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 表示的是一种连绵不断的寂寞凄苦的感觉(可参照李清照的《声声慢》)
黄花 多代指一种物是人非,凋零之意(还是李清照的词)
雁 代表相思和传情
燕 代表一种时过境迁(如: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柳 有留的意思,代表一种依依不舍(如: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
月 不仅象征团圆更是一种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枫林 用以衬托离别时的悲苦(如: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春水 多用来形容愁思连绵(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对大雁意象的理解,一般认为它所表现的是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代指书信。康德说意象“是由想象力所形成的一种形象显现,在这种形象的显现里面,可以使人想起许多思想,然而,又没有任何明确的思想或概念,与之完全相适应”。[②]同样,大雁这一意象能历经时间的考验,必然要归功于其较稳定的特质所引发的古今情感的共鸣,而不仅是固定死板的运用所能解释的。我们理解雁这一意象的深层内涵也应该从它本体的特质出发。所谓诗通画理,同时更应该结合画面的联想,用美术欣赏的方法进一步体会,而不应避重就轻,更不应简单地将诗词的理解公式化,对现存的对大雁意象的解释生搬硬套。
那么,对于大雁这样一种候鸟,究竟是什么引发古人如此丰富的联想和情感呢?而在古诗词中,究竟我们又能怎样赏析呢?或许它本身的特质能给我们一些启发。
雁,鸟类的一属,形状略像鹅,颈和翼较长,足和尾较短,羽毛淡紫褐色。善于游泳和飞行。常见的有鸿雁,飞时一般排列成行,是一种冬候鸟,也叫大雁。[③]它们的老家在北方西伯利亚一带,因为北方的夏季日照时间长,食物丰富,敌害不多,非常适合哺育幼雏,所以,它们总是回故乡繁殖后代。到了冬季,北方一片冰天雪地,由于找不到食物,大雁便成群结队浩浩荡荡地飞向比较温暖的南方。它们在那里能够找到丰富的食物,并躲过北国的严寒,同时开始交配。等到春天到来时,雌雁孕育着成熟的卵,急急飞回北方产卵、抱窝,哺育后代。
大雁是长途远征的部队,极具能耐。据说,大雁飞行时利用互相展翅拍打制造出的漩涡式的气流形成上腾力,能将整个鸟群抬升,抵御风阻,节省体力,同时又能加快速度。因而,群雁总是队形整齐,排成“一字”或“人字”集体迁徙。它们在远途飞行中常发出“伊呵,伊呵”的叫声,据说能鼓励同伴,甚至驱走敌人。
也许正因为大雁是候鸟,与季节气候的变化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大雁意象的运用在叙写秋冬的古诗词中犹为多见。“雁啼红叶天,人醉黄花地,芭蕉雨声秋梦里。”(张可久《秋风引》)“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千古佳句,举不胜举。而秋冬季节本身被赋予的萧条悲戚又给雁这一意象平添了不少忧思。
以雁写思——乡思,亲思,友思
大雁定期南飞北返,尤其是春天来临,大雁奋力飞回故巢,很容易引发那些滞留外乡,归期未定的人对比自身,从而生发出无尽的忧思。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的“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倍写游子深沉的思乡盼归之心,给令人心醉神迷的春江花月夜添上挥之不却的乡愁,纵然美景当前,不过倍添神伤罢了。又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字写出边疆秋至,景色与家乡苏州的差异,从而引起了世人对故乡的思念。雁朝衡阳飞去了,而诗人却只能长留边疆苦思家乡。仿佛能听到诗人在感叹:“毕竟这么多年了,雁儿都回南方去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像雁儿一样回归呢?”真的使人肝肠寸断。
群雁群迁,鸣声相互呼应,好一幅壮观画卷。但似乎古人更偏爱于离群孤雁。也许是因为孤雁落单,没有了同伴的气流抬升,没有了相互的鼓励,飞起来更费力气,本来喁喁激励 的鸣声亦化作落寞寻伴之声,哀伤无比。或许鉴于此景,古人也借孤雁表达对友人的思念。诗圣杜甫就有一以“孤雁”为题名的诗,全诗如下: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近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首联描写落单的孤雁不饮水不啄食,只是飞着叫着,想念伙伴,颔联境界忽然开阔,运用对比手法,反映孤雁失群的辛酸,颈联从心理上刻画孤雁,望尽天际好似又见雁群,不断哀鸣,似乎能听见群雁鸣叫,用幻觉侧面写其孤,尾联陪衬反比,写野鸦聒噪不停,不懂孤雁心意,更显孤雁可怜。全诗着于一字“孤”,诗人以孤雁自喻,通过描写孤雁,和那念群的叫声,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抒发孤凄的心情。难怪得评“殊无甚深迥,而构辞切笃,虽成绝调”(“相失”句下)。[④]
羁旅行苦——遭谪之苦,边戍孤苦
雁群长途远征,极具耐力,然而路途再远,到底有个尽头。古人遭谪,纵然同是远行,内心更比常人平添一份忧伤。“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得归来?”一首宋之问的《题大庾岭北驿》,成于诗人被贬流放的途中,借物抒怀,将自己与大雁相比,将行程之远与遭谪之心一并道来——传闻农历十月,南飞的大雁到此地就会回头,而我的行程远未结束,还不知哪天才能重新回来。诗句虽短,但四句一气旋折,神味无穷,仿佛空气中回荡着触物感伤,久久未能消散,使人难以释怀啊。
北雁南飞,总有归期。倘是身在异乡,也有雁群相伴。或能觅得食物,安度寒冬;或能雌雄交配,繁衍后代。但身在边戍,多因战乱,戍守卫国。相较之下,戍边越发孤苦。难怪唐代的李益吟得《听晓角》,咏句“无限塞鸿飞不度,秋风卷入《小单于》”。这两句通过对鸿雁的描写侧面形容角声之哀,边关天上的鸿雁,也因为听到了秋风中传来的吹奏着《小单于》曲调的角声而低回盘旋,久久不去。鸿雁尚且为叫声所动容,何况人呢?寒风、号角呼啸之声犹似在耳际,边戍空落犹在眼前。
鸿足传书——“信使”的使命
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的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信使”的使命。李清照在诗词中对大雁的运斤多托此意。“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看得到,摸得着。她的云中雁回比之一般的飞雁传书,显然画面更为清晰,形象更为鲜明。也有“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声声慢》),同是千古吟诵不衰的佳句。
豪迈如风雨骤至
当然,大雁意象的运用,亦不尽是孤苦悲怆、悠悠思情。诗仙李白挥一挥衣袖,一声畅快淋漓的“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突然转折,尽扫“弃我去者”“乱我心者”的烦忧郁结。遥望长风吹送秋雁,顿生畅饮美酒的豪情,起势豪迈如风雨之骤至。[⑤]
一如大雁,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已经成为我们民族文化和心理积淀的一部分。一意象具多含义,但必须再次强调的是,鉴赏古诗词不能生搬硬套——一看见某个意象就马上断定这首诗是表达某种感情。现存的对大雁意象的理解,固然能点拨我们的思维,为诗词的赏析提供一个窗口,但毕竟只是对多数的总结,终难穷举,至于少数的特殊含义,如上文中提及的豪情则为人忽视。因此必须结合诗人的特点、生活的背景,并发挥我们的想象力,构建具体的图像以至影像,遵循从意象到意境再到情感的步骤,深入体会诗人的情感的,享受品茗之乐而不仅是牛饮之欢
其实大雁也没有特别表示什么。古人认为雁可以传书。所以古诗词中出现雁这个意象时一般都是说诗人想念远方的某人了。想让雁传书。可以是思家人“乡书不可寄,秋雁又南回。”可以是想爱人了:“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可以是等远方的人的音信“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鸿雁概述
一、寄托忧国忧民、壮志未酬的情怀
雁,在季节的迁徙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不幸和危险。这自然让士人们将雁的处 境与下层百姓的处境有机地联系起来,在其中寄托了人文关怀,将视野投射到民生疾苦、 国家安危之上。成语“哀鸿遍野”就是将处于困苦境地中的百姓比喻成“哀鸿”。诗歌作 品例如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孤苦 伶仃的大雁不仅仅是诗人的化身,也是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的下层百姓的缩影。再如,明 代王冕的《过姑苏有感》:“东吴城外尽烽烟,百姓流移半在船。为问秋风旧来雁,稻粱 今有几家田?”忧民之情溢于言表。通过鸿雁意象来表达壮志未酬的情怀的作品,例如辛 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 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政治上的失意,欲有所作为而不得,使得词人陷入苦闷之 中。
二、寄托思乡怀归、友人离别的愁苦
古人有“鸿雁传书”的典故,寄托的就是思乡怀归、羁旅漂泊的愁苦。曹丕《杂 诗》:“草虫鸣何悲,孤雁独南翔。郁郁多悲思,绵绵思故乡。”在萧条肃杀的秋季,诗 人将自己喻为孤雁,抒发了自己对故乡的深切思念。杜甫《归雁》:“东来万里客,乱 定几年归。肠断江城雁,高高向北飞。”大雁已经北飞,而自己仍然流寓他乡。在送别 诗中,雁意象也成为重要的情感载体之一。例如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 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借用大雁意象将离别之情表达得哀 婉动人。再如王实甫〔正宫〕《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 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用肃杀的秋景、大雁南飞来衬托离别的惆怅。何梦桂《忆秦 娥》:“伤离别,江南雁断音书绝。音书绝,两行珠泪,寸肠千结。”担心鸿雁不能传 书,怕相思之情无法传达。
三、寄托感时伤怀、凄苦哀怨的抑郁
这主要着眼于个人的痛苦经历,例如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南渡后期的词作交融了她的亡国之痛、丧夫之悲以及生活的颠沛流离,所以作品情感凄苦哀怨。她的《声声慢》可谓字字是泪、字字是血,是处于困厄中的一种呼喊。该词作里有这样的句子:“雁过也,正伤 心,却是旧时相识。”唐代张九龄《感遇诗》:“今我游冥冥,弋者何所慕?”慨叹仕途之路的凶险。再如历史上的魏晋时期也是一段黑暗的历史,生命的短促、朝不虑夕使得士人都感染上了伤怀的心绪。例如阮籍,他经常以雁入诗。《咏怀诗》:“孤鸿号外野,翔 鸟鸣北林。”“寒风振山冈,玄云起重阴。鸣雁飞南翔,鶗鴂发哀音。”抒发的是内心的忧郁之情。
问题一:雁在古诗中最常用的意义是什么,请举例 雁在在古诗中主要有两种意象。
1、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异”字领起全文,写出边疆秋来,景色与家乡苏州的差异,从而引起了世人对故乡的思念。雁朝衡阳飞去了,而诗人却只能长留边疆苦思家乡。“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夜晚因思念家乡而难以入睡。”毕竟这么多年了,雁儿都回南方去了,自己什么时候能像雁儿一样回归呢?
2、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如杜甫的《孤雁》,“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写此诗时,诗人带着家人离开成都,滞留夔州。晚年多病,朋友失散零落,处境艰难,心里充满痛苦心情。自己就像这只孤雁一样,离群落单,和家人离开故地,与友人分散。诗人通过描写孤雁,和那念群的叫声,充分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问题二:古代文人经常赋予燕、雁、鹤什么象征意义、速度速度答啦、并且要附一首符合意义的诗。传说中的急呐!!、 燕:
⒈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如“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冥冥花正开,rr燕新乳”(韦应物《长安遇冯著》),“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事事丰丰韵韵”(乔吉《天净沙・即事》),“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久《凭栏人・暮春即事》),南宋词人史达祖更是以燕为词,在《双双燕・咏燕》中写到:“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极研尽态,形神俱似。春天明媚灿烂,燕子娇小可爱,加之文人多愁善感,春天逝去,诗人自会伤感无限,故欧阳修有“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采桑子》)之慨叹,乔吉有“燕藏春衔向谁家,莺老羞寻伴,风寒懒报衙(采蜜),啼煞饥鸦”(《水仙子》)之凄惶。
⒉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之切。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飞则相随,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诗经・燕燕》),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才有了“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衡・《昔昔盐》)的空闺寂寞,有了“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几道・《临江仙》)的惆怅嫉妒,有了“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宴殊・《破阵子》)的孤苦凄冷,有了“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周德清・《喜春来》)的失意冷落,有了“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燕子”(张可久・《清江引》)
的留恋企盼。凡此种种,不一而足。
⒊表现福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愤慨,最著名的当属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另外还有宴殊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浣溪沙》),李好古的“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谒金门・怀故居》),姜夔的“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点绛唇》),张炎的“当年燕子知何处,但苔深韦曲,草暗斜川”(《高阳台》),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驿》)。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⒋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 ,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谁说“梁间燕子太无情”(曹雪芹・《红楼梦》),正是因为燕子的有情才促成了丈夫的回心转意,夫妻相会。郭绍兰是幸运的,一些不幸的妇人借燕传书,却是石沉大海,音信皆无,如“伤心燕足留红线,恼人鸾影闲团扇”(张可久・《塞鸿秋・春情》),“泪眼倚楼频独语,双燕来时,陌上相逢否”(冯延巳・《蝶恋花》),其悲情之苦,思情之切,让人为之动容,继而潸然泪下。 《谁动了我的琴弦》周笔畅的流行歌曲 里有谁让你我静似月,只能在心里默念,檐下燕替我飞到你身边
⒌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整体、直觉、取象比类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张岱年・《中国思维偏向》),花鸟虫鱼,无不入文>>
问题三:鸿雁在古诗词中有什么象征意义 鸿雁意象群,具有思乡怀旧(韦应物 闻雁),孤高悲凉(杜甫 后飞雁),时事变迁(韦承庆 南中咏雁诗),情感专一(摸鱼儿・雁丘词)等丰富的象征意义,具有深厚的美学意蕴。
1请把你所知道的带有“雁”这一意象的诗句写出来
里巷半空兵过后,水云初冷雁来时 崔涂
桥寒金雁落,林曙碧鸡飞 宋之问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 白居易
不见乡书传雁足,唯看新月吐蛾眉 王涯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李商隐
乡心正无限 一雁度南楼 赵嘏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李颀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
去国夏云断,还乡秋雁飞 宋之问
匀脸安斜雁,移灯想梦熊 李贺
扁舟莫向芦边宿,夜半西风有雁声。侯畐
霜雁一声语,烟江两岸秋。袁枚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杜牧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张籍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刘禹锡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赵嘏
只拟上楼寻远信,雁遥烟水暝 程垓
战蒲知雁唼,皱月觉鱼来 李商隐
麒麟图画鸿雁行,紫极出入黄金印 杜甫
时闻寒雁声相唤,纱窗只有灯相伴 裴说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刘翰《石头城
几度天寒归雁少,一番风雨落花多 刘翰
洞庭无过雁,书疏莫相忘 杜甫
2以大雁为意象的诗句以大雁为意象的诗句1)以鸿雁来指代书信,或托鸿雁传书,抒思乡怀亲之情。
如南朝乐府民歌《西洲曲》:“忆郎郎不至,仰首望飞鸿”。2)鸿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乘着长风,奋力飞往南方越冬。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在古诗词中,文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之情。
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3)鸿雁春秋迁徙,一生漂泊无定,没有依靠,故诗人常用来比喻人生遭遇的凄凉悲苦之情。
如王维《使至塞上》“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3分析‘雁’是中国古诗中常见的诗歌意象的原因和文化内涵是什么鸿雁
象征着思乡怀亲、羁旅伤感、孤独、书信、消息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
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音讯。
鸿雁意象就常常和思乡,来信相联系,这种文化因素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
4有关大雁的诗句 象征意义及意思雨霁鸡栖早,风高雁阵斜。
-------陆游《幽居》
今年寒到江乡早,未及中秋见雁飞。
----------陆游《夜归》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奇》
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 白居易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唐代高适《别董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天山漠漠长飞雪,来雁遥传沙塞寒。
-----------唐代贺朝《从军行》
十月边塞寒,四山江阴积。雨雪雁南飞,风尘景西迫。----唐代崔湜《塞垣行》
芦酒烧蓬媛,霜鸿捻箭看。黄河古城道,秋雪白漫漫。----唐代李廓《送振武将军》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向北飞。
------唐代李益《春夜闻笛》
落叶寄秋菊,愁云低夜鸿。
-----唐代钱起《宿毕侍御宅》
胡雁哀鸣夜夜飞,胡儿眼泪双双落。
------唐代李颀《古从军行》
雁: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诗人在北朝做官时,出使南朝陈,写下这思归的诗句,含蓄而又婉转以雁写思的还有“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稹》)、“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唐人赵嘏《长安秋望》)等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如“鸿雁几时到,江糊秋水多”(杜甫《天末怀李白》)等
燕子在古诗词中常常出现,特别被青睐,意象丰盛:惜春悲秋,渲染离愁,寄托相思,或感伤时事
如:《诗经·邶风·燕燕》: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仁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此诗为中国最早的送别诗之作,对后代的送别诗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在这首诗中,燕子意象传达的是一种依依惜别的离愁之感在诗的前三章都是以飞翔的燕子起兴,“燕燕于飞”为全诗烘托出离别时恋恋不舍的气氛,以乐景写哀情,以燕燕双飞的自由欢畅,来反衬别离的愁苦哀伤这让我们不得不感慨连燕子都是这么富有深厚的情感,更何况人呢
随着诗歌的发展,它的意蕴在诗词中都有更丰富的体现诗如《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中的“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借飞燕双双衔泥巢屋的美妙诗句,传达与诗人永结伉俪之谐的深情,朱筠在《古诗十九首说》中说真是“结得又超脱、又缥缈,把一万世才子佳人勾当,俱被他说尽”
此阕写于作者晚年流落江南之时,第一人称的叙述角度,作者通过萧瑟秋风;北雁南飞;憔悴残菊;零落梧桐;凄雨黄昏等客观景物,展现出一幅衰飒凄清的画面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