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问句的特点是什么?

设问句的特点是什么?,第1张

自问自答,明知故问。

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也就是明知故问。根据内容的需要,设问可以采取连用的形式。

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做标题,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例句:

1、这是谁的粉红色手机?是解语花的本子 。

2、这个墨镜是谁的?其实是黑眼镜的,他因为患有眼疾而不能见强光。

扩展资料:

设问常见用法

1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

设问答题规范

1通过一问一答,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并引起听者的深思。

2引出下文。

-设问句

什么是设问的修辞手法与语句例子

[定义] 明知故问,自问自答,以提请注意、强化感情的一种修辞方式。又称问语、问答。

陈望道《修辞学发凡》中指出:“胸中早有定见,话中故意设问的,名叫设问。这种设问,共分两类:(一)是为提醒下文而问的,我们称为提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下文;(二)是为了激发本意而问的,我们称为激问,这种设问必定有答案在它的反面。”陈望道先生定义中的设问,应该说是广义的问语,它包含激问(即反问)。现在修辞学界一般将设问与反问分列为两个辞格。

[例释] 设问是无疑而问。根据提问方式,可分两种:

(1)提问式设问。以疑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回答,目的是提请注意,发人思考。

例1:东方的纸上说:古有三不朽。西方的纸上说:不朽的杰作。但请问,什么是不朽?永远不朽的,只有风声、水声与无涯的寂寞而已。(陈之藩《寂寞的画廊》)

例1“什么是不朽”看似有疑而问,但紧随其后的回答表明了它是故作有疑,实已有答案。

(2)反问式设问。以反问的方式提出问题,并作出相应回答。除了提请注意,还有强化情感的作用。

例2:我走过的路很多,哪见过像这样荆棘丛生的路呢?没有。

例2“哪见过像这样荆棘丛生的路呢”是反问句式,本已隐含着回答,后又用一“没有”作了肯定回答。因此,从问答形式来看,应属设问。

根据回答方式,设问又可分为两种:

(1)直答式。直截了当地回答问题,如例1、例2。

(2)婉答式。不直接说出答案,而用委婉含蓄的方式隐含着答案。

例3: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

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如果你已经忘掉的话,那么你听吧!(光未然《黄河大合唱》朗诵词)

例3前两个问句的答案隐含在第三个问句中,第三个问句的答案则隐含在后面一个假设句中。层层设问,不作直接回答。

[辨析1] 设问与反问。见“反问”条。

[辨析2] 设问与貌离。见“貌离”条。

[辨析3] 设问与奇问。都是无疑而问,区别是:

(1)设问是自问自答。奇问则是问而不答,也无法作答,答案是蕴于语境中的。

(2)设问的作用在于引人思考或加强语气。奇问的作用在于造成某种含蓄的意味。

[辨析4] 设问与正问。见“正问”条。

1、可以用设问做文章的标题,这样做能吸引读者,启发读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

2、有的用在一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在说理文章中,为了使论证深入,在关键性的内容上,设问说理。

扩展资料:

设问句例句:

1、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2、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3、什么是合作?合作就是互相协作。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5、发展中国家的人民生活水平要不要提高?要提高,我们不仅是按照中国政府的计划去做,而且是在努力地实施联合国的“千年发展目标”。

6、长白山你不喜欢吗?喜欢。

7、我们能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呢?不,不能。科学家已经证明,知道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千米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

-设问句

-设问

一次比一次的感情强烈。

一步步加深语气,反应强烈的感情。

从感叹句到祈使句,再到设问句,反问句。一次比一次的感情更加强烈。表达了对最可爱的人的崇高的敬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6742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