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如何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第1张

兴趣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原动力,幼儿有了兴趣才能产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索的愿望。教师培养对幼儿音乐活动的兴趣,首先是要发现孩子的兴趣,其次在活动中激发其兴趣,使其产生积极愉快的情绪,充分发挥想象,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感受力和创造力。

  一、要善于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例如,我班的张可欣、纪瀚宇、徐子涵小朋友,喜欢边玩边哼小调,陈紫阳、马晨莒小朋友,听到节奏明快、活泼的音乐就手舞足蹈、摇头晃脑起来,脸上的表情就丰富起来时,我就知道孩子们是喜欢音乐的,对音乐是好奇的。而好奇心恰恰是兴趣的一个起点。

  二、引起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我有目的、有计划地采用一定的手段、措施和方法精心选择一些具有鲜明特点,易被幼儿接受的乐曲来诱发和引导幼儿对音乐活动产生好奇心,用客观事物的新异性吸引幼儿的好奇心,从而对音乐产生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习欲望。让幼儿多接触音乐,为幼儿创设音乐环境,并将音乐渗透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

  在来园时,我会播放轻柔悦耳的名曲、童谣迎接幼儿,激起幼儿愉快的情感,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

  在进餐时,我播放节奏明快的音乐,让幼儿边听边跟着节奏吃。边吃边听音乐创造了愉快的情绪,增加了食欲。午睡时,我播放柔和、恬静的摇篮曲,让幼儿自然而然地入睡,培养幼儿良好的午睡习惯。

  在给幼儿上音乐活动课“走路”时,用儿歌朗读和打击出象征小兔、小鸭、小乌龟走路的声音,让幼儿很快掌握了切分音的基本节奏。

  与各学科配合,以音乐教育为手段,利用艺术的形式进行教育。我选择了一些和各学科有机结合的互相渗透的游戏活动。在学习儿歌或故事时,我选择配有音响效果为背景的儿歌或故事,既增强了幼儿语言的表现力,同时音乐促进幼儿大脑半球的活动,提高了记忆效果。如语言节奏“叽叽喳喳”“跟谁走”等。

  三、以故事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语言在音乐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音乐艺术的创造基础与创造核心。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如果在音乐教学中失去了优美、生动的语言,就会使其变得枯燥、无味,失去了艺术的魅力。俗话说:“言为心声,音为心语。”教师艺术化的课堂导语设计将引发幼儿想学的欲望,把音乐教材编成故事导入新课,使教学过程故事情节化,常能创设一种良好的课堂情境。

  四、用律动舞蹈引导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音乐是时间艺术,节奏是音乐的骨骼。幼儿园的孩子特别好动,如果整个活动让孩子们坐着不动,他们会坐不住的,所以当孩子对一首歌曲能唱之后,就要选择适当的动作进行配合。教师根据课程节奏的重难点精心设计律动训练,不但可强化幼儿的音乐节奏感,而且可减缓教学坡度,为新课的传授增加情趣。如在《汪汪叫、喵喵叫》中歌词是“汪汪汪、喵喵喵,汪汪汪、喵喵喵……”我通过边唱边模仿小狗叫、小猫叫的动作,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果然幼儿一边唱一边表演,特别投入,还特别开心。同时在做动作的时候,孩子们自然会表现出歌曲的强弱与诙谐幽默的韵味,这样就可以一举两得,既巩固了歌曲的演唱,又找到了歌曲的强弱规律。

  五、开展游戏表演使幼儿体验学习音乐的乐趣

  教学中边唱歌边游戏是激发幼儿音乐欲望的有效途径之一。幼儿园的孩子,天生好玩好动、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他们对音乐的感受喜欢通过各种动作表现出来。所以,教师要提高音乐活动的质量,就应根据孩子好动的特点,把孩子的音乐学习与游戏、舞蹈有机地结合起来,把抽象的音乐知识转化为生动有趣的游戏,让孩子通过自身的活动,把听、看、想和运动、唱歌、表演、游戏等结合起来,使他们在音乐的世界里轻轻松松地获得知识、技能,受到美的熏陶。

  同时,在音乐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努力创造一种平等、宽松、和谐的气氛,以此来激发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如在活动中经常看着幼儿的眼睛讲话和示范,用表情、动作等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我还以各种不同的身份与幼儿进行情感交流,在音乐活动中,我不仅仅是教师,还可能是其他角色,如小狗、老虎、小蘑菇、蝴蝶等。通过扮演角色,逼真地表演,就把幼儿带入到音乐作品特定的意境之中。

  音乐家洗星海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努力地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着力激发幼儿的兴趣,尽可能使每一个教学步骤都具有趣味性、启发性、创造性。善于运用一切美的教学手段来唤起幼儿的美感,使他们在轻松、活泼、快乐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让他们在欢乐活泼的气氛中积极主动地获取音乐知识。这对陶冶幼儿性情,培养兴趣,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都有促进作用。

未来社会的人才应该是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不仅具有高智商以及丰富的知识,而且还应具有高情商:心理健康、社会化程度高、具有强健的体魄。在教学实践中,音乐活动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有着其他活动所无法替代的功效。原因有三:其一,正如叶圣陶所说:“音乐是世界的语言。”音乐为人类所共同理解,能产生共鸣。其二,音乐艺术能陶冶情操,为古今中外有识之士所认可。其三,喜爱音乐是孩子们的天性音乐对于幼儿的健康心理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利用音乐自身的感染力,培养幼儿大胆、活泼开朗的性格

音乐是没有国界的,对于任何人都有巨大的感染力。英国诗人马普顿尔说过:“音乐的力量能驯服凶猛的野兽,能使恶狠的野猪收敛怒容,能使雄狮火气顿消,对着歌声洗耳恭听。”因此,有人说“音乐是天使的演说”。我们常常听到孩子们游戏、散步时,本能地哼着歌;也常能看到刚会站立的婴儿听着音乐扭动身体,手舞足蹈这些也都表明孩子天生是喜爱音乐的

我班有个叫方方的幼儿,他爱动脑筋、但很沉默。而邻居给他的评价是这孩子很会讲,大楼里没有一个大人能说得过他。由此看出他与别人交往没有障碍,他在园的沉默只能说明他怕生、内向。让我惊喜的是有一次我无意中听到他唱了一首很难唱的成人歌曲,声音虽小,但是音准、节奏都无可挑剔。从此,我常要求他唱歌给我听,这也成了他和我之间特殊的交流方式。逐渐地他与我交流不困难了,可是遇到别的老师,他又同以前一样不说话了。于是我常常带着他去给其他老师唱歌,让他逐步大胆起来。就这样,在音乐课上他开始主动要求唱歌给小朋友听。两年以后,他已完全不同于以前了,虽然不是班内最活跃的孩子,但是与刚入园时已是判若两人,不仅能同小朋友正常相处,还能在班上大胆表达自己的意见。是什么使他改变了?我想这是音乐特有的感染力,使他成为一个大胆、开朗的孩子。

二、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确立幼儿的自信心

音乐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孩子们的喜好也各不相同,在活动中就可以看出孩子们的个性。当教师要求小朋友来单独表演时,总有那些自我感觉特好的小朋友强烈要求表演,其实他并不比别人更出色;但也有一些幼儿总是怕老师叫到自己,其实他并不比别人差。针对这种情况,每次音乐活动我总是留出几分钟给小朋友大胆表演。斌斌小朋友年龄偏小,学什么都很慢。请他回答问题总要小朋友帮忙;大家合唱时,他总是嘴巴张得大大的,其实歌词与嘴形完全不符;让他单独表演最多只会唱一句。无形中小朋友有些看不起他,他自己也觉得不行。可当他看过**《妈妈再爱我一次》之后,却把其中的主题歌一遍又一遍地唱给他妈妈听。每当我弹起《世上只有妈妈好》的曲子时,他总是伴着琴声,动情地唱着这首歌。这使我认识到,每个孩子的心灵就象一把锁,只要有适当的钥匙,总能叩开孩子的心扉。当我了解到斌斌喜欢跟着录音机唱歌,而且学会了好多歌曲时,就把所教过的歌曲、歌表演等录制成磁带,给他开“小灶”让他边听边学。我还在班里经常为他提供单独表演的机会,并与小朋友们一起鼓励他。听到斌斌能唱完整的歌,小朋友们也很奇怪。渐渐地他对自己充满了信心,在音乐活动中成了班上最活跃的一分子,就这样,音乐使一个并不出色的孩子自信起来。

三、采取集体活动的形式,形成孩子的合作意识

我们平时在开展音乐教学活动时,常采用的是集体教学的形式,唱歌时齐唱的时间多,演奏乐器时各种乐器合奏的时间多,舞蹈时集体舞居多。这就要求小朋友要有协作的意识和能力。在合唱时,我常会在小朋友的歌声中,听到那些特别响亮的但并不优美的歌声。细细的问来,各有其原因,有的想以自己唱得响来表示学得认真;有的想以此来引起老师的注意;有的认为唱得越响就越好听……针对这种情况,我先把他们杂乱的歌声录下来,放给他们听,然后向小朋友说明:一个人唱要声音响些,而合唱音量就得控制,大家都放开声音唱,就会显得很吵。

在对幼儿进行指导之后,我又把他们合唱的声音录下,把两次录音放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去比较。渐渐地,孩子们悟出了其中的道理:合唱并不比独唱容易,自己唱时要听着琴声,听着别人的声音。大家协同一致才会唱出美妙的歌声。

四、开展音乐游戏,形成幼儿的规则意识

音乐游戏可以说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音乐活动,它不仅有优美的旋律,还有一定的情节,它不仅给人以美感,而且具有趣味性,但要玩好音乐游戏却不容易。如音乐游戏《小兔采蘑菇》,讲的是小兔采了蘑菇后帮助小猪和小松鼠的事情。大家都喜欢扮小兔,而游戏要玩就必须有人扮小兔、小猪、小松鼠,如果大家都去表演小兔,那么游戏就玩不成。游戏中各种动物的表演还应随着音乐来进行,小兔的音乐出现了而小松鼠抢着去表演,这样也违反了游戏规则。因此我在组织幼儿开展游戏时,经常强调规则,只有遵守了规则才能交换各种角色,小朋友才能扮演到自己喜欢的角色。在音乐游戏中,让幼儿知道应该学会克制自己的情绪,遵守一定的规则才会得到快乐,

五、创设良好的音乐活动氛围,促进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

音乐是情感艺术,幼儿只有在良好的情感氛围中开展活动,才能充分地感受到美。因此我在教学中力求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活动氛围。从硬环境来说,为他们提供相应的道具场景;从软环境来说,为他们创设宽松的心理氛围,尊重他们,从不因为孩子达不到预想的效果而责难他们,不断尝试新的方式,让每一首歌、每一个舞蹈、每一个游戏都充满吸引力,让孩子们轻松地接近艺术,感受到音乐艺术的美。

德国音乐家奥尔夫指出:“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许多心理学家表示,儿童能从音乐的学习中受益,音乐不仅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更可增强其学习能力,协助其建立情绪技巧,“处理无法以其他方式处理的心理部分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音乐的独特的教育效果,它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方面,有着其他教育手段所无法达到的效果。我们所培养的二十一世纪的高素质人才,既要具备一定的音乐艺术素质,又要具有健康的心理,以从容应付生活中的各种难题。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

  音乐教育学科是以音乐艺术为基础,同时又兼跨音乐美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综合性学科。幼儿音乐教育是在教幼儿学习音乐的过程中进行的教育工作,它是人一生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幼儿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1、幼儿音乐教育必须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科学规律

  幼儿音乐教育必须以幼儿发展的生理、心理特点,幼儿教育的原则、方法等基本理论为指导进行教育工作,违反这些带有规律性的问题,教育工作或事倍功半,或收效甚微,甚至给幼儿带来心理、生理上的损伤。譬如:同样一首歌曲,一位音乐技能技巧纯熟,熟悉幼儿年龄特点,按照正确的教育原则、方法对幼儿实施教育的老师,会教得又快又好;反之,一位不具备上述条件的老师,就教不到点子上,自己干着急,幼儿学不会。譬如:一位老师教幼儿舞蹈,要求幼儿做出优美挺拔的舞姿,她提醒幼儿把重心放在右脚上,右脚在前,由于她熟悉幼儿思维具体形象和善于模仿的特点,所以她边说边做,语言生动形象,示范具体直观,幼儿很快就学会了这个动作,而且姿势优美挺拔。

  2、通过对音乐艺术的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向幼儿进行教育是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

  音乐教育与其他科目一样,有向幼儿进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的能力。各个科目只有在充分发挥其科目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地发挥其教育作用。而音乐教育的主要特点是通过音乐作品给人以情感体验和审美感受这样一条音乐艺术途径,来完成它的教育任务。

  音乐审美感受是使儿童在学习音乐过程中,通过感知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获得美的感受,从而识别作品中所反映事物的美与丑、悲与喜、崇高与卑下而领悟到事物中的是非、正误、美丑。音乐作品的艺术美包括旋律美、节奏美、和声美和演唱演奏中的音色美。作者在音乐作品中反映客观的同时,总是表达着作者对该事物所持有的鲜明态度。儿童音乐作品以反映儿童生活中富有情趣的、积极向上的、健康活泼的思想情绪为主,同时表现出这些思想情绪背后所隐藏的称颂、赞扬、关心、同情、鼓舞、帮助等鲜明的态度。

  3、寓教于乐是幼儿音乐艺术教育的又一特点

  音乐艺术有娱乐性特点,这是吸引幼儿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重要特点之一。利用音乐的娱乐性特点引导幼儿在玩中学,在乐中学,把音乐教育寓于愉快的音乐感受和音乐表现之中,学得愉快,学有所得。引导幼儿在愉快活泼的、富有艺术特点的教育活动中受教育,把教育寓于欢乐的音乐活动之中,以“乐”作为对幼儿进行教育的有效手段,以促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身心健康,精神满足,德、智、体、美等方面同时受到教育。

  二、在实践中使用音乐教育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1、激励幼儿主动、自信地参与活动

  在以往的音乐活动中,总有一部分幼儿老当演员,一部分幼儿老当观众。那些天赋好的幼儿经常有机会表现,而那些条件较差的幼儿却因自卑而不敢表现。如果我们任其自然,这部分幼儿不仅失却了学习音乐知识技能的机会,还可能导致一定的心理缺损。我们应将音乐活动作为手段,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满足幼儿自我表现的需要。基于这一思考,我设计了小步递进的“阶梯”,提出合适的要求,尽可能使教育个别化,使每个幼儿都能按各自的步调发展。

  另外,在音乐活动中,我尽可能给每个幼儿当领头人的机会,如让幼儿担任指挥、领唱、领奏等,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树立自信心。

  2、注重幼儿的探索发展

  布鲁纳认为发现法能激发智慧潜力,培养内在动机,有利于学会发现的技巧以及记忆的保持。由于幼儿年龄小,坚持性与忍耐性较差,他们不能长时间在看不到进步的情境中探索,因此我们应有目的创设有利于幼儿探索发现和积极操作的环境,以激发其探究力。如在幼儿认识切分节奏的过程中,我引导幼儿按以下步骤积极探索:组织幼儿做“拉绳”及“划龙船”游戏,寻找|XXX|的感觉,表现“加油呀”处的语言节奏。引导幼儿寻找周围是否有这样的节奏。如妈妈牙疼时边捂着脸,边说“|喔唷哇|喔唷哇|”老爷爷拔萝卜时“|哎唷嗬|哎唷嗬|”地用力等。告诉幼儿什么是切分节奏,引导幼儿尝试在木琴上敲奏切分节奏。

  3、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

  在音乐活动中,不能只强调技能技巧的训练,还应引导幼儿去表现美、创造美。因为音乐活动包括感受、想像、理解、创造等思维阶段,它对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及能力具有独特的作用。当然,培养创造力并不是要摒弃模仿,在音乐活动中模仿是需要的,它是最初的学习方式,但必须较快地跨越这一分阶段进入探索期,引导幼儿大胆创新、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

  4、强调活动中的交往合作

  许多音乐活动是需要合作才能完成的,如合唱、集体舞,小乐队、游戏等,因此我们应把个体质创造和群体的合作紧密地连成一个整体。既要尊重个体发展,又要注重群体的交往合作。如为了在合唱时获得和谐和的声音,幼儿需要听着琴声和同伴的歌声不断调节自己的音高。又如,我让幼儿在各自的木琴或铝板琴上逐句轮流敲击歌曲或用卡侬曲式轮奏。有一次,我鼓励六个幼儿每人拿do、re、mi、fa、sol、la音块中的一块,合奏歌曲《小星星》,唱到哪个音自我中心,就由持此音块者敲击,这类活动有利地培养幼儿的自制能力及专注的学习态度。

  总之,在我国,能够有计划、有目的地向广大婴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场所是托儿所各幼儿园,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这个优势发挥幼教老师的主动性,通过音乐教育发掘幼儿潜能,体现音乐教育让幼儿全面发展的科学价值。

  一、多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幼儿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因为幼儿有活泼好动、好奇心强等特点,如果采取简单呆板的教学模式,幼儿难以接受,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采取富有浓厚的趣味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要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幼儿的学习欲望,方法力求生动、新颖。例如:教《春天》一歌时,事先在黑板上画好一棵大树,然后随着口唱"春天天气真正好",画出"太阳",地上长出小青草,画出一些"小草",树上小鸟吱吱叫,画出在树上唱歌的"小鸟","花儿都开了",在地上画出正在开放的花朵。这些简单生动的画面不仅揭示了歌词的内容,也能引起幼儿对自己所感受的春天景象的联想。

  对一些童话故事般的歌曲,如:"小兔乖乖"、"数鸭子"等歌词形象、口语化强的,可让幼儿边唱边表演,边唱边游戏,从而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

  二、多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拓宽知识面,提高唱歌的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内容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的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的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性和表现力。如在教《泡泡不见了》这首歌曲之前,教师为幼儿制作多种不同形状的三角形、梯形、圆形等小模型,系上小绳,让幼儿放在装有肥皂水的盆里进行实验,取出后,一个个小模型像镜子一样透明,立体感强。然后启发幼儿动脑想想,什么东西加上水能吹出泡泡来,并做实验,得出的结论是肥皂、洗衣粉、洗发水、洗涤灵加上水,都能吹出泡泡来。然后让幼儿拿着自己制作的玩具,玩吹泡泡,在此基础上学习《泡泡不见了》,既拓宽了知识,感受到自己动手做玩具的成就感,又感受到唱《泡泡不见了》,这首歌的欢乐情绪。这样,应用多种手段有机的结合,互相渗透,提高了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使幼儿多方受益。

  三、多给幼儿自由的空间,让幼儿创造快乐。

  幼儿艺术感知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是长期的, 是在充满艺术氛围的环境中和参加无数次的艺术活动中得到发展的。因此,幼儿艺术教育不能仅局限于教师组织的艺术活动,应贯穿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之中。在一次观察活动中,幼儿穿上雨靴、雨衣, 打上雨伞, 在大自然中感受雨。幼儿们兴奋地在操场中玩耍,有的漫步,有的飞跑,有的在积水处踏得“啪啪啪”响,我感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 于是引导幼儿发现雨落在不同的地方会发出什么声音。幼儿带着问题在玩耍中仔细寻找, 发现了雨点落在雨伞上会发出“滴滴答答”的声音,落在小草上没有声音,落在大型玩具上有“ 笃笃” 的声音等。然后我参与到孩子们感兴趣的踏雨水的活动中, 发现会发出“叭叭”的声音。于是,我提议幼儿们用小雨靴来唱歌, 幼儿们尽情地在积水中玩耍, 踏出了许多好听的节奏, 在玩耍中不知不觉渗透了音乐教育。

  幼儿们在玩耍中进行了创造性活动, 但幼儿们并未感到这是一种音乐活动,反而觉得“原来下雨在外面是这么好玩呀”。大自然广阔的空间为幼儿提供了宽松的自由的环境, 也为幼儿的创造提供了丰富的元素。幼儿在大自然中,自由地、无拘无束地、快乐地创造,同时也享受了创造的快乐。

  四、多给幼儿自主的空间,让幼儿寻找快乐。

  能让幼儿快乐的音乐,首先是幼儿喜闻乐见,贴近幼儿生活的音乐。过去往往教师自己费许多时间选出音乐,但幼儿却不喜欢,为什么呢?因为教师忽略了幼儿才是活动的主体。于是我想到,在选择教材时为什么不能让孩子与教师共同收集喜爱的音乐,从孩子生活中寻找素材,寻找他们快乐的源泉呢?幼儿喜爱动画片,观看动画片成了每日必须完成的事,也是幼儿生活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与幼儿的交流,我发现近期孩子对《喜洋洋与灰太狼》动画片非常感兴趣,片头曲更是人人会唱,甚至有一人唱众人合的效应。于是当我把孩子带来的《喜洋洋与灰太狼》主题曲放给幼儿听时,立即引起了自发地合唱和欢呼。

  如何挖掘《喜洋洋与灰太狼》歌曲的教育性就放在了我的面前。《纲要》指出,艺术教育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一般兴趣引申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音乐的选择来源于幼儿,这是让幼儿享受音乐快乐的前提!怎样让幼儿享受音乐的快乐呢? 在认真反复思考后我感到, 以前的音乐活动往往是教师设计活动形式,幼儿被动参与。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参与到活动设计的过程中来呢?于是我大胆尝试着让幼儿自己选择活动方式。交流中有幼儿提出:"老师我想唱《《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歌!""我想用《《喜洋洋与灰太狼》的歌来跳舞! ""我想画喜洋洋与灰太狼!……"幼儿有许多的想法,这时我感到一种单一的形式已不能满足众多孩子的愿望,于是我采纳了他们的建议。 活动过程中我发现幼儿喜欢音乐,喜欢这些表现形式,但表现还停留在对活动形式本身感兴趣上,教师该采取怎样的指导策略,去引导幼儿表现能力在原水平上的提高呢?该怎样启发幼儿创造性的表现自己的感受呢?儿童的创造表现往往是由环境和材料引发的,通过环境、材料的投放引发幼儿的内心冲突,进而引发幼儿认知结构的同化与顺应,促使幼儿在原有基础上的提高。因此,活动中我为幼儿提供了图谱、操作卡、舞蹈道具,让幼儿在生动有趣,材料丰富、自由探究、自主表现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尝试创造表现带来的快乐。这样,教师不再是设计者和指导者,而是观察者和支持者,幼儿真正成为了活动的主体,在快乐的活动中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五、多给幼儿合作、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分享快乐

  当今社会的高度发展及核心家庭的增加, 大大地改变了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环境, 使得许多幼儿性格孤僻,自我封闭,不会合作。幼儿在活动中更多注重于自我创造、自我赏识和自我满足,对于怎样与朋友合作, 怎样跟别人表达自己的思想, 怎样欣赏和分享同伴的成功、快乐的体验较少。

  苏联着名教育学家维果斯基认为: 合作学习是幼儿学习的重要手段, 能促进幼儿在最近发展区的长足进步。《纲要》中指出:“要为幼儿创造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和条件,引导幼儿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在活动中给幼儿自由组合相互参观的空间, 幼儿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成功, 也分享了同伴的快乐。教师重视了幼儿的情感体验, 重视了活动过程中孩子的愉悦, 给幼儿留一点欣赏成功的空间, 让更多幼儿一起分享快乐。

  总之,快乐是孩子学习、探究、尝试的原动力,孩子因为快乐所以学习,因为学习所以快乐。因此,我们有责任成为幼儿音乐活动的伙伴,支持者,引导幼儿喜爱音乐。我们共同努力让音乐带给幼儿快乐,让幼儿真正享受音乐的快乐吧!

一、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倾听音乐的兴趣 

   音乐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一个人只有在情感方面发展是健全而丰富的,他的智力、体力和品德才能协调一致地发展。陈鹤琴先生很早就发现音乐教育、音乐活动对儿童的重要性,他说:“幼稚园应该有音乐的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发展他们的欣赏能力和音乐技能。需引导儿童在艺术的环境中,有兴趣的与环境发生互动, 充分激发其主动性、积极性,才能更好的培养和提高儿童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体验和表现能力。”陈鹤琴先生的这句至理名言,充分说明了每个孩子其实都是热爱音乐的,只要给予他们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让孩子每天都接触音乐、倾听音乐,生活在充满音乐的环境中,那么每个孩子的音乐潜能都能得到惊人发挥。

   音乐家冼星海也曾说过:“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每名幼儿都有一双音乐的耳朵,因此,我们借助录音磁带让幼儿欣赏倾听悠扬的歌声、优美的旋律,在每个孩子的脑海中形成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把孩子带入诗一般的意境,为孩子创设了一个个欣赏的天地。如每天入园、进餐、午睡前、起床、离园等时间都播放优美的音乐,让孩子时时生活在音乐的环境中,让音乐充满着幼儿的生活,从中诱发孩子倾听音乐的兴趣,当他们听到各种美妙的旋律、优美的歌曲时,就会情绪安定,心情始终保持愉快,甚至会情不自禁地哼唱起来,同时他们对歌曲也就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听久了歌词就能很清楚地唱出来了。

    实践中我们看到,孩子非常热爱音乐,他们会以极大的热情和高度的注意力去听、去想,去感受歌曲愉快高兴的情绪。通过耳濡目染,渐渐地熟悉了音乐的旋律后,他们就会在平时不由自主地哼唱出来,所以在我们的歌唱教学中,教师已不再急于一时间马上让孩子唱出来、有成果,只要幼儿当时喜欢倾听,情感得到满足就行,以后逐渐就会唱了。

二、在丰富多样的音乐区中,激发幼儿表演的兴趣  

   近几年来,我园在改善办园条件,优化幼儿生活、教育环境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室外是塑胶活动场地、嬉水池、大型玩具、饲养角、种植园地等,整洁幽雅、安全卫生,让幼儿尽情玩耍;进入一楼大厅,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使人仿佛走进了一个充满情趣的童话世界;走廊里的每一个墙面、每一个空间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一级级的台阶,被巧妙制做成幼儿认知教育区域;二楼走廊的拐角,被开辟成为美容美发厅、“我行我秀”服装设计和模特表演区;三楼楼梯拐角处,是小朋友们下棋、投球、编织京剧脸谱的好地方……类似这样利用现有条件创设的教育环境还有很多,通过对一个个不起眼角落的利用、一块块空白墙壁的精心设计和巧妙布置,使这些原本闲置的空间扩充成为幼儿教育园地,让幼儿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知识的存在,进而汲取知识,潜移默化地接受教育。

   为了让每个幼儿都能积极、主动、自信地参与到活动之中, 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都能满足自我表现的需要,在活动区布置上我们遵循艺术化的原则,在创设的“小剧场”、“小舞台”等区角内,放置了各种道具及一些适合幼儿使用的小乐器、头饰、绸带、录音机等材料,为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表现活动提供机会,并随时向幼儿开放,尽情让幼儿游戏、 自由探索,自由玩耍,鼓励幼儿用不同的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为幼儿带来积极的情感体验。

    活动区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的镜头:孩子们在音乐声中敲敲、打打、玩玩、乐乐、说说、唱唱、动动、跳跳,各自展现自己的表演才能。有的幼儿用小乐器为歌曲伴奏,为大家表演节奏乐,有的小朋友担任小指挥,还有的在边歌边舞。每次活动,孩子们都乐不思蜀、尽情表现,陶醉在音乐的海洋中。由于在音乐区中,自始至终都是孩子来跳、孩子来舞,是孩子即兴创造性地发挥,而不是机械、呆板地表演,能够充分激发了幼儿对音乐表演本能的喜爱,因此,幼儿在这片天地里,玩中乐、乐中玩,真正做到乐在其中,其乐无穷。由此可见,音乐是孩子离不开的伙伴,孩子的发展需要音乐,音乐可以促使孩子的发展,良好的音乐环境,能使孩子在浓厚的音乐兴趣中,一点点、一天天逐渐的听懂音乐、学习音乐、表演音乐。

三、利用本土文化资源,让音乐教学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

   陶行知曾说过:“生活即教育”。美存在于生活之中,生活是艺术教育取之不尽的源泉。“回归儿童生活世界”也是这些年来教育界最为热切的呼声。这既是幼儿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受的权利。

    1、加强生活体验,让音乐活动源于生活。

   艺术的核心是审美,审美又是以体验的方式存在的。体验是主客体高度融合的状态。每个幼儿都是一个独特的生命体,有不同的气质、性格和生活史。同样的事物或作品,会激活不同幼儿独有的鲜活体验。这种体验可以以不同的形式,如形象的、声音的、肢体动作的等来加以表达。对于每一个幼儿来说,都具有宝贵的发展和享有的价值。我园正是将体验做为音乐教育的核心,让孩子们用自己的感官、双手、心灵去感受和活动。例如:在《奶牛——牛奶》主题活动中,我园组织了课题班的幼儿来到升泰牛奶加工厂,孩子们在饲养场看到了鲜活的奶牛,通过区分与比较,他们直观的感知了澳大利亚奶牛、种牛和三个月之内牛犊的特点,通过介绍与观察,幼儿形象地感知了奶牛的生活习性与动态。来到加工车间,通过透明的大玻璃孩子们亲眼看到了牛奶从煮沸、灭菌、消毒,到包装、装箱等一系列的生产程序,最后品尝了厂家送给小朋友们的礼物——鲜牛奶。在这之后开展的一系列音乐教育活动中,幼儿由于有了生活体验,那些来自每个孩子内心的情感表达就显得真实、生动、别具匠心了

#婴幼儿# 导语音乐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幼儿的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积极的作用毋庸置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那么,该如何激发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呢? !

  (一)灵活、多样的教学法

  幼儿天真可爱、活泼好动,没有较好的自控能力,所以运用动静交替,情景交融等各种形象生动的方法,让幼儿在动、听、看、辨、唱的趣味实践中体验:寻找音乐——感受音乐——理解音乐——鉴赏音乐——表现音乐的全历程。

 (二)选择不同的音乐素材提高幼儿分辨音乐的能力。

 在进行音乐欣赏时,教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幼儿对音乐欣赏的兴趣。选材应注意幼儿的可接受性、可接纳性。不同音乐会带给幼儿不同的感受。当然,音乐的选材是很重要的,要能吸引幼儿。音乐的选材必要贴近幼儿生活,能让幼儿有切身的体验,他们才能对音乐产生表现的欲望。

 (三)设计好教学语,增添音乐的特有情趣

 活动组织的音乐教学语,是指在音乐活动中点缀性的音乐语言,如活动前后师幼问好等常规,就可用音乐的形式来表现,放一段欢快的音乐让幼儿做律动,表示音乐活动开始了,既可突出音乐活动的特点,又可激发幼儿的兴趣,还可间接传授知识。节奏语,即用拍击身体动作来表示,用在活动中,可以使幼儿感受音乐速度、力度等,培养幼儿节奏感,这对歌曲进行打击乐可发挥较大的作用。手势语,即用老师的手势代替语言,它可起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手势可更加容易和直接地向幼儿及时传递和表达出内心的情感以入歌曲的内涵。体态语,体态语通过教师的动作表情传递给小朋友,能起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效应,一般来讲,主要是眼睛和脸部的各种神态和表情,它以无声的语言向幼儿表露和传递内心的情感。炯炯有神的坚定的目光和洋溢欢欣的笑脸,能使幼儿情绪激昂,精力倍增。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879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