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

浅谈水意象在诗经中的象征意义,第1张

中国古典诗歌中水的形象无处不在:春水、秋水,江水、河水、波平如镜的水、怒涛拍岸的水,一泻千里的水、曲似柔肠的水,泠泠作响的水、脉脉无声的水……水在诗歌中形态万千,水在诗人心目中引起的联想也是复杂多样的。

水难以跨越,水是阻隔,宋代词人晏殊“欲寄彩笺无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蝶恋花》),就是对这种阻隔的感叹。但是远在晏珠一千多年之前,就有不知名的诗人发出更为深沉的慨叹,他的慨叹穿越时空,感动着无数后人: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诗经·秦风·蒹葭》

所谓伊人,到底是谁呢?有人说是所访之友,有人说是所求之贤。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或许是情人最为适切吧。在芦苇苍青茂盛、白露凝结为霜的清晨,诗人去水边寻找意中人。他沿着曲折的水岸去寻找,道路艰难遥远;他沿着直流的水道去寻找,那人却好像被水包围着,可望而不可企及。蒹葭白露的苍茫意境、一水相隔的痛苦无望,令千百年后的读者仍为之惆怅不已。

这是人世间的不自由,汉末《古诗十九首》中有歌咏牛郎织女为天河阻隔的诗篇: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蒹葭》是写男主人公对女性的追求,此诗则是从女性角度入手,描写织女的机织生活,写她因相思而无心织布,泪零如雨。最可感慨的是:诗中不写河汉宽阔无边,而是强调它“清且浅”,二人相距并不遥远,却只能隔着轻盈闪烁的水光含情相视。这才是让人心摧骨毁的伤痛、地老天荒的遗憾。

水意象的阻隔意义在后代诗歌中反复出现:“送君此去令人愁,风帆茫茫隔河洲”(李白《同王昌龄送族弟襄归桂阳》),“由来浙水偏堪恨,截断千山作两乡”(方干《别孙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茫茫烟波,隔断望眼,隔断离情,却让离情更加深沉。直到当代,“在水一方”的海岛上,诗人余光中仍在

  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溪流,记载了古老的情怀与寄托。

 一千六百多年前,溪水荡漾着的那片天空,还没有被现代文明污染,两岸桃花盛开,落英缤纷,芳草鲜美,鱼儿在水中飞翔,游弋的是不需要掩饰的目光,溪水轻轻滑过竹篙,水滴溅湿双眸的渴望。谁曾贴着溪水寻觅,且歌且吟?渔人与隐士,艄公与过客,还是时光与记忆。

 无疑,这条溪流是纯美的,美到极致,美得让人心醉不知所措,直想陷身其中。在极致的美面前,人们总是相信,定有某些关乎灵魂的神秘事物,与此相关。“缘溪行,忘路之远近。”一个诗人如是说。

 溪流是被武陵的一个渔人发现的。当时,世界有些吵和乱。皇帝、将军、太守们在远处呼喝驰骋,争夺着一个叫江山的地方,但是,一些不喜吵和乱的人,在做着另外一些事情,给心灵安宁的抚慰,或者专注肚腹。比如,一个法师正在埋头翻译着《大智度论》。一个渔人在打渔,一个诗人在耕作。渔人和诗人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是渔人的述说演化成乡间传奇,经过口耳相传抵达诗人的内心?还是诗人在南野开荒、披草来往中邂逅渔人,于是携手劝酒、促膝而谈?谁也不清楚。

 隐约清楚的是,在诗人俘获吟咏素材的过程中,有两个见证人,一个是不知名的太守,一个是南阳高士刘子骥。太守派人按图索骥,结果迷了路,刘子骥不久后病终。于是,这条溪流,再也无人问津。

 事件似乎就此结束。

 如果事件就此结束,那我们的叙说就毫无意义,流传下来的那些诗歌唱和也理由不足,唐人包融“先时见者为谁耶?源水今流桃复花”的诘问,就显然多此一举;李白“露暗烟浓草色新,一翻流水满溪春”的`复述,也纯属浪漫空想;李群玉“紫雪白鹤去不返,唯有桃花溪水流”的嗟叹,更像是神经过敏。事情不是“一个渔人发现了一条小溪,一个诗人记录了发现的过程”这么简单,问题的关键在于,沿着这条溪流前行,拨开茂密的丛草,有一道耀眼的光芒射向世人,这道光芒属于另一个洞天,一个世外桃源。桃源深处,住着自由自在的阡陌人家,生活得像水中的鱼,像天空的鸟,甚至像地下的蚯蚓,他们是沉睡在大地上的先民,是生活在梦幻中自由世界里的幸福人群,他们的眼中毫无忧惧,不知道喧闹世界的巨型时钟,指向秦汉魏晋哪一个时辰。

 自在自由的本质,是无知和忘却,还是隔绝与沉迷?千年而下,人们纷纷追逐着这个问题的答案,借着微弱的星光路途,摆脱俗世的忧劳,带着遥望的希冀,将尘世的足迹,一次次带到这条清幽的溪流之畔?

 渔人发现溪流的事件,由此转入复杂而意味深长的阶段。

 这种深长的意味,丝毫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不亚于哥白尼对太阳和地球关系的认识。新大陆自在地漂泊在大洋彼岸,未必呼唤文明;太阳翱翔天宇,并不在乎自己在人心中的位置。站在这条溪流下游的我们,却越来越发现,这不再是一条平凡的溪流,它引导人们超越现实,带着心灵绕过物质主义的中心、穿越秘密通道,走向精神桃园,在那里,诗意的灰烬还散发着温度,心灵的野火正在静静燃烧。

 穿过幽暗的历史时空,如今,人间银河的此岸,已是高楼广厦、齿轮飞转、灯火通明。无数卑微的身影,穿行在城市肥硕的肠道中,徘徊在城市的房间里。很多灵魂通过仰望苍穹,触摸星空的姿势,看到了内心的苍白,在爬满黑字的书本、坚硬的墙壁、飘忽的道德以及间接的经验里,可怜地求证着追寻能力的恢复和增长。世界仿佛被修改,原稿藏在某个不知名的地方等待发现。钢筋水泥的世界,我们很难发现造物主的手迹。灵感的花朵,因为贫血而枯萎,失去了天真。

 心存相信是必要的。单薄的纸张,虽然间隔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我们还是能够理解这条溪流,理解这条跟血缘、传统、汉语有关的溪流,理解溪流尽头连着的那个桃花源,以及其中所包藏的所有关于幸福、自由、渴望、安宁与静谧的秘密。我们要感谢那位诗人,感谢那位自称“性本爱丘山”的诗人。

 诗人,永远不会是一个简单的复述者和记录者。真正的诗人深知,希望崛起于绝望中,鲜花盛开在苦难上。

 我们看到,在渔人和诗人的身后,许多身影接踵而至,这些身影和他们的名字,灿若星辰,王维、李白、白居易、柳宗元、苏东坡、黄庭坚、辛弃疾、陆游……一千多年后,自然界中几乎所有的山涧、峰顶、还有寂静的溪流,似乎都被寻觅的足迹踏遍,渔人粗糙双手撑出来的船歌,仍然在传唱:该往何处去寻找失落的家园呢?我们拥挤在物质中,却两手空空,一无所有,眼前道路纵横宽广,却迷失了方向。

 连着桃花源的那条溪流,是否还在无声的流淌?为什么它的下游,仍然集聚着数不清的身影,等待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他们是想做一尾潜泳的鱼吗?还是在遥望溪流彼岸,寻觅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渔猎为生的原始部落……

1、黄河。黄河北源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支脉查哈西拉山南麓的扎曲,西源发源于星宿海西的约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

2、淮河。淮河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淮河发源于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西部的桐柏山主峰太白顶西北侧河谷,干流流经河南、安徽、江苏三省,淮河干流可以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部分,全长1000公里。

3、长江。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干流流经青海、西藏、四川、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97km。

4、珠江。珠江,又名粤江,是中国第二大河流,境内第三长河流。珠江发源于云贵高原乌蒙山系马雄山,流经中国中西部六省区及越南北部,在下游从八个入海口注入南海。

5、嘉陵江。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因流经陕西凤县东北嘉陵谷而得名。(一说来源《水经注》二十(漾水)载:“汉水南入嘉陵道而为嘉陵水”)发源于秦岭北麓的陕西省凤县代王山。干流流经陕西省、甘肃省、四川省、重庆市,在重庆市朝天门汇入长江。

-黄河

-淮河

-长江

其实之前看过这一类的恒河的新闻的时候内心还是很震惊的。感觉恒河已经是神一样的存在了。恒河是印度的灵魂--可以说恒河就是印度的母亲河,就像我们的黄河。首先我们知道宗教传统现如今已然成为印度文明的一个重要部分。

其实我觉得可能对于印度人来说,这一条河承载的更多的是他们的信仰。而恒河对于印度教徒来说,就是最为神圣的象征。作为印度教徒,一生至少必须到恒河净身一次。

由于每个人对于恒河的信奉,每天朝圣者的足迹遍布了恒河两岸,同时和还有诗人、歌手常常行吟于河畔。

至今恒河沿岸仍是印度的精粹所在,为旅游的好场所。

之前看过关资料,了解到印度河和恒河孕育了古印度。

史料记载着,印度河文明大约在公元前2500年出现。印度河文明最先发源于印度河流域,后来才渐渐扩散到恒河流域,所以这里以印度河文明命名早期古印度文明。

就像黄河对于我们中国来说是一种不一样的情怀。恒河在印度人心中也是同样如此,甚者,有着更深的情感寄托。还有一点就是恒河流域始终占据着印度历史发展政治中心,经济中心的地位,或至少是之一。

我们知道印度是出于不断外来的入侵者不断践踏和侵扰的地方,而后恒河流域逐渐衍生出的是所谓目前传统和正统的婆罗门教、印度教文明。

其意义指的是江河是古代文明的发祥地。

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并列为中国文明的两大源泉。长江文明区域之广,文化遗址数量之多密度之大,堪称世界之最。长江文明与黄河文明等中国各大古代文明长期相互影响融合,最终形成中华文明。

其中长江文明,是长江流域各区域文明的总称,始于公元前5000年,距今已经7000多年。长江文明中的“稻作文明”,甚远的影响着东亚文明乃至世界文明。

而黄河文明的形成期大体在公元前4000年至公元前2000年之间,前后经历了两千年之久。黄河文明的发展期是它的升华阶段,从时代来说主要是夏、商、周三代。

扩展资料

世界上人类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大都位于河海之滨或河流交汇之地。埃及的尼罗河,印度的恒河,美索不达米亚原野上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都是人类古老文明的血脉。

人类社会文明源起于河流文化,人类社会发展积淀河流文化,河流文化生命推动社会发展。河流文化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文明类型,被人们认知已经经历了很长的历史时期,人们把其称为“大河文明”,尼罗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流域的两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黄河文明。

这些大河文明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是人类文明的源泉和发祥地。河流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作用,造就了河流的文化生命。河流先于人类存在于地球上,供养生命,使地球充满生机。河流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具有悠久的历史,河流文化生命概念的提出,扩展了社会调控范围,引起了一系列的变革。

--长江文明

--黄河文明

--河流文化

黄河 在古代,“河”就是黄河的专称。据《汉志》、《水经注》记载,河北平原上被称为"河"的水道达10余条,都可能是黄河某次决流改徙后的故道。

长江 古称江水

珠江 旧称粤江

黑龙江 阿穆尔河 黑水、弱水、乌桓河 公元13世纪成书的《辽史》第一次以“黑龙江”来称呼这条河流。满语音“萨哈连乌拉”,其中“萨哈连”意为“黑”,“乌拉” 意为“水”。蒙古语则称“哈拉穆连”。俄文音“阿穆尔”或“阿母”(Amure),成为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同的名称。

松花江,女真语(满语)“松啊察里乌拉”,汉译“天河”。古代是东北流直至鞑靼海峡的巨大河流名称(混同江),东晋至南北朝时,上游称速末水,下游称难水。隋、唐时期,上游称粟末水,下游称那河。辽代,全河上下游均称混同江、鸭子河。金代,上游称宋瓦江,下游称混同江。元代,上、下游统称为宋瓦江,自明朝宣德年间始名松花江。

嫩江 亦称诺尼江(Nonni River);蒙语意为「碧绿的江」。 古名难水,明代称脑温江,清初名诺尼江。

乌苏里江 乌图哩河

怒江

还有什么湄公河 红河元江 珠江 北江东江 韩江)梅江 宁江 汀江 西江 郁江 邕江 左江 右江 浔江 黔江融江 红水河 北盘江 南盘江 灞水 桂江 漓江 闽江钱塘江 黄浦江 长江 金沙江 雅砻江岷江 乌江 嘉陵江 白龙江 白水 渠江 涪江 湘江 潇水 蒸水 澧水 沅江 巫水 资江 赣江 章江 贡水 河 湘水 河 沙颖河 沂河 沭河 泗河 胶河 鸭绿江 潍河 小清河

大峡河 汾河 渭河 泾河 洛河 海河 卫河 漳河 永定河 滦河 辽河 图们江 黑龙江 松花江 额尔齐斯河

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767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