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出现情感隔离时

当孩子出现情感隔离时,第1张

为了使生活和谐、有意义并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左右脑协同运作是至关重要的,而大脑结构也是这样设计的。例如,胼胝体纤维束沿着大脑中枢连接左脑和右脑,左右脑通过纤维束产生交流,从而作为一个整体运作——这正是我们希望在孩子身上发生的。我们希望他们的大脑横向整合,左右脑默切配合。这样孩子会同时正视自己的逻辑和情绪,会很好的平衡两者,理解自己和这个世界。

我们的目的就是避免情感泛滥或情感荒芜,不是只有情绪泛滥会造成问题,忽视或否认情感会导致情感荒芜,和情绪泛滥一样造成一些问题。这类问题更多的发生在年龄较大的孩子身上。

有一个12岁的小女孩,她和她最好的朋友发生了争执。从他母亲那里得知这场争执在当时对她来说非常痛苦,但到谈论这件事情的时候,她却只是耸耸肩,盯着窗外说道:“我真的不在乎,但我们不会再说话了,因为她惹恼了我”。

她的表情冷漠而平静,但是从她微微颤抖的下唇和细微眨眼中,能感觉到她右脑非言语信号在揭示她的真实情绪。在这个时候,“拒绝”表明一种伤痛,这个小女孩处理脆弱情感的方式就是退回到左脑,退回到她贫瘠的(但是可预计且可控制)、情感荒芜的左脑。

那当遇到这样的情况,作为家人应该怎么处理呢?

我们应该让小女孩明白,即使回想起和朋友的冲突是非常痛苦的,她还是需要注意甚至尊重在她的右脑里发生的事情,因为右脑更直接地与身体感觉以及来自大脑底部的感受相连,二者共同创造了情绪。因此,所有来自右脑的意象、感觉和自传式记忆都充满了感情。伤心的时候,我们往往会从不可预知的右脑觉察式的疆域中撤退,退回到可预测、可控制的左侧逻辑式的疆域,这样我们就会感觉更安全。

帮助小女孩的关键在于我们要温和地感受她真实的感受。不能直接指出她对我们甚至是对她自己的隐瞒,也不能指出她生命中的重要之人如何伤害了她。相反我们要去感受她的感受,让我们的右脑去和她的右脑沟通。通过我们面部表情和姿态,让她知道我真的希望能够体会到她的情绪。这种感同身受帮助她去“感受自己的感受”,让她自己并不孤单——我们关心她的内心体验,而不仅仅是外在表现。一旦建立了彼此间的联结,语言对两个人来说就会变得更加自然,我们可以慢慢的进入她的心里去看到底发生了什么。

然后通过让小女孩讲述她和最好朋友之间的争执,并且注意她的讲述时的停顿,观察她微妙的情绪变化,我们把小女孩再次引入她真实的情绪之中,并帮助她以建设性的方式处理这些情绪。这就是我们尝试既同她右脑的感受、身体感觉和意象联结,又同她左脑的语言叙、述经历的能力和相联结的过程。

一旦了解了左右脑的作用机制,我们就能明白,整合这二者将会彻底的改变互动结果,以及这种彻底改变是如何实现的。我们不希望孩子受到伤害,同时也希望他们不仅熬过生活中的困境,还能直面困难并得到成长。

当一个人退回到左脑,逃避右脑中翻涌的痛苦情绪时,他就拒绝了自己需要承认的一部分重要的自我。拒绝情感不是我们太过依赖左脑的唯一危险,我们也可能变得太刻板,缺乏对不同观点的辨别力,缺乏结合背景来理解事件的能力(这是右脑的特长)。

2年的抑郁症期间是会出现远离人群的“隔离”状态,加之此后“自我约束”关注的核心是“自我” -- 聚焦于自我的内心世界及奋斗目标,而忽略了(或不再关注)周边,进而形成了进一步绝缘状态或“隔离”状态,“情感隔离”通常的表现并不明显,也并非“有点像人格分裂”,许多女性朋友也会因此而困扰,担心自己再也无法付出情感、是无法体验爱情的另类;实际上,成长在离异家庭的生活经历,是她们普遍共有的经历,只是多数人(3岁前父母带着)自身并未觉得与父母之间的爱有任何的隔阂。

怎么办?

-- 暂时调整个人的目标,多给自己安排些业余活动,例如:多参加些心理沙龙,多结交一些朋友;春天踏青郊游,夏季户外旅行…有了个人的生活圈子,绝缘的状态自然就烟消云散了。

-- 如果自觉个人状态隐约与对婚姻或家庭的认识有关,那么也可以在各类心理沙龙的活动中做进一步的自我探索。

以上是比较好的方案,毕竟身边几位与您有过同样困扰的女性朋友,通过这些路径,现在都有了满意的感情归属。

长时间被困在一个空间内,大部分人都都都会产生抑郁情绪,会感觉没有新鲜感。抑郁为异常过分低落的一种情绪体验。因此就需要我们做出行动来调节这种消极情绪。

(一)分析原因

无论解决任何问题,首先都是需要找到他的根源。想要缓解抑郁情绪,肯定是需要找到抑郁情绪的来源,才可以对症下药。

(二)调节方法

(1)自我调节

☛转移注意力

学习

如果感到有压力的话,可以投入到学习中去。一般在学习的途中注意力就会主要的集中教育学习上的内容上,并且在学习之后的充实感与疲惫感就会冲散抑郁情绪。

运动

如果感到抑郁的话,可以在室内适当的做运动,有氧与无氧都是可以的。科学研究表明,运动能够提高人体的5-羟色胺的含量,慢跑90分钟都能就能够提高一倍的5-羟色胺的含量,长期慢跑则更能能够增加它的活动力。中枢神经系统5-羟色胺含量及功能异常可能与精神病的发病有关。

工作

一般的工作都是要求严格,且需要集中注意力来进行。因此在感觉抑郁的时候不妨给自己找点事干,无论是全职还是兼职工作都是可以的。在拿到工资的时候,肯定是会感觉到高兴,从而不再抑郁。

娱乐

如果感觉干什么都没有性质的话,可以将注意放在游戏娱乐上。即可以进行网上竞技手游,在峡谷畅游;也可以进行现实游戏,培养感情互相交流。

社交

如果感到抑郁的话,可以从事一定的社交活动,在网上聊天,参加志愿者等等。一般出现抑郁情绪的人往往不愿意与人交往,甚至不愿意工作,但是通过工作,加强社交等方式能够转移人的注意力,可以缓解抑郁情绪。

健康生活

充足睡眠

保证充足的规律的睡眠,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调整好生物钟。早睡早起保证充足时间的睡眠,对一个人的情绪有重要影响。

饮食营养

在封闭管理期间,一定要注意饮食营养,保证营养均衡摄入。食物,尤其是碳水化合物和甜食中含有帮助分泌头脑吗啡内啡肽的物质,头脑吗啡内啡肽有调节情绪的作用,可以使心情愉快。

平和心态

可以在此期间控制自己的心态,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大喜大悲都对身体有着非常负面的影响,平和心态是良好精神状态的体现。

(2)寻求帮助

心理咨询师

如果遇到了非常抑郁的情况,感觉自己不能自我调节的话,可以寻求专业人士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不要讳疾忌医,对于自己病情的隐瞒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亲友诉说

如果对于一件事情念念不忘,过不去那道坎,经常对此感到抑郁的话,可以和亲朋好友聊一聊,可以向他们寻求帮助。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相信你一定可以克服它。

(3)药物治疗

对于严重的抑郁问题,尤其是自己无法摆脱、控制的情况下最好及时服药,常用的药物有盐酸舍曲林、文拉法辛、阿戈美拉汀等,这些药物效果都非常好,但是吃药的时候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随意吃药。

逃避不好的情绪,身边的人觉得我很有亲和力,其实是我扮演出来的人设。真正对事情感知是麻木且冷漠的。我找心理师咨询了一下,他告诉我这叫情感隔离。情感隔离是人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封闭自己情感断绝与外界的来往,如果两人之间发生了情感上面的隔离,说明你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出现了问题。两个人的相处能否体验到双方彼此的情感,关乎到这段感情能能否继续走下去。孤僻是一种典型的情感隔离,就是通过避免和别人发生任何交流来阻止自己和别人建立关系。他背后的心理机制是一种心理防御,而心理防御是为了避免自己免受伤害。

一、情感隔离的含义

1、指个体将自己与某种不愉快的情景隔离开来,以避免由此引起的焦虑与不安。通过这种隔离,当事人使自己相信什么也没有发生,也无需因此做什么。此时,那些不愉快的情景并不是被遗忘了,而只是与该情景有关的联系被阻断了。在心理治疗过程中,治疗师对病人的反移情有时候是以情感隔离的形式表现出来的。

二、治疗情感隔离的方法

1、理智化

指在体验和谈论冲突的话题时,就事论事儿,不带有相应的感情色彩。理智化用一些从感情上看来较不强烈的说法来思考本能性的愿望,而且不付之于实际行动。观念留在意识之中,而感情却已告消失。理智化包括以下机制:分隔、合理化、仪式性、抵消、补偿、魔术性思维。这些机制之间虽然互相有些区别,但它们往往成群出现。理智化包括为了避免与人发生亲热的感情而对非生物给予太多的注意,或者为了免得表达出内心感情而去注意外界现实,或者为了避免感知整体而去注意无关的细节。强迫思维和行为也包括在内,虽然它们也可被认为是某种形式的内心置换。

2、退行

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广义的退行:指回到一种较早的功能状态。狭义的退行:指一种防御过程,指个体部分/全部地退回到力比多/自我发展的早期阶段,从而避免焦虑。治疗时可以借助固着点来推测退行到哪个阶段。退行虽然避免了所处阶段的焦虑,但会使个体再次体验到所退行到的那个阶段的焦虑——才出虎口又入狼窝。

退行不仅是一种防御机制,也与症状的形成有关,如成年人在面临难以克服的障碍时,常会退行到被保护的情景中而表现出较幼稚的行为。在精神分析治疗过程中病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治疗性。退行,尤其在长期分析或自由联想时更容易出现退行,其典型的表现是对治疗师的依赖。

情感隔离,并不是人格,而是一种心理防御。

也就说,普通人在产生应激反应的时候,经常会用理智压抑情绪的方式,来隔离感情。

它虽然能隔离掉不好的事情,但代价也很大,如果长期使用这种防御机制,就会形成回避机制。

不光回避型依恋,经常使用情感隔离这种防御机制,来保护自己。

作为普通人,在面对人生中重大事故,也容易用这种防御,防止自己受到打击,从此一蹶不振。

重度隔离以后,感觉就是

1、没有任何喜欢的东西、对任何事情都不在意。

2丧失了爱一个人的能力

3感觉被一个透明的罩子罩了起来,能看见外面的一切,却感受不到

4感受不到开心,只剩难过和绝望。现在连绝望都没了,只有受到很大的刺激,才会有一闪而过的感受。

5没有任何情感,行尸走肉的活着,那怕是很在意的人死别,也没有任何悲伤,但身体本能的发冷

6只剩下了本能,麻木出了新境界,偶尔哭一哭,却一点悲伤的感觉都没有,不知道自己为什么

哭。那种感觉就是一个自己站在对面,平静的看着另一个自己

7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懒得出门,懒得动弹

8有种做梦的不真实感(个别时候怀疑自己在梦里)

9记忆力下降的厉害,记不住任何事,以前发生的事几乎全忘(你能记住在梦里发生了什么吗)

回避型依恋”与“回避型人格”两种也是不同的。

很多人把精神分析中的回避型人格(以及DSM-5上的回避型人格障碍) 跟 依恋理论中的回避型依恋混为一谈了,甚至还造出了“回避型依恋人格”这样不伦不类的词。

二者完全是两个维度。

回避型人格,怕的是“不如人”或“被人瞧不起”,所以回避可能对自己做出低评价的人与场合。

回避型依恋,回避的是亲密关系,是怕自己的自主权被伴侣妨碍。

因为名字过于相似,所以导致很多人傻傻分不清。

甚至,还有一些心理学从业者,也没有搞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大家经常在网上看到的,一些对于回避型吐槽的话题,不用多想,指的一定是回避型依恋。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把一个爱的人给推开。

而回避型人格,则是不愿意与人打交道。

害羞跟别人交往,喜欢宅在家里。

进入亲密关系的时候,不存在把爱的人推开这样的行为。

相反,会特别依恋自己的朋友,或者是家人。

被隔离了心情可能是烦躁的,可能觉得很无聊,也有人可能觉得很惬意,可以趁这个时间好好休息,那么就关于这些方面来分享一些心情说说吧~

烦躁: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可以快点解封!

又被隔离了,这下的钱包更加空了。

这一天天的没完没了了,烦躁!

想念可以随时出发的那段日子,现在就只能是想了。

在这里的每一分钟都觉得是煎熬的。

这样的日子是如此的难熬,我快坚持不住了。

以前想着咸鱼的生活,现在只想恢复正常的秩序。

此刻的心情糟透了,什么也做不了。

还有什么是比这个更让人难熬的吗?

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一遍了,每天活的像个傻子。

无聊:

好无聊,数着手指头过日子。

我什么都没有,只有一个不确定的明天,一个不知道的未来。

当幸福丢下你,别怕还有孤独陪着你。

日睡夜睡,没有动力的生活,犹如在大海中溺了水。

现在的我连微笑都觉得牵强了。

无聊的最高境界,开着电视,按着手机,嚼着零食,望着电脑。

现在连个扯淡的人都没有,这段时间怎么过啊……

无法形容我现在的生活状态,无聊又乏味。

我居然会盯着时钟上面的秒针走。

感觉我要废了,颓废了。

惬意:

生活的真相,便是除却所有浮华与恣睢的表层,活在当下,坦然而琐碎。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

上了生活的贼船,就做快乐的海盗。

悠闲的生活始终需要一个怡静的内心,乐天旷达的观念和尽情欣赏大自然的胸怀。

我与春风皆过客,你携秋水揽星河。

生活并不需要做太多的准备才去享受,只要拥有一种轻松悠闲的心态,随时随处都可以感受生活的美妙。

生命中最好的时光,就是用来虚度的。舒缓,自然,惬意才是生活应有的样子。

十分的生活就是,三分忙,七分瞎忙。

天气分冷暖,寒暑交替轮回转。生活有辛酸,风吹雨打品悠闲。事事难求十全,恰恰九分刚好。

午后一杯茶,聊聊天,生活可以如此惬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6574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