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筝《行者》作品分析如下:
古筝曲,定风波和行者难易程度,因人而异,都是古筝十级考级曲目。古筝协奏曲《定风波》,包含各种各样的音色,慢版--快板--慢版再现,需要演奏者很好的认知,同时做好音色控制,触键方式主要有贴离、贴贴、离贴、离离四种。
需要演奏者灵活运用演奏技巧:不规则重音扫摇和指摇、大跨度双手反向点弹、同音特点快速指序等等,保持旋律节奏的连贯与顺畅。古筝曲《行者》,是一首洋溢着唐文化流韵,又充满着古印度音乐风格的作品,它的旋律不仅渗透着东风的审美意识,也蕴含着古印度文化,从这些音符中品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行者》一共四个部分:引子、慢版、快板、尾声,这种多段体结构形式,由乐曲的音乐意境和情感内涵决定的。乐曲中双摇、快速指序的应用,是对弹奏者的考验。
《大漠行》是一首根据阿拉伯民族风格特征写成的筝独奏曲,并配以打击乐(中东鼓、沙盘)进行演奏。作品旋律犹如行云流水,营造一种朦胧、古朴的大漠意境,给予听者身临其境的幻觉,虽然没去过沙漠,但依然可以让人想象到大漠的飞沙走石,瑰壮景象。
在 20世纪初出土的一块公元前800年左右的楔形文字泥板书上,刻有一首赞歌,字旁缀有若干符号,据研究认定是一种用音节记录器乐伴奏的乐谱。古印度音乐作为四大古代文明之一的印度,其历史地理位置包括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和孟加拉等在内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其北之喜马拉雅山、西北的兴都库什山和苏莱曼山将其与欧亚大陆孑然隔开,但其东北为中 国,北面为中亚,西北为西亚,又与古代各文明均有联系。从现在所发现的腊玛古猿遗骨 (古猿转化为人的重要标志),可证明印度次大陆是人类起源的故乡之一。印度河流域古代文明是其土著居民“达罗毗荼人”创造的。1922年考古学家在印度河流域发现了“哈拉巴文化”(约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1750年)遗址(还发现有文字,但尚未释读成功),才将印度的历史整整提前了1500年左右。印度河文明来得突然,去得更突然,以至印度文献对其只字不提,至今仍是个谜。
远古音乐
概述
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思想感情的艺术形式。
音乐的起源
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在其《人类起源》中,主张音乐起源于鸟鸣。
“音乐起源于下意识”唯心主义
历史唯物主义:音乐起源于劳动。劳动创造了人类本身,也创造了音乐。劳动实践,给音乐以内容;劳动动作与呼声,给音乐以节奏和音调;谁会生产实践,是人类创造与发展音乐文化的基本动力。
埃及音乐和苏美尔音乐
古代亚洲:亚述(始前3000年,终结7世纪)巴比伦,苏美尔文明
埃及奴隶制社会的乐器琉特琴和竖琴
音乐特征单音、神秘性和为统治者服务。
《吉佳美士史诗》是巴比伦的杰出文艺作品。
古巴比伦的乐器竖琴、里拉、竖笛、复笛、鼓和铃。
音乐特征单音音乐,音乐理论方面,力求说明音乐感人至深的性质,说明音乐对人的莫大影响。
古印度音乐
《吠陀》公元前10世纪末形成,反映和记述了古印度音乐活动情况。其中的《梨具吠陀》是古印度最古老的诗集。诗集中《娑摩吠陀》,是部长达1800多节可配曲演唱的诗集。
古印度的乐器代表性乐器“维那”,“桑林达”,陶制的定音鼓和嘎声器等。
音乐特征 单音音乐 七声音阶 二十二律庙宇内出现僧侣乐队与歌队,产生独唱与齐唱轮流演唱的“交替合唱”。
古希腊音乐
史诗分简单、复杂、苦难、性格史诗。采用六音部英雄格。有专门的吟咏音调。根据诗词的语音调和格律提炼而成。吟咏史诗的游吟诗人称为巴德,手持里拉类弹拨乐器,边弹边唱。《荷马史诗》由《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大史诗组成。独唱抒情诗歌包括酒歌、情歌、哀歌。带有地方民族特色。诗歌文体优美,格律丰富,大多用里拉琴伴奏自弹自唱。著名女诗人萨福,既是抒情诗人,也是女音乐家。
“希腊音乐之父”忒尔潘德于公元前7世纪上半叶改进了记谱法古希腊的喜剧,有祭祀剧、悲剧和喜剧三大类。 著名的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喜剧作家阿里斯托芬《阿哈奈人》、《骑士》与《和平》音阶由高而低的下行式。
调式四音音列
乐器弦乐器:里拉、吉他拉、竖琴与平琴 管乐器:竖笛、复笛、潘笛,铜管乐器-小号
古希腊人音乐观,把音乐当作一种高尚的修养,把参加音乐实践看成是公民的权利,奴隶无权参加。
古罗马音乐
古罗马人把音乐当作一种享受。从奴隶中选出有音乐天赋的人加以训练供自己玩赏。音乐的职业化倾向加强,音乐家的地位降低了。公园392年后,基督教则上升至精神统治地位,从而使教会音乐也在古罗马得到确认和发展。安布罗斯对教会歌曲的整理和改进,为后世“格列高利圣咏”的形成做了必要的准备。
古罗马利用水压鼓风发音的水力风琴。
音乐特征 1铜管乐器与打击乐器有较大发展。2完成诗歌与音乐的分离。3在多神教的古罗马,随着基督教的诞生,萌发了教堂音乐。4出现音乐史上引人注目的教堂用“管风琴”的雏形、出现古代音乐向中世纪音乐过渡的一些迹象。
封建社会音乐(中世纪音乐)
封建社会初期音乐
仪式活动:日课、弥撒两大类。罗马教皇哥列高列一世再次改革基督教音乐。于公元599年下令收集基督教圣歌。公元10-12世纪对格列高利圣咏的扩展体现在弥撒礼拜仪式中,表现为:附加段、继续咏、宗教剧。
封建社会盛期音乐
以市民为主体的民间音乐家叫流浪艺人;以贵族、骑士为主体的音乐家叫游吟诗人;德国的游吟诗人,叫恋诗歌手。
复音音乐
奥尔加农公元9世纪,教会音乐家开始尝试以“圣咏”为固定曲调,在其下方加个平行四度或五度曲调形成的复音音乐形式。
与奥尔加农区别,Descant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显出分句的结构特征,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
莱奥南(1135-1200)《奥尔加农大全》将奥尔加农发展到顶峰与Descant风格交替出现形成不同风格的对比。
克劳劳拉。在花唱较多的部分上构成并用Descant写成的段落。它段落分别,有明确的终止式,可以单独创作。是13世纪最流行的复调经文歌前身。
古调式或教会调式,是中世纪音乐理论家在古希腊四音音列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从进行方向上看,古希腊自上而下,中古则自下而上。
13世纪。德国音乐理论家弗兰科,写出《定量歌曲艺术》一书,首创以音符显示时值的定量记谱法。
阿拉伯音乐
公元750年,阿拨斯推翻伍麦王朝,建立阿拨斯王朝。
扎尔亚布音乐理论家,创建了扎尔亚布音乐学派。开办了学校、创造了新的曲式,将“乌德”增加了一根弦(原来四根)
扎尔亚布的得意高徒法拉比著有《音乐大全书》,《音乐之型》、《节奏分类法》以及《节奏研究补遗》。
古印度又称之为古巴比伦,他们也拥有不俗的 历史 文化 ,想知道他们的历程吗下面是我分享的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是怎么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古印度的文明发展历程介绍
史前印度最重要的文化为印度河流域文化和恒河文化。印度河流域文化是青铜时代的文化,存在于公元前3200年~前1750年间,成熟于公元前2200~前2000年。恒河文化昌盛于公元前1800~前600年间,为印度著名的吠陀时代。
古印度历史发展情况
古代印度的历史特征在于瓦尔纳制的确立及其向种姓制度的转化,部落社会的同化及其向国家的转化,授地制的兴起及其向封建制的转化,佛教由盛而衰,以及新婆罗门教的兴起及其向印度教的转化。
古代印度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佛陀时期(前6~前2世纪):这个时期是继印度河文化城市繁荣之后的第二次城市繁荣时期。公元前6世纪初,印度有16个国家。其中主要的有摩揭陀、迦尸、只萨罗、跋只、俱卢、般遮罗和犍陀罗等。在这个时期的大国里,瓦尔纳的等级制取代了部落制。国君和武士成为刹帝利,祭司和教师成为婆罗门,农户和纳税者成为吠舍,服务于以上3个等级的劳动者则成为首陀罗。
孔雀王朝时期(前322~前185):在孔雀王朝中,唯有国王有权拥有常备军和接受贡奉。国王权力标志着刹帝利对婆罗门长期斗争的胜利,但婆罗门在孔雀王朝仍然拥有大权。
入侵时期(公元前200~公元200):孔雀王朝灭亡以后,西北印度不断有外族入侵。巴克特里亚、安息人、塞种人、大月氏人、阎膏珍、迦腻色伽等,陆续侵入印度。在迦腻色伽的支持与庇护下,大乘佛教在印度兴起,小乘佛教流行于锡兰、缅甸等地。
萨塔瓦哈纳时期(公元前100~公元200):萨塔瓦哈纳王国300年的历史使德干文化与北方文化互相结合。那里的国王最早把土地授予婆罗门,并且对部落地区实行 军事 统治。
笈多王朝(320~540):当时王权缩小,官职已经世袭,外贸不断萎缩,种姓种类和不可接触者的名目都有所增多,偶像崇拜在寺庙里日益普遍。
北印度(606~647):戒日王是古代印度最后的一个著名皇帝。当时,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发多,但更加分散。都城从华氏城迁曲女城,即从一外贸城市迁至一军政要地。戒日王死后,北印度表面统一的局面又告结束。
南印度(公元前200~公元750):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古代印度是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在文学、哲学和 自然 科学等方面对人类文明作出了独创性的贡献。在文学方面,创作了不朽的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在哲学方面,创立了“因明学”,相当于今天的 逻辑学 。在自然科学方面,最杰出的贡献是发明了世界通用的计数法,创造了包括“0”在内的10个数字符号。所谓阿拉伯数字实际上起源于印度,只是通过阿拉伯人传播到西方而已。公元前6世纪,在古代印度还产生了佛教,后来先后传入中国,朝鲜,日本,泰国,缅甸等。另外,在音乐、 舞蹈 、 雕刻 、 绘画 等方面,古印度也留下了不少珍贵遗产。
古印度灭亡原因
孔雀王朝在阿育王时代发展到全盛时期。他经过多年征战,使王朝版图扩展到除印度半岛最南端以外的整个南亚次大陆,即包括今天的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国。这个庞大的帝国是依靠军事征服建立起来的。因此在阿育王死后不久便陷入分裂。公元前187年,孔雀王朝最后一个国王被推翻。此后,印度半岛再也没有统一过。
猜你感 兴趣 :
1 古印度莫卧儿帝国历史
2 古印度的历史
3 古印度文明有哪些
4 古印度文明
5 古印度历史文化介绍大全
6 古印度的文明成就
1、印度音阶,印度音乐术语。婆罗多的《舞论》指出印度音乐中每个音阶有7个音级,缩写为Sa、Ri、Ga、Ma、Pa、Dha、Ni。
从Sa开始的萨音阶和从Ma开始的玛音阶是印度传统音乐的基本音阶。萨音阶和玛音阶在8度内各包含22个什鲁蒂(微音程),每个什鲁蒂约相当于四分之一音。萨音阶和玛音阶是纯律或接近纯律的音阶。以萨音阶和玛音阶中的各音为主音可构成14种调式音阶。在印度古典音乐中音阶通过拉格来体现。
2、阿拉伯音阶以其中特有的四分之三音区别于其他地区的音阶。擅长数学的阿拉伯人,根据量音学原理,运用“四度相生法”,即将一弦舍其1/4,取其3/4,即得上方纯四度;依次相生,产生最初的九律。
10世纪,突厥人法拉比将律数增加到17,并区别为两类:按传统四度相生法所得的算作正律;根据中立音程所得的算作变律。到13世纪,波斯音乐理论家萨菲·丁在古代九律的基础上,再次往下生8次而得十七律,按其音高排列,即为:
但十七律在实际使用中很不方便,未被广泛接受。1888年穆沙卡发明了“二十四平均律”,即把十二平均律的各半音再一分为二。其相邻两律间的音程值均为50音分,即所谓的“四分之一音”。但这种四分之一音在实际音乐中,只能与半音或全音相加为四分之三音或四分之五音使用。
扩展资料各种音阶:
吉卜赛音阶
吉卜赛是10世纪时从印度西北部分离出来的游牧部落,其音阶结构形态继承了古印度音乐文化的特点,并在西亚、东欧、南欧、北非各民族的音乐中留下深远的影响。
其音程组织是每个八度之内有两处增二度,每个增二度两端有半音镶边,形成一组以纯四度为框架的、“吉卜赛风”的四音音列,两组四音音列之间一处首尾交叠,一处有全音隔开,见下例3:用这种音阶,也可选其中不同的音当主音以建立不同的调式(但并非每个音都能当主音)。
平均五声音阶
爪哇人所用,当地称之为“定形斯连德罗”。其音程组织是将一个八度划分成大致相等的5个区间,每个区间大于全音而小于□音(见印度尼西亚音乐)。
以上各类音阶都植根于民间音乐中。此外尚有不少人工音阶,是由作曲家根据某种表现意图与风格要求而设计创造的,有的仅出现于某一特定的作品中,有的为某一作曲家所喜好常用,有的产生较大影响,为某个时期某个流派的一批作曲家所用。
全音音阶
由6个音级组成,也是一种平均音阶,即将一个八度划分成相等的6个全音。
这种音阶的运用滥觞于F舒伯特、G罗西尼、H柏辽兹的某些作品,其完整形态出现的最早例子见于俄国作曲家MИ格林卡的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以后AC达尔戈梅日斯基、F李斯特、C德彪西、G普契尼、R施特劳斯等都曾用过。它成为印象派音乐风格的特征之一。
-印度音阶
-阿拉伯音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