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邦彦写词不同于他人的体物言志 他是感悟言志对吗

周邦彦写词不同于他人的体物言志 他是感悟言志对吗,第1张

周邦彦,婉约词之集大成者,继承前人,吸收提炼,发扬光大,为婉约词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北宋婉约作家,周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集其大成”(唐圭璋《唐宋词鉴赏词典.前言》)。周邦彦创出整饬字句的格律派之风,使婉约词在艺术上走向高峰。[5] 周邦彦虽然早期也有潦倒奔走之日,但仕途一直处于上升状态,逐步做到知府,直至成为宋徽宗设立的大晟府的“音乐官员”,上宠下捧,过着舒适的“专业创作”生活;虽生逢北宋之末,但国家破灭的惨变发生在其身后。[5] 周邦彦所做的,暗合着文艺发展的规律,从重内容到重形式。身为婉约词人的他,词的内容既被苏轼翻新到极致,他必然要在形式上出奇制胜。他本人精音乐,又搞过“专业创作”,因此能精雕细琢,研音炼字,在审订词调方面做了不少精密的整理工作,扩展了音乐领域,在填词技巧上有不少新创举。他更能自己度曲,创造了《六丑》等新词牌。总之,他继承了柳永、秦观等人成就,开了格律派的先河,为词的艺术形式作出了贡献。[5] 周邦彦词在技巧上确实高出一筹。过去、现在、未来的景象相交错,技法多变却又前后照应,结构严密而又委婉曲折。[5] 周邦彦词中出现的沉郁清愁,遂以写漂亮的忧郁使心灵获得一种微妙的愉悦。这些作品中透露的忧伤,用雅丽的词句排列组合着,形成一股流动的淡淡愁绪,绝不过激,就如低度美酒,让人微醉,但又不致激动人的神思。这种似雨馀粘地的情絮,固然琢磨出高妙的技巧,但要将思想感情提升到一个高度,却是一个障碍,所以后世人眼中只见其格律华美,少谈其思想内容,是必然的——大概,他的清愁沉郁只是其精美形式赖以树立的手段罢了![5] “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这一名句正形象地说明了他自己的词风——疏荷小立的一份“清圆”意味。然而,他身处的时期,是北宋末年,国力衰弱,内忧外困,在上者昏庸,在下者抗争,在外者犯境:周邦彦死前一年,方腊起义;死后六年,宋徽宗被俘,北宋沦亡。可以说,曾长期担任要员的周邦彦是国家衰亡的见证者,但本应十分敏感的词人却于末世沉浸在“清圆”的自在悠闲中。[5]

一、老杜是指杜甫

二、称周邦彦为词中老杜是王国维先生提出,他曾在《清真先生遗事》中说:“以宋词比唐诗,则东坡似太白。而词中老杜则非先生不可。”,原因如下:

(一) 周邦彦和杜甫的创作相同之处,主要体现在叙事手法,炼字炼句和音律三个方面。

就叙事手法来说,杜甫是大量在诗歌中使用叙事的手法,以五、七言古体写时事,即事名篇,把叙事手法发展到新的高峰的人,擅长细节的描写,多真实感。有赋的铺排、散文的句法等。而周邦彦不仅工于描写,而且善于铺叙。他的词,长调离合顺逆、回环吞吐,起伏曲折,很有章法。

在炼字造句上,二着也有相同之处,杜甫律诗精于用字,刻画细微、炼字,用力之处在表现神情韵味。用词,更是恰到好处,而且有时为了表达某种感情的需要而写拗体,使其合于声律。周词更善于拗句,在拗怒中追求音律的和谐统一。一方面使字声的错综使用您更恰当的表达喜怒哀乐的不同感情,另一方面也为加强声调顿挫的美感。在音律上做到拗怒与和谐的矛盾统一。

(二)周邦彦的创作纵然在章法、炼字、音律和善用典等方面和杜甫相同,然而就词作创作的总体来看却不能和杜甫同日而语。我们可简单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 创作题材:杜甫的诗歌,不仅有战乱生活,百姓苦难的题材,其律诗的协作范围中还包括应酬、咏怀、羁旅、宴游、山水及忠君报国的题材。丰富的创作题材,也就因此形成了其诗歌沉郁顿挫、萧散自然等多种多样的风格。而周邦彦的词题材狭隘,主要是咏物、飘零不偶、羁旅之役,因此,漂泊的孤独疲倦和憔悴失意,是周词的基本情感基调。

2. 思想境界:杜甫一生怀抱着忠君爱国、积极用世的心情,但因仕途的失意,遭遇坎坷,有历经祸乱,深受深重的时代苦难,因而能体念和同情人民的疾苦。其抒写个人情怀,往往是紧密结合时事的,思想深厚,境界广阔,有强烈的社会现实意义,深刻地反映了哪个时代。而周邦彦的词,因其所用题材多羁旅、漂泊之情,即使是咏物为题材的词作居多,如咏新月、春雨、梅花、梨花、杨柳等,又将身世飘零之感、仕途沧落之悲、情场失意之苦与所咏之物融为一体。无新的意境,思想内容比较贫乏,境界不高。其写作技巧虽有可取之处,但其内容所反映的不过是迟暮落寂的游子闲愁,境界不高。

3. 诗词价值:在唐朝战乱中,杜甫是最早而且最全面的反映安史之乱这场大战乱所造成的大破坏、大灾难的。他的诗,写了百姓在战争中承受的苦难,以深广深、血肉饱满的形象,展示了战争中整个社火生活的广阔画面,他的诗不仅具有史的认识价值,可补史之缺。他的其他题材的诗歌也同样具有深厚的思想和广阔的境界。而周邦彦的词,虽然在写作技巧、音律等方面有许多可取,但其词因思想内容贫乏,境界不高,所以本身的价值不大,尤其是其反映的多是个人的情怀,对社会现实生活、国家、百姓关注较少,使其在传统文学中就不具有多大的价值。

综上,我们可以看到,前人将周邦彦称为“词中老杜”的观点具有片面性,在肯定周邦彦的词的贡献时,我们更应该从多方面全面的来加以分析,笼统的将其和杜甫并称是不合理的。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评论

0 0

词中托柳起兴,抒写了伤离别恨之情和身世飘零的喟叹。词写欲留不得,非去不可,以柳发端,以行为愁,回想落泪

《兰陵王·柳》是宋代词人周邦彦的作品,被选入《宋词三百首》。这是一首自伤别离的词,写作者离去之愁。此词有生活细节、有人物活动,有抒情主体的心理意绪,形成词作较为鲜明的叙事性和戏剧性特色。全词构思萦回曲折,似浅实深,有吐不尽的心事流荡其中,无论景语、情语,都很耐人寻味。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323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