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悯农》全诗是什么?

《悯农》全诗是什么?,第1张

悯农二首        

唐代  李绅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作品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作品赏析:

诗的第一首一开头,就以「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丰收,用「种」和「收」赞美了农民的劳动。第三句再推而广之,展现出四海之内,荒地变良田,这和前两句联起来,便构成了到处硕果累累,遍地「黄金」的生动景象。「引满」是为了更有力的「发」,这三句诗人用层层递进的笔法,表现出劳动人民的巨大贡献和无穷的创造力,这就使下文的反结变得更为凝重,更为沉痛。「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罗隐《雪》)是的,丰收了又怎样呢?「农夫犹饿死」,它不仅使前后的内容连贯起来了,也把问题突出出来了。勤劳的农民以他们的双手获得了丰收,而他们自己呢,还是两手空空,惨遭饿死。诗迫使人们不得不带着沉重的心情去思索:是谁制造了这人间的悲剧?答案是很清楚的。诗人把这一切放在幕后,让读者去寻找,去思索。要把这两方综合起来,那就正如马克思所说的:「劳动替富者生产了惊人作品(奇迹),然而,劳动替劳动者生产了赤贫。劳动生产了宫殿,但是替劳动者生产了洞窟。劳动生产了美,但是给劳动者生产了畸形。」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

李绅(772—846)汉族,唐朝亳州谯县(今亳州人),字公垂[3]。27岁考中进士,补国子助教。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他一生最闪光的部分在于诗歌,他是在文学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新乐府运动的参与者。作有《乐府新题》20首,已佚。著有《悯农》诗两首:“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脍炙人口,妇孺皆知,千古传诵存其诗四卷。

《江上渔者》和《悯农》相似之处都是表达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江上渔者》“全诗通过反映渔民劳作的艰苦,希望唤起人们对民生疾苦的注意,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悯农》“写出了农民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同时借此揭露社会黑暗,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疾苦的同情”

悯农

悯农

(唐-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释]

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简析]

这首诗是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这两句诗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

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悯 农1

李 绅

春 种 一 粒 粟,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

1.悯:怜悯。

2.粟:(sù)

[简析]

这是一首揭露社会不平、同情农民疾苦的诗,着重写旧社会农民所受的残酷剥削。

第一、二句“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以“春种”“秋收”,概写农民的劳动。从“一粒粟”化为“万颗子”,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无闲田”,更写出全国的土地都已开垦,没有一处田地闲置着。此句与前两句的语意互相补充,进而展现出硕果累累,遍地金黄的丰收景象。劳动人民辛勤劳动创造出如此巨大的财富,在丰收的年头,照理该丰衣足食了吧?谁知结句却是“农夫犹饿死”。这真是触目惊心!一个“犹”字,发人深思:到底是谁剥夺了劳动成果,陷农民于死地呢?“犹饿死”三字极为深刻地揭露了社会不平,凝聚着诗人强烈的愤慨和真挚的同情。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泣州无锡(今江苏无锡)人。唐代诗人。

李绅·悯农

李绅(772—846),祖籍毫州。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了《悯农》诗二首,被誉为“悯农诗人”。不仅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写新乐府诗的最早实践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赏读提示这首诗写劳动的艰辛,劳动果实来之不易。第一、二句描绘出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仍然在田里劳动,那一滴滴的汗珠洒在灼热的土地上。这两句选择特定的场景,形象生动地写出劳动的艰辛。有了这两句具体的描写,就使得第三、四句的感叹和告诫免于空洞抽象的说教,而成为有血有肉、意蕴深远的格言。此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所反映的也不是个别人的遭际,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本诗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在表现手法上,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诵读时需要注意的是“悯”之情怀的流露,作者悯的是农民田地劳作的艰辛和生活的沉重。整体语势应呈现“波峰类”,不论起句和收句如何,高点在句腹。音调不能过高,在中音偏下,头尾“压”着点儿,中间鼓胀饱食起来。

推荐名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42795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22
下一篇2023-08-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