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云间》这首诗中哪一句表现了作者情感上和心理上的

《别云间》这首诗中哪一句表现了作者情感上和心理上的,第1张

夏完淳的这首《别云间》中如下诗句:

在外飘泊了三年,今天还是成了阶下囚。

目睹无限河山沦陷敌手,不禁泪水夺眶而出。

天地之间竟无容身之处,谁说它是宽阔的呢?

已知死路近在眼前,但要与生我育我的家乡决别,心中还是难以割舍。

当这位抗清英雄与家乡诀别、踏上死路之际,追念已经殉国的老父,想到家中尚有白发老母、怀孕之妻,一门漂泊,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心中终难无所留恋。诗人并非怕死,只是出师未捷身先死,不死于疆场,而死敌人屠刀下,真是最大的遗憾。“已知”两字体现出夏完淳视死如归、至死不渝的精神。而“难”字,正说明这种不怕死的精神源于爱家乡、爱国家。诗人面对死亡,充满豪情。“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意思是:某一天我坚毅的魂魄归来,定会从空中看到抗清队伍高举的旌旗。屈原《国殇》中:“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意思是说前方的将士虽然阵亡了,但他们的精神不灭,死后变为厉鬼以杀贼。夏完淳化用这个典故,显示了他的冲天豪气。“灵旗”古代出征时所用的一种战旗,上面画有招摇星的图案。星象学家认为天上的招摇星象征边境战争。诗人自信身死之后,灵魂也会回来,看抗清旗帜在空中高高飘扬。

诗人面对死亡,放声高吟,慷慨悲壮,满纸血泪,一片丹心。真是惊天地、泣鬼神,生既伟大,死亦英武。诗句流畅自然,痛快淋漓,气势雄健,具有鼓舞人心的艺术力量。诗中饱含的爱家乡、爱祖国,并为之奋斗而视死如归的精神,表现了一个热血男儿的英雄气概。几百年来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激励人心的力量。夏完淳的一生,如流星划过天空,短暂而耀眼,所有读过他诗的人会永远记住他。

以上供参考。

  《别云间》课堂实录

  师:上课之前我有一点小小的要求,这节课大家能做的事自已做,行不行?

  生:(响亮地)行!

  师:现在大家听一段录音(播放《梅岭三章》录音范读之一)。

  师:这首诗我们都很熟悉,谁来简介绍一下?

  生1:这是陈毅元帅因伤病被围梅山,生命危在旦夕时写下的《梅岭三章》中的第一章。

  师:回答完全正确。我们听了一章,第二章由男同学随音乐背诵,第三章由女同学来背,好不好?注意要有感情。

  男、女生:(配乐背诵)

  师:在生死关头,陈毅元帅仍愿意献身革命事业,并坚信革命事业必将胜利,那我们的古人,尤其是古代的少年,他们在生死关头的表现又是如何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夏完淳的《别云间》,看看能不能从中找出答案(板书课题)。

  既然是学诗,那么,谁来说说,对一首诗,通常我们应该怎么学?

  生2:能够说出作者及有关的历史背景。

  师(插话):能不能到黑板上写给大家看看?

  (学生到黑板上写)

  生3:有感情的朗读,体会诗歌所表现的思想感情(学生上前说并板书所说内容)。

  生4:用自己的话讲述诗歌大意,了解全诗的内容(学生上前说并板书所说内容)。

  生5:可以通过写作,发挥联想和想象,进一步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学生上前说并板书所说内容)。

  生6:我认为最重要的是体会诗中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得到情感上的陶冶。

  生:……

  师:回答得非常好,真让老师刮目相看。大家总结的这些学习方法,我们可以把它概括为“说、读、译、写”四步学习法(在学生的板书中画出说、读、译、写五个字)。

  师:那么,谁来说一说你所了解的作者?

  生7: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号小隐,松江华亭(今上海松江)人。南明诗人,抗清将领。清顺治二年(1645),清兵南下,江南一带抗清义士蜂起,夏完淳随父亲起兵抗清。顺治四年(1647)在故乡被捕,后解往南京,因拒绝清政府诱降,英勇就义。

  师:说得很好。大家注意到他的生卒年代没有?算一算,他多大?

  生:十七岁(四下一片惊叹之声)。

  师:夏完淳十四岁随父亲及老师陈子龙起兵抗清,父亲死难,他只身流亡江汉,继续进行抗清活动,后在故乡云间被俘,1647年在南京被害,年仅十七岁(虚岁)。

  师:(稍停片刻)夏完淳是我国文学史上最年青的诗人之一。他的诗往往是他战斗和生活的记录,是他内心思想感情的体现。我朗诵一遍,大家注意节奏和停顿,注意语气、语调,听不清、听不准的地方作好标记(配乐进行朗读)。

  师:大家试着读几遍,然后互相讨论一下,看看能不能把遇到的问题解决,解决不了的再提出来,我们共同研究。

  (学生模仿范读进行试读,然后展开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生8:老师,刚才您把“灵旗空际看”中的“看(kàn)”读成“kān”了。

  生9:这个字应该读“kān”,我们以前学《石壕吏》时,“老妇出门看”中的“看”也是读第一声的,而且,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这个字又是韵脚,所以肯定是第一声。

  师:回答得太好了,可见你的知识掌握不仅有广度而且有深度。律诗的韵脚一般是平声字,即一、二声的字,所以应该读“kān”,这和我们现在的读音有所不同。我们掌声鼓励,感谢他为我们作了如此精彩的回答!

  (师生鼓掌)

  师:谁来试着读一读这首诗?

  生:(读诗)

  师:同桌或前后桌之间互相再读几遍,注意体会每一句表达的感情。

  生:(读诗,互相矫正,教师巡视指导)

  师:诗大家读过了,肯定也有了自己的感受,那么,你觉得诗句都应以怎样的感情来读呢?

  生10:我觉得第一联应重读“又”字,读出诗人的遗憾与怨恨。

  生11:第二联应重读“谁”字,读出作者深沉的怨愤之情。

  生12:我认为第三联应读出作者对生之留恋,对故乡之不舍,作者并非特殊材料制成的,作者也是人,是有感情的,他更珍惜生命!

  生13:最后两句应读出他对抗清事业成功的坚定信念。

  生:……

  师:说得很好,听了一遍,读了几遍,就把朗读的要点抓住了,很好!现在就按大家说的,我们听着音乐(配以古筝曲或琴曲)一起来诵读,看看能不能读出这种感觉。

  师、生:(一齐诵读)

  师:看来大家已经入境了,这一遍比刚才试读时进了一大步。现在,我们来个小小的比赛,男生读前四句,女生读后四句,我呢,和女生一组,壮大她们的实力,好不好?

  生:好!

  师:《别云间》一、二!

  生:(齐读)

  师:不错,同学们读得有声有色有味,听着你们读,我仿佛置身于悲壮的气氛之中,感受到了诗人的浩然正气。课后再读再品,力争达到更高的水平。现在我们应该具体了解一下诗的内容了。

  师:课前,我们已经按“四字经”(指四字预习法)预习过了,现在请大家参照注解、字典,还有你的“秘密武器”(参考资料),互相研究一下,弄清全诗的大意。

  (学生讨论、研究,教师巡回指导并参与讨论)

  师:谁想发表一下自己的看法?

  生14:我用诗的形式来译这首诗——

  为抗清奔走在外已三年,

  叹如今身陷牢狱成囚犯。

  山河破碎怎不叫人落泪,

  天地虽大我无力挽狂澜。

  早知死期将近来日无多,

  想要告别故乡实在很难。

  待到魂魄归来再看故乡,

  抗清的战旗啊迎风招展。

  师:一首古诗,经过他用诗的形式一译,内容一目了然,作者的意图也显现于字里行间,大家应该向他学习。谁愿意再试试?

  生15:十四岁随父亲、老师一起抗清,如今已过去了三年,父亲已经为国捐躯,刚回到故乡,却又成了阶下之囚,看着这破碎的山河,怎不伤心?怎不落泪?天地如此之广大,竟无我夏完淳容身之地!就要走到生命的终点,虽然死并不可怕,可谁又能无情?谁能不念故土?这里有儿时的记忆,有慈母的身影,有曾朝夕相处的父老乡亲……如今就要永远离开,怎不叫人难分难舍呢?取义成仁已是今日之事,有朝一日,等我的魂魄再回到故乡,我相信,征伐清兵战旗一定会高高地飘扬!

  师:(鼓掌)多优美的一篇小文章!大家觉得怎样?

  生16:他把诗的大意用散文的形式表现出来了,而且还化用了《梅岭三章》中“取义成仁今日事”一句,很有创意!

  生17:他没有局限于诗的本身,而是加入了适当的联想,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生:……

  师:他说得很好,大家评得也不错。译诗不一定要拘泥于形式,这和我们平时的作文一样,应该有创新意识。

  师:年仅十七岁,才华横溢的诗人不肯苟且偷生,就这样慷慨赴死,他用自己的行动实践了成仁取义的志愿!让我们再次朗诵这首诗——

  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我们说了、读了,也译了,大家表现得非常好。想想看,夏完淳决别故乡时有此绝唱,我们所知道的古代诗人中还有谁在生死关头以诗明志的?

  生18:(迫不及待地)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

  生19:夏明翰不是古代诗人。

  生20:文天祥《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师:对。那么,大家体会、比较一下,看看这两首诗表达的思想感情是否一样?

  生21:这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为了理想和信念而视死如归的精神。

  生22:文天祥只想到要名留史册,而夏完淳坚信抗清斗争必将胜利,他死后的灵魂也会看到河山收复,我觉得这种精神更值得敬佩!

  生23:我同意他们的看法,但我还是认为陈毅元帅最值得我们敬重,因为在生死关头他所想的不是自己如何留名“汗青”,而是要以个人的牺牲,让人间处处开遍自由之花!

  (学生鼓掌)

  师:以前我们觉得文天祥的诗就够好了,现在一比才发现还有更好的,真是不比不知道——(学生抢接:一比吓一跳)。通过比较我们可以更深入地理解诗中的思想感情,认识到作者的人格与精神。所以,我们的四步学习法可以再加上一个——

  生:(齐)比!

  (教师板书:比)

  师:类似的诗作还有很多,课后大家可以收集一下,既可作一番比较,又可以积累写作材料,一举两得。

  师:夏完淳用自己年青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战斗的诗篇,这样一首气壮山河的诗篇,不背下来就是我们的损失!用两分钟时间,我们比赛,看谁最先背下来,而且音准、停顿准、感情浓。

  生:(背诵)

  师:谁主动来背诵一下?

  生:(背诵,可采用齐背、男女生分组背、组内个别背等形式)

  师:这首诗我们已经学得差不多了——

  生:老师,我们还没“写”呢!

  生:(焦急地)我们写什么呢?

  师:对,是应该写一写。对我们来说,学了这一课,应该写的很多,例如:假若夏完淳决别故乡时还给家人写了一封信,那么,这封的内容能是什么呢?请大家联系诗作及有关背景,展开联想和想象,替我们的诗人写一封家书。大家可以几个人一组,选一名同学执笔,然后边讨论边写。

  生:(分组讨论、写作,教师巡视,参与讨论并适当点拨)

  师:同学们表现得很好,各抒已见,取长补短,所写的文章中佳句层出不穷,我都不知该欣赏谁的了。你们想欣赏谁的?

  生:某某。

  生24:(到前面读作文)

  母亲大人膝下:

  ……

  儿完淳此次被捕,料想生日无多了,未能尽孝于母亲膝下,儿有愧于养育之恩。……

  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儿矢志抗清,既是不负母亲平日之教导,亦是完成父亲遗愿,母亲定能原谅儿之不孝!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儿愿以一死明志,不苟活于清贼脚下。孟子说“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古人尚能如此,何况后人呢?只可惜大业未成,父亲的遗愿未能实现,实在憾甚!恨甚!

  ……

  家中诸事只能偏劳母亲了,儿媳秦篆(钱秦篆)年轻,可使择人而嫁,莫为我孤独一生;遗腹之子,望母亲抚之成人,待其成年,可告之曰:汝父为抗清而死,无愧于天地……

  ……

  师:谁来品评一下他的作文?

  生25:他写得很好,例如开头的称呼,符合古人书信用法。

  生26:我认为他在文中引用了文天祥的诗和孟子的话,更有助于表达夏完淳舍生取义的精神。

  生27:他写作时大量采用半文半白的词句,使文章有古色古香的味道。

  ……

  生28:我有一个问题,夏完淳才十七岁,文中却提到他的妻子和孩子,这可不大对劲儿。

  (学生大笑)

  师:是啊,这是怎么回事?我们请作者自己来为大家解释一下。

  生24:我以前看过夏完淳的《狱中上母书》,里面提到他有妻有子。

  师:(插话)就这些吗?

  生24:不,还有。古人结婚的年龄都比较早,老师您在讲《江城子·密州出猎》时曾说过王弗十六岁就嫁给了苏轼,所以夏完淳有妻子和孩子也不奇怪。

  师:好哇,你用老师的矛攻老师的盾(学生笑)。他刚才解释得基本正确,这是古今风俗的差异,我们不要强迫古人也来遵守我们现代的婚姻法(学生又笑)。

  (继续请学生读作文、评作文,教师点拨、总结)

  师:我们通过说一说、读一读、译一译、比一比、写一写,充分了解了夏完淳《别云间》的思想内容,深深体会了他那种成仁取义的精神,那么,你现在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生29:我想起了孟子另外一句话“富贵不能*,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我觉得夏完淳年纪虽小,但却是顶天立地的大丈夫!

  生30:夏完淳在生死关头经受住了考验,坚守自己的信仰,成就了千载美名。我们与他当时的年纪相仿,作为跨世纪的少年,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更应该经得住考验,做一个学习和生活中的强者!

  生:……

  生31:老师,对这首诗我有个问题,可不可以提出来“议一议”?

  师:你还发现了问题!太好了!快说说看——

  生31:中国有句话叫“识时务者为俊杰”,夏完淳尽忠的是没落的南明王朝,这是不是有点不识时务?

  师:大家都同意他的观点吗?

  (学生互相讨论)

  生32:是呀,我们历史书上说过,清朝取代明朝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次进步,从这一点上看,夏完淳确实看不清历史发展的方向。

  生33:我不同意这种说法。我认为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人也一样,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我们要从当时的实际出发,要看他身上积极的一面。

  生34:我补充几句。夏完淳的言行虽然有局限性,但他不苟且偷生,能够舍生取义的精神却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不能因为太阳有黑子就否定太阳的光辉,我认为夏完淳是“不识时务”的“俊杰”!

  ……

  师:大家说得实在太好了!夏完淳身上所表现出来的舍生取义的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我们不仅要继承,而且还有责任将之发扬光大,尤其是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

  让我们随着音乐再朗诵一遍全诗,再次感受诗中的浩然正气!

  生:(随音乐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师:这节课我们说了、读了、译了、比了、写了,同学们又加上了一个议,今后学习类似文章时,别忘了试试这种“六步学习法”(板书)。

  大家的表现我十分满意,大家对自己满意吗?

  生:满意(一部分说不满意)。

  师:有的同学说满意,也有的同学说不满意,那肯定是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没机会发表,没关系,课后,大家以《别云间》为话题,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写你所想写的,文体不限,字数不限,我期待着欣赏你们的大作。

  下课!

分类: 人文学科 >> 中国文学

解析:

别云间

明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作者简介]

夏完淳,原名复,字存古,别号灵胥,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县)人。生于公元1631年(明思宗崇祯四年),卒于公元1647年(清世祖顺治四年)。明末少年抗清英雄,著名诗人。九岁善词赋古文,才思敏捷,有神童之称。其诗词或慷慨悲壮,或凄怆哀婉,“如猿唳,如鹃啼”(谢枚如语),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意识。著有《夏内史集》及《玉樊堂词》。

[注释]

1.“云间”,即今上海松江,是作者家乡。顺治四年(1647),他在这里被逮捕。在对故乡的依恋外,诗着重地写他抗清失败的悲愤与至死不变的决心。

2.“三年”句:作者自顺治二年(1645)起,参加抗清斗争,出入于太湖及其周围地区,至顺治四年(1647),共三年。

3.“南冠”,用春秋钟仪的故事。

4.“毅魄”二句:是说死后,仍将抗清。

5.“灵旗”,汉武帝为伐南越,祷告太一,作灵旗。这里指抗清的旗帜。

[译文]

三年为抗清兵东走西飘荡,今天兵败被俘作囚入牢房。

无限美好河山失陷伤痛泪,谁还敢说天庭宽阔地又广。

已经知道黄泉之路相逼近,想到永别故乡实在心犯难。

鬼雄魂魄等到归来那一日,灵旗下面要将故乡河山看。

[赏析]

公元1645年,夏完淳(时年15岁)从父允彝、师陈子龙在松江起兵抗清。兵败,其父允彝自沉于松塘而死。夏完淳与师陈子龙继续坚持抵抗。1646年夏完淳与陈子龙、钱旃饮血为盟,共谋复明大业,上书鲁王(朱以海),鲁王遥授中书舍人,参谋太湖吴易军事。此时南京已陷落,身在义军之中的夏完淳依然抱有消灭敌人、恢复明朝的坚毅决心。为了抗清,义军上下结成了同仇敌忾的情谊。不久义军兵败,吴易被执,夏完淳只身流亡,隐匿民间,继续进行抗清活动。1647年(顺治四年)夏间,夏完淳因鲁王遥授中书舍人之职而上表谢恩,为清廷发觉,遭到逮捕。被解送南京后,夏完淳坚强不屈,顽强斗争,在接受变节降清的原明朝兵部尚书太子太保洪承畴的审讯时,采取反话正说、寓贬于褒的方式当面声色俱厉地痛斥这个朝廷的叛徒、民族的败类,令洪承畴面红耳赤、颜面尽失。在南京狱中,夏完淳给嫡母盛氏写了绝笔《狱中上母书》,一方面以琐琐家事,谆谆嘱托,流露出对家人的依恋不舍之情,一方面又将复明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后嗣为念,表示要“报仇在来世”,体现出视死如归的气节。最终不屈而死,年仅17岁。

《别云间》是作者被清廷逮捕后,在解往南京前临别松江时所作。上海松江县,古称云间,即作者的家乡。作者在此诗中一方面抱着此去誓死不屈的决心,一方面又对行将永别的故乡,流露出无限的依恋和深切的感叹。

诗作首联叙事。其中“羁旅”一词将诗人从父允彝、师陈子龙起兵抗清到身落敌手这三年辗转飘零、艰苦卓绝的抗清斗争生活作了高度简洁的概括。诗人起笔自叙抗清斗争经历,似乎平静出之,然细细咀嚼,自可读出诗人激越翻滚的情感波澜,自可读出平静的叙事之中深含着诗人满腔辛酸与无限沉痛。

颔联抒写诗人按捺不住的满腔悲愤。身落敌手被囚禁的结局,使诗人恢复壮志难酬,复国理想终成泡影,于是诗人悲愤了:“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大明江山支离破碎,满目疮痍,衰颓破败,面对这一切,诗人禁不住“立尽黄昏泪几行”,流不尽“无限河山泪”。诗人一直冀盼明王朝东山再起,可最终时运不济,命途多舛,恢复故土、重整河山的爱国宏愿一次次落空,他禁不住深深地失望与哀恸,忍不住向上苍发出“谁言天地宽”的质问与诘责。

颈联坦露对故乡、亲人的依恋不舍之情。无论怎样失望、悲愤与哀恸,诗人终究对自己的人生结局非常清醒:“已知泉路近”。生命行将终结,诗人该会想些什么呢?“欲别故乡难”,诗人缘何难别故乡呢?原来,涌上他心头的不仅有国恨,更兼有家仇。父起义兵败,为国捐躯了。而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孩,此次身落敌手,自是凶多吉少,难免一死,这样,家运不幸,恐无后嗣。念及自己长年奔波在外,未能尽孝于母,致使嫡母“托迹于空门”,生母“寄生于别姓”,自己一家“生不得相依,死不得相问”,念及让新婚妻子在家孤守两年,自己未能尽为夫之责任与义务,妻子是否已有身孕尚不得而知。想起这一切的一切,诗人内心自然涌起对家人深深的愧疚与无限依恋。

尾联盟恢复之志。尽管故乡牵魂难别,但诗人终将恢复大志放在儿女私情之上,不以家运后嗣为念,最终表明心迹:“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正如诗人在《狱中上母书》中所表示的“二十年后,淳且与先文忠为北塞之举矣”。“已知泉路近”的诗人坦然作出“毅魄归来日”的打算,抱定誓死不屈、坚决复明的决心,生前未能完成大业,死后也要亲自看到后继者率部起义,恢复大明江山。诗作以落地有声的铮铮誓言作结,鲜明地昭示出诗人坚贞不屈的战斗精神、尽忠报国的赤子情怀,给后继者以深情的勉励,给读者树立起一座国家与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不朽丰碑。

全诗思路流畅清晰,感情跌宕豪壮。起笔叙艰苦卓绝的飘零生涯,承笔发故土沦丧、山河破碎之悲愤慨叹,转笔抒眷念故土、怀恋亲人之深情,结笔盟誓志恢复之决心。诗作格调慷慨豪壮,令人读来荡气回肠,禁不住对这位富有强烈民族意识的少年英雄充满深深的敬意。

1、二月江南花满枝,他乡寒食远堪悲。——孟云卿《寒食》

2、莫道春来便归去,江南虽好是他乡。——王恭《春雁》

3、已自不成眠,那更酒醒时候。——向滈《如梦令·野店几杯空酒》

4、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5、天外吴门清霅路。——张先《渔家傲·和程公辟赠》

6、万里妾心愁更苦,十春和泪看婵娟。——华清淑《望江南·燕塞雪》

7、天涯失乡路,江外老华发。——李白《江南春怀》

8、晞发处,怡山碧。——刘克庄《满江红·和王实之韵送郑伯昌》

9、叹神游故国,花记前度。——刘辰翁《兰陵王·丙子送春》

10、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1、江山重叠倍销魂。——李之仪《临江仙·登凌歊台感怀》

12、天怜客子乡关远。——蒋捷《虞美人·梳楼》

13、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嗟险阻,叹飘零。——秋瑾《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

14、飞锡离乡久,宁亲喜腊初。——钱起《送外甥怀素上人归乡侍奉》

15、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崔颢《长干行·君家何处住》

16、可怜此夕看梅花。——吴文英《思佳客·癸卯除夜》

17、归期犹及柳依依。——元好问《江月晃重山·初到嵩山时作》

18、夜寒茅店不成眠,残月照吟鞭。——吴激《诉衷情·夜寒茅店不成眠》

19、永夜角声悲自语,客心愁破正思家。——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20、听杜字声声,劝人不如归去。——柳永《安公子·远岸收残雨》

21、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杜甫《小至》

22、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23、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24、骋望因高云外尽,乡关回首愧烟萝。——石茂华《九月九日登长城关》

25、唯有闲愁将不去,依旧住,伴人直到黄昏雨。——段克己《渔家傲·诗句一春浑漫与》

26、乡国真堪恋,光阴可合轻。——白居易《洛桥寒食日作十韵》

2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8、今年新梦,忽到黄鹤旧山头。——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29、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文森《九日》

30、烽火平安夜,归梦到家山。——崔与之《水调歌头·题剑阁》

31、半窗灯晕,几叶芭蕉,客梦床头。——吴文英《诉衷情·秋情》

32、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33、万结愁肠无昼夜。——蒋氏女《减字木兰花·题雄州驿》

34、西风来劝凉云去,天东放开金镜。——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35、芳草已云暮,故人殊未来。——韦庄《章台夜思》

36、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37、闪烁邻灯,灯前尚有砧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38、江南自是离愁苦,况游骢古道,归雁平沙。——王沂孙《高阳台·和周草窗寄越中诸友韵》

39、诗酒社,水云乡。——辛弃疾《鹧鸪天·送元济之归豫章》

40、叹息繁华地,兴废两悠悠。——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41、凭君莫问:清泾浊渭,去马来牛。——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42、几度思归还把酒,拂云堆上祝明妃。——杜牧《题木兰庙》

43、吴洲春草兰杜芳,感物思归怀故乡。——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44、天涯倦客,山中归路,望断故园心眼。——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45、不用凭栏苦回首,故乡七十五长亭。——杜牧《题齐安城楼》

46、流水极天横晚照,酒阑望断西河道。——赵可《凤栖梧·霜树重重青嶂小》

47、绮罗心,魂梦隔,上高楼。——孙光宪《酒泉子·空碛无边》

48、一别家山音信杳,百种相思,肠断何时了。——施耐庵《蝶恋花·一别家山音信杳》

49、只愿君心似我心,定不负相思意。——李之仪《卜算子·我住长江头》

50、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51、青紫虽被体,不如早还乡。——杜甫《夏夜叹》

52、山围故国绕清江,髻鬓对起。——周邦彦《西河·大石金陵》

53、更那堪、芳草连天,飞梅弄晚。——卢祖皋《宴清都·初春》

54、内苑只知含凤觜,属车无复插鸡翘。——李商隐《茂陵》

5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问《渡汉江》

56、泪鸿怨角,空教人瘦。——吴文英《瑞龙吟·送梅津》

57、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孟浩然《他乡七夕》

58、过尽征鸿来尽燕,故园消息茫然。——赵长卿《临江仙·暮春》

59、送子军中饮,家书醉里题。——岑参《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

60、梦里相思,故国王孙路。——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

61、思欲委符节,引竿自刺船。——元结《贼退示官吏》

62、遥窥正殿帘开处,袍袴宫人扫御床。——薛逢《宫词》

63、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李白《关山月》

64、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65、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黄庭坚《登快阁》

66、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周邦彦《兰陵王·柳》

67、帟幕英僚敞,芳筵下客叨。——孟浩然《与杭州薛司户登樟亭楼作》

68、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69、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张九龄《西江夜行》

70、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宋之问《题大庾岭北驿》

71、翻被梨花冷看,人生苦恋天涯。——张炎《朝中措·清明时节》

72、雁足无书古塞幽。——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73、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戴叔伦《转应曲·边草》

74、几度和云飞去、觅归舟。——蒋捷《虞美人·梳楼》

75、到归时、定有残英,待客携尊俎。——周邦彦《琐窗寒·寒食》

76、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文天祥的《南安军》和夏完淳的《别云间》的两首诗结构和情感表达有(诗人都是以俘虏的身份写下这些诗的,具有爱国之情)的相同之处。

《南安军》:叙述自己被俘北行经过家乡的情景,抒发了宁愿饿死殉国,誓不投降的爱国之情。

《别云间》》回顾抗清经历,表达誓死不屈的决心以及对故乡的依恋,抒写了亡国之痛和壮志难酬的悲愤。供参考。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1)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表现诗人誓死报国,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表现了诗人崇高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体现了他为祖国、为民族而视死如归的大义大勇的精神。

夏完淳的《别云间》:抒写诗人誓死抗清的诗句是: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夏完淳的诗文表现了抵御外辱、矢志复明的心志,抒写了兴亡之恨、山河之泪、家国之痛,歌颂、悼念为国捐躯的师友,痛斥了腐败的朝政,具有饱满的爱国精神、充沛的乐观精神、不屈的战斗精神和悲壮的牺牲精神,是其人生观的真实写照。

表达了诗人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和炽热的爱国热情。

别云间由罗晋、李一桐等主演的《鹤唳华亭》番外篇《别云间》,本来以为番外篇是HE圆满结局,结果还是和原著一样悲剧BE结局。

在《别云间》结局,还是和原著一样,顾逢恩为了给父亲报仇打着拥立太子的名号占领了长州,杀了李明安和皇帝身边的亲卫等等,最后太子萧定权不想生灵涂炭,放弃了这次机会,还阻止了表哥顾逢恩,自废储君之位,顾逢恩对萧定权失望透顶,举剑自刎了。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vfF7agbG1TxCDI659ghKXw

pwd=dzqw 提取码:dzqw    

太子萧定权也被皇帝幽禁起来了,萧定权死前跟陆文昔告别了,知道陆文昔怀孕了,心中稍许欣慰。第二天皇帝来看自己的儿子萧定权,这次他是以父亲的身份来见儿子,萧定权把自己反锁在里面,已经割腕自杀了。

可惜已经晚了,一切都已经晚了,皇帝还等着他开门,皇帝准备离去,大风吹开了窗户,皇帝朝窗户里面望去,发现地上一滩血,看见儿子自杀了很是震惊,皇帝哭着立马叫太医过来,可惜一切都已经晚了,皇帝也是爱自己的儿子的,本来就没打算杀了他的。

陆文昔生下了儿子萧琛后,也下落不明了,结局并没有交代清楚,最有可能陆文昔也殉情自杀了,原著也一样,陆文昔最终生下儿子殉情自杀了,最后只留下了儿子萧琛,这是太子在自杀前给还未出世的孩子留下的名字,而皇上最后还是后悔了,虽然孤独终老,但萧定权给他留下了孙子,皇帝也很欣慰,也非常疼爱萧定权的儿子,跟小时候的萧定权一样可爱。

《别云间》的结局才是和原著结局一样,最后以悲剧结尾,最让人惋惜,最让人印象深刻,而死后的萧定权和陆文昔何去何从呢,其实大家更相信他们最后双双化成飞鹤真正地在一起双宿双飞了。这种手法倒也没有神奇,早在《梁山泊与祝英台》中,就有这种表现手法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416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