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

如何培养孩子形成良好的情感品质,第1张

你的定位很准,确实是,孩子的情绪调节与家庭环境有莫大关系。

家长要帮助孩子调节情绪培养良好的情感品质,主要有几方面:

一、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让孩子时刻感受到家庭环境中的相互关爱之情;

二、在家长的影响下,培养孩子树立正确的利益观念;

三、参加公益活动。

1、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

首先,要创设舒适安全的生活环境。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温湿适宜、采光照明良好、有充分的活动空间、无噪音干扰、导出充满了绿色植物和美的画面的环境。

其次,教室的环境和玩具和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如小班的教室应有娃娃家、简单的建构区等;中大班的教室角区相应要复杂些,如较有创意的表演区、创意画廊等。

最后,幼儿可在教师设计好的角色游戏中充分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如在布置娃娃家时,主题墙面可以张贴孩子的家庭合影或自己房间的照片,粘贴幼儿手工作品等。创设这种家庭化的生活空间,使幼儿感受到家庭般的氛围,产生安全感、信赖感、愉悦感。

2、创设和谐的社会环境

满足孩子的正常需要是使孩子保持良好情绪的基础。在家庭中要有意识地保持良好的情绪气氛,布置一个有利于情绪放松的环境,避免脏乱、嘈杂;成年人之间要互敬互爱,家庭成员之间也要用礼貌用语,并努力避免剧烈的冲突。

幼儿园教育环境的创设,要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时刻体现一种互动互爱的师幼关系和互学互助的伙伴关系,让幼儿沐浴在健康和谐的情感应答的精神环境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主体性,充分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多观察和了解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丰富他们的成功经验,为他们情感需要的发展创造条件,使他们能在各种有趣的活动中获得成就感。同时,教师应随时引导幼儿开展积极的同伴交往,让幼儿在交往中将内心的喜、怒、哀、乐充分地表达出来,从而增加体验,积累经验。

(二)使用积极有效的教育方法

1、建立幼儿合理的生活常规

给幼儿制订科学合理的生活作息表,内容要丰富并要考虑动静交替,使之养成良好的常规和行为习惯。注意不要轻易破坏常规。行为习惯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持之以恒,让幼儿为人处世时“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当幼儿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情绪也相对能稳定的发展。

2、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意识

当幼儿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自我服务。幼儿只有学会了关心、爱护自己,才能学会关心、爱护别人,才能懂得别人为其所付出的一切。因此要让幼儿参与一切有关并力所能及的劳动活动,从而培养幼儿良好的自我服务能力、意识以及责任感。

3、加强幼儿的体能锻炼

幼儿的体能训练除了帮助幼儿消除体内多余的能量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幼儿广泛的兴趣,从而培养其勇敢、坚强、不怕苦的意志品质。

4、巧用游戏法

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同时也是促使幼儿情绪智力发展的最好的活动形式。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各种角色,体验各种角色所经历的情绪状态;形成换位思考的品质,能经常站在他人的角度上去思考、看待问题,理解他人的情绪、情感,获得有关情绪情感的各种感性知识。

另外,幼儿的自控能力差,情绪的冲动性高,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常常被外界情境所支配,所以,幼儿的情绪有易变性的特点。而在游戏中,他们心甘情愿地接受和遵守各种游戏规则,接受游戏规则的约束,在不知不觉中提高了情绪的调控能力。

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孩子是上天的馈赠,在这些方面我们可以更加清楚地认识我们的宝宝,孩子的能力是否出众决定了未来的发展高度,下面我分享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方法。

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1

1、 要保持家庭中和睦愉快的气氛。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以让孩子心情舒畅。家庭中相互尊重,在家庭中有归属感及价值感,自然滋生积极的情绪。

2、父母的榜样作用。父母要调整心态,用积极的情绪、情感面对孩子和生活,引导孩子使用积极的情绪面对处理问题。

3、鼓励孩子积极的情绪表达。接纳孩子的情绪,父母耐心的倾听,培养孩子积极面对情绪的能力。

4、认识情绪图卡。在家中张贴情绪图卡,经常鼓励孩子使用一些情绪词汇来描述自己当时的感受,帮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的感受。也可以通过游戏方式,让孩子模仿、表演各种情绪,在增加孩子对情绪的认识。同时父母存在情绪时,也可以及时指出自己的情绪给孩子了解,更好地表达帮助孩子积极面对情绪。

5、使用情绪表达语言,和孩子真诚的讨论情绪。比如:我注意到你刚刚动手打了一下弟弟,我很担心。而不评判、指责、否认孩子,孩子的情绪表达也会更积极平和。

6、关注到孩子的性格气质类型,引导使用不同的方式表达情绪。

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性格脾气一样的孩子。积极情绪的培养不是工厂标准件,而应该根据孩子的性格特质进行个性化培养,引导其积极情绪,而非塑造“完美”性格。

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2

积极的情绪,能够让幼儿身心健康的成长。当今社会,物质资料相对富足,孩子大多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然而情感需要却未必得到满足。对于如何培养孩子积极的情绪,父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

家庭中和谐的气氛,家庭成员协调的关系,能够使孩子的内心安宁,情绪稳定,感到安全。首先家长要营造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学会理解和接纳孩子,使儿童感到愉快和满足。心境良好的儿童对各种变化、困难和挫折的耐受力高,能有效应付各种变化,保持平衡良好的情绪。

二、教会孩子表达情感。

在生活中积累的情绪如不能得到宣泄,其内心体验会变得更加强烈。游戏、运动是儿童疏泄情绪的良好方式。家长可以适时带着孩子出门活动,比如旅游、打球、去动物园等等。除此以外,家长还可以教会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的能力,最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增加孩子的情感词汇。

三、教会孩子控制情感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每个文明人都必须学会控制情感,谁也没有权利任意发脾气,而且我们每个人都能学会控制情感。日常生活中,家长对孩子的某些需要可以不要及时给予满足,有时可以拒绝孩子的要求,让孩子学会延迟需求,明白自身的局限性。教会孩子控制情感,首先要教会孩子辨认自己的情绪变化在身体上的反应,了解自己陷入某种不良情感前的“先兆”症状,以便及时加以控制。还可以让孩子接受一些控制情感的训练。

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关心、爱心和耐心,关注孩子,设法培养孩子的兴趣,发挥其长处、特长,帮助消除和转移不良情绪情感,用爱心慰抚孩子,使他们变消极为积极、变沉默为活泼,让幼儿在宽松、和谐的环境中成长。

如何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3

家长必须有目的地培养孩子的积极情绪。

1、成人要以愉快、喜悦的情绪感染孩子

情绪是可以相互感染、影响的,尤其是婴幼儿。家长要有意识地以愉快、喜悦的情绪去感染他们。每天高高兴兴地出门,晚上快快乐乐地回家,千万不要满脸的旧社会,没有这个必要!心理学研究证明:经常发怒的孩子及情绪焦虑的孩子,本上都是因受父母的影响所致。

2、要细心了解孩子的需求,并给以恰当的满足。

孩子有生理和社会心理的种种需求,有些需求如果是合理的,也是成人力所能及的,就应当给予满足,这样可使孩子情绪稳定和愉快。

3、要给孩子有“情绪准备”的时机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往往习惯用命令的方式,要求孩子立刻听从,不给他们留有思考及情绪准备的时机,这样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出现对抗情绪,使孩子的情绪处于消极状态。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必须尊重他们,说服他们,要让他们自然滋生积极情绪。

4、要让孩子不断地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情绪

不要让孩子仅仅在满足吃、穿需要时才产生愉快、喜悦情绪,同时让孩子在完成简单的任务中,或在游戏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欢乐,尤其对于3、4岁的孩子,更要注意这一点。

5、要引导孩子不将爱集中于一两个人身上,以避免在分离时产生痛苦的情绪

对于直接养育照料他的人特别依恋,这是正常的。随着年龄增大,应该引导孩子对更多的人产生爱,这样他们不至于因为同某一个人分离而产生忧虑和痛苦的情绪。

6、要注意防止孩子产生恐惧、愤怒和紧张等消极情绪

1、注意防止产生恐惧情绪。孩子的恐惧情绪,往往是由客观环境和成人不正确的对待形成的。

2、防止产生愤怒情绪。要想防止和消除孩子的愤怒情绪,家长要以身作则,经常以愉快的心情、柔和婉转的言谈和表情影响孩子是最为重要的。

3、防止产生紧张情绪。紧张情绪的产生往往与惧怕情绪的产生相联系。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在英语教学中不但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的发展。一、情感的概念、特征与功能情感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在语言教学中,情感指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感情(emotion)、感觉(feeling)、情绪(mood)、态度(attitude)等。情感具有理智性、社会性和易变性等特征,具有激智、动力、调节、感染和移情等功能。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等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操作系统,动机、兴趣、意志和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构成学习活动的动力系统。情感的动力功能表现为:如果动力系统作用大,操作系统的效率就高,学习效果就好;反之,学习效果就差。情感能调节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焦虑感,它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减缓学习疲劳也会产生调节作用。教师在课堂上流露出的情感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教师的人格品质和言行举止通过情感的介入和作用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会把对教师的情感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课程上来。这种心理效应就是情感的移情功能。 二、情感与语言学习相关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所以把情感态度列为英语课程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因为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和学生本身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一)语言具有情感功能语言是人类交流感情与传输信息的媒介,语言具有认识性、实效性和情感功能。语言的重要功能之一是沟通思想情感,促进人际交往。人际交往不可避免地要涉及人的情感态度,情感态度在很大程度上需要语言来表达和传递。恰当合理地使用语言有助于加深情感,增进友谊和相互尊重。因此,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就是学会与人沟通、正确运用情感态度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过程。 (二)情感态度对语言学习的重要影响情感态度与语言学习密不可分,语言学习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受情感态度的影响。布卢姆认为,一个带着积极情感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感情、乐趣或兴奋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克拉申也对情感和语言学习的关系进行了形象的阐述。他认为,有了大量合适的语言输入并不等于学生就可以学好外语,第二语言习得的过程还受到情感因素的影响,语言输入也必须通过情感过滤才能变成语言的吸收。当学生拥有了积极的情感,如强烈的学习动机、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强的自信、坚强的意志和大胆实践的精神等,输入的语言大部分就会被内化和吸收。反之,当学生出现焦虑、烦躁、紧张、胆怯或厌倦等消极情绪时,大脑的语言习得机制就会对语言学习材料进行情感过滤。学生的消极情绪越重,情感过滤的量就越大,语言的输入效率就越低。如果学生受消极情感的影响太大,就会影响其语言的学习行为。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中常见的消极情感有:因性格内向而害怕与同学和老师交流,一听说考试就怕或由于过分紧张而导致语言表达不流利等。因此,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感,使语言学习中的成功体验与情感态度的发展相互促进。情感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最大因素之一就是学习者的情感控制。教师和学生之间如果没有一种情感上的沟通,传授知识和接受知识就很难收到应有的效果。教师的情感起着信号、感染和动力的作用,师爱是这种情感的具体体现,犹如阳光、雨露、春风。因而,对学生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要以情达理,顺理入情。有理无情不足以感人,有情无理也难以启人服人。教师作为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应处处以学生为本,使他们在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 (三)情感态度与学生的全面发展密切相关基础教育阶段是青少年情感态度发展的重要时期,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就是关注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情感态度是健全人格必备的品质,是新时期基础教育外语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以往的英语教学过于强调发展学生大脑的理性和认知功能,而忽视了非理性方面的发展,造成学生发展过程中的“情感空白”(emotional illiteracy)。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情感是非智力因素, 每一个教学阶段和每一门学科都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情感。这是因为情感具有跨学科特点,直接影响各学科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更重要的是,情感态度与人的发展密切相关。情感的内涵以及情感与英语学习的关系表明,情感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实施情感教学是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消除消极的情感、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主渠道。 三、情感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中的实施当前,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中的情感因素和情感教学被提到一个新的高度。首先,新课程强调情感教学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学习动机,更是指内心体验和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觉得积极情感培养的方法就是多沟通多交流,比如说你和朋友之间可以多见面多聊一聊自己身上发生的事情以及关心一下对方身上发生的事情必要的时候可以拥抱拥抱,你是一个缓解压力的方法和亲近的方法。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心境 心境是一种微弱而持久的情感状态。也就是平常说的心情。心境一经产生就不只表现在某一特定对象上,而是相当一段时间内,使整个生活活动都染上某种感情色彩。如一个人高兴时,对称心如意的事固然表现出满意、愉快的情感体验,对平常冷漠不关心的事情,也会应起新鲜、亲切的情感体验。这便是情感调节行动的功能 。 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些教师在学生面前总是扳着面孔,动辄对学生大家训斥,以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学生心中树立威信,使学生做到言出即从。然而,学生面对这样一张不可接近,甚至可怕的面孔,还怎么能产生愉快的心境,怎么能对其所教学科产生乐趣呢?这便是由于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忽视了心境调节行动的功能所致。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有一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境,实在是重要的。(一)建立积极的师生感情,是给学生创造良好心境的首要条件。师生感情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境。然而,师生感情建立的主导方面是在教师一方的。这便要求我们经常的去接触学生,关心、爱护学生。经常的接触学生既可以在“双向交流”中了解学生的情况,又可以使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爱护。往往在课余时间老师与学生一起愉快活动之后,会使下一堂课都处于愉快地气氛中,使学生很长时间对老师有一种和蔼可亲的感觉。因此,我们应该从日常、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点滴小事上去关心学生,建立积极的师生感情。(二)讲求批评的艺术,才能给学生创造良好的心境。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是天天要“犯错误”的。然而犯错之后老师批评的方式、方法不同,也导致不同的心境。在教育实践中,常可看到对犯同样错误的学生,有的老师的批评使学生心灰意冷或产生对立情绪,以致影响学生一天的生活甚至更长时间;有的使学生心悦诚服,高高兴兴的接受,产生一种良好心境,以致一段时间内该学生很愿意接受老师的教育,很少重犯旧错。所以我们应该讲求一下批评的艺术。批评的方式、方法根据错误的具体情况不同也是多种多样的,如我们常用的告诫法、激将法等。然而不论采取哪种批评方式,教师都要切忌一点------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教育者:“我愈是深入儿童内心世界,体验他们的思想感情,我们教育中的一条非常重要的真理便愈是显得清楚;在影响一个儿童内心世界时,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人的自尊心。” (三)做好家长工作,是保持学生良好心境的又一重要条件。学生在家庭中心境的好坏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这与我们教学活动中的家长工作是密切相关的。然而,当前很多教师的家长工作中形成告学生状的形式。不论是家访或是把家长请到学校,一见面便竹筒倒豆似的诉说学生的不是,甚至责备家长。过后,家长对孩子轻则训斥,重则殴打。对此,苏霍姆林斯基有一段精辟的论述:“找家长是需要的 ,同家长座谈也是需要的,但决不能使孩子产生这样的想法:教师正把他最亲近、最喜爱的人变成一种吓人的东西。使孩子把人看成骇人的怪物,这在教育中是根本不许可的。”这种告状式的家长工作不仅损害了师生感情,而且破坏了学生家庭生活,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心境。所以,我们必须端正家长工作的态度,使家长工作在教学中发挥积极的作用。首先,家长工作要以了解学生在家里的情况,协助家长进行正确家庭教育为目的。其次,做家长工作时要对学生有点给予充分的肯定,适当指出学生存在的问题,改变学生头脑中教师走访家长就是告状的观念。 二、让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 兴趣是指一个人认识掌握某种事物并力求参加某种活动的经常性的意识倾向。兴趣不只是对事物表面的关心,任何一种兴趣都会有使人由于获得这方面的知识或从事改种活动而体验到情绪上的满足。因而,兴趣在人的生活和活动中的意义是巨大的。这是一种强大的动力。 兴趣在学习方面所表现出的愉快的动力作用也是非常明显的。那些对学习感兴趣的学生, 他们在学习上比那些不愿学习而勉强学的学生更为积极,更能坚持不懈,学习效果也更好。然而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是天生就有的,这需要培养。有些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没有注意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而生硬的进行知识灌输,导致了学生对学习产生乏味感觉,甚至把学习当作一种负担。所以在教学中必须重视学习兴趣的培养。 (一)利用小学生不随意注意占主导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直接兴趣。儿童在学习中很容易被心气、醒目的刺激所吸引,他们的兴趣很容易被情景左右,这便有利于学生直接兴趣的培养。直接兴趣是指或事物本身发生兴趣。这种兴趣可以使学生轻松自如的集中注意力,从而不用很大意志努力关注某种事物便可以学到知识。这对学生获取知识具有重要意义。例如:有位教师为使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提高写作能力,有意识让学生办小报、搞剪贴。学生们课后翻书抄报,录章摘句,求知欲高,劲头十足。他们的意识表面上不是为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而实际上在办报时无形之中加宽了阅读面,增大了信息量,提高了写作水平。在这种直接兴趣的鼓舞下学生学习丝毫不感到吃力和紧张,却又得到了意外的收获。 (二)在直接兴趣基础上引导学生关心学习结果,培养间接兴趣。直接兴趣可以使学生愉快的学习。然而并不是一切事物都可以引发直接兴趣,也不是引导学生直接兴趣的事物永远可以使学生感兴趣。因此我们应在直接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心活动的结果,使学生意识到它的结果对自己有意义,从而形成间接兴趣。这种兴趣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最大热情,并力求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取得好成绩。例如前面所例子,如果学生对办小报仅仅保留在直接兴趣的基础上,时间久了,学生这种兴趣就会慢慢消退或被其他兴趣所代替。所以应在前面基础上及时向学生讲述经常阅读对自己知识、能力、道德各个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这样学生就会更加乐于读书,培养起阅读习惯。 三、坚毅的意志品质保证 我们知道学习任务毕竟不是在游戏之中、轻而易举就能完成的,必须经过一定的意志努力。这就需要学生具有坚毅的意志品质。意志是指人们为实现某种目的,在行动中自觉克服困难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意志和行动是不可分的,意志支配着行动,同时也在行动中得以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也充分体现出了意志品质的差异所形成的不同情况;那些意志坚强的学生遇到困难百折不挠,能够取得好成绩;那些意志薄弱的学生遇到困难时产生畏惧心理,采取逃避做法,这样的学生往往学习成绩较差。因此在培养前面所述的两个心理品质的同时,必须培养学生坚毅的意志品质。河南省鹤壁市 姬国强 韩莉其实,人的一生中有谁能够绝对的说自己没有说过一次谎话呢?包括对父母、老师、爱人、朋友、同事、学生,甚至对刚刚懂事的孩子。一位心理学家写过一则短文,他认为,人说谎就像空气一样普遍存在,说谎几乎可以说是人的一种需要;每一个正常的人,大致从6岁开始就学会了说谎,而且一般来说,谎言会伴随人的一生。存在主义者萨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任何一种事物和现象的存在都有其理由,学生说谎也是如此。经过调查分析,我认为学生说谎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由于某种原因,不愿或不敢说出事实的真相,如学习成绩差,做了不该做的事,谈话对方是家长或老师并且较专制,这是,学生为了逃避惩罚而说谎;二是当时的情况对自己不利,如果说出真话将危及自己,为了保护自己而说谎;三是害怕别人知道自己的隐私而说谎;四是害怕说了真话反而会伤害别人。当然,从道德的角度来说,学生说谎是不对的。因此,我们在理解学生说谎、接受学生说谎的同时,还要想出一些方法来防止学生说谎,引导他们讲真话,然后根据实情采取相应的方法来教育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第一、 处理突发事件时,最好采取冷处理。班主任要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进行调查,在掌握实际情况之后,再去处理。假如,你发现某位学生犯了比较严重的错误,很气愤,这个时候你最好不要立即去找当事人解决问题,因为在这个时候,从感性上来讲,你的荔枝很可能失去控制;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人们往往不是要了解情况以教育学生,而是要抓住把柄批评他/她,甚至是惩罚他/她。在师生之间拔剑弩张的情况下,学生会“随机应变”,想着法子编谎言为自己开脱,以逃避惩罚。于是,在谎言之下,简单的事情也会变得复杂。因此,遇到类似的情况,最好先冷静下来,一方面调整情绪,另一方面抓紧时间悄悄的了解情况,等到摸清情况之后,你可装成无意中和当事人相遇的样子,随便聊聊,在他没有思想准备的时候,慢慢的引上正题。这时候即使你知道了一点点,你也要装作知道了很多,甚至是全部,让犯错误的学生感觉不讲真话不行了。这样,一般情况下,他会讲出真情来,你就可以顺利地解决问题了。第二、 如果有几个学生同时参与了某件错事,你想从中了解情况,你最好他们做“隔离调查”。心理学上有一种“囚徒理论”,意思大致是这样的:两个或几个犯罪嫌疑人同时被抓,而警方又没有掌握确切的证据,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警方一般会采取单独审问的方式,因为如果采取集体审问的方式,几个嫌疑人会一起欺瞒警方,掩盖事实真相以逃避惩罚。在单独审讯时,他/她们每个人都会这么想,如果对方招认我不招,那么我就可能被重判,而对方就可以减轻惩罚。于是在这种“趋利避害”的心理作用下,警方审讯的结果一般是两个人都会招认,或者至少有一人会招,于是镇乡就可以大白了。当然,我们不能用对囚徒的态度对待学生,但我们可以借鉴“囚徒心理”达到摸清事实、教育学生的目的。第三、 在向学生了解情况时,首先要注意场合。在涉及比较严重的问题时,最好和同学单独交谈,不要当着众人直接点名批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尊心,不管犯有怎样的错误,他不希望在大庭广众之下被人批评。其次要注意方式方法、语音语调。对学生要以礼相待,不要把学生放在一个对立面上。和学生谈话,要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解除学生的心理戒备,讲明你是在帮他,是为了他好,这样他就自然会讲真话了。第四、 作为办主任还要注意用人格去影响学生。从师德的角度讲,就像教育家乌申斯基所说的“教师的人格,对于年幼心灵的影响是任何教育科学 ,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教育力度”。尽管说谎有一定的普遍性,人有不可避免一生不讲谎话,但作为教师应努力使自己讲真话,少讲谎话,更不能信口开河,否则又怎么去要求学生讲真话呢?最后,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管理,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从心理学的角度讲,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管理风格,这种风格为学生设定了一个心理氛围,在不同的氛围中,学生会有不同的行为表现。因此,作为办主任,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管理学生,在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向心力,使学生信任、尊重老师,自觉地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总之,学生的心灵就像一扇窗户,我们要想办法打开这扇窗,让学生们在阳光的照耀下健康的成长。

1锻炼培养婴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

父母要为幼儿提供独立行为锻炼的机会,要大胆让幼儿去实践,父母可给予帮助、鼓励,但切不可包办代替。

2为幼儿运用言语进行交际创造机会,进而促进幼儿思维活动的发展:

父母要多与儿童交谈、聊天,尽管是犹如自言自语,但对启发幼儿积极主动言语有很大帮助。父母可以在幼儿稍大些时给他讲故事,对幼儿提出问题等等。另外要做到对幼儿的问题要一一回答,使幼儿从成人回答问题中获得言语技巧。这样幼儿言语活动的发展必然会促进思维活动的发展。

3促使幼儿情绪与情感的发展:

幼儿期是情感活动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儿童活动和情感品质的培养都要从幼儿时期开始。幼儿从原来简单的满足和不满足所带来的愉快和不愉快的肤浅情绪反应,开始出现比较复杂的情感和内心体验,如对人、对物的了解态度,有选择地喜欢和他亲近的人交往,对喜欢的玩具玩得兴致勃勃,并在与亲人交往中产生愉快、幸福的内心体验(内心体验就是指心理上的感受),逐渐产生对他人的同情感(如看到小动物死了表示出伤心、同情等),这时家长要给予幼儿良好的情感活动的培养,如应该爱什么、恨什么等等,促使幼儿逐渐出现最初的责任感。如为了做一个好孩子而听妈妈的话、不乱吃零食等。

4对幼儿进行意志行为的培养与锻炼:

新出生的婴儿由于意志活动尚未产生,因此稍有不适即啼哭。1周岁后,随着言语的发展人际交往的需要,渐渐产生了意志活动,如能有意地进行所愿意的游戏、跑跳等各种活动,为了做好这些,能主观控制住自已“淘气”行为等等,这些都是意志活动的最初表现。有的2-3岁幼儿为了达到去动物园看猴子的目的,可步行2-3华里而不让抱着,父母和成人在这时应该对幼儿所表现出的意志活动加以鼓励,并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可能的条件。

5注意力和记忆品质的培养和锻炼:

幼儿期儿童的注意、记忆等心理活动开始形成。父母在此时可有意识的锻炼儿儿童的记忆能力。 如使用幼儿喜欢的玩具、游戏有意识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使之在短时间内达到注意力集中;用生动活泼的小人书、画面给幼儿讲故事,要求他们记住故事内容,经常反复地重复故事内容以锻炼记忆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779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