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 “一篇长恨有风情”该如何理解?

《长恨歌》 “一篇长恨有风情”该如何理解?,第1张

“一篇长恨有风情”是指白居易的《长恨歌》这首诗,它描绘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以及他们之间的分离和思念之情。

“长恨”是形容诗中所描绘的爱情的深厚和浓烈,表达了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深深的思念和无奈的别离之情。“风情”则是指诗中所描绘的情景和情感,包括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温柔浪漫、深情厚爱以及无尽的遗憾和思念。

因此,“一篇长恨有风情”可以理解为这首诗通过描述唐玄宗和杨贵妃之间的爱情故事,展现了深深的思念、无奈的别离以及深情厚爱等多种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爱情的执着和追求。

新乐府中唐·白居易

 司天台

司天台,仰观俯察天人际。羲和死来职事废,官不求贤空取艺。昔闻西汉元、成间,上凌下替谪见天。北辰微暗少光色,四星煌煌如火赤。耀芒动角射三台,上台半灭中台坼。是时非无太史官,眼见心知不敢言。明朝趋入明光殿,唯奏庆云寿星见。天文时变两如斯,九重天子不得知。不得知,安用台高百尺为!主

 捕蝗

捕蝗捕蝗谁家子,天热日长饥欲死。兴元兵久伤阴阳,和气蛊蠹化为蝗。始自两河及三辅,荐食如蚕飞似雨。雨飞蚕食千里间,不见青苗空赤土。河南长吏言忧农,课人昼夜捕蝗虫。是时粟斗钱三百,蝗虫之价与粟同。捕蝗捕蝗竟何利,徒使饥人重劳费。一虫虽死百虫来,岂将人力竞天灾,我闻古之良吏有善政,以政驱蝗蝗出境。又闻贞观之初道欲昌,文皇仰天吞一蝗。一人有庆兆民赖,是岁虽蝗不为害。斋

 昆明春水满

《汉书武帝纪》曰:“元狩三年秋,发谪吏穿昆明池。”《西南夷传》:曰:“越巂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食货志》曰:“时越欲与汉用船战,遂大修昆明池。”白居易传曰:“贞元中始涨之。”主

昆明春,昆明春,春池岸古春流新。影浸南山青滉瀁,波沉西日红奫沦。往年因旱灵池竭,龟尾曳涂鱼煦沫。诏开八水注恩波,千介万鳞同日活。今来净渌水照天,游鱼莲田田。洲香杜若抽心短,沙暖鸳鸯铺翅眠。动植飞沈皆遂性,皇泽如春无不被。鱼者仍丰网罟资,贫人又获菰蒲利。诏以昆明近帝城,官家不得收其征。菰蒲无租鱼无税,近水之人感君惠。感君惠,独何人,吾闻率土皆王民,远民何疏近何亲。原推此惠及天下,无远无近同欣欣。吴兴山中罢榷茗,鄱阳坑里休封银。天涯地角无禁利,熙熙同似昆明春。斋

城盐州

《通典》曰:“盐州,春秋时戎狄之地,秦、汉属北地郡,后魏置大兴郡,西魏改为五原,后为盐州,以北近盐池,因以为名。唐为盐州,或为五原郡。”白居易传曰:“贞元八年,特诏城之。”斋

城盐州,城盐州,城在五原原上头。蕃东节度钵阐布,忽见新城当要路。金鸟飞传赞普闻,建牙传箭集羣臣。君臣赪面有忧色,皆言勿谓唐无人。自筑盐州十余载,左衽毡裘不犯塞。昼牧牛羊夜捉生,长去新城百里外。诸边急警劳戍人,唯此一道无烟尘。灵夏潜安谁复辨,秦原暗通何处见。鄜州驿路好马来,长安药肆黄耆贱。城盐州,盐州未城天子忧。德宗按图自定计,非关将略与庙谋。吾闻高宗、中宗世,北虏猖狂最难制。韩公创筑受降城,三城鼎峙屯汉兵。东西亘绝数千里,耳冷不闻胡马声。如今边将非无策,心笑韩公筑城壁。相看养寇为身谋,各握强兵固恩泽。愿分今日边将恩,褒赠韩公封子孙。谁能将此盐州曲,翻作歌词闻至尊。主

道州民

道州民,多侏儒,长者不过三尺余。市作矮奴年进送,号为道州任土贡。任土贡,宁若斯,不闻使人生别离,老翁哭孙母哭儿。一自阳城来守郡,不进矮奴频诏问。城云臣按六典书,任土贡有不贡无。道州水土所生者,只有矮民无矮奴。吾君感悟玺书下,岁贡矮奴宜悉罢。道州民,老者幼者何欣欣。父兄子曾始相保,从此得作良人身。道州民,民到于今受其赐,欲说使君先下泪。仍恐儿孙忘使君,生男多以阳为字。斋

驯犀

驯犀驯犀通天犀,躯貌骇人角骇鸡。海蛮闻有时天子,驱犀乘传来万里。一朝得谒大明宫,欢呼拜舞自论功。五年驯养始堪献,六译语言方得通。上嘉 俱来远,蛮馆四方犀入苑。秣以瑶刍又锁以金,故乡迢递君门深。海鸟不知钟鼓乐,池鱼空结江湖心。驯犀生处南方热,秋无白露冬无雪。一入上林三四年,又逢今岁苦寒月。饮冰卧霰苦踡跼,角骨冻伤鳞甲缩。驯犀死,蛮儿啼,向阙再拜颜色低。奏乞生归本国去,恐身冻死似驯犀。君不见建中初,驯象生还故林邑。君不见贞元末,驯犀冻死蛮儿泣。所嗟建中异贞元,象生犀死何足言。斋

五弦弹

五弦弹,五弦弹,听者倾耳心寥寥。赵璧知君入骨爱,五弦一一为君调。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风拂松疏韵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鹤忆子笼中鸣。第五弦声最掩抑,陇水冻咽流不得。五弦并奏君试听,凄凄切切复铮铮。铁击珊瑚一两曲,冰写玉盘千万声。铁声杀,冰声寒,杀声入耳肤血寒,惨气中人肌骨酸。曲终声尽欲半日,四座相对愁无言。座中有一远方士,唧唧咨咨声不已。自欢今朝初得闻,始知辜负平生耳。唯忧赵璧白发生,老死人间无此声。远方士,尔听五弦信为美,吾闻正始之音不如是。正始之音其若何朱弦疏越清庙歌。一弹一唱再三叹,曲淡节稀声不多。融融曳曳召元气,听之不觉心平和。人情重今多贱古,古琴有弦人不抚。更从赵璧艺成来,二十五弦不如五。知

1简述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是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等所倡导的一场诗歌革新运动。

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主要作品有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 ,张籍的《野老歌》、王建的《水夫谣》。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姑于杜甫。

2白居易《新乐府》中有哪些诗

讽谕三 新乐府 凡二十首 新乐府 并序 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断为五十篇。

篇无定 句,句无定字,系于意,不系于文。首句标其目, 卒章显其志,《诗》三百之义也。

其辞质而径,欲 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

其 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 于乐章歌曲也。

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 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元和四年,为左拾 遗时作。

《七德舞》,美拔乱,陈王业也。 《法曲》,美列圣,正华声也。

《二王后》,明祖宗之意也。 《海漫漫》,戒求仙也。

《立部伎》,刺雅乐之替也。 《华原磬》,刺乐工非其人也。

《上阳白发人》,愍怨旷也。 《胡旋女》,戒近习也。

《新丰折臂翁》,戒边功也。 《太行路》,借夫妇以讽君臣之不终也。

《司天台》,引古以儆今也。 《捕蝗》,刺长吏也。

《昆明春水满》,思王泽之广被也。 《城盐州》,美圣谟而诮边将也。

《道州民》,美臣遇明主也。 《驯犀》,感为政之难终也。

《五弦弹》,恶郑之夺雅也。 《蛮子朝》,刺将骄而相备位也。

《骠国乐》,欲王化之先迩后远也。 《缚戎人》,达穷民之情也。

《骊宫高》,美天子重惜人之财力也。 《百链镜》,辨皇王鉴也。

《青石》,激忠烈也。 《两朱阁》,刺佛寺浸多也。

《西凉伎》,刺封疆之臣也。 《八骏图》,戒奇物,惩佚游也。

《涧底松》,念寒俊也。 《牡丹芳》,美天子忧农也。

《红线毯》,忧蚕桑之费也。 《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

《缭绫》,念女工之劳也。 《卖炭翁》,苦官市也。

《母别子》,刺新间旧也。 《阴山道》,疾贪虏也。

《时世妆》,警戒也。 《李夫人》,鉴嬖惑也。

《陵园妾》,怜幽闭也。 《盐商妇》,恶幸人也。

《杏为梁》,刺居处奢也。 《井底引银瓶》,止*奔也。

《官牛》,讽执政也。 《紫毫笔》,讥失职也。

《隋堤柳》,悯亡国也。 《草茫茫》,惩厚葬也。

《古冢狐》,戒艳色也。 《黑潭龙》,疾贪吏也。

《天可度》,恶诈人也。 《秦吉了》,哀冤民也。

《鸦九剑》,思决壅也。 《采诗官》,鉴前王乱亡之由也。

七德舞 武德中,天子始作《秦王破阵乐》以歌太宗之功业。 贞观初,太宗重制《破阵乐舞图》,诏魏征、虞世 南等为之歌词,因名《七德舞》。

自龙朔已后,诏 郊庙享宴,皆先奏之。 七德舞, 七德歌, 传自武德至元和。

元和小臣白居易, 观舞听歌知乐意, 乐终稽首陈其事。 太宗十八举义兵, 白旄黄钺定两京。

擒充戮窦四海清, 二十有四功业成。 二十有九即帝位, 三十有五致太平。

功成理定何神速? 速在推心置人腹。 亡卒遗骸散帛收, [贞观初,诏收天下阵死骸骨,致祭而瘗埋之,寻 又散帛以求之也。

] 饥人卖子分金赎。 [贞观二年大饥,人有鬻男女者。

诏出御府金帛尽 赎之,还其父母。] 魏征梦见子夜泣, [魏征疾亟,太宗梦与征别,既寤,流涕。

是夕征 卒。故御亲制碑云:昔殷宗得良弼于梦中,今朕 失贤臣于觉后。

] 张谨哀闻辰日哭。 [张公谨卒,太宗为之举哀。

有司奏曰:在辰,阴 阳所忌,不可哭。上曰:君臣义重,父子之情也。

情发于中,安知辰日?遂哭之恸。] 怨女三千放出宫, [太宗尝谓侍臣曰:妇人幽闭深宫,情实可愍,今 将出之,任求伉俪。

于是令左丞戴胄、给事中杜 正伦于掖庭宫西门,拣出数千人,尽放归。] 死囚四百来归狱。

[贞观六年,亲录囚徒死罪者三百九十,放归家, 令明年秋来就刑。应期毕至,诏悉原之。

] 剪须烧药赐功臣, 李绩呜咽思杀身。 [李绩尝疾,医云:得龙须灰,方可疗之。

太宗自 剪须烧灰赐之,服讫而愈。绩叩头泣涕而谢。

] 含血吮疮抚战士, 思摩奋呼乞效死。 [李思摩尝中矢,太宗亲为吮血。

] 则知不独善战善乘时, 以心感人人心归。 尔来一百九十载, 天下至今歌舞之。

歌七德, 舞七德, 圣人有作垂无极。 岂徒耀神武, 岂徒夸圣文。

太宗意在陈王业。 王业艰难示子孙。

圣人有作:一作圣人有祚。 法曲 法曲法曲歌大定, 积德重熙有余庆, 永徽之人舞而咏。

[永徽之时,有贞观之遗风,故高宗制《一戎大定》 乐曲也。] 法曲法曲舞霓裳, 政和世理音洋洋, 开元之人乐且康。

[《霓裳羽衣曲》起于开元,盛于天宝也。] 法曲法曲歌堂堂, 堂堂之庆垂无疆。

中宗肃宗复鸿业, 唐祚中兴万万叶。 [永隆元年,太常丞李嗣贞善审音律,能知兴衰, 云:近者乐府有《堂堂》之曲,再言之者,唐祚 再兴之兆。

] 法曲法曲合夷歌, 夷声邪乱华声和。 以乱干和天宝末, 明年胡尘犯宫阙。

[法曲虽似失雅音,盖诸夏之声也,故历朝行焉。 玄宗虽雅好度曲,然未尝使蕃汉杂奏。

天宝十三 载,始诏道调法曲与胡部新声合作,识者深异之。 明年冬,而安禄山反也。

] 乃知法曲本华风, 苟能审音与政通。 一从胡曲相参错, 不辨兴衰与哀乐。

愿求牙旷正华音, 不令夷夏相交侵。 二王后 二王后, 彼何人? 介公(左商上换崔右阝)公为国宾, 周武隋文之子孙。

古人有言天下者, 非是一人之天下。 周亡天下传于隋, 隋人失之唐得之。

唐兴十叶岁二百, 介公(左商上换崔右阝)公世为客。 明堂太庙朝享时, 引居宾位备威仪。

备威仪, 助郊祭, 高祖太宗之遗制。 不独兴灭国, 不独继绝世。

欲令嗣位守文君, 亡国之。

3白居易倡导新乐府运动他为什么称自己的是诗新乐府

首先要了解乐府诗的来历

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由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遂被称做“乐府”。乐府诗相当一部 分采自民间,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和可以入乐几个特点。后来文人也仿作乐府诗,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

“新乐府”一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

特点:

新乐府的特点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他曾把担任左拾遗时写的“美刺比兴”、“因事立题”的50多首诗编为《新乐府》。新乐府的特点有三:一是用新题。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二是写时事。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三是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新乐府诗多未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师友诗传续录》载:“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创为新乐府,亦复自成一体。”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

4关于唐代诗人白居易,他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主张什么和什么

七绝圣手指的是王昌龄 王昌龄(698-756)字少伯,京兆长安人 诗擅长七绝,被称作“七绝圣手”或“七绝长城”能以精炼的语言表现丰富的情致,意味浑厚深长 其边塞诗很著名 有《王昌龄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中唐大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帅白居易提出的文学主张他十分强调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要求文学创作必须反映社会现实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诗坛上继杜甫之后出现的又一位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从小刻苦学习,十几岁就能写出很好的诗,《赋得古原草送别》是他少年时的成名之作,曾得到当时大诗人顾况的好评他有进步的文学主张,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他认为诗歌创作必须反映社会现实,必须关心民间疾苦,必须自觉地揭露政治弊端;并且强调内容与形式的统一,要求形式为内容服务,反对离开内容单纯追求形式这些进步的文学主张,为后代诗人指出了明确的现实主义方向 白居易一生留下了诗作近三千篇,是唐代诗人中写诗最多的一位他把自己的诗分成四类,分属于“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中,最有影响的是他的讽谕诗,有一百七十多首白居易的代表作有《重赋》、《卖炭翁》、《观刈麦》、《上阳白发人》、《长恨歌》、《琵琶行》等这些作品较广泛而尖锐地揭发了当时政治上的黑暗现象,真实而具体地反映了人民的痛苦生活,是诗人“兼济天下”的政治思想的体现,也是他新乐府诗理论的具体实践 白居易的诗歌一直以平易通俗著称,诗歌大都深入浅出,表现形式上采用直言其事的方法,叙事完整,情节生动,刻划人物神态维妙维肖,连一些不识字的老人、儿童都能听懂 白居易的讽谕诗集中地表达了他的政治观点,深刻反映出唐代社会生活中有关“政教”的重大问题,着重揭露了社会的黑暗现象和尖锐矛盾,对人民表现出深切的同情它们带有强烈的人民性和深厚的人道主义精神,反映出诗人的正义感、爱国思想及革新精神,具有针砭时弊的作用它在白诗中价值最高,也最为诗人所重视其中,《卖炭翁》是中国文学史上揭露贪官污吏最有名的篇章之一 白居易诗歌对后世现实主义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晚唐的皮日休、聂夷中、陆龟蒙、罗隐,宋代的苏轼、陆游、梅尧臣,清初的吴伟业,以至清末的黄遵宪等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白诗的熏陶。

5新乐府运动

关于新乐府运动的问题,我曾经答过,有什么不懂还可以问我。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人。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新乐府运动的诗歌创作,实践了上述理论主张。白居易、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的乐府诗及其他的一些作品,反映了中唐时期极为广阔的社会生活面,从各个方面揭示了当时存在的社会矛盾,提出了异常尖锐的社会问题。

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6新乐府运动

新乐府运动表现了文学发展的趋势,就是文学朝着通俗化发展。

唐朝元和年间(806~820)发生的用通俗化的乐府体写时事和社会生活的诗歌运动。乐府诗的作者主要有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和王建等人。

西汉设置乐府,掌宫廷和朝会音乐。由乐府采集和创作的诗歌遂被称做“乐府”。乐府诗相当一部分采自民间,具有通俗易懂、反映现实和可以入乐几个特点。后来文人也仿作乐府诗,唐代把南北朝以前的乐府诗统称作古乐府。

唐朝贞元、元和之际,广大地主士大夫要求革新政治,以中兴唐朝的统治。在这股浪潮的推动下,白居易、元稹等诗人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新乐府序》中全面提出了新乐府诗歌的创作原则,要求文辞质朴易懂,便于读者理解;说的话要直截了当,切中时弊,使闻者足戒;叙事要有根据,令人信服;还要词句通顺,合于声律,可以入乐。宣称要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

白居易、元稹等诗人或“寓意古题”,或效法杜甫“即事名篇”,以乐府古诗之体,改进当时民间流行的歌谣,积极从事新乐府诗歌的创作。白居易的《新乐府》五十首和《秦中吟》十首,元稹的《田家词》、《织妇词》、《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是他们的代表作。张籍的乐府三十三首以及《野老歌》、《筑城词》、《贾客乐》等诗歌,反映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揭露了统治者对人民残酷的剥削和奴役。王建在《水夫谣》中描写了驿船纤夫的悲惨生活。《田家行》、《簇蚕辞》则揭露了封建赋役的残酷。李绅曾作新题乐府二十首,惜已无存。他的《悯农》诗二首:“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已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诗。

新乐府运动的精神,为晚唐诗人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所继承。皮日休的《正乐府十首》和《三羞诗》,聂夷中的《公子行》,以及杜荀鹤的《山中寡妇》、《乱后逢村叟》,深刻地揭露了唐朝末年统治者的残暴、腐朽和唐末农民战争前后的社会现实。

7白居易领导了“新乐府运动”,提出了什么样的文学主张

主张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名。

“新乐府”一名, 是白居易相对汉乐府而提出的,其含义就是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 故又名“新乐府运动” 。

这类诗的特点是:自创新题,咏写时事,体现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

扩展资料:

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这一概念首先由白居易提出来。新乐府的特点有三:

一、用新题

建安以来的作家们歌写时事,多因袭古题,往往内容受限制,且文题不协。白居易以新题写时事,故又名“新题乐府”。

二、写时事

建安后作家有自创新题的,但多无关时事。既用新题,又写时事,始于杜甫。白居易继其传统,以新乐府专门美刺现实。

三、不以入乐与否为衡量标准

新乐府诗多来尝“播于乐章歌曲”。从音乐角度看是徒有乐府之名,而在内容上则是直接继承了汉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是真正的乐府。

新乐府运动由于前有杜甫开创的传统,后有元结、顾况继其事,张籍、王建为先导,到了“元白”时期,明确地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一整套理论。

加之元、白诗才盖世,写作了大量新乐府诗歌,给当时以极大影响,使这一伟大的文学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就。

新乐府运动在贞元,元和年间与韩柳古文运动相继磅礴于文坛,有着共同的社会原因。

经历安史之乱后,唐朝社会动乱、政治腐败,有识之士目击社会问题日趋严重,希望能借由政治改良以风气推行等方式挽救日渐式微的国势,如此的想法反映在文坛上则出现了古文运动与新乐府运动。

搜狗百科——新乐府运动

8新乐府运动是唐代白居易等人倡导的诗歌领域的一次变革

1\诗者:根情,苗言,华声,实义

2\其辞质而径

3\其事核而实

新乐府运动是贞元、元和年间特定时代条件下的产物。这时,安史之乱已经过去,唐王朝正走向衰落。一方面,藩镇割据,宦官擅权,赋税繁重,贫富悬殊,蕃族侵扰,战祸频仍,社会生活各方面的矛盾进一步显露出来;另一方面,统治阶级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对现实的弊病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他们希望通过改良政治,缓和社会矛盾,使得唐王朝中兴。这种情况反映在当时的文坛和诗坛上,便分别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白居易与元稹的友情是一种心心相惜的那种友情。他们有非常相似的人生经历,所以才有更多的共鸣。

白居易和元稹两个人都是我国唐朝著名的诗人。两个人有非常相似的经历,所以就有非常多的共同语言。当时这两个人都出生在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里面,但是所幸并没有在他们家庭里面养成懒惰的性子。他们在少年时期都非常的勤奋,曾经一起参加过科举考试,也一起在翰林院担任过职位。可以说两个人从少年的时候便是朋友了,之后又成为了同事。

但是由于当时特殊原因导致了白居易与元稹纷纷流放。一个流放到了荆州蛮荒之地,数十年的时间一个则是被贬官到了江洲。两个人即使分居两地却也始终没有忘了他们两个人之间的友情。在当时交通条件不便利的情况下,两个人还能坚持互相写信十几年足以看出两个人的情谊是十分深厚的。

当时面对着两个人落魄的情况,他们都没有灰心选择以书信的方式相互鼓励。两个人曾经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可以说对历史文坛有一定的贡献,对整个唐代的发展也有了贡献。当时元稹重病,在他临死前依旧能够想到白居易。并且怀念往事的同时也为白居易写了一首诗。而白居易在元稹死后的八年也依旧想着元稹曾经与他的情谊。由此就可以看出元稹与白居易的感情绝对非常的深厚,他们不但使朋友更是一种亲人。

1,意象不同。白居易的《忆江南》是用江花和江水来表现的;而韦庄的《菩萨蛮(其二)》是用春水、画船来表现江南的。

2,表达的情感不同。白居易的《忆江南》总写对江南的回忆,选择了江花和春水,衬以日出和春天的背景,显得十分鲜艳奇丽,生动地描绘出江南春意盎然的大好景象。而韦庄的《菩萨蛮(其二)》表面上似乎盛赞江南的无限风光,实际是韦庄晚年留居蜀地回顾平生、思念故乡之作,曲折表现了“乡园不可问”的焦虑无奈和“流离客思伤”的沉痛忧思。

唐代诗人白居易《忆江南》,原文如下: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白话文释义: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春天到来时,太阳从江面升起,把江边的鲜花照得比火红,碧绿的江水绿得胜过蓝草。怎能叫人不怀念江南?

唐末五代词人韦庄的组词作品《菩萨蛮五首》的第二首《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原文如下: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白话文释义:人人都说江南好,游人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青,游人可以在有彩绘的船上听着雨声入眠。江南酒家卖酒的女子长得很美,卖酒撩袖时露出的双臂洁白如雪。年华未衰之时不要回乡,回到家乡后必定悲痛到极点。

扩展资料

白居易的《忆江南》创作背景:白居易曾经担任杭州刺史,在杭州两年,后来又担任苏州刺史,任期也一年有余。在他的青年时期,曾漫游江南,旅居苏杭,他对江南有着相当的了解,故此江南在他的心目中留有深刻印象。当他因病卸任苏州刺史,回到洛阳后十余年,写下了《忆江南》。

题中的“忆”字和词中的“旧曾谙”三字还说明了此词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以北方春景映衬江南春景。全词以追忆的情怀,写“旧曾谙”的江南春景。江南的春色,在白居易的笔下,从初日,江花,江水之中获得了色彩,又因烘染、映衬的手法而形成了人们想象中的图画,色彩绚丽耀眼,层次丰富,几乎无需更多联想,江南春景已跃然眼前。

韦庄的《菩萨蛮(其二)》创作背景:创作于韦庄晚年寓居蜀地时期,是作者为回忆江南旧游而作。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江南之美,甲于天下,但寓居在此,逃避战乱的人,又怎么会有归属感?故这两句是沉郁的。“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说的是碧绿的春水,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入睡,又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前二句的沉郁,与后二句的空灵,就形成了难以言喻的艺术张力。

过片暗用卓文君之典。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令文君当垆,自己穿着短裤,在大街上洗涤酒器。所以“炉边人似月。皓腕凝双雪”,炉就是酒垆,炉边人指的就是自己的妻子,也就是上一首中“绿窗人”。

“垆边”两句,极写江南人物之美。“未老”句陡转,是说江南纵然好,我仍思还乡,但今日若还乡,目击离乱,只令人断肠,故惟有暂不还乡,以待时定。情意宛转,哀伤之至。

春 生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表现了诗人天涯沦落之恨。诗句表面上是写诗人希望春如果到了故乡,见到家乡的人寻找我,就告诉他们我正沦落江州受罪呢,而言外之意却是如果能向“春”那样自由自在地“周游”,游到哪里就为哪里带来美景,该有多好。

舒情的技巧:

拟人手法:

①生动传神地写出了春天到处漫游。

②让和风传递消息,让啼鸟介绍情况。

③春绿了青草,美了繁花。

反衬手法:以春的美景反衬天涯沦落之恨。

构思独具匠心:前三联赞春,尾联转为抒恨,初读意外,细思便觉反衬之妙

《琵琶行》是白居易在浔阳江上遇到一位美丽的妇人,被其弹奏的幽怨曲子所打动而作。昔日长安歌女,如今年老色衰,嫁给了商贾,丈夫整日闯荡江湖泛舟商海,常常夜不归宿,此次,又外出经商去了,妇人独自一人在客船上弹奏琵琶,白居易就移动小船,深夜登舟与她饮酒,临别赠诗一首,遂成《琵琶行》。而《夜闻歌者》这首诗是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的途中,夜宿鄂州时,偶遇一妇人,有感而发,此诗应该早于《琵琶行》 。在左迁之后的夜晚与歌女偶遇,刻画了身世凄苦的妇女,描写了幽怨凄美的音乐,背景凄冷,寄予了白居易深深的同情。

白居易所写的《琵琶行》与《夜闻歌者》虽然都是绝唱,其所描写的两位妇人都曾是歌女,尤其鄂州那位女子更是一人独处,丈夫不在家,白居易竟然超越“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制与她们饮酒作乐,这未免有“瓜田李下”之嫌。

《长恨歌》是白居易另一首脍炙人口的长篇叙事诗,它的创作背景是白居易与好友王质夫、陈鸿三人同游“仙游寺”时,谈及杨贵妃,有感而发。与此同时,陈鸿也作《长恨歌传》,在这篇传序里,陈鸿对白居易深夜与歌女独处一室,下了一个定义,陈鸿说:“乐天深于诗,多于情者也,故所遇必寄之吟咏,非有意于渔色。”大意是,白居易精于写诗,多用感情所写,所以,他每遇到事情,必然寄托自己的情感而加以吟咏,并不是为了猎取美色。

也就是说,白居易写诗是把自己的情感,寄托在遇到事情上不一定非要参与其中,文学是允许虚构的,这是白居易深夜登舟与歌女独处最恰当的诠释。

白居易《长恨歌》所表达的主要情感即为“长恨”:《长恨歌》是一首抒情成分很浓的叙事诗,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诗人时而把人物的思想感情注入景物,用景物的折光来烘托人物的心境;时而抓住人物周围富有特征性的景物、事物,通过人物对它们的感受来表现内心的感情,层层渲染,恰如其分地表达人物蕴蓄在内心深处的难达之情。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中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是在寂寞悲哀的唐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惹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行宫中的月色,雨夜里的铃声,本来就很撩人意绪,诗人抓住这些寻常但是富有特征性的事物,把人带进伤心、断肠的境界,再加上那一见一闻,一色一声,互相交错,在语言上、声调上也表现出人物内心的愁苦凄清,这又是一层。还都路上,“天旋地转”,本来是高兴的事,但旧地重过,玉颜不见,不由伤心泪下。叙事中,又增加了一层痛苦的回忆。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白日里,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从景物联想到人,景物依旧,人却不在了,禁不住就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美蓉花和未央宫的乖柳仿佛看到了杨贵妃的容貔。展示了人物极其复杂微妙的内心活动。“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从黄昏写到黎明,集中地表现了夜间被情思萦绕久久不能人睡的情景。这种苦苦的思恋,“春风桃李花开日”是这样,“秋雨梧桐叶落时”也是这样。及至看到当年的“梨园弟子”、“阿监青娥”都已白发衰颜,更勾引起对往日欢娱的思念,自是黯然神伤。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雨到奏凯回归,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物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现实生活中找不到,到梦中去找;梦中找不到,又到仙境中去找。如此跌宕回环,层层渲染,使人物感情回旋上升,达到了高潮。诗人正是通过这样的层层渲染,反复抒情,回环往复,让人物的思想感情蕴蓄得更深邃丰富,使诗歌“肌理细腻”,更富有艺术的感染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10632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1
下一篇2023-08-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