个动作,并在心里面数好。

 4、通过提问理解歌词内容(教师一边演唱一边贴节奏卡,帮助幼儿寻找正确答案,演唱结束后也提同样问题,并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歌词,并按歌曲节奏摆放,重点学习爸爸、妈妈的话。

 5、播放录音,幼儿跟唱歌曲,进一步巩固对歌曲

 二、尝试用身体乐器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巩固对节奏ⅩⅩⅩⅩⅩ的掌握。

 1、教师提问,引出身体乐器,根据幼儿的回答出示相应标记,每次幼儿提出、出示相应标记后,大家一起拍一拍,特别是用嘴唇和舌头发音的作为重点练习,并提示用了这个嘴里就不能唱“嘚啵嘚啵嘚”了

 2、选择一种为歌曲中的“嘚啵嘚啵嘚”伴奏(若选用嘴巴和舌头,可以先单独练习一句)

 3、选择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

 1)幼儿自己探索运用两种身体乐器为“嘚啵嘚啵嘚”伴奏

 2)个别展示并带着大家我们试试

 3)集体演奏(两遍)

 三、尝试两人合作演奏(用一种动作、两种动作都可以)

 1、幼儿两两探索合作的方式,教师巡回观察和指导。

 2、两两展示,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3、集体运用身体乐器进行演奏。

  活动反思

 在活动设计上,为了让幼儿快速理解歌曲,考虑到幼儿又具有具体形象思维的特点,所以先请幼儿欣赏歌曲视频,在图文声并茂的情境中,最大化地理解歌曲。实践证明,观察的仔细的孩子马上就能理解“嘚啵嘚啵嘚”的含义,也清楚的知道了歌曲中有爸爸、妈妈和孩子三个角色。

 接着请孩子分句倾听每个角色说的话,孩子们对于爸爸妈妈的话都能很快地学说,也发现了该歌曲的说唱特点。整个活动中孩子说的话是难点,孩子们听了以后说不完整,需要教师的讲解,既要用孩子们能听懂的语言,又要概括的言简意赅。在理解的基础上出示相应的节奏卡让孩子能够有节奏地说,因为难度较大,所以进行反复的听和说的练习,当然每次策略都不一样,从拍手打节奏说——配上圆舞板打节奏说——配上琴声说。

 解决难点之后,孩子看着图谱就能很自然地就把歌曲完整的说唱出来了,通过数次不同的角色分工让孩子体验不同的角色特点,也能更深的感受不同角色的心理。由此引出社会教育话题,引导孩子联想到生活中喜欢和自己“嘚啵嘚啵嘚”的其他人,理解这种爱的表达方式,感受他人对自己的关爱,也懂得了和他人“嘚啵嘚啵嘚”是相互表达关爱的一种方式。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演唱歌曲,尝试仿编歌词。

 2、激发幼儿快些长大的愿望。

 3、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4、能唱准曲调,吐字清晰,并能大胆的在集体面前演唱。

  重点难点:

 学会演唱歌曲,尝试仿编歌词。

  环境与材料:

 音乐录音带

  重点指导:

 激发幼儿快些长大的'愿望。

  一次备课

 一、听故事

 1、教师将歌词改变成故事:有一个男孩叫亮亮,有一个女孩叫芳芳……

 2、提问:

 故事里面到了谁?

 亮亮长大了要什么?

 芳芳长大了要什么?

 二、欣赏歌曲

 1、播放歌曲录音。

 2、提问:歌曲里都唱了些什么?

 3、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歌词。

 三、学唱歌曲

 1、教师将幼儿按男孩女孩分组,男孩扮亮亮,女孩扮芳芳。

 2、教师带领幼儿,不加伴奏,分角色对唱。

 3、教师弹琴伴奏,带领幼儿分角色对唱。

 4、播放歌曲录音,教师带领幼儿跟录音分角色对唱。

 四、自编歌词

 1、教师引导幼儿说一说:小朋友们长大后想做什么?

 2、教师帮助幼儿将他们的想法仿编成歌词,并试着唱一唱。

  活动反思:

 现在我们是中班的小朋友了,长高了,会跳舞会唱歌,很能干。但有些幼儿仍然十分依赖于父母亲,对自己行为、能力缺乏信心,不愿意尝试接受新鲜事物。针对这一现象我首先进行了此次主题活动中的《我长大了》教学活动,此次活动,让幼儿在通过自己观察、发现、讲述、总结等一系列活动中来意识到自己已经长大了,可以自己做许多事情了。在活动中,幼儿兴趣浓厚、参与度高,尤其是在讲述自己长大的变化时都抢着讲述,乐于与朋友一起分享自己的成长。幼儿积极响应不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做值日生,并在墙饰中留有一版块“我是小小值日生”,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基本上能把卫生打扫干净。尤其是沈宇瞳小朋友,过去自己的事情从来不做,自从进入中班 后,仿佛换了个人似地,当起了值日生,坚守职责,小板凳摆放得整整齐齐,桌子擦得干干净净。通过这一活动的开展,孩子们真的长大了,我们心里由衷的高兴。

 本主题活动选材贴近幼儿的生活,在开展活动时为了使活动变得有趣,我有了一些创新的想法。现在的幼儿接受的新鲜事物多、想象力丰富,凡事都有自己的想法与主张。过去的那种“填鸭式”教学已经不能满足他们好奇、求知的欲望了也不利于培养他们主动学习、主动探索、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和老师一起去发现、尝试、探索,最后得出结论。这样的活动进行起来师生都感到轻松、愉悦,幼儿接受得快、掌握好。通过活动的开展让幼儿亲自体会到自己长大了,不用教师的帮助会做简单的事情,从而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5

  设计意图

 本活动以图画书《蛤蟆爷爷的秘诀》中的基本内容和主要情节为线索设计。依据美国心理学家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迁移理论,我将故事前置,让幼儿了解图画书的内容,熟悉故事主要情节,并根据游戏的需要对个别情节稍加改编,这样的支撑降低了幼儿学习音乐游戏的难度。活动过程中,选配恰当的音乐形象来增强故事情境的渲染,利用游戏的趣味性激发幼儿内在情感,在动作设计上不追求整齐划一,让全体幼儿在高密度参与活动的同时享受游戏带来的愉悦和满足。活动只准备了一个音带,力图体现本人对“低耗高效”教学原则的推崇和运用。

  活动准备

 《瑞典狂想曲》音带(曲谱见光盘),活动前花15分钟左右时间讲述改编的《蛤蟆爷爷的秘诀》故事,幼儿有“丢手绢”游戏中追逃的经验。

  活动目标

 1.在故事情节引导下,跟随音乐玩“蛤蟆历险记”游戏。

 2.根据故事情节记忆游戏顺序,并能用“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秘诀是××”对话来展开“蛤蟆历险记”游戏。

 3.在充满趣味的律动游戏中体验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情感,享受游戏的快乐。

 4.经过舞蹈活动促进全身运动。

 5.启发幼儿按照原歌词的结构,创编新歌词并演唱。

  活动过程

 一、绘本导入,回忆故事主要情节及顺序

 1.说一说《蛤蟆爷爷的秘诀》的主要内容及顺序。

 2.带着对第三个秘诀的猜测进入游戏。

 二、分段学习,随情境开展游戏

 (一)学习第一段游戏

 1.教师随乐示范蛤蟆走等动作,引导幼儿观察、反馈和模仿。

 2.幼儿听A段音乐一起练习,并跟随音乐节奏和动作加入语言“饥饿的敌人在哪里”。

 3.教师扮蛇,“小蛤蟆”逃到灌木丛(座位上)。让幼儿了解由“蛇指定爷爷”的规则,进行角色间“我要吃掉你.我要吃掉你”“我不怕,我不怕,我的秘诀是勇敢”的对话,并进行与对话相对应的动作练习。

 4.听蛇出来的音效和B段音乐练习对话、动作.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游戏内容及规则。

 5.完整进行第一段游戏。

 (二)学习第二段游戏

 1.迁移第一段游戏经验,出现鳄龟音效,引导幼儿表现鳄龟的机智和个性化的动作。

 2.教师悄悄指定“鳄龟”角色.幼儿完整进行第二段游戏。

 (三)学习第三段游戏

 1.迁移第一段、第二段游戏的经验,引导幼儿体验情节变化带来的游戏规则的变化。

 2.引导幼儿想象怪兽抓住蛤蟆爷爷后小蛤蟆的做法,并能大胆用语言和动作来表现。

 3.教师悄悄指定“陉兽”,幼儿完整进行第三段游戏。

 三、完整游戏,体验连贯游戏带来的挑战和愉悦

 1.伴随音乐,将三段游戏连起来,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感官大胆表现。

 2.梳理秘诀,让幼儿对第三个秘诀进行发散想象。

 3.回归到图画书,讲述故事结尾,揭示第三个秘诀。

  活动反思

 1.有益的玩就是学,像玩一样来学习。日本幼教专家本吉圆子说过一段话:“孩子仅仅聆听语言的说明是不能学到东西的。孩子要通过自身整个身体与外界事物的接触才能得到教育,通过手及身体的接触使身心和头脑运作起来。”本活动从把握幼儿学习特点、激发幼儿学习兴趣出发,以绘本为基本内容进行再创。同时,选配了与故事形象非常吻合的“蛇、鳄龟、怪兽”的音乐,通过肢体、表情等多通道感官参与,把幼儿带人游戏情境。活动中,孩子们全身心投入.用与角色形象匹配的个性化动作、表情、语言表达游戏内容,自然而快乐。

 2.“简单重复”教学原则,使幼儿体验更深刻“简单重复”是我园“艺术启蒙”课题研究中的一项基本教学原则,是基于幼儿认知特点提出的。站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角度,“简单重复”的学习、游戏能够促使幼儿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同时,“简单重复”的游戏不等于每个幼儿都是整齐划一地表达、表现,而是基于幼儿自身已有经验基础上的表达、表现。它给予幼儿自主学习的空间,更给予幼儿同伴问相互学习的机会。“简单重复”还可以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经验给予幼儿不同的挑战,激起幼儿更大的学习兴趣。

 小百科:蛤蟆há ma( 蟆单独读má ),也叫蟾蜍。两栖动物,体表有许多疙瘩,内有毒腺,俗称癞蛤蟆、癞刺、癞疙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 篇6

  活动设计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新课改形式下的这句话成了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也成了幼教界教育理念的一大主流。幼儿不感兴趣的事物,即使我们教师花的心思进行揣摩,那也只能算是灌输式教育模式,到头来仍是事倍功半的成效,且有悖于新《纲要》精神。

 《孤独的牧羊人》以其有趣、形象的木偶为素材,通过欣赏木偶剧的形式,融音乐于剧情的发展中,让幼儿在欣赏木偶剧的同时,主动接受了音乐信息,潜移默化进入音乐氛围中,为音乐教育开启了另一种形式的门。

 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处理,如:拎出音乐中诙谐有趣的“衬词”部分,进行细致分析,并赋予其角色形象,使音乐教育摆脱以往听赏式的传统教育模式,符合大班幼儿的心理和年龄特点,有助于音乐活动的开展。

  活动目标

 1、能用不同的速度、音色表现歌曲中高音区和低音区两种不同音区的衬词分。

 2、根据音符的高低位置,掌握衬词旋律,按角色的形象特点用相应的歌声演唱。

 3、在学唱过程中体验师生合作的协调和快乐。

 4、听音乐,尝试分辨乐曲的快慢和轻重,能跟着节奏律动。

 5、初步感受歌曲中亲切的情绪,用亲切的语调唱歌。

  活动准备

 歌曲图谱、视频材料、钢琴、老山羊、小山羊;

  活动过程

 一、播放《音乐之声》插曲《do,re,mi》营造音乐气氛

 播放音乐,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室,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做动作,调动气氛;

 二、介绍剧情,观看视频材料

 1、今天老师不仅给你们带来了好听的音乐,还有一样好玩的东西呢!

 2、教师出示木偶,提问:这是什么东西?知道它是怎么玩的吗?你们有没看过木偶剧?

 3、教师介绍剧情:老师今天带来的这个木偶人是有个牧羊人,他个他的羊群——老山羊和小山羊住在一个高高的山顶上,他没有朋友,觉得自己很孤单。但是他有一样爱好,就是喜欢唱歌,他的羊群们看到主人唱歌,也跟着唱了起来。他们的歌声非常好听,吸引了王子,登山的人们,旅店里的人,酒店里的人,小姑娘。我们一起来听听他们的歌声吧。

 4、播放视频,完整欣赏;

 三、欣赏木偶剧,感知衬词旋律

 1、完整欣赏后,提问:音乐里,唱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什么?

 2、你们的耳朵真灵,老师送你们两个大拇指。“来伊噢嘟”在这首音乐里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衬词”。这首音乐里,好多地方都出现“来伊噢嘟”,那它们在每一个地方唱的都是一样的吗?

 3、幼儿自由讨论,并尝试学一学;

 4、播放两句衬词,让幼儿感受衬词的旋律;

 5、幼儿模唱衬词,教师伴唱;

 四、借助图谱,学唱衬词

 1、老师还请来了五线谱和音符宝宝来帮助我们学习这些衬词。这五条线放在一起叫做五线谱,像豆芽一样的叫做音符。我们来跟它们打声招呼。

 2、教师把这些音符请到了五线谱上,就能变出好听的音乐来。不同的位置表示不同的音高。现在请你们猜一猜,位置高的音符唱的音乐高还是位置低的音符唱的高?

 3、请你们比较这两张音符的位置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4、音符往上爬的我们叫它高音区,它唱起来就像爬楼梯一样,一级一级往上爬。音符平过去的我们叫它低音区,唱起来像走路一样,平平稳稳的。

 5、幼儿与教师一起做手势看图谱演唱一次。

 6、这两句衬词分别表示赡养公公和小山羊唱歌的声音,请你们猜一猜哪句是老山羊唱的,哪句是小山羊唱的?为什么?

 7、教师引导幼儿说出老山羊老了,嗓子会发出怎么样的声音?小山羊呢?

 8、用不同的速度、音色来表现衬词

 A、高音区——小山羊

 B、低音区——老山羊

 9、观看视频,并模仿一下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

 10、请孩子们到钢琴旁边,分别学习老山羊和小山羊的声音,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来当小山羊,并请个别幼儿模倡;

 五、师幼合作表现衬词,体验师生合作的乐趣。

 1、小朋友们刚刚唱得特别棒,老山羊的声音都表现出沙哑、粗重、慢吞吞的样子,小山羊也表现出欢快、明朗、悦耳的样子了。下面老师请你们跟老师来合作,你们唱衬词的地方,老师来唱牧羊人的声音。

 2、播放视频,师幼合作演唱歌曲;

 3、有些小朋友还不知道地方是牧羊人唱的,哪些地方是羊群们唱的,不要紧,老师也请来了五线谱和音符宝宝来帮忙,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4、出示音乐图谱,请幼儿找出老山羊和小山羊演唱的地方,并贴上相应的;

 5、教师当牧羊人,男孩子当老山羊,女孩子当小山羊,一起演唱歌曲;

 六、结束部分。

 1、牧羊人现在还孤单吗?为什么?

 2、教师小结:牧羊人再也不孤单了,因为他不仅有羊群们陪他一起唱歌,还有我们小朋友跟呢。现在老师请你们跟牧羊人一起表演吧。

 播放音乐,教师摆弄木偶,幼儿边唱,边随意做动作,出活动室。

  课前反思

 歌曲《孤独的牧羊人》选自堪称经典之作的影片《音乐之声》。音乐以木偶为主要线索,贯穿始终,为我们塑造了栩栩如生的各种形象,并通过多姿多彩的各种形象来提升幼儿对音乐的审美情趣。

 这首音乐最有特点的地方就是它的衬词部分,诙谐、有趣,又朗朗上口,符合大班幼儿的学习特点。从幼儿角度出发,木偶剧的欣赏恰好是“投其所好”,木偶剧间接成为一种教学手段。从教师角度出发,要剖析音乐内部结构,找出幼儿的兴趣点——衬词进行模仿、创造,并帮助和引导他们领悟到音乐的深层结构(这首音乐表现的是牧羊人和羊群们之间的事情),挖掘幼儿的兴趣所在,使他们在耳濡目染中主动接受新的知识,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出新的课题。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揣摩,《孤独的牧羊人》向幼儿展示的是一幅富有童趣的画面:一个孤独的牧羊人,通过自己那清脆而嘹亮的歌声吸引了王子、登山人、旅店里的人、喝酒的人、小姑娘等。为什么他的歌声能达到这种效果呢?就是因为他的羊群们为他的歌声进行了伴唱,这句是其中的衬词部分。于是对衬词的学习便成了本次教学活动的重点。

 单单学习衬词的演唱,形式过于单一,再继续深入挖掘其教材,我们会发现,原来可以赋予衬词相应的角色形象——老山羊的歌声和小山羊的歌声。从两种形象其自身的形象特征出发,以声音的形式表现出来,这就是对音乐理解的升华部分。让幼儿在学习掌握衬词演唱的基础上进一步创生出新的知识点,这就需要教师的“指点迷津”了。

 从幼儿的情感体验来分析,与教师合作完成一样东西,便是一次愉快的体验,由此也可以达到师幼互动的良好氛围。“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是必要的,师幼师幼合作演唱歌曲,也将成为歌唱艺术中不容忽视的一种手段。

 以上便是本人对此活动教材的粗浅分析,并在基础上做的一些艺术处理。可能还有不到位的地方,敬请批评指正,谢谢!

 小百科:牧羊人所谓牧羊人就是放养羊的人,**牧羊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0948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