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别是在什么季节写的

赠别是在什么季节写的,第1张

  1、《赠别》-赵嘏是秋季写的。“秋草”二字明确地写出了季节是秋天,“萋萋”是指草茂盛的样子,首句运用叠词,增强了音韵美,写出了水边草木的繁茂,渲染了离别时悲伤,秋草、残阳等凄凉的景色勾起了诗人的愁思,表达了诗人离别朋友后孤独寂寞之情;曾经与朋友管弦相伴,如今分别不知什么时候能再见面,表达了诗人对前途的迷茫和担忧。

 2、《赠别》-杜牧是在春天写的。此诗是诗人赠别一位相好的歌妓的,从同题另一首(“多情却似总无情”)看,彼此感情相当深挚。不过那一首诗重在“惜别”,这一首却重在赞颂对方的美丽,引起惜别之意。第一句就形容了一番:“娉娉袅袅”是身姿轻盈美好的样子,“十三余”则是女子的芳龄。七个字中既无一个人称,也不沾一个名词,却能给读者完整、鲜明生动的印象,使人如目睹那美丽的倩影。

一、赠别诗与怀人诗中的人

一般的诗歌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而赠别诗往往有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要走的人,一个是送行的人。所以在读诗的过程中要明确谁是要走的人,谁是送行的人;两个人分别是干什么的,走的人为什么要走,各自的际遇如何;两个人的关系是朋友、亲属,还是恋人等;诗中的主语常常被省略,要结合语境补出主语,是你,是我,还是我们。怀人诗一般是作者怀念朋友或家人。

二、赠别诗与怀人诗中的虚与实

古人赠别诗怀人诗常常写到眼前景,还要写到别后景、想象景,这就是虚实相生或者虚实结合。

三、赠别诗的感情

赠别诗的共性是表达尚未离开时的恋恋不舍或者美好祝愿,离开后的思念、孤独寂寞,但每一首诗又具有个性,需要准确把握。怀人诗抒发的是对友人家人的思念和关怀。

例一、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人物关系:恋人

词中的“你”“我”:词中的“我”科考落榜,是要走的人,“你”是送行的,是“我”在京城的恋人。“你”为“我”摆酒饯别。

虚实: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实),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虚)。

感情:与恋人惜别时依依不舍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补出主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你)执(我)手相看泪眼,(你)竟无语凝噎。(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此去经年,(你)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你)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例二、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学科网>

语文资讯 >

教学天地 >

教学随笔 >

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

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

2014-09-27 分类: 教学随笔 作者:zhangwei19910302 阅读:1628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人物关系及背景:作者与参加科考的学生。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显示出作者给送别的人范廓之所做,有资料说范廓之是辛弃疾的学生,廓之要去参加秋试,辛弃疾写下此词表达对他的良好祝愿。

虚实: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

上阕,“白苎新袍入嫩凉”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点明当时自然环境是天气微凉,廓之衣着白苎新袍;下来虚写,想象廓之考试情境:“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

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佩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虚实相生。

补出主语:

(你)白苎新袍入嫩凉。(你)春蚕食叶响回廊。(你)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你)鹏北海,凤朝阳。(你)又携书剑路茫茫。(你)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例三、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人物关系及背景:

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所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虚实:

第三联写景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是实写,“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是虚写。一抑一扬,蕴愁其中:由于桂岭洞庭,一南一北,山川阻隔,以后兄弟相见恐怕就非常不易了。

补出主语:

(我)零落残魂倍黯然,(我和你)双垂别泪越江边。

(我)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我)桂岭瘴来云似墨,(你)洞庭春尽水如天。

(我)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例四、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人物关系及背景:

《月夜》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虚实:

诗人自己望月思念亲人,却说妻子望月独自思念自己,小儿女不懂得思念自己。“香雾”一联,刻画妻子望月时间之长,愈见盼夫早归情深。结尾想象会面团聚情景,相对无语,月照两人直到泪痕干。全诗都从对方写来,皆为设想之词,全用虚笔,构思巧妙,如有神助,令人叹为观止。己方为实,对方为虚,虚实结合,情感真挚细腻,手法高妙自然。

补出主语:

(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你)遥怜小儿女,(他们)末解忆长安。

(你)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我们)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例五、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人物关系及背景:

这首诗是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诗人高适相逢。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表示对朋友的文学才华的赞赏和思念。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虚实: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句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是实写;“江东”句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是虚写。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补出人称:

(你)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你)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我)渭北春天树,(你)江东日暮云。

(我们)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例六、

望驿台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背景及人物关系

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此诗是白居易为元稹的和诗,颇有戏谑意味,写元稹与他的妻子互相思念的情境。

虚实:

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靖安宅里当窗柳”是实写,“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读者从这诗句里,可以看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是虚写。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也可以把“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理解为互为虚实。

补出主语:

(你)靖安宅里当窗柳,(我)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1、赠别写的是秋天。

2、水边秋草暮萋萋,欲驻残阳恨马蹄。描写的秋天送别故人,只见暮色中水边的衰草连绵不绝,好似双方的愁绪一样。欲令残阳暂止空中,好让双方多叙一会儿旧情,可又办不到。友人的马蹄声渐远渐息,听罢真令人生恨。

1、倾诉孤独的心情及身不由己的苦痛。在赵嘏的诗歌中,其中较大一部分诗歌倾诉了诗人孤独的心情以及身不由己的苦痛,并且对自身身不由己的境遇感到不公。

2、表达诗人落第后怀才不遇的感伤。唐代淮安诗人赵嘏具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其志在殿堂,想要通过科举的方式为国效力,但是,现实往往非常残酷。

3、倾诉作者羁旅思归之情。在赵嘏的诗歌创作中,还有很大一部分诗歌倾诉了作者的羁旅思归的心情。

这首诗的诗眼应该是“江山何处觅知音,客途今夕自悠然。”

首先,“江山”是整首诗的主题,表达了诗人怀念过去江山的情感。然后,“何处觅知音”表达了诗人孤独无助的感受,强调了他对知音的寻求和珍视。最后,“自悠然”是诗人对自己心态的宣泄,表现出了他在旅途中的闲适自得和淡泊从容。

这样的分析中,“江山”和“知音”承上启下,形成了整首诗的主题中心,而“自悠然”则在主题的表达上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表现出了诗人的从容与投机取巧的心态,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厚和丰富。

1、杜牧的《赠别》是春季写的,赵嘏的《赠别》是秋季写的。

2、赠别是一种行为,随着人们的时间安排而产生,只要是两人因故分开,其中一方送别好友、亲人等都可以写赠别诗,不论是什么季节,都可以通过赠别诗词来表达诗人对亲朋好友的不舍之情。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4905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