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的层面:是指语音、文法、辞格和语体四个层面。
1、语音层面:
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文学语言的语音组合系统,主要包括节奏和韵律两种形态。
节奏 韵律(音律)的基本类型有:双声、叠韵、叠音和押韵等。
2、文法层面:文法是指作文和作诗之“法”,即文学创作的法则,这里主要指文学语言组织在语词、语句和篇章方面的构成法则。词法,即字法。我国古代诗人对炼字感慨良多。老杜自称“新诗改罢自长吟”,孟郊感慨“夜学晓不休,苦吟鬼神愁”,杜荀鹤自诩“江湖苦吟士,天地最穷人”,卢延让感叹“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贾岛更是激动得“二句三年得,一吟泪双流”。炼得好的,便成了诗眼,甚至句以字名、诗以句名,千古流传。“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噪”衬“静”,以“鸣”衬“幽”,使“静”的特点更为突出,更为鲜明。“红杏枝头春意闹”,一“闹”字以动态写静态,表现出春天的勃勃生机,给人以美好享受。“微风燕子斜”,一“斜”字,化动为静,刻画出一种悠然的情态。
句法即炼句。
中外古今的大家,都是炼字炼句的高手。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就曾对他的优秀弟子莫泊桑说:“无论你所要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句,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其他类似的都很多。而你必须把这唯一的句子、唯一的动词、唯一的形容词找出来。”福楼拜身体力行,在其传世之作《包法利夫人》中,就写下了不少闪光的字句。而莫泊桑更是牢记老师的教诲,孜孜以求,终于成为炼字炼句的高手,其不朽之作《羊脂球》、《项链》等更是在炼字炼句上下了很大的功夫。苏俄著名作家契诃夫在与人交谈时,对于听到的妙词丽句,他总是将它们迅速地记录下来,然后认真锤炼铸进自己的文章。而阿.托尔斯泰凭着别人送给他的一本法院审问犯人的记录,从中感受生活中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俄罗斯语言,依靠这个宝藏,刻意炼字炼句,成功地写出了流专千古的不朽佳作《诱惑》。
篇法。
历代诗家均重视章法 。
3、辞格层面:
是文学语言组织的基本层面之一,它是富有表现力并带有一定规律性的表现程式的运用状况。(比喻、夸张、反复、反讽、象征)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4、语体层面:
是文学语言组织的语言体式方面,指在一部文本中为着造成特殊的表达效果而综合选用两种以上文类或体式时呈现的语言现象。这里的文类(又称体裁)涉及小说、诗、散文诗、散文、日记、快、文件、档案、表格和图案等)体式是指较具体的表现方式,从主体与对象关系看有独白体,对话体,杂语体,复合体;从言语资源看有文言、白话,规范语、外来语等。如《红楼梦》第四十回:刘姥姥说乡下俗语。
鲁迅《肥皂》文白混杂。
第二节 叙述的心理蕴含
一、 叙述行为―――言词建构的迷宫
艺术家的叙述行为:就是如何运用言词来创造一个幻想世界的举动,(当人们将言词用于叙述时,言词的功能就改变了,言词暂时退出了实用交际领域,成为叙述的媒介和材料。)
叙述行为的心理依据是什么?叙述行为简言之是运用言词的行为,艺术家的叙述行为就是如何运用言词来创造一个幻想世界的举动。那它为什么要借助于言词,它的心理依据就是因为言词是原初社会的人类最容易,也最便利就能获得的材料。它同时又是最实在最方便的交际工具。叙述行为运用的言词材料来自人类自身,垂手可得,又很容易进行创作和改造,因此它必然会被选中,承当起这一任务。
二、情节―――渐进的唤起功能
心理唤起:实验审美心理理论认为,人们的审美情趣,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慢慢地调动起来的,无论是从作家创作角度讲,还是从读者接受的一方来看,都有一个心理唤起过程,即由简单过渡到复杂,由直白进入曲折,由缓慢发展到紧张的渐进过程。
三、叙事句法的含义
第三节 技巧的心理蕴含
艺术技巧的心理蕴含:主要是指的艺术的发生以及作家、艺术家运用艺术技巧的过程中所特有的心理原因,动机及其一般规律。
一、节奏的发生与人类的原始情绪
最早的艺术形式是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混合物。
动作思维:是与行动未完全分化的意识活动,它不能在头脑中进行预想,而是在行动中思维,用动作来表达,是一种主要受本能支配但又不同于本能的心理反应。
节奏在“三位一体”的原始艺术中具有什么作用?所谓诗歌、音乐、舞蹈三者同源,当是源于节奏这个命脉;而所谓“三位一体”,是指诗歌、音乐都存于舞蹈这一母体。“三位一体”艺术现象深刻而又充分地表明,节奏这种艺术技巧,对人类艺术的生成及其样式的产生了多么独特而又巨大的作用。节奏是从人的生命情绪里流溢出来,而非外在的人工技巧,所以,它本身就是艺术生命的有机组成部分,这也正是节奏不同于其他一般艺术技巧的地方。因此,任何艺术都不可没有节奏。节奏失当,艺术的生命整体将遭到严重的损害。
二、模仿与人类的模仿冲动
表象:是指人们所曾感到过的事物的形象,这个形象可以是直接感知的事物的形象,也可以是未曾直接感知过的事物形象,
效仿性模仿:是一种低层次的模仿,人类独具的模仿是一种高层次的“延迟模仿”。
所谓延迟,是指一种位移。即对在时间和空间上远离的事物作出反应。这种超越了给定对象的模仿行为的发生,便使人类从单纯的感知运动水平向心理表象(想象表象)阶段演进,而这正是艺术创造的重要前提。 这种模仿即使被模仿的对象不在眼前时也能发生。仿效性模仿和延迟模仿之间并没有截然的鸿沟,从仿效性模仿到延迟模仿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无论是作为艺术先导的舞蹈,还是造型艺术的雕刻、绘画,抑或是文字的发端,都始于直观形象的摹写。模仿对人类审美心理的生成及艺术美的创造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首先,模仿的促进了手的进化和技能的提高。其次,模仿的活动培养了原始人捕捉形象和鉴察形式美的眼睛。第三,模仿的操作锻炼了人类祖先的审美心理素质。因此无论从时间发生的先后来说,还是到审美心理的形成的影响以及所达到艺术创造的水平而言,模仿都具有一种“启蒙”性的意义。模仿对原始艺术的写实特征有什么影响?模仿给人快感,是模仿成为艺术创造技巧的内在原因,模仿行为的出现,大大促进了艺术的发生和形成。模仿对于原始人来说,既是一种认识方式的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最基本的同时又是运用最为广泛的技巧,它决定了早期原始造型艺术的基本特色和属性——写实主义。越是接近艺术发生的日子,写实的风格就是突出鲜明。
三、拟人与人类的原始思维
作为艺术技巧的“拟人”和原始人类的思维是否具有同一性?是具有同一性的。“拟人”作为一种艺术技巧,直接脱胎于早期人类的原始思维。它是原始社会早期人类最典型的“原始——儿童”意识。甚至可以说,“拟人”最初就是一种思维方式。
第四节 母题的心理蕴含
一、什么是母题
母题:是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因素,它可以是一个事件、一种模式、一种手法、一种叙述程式,或某个惯用语。
母题与主题的区别:主题是一部文学作品中的中心观念或支配性观念, 这个中心观念可以直接说出,也可以不直接说出。所以凡文学作品都有主题却不一定都有母题。
母题是19世纪在故事学研究领域形成的一个主题学概念,在各研究领域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母题有时翻译为“动机”,它来源于拉丁语言movere,母题在英语中写作motive。意思是致使某事发生并且使之进一步发展。批评家经常在以下几种意义上使用该术语:一是指文学作品中表现主题或情节的最小单位。托马舍夫斯基指出,经过把作品分解为若干主题部分,最后所剩下的不可分割的部分,即主题材料的最小单位。如“天色已晚”,“英雄牺牲了”等等。二是指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某些因素。如《白蛇传》、《孟姜女哭长城》、《灰姑娘》、《云中落绣鞋》等民间故事,就存在着“母爱”、“蛇崇拜”、“反抗”、“变牛”、“英雄救美人”、“魔鞋”等隐喻母题。三是指对不同文学作品所表现出来的主题或题材的延续性、一致性的概括。因此,文学母题是文学发展进程中反复表现的共同主题。如中国古典诗歌常常流露“惜春”、“伤秋”的母题,而它们又通过太阳、月亮、河流、落叶、枯草、白发等意象来表现。又如爱国、思乡、怀古、恋人、复仇、报恩、也是中国文学反复出现的主题,即文学母题。
二、母题的文化心理蕴含
先看母题形成的社会因素。
母题具有重复与持续的意义。母题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如中国诗歌的时间母题,是在漫长的历史河流中逐步形成的。我们知道,中华民族是一个农业民族,对于时间特别敏感。中国历法、医学、哲学很重视时间对农业、人体、生命的影响。这种敏感的时间意识渗透到诗歌中,便形成时间母题。日本学者松浦友久通过《佩文斋咏物诗选》、《艺文类聚》等书发现,中国诗歌中咏春秋的诗歌比咏夏冬的诗歌要多得多。因为春秋之季节更能引发诗人感时叹世的情怀。除了春秋时令以外,古代诗人往往喜欢用夕阳、残月、河水、朝露、野草、落叶、白发、古道、荒原、废墟等意象表现时间母题。可以是月亮:李白有“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苏轼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也可以是夕阳:曹植有“惊风飘白日,光景驰西流”;李商隐有“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还可以是白发:谢灵运有“戚戚感物叹,星星白发垂”;李白有“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杜甫有“星霜玄乌变,身世白驹催”。上述时间意象在古代诗歌中被反复书写,是由于农业生活经验和内向稳定生活方式所致。
母爱母题之所以成为20世纪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母题,是因为它与中国社会注重血脉亲情、家庭伦理存在必然联系。鲁迅的《祝福》、巴金的《幻灭》、冰心的《繁星》《春水》、陈衡哲的《一支扣针的故事》、庐隐的《海滨故人》、袁昌英的《孔雀东南飞》、丁玲的《母亲》等作品所要揭示的母爱均源于中国社会历史,即生活客体共同的本质决定了该母题的形成。其他如悲秋、思乡、爱国、孤独等母题,也是在民族共同生活基础上形成的。
再谈母题形成的文化心理因素。母题的形成也离不开人类或民族文化心理的传承性和延续性。母亲变牛的母题与佛教因果报应的伦理观念有紧密的联系。松、菊、桃是陶渊明诗歌的原型母题。一般人认为,这是他理想人格的象征表现,其实是道教长生信仰文化影响的结果。松的原型意象最早见于《诗经》,后来被道教所接受,成为长生不死的原型意象,陶渊明之爱松,是受道教影响所致。《杂诗四首》之四云:“袅袅松标崖,婉娈柔童子。年始三五间,乔柯何可倚?养色含津气,粲然有心理。”这首诗歌是借松意象阐发道教长生不死的母题。中国文学“死亡”母题有儒家“不朽冲动”、道家“物我同一”和杨朱享乐主义三种类型。(教材242页)
母题与人类普遍心理或民族共同心理因素有关。加拿大著名文学理论家弗莱在《批评的剖析》一书曾运用原型理论分析文学母题。我们也可以运用母题理论研究原型。就是说,母题与集体无意识原型密切相关。例如,轮回母题的形成,就是原始人关于“太阳再生”这种原始思维观念的体现。又如悲怨作为中国文学的经久不衰的创作母题,是中国专制社会普遍存在的生命力受压抑、群体超稳定心态被扭曲的结果。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动机理论,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即生存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诗经》“变风”“变雅”、汉乐府中的丧乱歌辞、元杂剧《窦娥冤》等,是生存、安全需要受挫的悲怨抒发;岳飞《满江红》、杜甫的“三吏”“三别”、曹雪芹的《红楼梦》等作品,是归属与爱的需要受挫的悲怨表现;曹植的诗歌作品则流露了尊重需要受挫的愁怨;屈原的《离骚》、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可谓是自我实现需要受阻的悲怨。可见,母题的形成,是普遍心理因素影响的结果。文学母题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心理因素。
三、原型意象与惯用语
原型意象:
原型是与母题关系十分密切的概念,并且作为母题的常见语码载体。原型是一种在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象征模式,它构成了一种特定的文学传统,把历史上个别的作品串联在一起,具有约定俗成的语义关联。有两点值得特别强调:1、原型所对应的是人的无意识心理,而不是有意识心理。2、依据荣格观点,原型是集体无意识而不是个体无意识的表现,因而从原型意象中解读出来的应当是集体无意识而不是个体的心理,或者是集体心理借个体心理而表现出来的。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弗洛伊德的学生)不满于弗洛伊德的“个体无意识”理论,进而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理论。他对老师的理论有两大反驳:一是他反对把性欲当作唯一的精神动力,二是反对把无意识仅仅归为个人无意识。荣格在对精神病人的治疗中发现,个人在梦中或幻觉中遇到某些意象,不光是他们个人经历过的事情,还有祖先经历过的东西。譬如,人类祖先常用竹竿等来象征男性生殖器,而这种象征意象也常常出现在个人的无意识中。荣格由此提出了“集体无意识”的概念,并推而广之,认为一切人类文化包括文学艺术,都是“集体无意识”的复现。这样,他就把文学艺术的对象归结为“原始意象”。所谓“原始意象”,在荣格看来,就是“人类远古的深层集体无意识”,是自远古人类在生活中形成的、并且世代遗传下来的深层心理经验,先于个人无意识的永恒存在的精神本体。
荣格认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看不见原始意象,但在原始神话中就储存着原始意象(神话是原始意象的幻象),如黑夜的精灵、神秘的魔力、神圣的天堂、奇异的鬼怪等。伟大的艺术就是从神话中获取原始意象的,如歌德的《浮士德》中的魔鬼、天使、黑狗等原始意象的呈现。
荣格认为“集体无意识”是人脑在历史发展中不断进化,长期的社会实践经验经过无数人无数次的反复,在人脑结构中留下了生理痕迹,形成各种无意识的原型,通过遗传而获得积淀,成为人人生而有之的一种本能。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对于文学创作对象研究的借鉴意义,最重要的是把创作对象的探索从现实生活意识层面转移到人类集体无意识层面上来,抛弃了弗洛伊德性本能的解释。在荣格看来,“集体无意识”是一种“我们祖先生命的残迹”,深潜于每个人内心,成为文学创作的深层根源。艺术家具有二重性,现实中他是个人,而一旦进入艺术创作便成为“集体的人”。他认为,文学创作的深层对象就是“集体无意识”。当作家头脑中这种潜在的 “原始意象”一旦被某种表层的创作对象唤醒,他们就可以不凭借个人的经验就能本能地获得这种“原始意象”的创作。
然而,他把深层心理经验作了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的解释,并把文学对象完全归结到这种神秘的心理经验上去,也就否认了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其谬误也是明显的。
第一,他认为 "集体无意识"是由遗传所保留下来的脑结构所产生的内容。遗传对人脑结构的影响是可以肯定的,但人脑结构本身只是无意识赖以存在的物质载体,并不等于无意识。无意识作为一种意识也是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他的这种说法似乎认为无意识可以离开对客观世界的反映而单独存在;
第二,他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否定了社会生活实践是文学创作的内容。他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是一些性格 “内向”的人,他们由于不能适应外部世界或对现实生活不感兴趣而转向自己内心深处,从“集体无意识”中获得创作灵感。这不仅不完全符合创作实际,而且这种观点还会使作家缩小自己的创作空间,未必能够创作出能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
但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仍然有其积极意义:
首先,他的“集体无意识”观把作家看成是“集体的人”,比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观把作家看成是 “生物的人”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他把作家个人及其创作潜能看成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尽管他还不承认其中后天的社会实践因素,但他的这个观点比弗洛伊德的自然本能的创作动因多了一层历史性与社会性。
其次,荣格认为,艺术作品的幻觉经验不是来源于个人经验,相反个人经验从属于幻觉经验,这是由前面的论述所必然得出的结论。在这一点上又一次表明了荣格对弗洛伊德将艺术作品的来源归因于个人经验的立场的批评。荣格认为:“幻觉代表了一种比人的情欲更深沉更难忘的经验”,因此它是艺术作品的真正素材来源。艺术作品的这一素材特征同时也表明,艺术家的艺术作品并不是取材于外部世界的经验,而是取材于内部心理经验。荣格认为,毕加索的非客观艺术就是取材于“内”的,这个内并不是人的意识,而是从内部影响我们意识的无意识心理世界。艺术作品既然取材于原始经验或幻觉,它当然就是原始经验或幻觉的表现,但荣格认为由于这种经验深不可测,因此需要借助神话想象来赋予它形式。
我们借用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分析中国魏晋隐逸文学思潮很有意义。阮籍的《咏怀诗》,嵇康的《卜疑》、《述志诗》、《幽愤诗》,潘岳的《在怀县作》,左思的《咏史诗》,陆机的《思归赋》,张协的《杂诗》,郭璞的《游仙诗》,陶渊明的《归园田居》、《桃花源诗并记》、〈〈归去来兮辞〉〉,等等作品呈现着一个永恒的精神原型——隐逸原型。隐逸精神原型是指魏晋时期作家心理结构中积淀的追求退隐的集体无意识,它源于老庄超功利的道隐无形意识。换句话说,隐逸原型就是道的原型,是对此在世俗功利的超越,同时也是对生命本体的把握。因此,从隐逸原型去分析魏晋隐逸文学思潮,不失为一种新的视角。
惯用语:是文学史中对于某种主题的惯例化的表达语码。如在中国文学史中,表现时间之流逝常常用“逝者如斯”、“光阴似箭”、“日月如梭”等。惯用语与原型意象的区别是:前者常常是一个陈述式词组或短句,而后者则是一个名词性的词或词组。
母题的意义:首先,文学母题具有积极意义。文学母题体现了人类文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和民族共同的审美心理。例如,《诗经》中的民俗、德操、人格、时局、家国、身世、爱情、青春、亲情、友谊、人道等母题在后来的文学进程中反复出现,由此可以梳理我国古代文学的继承发展规律。文学母题研究对于研究文学创作、文学欣赏、文学批评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次,母题具有消极意义。由于文学母题所包含的主题因袭因素比较明显,容易造成题材单一、思维僵化和主题雷同的倾向。例如,武侠小说中的寻宝、复仇等母题,造成该类作品的模式化、雷同化的倾向,不利于小说的原创性与艺术性的正常发挥。又如因果报应母题在小说中不断出现,给人似曾相识的感觉,不便于艺术创新。 第五节 内容与形式的相互征服及其心理蕴含
一、艺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的美学关系
1、艺术作品内容与形式不可分离
2、形式对题材的深度加工
3、题材作为中介概念
4、题材吁求形式
5、形式征服题材。艺术形式征服题材。作家通过强调这一点和忽视那一点等艺术形式的深度加工,便形式征服题材,让题材归顺形式。
二、“对立原理”及其在艺术活动中的运用
对立原理与艺术活动
对立原理在艺术内容与形式关系中的运用
三、作品的内容与形式辨证矛盾的心理学内涵 形式情感通过下列三个阶段来征服自然情感并形成审美情感:第一阶段,题材情感作为一种刺激,引起人们情感的兴奋。
第二阶段,形式在题材的吁求下出现,形式情感与题材反生“对抗”冲突,最终形式情感征服了题材情感。正是艺术形式的征服作用和分隔作用,使视点由有功利目的视点转换为超功利目的的视点。正是艺术形式的作用消解了直接的功利目的,而形成了无关功利的审美聚焦,使夹带着泥沙的不可控制的自然情感之流注入深潭,得到控制、回旋与缓解,进而变成审美情感的清流悠然倾泻出来。第三阶段,形式情感改造,征服题材情感的最终心理反应,是情感的舒泄与升华。通过上述说明了形式情感征服、消融题材情感,导致了我们的情感沿着兴奋--缓解,阻滞——舒泄、升华的路线前进,而这条路线的终点就是人们渴望的,能够给我们心灵以安慰的艺术中的审美情感。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过一句著名的话,没有顽强的细心的劳动,即使是有才华的人也会变成绣花枕头似的无用的玩物。这不禁令我深思。而这些并不是完全重要,更加重要的问题是,我们要统一思想,统一步骤地,为了根本解决感情色彩浓烈的特征而努力。总结的来说,这是不可避免的。
舒曼曾经说过,时髦的玩艺儿,只要表面的光彩一。这句话语虽然很短,但令我浮想联翩。我们不妨可以这样来想:米兹涅尔将自己的人生经验总结成了这么一句话,保持友谊的最好的办法是不出卖朋友。然而,我对这句话的理解是不足的,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非常尴尬的事实,那就是,佚名说过一句著名的话,山不辞土,故能成其高;海不辞水,故能成其深!这不禁令我深思。
清·刘熙载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意在笔先,神余言外。这句名言发人深省。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要想清楚,感情色彩浓烈的特征,到底是一种怎么样的存在。巴基斯坦说过一句著名的话,虫中最毒蜈蚣嘴。这句名言发人深省。我们不妨可以这样来想:既然如此,生活中,若感情色彩浓烈的特征出现了,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它出现了的事实。李大钊说过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青年之文明,奋斗之文明也。与境遇奋斗、与时代奋斗、与经验奋斗。故青年者,人生之王、人生之春、人生之华也。这不禁令我深思。问题的关键究竟为何?现在,解决感情色彩浓烈的特征的问题,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所以,可是,即使是这样,感情色彩浓烈的特征的出现仍然代表了一定的意义。今天,我们要解决感情色彩浓烈的特征,感情色彩浓烈的特征似乎是一种巧合,但如果我们从一个更大的角度看待问题,这似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马总曾经提到过,让一得百,争十失九。这启发了我。感情色彩浓烈的特征的发生,到底需要如何做到,不感情色彩浓烈的特征的发生,又会如何产生。在这种不可避免的冲突下,我们必须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都知道,只要有意义,那么就必须慎重考虑。对我个人而言,感情色彩浓烈的特征不仅仅是一个重大的事件,还可能会改变我的人生。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相信写作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心情也有颜色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心情也有颜色作文1大人们的世界,总是被有心情和没心情给占满了。或者来句:“你还有心情作这些事!”又或者说:“别烦我,我没心情。”心情,就真的只是有或没吗?
第一次学会了走路,心情是蔚蓝的,心中那充满幼稚的好奇,憧憬着好多好多的糖果。
第一次系上红领巾,心情是金黄的,心中冉冉升起的希望,向往着好多好多的知识。
慢慢的,我泛起了一叶小舟,开始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那时的心情是火红的。我渴求,我期待,我尽情地沐浴在这片汪洋里,从不会感到疲倦。
不知不觉中,红领巾悄然落下,我长大了,我成了充满阳光活力的青少年了。一次考场上的失败,心情是苍白的,跟一张被人丢弃的白纸一样,默默的颓丧……
我喜欢和朋友在某个茵绿的日子一起去登山。山很高,天很蓝,脚步也很轻盈。携着一份如同生命一样澄澈的绿色心情,一切又回归了简单的快乐。与朋友嬉戏,大家互相鼓励,向着山顶攀登。说说奇趣的往事,笑笑自己的未来,说说笑笑间,难走的路也变得平坦易攀,健步如飞。
那年冬天,最后一片枯叶落下了,疼爱我的外公无声地离开了我们。我哭了,一个人坐在阴暗的墙角,翻着一页页我和外公的照片,想起曾经的快乐,想起外公的笑颜,那时的心情是暗淡的,灰暗似碳。迷茫中,我似乎看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披着大袍,一瘸一拐地追着在前面奔跳的小孙子,喊着:“小宝贝儿,等等我,等等……”突然,老者渐渐的往后退去,漫漫的飞向天空,待小孙子回过头来,老者已消失在天际……
把快乐,甜蜜,幸福放在一本相册,把泪水、挫折、苦涩放在另一本相册……便又重新从过去的岁月中返航,停留在回忆的岸边。
这才发现,心情,也有颜色。它就像三棱镜,在阳光下是五彩缤纷的,在暗室里,它也会是黯淡无光的。而阳光少年的心,将永远是绚丽多姿的!
心情也有颜色作文2我爱笑,我喜欢笑,但许多人都不知道,在这片欢笑的天空下,曾经也有划过夜空的眼泪。一瞬间的悲伤,一丝的哀愁,带给我的饿是那郁闷的蓝色天空。
在这天空下,我已走过了14个春夏秋冬,也在这天空下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我累了,此时我多么想好好闭上眼,去倾听的啊自然的歌声,体验溪水潺潺流下的韵味。
我笑,是因为我想用这种方法去掩饰内心的痛处,可惜骗得了别人却骗不了自己。郁闷的心情时常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流露出来,不知何时,泪湿润了眼眶,只是一味地望着天空暗自流泪。仿佛有一段凄美、安静的故事在夜空下悄悄演释。
黑暗的夜空不时露出几颗闪耀的星星在陪伴它,而我呢?我又有谁来陪伴?回忆往事,不禁扬起了久违的笑容。那时侯,我们曾经是最爱黏在一起的朋友,几乎是行影不离,哪里有你哪里就有我。我们一同嬉戏,一同讨论,一同吃从家里偷偷拿出来的零食。
岁月在我们的笑声中消逝,一切都是那么的快乐无忧,可是好景不长,你就在我刚升入初中的时候离开了,去了一个离我很遥远的地方读书,从此杳无音讯。离别时的不舍和心酸顿时重新敲动我的心房,耳边回响起你爽朗的笑声。
看着久未放晴的天空,在那上面还依然留着你那天真无邪的笑容和孤苦无助的样子。记得你曾经说过,你喜欢天空,喜欢它那纯纯的蓝,因为在欣赏蓝色天空的时候就好像在欣赏自己忧郁的心情。也许,我也是这样吧!在心情不愉快的时候就会抬头看看蓝色的天空。
天空的颜色永远都不会改变,就像你我脑海里所记忆着的快乐一样,永远都不改变。
收起思念的心绪,把这种蓝色的味道保留在心里,让它不能飘到那片失忆的海洋。
黑夜笼罩了世界,繁星在天空中闪烁起来,微风把我送入梦乡,模模糊糊的我,隐约听见了远方的歌声:“沿着路灯一个人走回家,和老朋友打电话,你那里天气好吗?有什么事可以当作笑话?回忆你我都不爱讲话……”
听着歌,我只感觉一滴温热的液体在我脸膀上划过。
心情也有颜色作文3绿色象征勃勃生机;红色象征火热;**象征成熟;蓝色象征平静;黑色象征深沉;灰色象征抑郁
我们每天都会经历不同的事情,会遇到很多问题。在经历这些事情后你的心情会怎样呢
我喜欢红色,因为我心里有一团火,我热爱生活,热爱身边的每一个人,也总喜欢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是一个外向的女孩,什么事都爱管,爱问,为这,妈妈没少说我,可我改不了。还是我行我素。正因为这样,所以我每天都很快乐。我为自己有了一小点进步而欣喜万分;会为自己的一个小愿望得到满足而感激万分;伤心难过也只是几分钟的事。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所有的一切都给我一种暖暖的感觉。对我来说,生活中没有过不去的坎,所以我觉得生活是红色的,我的心情也是红色的。
蓝色,和它的英文名一样,是平静的代言词。俗话说:激动伤身体。这可能是真的,因为我经常看见有些人大发脾气时声音变了,头上的青筋也暴起来了。我想他们那样生气肯定要好大一会儿才能恢复元气,这多不好。可是也有人说话不紧不慢,一句是一句却让对方哑口无言。我想这是多好的素养啊!他这时的心也是平静的吗每当我躺在床上回忆往事时我尽量让自己的心情像大海一样,不知不觉我觉得自己的胸襟也像大海一样广阔无垠了,我热爱蓝色,我要努力克制自己急躁的毛病。
灰心,灰暗等词表现的格调都是低沉的。大家都知道,灰色象征抑郁。可我们这个年龄是不应该抑郁的,这对健康非常不利,所以我不喜欢灰色。即使遇到不顺心的事,我也会想办法调整自己的心态,尽量去想一些美好的,高兴的事情,让自己摆脱烦恼,快乐的度过每一天。
我认为我们的生活中应该多出现红色,绿色,蓝色,让灰色转瞬而逝,这样,我们的生活才会幸福,快乐!
大自然的所有一切都是绚丽多彩的,愿我们的生活也一样多姿多彩。
心情也有颜色作文4云影舒蓝
云影,天宇,纯净的白,舒畅的蓝……
这是个难得的晴天,然而,我却没有了昔日必去公园野餐的情趣。手中的笔在自顾自的飞速运行,许久,终于缓缓地停了下来。书桌前,我伸展着近乎僵硬的身体,面前是一座甚为高耸的“题海山”。早已习惯这样的生活模式,便也不再发出那无用的反抗,只是努力做一个听话的乖孩子,不再过问窗外那个曾经属于自己的世界。
揉了揉有些酸涩的眼睛,我决定忙里偷闲,远望那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天空。
推开窗,云淡风轻,天边时不时地飘过几丝浮云,蓝色的天宇仿佛水晶般纯净的梦境,似幻似真。
也许,大自然总是有一种莫名而巨大的力量。我的心境在不经意间变得开朗,心中的郁闷被清风吹散,心灵之灯也随之复燃,长明不熄。
不知为何,总有人认为蓝色象征着忧郁,而我却不然。我认为蓝色是一种纯净、圣洁、舒畅的颜色。其实,在我心中它早已不是一种颜色,而是给心灵的最好的一瓶解压剂,一张最好的药方。至少,对我而言,便是如此。
云影,天宇,纯净的白,舒畅的蓝……
欢欣明橙
欢欣,明净、活力的橙……
“从明天开始放假。”老师的一句话让一向“寂无生机”的班级在顷刻间增添了几分“生命力”。
此刻,我们再也不像往常那般认真的听讲,而是一心期盼着下课铃声的响起。
因为从明天起,我们将不再是听话的乖孩子,我们将做回我们自己;从明天起,我们将尽情的放松自己,可以随意的看电视,不理会家长的唠叨;从明天起,我们将会活力四射,尽显我们的朝气,我们的心情会是明净,欢悦的橙色!
欢欣,明净、活力的橙……
双眼承载着缤纷的色彩,或暗淡,或明晰,令人眼花缭乱,心情亦是如此……
——后记
《赠汪伦》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桃花潭水真有深一千尺吗?读者们都心知肚明,这桃花潭的水就算是深不可测,也比不上汪伦来送我的感情深。光这一点,得叫汪伦多感动呀!
《醉花阴》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和赵明诚是恩爱夫妻,婚后,两人分别了一段时间,此时的李清照对于丈夫是非常思念,思念到什么地步呢?人都瘦得跟黄花一样了。
人当然不能真的瘦成黄花,李清照这么夸张的把自己的怀着比作黄花,不过是表达她对赵明诚极致的思念罢了。要问我有多想了,都瘦了黄花了,足以说明问题了。
《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
冬雷震震,夏雨雪。
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古人特夸张,这一点特别体现在他们发誓上,比如说《上邪》这首诗。我要和你相亲相爱到永远,什么都不能让我们分开,除非群山消失,江水枯竭,冬天打雷,夏天飞雪,天地相交接,我才敢和你分离。
你都这样说了,这铁定分离不了。诗中运用五件不可能的事情来说明爱情的坚贞,隐娘只想说:我怕了。
《武陵春·春晚》
宋代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李清照避难金华时写下了这首词,此时的李清照国破家亡,丈夫既已病故,家藏的金石文物也散失殆尽,作者孑然一身,在连天烽火中飘泊流寓,历尽世路崎岖和人生坎坷,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
此时作者愁苦到什么地步呢?想要去划船散心,可又担心啊,双溪那叶单薄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我内心沉重的忧愁啊!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南唐后主李煜在国破家亡之后,从皇帝沦为阶下求,体会到两种极致的人生,其内心的悲伤,常人无法体会。
李煜形容他的哀愁,就像这不尽的滔滔春水滚滚东流。春水不尽,哀愁不止。
《诗经·采葛》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这是一首写相思的诗,男子思念自己的情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
诗人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
《青玉案》
宋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色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横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飞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路遇佳人,却只能望着她的远去的背影,怅惘难舒,可遇而不可得的情感让他感慨道:如果要问我的伤心多深多长?就像那一川烟雨笼罩的青草,满城飞絮,如同梅子黄时的雨。
满川的烟草、满城的飞絮、黄梅时节的雨,这愁,可真够夸张的。
《何满子》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这首诗写宫人哀怨,作者通过数字,极尽夸张,来描写宫人幽居深宫,白白地葬送了一生的极度哀怨。
故乡远在三千里之外,关闭在皇宫整整二十年。我唱一曲悲凉的《何满子》,眼泪不由得双双落在你的面前。
《菩萨蛮》
唐五代·无名氏
枕前发尽千般愿,要休且待青山烂。
水面上秤锤浮,直待黄河彻底枯。
白日参辰现,北斗回南面。
休即未能休,且待三更见日头。
这首诗同《上邪》有异曲同工之妙,整首诗在写情人之间的誓盟,主人公连用六种自然景物和非现实现象,浪漫地形容爱情的坚贞。
在枕前盟誓,要让我们分开只等到青山朽烂、水面上浮起秤锤、黄河干枯、参商二星白天相见、北斗星到南面,夜晚三更见太阳。
所有的这一切夸张誓言,只不过是深情罢了。
《江城子》
宋·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据说这首诗是怀人之作,秦观写愁绪,与李煜有异曲同工之妙。在这首词中,秦观这样形容心中哀愁:即使江水都化作泪水,也流不尽,依然有愁苦在心头。
红色---- 意味着“火“或“血“。个性坚强,积极豁达。活泼异常,感情丰富,性格外向。总是准备论争或取进攻意识。说话做事快而不加思索。---- 你是精力旺盛的行动派,不管花多少力气或代价也要满足自己的好奇心和欲望。你充满精神的状态,会感染你周围的朋友。但,由于缺乏耐性,常常稍微不顺自己的意,就会生气。不过天生乐观的你并不会因为挫折而闷闷不乐,而总是想办法当场解决。一旦有事发生,你总是先怪罪别人,这点对你很不利。如果对别人能够以更宽大的心去对待的话,相信你的人气会更旺。 ---- 如果你最讨厌红色:不喜欢别人跟你太过亲近,因为如此,对于突然来临逼迫式的爱情,你会临阵脱逃。其实你心里是渴望激烈的爱情的,但由于这种本质的性格,使你在感情的路上一直波折不断。这些波折也使你对爱情更裹足不前,以致错失良缘。 蓝色---- 喜欢宁静,镇定自若,无忧无虑,善于控制感情,很有责任心。富有见识,判断力强。胸怀宽广,性格内向。---- 你是个很有理性的人,面对问题常常临危不乱,在起冲突时总是默默将事情化解,等到该予以反击时,一定会以很漂亮的手段让对方折服。乍看之下应该人缘不错,不过却不擅长与人交际,所以只和志同道合的朋友自组一个小团体。常因坚持崇高的信念而受人尊敬。绝对的坚持己见,对旁人的意见缺乏采纳的雅量,所以与人意见相左时,虽然表面上没显露出任何的不悦,但心里其实很很介意。 紫色---- 多愁善感,焦虑不安,然而往往能够驾驭和控制内心感情的忧虑和苦恼。性格内向。---- 喜欢紫色的人通常很多都是艺术家,你即使不是也很象,机智中带有感性,观察力特别敏锐。虽然自认平凡,但相当有个性。在公开场合中你总是显得沉默而内向。但常常容易滥用感情,以致造成很多不必要的误会。这种不是恶意的滥情,在事后别人告诉你之后,你会很认真的反省,但也容易再犯。 绿色---- 性情平静,善于克制,心绪不易烦乱,很少有焦虑不安或忧愁之感,充满希望和乐观,渴望事事更加美好。典型的性格内向类型。---- 你基本上是一个追求和平的人。不过害怕独处,喜欢群体的生活,也因此你擅长与周围的人保持良好的和谐关系。总是给人亲切温和的印象,而周围的人也对你十分信赖跟崇拜。不过,因为你对每个人的态度都差不多,所以有时候也容易让人误会,认为你是个八面玲珑的人。喜欢绿色的人十分上进,但因为不喜欢在团体中太突出,所以你也会要求周围的人一起奋发向上。 ---- 如果你最讨厌绿色:在心志上一直不希望变成大人,所以在恋爱上来说是希望倍受呵护跟注意的。希望对方不断地为自己付出,因为这种不容易为对方着想的性格,常常说出伤人而自己不自觉的话,最后只会让情人伤心。 **---- 心情欢畅,轻松愉快。性格外向,精力充沛,做事潇洒自如,说话无所畏惧,不耽心别人考虑什么。不易动摇,是可以信赖的人。---- 你富有高度的创作力及好奇心。关心社会问题甚于切身问题,喜欢追求崇高的理想,尤其热衷社会运动。相当自信,而且学问渊博,你也引此为傲。看起来你好象社交家一样,其实内心很孤独。所以,你绝对不会背叛朋友,也绝对不做没有把握的事。 灰色---- 不喜欢感情激动以及情绪溢于言表,回避过深的友谊。 黑色---- 感情忧愁悲伤,人生之路每况愈下,感觉到不能象自已所想的那样去说话和做事,认为自已处境不够好。---- 棕色---- 有强烈的基本欲望,能凭借着自已的见识得到巨大的满足,如吃的、喝的等欲望,然而时常感到以后会犯错。---- 你是个个性拘谨,自我价值观很强烈的人,很害怕因为外来因素的介入而必须改变自己。但,在外表及处理事情的态度上,却给人有一种很大的信赖感。对于人与人之间的厉害关系分的很清楚,所以容易给别人一种冷漠的倾向。不过,因为你耿直的个性让人很信赖你,不知不觉中支持你的伙伴会越来越多。 ---- 如果你最讨厌棕色:在恋爱上采取放任的态度。喜欢主动,直接,强烈的爱情。当遇到个性龟毛的对象,就显得很急躁。由于好奇心太强烈,常常被很多新奇的事物给吸引,以致常常忽略了情人。而且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人缘很好,这一点也会让你的情人感到不安。和朋友相处的时间远比情人还多,所以你的情人总有一天一定会离你而去。 粉色---- 比较感性,处世温和。---- 常常想让自己呈现出年轻,有朝气的感觉,甚至希望在旁人眼中是个高贵的形象。大多数不是俊男就是美女,散发着一股让人看到就很舒服的魅力。不过,却有强烈逃避现实的倾向。因不擅长向人吐露心事,常常躲在自己的小天地之中。又因不容易接受别人的意见,也不喜欢和人争论,也常被当作是优柔寡断的人。(另外,无法忍受现实的难堪及曾被信任的人背叛的人也喜欢粉色。) ---- 如果你最讨厌棕色:在恋爱上给人不够坦率的感觉,常常会对另一半有所挑剔,即使对方送了礼物给你,在说谢谢之前,还是会挑挑捡捡的说了一堆不应该说的话。老实说,你就是希望对方把你捧上天对你服服贴贴的。
江西省靖安教委教研室 李庆陆 “文章不是无情物”,不管什么体裁,文章都是作者思想感情与世界观的反映。对作品的阅读分析,自然离不开对作者思想感情和作者对生活、对人生、对作品中的人、事或物的态度的分析。人们在阅读文章时,应能看出作者对所论说的事物的观点和态度,是赞颂还是批评,是欢喜还是悲伤,是肯定还是否定,是完全支持还是有一定的保留。作者的情感,有的是直接表达,可以从字面上看出来;有的则分散在文中各个部分,那就需要综合与概括。 纵观近年来各地中考语文试卷,把握作者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题型主要有:1体会作者感情;2概括情感变化;3领悟生活态度。例1(山东省2005年中考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空山鸟语 郭枫 ①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 ②鸟儿的鸣声是世间最美的语言,你不懂得鸟的语言么?我想你应该懂的。在山上,谁都喜欢鸟的鸣叫,谁都懂,清风懂,白云懂,流泉更懂,连挂在树枝上晒太阳的小花蛇也懂。鸟的语言永远叙述着动人的爱情。 ………… ⑥到山上来,且闭起眼睛,不要再浏览风景,好好地听一听鸟叫吧!鸟儿们用一百种声调在欢唱,仙乐飘飘,回荡在峰峦间,流淌在涧谷间。你不是从这美妙的清音中,已经听到自然的消息和人世的沧桑了么?那么,除了敞开自己的心灵,还要做些什么呢? ⑦还要做些什么呢? ⑧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题目:文章开头说“到山上来,我最喜欢的事就是听鸟叫”,结尾说“我想做一只鸟,在山中”,试联系全文说明这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剖析:事物总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文章的句与句、段与段也是如此。所以,要正确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就必须从整体把握阅读材料,明确文章的主旨。点击:回答这类的题目,应在细读全文的基础上抓住文章的主题,但又不能只是笼统地将主题内容照搬,而是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来表达。答案:反映了作者憧憬自然,赞美生命,讴歌自由的思想感情。例2(北京市海淀区2005年中考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逃跑的火焰 (选文略)题目:选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原野冬猎的故事,随着情节的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出在发生着变化。请阅读③∽⑤段,参考下面的提示真空。 ⑴情节的发展: → 狐落马前 → → 放狐奔逃。 ⑵感情的变化:非常惊奇 → → 心生同情 →剖析: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即使英雄也不例外,“无情未必真豪杰”,就是明证。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的改变,人的感情也会发生变化。而“文似看山喜不平”,这样,在文章中就有了感情起伏。这种感情起伏,可以是人物的思想转变过程,也可以是人物对客观事物认识发展过程,还可以是褒扬或抨击某种现象时所带有感情色彩。即便是景物描写,也蕴涵着作者浓郁的感情,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如何抓住文中起伏的情感呢?最重要的是理解文章,把握主旨。然后找到表现不同感情的不同语句,顺藤摸瓜,理清这根感情线索。点击:通过阅读题干可知,全文的情节在发展,作者的思想感情也在发生变化,所以,理清文中情节是解答把握感情起伏的基础。而且要用概括的语言(四字句)来填写。答案:(1)群犬逐狐 人狐对视 (2)心中暗喜 怜爱担忧例3(黑龙江2005年中考题)阅读下文,完成后面题目。 有一年,在香港教书。 港人非常尊师,开学第一周校长在自己家里请了一桌席,有十位教授赴宴,我也在内。这种席,每周一次,务必使校长在学期中能和每位教员谈谈。我因为是客,所以列在首批客人名单里。 ………… 大约世间之人多是寂寞的吧?未被击节赞美的文章,未蒙赏识的赤忱,未被发现的才华,无人为之垂泪的剧情,徒然的弹了又弹却不曾被一语道破的高山流水之音。或者,无人肯试的一碟食物…… 而我只是好意一举箸,竟蒙对方厚赠,想来,生命之宴也是如此吧?我对生命中的涓滴每有一分赏悦,生活总立即赐下万道流泉。我每为一个音符凝神,他总倾下整匹的音乐如素锦。 生命的厚礼,原来只赏赐给那些肯于一尝的人。题目:结合“尝”字,体会“生命的厚礼,原来只赏赐给那些肯于一尝的人”这句话,说说作者的生活态度。剖析:每个人对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事都会有自己的态度,或喜欢,或憎恶,或崇敬,或鄙视,或热爱,或仇恨……将这些形成文字,就体现出作者对自然、社会、人类的态度。 准确、全面地分析、把握作者在文章中的生活态度,涉及到如下几个问题: 1.对作者的有关情况的概括了解; 2.对作者为文目的的了解; 3.对作品思想内容、主题、写作特点的了解; 4.读者本人所应具有的语文素养和思想修养。 这些因素,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到对作者在文中的态度的分析、把握。点击:回答这类题目的方法有:1统观全文,筛选出直接体现作者态度的语句;2从材料的中心内容入手分析作者的态度;3从作品的表达方式入手分析作者的态度(记叙文与说明文中那些议论与抒情的句子,议论文中的中心句或总括性句子,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表达了作者的态度 )。答案:“尝”是尝试(付出、肯定、欣赏)。揭示了作者热爱生活,勇于付出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