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营销渠道有哪些?

新媒体营销渠道有哪些?,第1张

渠道包括:

一、微信平台

微信活跃用户65亿,巨大的用户群体,就像一座巨大的富矿,引来众多淘金者。具体而言,在微信平台上,企业常用的新媒体工具和资源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微信个人号、微信群、微信广告资源。

二、新浪微博平台

近两年,有观点认为微博活跃度下降了,“周边的好多人都玩微信,都不怎么玩微博了”,这不过是假象。一方面,微博和微信本就不同,微博是社交媒体,微信是社交IM,所以,王宝强事件之后,“旅游观光线”出现在微博上,而非出现在微信之上。另一方面,持微博活跃度下降观点的人,忽略了中国互联网的分层和渗透速度。根据微博财报,自上市以来,微博活跃用户连续九个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长。微博和微信各有其优劣势。

具体而言,在微博平台上,企业常用的新媒体工具和资源包括:微博企业自媒体和微博广告资源。

三、问答平台(知乎、分答、百度问答、360问答)

常用于新媒体推广的问答平台有知乎、分答、百度问答和360问答。百度问答、360问答被运用于网络推广已久,知乎和分答出现时间虽晚,但营销势能十足。问答平台的功能定位如下:

四、百科平台(、360百科、互动百科)

常用于新媒体推广的百科平台有、360百科、互动百科。百科平台是新媒体中的”旧媒体“,但它的江湖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五、、直播平台(映客、花椒、一直播)

网络直播最大的特点即是,直观性和即时互动性,代入感强。当网络直播与互联网金融结合,网络直播便在信息披露,用户沟通,宣传获客等方面大展身手。

六、视频平台(秒拍、美拍、优酷)

2016年,视频内容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增长,但到目前为止,视频内容的增长还未到达顶峰。根据有关数据预测,到2017年,将有69%的互联网流量都来源于视频消费。而如今,许多的品牌主也开始其视频内容的战略布局,这主要包括了:品牌介绍、品牌宣传、产品促销、增加用户触达、促进用户参与度、业务推广。

几种方法:

病毒营销:

病毒营销是指企业的广告像病毒一样自动地扩散和传播,其对应的另一个词“自来水”,意思是有自然来的“水军”自发帮我们扩散。每个企业都希望实现病毒营销,病毒营销的要诀是什么?钛铂新媒体有一个“创意魔方”的理论,它的核心是要想实现病毒式传播,那么“病毒”一定要设计得有创意,我们在实践中研发出了创意魔方的模型,包括内容创意、话题创意、产品创意和资源创意四个层面。内容创意是指文案、、视频、长图、动图等,在这些方面,通过创意去驱动我们的受众,让他们自发地传播;话题创意是指我们如何去创造话题,让大家形成关注,甚至形成新闻报道的效应;资源创意是指我们如何去进行跨界合作,如何与企业联合;产品创意是指在产品侧如何去做改进和创新,让产品本身具备广告效应。通过这四个层面的思考,可以让我们的企业广告像病毒一样自主地扩散下去。

事件营销:

事件营销(EventMarketing)是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销售目的的手段和方式。

口碑营销:

口耳相传赢天下,口碑营销显威力。口碑营销,以智取胜。不管你是小企业还是大公司,有一种营销方法可以让人人都在谈论你的产品或服务,而且所花成本只是传统营销经费的1/10,甚至连半毛钱都不需要就能产生3~6倍的成效。这种方法便是口碑营销。

饥饿营销:

“饥饿营销”,运用于商品或服务的商业推广,是指商品提供者有意调低产量,以期达到调控供求关系、制造供不应求“假象”、以维护产品形象并维持商品较高售价和利润率的营销策略。

知识营销:

知识营销是通过有效的知识传播方法和途径,将企业所拥有的对用户有价值的知识(包括产品知识、专业研究成果、经营理念、管理思想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等)传递给潜在用户,并逐渐形成对企业品牌和产品的认知,为将潜在用户最终转化为用户的过程和各种营销行为。

互动营销:

所谓的互动,就是双方互相的动起来。在互动营销中。互动的双方一方是消费者,一方是企业。只有抓住共同利益点,找到巧妙的沟通时机和方法才能将双方紧密的结合起来。互动营销尤其强调,双方都采取一种共同的行为,达到互助推广、营销的效果。

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是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出发,唤起和激起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赢得无情的竞争。在情感消费时代,消费者购买商品所看重的已不是商品数量的多少、质量好坏以及价钱的高低,而是为了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

会员营销:

会员营销是一种基于会员管理的营销方法,商家通过将普通顾客变为会员,分析会员消费信息,挖掘顾客的后续消费力汲取终身消费价值,并通过客户转介绍等方式,将一个客户的价值实现最大化。与传统营销方式在操作思路和理念上有众多不同。

一、用户增长方法论及增长思维

1用户增长定义为:通过痛点、产品、渠道、创意、技术、数据等要素实现用户的获取、激活、留存、变现、推荐的增长体系,用户增长包含产品出现前的用户增长、产品生命周期内的用户增长、产品生命周期外的用户增长三个阶段。

2用户增长的三个阶段

(1)产品出现之前的用户增长:找到用户增长的根本驱动因素。

(2)有了产品之后的用户增长:快速引爆用户增长。

(3)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用户增长:开启用户增长第二曲线。

3产品出现之前的用户增长

(1)发现用户痛点

   A找到用户增长的根本动因。

   B五大维度思考痛点。

(2)用户增长的价值性分析。

4有了产品之后的用户增长

(1)制定用户增长指标。

(2)用户增长从0到1。

(3)产品驱动用户增长

   A确定核心业务和主要功能。

   BAARRR模型加强产品自增长能力。

   C产品矩阵和组合拉动用户增长。

(4)渠道拉动用户增长。

(5)通过创意引爆用户增长。

   A创意驱动增长的三大原动力。

   B创意驱动增长的三大原则。

   C创意转化。

5突破产品生命周期的用户增长

(1)第二条曲线的开启时间。

(2)开启第二增长曲线的2种方法。

6用户增长的四大思维

(1)用户思维:用户思维就是要以用户为中心,站在用户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思考用户增长。

(2)本质思维:本质思维就是去思考最基础的因果关系,从复杂的关系和联系中,发现用户最重要的目标或者目的。

(3)价值思维:真正的用户增长是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的统一。

(4)系统思维:系统化思维是指我们在思考用户增长的时候,不能零散孤立地看待事物,而是要以整体、联系的思维认知事物,将对象当成一个系统去研究

   A整体性:看到全局而非局部。

   B立体性:看到立体而非线条,结合行业、宏观情况立体思考。

   C动态性:看到变化而非静止。

二、找到用户增长的根本动因

1痛点界定三角公式

(1)用户:我们的用户是谁

   A找到目标用户。

   B对目标用户进行细分。

   C在细分的基础上创造用户人物角色

    a定性创造人物角色。

    b经定量验证的定性人物角色。

    c定量人物角色。

    d用户、客户及利益相关方。

(2)场景:在什么场景下进行什么事情

   A场景就是“三个间” 

    a时间(when)。

    b空间(where)。

    c心间:人物(who),事情(what),目的(why)。

    C场景是同理心

    D场景是冲突感。

(3)问题:什么问题阻碍了用户需求的达成?迫切性是决定问题价值大小的核心关键。

三、洞察痛点的五大维度

1痛点洞察五大维度分析图。

2生存痛点

(1)痛点方向:与生存或财产相关。

(2)行业角度:医疗、餐饮、化妆品、财务等衣食行行业。

(3)产品角度:与产品功能或功效相关。

3效率痛点

(1)时间痛点:内容太多,选择太花时间;速度太慢,需要等待很久;时间有限,一心不能两用。

(2)空间痛点。

(3)体验痛点。

4价格痛点

(1)价格痛点”的真正解决方案,不是低价,而是让用户觉得有价值,用户感受到产品的价值超越了产品的价格。

(2)低价痛点要带来用户增长需要其他相关支撑:以量取胜,模式创新及降低成本。

5角色痛点

(1)身份角色就是用户和消费者通过产品去彰显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当不能彰显自己身份时,痛点就会产生。

(2)个性角色主要是通过产品来显示自己的个性,价格不一定要很高,但一定要凸显自己的不同之处。

(3)关系角色指人生活在社会中,不得不与各种各样人打交道,并由此而形成不同的关系角色。当你想展示或者确定关系时,痛点就出现了。

6精神痛点

(1)“精神”则更多地具有内显性,是一种内在因素,是“人”与“内在”的关系。目的不是为了向外显示或者展现自我,而是实现自我精神的满足与完善。

(2)精神痛点有2种分类:实现更好的自己,想要在精神上得到更多的满足;现在可能“不好”,比如无聊、孤独等,需要通过某种东西去填补精神空间的空白。

四、用户增长的价值性分析

1迫切性:指用户对这个产品需求的迫切程度(想要解决这个痛点的紧迫程度),用户对需要找到这个产品的紧迫程度越高,就说明用户的痛点越痛,用户也就越有可能使用和购买我们的产品,从而带来用户增长的可能性就越高。

2成长性

(1)定义:指产品能够带来的商业价值,其主要包含市场规模的大小与未来持续增长两大方面,而这两个方面直接决定了用户增长的潜力与空间。

(2)TSM价值预估法

   A总有效市场(Total Availble Market,TAM):即潜在市场规模。指一款产品潜在可达到的全部市场的总和。

   B可服务市场(Served Available Market,SAM ):一款产品可以覆盖的人群和地区,即你的渠道可到达的市场。

   C目标市场(Target Market,TM):即一款产品实际可以服务到的市场范围,其会受到价格、功能、竞品、行业发展、用户细分等的影响。

(3)其他预估法:竞争对手分析及相关行业分析。

(4)用户增长的市场营收评定:企业营收=消费人数消费频次客单价。

(5)用户增长的成长性变化因素:市场的持续性和变化性直接接决定了未来用户增长的潜力和空间。

3替代性

(1)定义:指对于我们的产品,目前市场上是否有替代的解决方案。

(2)没有替代品:应快速进入该市场。

(3)有显性替代品

   A替代品的市场份额高,产品体验好:应慎重进入该领域。

   B替代品的市场份额低,产品体验好:应快速进入市场,强化用户体验。

   C替代品的市场份额低,产品体验差:快速进入市场。

   D替代品的市场份额高,产品体验差(垂直市场、竞对正在快速占据市场、垄断性行业):应谨慎进入市场。

(4)有隐形替代品:寻找替代品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从解决问题的思维出发,即有哪些产品解决了与我们相同的痛点。否则就会遗漏隐形替代品。

五、制定用户增长指标

1产品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不同增长指标。

2用户增长指标分析图。

3确定增长指标

(1)找到第一关键性指标(OMTM,即北极星指标)而不是虚荣指标。

(2)用户增长第一关键性指标的特点和标准

   A与商业模式&用户价值相关,是一个核心驱动指标。

   B直指现阶段的问题,是一个可以反映用户增长问题的指标。

   C具有可执行性,是一个可以操作的指标。

(2)不同产品的第一关键性指标。

4增长指标拆解

(1)对增长指标进行进一步的拆解,以找到影响用户增长的关键环节和问题,如下拆解案例。

(2)数据分析(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辅相成,数据分析主要回答易量化、边界清晰的问题,而定性分析则回答涉及用户价值观、用户体验等问题,如下图。

5用户增长的AARRR模型

(1)AARRR并非是一个先后顺序关系。

(2)推荐(Referral)贯穿获客、激活、留存和变现环节。

(3)AARRR模型需要整体设计。

(4)多业务形态的平台需要根据业务的不同对用户进行分层分析。

(5)AARRR模型在不同的产品发展阶段其关注重点不同。

(6)影响AARRR模型的重要因子:渠道、产品和创意,这三大因子贯穿整个AARRR模型。

六、增长从0到1:MVP及冷启动

1MVP的定义及误区。

2冷启动与种子用户

(1)冷启动不是产品运营推广的初级阶段,冷启动的目的是通过种子用户验证MVP是否解决了用户问题和用户痛点。

(2)种子用户的特点:对痛点感受最强烈且愿意互动和反馈的目标用户。

(3)寻找种子用户的途径:社区、社群、线下、熟人圈、KOL、邀请。

3MVP的测试与迭代

(1)MVP的测试方法:数据分析、用户访谈、A/B测试。

(2)MVP的迭代过程。

七、打造无形的用户增长引擎(强化产品)

1强化产品的目的是在一个地方打透,形成强大的竞争壁垒和增长势能,从而形成用户增长的“爆点源”。

2业务:聚焦核心痛点业务

(1)做什么?不做什么?

(2)什么时候做?如何做

   A自身的情况,包括产品、及时、资金实力等。

   B目前行业和竞品的发展情况等。

   C产品的发展处于哪个发展阶段。

   D是否可以通过刚需高频流量业务带动其他业务的用户增长。

3产品:确定产品主线功能

(1)一个产品,一条主线。

(2)产品功能的排列组合。

4感知:强化用户产品感知

(1)产品感知:指用户对产品痛点的感受与认知。产品感知是用户通过产品、市场、品牌、运营、客户等形成的对产品的全方位的认知和感受。

(2)强化产品感知之所以很重要,是因为它能快速形成认知感知和消费决策。从而影响用户增长。

八、为产品添加自增长基因(增长机制产品化)

1获客/推荐:产品化的获客/推荐的方法

(1)邀请裂变:分享获利、多方优惠、协助任务。

(2)场景化:指通过打造社交化的场景,引导用户分享传播,从而实现获客和推荐(比如微信红包)。

(3)炫耀因子:排行榜。

(4)痒点功能。

(5)注意事项

   A为用户提供利益和价值。

   B不断创新玩法。

   C测试调整,删除不好的功能。

2激活:通过产品引导提高用户激活率

(1)激活误区(主要指激活指标误区)。

(2)激活的关键因素和方法

   A价值:能为用户提供价值而且还要有好的用户体验。

   B引导。

   C刺激:利益刺激、信任背书。

3留存:让产品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价值

(1)提升留存的本质是为用户提供持续的价值。

(2)绘制并关注留存曲线。

(3)留存标准

   A关注留存率。

   B关注留存成本。

(4)留存的3个阶段及提升留存的方法。

4变现:通过一些产品的玩法提高变现能力

(1)变现三步骤。

(2)四大变现模式。

(3)影响变现的重要指标和关键因素:LTV>CAC。

(4)通过产品提升变现能力的方法

   A客单价:关联销售,相似推荐,价格优惠,价格锚定,附加服务及调整品类/商户结构。

   B毛利率:提升人效及提升钱效。

九、设计用户增长的产品矩阵和组合

1产品矩阵:指通过不同的业务线和产品组合,共同构成的一个产品集群。这些业务与产品在整个产品矩阵中承担着不同的职能和角色,相互协同、互为支撑、相互导流,带动用户增长。

2产品矩阵的宽度是指矩阵是由多少业务线组成的,而长度则是指每条业务线是由多少产品组成的,产品的宽度和长度构成了一个稳定的相互支撑的矩阵。

3产品矩阵的作用

(1)各司其职,互为支撑,以及提供增长保障。

(2)相互导流,相互带动用户增长。

(3)串联用户触网场景,大数据实现精准增长。

4产品矩阵实现用户增长的注意事项

(1)产品并非越多越好。

(2)产品之间忌相互“残杀”。

5产品矩阵驱动用户增长的方法

(1)如何构建产品矩阵。

(2)如何设计流量产品

   A低价/免费产品

    a需要有与之配套的利润产品设计

    b注重低价/免费产品的用户价值

   B噱头产品

    a噱头产品要产品化才能带来持续流量。 

    b噱头产品必须是基于用户痛点的。

   C高频产品(高频带低频)

    a产品组合的相关性。

    b目标用户的重合性。

十、通过渠道和圈层驱动用户增长

1信息传播由中心化到去中心化的改变对增长带来如下影响

(1)用户触达困难。

(2)流量错位:指渠道带来的流量人群与我们的目标用户没有重合或者重合度低。

(3)流量圈层化:圈层在大众媒体时代,主要特点是小规模的、零散的、弱影响力的。

2通过圈层实现用户增长

(1)找到圈层

   A确定目标用户。

   B目标用户的圈层细分。

    a必须是目标人群的子集。

    b要有相同的兴趣、爱好、经历、职业、价值观等。

    c必须是可执行的、可用的,而不是笼统的、宽泛的。

   C圈层分级

(2)引爆圈层

   A打法:聚焦核心圈层

    a在一段时间之内,只聚焦核心痛点的核心圈层。

    b具体到某个运营活动、创意和传播等,也要聚焦核心圈层。

   B引爆点:找到圈层的超级节点。

   C内容:圈层的千层千面

    a根据不同圈层设计不同内容。

    b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节点。

(3)圈层破壁:从圈层到跨圈层

   A同时覆盖更多的圈层。

   B通过一个圈层影响另一个圈层

    a圈层的“茧房”壁垒。

    b找到跨圈层超级节点,实现圈层破壁。

    c跨圈层注意事项:可以跨圈层,但不要随便跨圈层;找到跨圈层的超级节点固然重要,但好创意也不可或缺;跨圈层能带来流量,但产品本身才是根本。

十一、创意驱动用户增长的原动力

1创意驱动用户增长的三大原动力:动物本能、社交驱动及情感刺激。

2动物本能(趋利避害)

(1)锚定原理:触发用户“贪”的心理

   A价格锚定。

   B形象锚定。

(2)损失厌恶:失去比得到更痛苦

   A定义:损失厌恶是指人们面对同样数量的收益和损失时,会认为损失更加令他们难以忍受。

   B方法

    a买多送多。

    b低价超值:用户只需要付出很低的价格就能得到超出预期的价值,因为价值高,所以用户会舍不得“扔掉”,利用好用户的这种规避损失的心理可以带动用户的持续消费。

    c限定范围:限制时间或者空间等。

    d价格递增:通过价格递增来营造紧迫感,让用户产生再不买价格会越来越高,损失会越来越大的“损失厌恶”心理。

(3)**效应:迷恋小概率

   A无风险与大收益:我们一定要让用户感知到没有风险,愿意付出。     

   B大概率与控制感:小概率的超级大奖+大概率的普照奖+用户行为影响结果的设置。

   C成本与效果:小成本撬动大效果。

   D公平与真诚。

3社交驱动 

(1)阿希效应:通过从众带动用户增长

   A利用群体影响力营造从众氛围:当群体规模大,人数多的时候,个体更容易因受到压力而从众。

   B利用权威影响力营造从众氛围:当用户对一件事情犹豫不决的时候,权威更容易影响用户的决定。

(2)利他行为:通过利他行为触发用户分享

   A知识性利他。

   B利益性利他。

(3)标榜自我:为用户提供展示自我的载体。

(4)寻找归属:通过归属感让用户与群体发生关系

   A地域。

   B职业。

   C领域。

(5)炫耀心理:为用户提供“炫”的机会

   A物质性炫耀。

   B精神性炫耀。

4情感刺激

(1)情绪:通过喜怒哀乐激发用户增长行为(主要讲快乐和恐惧这2种情绪的实操案例)。

(2)情感:创意驱动增长的情感震动模型

   A情感营销其实也一样,要想策划出成功有效的情感营销,就要让我们的创意内容与用户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情感营销的核心是“共鸣”,而共鸣的关键点是找到引发共鸣的“震动点”。

   B“震动点”除了让用户产生情感共鸣之外,还需要体现品牌的价值和主张,通过“震动点”将情感、用户、品牌连接起来,形成一个牢固的“情感振动模型”。

(3)情怀:唤起用户的希望和渴望

   A向往:找到人们心中的向往(比如勇气、梦想、选择,等等)。 

   B无能:这种向往要有难度,要让人有“无能”感。

   C打破:打破这种“无能”感,形成冲击的美好。

十二、创意驱动用户增长的三个原则

1除了受到三大原动力的影响之外,我们的创意和内容还应该注意三个原则,即照见自己原则、熟悉的陌生化原则、效应叠加原则。

2照见自己原则:与用户无关就没有增长

(1)填补鸿沟:通过找到用户熟悉场景、符号和感受来写考虑标题和内容。

(2)将用户没有认知的事物熟悉化。

3熟悉的陌生化原则:打破用户“自动忽略机制”(打破审美疲劳)

(1)语言的陌生化

   A概念重组:重新定义语言概念,也就是对熟悉的内容,用颠覆性、陌生化的观点来塑造它。

   B语言本身的重组:从“技巧”和“术”的层面去实现陌生化,通常会用到夸张、双关、比喻、拟人、排比、强化等手法。

(2)叙事的陌生化

   A转化视角。

   B制造悬念。

   C对比反转。

(3)形式的陌生化:较多运用在设计和视频表现上。

(4)注意事项

   A不能脱离熟悉性。

   B不能过度增加陌生化。

4效应叠加原则:让用户增长1+1>2

(1)时间要素叠加

   A可预见时间。

   B突发性时间。

   C不同渠道时间。

(2)IP要素叠加

   A找到创意的连接点:调性的契合点及品牌元素的契合点。

   BIP效应叠加注意事项:不要自娱自乐,为合作而合作;不能违背品牌的定位和核心价值。

十三、创意转化与用户增长

1影响创意转化的两个关键点

(1)流量在外:流量没有进入转化环节。

(2)流量在内:流量进入转化环节但没有发生转化行为。

2流量在外的增长在于“产品位置”

(1)“产品位置”主要是指产品在用户心智中所处的位置,即用户对该产品的印象,包括熟悉度和喜爱度。“产品位置”的不同,创意要向用户传递的信息也不同,“产品位置”决定了我们要对用户“说什么”。

(2)产品位置及对应的创意策略

   A熟悉度高,喜爱度高:当市场占有率高时,继续维持高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就是通过业务带动品牌。比如通过传播产品的新形象、功能、技术、服务、利益点不断刺激用户;当市场占有率低时,寻求差异化。

   B熟悉度低,喜爱度高:提升知名度和认知度。

   C熟悉度低,喜爱度低:改进产品,提升喜爱度。

   D熟悉度高,喜爱度低:扭转负面形象,重塑良好形象(高数熟悉度说明产品也是个爆品,至少某一方面集中痛点、受到大众欢迎)。

3流量在内的增长在于“落地页”

(1)落地页三要素。

(2)内容力

   A承诺一致原则。

   B重点性和丰富性的统一。

   C先让用户感受到价值,用户才会行动。

   D二次刺激,为用户提供超预期感受。

(3)表现力

   A设计布局清晰,引导用户找到其想要的。

   B视觉的感染力,激发用户增长行为。

(4)体验力

   A可用性:让户得要他/她想要的东西。

   B易用性:让用户轻松完成操作。

十四、找到用户增长的第二曲线

1用户增长第二曲线的开启

(1)时间点:在第一增长曲线达到顶点前。

(2)阻碍:缺少忧患意识,陷入第一增长曲线的数据繁荣迷惑。

2开启增长第二曲线的方法

(1)衍生型痛点曲线:指基于增长第一曲线“长出来”的痛点。开启方式有2种,即通过数据找到新痛点或通过快速投入公司资源放大新痛点。

(2)颠覆性痛点曲线

   A颠覆型痛点虽然不是由第一曲线上发现或者衍生出来的,但是这个痛点的解决会对第一曲线的痛点解决方案造成颠覆型的影响,甚至让第一曲线的产品或者公司死亡。这个曲线具有破坏性、s跨越性和隐蔽性特点。s

   B发现方法:将目光放在自身之外;寻找颠覆自我的新物种。

3第二增长曲线失败的原因

(1)新旧痛点的基因冲突。

(2)增长第二曲线不受重视。

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一、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候选题目:

1某行业人力资源理念的创立及绩效评估

2中小私有企业有效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建立

3知识型员工的激励方式研究

4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测评体系研究

5民营企业员工培训管理创新研究

6家族企业及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7国有企业管理层股权激励研究

8家电企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研究

9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与竞争力问题研究

10企业国际化战略中的跨文化管理

11基于跨文化管理的企业绩效评价研究

12跨国企业的营销策略比较分析

13企业跨国经营中的风险管理与研究

14中韩企业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15中外国有企业管理体制比较研究

16.邯郸市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互动关系研究

17.构建科学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绩效考评理论模型

18.第三产业发展对就业增长促进的实证分析

19.企业并购中的文化风险及其度量模型探讨

20.论我国民族文化的管理特征及企业跨国管理的沟通模式

21:跨国经营企业文化适应与经营对策研究。

22:跨国经营企业文化适应与营销对策研究。

23:工业企业物流成本影响因素及控制策略研究。

24:客户资源分析及客户价值评价研究。

25:基于全球化经营的供应链管控模式研究。

26:基于国际化经营环境下中小企业经营机制研究。

27:组织承诺与企业激励机制研究。

28: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变革趋势探讨。

29:中国社会结构变迁与营销对策研究。

30: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研究。

31:“学习型”营销组织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

32:基于中间商的激励机制经济性分析与评价研究。

33:国际企业跨文化管理与战略调整研究。

34:基于“绿色营销”环境下的销售物流管理模式研究。

35:顾客满意与顾客忠诚度研究。

36: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策略和方法研究。

37:我国零售企业选址和商圈问题研究。

38:品牌资产管理问题研究。

39:企业文化建立与运行机制研究。

40:战略实施过程中资源支持与策略选择研究。

41:某企业战略制定研究。

42:某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43:某区域工业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44:某区域职业教育资源配置模式与策略研究。

45:某企业激励模式与激励机制研究。

46:某企业经济活动分析与评价研究。

47:某物流企业管理模式研究。

48:某物流企业降低物流成本措施研究。

49:组织变革过程中的阻力表现及克服策略研究。

50;某团队合作力与凝聚力评价研究。

51:某企业技术创新模式及其战略研究。

52:企业质量经济性研究。

53:ISO14000在企业中应用研究。

54:文化营销模式及策略研究。

55:某企业营销渠道管理模式研究。

56:某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57:某区域技术创新环境分析与评价。

58:物流服务质量与经济性评价。

59:基于‘一对一’营销策略研究。

60:某企业核心资源与核心能力分析和评价。

71关系营销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72顾客关系管理研究

73顾客关系营销与提高企业顾客忠诚度

74论“诚信”是市场营销的基础

75文化营销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76顾客满意度评价

77提高顾客满意度的策略和方法

78新一代消费行为研究

79快速市场反应与供应链管理

二、场营销专业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候选题目:

1、 XX企业产品促销策略研究

2、 浅谈XX企业分销渠道管理

3、 浅谈XX企业营销组策略

4、 XX企业营组合策略研究

5、 浅谈XX企业市场定位策略

6、 试论XX企业目标市场定位策略在营销实践中的应用

7、 试论XX企业名牌战略

8、 试论绿色营销在XX企业中的应用

9、 试论服务营销在XX企业中的应用

10、网络广告的发展前景研究

11、XX企业渠道终端控制研究

12、XX企业营销创新研究

13、XX企业(行业)直销模式分析

14、浅谈XX企业分销网络的管理

15、浅谈XX企业的广告定位策略

16、XX企业营销渠道与客户关系管理

17、浅谈XX企业广告的策划

18、浅谈XX企业的品牌经营

19、浅谈XX企业的广告定位策略

20、试论品牌株连危机

21、医疗行业销售渠道管理

22、试论渠道创新

23、论经销商的管理及区域市场运作

24、区域销售管理

25、提高销售人员的素质(保险行业)

26、保险业销售人员的绩效评估

27、试论客户管理

28、入世后国内连锁企业销售管理的新发展

29、销售人员的时间管理

30、网络营销下的顾客关系的建立

31、试论团队销售

32、品牌战略与营销创新

33、品牌竞争力的保持和提升

34、公关危机的处理

35、塑造企业形象的途径

36、整合营销传播的运用

37、营销与管理

38、加强物流管理,提高企业营销水平

39、跨国公司销售管理的启示

40、试论复合关系营销

41、抽样调查法在XX企业的应用分析

42、XX企业市场分析

43、浅谈营销策划在企业的应用

44、XX企业营销定位研究

45、试论营销战略策划

46、XX企业营销战略策划研究

47、试论企业营销定位

48、试论企业分销网络策划

49、XX企业顾客网络策划研究

50、XX企业信息网络策划研究

51、试论企业促销策划

52、XX企业促销组合策划

53、试论企业宣传策划

54、营销推广策划研究

55、试论营销策划效果评价

56、XX企业XX策划效果评价研究

57、XX企业分销网络研究

58、XX企业供应链管理研究

59、XX企业客户关系管理研究

60、市场营销组合策略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61、关系营销范式下的顾客价值研究

62、论关系范式下的营销变革——顾客价值管理

63、市场需求与企业利润最大化的矛盾处理

64、XX市(区)日用消费品市场调查与消费者购买决策

65、XX企业产品购买行为研究

66、XX企业顾客满意度系统的建立

67、XX商业企业顾客满意度调查

68、商品包装的心理效应分析

69、XX企业CIS设计

70、XX企业核心竞争力分析

71、XX企业消费群体分析与销售策略选择

72、XX企业系列商品的消费心理调查与分析

73、论危机管理策略

74、产品定位与广告创意的对接

75、广告创意与品牌定位

76、XX企业形象塑造工程

77、品牌定位的方法与实践

78、XX商业企业营业环境分析

79、XX企业产品销售渠道策略选择与优化

80、XX公司企业文化建设

81、XX公司企业文化评价

82、XX企业产品促销策略阶段设计

83、商务谈判的技巧与策略

84、XX企业(行业)产品的直销(中国)模式设计

85、网络公关的策略选择

86、XX企业市场机会选择与市场细分策略

87、基于网络技术的营销方法创新

88、XX企业营销队伍建设

89、市场调查中的误区分析

90、XX地区乳品消费市场调查分析(河北省燕郊地区乳品消费市场调查分析)

91、服务行业如何培养忠实的客户群

92、浅谈怎样做好XX市场调查(浅谈怎样做好消费品市场调查)

93、XX保健品品牌营销战略整合研究

94、我国市场调查业存在的问题和对策思考

95、体验式营销在XX中的运用(体验式营销在旅游业中的运用)

96、我国体验营销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97、浅谈商场购物环境设计

98、试论心理定价策略

99、个性化需求与定制市场营销

100、我国XX市场开发研究(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开发研究)

101、XX市场营销策略分析(农村市场营销策略分析)

102、XX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现代女性消费心理与营销策略)

103、消费心理与促销策略研究

104、商品包装与消费心理

105、把握消费心理 实施营销策略

106、依托情感营销 提升顾客忠诚度

107、浅论新世纪XX企业文化建设(浅论新世纪煤炭企业文化建设)

108、关于体育营销的若干理性思考

109、绿色营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

110、企业品牌资产的建立与强化研究

111、品牌管理制度创新研究

112、洗涤用品市场品牌忠诚度分析

113、化妆品行业的品牌营销

114、XX媒体的品牌管理分析

115、对联想品牌管理的思考

116、整合营销传播在服装品牌管理中的应用

117、XX企业实施品牌管理的途径

118、乡镇企业的品牌管理探讨

119、XX企业品牌营销中的问题分析与发展对策

120、XX品牌营销战略整合研究

121、化妆品行业的品牌营销

122、麦当劳的营销理念探讨

123、服务业营销策略研究

124、客户信用管理

125、客户关系管理中的价值创造研究

126、客户抱怨管理

三、会计学专业毕业论参考选题

候选题目:

1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3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4 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5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6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7 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8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9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10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11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12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13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14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15 试析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6 杜邦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扩展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17 试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18 谈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

19 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0 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浅探

21 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22 现金流量最优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目标

23 商业信用与企业财务管理

24 关于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探讨

25 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

26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

27 EVA的业绩评价与激励

28 加强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

29 财务管理提升企业价值的基础:财务管理系统建设

30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增值税税收筹划探讨

31 预算管理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

32 企业财务管理中杠杆风险探讨

33 浅谈企业财务管理中的税收筹划

34 企业集团内部完善财务总监制度问题探讨

35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解决方案

36 财务管理观念的创新研究

37 浅谈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8 略论物业管理企业的财务管理策略

39 网络经济下企业财锭穿赤费俦渡稠杀椽辑务管理问题探析

40 关于加强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若干思考

41 网络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的内容及方法研究

42 浅谈权责发生制和谨慎性原则

43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44 论成本控制与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45 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6 知识经济与商业企业财务管理创新

47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48 ERP与企业财务管理策略研究

49 网络环境下的企业财务管理

50 物流企业财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商贸企业财务危机预警模型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52 信息化条件下的施工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研究

53 高新技术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4 企业财务风险的控制

55 基于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动态财务战略管理框架

56 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的调查与分析

57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产生及其防范

58 资本结构决策理论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59 自由现金流的代理成本及治理对策

60 浅析所得税会计模式的发展及企业投资纳税筹划

61 论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因素与防范对策

62 成长性企业财务管理问题与对策

63 我国农业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64 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

65 会计绩效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66 商誉的会计处理

67 会计利润与应税利润差异分析

68 可持续发展战略下的环境会计问题

69 企业价值评估与财务会计信息

70 股票期权的会计确认与计量

71 售后回购业务会计与税法处理差异

72 行业企业所得税会计政策的优化

73 反向收购及其会计处理问题

74 浅谈会计与税法的差异与协调

75 国债专项资金会计核算的建议

76 信托•信托产权•信托会计

77 捐赠资产的会计处理与纳税调整

78 基于应计会计信息的股票估价模型及评价

79 股权结构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研究

80 施工、房地产、工业三大行业会计核算的异同研究

81 基于时间点的股票期权会计确认探讨

82 战略管理会计研究

83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问题研究

84 (集团)公司筹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85 企业集团合并会计报表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86 浅析公司治理结构对会计政策选择的影响

87 集团公司投资内部会计控制研究

88 分销企业采购环节的会计核算特点及在ERP中的应用

89 浅议跨国经营中的责任会计

90 从利润分配制度演进看我国所得税会计

91 工业企业改进商业信用管理方法研究。

92 企业责任会计制度设计问题研究。

93 企业所得税税务筹划方法研究。

94 审计风险职业判断方法研究。

95 企业集团内部交易事项会计处理方法研究。

96 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评价研究。

97 企业财务业绩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98 优化企业存货规划方法案例研究。

99 信息化条件下会计工作组织模式研究。

100 企业破产清算会计处理案例研究。

101 企业产品成本控制方法案例研究。

102 外币报表折算方法选择研究。

103 企业未来财务信息质量的影响因素研究。

104 注册会计师审计意见影响因素研究。

105 稳健性原则应用案例研究。

106 上市公司利润操纵分析与实证研究

107 审计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108 标准成本制度与定额成本控制的比较研究

109 计算机信息系统环境下的审计

110 分析性复核在审计中的应用

111 会计信息质量与审计关系研究

112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财务状况的影响

113 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与资本结构优化研究

114 目标成本法在企业的应用研究

115 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研究

116 企业集团财务控制体系研究

117 权证融资方式研究

118 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财务问题研究

119 债务重组中的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120 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121 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利润的影响

122 上市公司财务价值评价

123 上市公司业绩的平衡记分卡评价

124 股票融资和债券融资的比较

125 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核算

126 我国上市公司的股利政策分析

127 长期投资决策方法的选择

128 企业成本控制方法

129 企业合并的会计处理

130 外汇风险的管理分析

131 国际税收管理

132 公允价值计量研究

133 集团公司如何对子公司的财务控制研究

134 试论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思考

135 试论商业银行财务分析现状和改进

136 企业级会计信息系统的管理与控制

137 对我国法务会计建设的思考

138 浅谈人力资源会计的核算

139 关于自创商誉会计理论的几点思考

140 论网络时代会计目标下的会计业务流程重组

141 采购业务内部控制的研究

142 价值链会计初探

143 公司职工薪酬的核算比较研究

144 投资性房地产和非投资性房地产核算的比较研究

145 上市公司年度财务报告与中期报告信息披露比较

146 企业(或非盈利组织)绩效评价方法研究

147 基于EVA的公司绩效评价研究

148 集团企业内部会计委派制的运营与完善研究

149 集团企业内部财务控制问题研究

150 上市公司股票期权会计处理研究

151 上市公司股改会计处理研究

152 公司年金会计问题研究

153 基于会计估计的企业利润调节分析

154 应收账款管理及案例研究

155 中小会计信息披露特征及实现机制研究

156 中小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研究

157 民营企业内部审计与监督机制研究

158 公司财务风险预警的实证研究

159 企业扩张过程中的筹资研究

160 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61 企业筹资风险及其预防研究

162 股票市场误价与企业投资决策研究

163 股票市场误价与企业股利政策研究

164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投资相关性研究

165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融资政策研究

166 管理者持股与企业投资相关性研究

167 管理者报酬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研究

168 管理者报酬与企业财务风险相关性研究

169 管理者风险厌恶视角下的企业投资政策

170 框架效应与企业投资方案评价

171 和谐社会与和谐公司治理研究

172 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

173 机构投资者、上市公司治理与经营业绩

174 财务预警模型研究

175 利益相关者理论与公司治理研究

176 企业家声誉与公司治理研究

177 经营者与经营者产权研究

178 公司治理模式比较研究

179 股票价格与企业业绩相关性研究

180 剩余收益与企业价值评价

181 资本结构与企业行业特征相关性研究

182 资本结构之融资择序理论研究

183 中国上市公司企业融资偏好行为研究

184 帐龄分析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实证研究

185 企业资产组合与企业融资组合研究

186 公司资产组合合理性研究

187 利率与企业融资政策研究

188 企业市场竞争与融资策略研究

189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实证研究

190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问题研究

191 上市公司财务治理问题研究

192 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193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194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195 企业重组与并购财务问题研究

196 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197 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体系

198 企业获利能力评价体系

199 企业财务危机预警体系

200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战略研究

201 企业/企业集团财务政策研究

202 企业/企业集团投资政策研究

203 试析自由现金流量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4 杜邦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扩展及其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205 试论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06 谈企业财务分析的误区

207 合并会计报表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

208 中小企业融资策略浅探

209 税收筹划在企业财务管理中的运用

210 现金流量最优化: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的合理目标

211 商业信用与企业财务管理

212 关于企业内部转移价格的探讨

213 信息化环境下财务管理系统的构建

214 新经济时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

215 EVA的业绩评价与激励

1 Boorstin在消费社区模型中主要强调了产品(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图1)。消费者把品牌看作是企业对产品的功能价值和形象的承诺、保证,品牌则代表着企业对消费者的一种契约。为了满足不同目标市场的需求,不同的品牌需要具有差异化的品牌定位,即使同一品牌,随着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必要时也需要改变品牌定位,这样品牌形象的复杂性和动态性会导致品牌与消费者的关系富于多变性。因此,Boorstin强调消费者在消费社区中的中心地位,认为品牌是为消费者提供产品附加价值的载体,品牌的发展应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

2 Muniz&O’Guinn提出品牌社区概念后,又进一步丰富了传统的“消费者--品牌”关系模型,强调了以品牌为媒介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图2)。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消费者不再局限于对产品物质层次的需求,他们不仅关注产品本身所具有的功能价值,更关注消费这一产品所能够带来的象征意义和情感利益。社区成员间的相似体验和共享情感以及因交流而产生的共鸣,使他们获得的情感价值远远大于产品本身的功能价值。三角关系模型的提出,突破了传统的“消费者一品牌”关系模型中的单一维度,更加注重“消费者——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3 Upshaw&Taylor则在社区三角形模型基础上提出了泛化的品牌社区模型(Masterbrand Community),认为一切与品牌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如员工、顾客、股东、供应商、战略伙伴及其他利益相关者)都应包括在品牌社区内(图3)。良好的品牌形象是社区存在的基础,而利益相关者对于维护品牌形象及声誉至关重要,要保持品牌的吸引力就要善待所有利益相关者,努力获得他们的支持。这是品牌社区延续的动力。利益相关者模型有机地整合了品牌所面对的众多影响因素,旨在通过建立和维持品牌与各方面的和谐关系,为品牌的健康发展提供稳定的环境。

4 “关系营销”(Relationship Marketing)这一概念是由Leonard Berry(1983)在对工业品市场进行研究时提出的。Morgan和Hunt从更宽泛的角度来认识关系营销,认为关系营销是“所有旨在建立、发展和保持成功的关系的一切活动”。品牌是关系的建筑师,品牌关系是关系营销理论在品牌管理中的运用,是指品牌与消费者之间通过互动而形成的亲密、持久的关系。品牌社区作为维系顾客的有效措施可以提高品牌关系的质量,它通过建立品牌与顾客之间长期的情感关系而获取品牌忠诚,并在提高消费者满意度的过程中维持和巩固这种关系。

(二) Aaker(2002)曾详细解释过品牌资产创造价值的过程,并将品牌资产分解为四个组成部分,即品牌知名度、认知质量、品牌联想及品牌忠诚,品牌社区由于对这四个组成部分具有正强化作用,因此可以提升品牌资产的价值。

首先,品牌社区可以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这不仅会提高品牌的知名度,还会让消费者更充分地了解品牌的知觉质量,这两者都会提高消费者的购买意向。

其次,存在于品牌社区中的共享价值观、仪式及品牌文化会促使顾客产生良好的品牌联想。尤其在情感利益联想和体验利益联想方面。

第三,品牌社区所具有的社会集聚功能强化了顾客之间的情感联系,加快了满意顾客的口碑传播速度,最终导致顾客整体品牌忠诚度的提高。

(三) 品牌文化是产品品质和品牌历史渊源相结合的个性化形象的体现。是文化特质在品牌中的沉淀和呈现,对企业实施差异化战略有重要作用。在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因素中。文化因素具有最重要和最深远的影响,因此在品牌社区的建设中要注重品牌文化的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考虑:

1、共享价值观。有关消费者行为研究发现,具有某种共同价值观和生活方式(VALS)的消费者在选择品牌时具有趋同性。在品牌社区中,成员共享的价值观是其存在的根本前提,也是衡量品牌社区差异性的一个标准。消费者一旦形成对某种品牌文化的认同,就会很快的融入到该品牌社区中去。产生更为可靠的品牌忠诚。

2、共享仪式。仪式是品牌文化的体现形式。能传达出为品牌社区成员共同认可的本社区特有的价值理念。仪式对于品牌社区的建立和维系非常重要,它会赋予品牌社区以持久性,品牌社区需要通过仪式来宣告它的存在。并推动其发展。通过举行仪式可以强化品牌社区成员的共同价值观,增强成员间的凝聚力。从制度经济学角度来看,仪式从某种程度上具有社会聚集功能,可以降低交易成本。

3、共同的道德责任感。品牌社区的道德责任感会使成员之间保持一种密切的联接关系,是社区成员对某种职责的认同,这与带有强制性的社会职责不同。它更多地表现为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方式。共同的道德责任感会使新成员更快的融入到社区中,并使老成员对品牌社区的忠诚更加牢固。

(二) 未来学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ler)在《未来的冲击》中将人类经济的发展历史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产品经济时代、服务经济时代和体验经济时代。Joseph Pine II和JamesH·Gilmore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发表论文宣称“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到来”,并认为经济价值已由商品、服务阶段演变到体验阶段。在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需求重心已由关注产品的质量、价格等传统功能因素转移到追求消费过程中能否获得愉悦、值得令人回味的消费体验等情感因素.品牌竞争也从传统的产品、服务层次向体验层次转变。品牌社区的产生正是对顾客消费行为转变的一种响应 在品牌社区内.通过给顾客传递难忘的品牌体验来提高顾客忠诚度正是其目的所在,因此有必要运用体验营销策略来经营品牌社区。品牌社区可以为顾客带来多种体验,派恩和吉尔摩将体验划分为四种,即娱乐(Entertainment)、教育(Edu.cation)、逃避(Escape)和审美(Estheticism)。伯德·施密特(Bernd H.Schmitt)则将体验划分为感官体验、情感体验、思考体验、行动体验和关联体验等五种形式。在实际应用中,企业可以运用多种体验营销策略。如感官营销、美学营销、情境营销、情感营销、参与营销等.关键是要发挥它们的整合效应,最终塑造品牌的竞争优势,提高品牌竞争力。

常用的用户需求理论模型有如下几个

上述的是经典的马斯洛需求理论,其中5,6两项目是马斯洛晚年加上去的。

马斯洛需求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

而需求所处的主要阶段是有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有所关联的。有专门研究马斯洛需求理论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比如 https://wwwgelonghuicom/p/83128 )

主要是看人均GDP这个指标,将其主要内容概括下入:

举个例子:如果卖橙子,你所从事的是商品业;如果将橙子送货上门,你所从事的是服务业;如果消费者在你的橙子生态园观光游玩、亲手采摘橙子甚至认领一颗橙子树,定期来浇水施肥管理,那你做的就是体验行业了。

kano模型感觉不完全是一个需求层面的模型,而是需求-满足之间关系的一个模型。可以用来研究需求-供给带给用户的满意度效应。体现了用户需求与用户满意度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是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基础上,提出的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具体内容包括:

参考: https://36krcom/p/5080235

价值要素模型可以说是马斯洛经典需求模型的一个延伸,针对消费者,分析他们行为背后的关键因素。由贝恩公司根据一些定性和定量的客户研究,提取出了30个关键词,或者说是关键因素。

情感营销:野兽派花店、钻石小鸟

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系统,由美国斯坦福国际研究院创立的一种系统,通过人的态度、需求、欲望、信仰和人口统计学特征来观察并综合描述人们。将人群进行了划分。主要是结合了马斯洛需求理论和美国社会学家戴维·瑞斯曼(David Reisman)提出的内在驱动者、外在驱动者理论。

VALS2模型基于四个人口统计变量和42个倾向性的项目。VALS2验明美国消费者的细分市场是基于对170个产品目录上产品的消费状况进行调查的结果。细分市场基于两个因素:

(1)消费者的资源:包括收入、教育、自信、健康、购买愿望、智力和能力水平。

(2)自我导向,或者说什么激励他们,包括他们的行为和价值观念。被验明的有三种自我导向:一是以原则为导向的消费者,他们被知识而不是感觉或其它人的观点所左右。二是以地位为导向的个体,他们的观点是基于其他人的行为和观点,他们为赢得其他人的认可而奋斗。三是面向行为的消费者,他们喜欢社会性的和物质刺激的行为、变化、活动和冒险。

根据自我导向变量,消费者被划分为8个细分市场:

综述来看,还是以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为基础,然后结合其他的维度进行细致的划分。马斯洛理论提供了一个分析的大框,在不同的场景下,用户需求对应的具体关键词是什么还需要自己研究。

十大消费者研究模型 https://zhuanlanzhihucom/p/32773484

人均GDP 与发展阶段的研究: http://wwwsynochipcom/upload/file/2018/10/ceshipdf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322256

用户画像|数据分析结合心理动力学剖析用户深层次情感需求,内附案例 http://wwwgupowangcom/article/view/5469

http://wwwwoshipmcom/pmd/646192html

抖音 https://wwwjianshucom/p/119e60bb78ab

☆☆☆从马斯洛需求寻找未来的投资机会 https://wwwgelonghuicom/p/83128

零售业无界融合的理论与实践 http://financehuanqiucom/chuangr/chuangtou/2018-09/13004416htmlagt=15422

http://wwwsohucom/a/119304468_371463

https://wenkubaiducom/view/516da2e1960590c69ec37699html

http://wwwgupowangcom/article/view/5469

相对于竞争者,营销模式可以为消费者提供更多、更新的价值。本论文是对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经常使用的八种营销模式,详细地阐述了企业的营销策略:方式一:目标市场模型。随著消费需求的多元化与差异化,企业若能全面策划品牌,深入深入,通过科学的市场调查研究,开发了多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将针对特定的群体(关注群体)进行产品规划、包装设计、价格定位、分销规划及广告活动,然后,每个产品的个性特征和产品兴趣将会更加一致,满足其目标消费者的特殊需要,自然而然地就能获得团体的信任。方式二:体验式营销模式。经验行销就是从消费者的感觉、情感、想法、行为、联系五个方面重新定义和设计营销思维。这一营销模式的特征是,消费者对消费具有理性和感性两个特征,消费者对整个消费过程的体验是研究消费者行为与企业品牌管理的关键。方式三:一对一的营销模式。三是以“占顾客”为中心,与顾客进行互动对话,实现“客户定制”。方式四:关系营销模式。这一市场模式把营销活动看作是企业与消费者、供货商、竞争者、政府机构以及其他公众互动的过程。商业营销活动的核心是建立和发展这些公众之间的良好关系。方式五:品牌营销模式。一般而言,在任何一种市场中,消费者对产品信息的占有都比生产者要弱,这一现象的存在使弱势者因信息不完全而对交易缺乏信心。对交易而言,成本很高,解决办法是品牌。方式六:是深度营销模式。深入营销模式的核心,是要把“深”做好。其目的在于将企业与客户之间的深入交流、认同,从关注人的显性需要转移到关注人的隐含需要的一种新型的、互动式、更人性化的营销新模式。方式七:情感营销模式。以消费者自身的情感差异和需求为核心,以情感包装、情感营销、情感广告、情感广告、情感广告等手段为基础,以情感营销为核心,以情感营销为核心,以情感营销为核心,以情感营销为核心,以情感营销为核心。方式八:饥饿营销模式。即产品提供者为调整供需关系,制造出供不应求的假象,以维持产品形象及较高的售价及利润,有意降低产量的市场策略。传送门如何训练演讲口才之十佳办法上篇(1~5)如何训练演讲口才之十佳办法(6~10)

房地产营销方式汇总

 房地产是指房产和地产的总称,包括土地和土地上永久建筑物及其所衍生的权利。下面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房地产营销的方式,一起来看看吧:

 1、植入式营销

 (Product Placement Marketing)又称植入式广告(Product Placement),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融入**、电视剧或电视节目各种内容之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在不知不觉中留下对产品及品牌印象,继而达到营销产品的目的。

 2、口碑营销

 又称作病毒营销,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口口相传,像原子裂变一样,一传十,十传百,达到传播的效果;找到一个途径,利用一眼看去似乎全然不搭界的路径 接近自己的载体,从而牢牢依附在载体身上,主要探讨的是在房地产业当产品和价格因素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或在目前的房地产市场中,如何有效传达产品的理念等信息,并使这种信息深入人心,达到最终销售目的。

 3、体验营销,

 就是企业以满足消费者的体验需求为目标,以服务产品为舞台,以有形产品为载体,生产经营高质量体验产品的一切活动。随着“体验”变成可以销售的经济商品,“体验消费”旋风开始席卷全球产业,继“服务经济”之后,“体验经济”已大行其道。与传统营销模式相比,体验营销具有着鲜明特点:

 (1、) 参与性;

 (2、) 互动性;传统:诱导、调控等手段操控消费者,单向的被动关系。体验营销,企业与消费者通过信息和情感交流,达到行为的相互配合,形成良性的双向互动关系。 (3、) 情感性;传统销售:企业与消费者是一种商品买卖关系,“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人一走,茶就凉”,根本谈不上情感性;体验营销,十分重视对消费者的情感投入,通过情感交流,增进彼此情谊,满足消费者的情感需求;

 (4、) 个性化;传统营销:企业要满足广大消费者的标准化需求,即基本生活需求,于是,向消费者提供大量标准化产品,没有什么个性化可言。

 4、淡市营销 :

 别人都降价,你再降价,恶性循环,该如何应对:

 (1、)周边城市,郊县多做宣传;

 (2、)一定竞争产品信息了解清楚,没有十全十美的项目的,她肯定会有缺陷;

 (3、)坚定信心,放心那么好的房子,不会卖不出去的;

 卖给谁 怎么卖

 1、市场/客户群

 我们常说所谓的方案就是解决“卖什么”“卖给谁”“怎么卖”三个问题其实就一个问题以市场为中心,寻找目标客户群;项目通过前期探底对自身的产品应有一定的评估,产品本身和本区域的客户需求是否吻合,不吻合的A、调整的自身产品(怎么调/调哪里/);B、能够买自身产品的客户不在本区域内(广告投放的侧重点/多个销售部的建立/购房团的自我创建。。。。);

 2、分期推出 价格调控(怎么卖)

 A、分座或分期将项目产品进行分类分时段推出,由易到难,开好头。高姿态推广,产品好要告诉市场,找好“对谁喊话”,各方面细节是关键,承诺要兑现,注重品牌;推出时拉低价格(不能一开始就放价,蓄势到一定程度),造成心理落差,让市场容易接受。

 B、好地方就是要卖好产品,好产品就是要卖给有钱人;高端产品和普通产品相结合,“楼王”要出来;样板房/看房车/看房通道/入户大堂/销售部产品展示/参观样板房门槛设置等;

 C、一般大项目都设有会所,充分利用会所做成的销售部;要认知销售部的作用不仅仅是卖房,更是形象和对外的窗口,要设置成差异化,如进入销售部前的暗室设置,暗室内的水晶灯光模型/高清背投的声色3D宣传推广片的播放,先震慑一下客户;销售部内的细节如:精致的工程进度表,产品说明,各项收费标准,相关主题的构件等;

 D、高端项目不是卖产品,是卖内涵如:卖文化/卖健康/卖生活等,高端产品的推广主题要像高端产品;在销售部内以实物的形式展现给客户;项目内开辟一个景观场所,不定期的举行各类型的高端产品展示或推介会,如:某品牌的服饰/香水节等,提升项目的知名度;经常性的类似活动和各大百货、品牌商互动,市场自然而然的会认知到产品的优势,这时候推出适中的价格就会造成“物超所值”的购买欲;

 5、可感知营销:

 就是企业在整个营销过程中尽量让顾客全面感受到关于产品功能、消费者使用利益、品牌文化等所有细节。

 6、服务营销:

 是企业在充分认识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为充分满足消费者需要在营销过程中所采取的一系列活动。服务作为一种营销组合要素,真正引起人们重视的是本世纪80年代后期,这时期,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显著提高,产业升级和生产的专业化发展日益加速,一方面使产品的服务含量,即产品的服务密集度日益增大。另一方面,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市场转向买方市场,消费者随着收入水平提高,他们的消费需求也逐渐发生变化,需求层次也相应提高,并向多样化方向拓展。

 7、情感营销:

 情感营销就是把消费者个人情感差异和需求作为企业品牌营销战略的核心,通过借助情感包装、情感促销、情感广告、情感口碑、情感设计等策略来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

 在情感消费时代,消费者购买商品所看重的已不是商品数量的多少、质量好坏以及价钱的高低,而是为了一种感情上的满足,一种心理上的认同。情感营销从消费者的情感需要出发,唤起和激起消费者的情感需求,诱导消费者心灵上的共鸣,寓情感于营销之中,让有情的营销赢得无情的竞争。

 8、圈层营销:

 圈层的通常理解为:是对在阶层分化的社会背景下,自然产生的相对中高端的特定社会群体的概括。它可以是广义的一个具有相同社会属性的阶层,也可以是一个区域内本身具备很强的社会联系、社会属性相近的群体。

 消费者在完成购买行为以后,如果商品带给消费者的满足感超越预期,这时候消费者会产生把这种感受向身边人述说的愿望,这种心理冲动就是圈层营销中消费者作为传播渠道的精神基础。能让消费者感受到超越预期的满足感其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产品附加值真正触动了消费者。

 9、终端营销:

 营销最终达到效果,是要在终端解决问题的,也就是“决胜在终端”。既然“决胜在终端”,终端对销售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那么首先要解决终端的问题。

 (1、)销售现场内外部的装修布置,基本要求是简洁、大方、活跃现场的氛围,要适合所销售的项目,要能够对所销售的项目起到加分的效果;现场日常工作卫生的打扫;

 (2、)案场的管理要做好,主要为人员的管理、积极性的调动;相关资料的整理,做到有条理;

 (3、) 加强情景演练,增强员工之间的配合默契程度,提高对项目的熟练程度以及对不同问题的应变能力;

 (4、)现场团队的配合,客户在现场要让其感受到良好的氛围,主要通过泛SP,以及针对性的SP来达到目的;

 (5、)建立影响力中心:在老客户中建立影响力中心,通过老客户带新客户快速达到成交的目标;“250定律”,你与人交往的方式,你对待人的方式,都会发挥250倍的乘数效果。道理很简单:一个人的言行或者举动,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在一个月的时间里一般会传到250个人那里,而这其中的每一个人又会将你的言行传到另外250人那里;

 (6、)在与客户沟通的同时首先要让客户认可接待的业务员,业务员在与沟通的过程中,要把项目的优点、财产保值升值及未来的生活方式通过激情传递给客户,让客户认可本项目同时开心,在此基础上,让顺带购买本产品;

 (7、)对未售产品的分析及卖点的挖掘,找到销售的突破口;

 (8、)充分了解竞争项目,挖掘比竞争项目更有卖点的卖点;

 (9、)研判市场,抓住市场机遇,顺势而为;

 通过以上措施,使员工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有个积极的工作态度,让大家在工作中能够自觉的配合,活跃现场的氛围,从而提升整个团队的战斗力,做到“客户来一个成交一个,来两个成交一双”的效果,来提高到场客户的成交比率,达到优秀的业绩。

 10、催眠式营销:

 用语言魅力催眠客户,使产品或服务满足他人的需求和欲望。

 诊断式营销:顾名思义,就像医生给一个病人看病,要先诊断,了解原因,开药方,抓药治疗。在诊断的过程中,要做到“望”、“闻”、“问”、“切”,要清楚的了解到是什么原因生病的,再进行治疗。

 房地产诊断性营销:对一个有问题的楼盘,首先要有很强的洞察力,通过“望”、“闻”、“问”、“切”,了解到项目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再出具诊断性营销报告。

 11、跨界营销:

 首先是思维的跨界,然后是手法的跨界。手法上,过去靠广告带动销售,我们形容这种方式是空军和陆军,但我们现在还需要特种兵,带来更多更精准的目标人群,海陆空及特种部队都要用上。当我们跨界与其他不同行业合作,找到一个精准的营销方式时,相信就可以实现逆市突围。

 12、切割营销:

 站在竞争的角度,对复杂的市场进行切隔,找到一个让消费者接受我们的区域,快速认同我们,规避与强大竞争对手的竞争,同时将竞争对手逼向一侧。微妙地改变强弱之间的力量对比,从而实现以小博大,以弱击强,以轻举重。

 13、定位:找到自己的位置。

 14、插位:找到自己的位置,尽量靠前;

 15、升位:找到自己的位置,尽量靠前,要永远在前面;

 16、淡季营销策略:

 它在于守正出奇,守正出奇一般从两个方面着手,挖掘新的卖点和产品组合创新;

 17、营销本质: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营销过程:发现需求,创造价值,传递价值,满足需求。营销思路:第一是目标清晰,绝不动摇;第二是营销造势,绝不雷同。

 18、潜销:锁定具体目标,以十分低调的姿态,对客户进行一对一的拜访和接触,并将XX项目的资料寄到这些客户手中。

 19、泛营销:

 泛营销打破单一信息传播途径,通过业主带动、亲情链接、团购让利等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有意识或无意识投入到楼盘的宣传和销售过程中,从而实现楼盘的快速销售。所谓”泛销售”也就是说抓住一切可以抓住的客户,利用强大的客户背后的资源,进行销售,让销售不但是销售员的职责比如在房地产行业,所有有意向购买A项目的客户都可以加入到VIP,其带领的新客户可以享受一定的优惠,同时该会员可以积分

 20、网络营销:

 网络营销说白了就是在将产品或服务在网络上推广,与现实社会中的做广告推广一样,而且网络推广将是一种趋势(现在还有谁不上网啊),用网络营销,作用是用的,比如用“登陆奇兵”啊什么的,但作用不会长久,要想做好网络营销,还真得好好研究一翻,一定不要用作弊软件,这样不但推广不了,还会起到反效果。

 21、快乐营销学:

 美国知名管理学者斯科特麦克凯恩说:“一切行业都是娱乐业”。 这句话要这样说才更科学:“一切行业都是让人快乐的行业”。 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过:“愉快可以使你对生活的每一个跳动,对生活的每一个印象都易于接受,无论是躯体和精神上的愉快,都可以使身体发展,身体强健。”从这个角度说,快乐营销就是关注消费者内心感受的营销哲学。

 22、事件营销:

 是指企业通过策划、组织和利用具有新闻价值、社会影响以及名人效应的人物或事件,吸引媒体、社会团体和消费者的兴趣与关注,以求提高企业或产品的知名度、美誉度,树立良好品牌形象,并最终促成产品或服务的销售的手段和方式。

 简单地说,事件营销就是通过把握新闻的规律,制造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并通过具体的操作,让这一新闻事件得以传播,从而达到广告的效果。

 23、诊断式营销:

 顾名思义,就像医生给一个病人看病,要先诊断,了解原因,开药方,抓药治疗。在诊断的过程中,要做到“望”、“闻”、“问”、“切”,要清楚的了解到是什么原因生病的,再进行治疗。

 房地产诊断性营销:对一个有问题的楼盘,首先要有很强的洞察力,通过“望”、“闻”、“问”、“切”,了解到项目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再出具诊断性营销报告。

 诊断:产品、定价、市场、营销、服务;项目已经定型,调整手段集中在推广、定价;

 24、演讲式销售

 25、品牌不但要深入消费者的内心,更要深入员工的内心,品牌的管理与传播首先要从公司内部的言传身教开始。

 品牌是座灯塔,要用一块块砖石垒起来,有的砖面朝大海,有的砖紧靠山崖,不管对内还是对外,都需要一股向上的合力,才能让灯塔立的稳、站的高。假如自身的根基不稳,砖石之间没能达成一致的受力方向,那么即使表面贴上金箔也维持不了光芒。

 26、顾问式销售

 27、“直给式”营销:

 “直截了当”的策略,直接将4个核心卖点呈现给消费者:交通卖点、教育卖点、环境卖点和产品卖点用“直给”方式托出,在推广层面也采用“最实在”的手段,比如针对交通卖点,就利用交通工具的渠道传播。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783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8
下一篇2023-07-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