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的简历与生平

达芬奇的简历与生平,第1张

芬奇生平简介

名人姓名:达芬奇

出生年代:1452-1519

名人职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

名人国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列奥纳多·达·芬奇及其作品简介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文艺复兴的精神代表——达芬奇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列奥纳多· 达·芬奇 (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美术成就 达·芬奇15岁开始在画家Adel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1472年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人绘画风 格逐渐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国,除为米兰公爵服务外, 还从事其他艺术和科学活动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则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 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和《蒙娜丽莎》,还着手为市政厅绘制壁画 1507年再去米兰 ,并服务于法国宫廷 1513 年移居罗马,1516年又到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 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 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 二的学术界一般将其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早期创作 当他在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时 ,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构图虽没有创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绘却已 注意到了空气氛围的表现这表明他一开始就致力于解决写 实与典型加工的辩证关系稍后创作的《吉内夫拉·德本奇像》,一反15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 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1481年创作的《博士来拜》 (又译《三王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 品该画虽由于他动身去米兰而没有完成,但从原稿上可以 看出其构图和形象塑造所显示的艺术创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和同辈:由圣母婴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稳定构图,按精确的透视法画的建筑遗迹和奔腾飞跃的马群等背景,说明他已不再从叙事的角度简单地罗列有关人物,而是对传统的题材进行彻底的改造他所采用的色调幽暗的画法,使人物形象从影中突出,突破了传统绘画明晰透露的特点,预示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盛期创作 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 ,应圣弗朗切斯科 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现藏于巴黎的作品,虽仍然是传统题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 画及山岩间花草真的描绘,证明他使用的烟雾状笔法已使 其在传真写实和艺术加工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 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圣玛丽 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 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 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于饭桌的形式,将基督独立于画面中央,其他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手势,表情,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这种典型性格的描绘,突出了绘画的主题,它与构图的统一效果互为补充,堪称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之作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 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1503年他一面着手为市政厅大会议 厅绘制壁画(因再次去米兰而始终未完成),一面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这是两幅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其特点是:观察入微,线条刚柔相济,尤善于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 他的每一件作品 都以素描作基础 其艺术理论 散见于他的 5000多件笔记和未完稿的《画论》中,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 论研究的重大成果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蒙娜丽莎 达芬奇 油画 1503-1506年 77×53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蒙娜丽莎》(约1503-1506)(木板油画 77 x 53厘米)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据说,法国著名的卢浮宫有三件宝:一是《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二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三是《蒙娜丽莎》前两件作品出于谁人之手一般人并不确知,但是,《蒙娜丽莎》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却几乎家喻户晓"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非常明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油画 1495-1498年 420×910厘米 现藏米兰圣玛丽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最后的晚餐》(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圣母子和圣安妮 达芬奇 1510年 68×112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岩间圣母 达芬奇 祭坛画 1895×1195厘米 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岩间圣母》(约1503-1506)(祭坛画1895 x 1195厘米 )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这幅画是标志达分奇盛期创作开始的作品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圣母与圣婴 达芬奇 木板转于画布 50×31厘米 1478-1480年 现藏列宁格勒赫米塔基博物馆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达·芬奇大事年记: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452年4月15日 意大利佛罗伦斯共和国的文西村近郊,赛尔·皮耶洛·达芬奇与卡特莉娜所生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465年 进入韦罗基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弟子(13~14岁)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473年 创作《圣告图》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476年 被告密与韦罗基奥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恋之罪,由于他矢口否认,最后被释放(24岁)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482年 绘《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30岁)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483年 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圣母》(31岁)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495年 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3岁)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502~03年 回到佛罗伦斯,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0岁)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516年 应法王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4岁)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1519年5月2日 去世于安伯瓦兹(67岁) [www365zncom,点击进入]

资料来源:http://ccdzjonlinecomcn

姓名:达芬奇 性别:男 出生年月:1452年 国别:意大利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所有的,以及更多的赞誉他都当之无愧。 一、天才少年 莱昂纳多.达芬奇(Leonardodavinci,1452-1519)诞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芬奇镇靠近佛罗伦萨。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琵琶,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达芬奇的家庭是当时佛罗伦萨有名的望族,父亲皮埃罗希望达芬奇象自己一样当律师,可后来由于发生了一件事情而使皮埃罗改变了想法,决定让小芬奇学画。 当时,皮埃罗受一位农民的委托,要画一幅盾面画。他听说儿子会画画,想试试儿子的画艺,便将这任务交给了小芬奇。小芬奇凭借自己丰富的想象力,用了一个月的时间,画成了一个骇人的妖怪。这妖怪长着火球般的眼睛,张着血盆大口,鼻孔中喷出火焰和毒气,样子十分的恐怖。作品完成后,小芬奇请父亲来到他的房间。他把窗遮去一半,将画架竖在光线恰好落在妖怪身上的地方。皮埃罗刚走进房间时,一眼就看到了这个面目狰狞的怪物,吓得大叫起来。小芬奇则笑着对父亲说:“请您拿去吧,这就是它该产生的效果。”皮埃罗从此确信儿子有绘画天赋,便将小芬奇送往佛罗伦萨,师从著名的艺术家委罗基奥,开始系统地学习造型艺术。此时的达芬奇只有14岁。 委罗基奥的画舫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艺术中心,经常有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在这里聚会,讨论学术问题。达芬奇在这里结实了一大批知名的人文主义者、艺术家和科学家,开始接受人文主义的熏陶。达芬奇在20岁时已有很高的艺术造诣,他用画笔和雕刻刀去表现大自然和现实生活的真、善、美,热情歌颂人生的幸福和大自然的美妙。 达芬奇并不满足他的这些才干,他要掌握人类思想的各个领域。他眼光独到,做事干练,具有艺术的灵魂。有一次,他在山里迷了路,走到了一个漆黑的山洞前。他在后来回忆这段经历时说:“我突然产生了两种情绪——害怕和渴望:对漆黑的洞穴感到害怕,又想看看其中是否会有什么怪异的东西。”他一生都被这两种情绪所羁束——对生活之不可知或无力探知的神秘感到害怕,而又想把这个神秘之不可知性加以揭露,加以研究,解释其含义,描绘其壮观。他很早就下定决心,要做一个研究者、一个教师、尤其是一个艺术家。 二.科学巨匠 达芬奇无论是在艺术领域,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的眼光与科学知识水平超越了他的时代。 在文艺复兴早期,人们盲目地接受传统观念,崇拜古代权威和古典著作。人们学习科学知识也只是学习象《圣经》一样的亚里士多德的理论,只相信文字记载。达芬奇反对经院哲学家们把过去的教义和言论作为知识基础,他鼓励人们向大自然学习,到自然界中寻求知识和真理。他认为知识起源于实践,只有从实践出发,通过实践去探索科学的奥秘。他说“理论脱离实践是最大的不幸”,“实践应以好的理论为基础”。达芬奇提出并掌握了这种先进的科学方法,采用这种科学方法去进行科学研究,在自然科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提出的这一方法,后来得到了伽利略的发展,并由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从理论上加以总结,成为近代自然科学的最基本方法。达芬奇坚信科学,他对宗教感到厌恶,抨击天主教为“一个贩卖欺骗的店铺”。他说:“真理只有一个,他不是在宗教之中,而是在科学之中。”达芬奇的实验工作方法为后来哥白尼、伽利略、开普勒、牛顿等人的发明创造开辟了道路。 在天文学上,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他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幻想利用太阳能了。 在物理学方面,达芬奇重新发现了液体压力的概念,提出了连通器原理。他指出:在连通器内,同一液体的液面高度是相同的,不同液体的液面高度不同,液体的高度与密度成反比。他发现了惯性原理,后来为伽利略的实验所证明。他认为一个抛射体最初是沿倾斜的直线上升,在引力和冲力的混合作用下作曲线位移,最后冲力耗尽,在引力的作用下作垂直下落运动。他的这一发现使亚里士多德的落体学说产生了动摇。他发展了杠杆原理,除推导出作用力与臂长关系外,还算出了速度与臂长的关系。他指出了“永动机”作为能源的不可能性。达芬奇还预示了物质的原子原理,形象生动的描述了原子能的威力:“那东西将从地底下爆起,……使人在无声的气息中突然死去,城堡也遭到彻底毁坏,看起来在空中似乎有破坏力。” 达芬奇在解剖学和生理学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被认为是近代生理解剖学的始祖。他掌握了人体解剖知识,从解剖学入手,研究了生理学和医学。他最先采用蜡来表现人脑的内部结构,也是设想用玻璃和陶瓷制作心脏和眼睛的第一人。他发现了血液的功能,认为血液对人体起着新陈代谢的作用。他说血液不断的改造全身,把养料带到身体需要的各个部分,再把体内废物带走。达芬奇研究过心脏,他发现心脏有四个腔,并画出了心脏瓣膜。他认为老年人的死因之一是动脉硬化,而产生动脉硬化的原因是缺乏运动。后来,英国的威廉.哈维证实和发展了达芬奇的这些生理学成果。 达芬奇的研究和发明还涉及到军事和机械方面,他发明了飞行机械、直升飞机、降落伞、机关枪、手榴弹、坦克车、潜水艇、双层船壳战舰、起重机等等。他还在数学领域和水利工程等方面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达芬奇的研究涉及到自然科学的每一部门,他的思想和才能深入到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他是世界上少有的全面发展的学者。 但是达.芬奇的大多数著作和手稿都没有发表,直到他逝世后多年才被世人所发现。科学史家丹皮尔这样评论达芬奇,“如果他当初发表他的著作的话,科学本来一定会一下就跳到一百年以后的局面。” 三.艺术大师 说到艺术创作,在文艺复兴时期当数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的成就最高。他们的艺术成就达到了西方造型艺术继古希腊之后的第二次高峰,仅绘画而言,则达到了欧洲的第一次高峰。其中尤以达芬奇最为突出,恩格斯称他是巨人中的巨人。在艺术创作方面,达芬奇解决了造型艺术三个领域——建筑、雕刻、绘画中的重大课题:1、解决了纪念性中央圆屋顶建筑物设计和理想城市的规划问题;2、完成了15世纪以来雕刻家深感棘手的骑马纪念碑雕像的课题;3、解决了当时绘画中两个重要领域--纪念性壁画和祭坛画的问题。达芬奇的艺术作品不仅象镜子似的反映事物,而且还以思考指导创作,从自然界中观察和选择美的部分加以表现。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这三幅作品是达芬奇为世界艺术宝库留下的珍品中的珍品,是欧洲艺术的拱顶之石。 四.文艺复兴精神的代表 达芬奇比之文艺复兴时期中的任何一人,有更多的、领域更广的幻想。他思想深邃、博学多才。他怀着永无休止的探索精神去研究自然和人生的一切奥秘,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为自然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达芬奇是当之无愧的“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人物”。 《圣母》、《自画像》、《最后的晚餐》、《岩间圣母》、《蒙娜丽莎》

姓名:达芬奇

出生年代:1452-1519

名人职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

名人国家: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相关介绍:

列奥纳多·达·芬奇及其作品简介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文艺复兴的精神代表——达芬奇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列奥纳多· 达·芬奇 (1452-1519) da Vinci,Leonardo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人类智慧的象征生于佛罗伦萨郊区的芬奇小镇,因此取名叫芬奇,5岁时能凭记忆在沙滩上画出母亲的肖像,同时还能即席作词谱曲,自己伴奏自己歌唱,引得在场的人赞叹不已《最后的晚餐》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画,《蒙娜丽莎》则为世界上最著名,最伟大的肖像画这两件誉满全球的作品使达·芬奇的名字永垂青史达·芬奇独特的艺术语言是运用明暗法创造平面形象的立体感他曾说过:"绘画的最大奇迹,就是使平的画面呈现出凹凸感"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美术成就 达·芬奇15岁开始在画家Adel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1472年入画家行会15世纪70年代中期个人绘画风 格逐渐成熟1482~1499年居留法国,除为米兰公爵服务外, 还从事其他艺术和科学活动这期间他的绘画作品不多,但《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则是他的代表作1500年出 游曼图亚和威尼斯等地1506年回到佛罗伦萨,创作《圣母子与圣安娜》和《蒙娜丽莎》,还着手为市政厅绘制壁画 1507年再去米兰 ,并服务于法国宫廷 1513 年移居罗马,1516年又到法国,最后定居昂布瓦斯晚年极少作画,潜心科学研究,去世时留下大量笔记手稿,内容从物理,数学到生 物解剖,几乎无所不包他一生完成的绘画作品并不多,但 件件都是不朽之作其作品具有明显的个人风格,并善于将艺术创作和科学探讨结合起来,这在世界美术史上是独一无 二的学术界一般将其创作活动分为早期和盛期两个阶段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早期创作 当他在韦罗基奥的作坊学艺时 ,就表现出非凡的绘画天才约1470年他在协助韦罗基奥绘制《基督受洗》时,虽然只画了一位站在基督身旁的天使,但其神态,表情和柔和的色调,已明显地超过了韦罗基奥现存他最早的作品《受胎告知》,构图虽没有创新,而背景山水的描绘却已 注意到了空气氛围的表现这表明他一开始就致力于解决写 实与典型加工的辩证关系稍后创作的《吉内夫拉·德本奇像》,一反15世纪艺术追求线条分明的传统,以逆光夕照的 色调渲染他所倡导的透视效果1481年创作的《博士来拜》 (又译《三王来拜》),是标志其艺术风格达到成熟期的作 品该画虽由于他动身去米兰而没有完成,但从原稿上可以 看出其构图和形象塑造所显示的艺术创新,大大超越了他的老师和同辈:由圣母婴孩和三位博士所形成的三角形稳定构图,按精确的透视法画的建筑遗迹和奔腾飞跃的马群等背景,说明他已不再从叙事的角度简单地罗列有关人物,而是对传统的题材进行彻底的改造他所采用的色调幽暗的画法,使人物形象从影中突出,突破了传统绘画明晰透露的特点,预示着文艺复兴的到来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盛期创作 1482年达·芬奇来到米兰 ,应圣弗朗切斯科 教堂的邀请绘制祭坛画《岩间圣母》这幅现藏于巴黎的作品,虽仍然是传统题材,但人物形象的塑造和岩窟幽深的刻 画及山岩间花草真的描绘,证明他使用的烟雾状笔法已使 其在传真写实和艺术加工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最后的晚餐》是他在这一时期创作中最负盛名之作这幅表现基督被 捕前和门徒最后会餐诀别场面的湿壁画,绘制在米兰圣玛丽 亚·德拉格拉齐耶修道院饭厅巧妙的构图和独具匠心的经 营布局,使画面上的厅堂与生活中的饭厅建筑结构紧密联结 在一起,使观者感觉画中的情景似乎就发生在眼前在人物布局上,一反平列于饭桌的形式,将基督独立于画面中央,其他门徒通过各自不同的手势,表情,分别表现出惊恐,愤怒,怀疑,剖白和慌张的情绪这种典型性格的描绘,突出了绘画的主题,它与构图的统一效果互为补充,堪称美术史上最完美的典范之作1500年达·芬奇回到佛罗伦萨,随着共和制度的恢复,文化气氛一度活跃,画坛上也先后出现了米开朗琪罗,拉斐尔等杰出人物他向市民展出的一幅经过精心构思的《圣母子与圣安娜》素描草图,立即引起轰动,其构图原理和画法对艺术界有极大影响,米开朗琪罗和拉斐 尔等人也从中得到启发1503年他一面着手为市政厅大会议 厅绘制壁画(因再次去米兰而始终未完成),一面创作《蒙娜丽莎》和《圣母子与圣安娜》这是两幅他极为珍爱的作品,始终带在身边,晚年移居法国也不离左右,最后遗存巴黎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在达·芬奇的艺术遗产中,大量的素描习作也颇值得重视,这些素描和他的正式作品一样,同样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被誉为素描艺术的典范其特点是:观察入微,线条刚柔相济,尤善于利用疏密程度不同的斜线,表现光影的微妙变化, 他的每一件作品 都以素描作基础 其艺术理论 散见于他的 5000多件笔记和未完稿的《画论》中,也是文艺复兴时代理 论研究的重大成果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蒙娜丽莎 达芬奇 油画 1503-1506年 77×53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蒙娜丽莎》(约1503-1506)(木板油画 77 x 53厘米)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据说,法国著名的卢浮宫有三件宝:一是《米洛斯的阿芙罗狄德》;二是《萨莫色雷斯的胜利女神》;三是《蒙娜丽莎》前两件作品出于谁人之手一般人并不确知,但是,《蒙娜丽莎》出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却几乎家喻户晓"蒙娜丽莎"那神奇而专注的目光,那柔润而微红的面颊,那由内心牵动着的双唇,那含蓄,模棱两可的微笑,总让人琢磨不透……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据史料记载,"蒙娜丽莎"是当时佛罗伦萨著名的银行家佐贡多的妻子达·芬奇为了唤起她发自内心的情感,曾经请到了钢琴师为她演奏,丑角为她表演但是,这个见多识广,冷漠,理性的女人并没有使画家得到他想要捕捉到的东西,为此,画家不得不将画作断断续续地延迟了三年有一天,这个富贵人在翻阅画家草图的时候,忽然发现了画着鸭掌的图画,她感到非常疑惑画家说,这是他为研究和设计飞行器而画的,因为水流和气流;水浮力和大气浮力;鸭子在水中滑行和飞禽在空飞翔有某种相似之处鸭掌滑水动作虽然简单,但隐藏着飞行器飞行的某种秘密这个冷漠,理性的女人听到这番话,又想到飞行器一旦设计成功,人类将可以在空中自由飞翔的情景……顿时,引起了很大震动,并由衷地发出了微笑这一难得而发自内心深处的微笑立即被达·芬奇捕捉到了,并把它成功地塑造了出来 其实,达·芬奇笔下的这一使人难忘的"微笑"已不是具体的佐贡多夫人的表情了,而是一种具有抽象意义,普遍意义和典型意义的,是"蒙娜丽莎"所有的,是达·芬奇所有的,也是我们大家所共同拥有的人性特质的某种精微的东西也许,这就是《蒙娜丽莎》巨大魅力的所在非常明显,达·芬奇的《蒙娜丽莎》继承了希腊古典主义庄重,典雅,均衡,稳定和富有理想化,理性化的表现规范;但它又进一步突破了希腊古典艺术在人本特质上的局限,为使后来的艺术更进一步走向现实,走向客观,走向更深层,更内在,更微妙的表现树立了楷模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最后的晚餐 达芬奇 油画 1495-1498年 420×910厘米 现藏米兰圣玛丽亚德尔格契修道院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最后的晚餐》(约1498)(壁画 460 x 880 厘米)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在庆祝逾越节的前夜,耶稣和他的十二门徒坐在餐桌旁,共进庆祝逾越节的一顿晚餐 餐桌旁共十三人,这是他们在一起吃的最后一顿晚餐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在餐桌上,耶稣突然感到烦恼,他告诉他的门徒,他们其中的一个将出卖他;但耶稣并没说他就是犹大,众门徒也不知道谁将会出卖耶稣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家列奥纳多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是所有以这个题材创作的作品中最著名的一幅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大多数门徒在激动中一跃而起,而耶稣的形象却是那么的平静我们可以看到他明晰的轮廓衬托在背景墙的窗子里,通过窗子,我们看见恬静的景色,湛蓝的天空犹如一只光轮环绕在耶稣的头上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在耶稣右边的一组中,我们看到一个黑暗的面容,他朝后倚着,仿佛从耶稣前往后退缩似的他的肘部搁在餐桌上,手里抓着一只钱袋我们知道他就是那个叛徒,犹大伊斯卡里奥特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犹大手中的钱袋是他的象征,它使我们想起,他就是为耶稣和其他门徒保管钱财的人,钱袋里装着出卖耶稣得来的三十块银币的赏钱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即使他没有拿着那只钱袋,我们也能通过达芬奇的绘画方式,辨别出这个罪恶的敌人犹大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犹大的侧面阴影旁是圣彼得,我们也可以看见他一头银丝与一副白晰的手,他向年轻的圣约翰靠去彼得垂在臀部的右手握着一把刀,仿佛在偶然中,刀尖对着犹大的背后圣约翰的头朝彼得垂着在所有门徒中,他是耶稣最喜爱的一个约翰象耶稣那样平静,他已经领悟了他主人的话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耶稣左边是小雅各,他力图去理解他所听到的可怕的话,他两手摊得大大的惊叫了起来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从小雅各的肩上望去,我们看到了圣托马斯,疑惑不解的托马斯,他怀疑的神色通过他竖起的手指表现出来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小雅各的另一边,圣菲利普往耶稣靠去,双手放在胸前似乎在说:"你知道我的心,你知道我是永远不会出卖你的"他的脸由于爱和忠诚而显出苦恼的神情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围着耶稣的这六个门徒,处于故事的发生的中心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巴塞洛缪与老雅各的身体向他们倾着,而他们身旁的老安德鲁并没有站起来,但他想听听,于是便举起手似乎要求安静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右边还剩下最后三个门徒,他们正在讨论有关耶稣说的那句话,他们的手指也指向餐桌的中央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他们所看到的这一切,均发生在这幅伟大的作品之中,但每次当我们欣赏它时,都会从门徒的感情与性格中获得新的含义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圣母子和圣安妮 达芬奇 1510年 68×112厘米 现藏巴黎卢浮宫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岩间圣母 达芬奇 祭坛画 1895×1195厘米 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岩间圣母》(约1503-1506)(祭坛画1895 x 1195厘米 )现藏伦敦国立美术馆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此画是应一宗教团体之请而为米兰的圣弗朗切斯科教堂的一间礼拜堂作的祭坛画此画以圣母居图中央,她右手扶婴孩圣约翰,左手下坐婴孩耶酥,一天使在耶酥身后,构成三角形构图,并以手势彼此响应,背景则是一片幽深岩窟,花草点缀其间,洞窟通透露光此画虽属传统题材,然表达手法和构图布局皆表明达芬奇的艺术水平之高深人物,背景的微妙刻画,烟雾状笔法的运用,科学地写实以及透视,缩形等技术法的采用,表明了他在处理逼真写实和艺术加工的辩证关系方面达到了新的水平这幅画是标志达分奇盛期创作开始的作品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圣母与圣婴 达芬奇 木板转于画布 50×31厘米 1478-1480年 现藏列宁格勒赫米塔基博物馆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达·芬奇大事年记: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1452年4月15日 意大利佛罗伦斯共和国的文西村近郊,赛尔·皮耶洛·达芬奇与卡特莉娜所生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1465年 进入韦罗基奥的工作室成为入门弟子(13~14岁)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1473年 创作《圣告图》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1476年 被告密与韦罗基奥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恋之罪,由于他矢口否认,最后被释放(24岁)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1482年 绘《三贤王的膜拜》,返往米兰(30岁)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1483年 接受圣佛郎西斯克,格兰德教会订作《岩石上的圣母》(31岁)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1495年 开始绘制《最后的晚餐》(43岁)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1502~03年 回到佛罗伦斯,开始绘制《蒙娜丽莎》(50岁)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1516年 应法王之邀,赴法国安伯瓦兹(64岁)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1519年5月2日 去世于安伯瓦兹(67岁)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资料来源:http://ccdzjonlinecomcn [wwwgushibacom,点击进入]

参考资料:

http://wwwgushibacom/Folder8/2006711/1390Html

达芬奇是一名艺术家,他从小就喜欢画画,从一次他画的画把他的父亲都吓到了之后,他的父亲就把他送到了一个学画画的地方,在这里他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也是在这儿他的艺术特色逐渐展现出来了。除了大众所知道的达芬奇是一个画家之外,达芬奇还是一个科学家,可能科学家这个词太笼统了,准确的说达芬奇是一个很有科学思想的艺术家。所以达芬奇艺术特色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他的作品都非常的有科学思想。所以在现在的社会中不管是企业家还是艺术家都会去观赏他的画作,因为欣赏达芬奇的作品不仅仅是在欣赏一幅画更多的是在欣赏达芬奇的艺术特色,他们希望从达芬奇留下的作品中找到当时达芬奇的心里所想和他为后世留下来的秘密。关于画画方面,达芬奇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他非常重视人物的内心情感,他非常擅长于永颜色来表达人物的内心和刻画人物的形象。这些都是他的艺术特色。达芬奇在早些年间的时候多画画非常感兴趣,所以算得上是一个非常高产的画家,但是到后来他开始转向科研方面的时候就不怎么画画了,或者说是在这个时期达芬奇画画已经不是以前单纯意义上的画画了,他总是把作品和科学联系起来,甚至还在画作中保留了一些秘密等待着后人们去发现,这些都是达芬奇在艺术方面的特色。达·芬奇是意大利人,他诞生在意大利芬奇镇附近的安基亚诺村,芬奇镇靠近佛罗伦萨。父亲是当地有名的公证人,家庭富有。达·芬奇是非婚生子,他的童年是在祖父的田庄里度过的孩提时代的达·芬奇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兴趣广泛。他歌唱得很好,很早就学会弹琵琶,他的即兴演唱,不论歌词还是曲调,都让人惊叹。他尤其喜爱绘画,常为邻里们作画,有“绘画神童”的美称。

画家常常把辛勤创作出的作品比喻成自己的孩子,可见画家在创作中是寄予着满满的真情实感的。画家创作过程中的每一笔勾勒描绘都倾注着自己的思想感情,都和画家的脉膊一起跳动。

意大利文艺复兴绘画巨匠达芬奇为了创作《蒙娜丽莎》,从构思酝酿到落笔完成用了14年时间。这幅画寄予了达芬奇太多的思想情感,仅是蒙娜丽莎的眼神和嘴唇他就修改了100多遍,最后创作出千古传奇令人无限猜想的蒙娜丽莎的微笑。至今这微笑的谜底都没有人能够解开。《蒙娜丽莎》成为巴黎卢孚宫的镇馆之宝。

无独有偶。法国十九世纪古典主义艺术大师安格尔非常擅长描绘女性形象,尤以人体艺术见长。他一直想创作一幅正面全身的人体油画,在他年富力强的50岁那一年,就有了《泉》的构想。但是追求艺术完美的他一直在思考这幅画每一个细节怎么表现,连画家自己都不敢想象,到这幅作品完成时他已经76岁高龄了。《泉》被世界许多国家列为人体艺术教学的范本。

后印象派大师梵高一生穷困潦倒,颠沛流离,他把全部思想感情倾注在艺术创作上,只有在画画时他才忘掉人世的痛苦,全身心地投入。荷兰十七世纪天才画家伦勃朗受雇为人画一幅画,画家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完成了画作却没有得到雇主的认可,雇主要求他重画,伦勃朗宁可打官司输掉官司也不肯改画这幅画,因为这画中盛满了他的感情。这幅画就是著名的《夜巡》。

画家的情感和想象力一样丰富,都是通过手中的笔凝聚于画中,有的外露,有的含蓄,浇灌着画家的心血和智慧。一枝一叶总关情,画家的每一笔勾勒描绘都是内心思想情感的流露,跟作家写小说,诗人写诗,音乐人谱曲是一样的。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

文艺复兴的精神代表——达芬奇

莱奥纳多·达·芬奇于达芬奇(1452-1519) :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科学家。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1519年5月2日卒于法国。 作为文艺复兴时期作卓越的代表人物,他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他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

达·芬奇的启蒙教师是著名的雕塑家兼画家委罗基奥,对于达·芬奇的影响不仅在严格的绘画写实方面,主要还在于培养了他对科学研究的兴趣。这是决定他日后成为文艺复兴鼎盛时期绘画奇才和多种科技研究家的关键。达·芬奇的兴趣极为广泛,除了绘画,他研究科学与哲学问题。他曾一个人亲自解剖了三十多具尸体,具有丰富的解剖知识。

盛期创作: 《岩间圣母》、《圣母子与圣安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

《蒙娜丽莎》描绘了一位端庄秀美的西方妇女肖像,她面庞秀丽,形象逼真,似乎是真人的存在。坦然自信的神态流露出不可捉摸的带有神秘的微笑,呈现出一种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尊严,看的人仿佛也随之自尊、自重起来,这是对人的一种赞颂。《蒙娜丽莎》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此前是中世纪宗教统治的时代,是对人类压抑的时代,其作品都是以神为题材的。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反传统,画的是活生生的人,以真人为表现内容,此可以领悟到其思想意义的内涵,这是代表新兴资产阶级打碎教会精神枷锁的革命。

《最后的晚餐》这是一个传统的圣经题材。坐在正中央的耶稣推开双手,把头垂向一边,作无可奈何的淡漠表情,这就加强了两边四组人物的变化节奏感,使场面显得更富有戏剧效果。而这十二个人,由于各自的年龄、性格和身份不同,他们的惊讶与疑虑表情也得到各自贴切的表现。人物之间互相呼应,彼此联系,他们的感情不是孤立的,这是大画家达·芬奇最重要的、也是最成功的心理描写因素。古代所谓“多样统一”的美学原则,至达·芬奇的这幅画上才获得了空前有效的体现,其艺术成就也即在此。作为一位伟大的人文主义艺术家,达·芬奇的民主主义立场在意大利资产阶级上升时期是坚定的。事实上也证明,他的这幅《最后的晚餐》一直在鼓舞着世界人民为反对邪恶的势力而斗争。

文艺复兴时期第二位大艺术家——米开朗基罗

米开朗基罗(475-1564年):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盛期的雕刻家、画家和建筑师,是文艺复兴盛期的代表。他少年时代就进入著名的"梅第奇花园",在那里接受了艺术训练,并接触到大量收藏在那里的古代艺术珍品,在他的早期作品中已流露出不凡的气质。米开朗琪罗曾在著名画家古兰达约门下学习,但真正给他启示的是古代雕塑,他在致力于领悟古人成就时,也致力于解剖人体,研究人体的结构和运动,这使他成为量充分发挥人体.表现力的美术家之一。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气势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在他的雕塑上,绘画中,一个个巨人般的宏伟形象挺立起来,就连他塑造的女性形象,也都具有刚勇的气概。代表作:雕像---《大卫》、《摩西》《哀悼基督》;《日》、《夜》、《晨》、《暮》

画---《最后的审判》(西斯庭教堂所作的祭坛画)

雕像《大卫》(1501--1504),像达·芬奇的《蒙娜·丽莎》一样,是美术史中最为人们熟悉的不朽杰作,也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意大利美术特点的作品。在用一块久被弃置的名贵石材雕刻大卫形象时,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米开朗琪罗惊人之处,就在于他摆脱了文字记述的束缚,根据自己的要求,把少年大卫塑造成一位发育成熟、体魄健美的青年男子,一位如神的人,从而极具表现力地传达出他对人的信心、对新社会理想的热情。从15世纪的少年大卫发展为米开朗琪罗的成人大卫,仿佛象征了从早期文艺复兴转入盛期文艺复兴的历程。

《摩西》:对理想的英雄形象的迷恋之情,著名雕像《摩西》上得到进一步发挥。与宁静的大卫不同,这位以色列人的领袖虽然坐在那里,但他肌肉强健的形体中蕴含着无比的力量和内在的紧张感,威严的目光具有震慑一切的气势,这是一位真正的巨人,鲜明体现着米开朗琪罗"令人生畏"的风格。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拉斐尔·圣齐奥

拉斐尔(1483-1520):出生在意大利,师从画风柔和的著名画家彼鲁基诺。拉斐尔的一生虽然像莫扎特那样短促(两人的生平有许多相似之处)。一提起拉斐尔其人,提起拉斐尔的艺术风格,总离不开“超凡入圣”、“尽善尽美”这些始于瓦萨里的形容词,这使广大公众对拉斐尔(世界艺术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的作品无法深刻领会并与之沟通,无法立即把拉斐尔的作品与那些总想用“天才”、“天才表现”等词句来标榜的蹩脚作品分开,从而在他的作品中体味生命的苦闷、浪漫的热情及感情的折磨。

文艺复兴三杰中最年轻的画家拉斐尔,只活了短暂的37年。但他留给后世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安格尔称他是绘画之神。

拉斐尔的作品充分体现了安宁、和谐、协调、对称以及完美和恬静的秩序——从这个意义上说,他的作品确实可被称为“人文主义及文艺复兴世界的顶峰”。

代表作:《美丽的女园丁》、《雅典学院》、《西斯廷圣母》

早期的名作《美丽的女园丁》(约1606)中,拉斐尔吸收了达·芬奇金字塔形的构图方式,以圆润流畅的线条把圣母、耶稣和圣约翰的优美形象和谐地组合起来,创造出充满人间气息的、亲切的"神的世界"。这一世界远离了中世纪的精神,它那纯洁、明朗、单纯、自然的情韵更接近希腊的精神。拉斐尔笔下的圣母,就像人间的母亲一样,以其洋溢着温情的人性,打动了历代渴望美好生活和人间温暖的观众的心灵。作于他生命晚期的

《西斯廷圣母》(1513),完成了1514年,是拉斐尔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是幅祭坛画,一直保存在西斯庭教堂里,故得此名。它兼具两种秉赋,她既象一位善良的民间女性,又具有女王式的严肃性。圣母抱着圣子降落人间是为了献出自己的儿子。西斯庭圣母所具有的文雅、温柔与美貌,致使一位俄国画家感慨地赞美道:“拉斐尔画的圣母,本身就是对人类的想象力的创造。”这一庄严而典雅的圣母形象,可以说是画家所有圣母像中集大成者,是他最成功的一幅圣母像。

简单概括:

1达·芬奇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①艺术特色:把自然科学知识引入美术,是15世纪意大利人的重大贡献,达·芬奇继承了这种传统并大大完善了它。如他的代表作壁画《最后的晚餐》完美的构图、和谐的形与空间、丰富的心理刻划,都显示了古典美术大师达·芬奇的艺术特色。

②代表作:木板油画《岩间圣母》、壁画《最后的晚餐》、油画《蒙娜·丽莎》;

2米开朗琪罗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①艺术特色:米开朗琪罗的作品以力量和其实见长,具有一种雄浑壮伟的英雄精神。他早年的雕塑《大卫像》是最鲜明展示盛期文艺复兴美术特点的作品。他真正实现了把生命从石头中释放出来的理想,以精湛的技巧、强烈的信心,雕凿出这尊完美的英雄巨像。

②代表作:雕塑《大卫像》、《摩西》、西斯廷天顶画《创造亚当》、祭坛画《末日审判》、雕塑《基督下十字架》、设计圣彼得大教堂穹隆;

3拉斐尔的主要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

①艺术特色:拉斐尔的作品一直被人们视力为古典美术精神最完美的体现。他是西方美术史上最擅长塑造圣母形象的大师。他那一系列圣母像,把感性美与精神美和谐无间地统一起来,从而传达出人类的美好愿望和永恒感情。纯真优美、庄重自然、明快清晰、和谐简洁,这些古典美术最为推重的品质,在拉斐尔身上获得了最鲜明的体现。

②代表作:油画《圣母的婚礼》、《美丽的女园丁》、《西斯廷圣母》、《座椅中的圣母》、壁画《雅典学派》;

*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主张和代表作:

印象主义绘画是19世纪法国绘画的进一步发展。这一派画家从19世纪光学研究的新成果中认识到色彩的变化源于光线的变化,于是走出画室在自然光下作画,努力描绘物象在特定时间内所呈现的鲜明的色彩。

印象主义代表人物的基本成就:

①马奈的艺术成就体现在绘画观念的革命和风格的演变;代表作油画《草地上的午餐》、《奥林匹亚》、《吹笛少年》、《牧人狂游乐场酒吧》;

②莫奈以看似随意实则准确抓住本质特征的迅捷笔法,把流动不居的光色效果固定在画布上,给人留下瞬间美的永恒图景。代表作油画《日出印象》、《睡莲》;

③雷诺阿:油画《糕饼磨坊》、《沙邦蒂埃夫人及她的孩子》、《阳光中的裸女》、《浴女们》;

被称为“后印象主义”的画派,除了表明这一画派的画家与印象主义画家有着密切的联系外,从本质上讲,后印象主义又是反印象主义的。因为,后印象主义绘画的主要特点,是反对忠实地描绘客观世界,而要求表现画家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感受,以至可以不受客观对象的形体与色彩的束缚。所以,同属后印象主义画派的三个最主要的画家——法国的塞尚和高更、荷兰的凡高,在他们各自的作品中除了体现这一画派的主要特点外,还具有鲜明的个性。

①塞尚试图实现一种新的坚实结构,并力求对所见事物进行高度理性的综合。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20世纪的艺术通常被认为“从塞尚开始”。它成为立体主义的先驱和20世纪各种理性化抽象艺术的开拓者。代表作油画《玩纸牌的人》、《圣维克图瓦山》。

②保罗·高更主张绘画的抽象性,亦即在;和概括的特性,一直在思考形、色和线的抽象意义。它特别创造了大块色彩的表现力,创造了一种既有抽象性又带装饰性的绘画。代表作有油画《布道后的幻想》、《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我们到哪里去》等。

③文森特·凡高在现代艺术中也许是最出名的,因为他的画具有最独特的个性和非凡的魅力。他画的日常物品都具有极强的个性特征。在形与色的处理上,他喜用夸张或简化的手法,削弱传统的光影手法,有意识地强化色彩价值,利用色彩对比取得价值。代表作油画《向日葵》、《星夜》、《乡间夜路》等。

*20世纪西方美术的特点:

①对传统的借鉴打破了民族、地区、国家、时间等人为的或自然的障碍而更具世界性;

②各门类艺术之间相互影响更趋密切,美术内部,各种形式也相互借鉴、融合,以致一传统的分类和观念已失去了存在的价值;

③“反传统”成为这个世纪艺术的主流;

④20世纪西方艺术更趋向多样化,更具有多变性和主观随意性。

达达主义的基本倾向:

①1916年,一批逃避战争来到中立国瑞士的青年会聚在一起,成立了名为达达的艺术团体。达达形成了一场文学与视觉艺术的运动。“达达”是个杜撰的词,本身并没有什么特点的含义。达达主义攻击以往的文艺传统,包括20世纪初的实验性运动,以批判的眼光重新审视以往文艺的指导原则和美学观念。然而,在艺术方法上,达达主义者接受了未来主义的喧闹,立体主义的并置和任何艺术创造中都存在的偶然机遇。

②代表人物:

a苏黎世达达中最主要的艺术家是让·阿尔普,他主张偶然机遇应当是创造活动比不可少的部分,利用偶然事件是实现把无意识置于艺术之中的主要措施。代表作《躯干·肚脐》;《榔头花》,他所用的是拼贴画的方法,借助抽象化的有机形状和随意涂抹、非描绘性的色彩创造了一个超然于可见世界之外的幻想世界。

b纽约达达团体的核心人物是马塞尔·迪尚。他进行的是“现成品”的实验。“现成品”是指选取日常生活用品或废旧物品制成的艺术品。如《自行车轮》、《泉》、《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等;

他第一件现成品作品《自行车轮》(1913)就是一只安装在垫凳上的车轮。这种嘲弄审美原则、赞扬荒唐行为、宣传反艺术的态度对后来的艺术思想有特别重要的影响。最著名的解释是,他把一个现成品,一只尿斗放到展览会上,取名为《泉》(1917),他说,"我把小便器放到他们(观众)面前,现在他们走来赞赏它的美。"现成品这个概念似乎很适合于那些不是艺术品的东西,它也不是指速写,也不符合于艺术领域公认的术语。这个概念对后来装置艺术很有影响。他的《新娘甚至被光棍们剥光了衣服》以混合材料制成,表现了一种人为机器、机器为人的荒诞感。

1、达·芬奇从小就很聪明, 长得也很漂亮, 非常惹人喜爱。上小学时, 他各门功课的成绩都很优异, 算术课上他提出的一些问题, 经常使老师感到棘手。课余时间, 他的爱好是绘画。

他在木板上、地面上、墙壁上居然无师自通地画出了栩栩如生的蛇、蝙蝠、蝴蝶、蚱蜢……父亲见了, 非常欢喜。邻居们见他画什么像什么, 都亲切地称他为“小画家”。

2、芬奇的父亲本来不想让孩子学画, 希望他子承父业, 当一名律师。但儿子非凡的画艺, 把固执的父亲征服了。在他14岁那年, 父亲终於高高兴兴地把他送到了当时的欧洲艺术中心佛罗伦萨, 拜着名的画家、雕塑家和建筑师费罗基俄为师。

3、 达·芬奇来到作坊以后,老师韦罗基奥就拿来一个鸡蛋让他画。达·芬奇很快就画了几张,可是老师让他继续画,一连几天都是如此。达·芬奇终于不耐烦了,认为老师小瞧了他,让他画这么简单的鸡蛋。

老师看出了他的心思,意味深长地说:“这个蛋可不简单,世上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蛋,即使是同一个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光线不同,它的形状也不一样啊。” 达·芬奇恍然大悟,原来老师是为了培养他观察事物和把握形象的能力呀。

4、有一天, 费罗基俄画了一幅《基督受洗图》, 他自己很满意, 得意之余, 对达·芬奇说: “芬奇, 在这幅画上再画两个天使吧! ”芬奇高兴地答应了一声, 很快就把两个天使画好了, 这两个天使体态活泼自然, 面部表情生动柔和。

老师一看大吃一惊, 相比之下, 自己画的是多么生硬板滞呀。他在心里承认学生超过了自己, 感到既高兴又惭愧, 从此竟然搁笔不画, 专门从事雕刻了。

5、达·芬奇对传统的“地球中心说”持否定的观点。他认为地球不是太阳系的中心,更不是宇宙的中心,而只是一颗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太阳本身是不运动的。

达·芬奇还认为月亮自身并不发光,它只是反射太阳的光辉。他的这些观点的提出早于哥白尼的“日心说”,甚至在当时,达·芬奇就可能在幻想利用太阳能了。

扩展资料

达芬奇生平:

达·芬奇是列奥纳多·迪·皮耶罗·达·芬奇 (意大利文原名:Leonardo di ser Piero da Vinci),(1452年4月15日公—1519年5月2日),意大利著名画家、科学家,与拉斐尔、米开朗基罗并称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之一。

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是发明家、 医学家、 生物学家 、 地理学家 、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全部的科研成果保存在他的手稿中,大约有15000多页,爱因斯坦认为,达·芬奇的科研成果如果在当时就发表的话,科技可以提前半个世纪。

达·芬奇少年时显露出艺术天赋,15岁左右到佛罗伦萨拜师学艺,成长为具有科学素养的画家、雕刻家,并成为军事工程师和建筑师,1482年应聘到米兰后毕业于意大利理工学院成为意大利著名建筑师、画师,在贵族宫廷中进行创作和研究活动,1513年起漂泊于罗马和佛罗伦萨等地。

1516年侨居法国,小行星3000被命名为“列奥纳多”。最著名的作品是《蒙娜丽莎》现在是巴黎的卢浮宫的三件镇馆之宝之一。

参考资料: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所创作的一幅油画,描绘了耶稣和门徒共进晚餐的场景。这幅画讲述的是耶稣与他的12个门徒共进晚餐的故事,其中一个人出卖了耶稣,这个叛徒就是画面中手拿钱袋的犹大。

在这幅画中,达·芬奇精细地描绘了每一个门徒的表情和心理状态,完美地表现出了每一个门徒的性格特征。犹大的形象非常突出,他的表情非常惊恐,左手本能地缩了回来,似乎在避免与其他门徒接触。此外,画面中的其他门徒也呈现出了不同的表情和心理状态,有的人愤怒,有的人疑惑,有的人平静。

总的来说,这幅画表现了耶稣与门徒共进晚餐的场景,同时也揭示了犹大这个叛徒的真正面目。达·芬奇通过精细的描绘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成功地让观众感受到了这个故事的情感和内涵。

达·芬奇他把艺术和科学、理智和情感、形体和精神熔于一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人文主义思想和现实主义表现手法,把艺术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代表作有:壁画《最后的晚餐》、祭坛画《岩间圣母》和肖像画《蒙娜丽莎》是他一生的三大杰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64715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6
下一篇2023-07-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