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教育开展舞蹈教育的意义

基础教育开展舞蹈教育的意义,第1张

基础教育开展舞蹈教育的意义,主要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艺术素养、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及增进学生的自信心、传承民族文化和接触多元文化。

1、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协调能力

舞蹈是一种人体艺术,需要学生运用各个身体部位进行优美的动作表现。舞蹈训练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柔韧度、平衡力、力量、速度、灵敏度等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控制力。舞蹈训练还有助于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呼吸功能、心肺功能等,增强学生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预防疾病。

2、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提高艺术素养

舞蹈是一种情感艺术,需要学生根据音乐、主题、情境等进行自由的身体表达。舞蹈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通过舞蹈动作展现自己的内心世界,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舞蹈教育还有助于提高学生对音乐、色彩、空间等艺术元素的感知和理解。同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以及增进学生的自信心

舞蹈是一种无声的语言,有助于表达人的思想情感。舞蹈教育有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情绪,用舞蹈动作传递自己的喜怒哀乐。舞蹈教育还有助于促进学生与他人的沟通和合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社交技巧。

4、有助于传承民族文化和接触多元文化

舞蹈是一种文化艺术,反映了不同民族和地区的风俗习惯、历史传说、宗教信仰等。舞蹈教育有助于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民间文化,传承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特色。舞蹈教育还有助于学生接触和学习世界各国的舞蹈艺术,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增进学生的跨文化理解。

通过幼儿舞蹈欣赏对幼儿进行更好的艺术欣赏教育:

1、在舞蹈欣赏中,培养和激发幼儿的情感。

情感既能成为人们道德意识的源头活水,又可构成人们道德行为的动力,它一旦巩固下来,就形成一种占优势的情绪特点,并转化为个性。

如果幼儿在其生活环境中经常感受、体验到愤怒或痛苦的情感,他就会逐渐变得爱发脾气,形成抑郁的个性,而如果经常害怕惩罚,则又会养成怯懦的性格和撒谎的恶习。因此,教师要认真培养和激发幼儿积极的情感,使之活泼乐观、精神充沛。

2、在舞蹈欣赏中,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有人认为,舞蹈艺术教育就是教会幼儿几个舞蹈基本动作,表演几个成品舞就行了。其实,在舞蹈过程中,幼儿具有潜在的巨大的创造能力,如果只是要求幼儿的表演技巧而不注意幼儿的创编能力,那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幼儿应该得到培养的能力就被忽视、抹杀了。

在舞蹈教学中,让幼儿先通过舞蹈欣赏感受舞蹈所要体现的精神内容,如有的幼儿在有老师教的成品舞表演中,动作准确合拍、优美自如,但让他们跟着一段陌生音乐舞蹈时,他们就手足“无”蹈了。

这就说明,我们在舞蹈教育时,只注重知识的传播,而轻视幼儿舞蹈能力的培养。在一次教学歌表演《三只小猴》中,我先放一遍舞蹈录像,要求幼儿欣赏后说出表演者所表现的猴子是什么样子,它们是怎样玩耍的以及受伤的动作。

欣赏后让幼儿一边听音乐,一边展开想象,在欣赏的基础上将活泼、明快的旋律转化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猴子玩耍的情景画面。

从基本功的训练,到舞蹈综合素质、修养的培养,以至最后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是高校对舞蹈专业学生技能训练时最为重要的三个环节。

1技术性:舞蹈技术是舞蹈教学的基础。舞蹈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技术训练,包括身体的基本动作、姿势、节奏感、身体平衡等方面的训练。通过技术性的训练,学生可以掌握正确的动作技巧,提高舞蹈水平。

2艺术性:舞蹈不仅仅是技术性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艺术性的表现。舞蹈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表现能力,包括舞蹈表现力、情感表达等方面的训练。通过艺术性的训练,学生可以更好地表现舞蹈的意境和情感。

3个性化: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点和潜力,舞蹈教学应该注重个性化的训练。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水平,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最好的发展。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发挥个性,创造出属于自己的舞蹈风格和表现方式。

除了以上提到的三个基本原则,舞蹈教学还有一些其他重要的方面,包括:

1安全性:舞蹈是一项高强度的身体运动,需要注意身体的安全。舞蹈教学应该注重学生的安全,包括正确的热身、拉伸、跳跃技巧、落地技巧等方面的训练。同时,教师还应该注意学生的身体状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避免因为过度训练而导致的身体损伤。

2创新性:舞蹈是一门艺术,需要不断地创新和发展。舞蹈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属于自己的舞蹈作品。同时,教师还应该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和方法,引导学生走向更加多元化和创新化的舞蹈世界。

3个人评价:舞蹈教学应该注重个人评价,让学生能够得到及时、准确的反馈。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观察学生的表现,及时给予评价和指导,帮助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同时,教师还应该让学生参与课堂评价,鼓励学生互相评价,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总之,舞蹈教学应该注重技术性、艺术性、个性化、安全性、创新性和个人评价等方面的训练和指导,帮助学生在舞蹈领域中不断发展和进步。

舞蹈,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产生。它是以表情、动作、造型等作舞蹈语言,来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

舞蹈以自身的特殊感染力,在现代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舞蹈通过各种动作和表情,表示喜悦、忧伤、哀怨、关切等各种人类的情感,引起人们对生活情景的自由联想,诱发观众的情感活动,引起共鸣,起到教育人们认识生活、鼓舞斗志的作用。

舞蹈还以各种优美的舞姿、丰富的造型动作,构成有美感的形象。舞蹈配以协调动听的舞蹈音乐,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听觉上的美的享受,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和审美能力。

舞蹈还是人们进行自我娱乐和社交活动的一种工具。工作闲暇之余,观摩一场优秀的舞蹈演出,甚或参加到舞蹈活动中去,既可健身又能消除疲劳。跳舞还是一种有效的交际手段,舞会往往是重要的交际场所。在悠扬的舞曲声中,人们相互加强了解,获得信息,增进了友谊。

唐代是我国音乐舞蹈发展的鼎盛时期。

古代的舞蹈分为文舞和武舞。孩子长到13岁时,就教他学音乐、练诗歌舞蹈,先学文舞,年龄稍长,再学武舞。

幼儿舞蹈艺术教育要注意哪些

 在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稍微留心观察就不难发现,几乎每个孩子在开心、兴奋的时候,都会手舞足蹈的以表达自己的情感。舞蹈是一种直观性、感性很强的艺术,特别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迅速、天真活泼、好奇好动、模仿性强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因此,舞蹈成了大多数儿童最喜欢的艺术活动之一。

 3-6岁的幼儿,随着生理上的发育和成长,已基本进入了从幼儿期向少年过渡的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对幼儿进行舞蹈技能的培养,要注意以下几点:

 ◆舞蹈内容上要有明显的'思想性,教育性。通过舞蹈作为桥梁和中介,把幼儿暂时不能完全理解的东西,以优美的旋律和各种舞蹈动作,印入幼儿的心扉。

 ◆应增加地面动作练习和适当的技巧训练,加强幼儿身体素质,锻炼幼儿身体各部位的肌肉能力和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

 ◆在动作上适当强调一定的技术、技巧难度,注意培养训练肩部的开度,胸腰、中腰的软度、力度,胯部、膝盖的开度,脚腕、脚背的力度及灵活性。

 ◆因为每个孩子所处的家庭环境不同,有的家长音乐素质好,重视对孩子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孩子的舞蹈能力可能显得较强;有的家长艺术素质不太好,对孩子的培养不太重视,孩子的舞蹈能力可能显得较弱。

 ◆另外,幼儿的个性也是影响舞蹈能力强弱的原因,个性外向型的幼儿舞蹈能力显得较强一些,个性内向型的孩子舞蹈能力可能显得弱一些。

 所以,在对幼儿的舞蹈能力培养时,要因人施教,对运动能力弱的幼儿降低动作难度,对能力较强的幼儿可采取一定的方式,适当加大动作难度,这样可以使两种不同能力程度的孩子在舞蹈方面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

;

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份,幼儿舞蹈教育是幼儿音乐教育的一部份,它们都是属于幼儿园素质教育的范畴。在现代社会的艺术生活中,音乐与舞蹈各是一门独立的艺术,然而幼儿在进行音乐活动时,音乐与身体动作常常是不能分割的。瑞士音乐教育家达尔克洛兹说过:人类的情感是音乐的来源,而人的情感通常是由人的身体动作表现出来的,在人的身体中,包括发展、感受和分析音乐与情感的各种能力。因此学习音乐的起点,不是钢琴等乐器,而是人的体态活动。幼儿期是人一生中生理、心理发展成熟的重要阶段,开展舞蹈教育不仅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陶冶幼儿性格和品德。而且还可以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借助身体动作感受和表现音乐的能力。

 一、幼儿舞蹈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

 舞蹈是以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的动态造型艺术。在构成舞蹈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舞蹈即是以动作为重要表现手段的。幼儿舞蹈亦是如此。它与成人舞蹈所不同的是幼儿舞蹈是反映学龄前儿童的生活,表达他们思想、感情和态度的舞蹈。它是根据幼儿生理及年龄特点加以创编的。幼儿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教育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加快幼儿新陈代谢,使他们的肌体不断生长发育,在学习动作、练习动作表演这个舞蹈的过程中,幼儿呼吸加快、心跳加速、胃肠蠕动的次数增多,神经系统与循环系统也都积极参加活动。由此可见,舞蹈不仅能发展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而且对幼儿身体机能健康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儿舞蹈可以陶冶幼儿的性格和品德。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虽然人的生理条件,尤其是神经系统的特点,对性格的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微小的。人的性格是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受到社会的各方面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长期塑造而成的。幼儿园开展良好的舞蹈教育,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音乐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幼儿舞蹈也是幼儿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舞蹈教学对幼儿品德的形成也是十分重要。

三、幼儿舞蹈可发展幼儿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

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幼儿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是教师的重要工作。对不同年龄的幼儿一般采用不同的方法。例:用前倾、低位置的、柔软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柔和的目光直视幼儿;用轻柔的小幅度的、近距离的方式去接触幼儿;用柔和、亲切、缓慢、情感重音清晰的语言向幼儿说话,是培养年龄较小的幼儿在放松的状态下把注意力集中到教师身上。老师用充满活力的、姿势多变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愉快、有幽默感和鼓励性的目光直视幼儿;用速度、力度变化丰富且强调语义和情感的语言向幼儿说话,这些方法特别有助于年龄较大的幼儿迅速集中注意力。观察模仿的学习方法是舞蹈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的运用可以保持舞蹈动作的完整性,集中幼儿注意力,学习过程中可不断提高幼儿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和舞蹈表演能力。

另外,幼儿舞蹈具有丰富多彩的主题体裁和表现形式,幼儿在学习、排练和表演舞蹈的过程中,能够同时欣赏到优美的舞姿、悦耳动听的旋律、歌声、绚丽的景色和鲜艳的服装道具,这一切不仅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生活情趣,而且在幼儿的听觉、视觉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他们在得到艺术美陶冶的同时,不断提高身心协调活动的能力。总之,开展幼儿园舞蹈教育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满足幼儿想象、联想、思维和创造性表现,交流合作的需要。为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因此舞蹈在幼儿教育中是促进幼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

民间舞舞蹈美感教学

 舞蹈美感是对舞蹈艺术的审美感受,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舞蹈创作、舞蹈表演和舞蹈欣赏都离不开舞蹈美感。下面是我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民间舞舞蹈美感教学,供参考阅读,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培养舞蹈美感的民族性意识

 由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社会生活的发展、民族的共同爱好情趣以及民族的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的思维定势所形成的审美心理和欣赏习惯,对于构成人们的舞蹈审美感受方式有着直接的作用,而舞蹈的民族性则是增加舞蹈美感的重要因素。舞蹈美感的民族性一般包括舞蹈的民族内容和民族形式的特性。在民间舞教学领域中,老一辈舞蹈教育家们已经形成了一整套完整的教材和训练体系。长期以来,在舞蹈训练的观念和方法上,单纯的体态、元素、动作短句、结合训练等成为教学的主导,致使学生思维死板僵化,舞蹈动作缺乏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其实,民间舞舞蹈教学应该重视民族性的内容,因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熔铸本民族历史、文化的民间舞舞蹈艺术,达到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有其独具特色的舞蹈美感。

 如以蒙古族民间舞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必须要让学生了解蒙古族文化风格对蒙古舞的影响,才能使学生了解富有纵深历史性和鲜明民族性的舞蹈美学特征。蒙古族集中居住在内蒙古草原上,辽阔的草原畜牧生活培养了蒙古族人民勇敢、热情、爽直的性格。他们的民间舞热情奔放、稳健有力、节奏欢快,具有粗犷、剽悍、质朴、庄重的鲜明特点,洋溢着来自大自然的勃勃生机,呈现出一派豪放与自信的“天之骄子”的气概。蒙古族舞蹈除了具备中国古典舞的形、神、劲、律四个要点外,由于蒙古族自身的文化特点和社会生活的风貌,还具有浑厚、含蓄、舒展、豪迈的特点。学生对蒙古族舞蹈的民族内容和民族形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后,就可以对蒙古族舞蹈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从更高的视野上掌控蒙古舞这门艺术形式,在学习动作和表达情感时,就能够更自觉地结合蒙古民族特有的文化内容,从容自如地表现独特的舞蹈美感。

 二、培养舞蹈美感的训练意识

 舞蹈美感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在民族舞蹈教学中,美感训练是基本功训练中的重要一环。美感训练不仅训练了一种表演能力,而且训练如何来表现“美”。在民间舞教学的初级阶段,千篇一律的动作训练单调枯燥,但这种训练必不可少,因为它是培养优秀的民间舞者的必经之路。在早期训练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养成一种训练舞蹈美感的良好习惯。在训练过程中,要让学生一举手、一投足有美感、有思想、有风格,要让学生不断感受和理解其动作的内涵。通过这种长久的训练,学生逐渐学会通过意识、意念和感觉来支配动作,形成牢固的表现舞蹈美和创造舞蹈美的意识。

 教师在培养学生感受舞蹈美感的过程中,既要注重舞蹈动作所表现的自身的人体美,满足审美需要,更要重视不同民族民间舞的风格韵味、民族习性、思想内涵,让每一个微小精细的动作过程都能体现出舞蹈美感来,从而达到准确展现民族民间舞特有的美感艺术的效果。如藏舞的美感训练是深切领会动作与动作的衔接、对比产生的特殊美感,注意动作的高低、轻重、刚柔、动静的起伏变化,强调舞蹈时脚、膝、腰、胸、手、肩、头、眼的配合及统一运用。教师在训练学生感受藏舞的美感时,可以让学生特别注意音乐的基本曲式结构和节奏风格,了解其中蕴含的独特的审美情趣。

 三、培养舞蹈美感的实践意识

 一是让学生带着感情色彩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受大千世界的各种喜怒哀乐,然后带着感情的积累回到课堂来。《乐舞论》中曾经提出过情和味的关系,认为“情感所至,味随之”,可见,舞蹈与情感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情”是民间舞的生命,一举手一投足,以至每一个细小的动作都包蕴着“情”。民间舞以情感宣泄为主要目的,是情感发展到极致时身体的表现。可以说,真实的情感贯注在每一支民间舞蹈中,引导着表演者不断获得美感的源泉。因此,只有让学生调动与民间舞蹈相契合的情感,才能使美感意识充分体现出来,才能使得学生在跳民间舞时会很自然地将自身的情感体会融入到训练中。教师要通过启发教育的方式,开拓和激发学生表演情感的欲望,不断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二是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活动。为了提高舞蹈课的教学质量,要鼓励学生多参加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活动,把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到舞蹈实践中去,注重学生对舞蹈知识的吸收、运用和创造,因为各种舞蹈艺术实践是对舞蹈课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检验,也是教学活动的延伸。为了配合课堂教学,在已有教材的基础上,教师还应该组织学生多观看舞蹈录像,到网络中下载有关的舞蹈资料或舞蹈节目,有条件的还可以利用假期去当地采风,扩展与丰富舞者的眼界与视野,从丰富多彩的生活中获得取之不尽的艺术养料,真正体会到民间舞蹈的审美需要,启发自身的美感意识,把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参与,然后回到课堂中,将自身体验与严密系统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作用,互为补充,成为浑然一体的舞蹈艺术。在这些艺术实践活动中,通过欣赏、比较、借鉴、创新,提高学生的审美标准,激发学生掌握舞蹈知识的兴趣和动力,使民族民间舞得以在艺术的舞台上传承、创新和发展。

 四、培养舞蹈美感的多媒体运用意识

 传统的舞蹈教学方法多采用“口传身授”教学法,即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来传递各种舞蹈动作。这种“口传身授”教学法优点在于使得教与学双方面对面接触,极强的现场感可以使教师与学生的互动达到极致。“口传身授”教学法的缺点也很明显,它在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了学生内在因素的激发,无法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和自我纠正的能力。舞蹈是流动的艺术,舞者跳完以后,在某个时间点上就完全终止,不像美术等其他艺术形式,可以留在纸上进行反观修正,最终达到艺术美感的最大化。所以,教师培养学生的舞蹈美感时,还可以运用多媒体反馈教学法,借助数码摄像机把学生在舞蹈课上所完成的动作记录下来。教师利用多媒体把图像播放出来,让学生共同观看,观察做出的动作是否规范,是否具有民间舞特有的美感特征,在对比中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通过运用多媒体课件制作,还可以丰富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舞蹈教学质量。如教授民间舞的一些民族文化背景资料、风光宣传片、服饰特色、风土人情、舞蹈表演等,都可以制作成教学课件,并加上一些必要的技术性的文字讲解与图像,清晰完整地展示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了解完整的舞蹈形象,体会其中的风格韵味,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兴趣,使其更好地把握民间舞美感的特点。

 民间舞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特色,它的美感精髓与独特的社会生活密不可分,所以民间舞舞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各种方法,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促进学生舞蹈美感的形成,使得他们的舞蹈表演具备打动人心的美感,使他们的舞蹈人生达到更高的境界。

;

 舞蹈训练在促进幼儿骨骼发育、提高孩子们的生理素质及身体素质方面的作用

 幼儿由于其年龄特点,骨骼、肌肉及肌腱较嫩,可塑性强。从幼儿时期开始训练舞蹈,可以矫正一些不良习惯导致的形体毛病。再有,舞蹈是一种以人体动作反映生活和情感的艺术。一个舞蹈通常需要身体各个部位协调动作,经常性的舞蹈训练就跟有计划的体育运动一样,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发育,有效地提高他们的速度,耐力和灵敏度,并增强体质。因而,舞蹈教育有利于幼儿生理素质的提高是显而易见的。

 舞蹈教育在培养幼儿良好的综合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1个性心理素质方面的作用

 舞蹈训练除了能促进孩子们的身体健康发展,还有利于他们气质、仪表等方面的健康发展。舞蹈教育能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使之成为心灵美的人。舞蹈教育锻炼了孩子的意志,增强了孩子们的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自尊、自爱、自强、自信的健康个性。

 2在鼓励幼儿自我表达、培养自信心方面的作用

 首先,笔者认为可以结合“自信心训练法”开展舞蹈欣赏。实践证明,这样训练幼儿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态度和想法,可以有效地培养信心。其次,舞蹈是一种用动作表达情感的艺术活动,笔者在舞蹈教育中着眼于让幼儿学习用动作表现情景。再次,我们应尽可能为幼儿创造展现自己才能的机会。孩子得到的肯定多了,无疑有助于自信心的培养,形成活泼大方开朗的性格。

 确立目标、培养坚持性

 坚持性是指一个人在行动中坚定不移,坚持不懈地克服一切困难和障碍完成既定目的的品质。结合舞蹈教育,我们应引导幼儿确立这样一个目标:争取参加演出活动。这样的目标对幼儿来说是直观的,为此,孩子们会迫切地要求进步,努力地学习舞蹈。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很重要。第一,我们要根据幼儿舞蹈水平和坚持性差异,为幼儿制定出更具体的目标。第二,密切关注幼儿学习的过程,尤其是注意帮助能力较弱的孩子。最后,对幼儿的学习结果,要及时反馈。

 发展社会性

 舞台舞蹈必须按既定的先后顺序出场、退场,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等待和轮流;换演出服装常常需要别人的帮助,孩子们可以从中学会如何请求等待和轮流。所以,将舞蹈中的潜在因素挖掘出来,对幼儿表现出的社会性行为给予充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帮助他们学会合作、分享等技能。

 舞蹈教育在开发幼儿潜能、促进智力发展方面的作用

 首先,舞蹈学习实质是右脑在做“体操”,右脑开发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其次,舞蹈艺术为人提供丰富想象力的广阔天地并给予了孩子们的“知觉促动”。遵循这一原理舞蹈教学应克服单纯传授技巧,而应把舞蹈教学过程变为幼儿自己的探索活动。此外,舞蹈教师的评价应突出培养创新性的要求,充分尊重幼儿个性表达和创造自由。

 舞蹈教育在培养儿童的理解力、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的作用

 幼儿有着奇特而丰富的想象力,甚至乍看起来不合乎常理的情趣,都是儿童世界的“真理”。我们有机地结合这一特点采用科学的教育方式——赏识教育,充分协调幼儿的心理最活跃的因素,由被动变主动地探索、创新。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和较强的理解力,就会对幼儿的想象及创造力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舞蹈艺术特有的感染力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集体观念与竞争精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2683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