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举正 哲学透视笔记 -20 黑格尔哲学:如果哲学可以预测未来

苑举正 哲学透视笔记 -20 黑格尔哲学:如果哲学可以预测未来,第1张

大家都说哲学没用,但如果哲学能够未卜先知,哲学能够预测未来,哲学能够发现文明发展的规律,可以运用这个规律,那么这是不是就有用了吗?

我不敢打包票哲学能够预测未来,但有这么一位哲学家,他的哲学非常重要,也可以说是他之前哲学的终结,也可以算是他之后哲学的开展,这个人就是伟大的德国哲学家黑格尔

他的哲学很特别,也可以用神奇来讲。他最神奇的地方在于,他可以明白的说 历史的发展是有规律的 。其实我们要强调历史发展有规律,并不是说我们可以利用这个规律来预测未来历史的发展,是因为他把整个历史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整体当中的主要概念其实是非常重要的,就是说我们在哲学中称之为这个历史所描述的整个世界发展的过程,而世界发展的一定的成分就是理性,这个理性不但是我们个人的理性,所有人集体的理性,所有人集体的理性在历史上的走向的发展中形成了一个轨迹,这个轨迹最大的特点就是一开始就被决定了。既从历史的一开始就受到同样的结构,同样的系统来影响来发展受到决定。黑格尔称这个整个历史的架构就叫做逻辑。

这与一般意义上理解的逻辑不一样。他认为在逻辑运用当中,主要是我们理性的发展。而我们应用于外。我们今天看到的世界就叫形上学。 我们的理性在我们个人的理性当中就叫逻辑,我们透过我们的理念发展出来就叫形上学。而形上学在整个时间的流动中就是历史。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逻辑+形上学+历史,这的确就是一个强调世界发展规律的哲学。为什么它这么重要,为什么它这么新奇,为什么它这么困难?一方面最主要是它索要开展的问题,你想到历史就是实现理念的过程,而我们拥有理念在实现的过程当中就是逻辑,而这个逻辑砌筑于外就是我们所看到的世界。世界的底层思维它叫形上学。

黑格尔的历史是非常特别的,他强调他的历史哲学大家很自然的想到我们一般所认知的历史。我们一般所认知的历史就是由各式各样的事件所组成的,但是黑格尔的哲学它不但强调规律,它强调历史是一个整体,而且它有固定的方向,历史的展现就是完完全全通过我们的理念来实现这些理念,什么样的理念?就是我们的自由理念。

也就是人都有自由意志。人都有自由意志的理念在整个现代哲学中扮演最重要的角色,除了它能够解决人自己做主自己当家作主的观念意外,另外黑格尔透过自由理念自由意志的实现批判了康德的思想。

康德认为自由意识在历史中的实现是一个纯粹理性的作为,黑格尔讲你缺了一大块,你的这个是有限制的,你没有强调我们世界上在做什么,你只是强调我们有自由意志,但是我们自由意志做什么你没有说明。所以说黑格尔的伟大之处就是说康德已经够伟大了,黑格尔指出康德最大的限制,就是你只谈到理论没有谈到实践。我现在把我们的自由意志在历史当中实践出来,而且这件事是你不管怎么样都非做不可的事情,这个就构成了我们历史主义的实践。这个产生的效果、产生的影响力也非常明显,也因为在这种情况之下,大家可以非常清楚的了解, 康德的哲学是让我们理论上发现理性能够实现,而黑格尔会让我们发现理性不单纯是在思想上,在实践上也会发现,而理性的中间最重要的就是自由的理念,这个自由的理念是主导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方向以及固定的模式 。当然这里强调的是历史当中,无论它是一个方向也好、无论是它的规律也好、无论它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呢,它这里强调的是我们在应用我们的自由理念的时候就是这个道理。不给过这个讲起来还是有点模糊,还是有点虚幻,因为黑格尔哲学当中大家会觉得,你讲了这么多理念,讲了这么多理性,讲了历史、逻辑、形上学。

黑格尔的文字特别难,它难在哪里?刚才讲到逻辑,不是常规的逻辑,而是我们的思维模式。刚才讲到的形上学是整个世界的结构是可以用理念来解释的。黑格尔认为历史当中的事件是可以偶然的,但历史发展的方向跟规律是必然的。所以它难是难在它用的字里面所指的意思是按照他自己的哲学所产生的意思。如果把这一块解开,仔细阅读,会觉得这个哲学很有道理。

黑格尔的逻辑:指的是存在的道理 。存在就是形上学索要讲的主要的观念,我们通常认为逻辑基本上就是一个形式上的规则,思想上推演的一个过程,黑格尔认为这个推演的过程是个人的思想,也是整体的思想,个人参与了整体,而整体包含了个人,所以整个逻辑要解释整个世界、整个历史的想法、思维的方式是固定的。在讲的时候我们说世界能够被我们理解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共同的逻辑,每一个个人参与了这个逻辑,每一个人在理解的过程当中他所理解的方式是属于这个世界中的一部分。那么讲到这一部分做什么呢?因为,其实我们会觉得说要想要理解别人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人心隔肚皮,知人知面不知心,这两句话黑格尔完全不承认,黑格尔哲学强调的观念是说,你所有的发展,所有的历史从一开始的起源统统都已经受到了你在历史的这种基本的架构,也就是他所谓的逻辑的影响。

黑格尔认为人在一开始就已经决定了未来,人一开始最大的特征就是要自由。自由的理念在人的实践当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这个自由运用的范围是全方位的,我们有免于恐惧的自由,我们有免于饥饿的自由,我们有免于灾难的自由,我们有免于压迫的自由,我们有各式各样的自由,我们因此就会为了要实现这方面的自由。比如免于饥饿的自由,以前靠打猎或者是看天吃饭,但是这个不确定,然后我们为了免于饥饿,我们为了免于恐惧,在实现这些自由的过程当中,我们会发觉有一些动物它可以圈养。马牛羊猪都可以圈养,圈养了动物你就不用打猎,没有那种打猎的时候发生的危险,就免于了恐惧的自由,食物的提供很固定,就免饥饿的自由,所以在整个圈养的历史的发展过程当中,你可以发觉,看到一个民族发展的历史当中他使用的工具从石器到青铜器到铁器,到各式各样炼钢,造炮,造剑,这整个过程当中你说历史是偶然的吗?每个事件的发生都是不一样的过程,的确是偶然的,但是要说历史完全是偶然的吗?不,它是不然的。为什么?你为了实现你自由的理念,你就必须这么做,因此你得到的结果。你得到的结果就会产生这样的认知,所以对于黑格尔来讲,历史是表面上看起来偶然,其实是必然。历史的轨迹当中举一个例子,最简单的就是你各式各样的历史,不管你怎么写,你在实现自由理念当中它是有一定方向的,就是这个方向,我们解释叫进步,其实对黑格尔来讲就是实现各式各样的自由。在实现自由的过程当中没有人会因为自由而出现一种不自由的选项,你总是有理由,这个理由当中有的是个人的,有的是事件的,有的是偶然的,但是整体讲起来,整体的历史发展是一个必然的历史,你到这边的时候,你就可以发觉说,哇,这也就是黑格尔要先谈他的世界的结构,然后要说这个世界的结构是由固定的理性,可以让我们掌握。而他称这个理性为逻辑,然后这个逻辑在整个实践的过程当中就是称之为历史,你慢慢了解到黑格尔所强调的这个历史当中,的的确确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关键,这个历史里面就强调说,一、它是一个整体。所有的人所有的行为所有的一切,包含个人的主观的,我们共同实现的客观的以及想要追求绝对的那种都不外乎一种自由理念的实践,而这种自由理念的实践在他称之为精神,个人的精神展现,就是主观的精神。

我们集体展现的精神就叫客观的精神,然后我们绝对精神的实现就是一种包含世界的一切。我们个人的主观是我个人对于整个世界认知的能力,集体的认知能力, 客观的精神主要展现在政治上,在法律上。绝对的精神主要展现在宗教上 。而使得主观的精神客观的精神跟绝对精神额能够结合在一起最重要是一个我们对于整个世界的理性发展有一个逻辑上的认知。有一个形上学的认知,而这个逻辑加上形上学透过历史展现出这一切。所以说在整个黑格尔的全面介绍过程当中,在19世纪的时候,慢慢欧洲的哲学家发觉,黑格尔讲的不单纯是一个哲学而已,他基本上是包含了一切的哲学。这一切包含了从我们个人的心理状态,到客观的政治哲学,甚至到集体的宗教理念的发扬,其中还涵盖了我们的艺术、生活、品味这一切。所以说在十九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一种想法,认为黑格尔哲学太伟大了,它不是单纯的哲学而已,它是包含了神学的思维,很多人就会认为那个绝对的精神其实就是透过人的脑力来理解上帝,因为你要知道,当你讲到世界的结构,当你讲到理性的发展,当你讲到历史的进程的时候,这一切都是神的创造,然后你整体性讲到神的创造的时候,其实你就已经把神等同于创造了,所以黑格尔哲学是包含一切的。这个里面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黑格尔在他的哲学中所使用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大家最有兴趣了解的。

其实这个方法叫做辩证的方法。也就是大家所知道的正反辩证逻辑。正反合的辩证逻辑并不是黑格尔可以提出来的,而是他透过这种辩证逻辑来写他的历史。历史的进程对他来讲完完全全是按照这个辩证逻辑所发展的,对于黑格尔来讲,整个历史之所以能够被理解,因为历史中的个人还有历史中的整体以及历史中的所有的理念,统统都是同一套逻辑所发展出来的,所以彼此之间能够相互理解,而这个相互理解当中有很多事情我们发觉他原来有一个i想要做的做法,有一个想要做的作为,这个想要做的作为是一个基本的理念。这个基本的理念原来属于个人的,后来变成集体的,最后出现了一个相反的观念,这个相反的观念过一段时间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又慢慢融合到原先新的议题里来,这个就是正反合。

黑格尔本身是拿破仑的信徒,对于黑格尔来讲,他讲的历史有一点,他只讲过去已经发生的历史,他认为历史当中出现了非常多伟大的个人,这些伟大的个人当中,他们不但改变了历史,决定了方向,而实际上在轰然不知的情况下,为了自由的理念,他们只是整体历史中的一部分,但是听起来他们是很特别的。所以有英雄。黑格尔认为的英雄有,亚历山大大帝是英雄,凯撒大帝是英雄,拿破仑是英雄。黑格尔对于拿破仑的时候感觉上特别亲切,为什么?因为拿破仑在他的理念上完全实现了对于自由的追求。所以说他认为,拿破仑本身在法国大革命之后,实现了革命的理想,又所向披靡,无坚不摧,征服了整个日耳曼地区,他自己就是日耳曼人,整个日耳曼地区被这样的一个所谓的社会改革者推动民主的大英雄征服了,他自己非常高兴,他在他自己教书的地方还种下一颗自由的树,表示他支持这个理念。

他支持这个理念之后,大家都知道,历史的发展是很吊诡的,很矛盾的,为什么?拿破仑后来称帝了,拿破仑称帝后对于黑格尔来说,拿破仑称帝的事情完全不影响他发展历史的解释,因为他说,在历史发展当中经过时间的转换的时候,就会出现先是有一个正面的议题,推动民主。后来就会出现一个相反的议题,就是正跟反,反议题就是要当皇帝,要当皇帝等于民主终结,然后他自己会发觉历史会是他们综合在一起,结合在一起又出现了新的议题。

整个法国大革命发展过程中,经过好几次,完完全全都符合黑格尔哲学当中的逻辑,这个逻辑就是一个正反合的动态发展。

从这个角度来讲,黑格尔哲学的伟大之处在于它整体的解释了人类文明当中理性当中所需求的这种认知,而这种认知就是按照它的逻辑,按照它的形上学的概念,按照它的历史的进程提出了解释,最伟大支持在于这个解释本身完完全全包含了所有的方面。

它有三个方面包含了所有的方面。 一开始他就说,历史是一个整体,这个历史当中包含了一切,有主观的,有客观的,有绝对的,有相对的; 第二个部分,这个历史的发展是动态的,里面所发生的各色各样的话你会出现先有一个议题,然后它有反对的议题,然后它们有结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新的议题,所以我们说辩证逻辑真的是如虎添翼,让黑格尔对于过去历史的解释根本就没有出现的可能。

黑格尔哲学最重要的一点,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它不一定能够预测未来,它能够解释过去。着还不是它最厉害的地方。黑格尔哲学因为在这个完整的逻辑形上学以及历史,尤其是动态发展的历史“正反合”所组成的辩证逻辑的结构下,黑格尔的哲学是没有办法被批判的。

什么意思?对于黑格尔哲学,你只有全盘相信它,或者是完全不相信它。要不你完全不信,不相信用人的思维来解释上帝。你所拥有的是经验,而经验是有限的,而上帝的本身的概念是一个无限的概念,但是人拥有这个无限的概念,想要解释这种概念,任何东西被0除都是无穷大,所以无限大的概念,这个无限的概念伴随着我们,如影随形,你当然想要以有限度无限。这个唯一成功的例子就是黑格尔哲学,这也是为什么有很多黑格尔哲学迷,它们完完全全相信黑格尔哲学具有这种能耐,能够解释所有我们不能够解释的东西。

所以,如果你不相信,那么基本上你就不会受到它的影响,如果你一旦相信,黑格尔哲学它不会被批判。如果你批判了黑格尔哲学,首先, 你运用你理性的思维,黑格尔讲理性的思维就是一个共同的逻辑展现在个人的理性身上。如果你进行了批判以后发生的过程当中,你可以了解到,世界上这就是我们眼前的历史,对于黑格尔来讲,历史只是由事件所构成的,而真正推动历史的是这个理性的力量。所以你在进行批判的时候,你透过理性进行批判,对于黑格尔来讲,基本上也是发生在历史当中。第三点,假如你非常成功的批判了黑格尔哲学,如果黑格尔地下有知,他会说,这个就是跟我立场的相反。黑格尔的辩证逻辑当中包括了正反合,在历史当中的相反议题,正是我需要的,不透过相反的议题,不会显现我的哲学中的伟大,就像说拿破仑所推动的民主,不是透过他本人想当皇帝不会出现这么伟大的结果,让大家知道如何防范有野心的人,有权利的人会自己重新复辟,再当皇帝,是整个民主推动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一步,而这一步在拿破仑身上所现象的,已经向我们宣示,真正民主的价值是一个持续性的发展,不是一次性的。

我们中国的历史也一样,我们之前有袁世凯的复辟,没有张勋的清朝宣统的复辟,有很多次,所以整个历史的发展推动民主建立共和他不是一次性就有的,有了还有复辟,这个复辟就是一个相反的概念,所以也因为这个原因,让你本身,如果你很成功地批判了黑格尔。如果你不成功就算了。

如果你非常成功的批判了黑格尔哲学,黑格尔会说,没错,我就是需要你来批判,我就是需要你提出一个相反的议题,我就是需要你跟我唱反调,因为你扮演了反的角色,我原来提出了一个正面的角色,解释了世界,解释了个人,解释了理性,解释了世界的结构,解释了个人的逻辑,解释了辩证的关系,我都解释了。那你现在提出一个相反的观念的话,如果你都批判了,你都说出我的限制了,都说出我的问题了,这一切是好事,为什么?因为我对于你的提出相反的论调,相反的议题,相反的观念早就在等了,我需要你来达到一个登峰造极,更进一步发挥我的影响力,所以这样的话,任何对于黑格尔的批判,其实在一开始就决定,黑格尔的哲学需要你来批判,你批判的越成功,使得它的系统越圆满。

黑格尔哲学说服了19世纪的欧洲人。你可以不相信基督教,但不可不信黑格尔哲学的全面性,就有这种神奇的力量。有一种哲学不怕被批判,还欢迎被批判的可能性。

哲学界,将怎么科学的批判黑格尔哲学作为科学努力的一个方向。

因为黑格尔哲学解释了一切,你想要批判它变得不可能,但是大家就会发觉说,这个不能被批判的这种哲学,它到底有没有可以被批判的方向呢?有一个法国哲学家,也是后现代哲学大师,集结哲学与文学一身,德希达,他针对这个问题做了很长的论述,他讲,如果你用传统的方式来讲,黑格尔的确不受批判的,但是只有一种方法可以批判这个哲学,因为这个哲学太全面了,它的发展太动态了,它的对象是整个历史的流程,所以你批判黑格尔哲学的唯一方式,就是你抓住黑格尔的方式,来写哲学的历史,越写越长,越写越多,越写越荒唐,你在这种情况下,当读者一开始就很认真地读,发掘这个这么长的哲学历史,这么多的哲学理念的发展,这么多的内容,越来越,慢慢的你发觉,这个内容在发展过程中,按照正反合的辩证逻辑,不断的发展过程中,你把这个荒唐的面相看懂了之后,你突然,读着读着发出会心的一笑,当你会笑它的时候,黑格尔的哲学就算是被你实际的行动批判了。换而言之,唯一批判黑格尔的方法,就会发觉当历史的流程完全由个人的理性来发挥的时候,它终究会出现一些荒唐,荒谬的地方,当你看到这些荒唐荒谬的地方的时候,你会觉得实在是太有趣了,太好笑了,也因为这个缘故,你就会发觉,这个笑的部分,这个幽默的部分,不是黑格尔原来所预料的反方面的议题,所以说,当你觉得如果你把这个哲学推展到极致的时候,它出现了它的限制。

德希达的观念对于我们哲学的理解帮助非常大,也很重要。对于哲学来讲,要避免极端,追求中庸,如果说你是一个过度极端的哲学,你会出现一个教条化的感觉,你读的不再是一个自由的思想,而是一个教条,教条对于任何人来讲,你批评教条,还不如嘲笑这个教条,所以说这个在哲学的发展过程当中,像黑格尔这么伟大的哲学家,他也是不能够逃避被批判的可能性。就是批判他的唯一可能性,就是你要发挥你的幽默感,让你能够有机会嘲笑他。

不管怎么讲,黑格尔哲学很重要,也很受到重视,但是真正了解他用意的人,并不是像想象那么多。但是至少德希达批判了黑格尔,这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笛卡尔是现代哲学的祖师爷,非常重要,也很容易让人误解他到底在干什么。

笛卡尔为什么这么重要,他是一个开天辟地的哲学家,还是承前启后的哲学家。

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它包含了一个假设。如果他是一个开天劈地的哲学家,那么他就是新,因为现代时期里面所强调的是现代科学对于人时间的影响需要一个新的哲学来面对他。

如果他是一个承先启后的哲学家,即笛卡尔是介于中世纪哲学与现代哲学之间的过渡的角色,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笛卡尔追求百分百确定的知识,这是他的目标,这是他的目的,有可能达成的。笛卡尔做到了百分百确定的知识了吗?如果做到了那么我们就可以说现代科学也做到了,因为笛卡尔要回答百分百确定的知识被科学达成了。这是他追求百分百真实这个目的的主要原因。

实际上,大家都会了解,我们是不可能达到百分百确定的知识。我们也很庆幸人没有办法拥有百分百确定的知识,那么也就意味着对于知识的追求可以持续下去,哪有追求知识的过程中可以一触可及,然后解决了所有的知识的问题,这是不太可能的,也不会是一个好事。

笛卡尔是一个实践科学家,也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所以前面的问题,到底是开天辟地还是承前启后?基本上我们发觉了,笛卡尔的哲学包含了中世纪哲学的影子,但是也启发了现代哲学,中世纪哲学的影子,即笛卡尔也相信人是有灵魂的,他相信人本身在理解当中,心灵与身体是一个二元的存在者,这是笛卡尔能够承前启后的一个主要地方。

另外,笛卡尔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科学家,笛卡尔自己提出了一个天文学系统,涡旋宇宙论,他事实上还发明了把几何与代数结合在一起的解析几何,笛卡尔既是数学家,也是天文学家,同时还是重要的哲学家,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可以知道笛卡尔是实际参与科学的人。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任何从不参与科学的人来看待科学所提出来的想法与做法与没有参与科学的人是很不一样的。如果外行看科学,很多人会认为科学非常伟大,非常确定,非常令人感觉到出乎我们的想象,超级成功。但是实际上参与科学的人,首先科学的发明与发现过程中面对的奥妙非常多,而且在科学实际从事工作当中,里面的想象与假设一点都不能少,还有最重要的是里面有很多是最基本的信念。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笛卡尔的哲学想要充分的了解它,必须要知道他到底在哲学的工作做什么。

笛卡尔的哲学最重要的内容是一个怀疑的方法,在强调怀疑的方法时,他有他的一个想法,他说我们应该放弃没有依据的认知,包含的内容非常彻底。我的经验完全是来自于我的五种感官知觉,嗅觉、味觉、触觉、听觉、视觉,这是我们的经验的产生,但是他们有限,所以我的经验过一段时间就会不存在,我看到东西远了就看不到了,听的东西隔一段距离也听不到了,嗅觉更别讲了,所以说我的经验当中有可能被怀疑,然后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当中,我们会变成我们记忆当中,会非常模糊,到底有没有发生过,像我现在坐在这里,经过十年之后我会记忆非常模糊,我是不是真的做过那些事情。

笛卡尔怀疑论最特别的地方,他自己是数学家,但是他连数学都怀疑,在他写的《沉思录》当中他说“有没有一种妖魔,他能够让我们的脑袋当中假象数学是可能的,其实是不对的”。

笛卡尔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角色,他承继的是中世界的哲学,开启了现代哲学,他是将神学透过他的哲学过渡到科学,所以他在解释的过程当中,中世纪出现妖魔是可以理解的,否则就无法理解笛卡尔为什么这么重要。

笛卡尔自己是数学家,他提出怀疑的方法的时候,目的是什么?我们把所有可以怀疑的部分全部去掉以后,剩下的东西当然就不能怀疑了。

什么东西是一定为真不能怀疑的呢?作为数学家的笛卡尔发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道理。

数学基本上一个系统,先有公理,然后经过推理得到了定理。

笛卡尔老早就知道,公理是有可能出错的,公理如果出错,定理就会出错。比如欧几里得几何学,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是直线,这是公理。这个公理在我们的感官知觉、经验理性当中他是不会出错的,但在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两点之间最近的距离不是直线。

但是,数学中有一样东西是不会出错的。推理。

推理是不会出错的。公理怎么做,经过推理得到定理的时候,公理的结果与定理的结果都可能出错,但定理不会出错。这样就把坏一点方法与推理会不会出错结合在一起提出了他最有名的那句话“我思故我在”,我在思考是事实,但是我思故我在的故就是重点,当我们想到说,如果得到这个推理的时候,我们得到这个部分的时候,接下来就说,只要是我思考,所以我存在。

不是我一个人在思考,你们也在思考,所有的人经过类似的思考,以后就会有这样的情况,即每个人都存在,集结起来就是所有人都存在。 我只能保证我自己存在,谁来保证所有人都存在呢?笛卡尔是数学家、哲学家、科学家,这个问题他讲求的是最根本的逻辑,他的怀疑也是非常根本的,他对于推理的认知也是非常根本的,然后集结起来“我思故我在”基本上是把所有怀疑的方法跟所有能够确定的知识结合在一起,强调了我思故我在,这个道理非常清楚的,你会这样想,我会这样想。

对于笛卡尔来讲,所有人都有思考的能力。

是谁可以保证所有人都存在?笛卡尔在沉思录中讲,上帝可以保证所有人都存在。

笛卡尔怀疑感官知觉,怀疑我们共同的存在,现在的情况变成记忆,然后甚至于连数学基本上都怀疑,甚至怀疑到有妖魔让我们完全被欺骗,假象数学是按照这样计算的,实际上数学不是按照这样计算的,笛卡尔到底要做什么?

笛卡尔是中世纪延伸出来的结果,对于他来讲,有妖魔就有上帝,对于他来讲,我要重建知识,他要强调这个知识的确定性是百分百,能不能做到呢就是要在重建知识的基础上就够了。笛卡尔重建知识他得到的基础就是我不能够否认我的基础是,有个东西正在思考,正在思考的东西不一定是人,我不知道我是人,但是我正在思考这个东西,所以我存在,这没有问题。

但是假设所有的人,我们所生活的外部世界,我们所生活的面对的一切条件,比如人有自由意志,人会死,我们知道这些知识,这些内容当中,是谁来保证这一切的认知都是对的呢,笛卡尔说上帝能保证。

你要追求百分百确定的知识,是很困难的,即使你拥有也不确定是百分百的知识,实际上,所有的知识都有可能被挑战,都有可能被批判,都有可能被指出限制,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观念,但是,拥有百分百的知识是笛卡尔的目标,但他心里非常清楚,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起源是从信念发出的,我们必须要相信某一样东西应该是这样的,这个相信的信念,其实只要能够说的清楚,只要有它存在的道理,你根本不用担心他是不是百分百确定的,没有人能够拥有百分百确定的知识。

所以我们追求百分百确定的知识是不现实的。

我们在追求知识的过程中一定要有信念,这一件事情,从哲学一开始,连柏拉图都不例外。

柏拉图认为,知识就是被证实为真的信念,透过我们的经验证实为真的信念。

我们的经验是有限的,不会是永久的,但是它能够证实在目前的状态下是为真就够了,但真正的重点是有一个信念。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笛卡尔在现代哲学中最大的功用,不是科学,也不是数学,他最伟大的地方是知识论,我们因为笛卡尔的努力,所以后面发展了知识论。

笛卡尔认为,知识的起源是信念,没有信念一切都不用谈了。如果你一味的追求怀疑的方法,到最后你什么都不用学了。

实际上来讲,怀疑的方法发展到极致,一个苏格兰哲学家休谟他就认为,我们如果在追求怀疑的极端的话,最后我们连因果,连归纳,连前因后果都必须要否定,所以实际上休谟认为如果你要怀疑的话,那你什么都不用学了。什么知识都不可能,不但科学不可能,包括基本的认知都不可能。没有办法能够确定你在知识的发展中是有因果的,如果只是连因果都可以被否定的话,那么那就会发现整个知识都是不可能的。

笛卡尔在开始的时候针对这一点,提出了非常好的认知,知识要起源,必须要有信念,有了信念以后,你就有一个坚固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你可以修改它,批判他,你可以透过理性来发展,一步一步地批判这个新年,而实际上人的知识的成长完全就是来自于这种不断的批判,不断的修改,这个我们叫做知识的成长,而知识之所以能够成长,就是它从一开始的信念经过经验上的修改,一步一步的发展,最后这个信念得到经验的证实,能够得到一定的理性的解释,但是它就面临新的瓶颈,需要新的突破,而新的瓶颈,新的突破需要能有新的信念,让我们能够做出一个更为严谨的假设,然后再接受下一步经验上的检验。

所以笛卡尔他提出的不单纯是一个知识论,他提出的是一个科学知识论。整个科学的发展就是如何用我们的经验检验我们的信念,并因此而获得了突破经验的知识。而这种经验发展的过程,所得到的成果就是科学知识。

台大哲学教授苑举正是现代形而上学的不可多得的教授,善于用很生动的事例来解释深奥的哲学概念。对于西方人的思考方式非常深刻的理解。

在台湾,称得上首屈一指。但是确实比较根深蒂固,对康德的思想比较推崇。进而对于西方的新自由主义和教育方式也非常认同。

苑举正教授通过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国际形势、历史事件等,将中华文化所孕育的生活方式与其他国家的文化特征对比,从哲学的角度深入分析了中外文化间的显著差异,从而告诉年轻人要积极建构“中国为主,国际为辅”的现代文化。

台大哲学教授苑举正的个人经历:

曾担任台湾大学哲学系主任,国际逻辑、方法论及科学哲学协会台湾分会主席。

198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政治系,于1983年赴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系院攻读哲学,现任教于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

工作之余,在台湾媒体,也积极通过演讲以及撰文的方式,推广哲学教育,提升社会素质,希望透过各种普及哲学的方式,让国人发现哲学的重要习性。

—苑举正

10-1 放任ZBZY的批判

 满足欲望是一个质化的过程,不是量化的过程。

他是思潮上关键的转折人物。utilisiam

唯物论本身是一种形上学。

唯物论的基本立场是,看到前面的一个东西,至于 这个东西是不是我喜欢的,要靠你赋予的品质来决定 。

钱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钱不保证你能得到幸福,幸福是一个质化的过程

人的行为如果能够被百分百预测,人其实是不开心的。

逻辑上没有问题。如果逻辑上很清楚,就可以用AI解决所有的问题。

问题出在,人不是一个稳定的动物,逻辑正确并不代表一定要接受这个逻辑。人就是很变态的,今天想做善事,明天说不定就不满足,要干坏事

人如果可以被预测,那么你的人生还有什么意义 ?

人有逻辑,并不等于你可以普遍化,把它转化为政策用在人的身上 。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

哪一种理论是科学的?爱因斯坦相对论,达尔文进化论,马克思理论。

弗洛伊德理论有点鬼扯。

年轻人左倾是错误的,本身就是功利主义选出来的精英接受一流的精英教育,还搞什么左倾学潮?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是科学的?因为这种经验与科学是一样的。我看到阳光就觉得温暖,我看到穷人就难过…

留守儿童,无法与父母一起成长,其实这是整个社会结构下的产物。

要让小孩觉得自己与众不同。

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

主要观念是认为资本主义不理性。生产力之强,贫富差距拉大,美国股市累创新高

劳动致富,手,manual work

不敢读哲学的人就读建筑师。

理性是无法定义的,但如果做一件事情没有经过个人的通以强迫做就是不理性的

如果大家都因为预测到别人的行为,而做出自己要做的行为,而不是经过自己的理解,就有疏离感。就是不理性

资产阶级:城市的居民。就是一般人讲的普罗大众

城市人是看不起乡下人的。法文乡下人的解释就是肮脏的乡下人。

马克思主义:因为他有经验上的验证。因此追随者将他看成是宗教

活用哲学关键在于就地取材

西方历史非常强调断裂,discontinuity 。

中华文化历史是连续的,而且是没有发展的。万历十五年– 从汉朝到明朝没有实质变化

政治哲学,从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之后,就断裂的。

政治是技术,不是道德。道德是个人,最多是家庭,能够做到榜样就不错了,事实上也不太可能。道德完美的人不适合做总统

政治是技术,说谎是基本功。

政治为什么不是道德?因为它牵涉到两个人以上,道德是自我的无限上纲,道德是个人的独立要求。政治上你要管住人,我们管住所有人告诉他,你有新的想法,你挺我是值得的。道德的操作:先点名,把没来的骂一顿。以一个形式的条件来要求别人,没有用。政治的做法:你没有来你后悔极了,因为这10分钟,天才与白痴就分开了。

善念信女没有,因为你信的那个人道德可能为0,什么都不知道怎么可以给别人打上道德楷模的标签?这是宗教

政治没有宗教,政治只有美感,政治的美感就是权力。

纳粹是绝对的恶,但纳粹军人都要减肥,军服最漂亮。

政治里面只有技术没有道德,你知道这一点。但你的教育告诉你政治与道德是结合在一起的,你的认知上最大的落差就在这里。

马基雅维利的《君王论》

政治的演讲全部都在学幽默感

政治讲的是技术,让人觉得你很好的技术,而不是道德诉求。

因为很民主。

这个人的爱国情怀是无私的,不掺杂任何金钱利益的,就是单纯喜欢用逻辑思维剖析问题的老头,苑举正教授经常如此表达自己的立场。

苑举正,是中国台湾人,国立台湾大学哲学系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哲学博士,研究领域为科学哲学、社会科学哲学、政治哲学、欧陆哲学、哲学概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3703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