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
怡怡中堂笑,小弟栽涧绿。
家门厚重意,望我饱饥腹。
劳劳一寸心,灯花照鱼目。
第一句是实景,简述写诗的时间及由头,为此我也专门查了查,当时正值李贺不得志之时,因此可以说是抒发愁苦的作品。第二句是虚景,是诗人梦到的画面,家乡母亲的音容笑貌、弟弟在池边种的花草都一片绿意了。第三句说家里对他的恩情很大,只是希望他填饱肚子照顾好自己就行。最后一句是说灯芯只剩一寸了还在燃烧,看着这一寸灯芯的火花诗人联系到了当下自身的处境和不得志(只是个跟一寸灯芯一样的小官),于是眼眶湿润。
诗嘛,虚实结合,风雨夜入梦回故乡起笔,梦到家乡人和事,想起家里对自己的情谊,梦中抒情,联系自己就只能灯光照泪眼。表达了作者对于思乡之情和对家乡的眷恋,也抒发了作者对于自己郁郁不得志的愁苦情怀。
自己理解的,望采纳,借鉴一下就行,第三句的意思不是特别确定,但大意是一样的。
一、赠别诗与怀人诗中的人
一般的诗歌中只有一个人物形象,而赠别诗往往有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要走的人,一个是送行的人。所以在读诗的过程中要明确谁是要走的人,谁是送行的人;两个人分别是干什么的,走的人为什么要走,各自的际遇如何;两个人的关系是朋友、亲属,还是恋人等;诗中的主语常常被省略,要结合语境补出主语,是你,是我,还是我们。怀人诗一般是作者怀念朋友或家人。
二、赠别诗与怀人诗中的虚与实
古人赠别诗怀人诗常常写到眼前景,还要写到别后景、想象景,这就是虚实相生或者虚实结合。
三、赠别诗的感情
赠别诗的共性是表达尚未离开时的恋恋不舍或者美好祝愿,离开后的思念、孤独寂寞,但每一首诗又具有个性,需要准确把握。怀人诗抒发的是对友人家人的思念和关怀。
例一、
雨霖铃·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人物关系:恋人
词中的“你”“我”:词中的“我”科考落榜,是要走的人,“你”是送行的,是“我”在京城的恋人。“你”为“我”摆酒饯别。
虚实:词的上片写临别时的情景(实),下片主要写别后情景(虚)。
感情:与恋人惜别时依依不舍的真情实感表达得缠绵悱恻,凄婉动人。
补出主语: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我)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你)执(我)手相看泪眼,(你)竟无语凝噎。(我)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我)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我)此去经年,(你)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你)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例二、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辛弃疾
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学科网>
语文资讯 >
教学天地 >
教学随笔 >
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
赠别诗及怀人诗的人物关系、虚实、感情
2014-09-27 分类: 教学随笔 作者:zhangwei19910302 阅读:1628
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人物关系及背景:作者与参加科考的学生。
这是一首送别词,词题显示出作者给送别的人范廓之所做,有资料说范廓之是辛弃疾的学生,廓之要去参加秋试,辛弃疾写下此词表达对他的良好祝愿。
虚实:此词突出的表现手法是虚实相生。
上阕,“白苎新袍入嫩凉”实写送别的季节——初秋,点明当时自然环境是天气微凉,廓之衣着白苎新袍;下来虚写,想象廓之考试情境:“春蚕食叶响回廊。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是虚写,想象仲秋时节廓之参加秋试的情景、此次秋试的结果以及下一年参加春闱的结果。
下阕,“鹏北海,凤朝阳。又携书剑路茫茫”用比喻的手法实写廓之携书佩剑登程的情景,实中有虚,以虚喻实,喻体“鹏北海,凤朝阳”意境豪迈雄壮,充满对廓之的鼓励;“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完全是虚写,想象廓之连中两试后轻松愉快的心情,表达了对廓之的美好祝福,虚实相生。
补出主语:
(你)白苎新袍入嫩凉。(你)春蚕食叶响回廊。(你)禹门已准桃花浪,月殿先收桂子香。
(你)鹏北海,凤朝阳。(你)又携书剑路茫茫。(你)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
例三、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人物关系及背景:
此诗是作者送别堂弟柳宗一而作,为伤别并自伤之作,所抒发的是兄弟之间的骨肉之情,同时还抒发了诗人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的愤懑愁苦之情。
虚实:
第三联写景把彼此境遇加以渲染和对照。“桂岭瘴来云似墨”,写柳州地区山林瘴气弥漫,天空乌云密布,象征自己处境险恶。是实写,“洞庭春尽水如天”,遥想行人所去之地,春尽洞庭,水阔天长,预示宗一有一个美好的前程,是虚写。一抑一扬,蕴愁其中:由于桂岭洞庭,一南一北,山川阻隔,以后兄弟相见恐怕就非常不易了。
补出主语:
(我)零落残魂倍黯然,(我和你)双垂别泪越江边。
(我)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我)桂岭瘴来云似墨,(你)洞庭春尽水如天。
(我)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例四、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末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人物关系及背景:
《月夜》是杜甫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是作者被禁于长安,望月思家的有感之作。借助想象,抒写妻子对自己的思念,也写出自己对妻子的思念。全诗构想新奇,情真意切,深婉动人。
虚实:
诗人自己望月思念亲人,却说妻子望月独自思念自己,小儿女不懂得思念自己。“香雾”一联,刻画妻子望月时间之长,愈见盼夫早归情深。结尾想象会面团聚情景,相对无语,月照两人直到泪痕干。全诗都从对方写来,皆为设想之词,全用虚笔,构思巧妙,如有神助,令人叹为观止。己方为实,对方为虚,虚实结合,情感真挚细腻,手法高妙自然。
补出主语:
(你)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你)遥怜小儿女,(他们)末解忆长安。
(你)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我们)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例五、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人物关系及背景:
这首诗是春杜甫居长安时所作。公元744年(天宝三年),李白和杜甫在洛阳相遇,二人十分投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之后他们一起到宋州,在单父(今山东单县南)以北的汶水上,和诗人高适相逢。后来又一起到大梁城。分手后李白赶往江东,杜甫奔赴长安。到达长安后,杜甫写了好几首怀念李白的诗,表示对朋友的文学才华的赞赏和思念。这首便是其中之一。
虚实:第三联两句只是写了作者和李白各自所在之景。“渭北”句指杜甫所在的长安一带是实写;“江东”句指李白正在漫游的江浙一带地方,是虚写。当作者在渭北思念江东的李白之时,也正是李白在江东思念渭北的作者之时;而作者遥望南天,惟见天边的云彩,李白翘首北国,惟见远处的树色,又见出两人的离别之恨,好像“春树”、“暮云”,也带着深重的离情。
补出人称:
(你)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你)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我)渭北春天树,(你)江东日暮云。
(我们)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例六、
望驿台白居易
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背景及人物关系
元稹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东川按狱,往来鞍马间,写下《使东川》一组绝句。为思念妻子韦丛而作。此诗是白居易为元稹的和诗,颇有戏谑意味,写元稹与他的妻子互相思念的情境。
虚实:
元稹住宅在长安靖安里,他的夫人韦丛当时就住在那里,诗人写元稹的住宅,诗句就自然联系到元稹的妻子。“靖安宅里当窗柳”是实写,“当窗柳”意即怀人。唐人风俗,爱折柳以赠行人,因柳而思游子,这是取柳丝柔长不断,以寓彼此情愫不绝之意。读者从这诗句里,可以看出韦丛天天守着窗前碧柳、凝眸念远的情景,她对丈夫的怀念之情很深。次句“望驿台前扑地花”是写元稹,是虚写。春意阑珊,落红满地。元稹一人独处驿邸,见落花而念家中如花之人。这一句巧用比喻,富于联想,也饶有诗情。三句“两处春光同日尽”,它含有春光尽矣、人在天涯的感伤情绪。“春光”不单指春天,而兼有美好的时光、美好的希望的意思。“春光同日尽”,也就是两人预期的欢聚落空了。这样,就自然导出了“居人思客客思家”。本来,思念决不只是限在这一天,但这一日既是春尽日,这种思念之情便更加重了。一种相思,两处离愁,感情的暗线把千里之外的两颗心紧紧联系起来了。也可以把“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理解为互为虚实。
补出主语:
(你)靖安宅里当窗柳,(我)望驿台前扑地花。
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
月夜,我独自去海边漫步。一轮洁白如玉的月亮悬挂在天地之间的巨大黑幕上,淡淡的雾在黑幕下,用虚幻的、无形的、神秘的大手,将世间的建筑、灯光变成一个个时有时无的黑影与光斑。远处,“哗哗”的流水声,似有似无,仿佛在吃力地穿过一张无形的隔音膜。朦胧的月光,轻柔地洒在海面上,雾渐渐地散开、退却,仿佛月光与海水在驱赶它。雾终于被驱散了,海水渐渐地、安然地睡着,纹丝不动。我不愿意走动,生怕惊醒了美丽的大海。这时风儿轻轻地拂过海面,我看到海面轻轻地动了一下,倒映在海上的月光被剪成一片片鱼鳞大小的洁白亮点。随着海面的波动摇摆着、变化着、更替着。突然海面的光斑组成了一条银光闪闪的鱼儿,哦!还是一条美人鱼,它的尾巴像一条美丽的绸缎,在风中飘荡、摇摆。一会儿,美人鱼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小姑娘,带着火柴,划燃一根,又划燃一根……变幻莫测的大海就像一位魔术师,变出一个个迷人的风景;又如一架放映机,切换着一盘盘录像带。大海啊,我真想永远永远地伴在你身旁,就像一首歌:“海风吹,海浪涌,总在我的身旁……”
宋人范�文说:“不以虚为虚,而以实为虚,化景物为情思,从首至尾,自然如行云流水,此其难也。”宗白华先生分析道:“以虚为虚,就是完全的虚无;以实为实,景物就是死的,不能动人;唯有以实为虚,化实为虚,就有无穷的意味,悠远的情趣。”其实,不仅写景如此,写人、叙事莫不如此。《诗经・卫风》写“硕人”之美:“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娥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前五句实写:柔软的纤手,鲜洁的肤色,修美的脖颈,整洁的牙齿,丰满的额角,修宛的眉毛;后两句虚写:倩丽的巧笑,流盼的美目。虚实结合,一幅绝妙千古的美人图便跃然纸上。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写小弗朗士经过镇公所的情形:“我走过镇公所的时候,看见许多人站在布告牌前边。最近两年来,我们的一切坏消息都是从那里传出来的:败仗啦,征发啦,司令部的各种命令啦――我也不停步,只在心里思量:‘又出了什么事啦’”实写许多人站在布告前边和“我”的心理,虚写最近两年来从布告那里传出的“坏消息”。虚实结合,设置悬念,为“最后一课”伏笔。虚实结合,是文章常用的表现手法。
“虚写”,即抽象地写;“实写”,即具体地写。写作中,虚是主观的,实是客观的;虚是抽象的,实是具体的;虚是隐藏的、含蓄的,实是直白的、明晰的。虚实结合,就是将抽象的描述与具体的描述结合使用的表现手法。实写,主要是刻画事物的形象,或正面描绘,或直接记叙,它总是按照客观事物的实际面貌进行具体的描述;虚写,主要是调动读者的想象,或侧面烘托,或间接垫衬,多为抽象的表现,为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
虚写与实写是相反相成、相辅相生的:虚因实而更显得抽象,使读者在想象中获得更好的艺术享受;实因虚而更显得具体,使直接的描述更气象开阔,意蕴丰满。虚实结合,可以表现广阔的生活画面,复杂的生活事件;可以有效地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深化文章的主题;可以使景物意境深邃,给人无限美感;可以使文章结构更加紧凑,增大思想容量。
那么,怎样运用好虚实结合
实写为主,虚写增色。这种方式普遍见于描述性的文章中,无论是叙述事件,刻画人物,还是描写景物,作者大多喜欢具体地直接地描述人物的言谈举止、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景物的特点与变换,而把抽象的想象、联想等内容点缀其中,使形象更丰满,情节更丰富,画面更生动,意蕴更深刻。周素珊的《第一次真好》先具体实写第一次看见“一棵结实累累的柚子树”的感受,然后写联想:“在你的生命中,有多少‘第一次’值得你低回品味有多少‘第一次’给你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引出自己第一次养“十姊妹”的经历和感受,在此基础上作者写道:“第一次的感觉真奇妙。第一次去露营,第一次动手做饭,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飞机,第一次看见雪,第一次看到自己的作品用铅字印出来……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这是虚写,它延伸了“第一次”的内涵,使文章意蕴丰满,主旨深刻。老舍《济南的冬天》写小雪覆盖的山坡:“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在实写景物的基础上写联想(“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和幻觉(“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为画面增添了无穷意趣,给人无限美感。
虚写为主,实写铺垫。描述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为主要内容的文章常常采用此法,如描写音乐、舞蹈等,写人的也有。这种方法主要通过对其他方面的描述来表现要描述的主要对象的特点,用“他山之石”来“攻玉”。叶君健的《看戏》,主要通过描写观众的反应表现京剧大师梅兰芳高超的表演艺术。写表演达到高潮:“随着剧情的发展,女主角的歌舞渐渐进入高潮。观众的情感也渐渐进入高潮。潮在涨。没有谁能控制住它。这个一度平静下来的人海又忽然膨胀起来。戏就在这时候要到达顶点。我们的女主角也就在这时候像一朵盛开的鲜花,观众想要把这朵鲜花捧在手里,不让它消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从座位上起来,真像潮水一样,涌到我们这位艺术家的面前。观众和他打成一片。舞台已经失去了界限,整个剧场就是一个庞大的舞台。”作者用大量笔墨写观众的反应(虚写),以此表现梅兰芳表演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实写梅兰芳的表演,只是交代剧情的发展。汉乐府《陌上桑》写罗敷之美,也以虚写为主,主要通过环境、采桑的工具、首饰、衣着和行人的反应来进行烘托。
巧用“艺术空白”。“空白”既指文本设计,又指读者反应。从文本角度讲,“空白”是指语义单位之间的空缺与意义的隐含表达;就读者反应而言,“空白”是指读者因文本意旨的不明确性而产生的视界上的模糊性与判断上的多义性。国画的“计黑当白”是“艺术空白”;戏曲表演的虚拟情景是“艺术空白”;雕刻“断臂的维纳斯”也采用了“艺术空白”。“艺术空白”广泛运用于绘画、书法、雕刻、建筑、影视、戏曲等艺术,给读者以想象和再度创作的“空间”,收到“无形中见有形”的艺术效果。文学作品也常常运用“艺术空白”,使作品虚实相生,既节省笔墨,又给读者以广阔的想象空间,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日本作家栗良平的小说《一碗阳春面》就巧妙地运用了“艺术空白”。小说主要讲述母子三人在突然遭受厄运之后顽强不屈、互相激励、奋发上进终于走向成功的故事。小说的“艺术空白”主要表现在:一是写时间跨度。小说写了母子三人四次吃面的场面,场面之间用时间过渡――“一年很快过去了,转眼又是大年夜了”,“随着北海亭面馆的生意兴隆,又迎来了第三个大年夜晚”,“又是一年大年夜降临了”,“一年,又是一年,二号桌始终默默等待着”,“时光流逝,年复一年,这一年的大年夜又来到了”,时段跳跃最大的是第三年大年夜以后的第十一年。前三年,母子三人每年的大年夜都到北海亭面馆吃面,在这三年里,母子三人如何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积极奋斗,从他们第三次吃面时的谈话中有一些简略的交代,但这三年是母子三人生活处境最艰难的三年,作者巧妙地运用“艺术空白”,引发读者对他们的艰苦生活及他们怎样在困境中奋争进行充分的想象。二是小说的结尾,在高潮中以写景结束:“店外,刚才还在纷纷扬扬的飘着的雪,此刻也停了。皑皑白雪映着明净的窗子,那写着‘北海亭’的布帘子,在正月的清风中,摇曳着,飘着……”发人深思,耐人寻味。小说正是运用了“艺术空白”,既节省了篇幅,使行文简洁,又避免平铺直叙,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丰富了小说的内涵,收到了良好的表达效果。
借助侧面烘托。侧面烘托就是绘画中的“烘云托月”,通过描述主要对象周围的人物和环境,来突现主要对象。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有一段写小芹的文字:“小芹今年十八了,村里的轻薄人说,比她娘年轻时候好得多。青年小伙子们,有事没事,总想跟小芹说句话。小芹去洗衣服,马上青年们也都去洗;小芹上树采野菜,马上青年们也都去采。吃饭时候,邻居们端上碗爱到三仙姑那里坐一会,前庄上的人来回一里路,也并不觉得远……”这段文字没有一处直接写小芹的美,而是从侧面来烘托渲染的,村里人处处、时时想和小芹接近,小芹之美就间接而又被充分地表现了出来。《口技》除了正面写口技艺人高超的表演外,还通过观众的反应、道具的简单进行侧面烘托,突出口技艺人出神入化的表演艺术。
借助想象、联想、通感和夸张等艺术手法。文章因为有了想象和联想,内容就更加充实,意蕴就更加丰厚,情味就更加悠长。曹操《观沧海》先写登临碣石山所看到的实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接着写想象之景(虚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全诗因这两句想象而境界全出,意境深邃,表现了诗人广阔的胸襟。朱自清的《春》写百花争春:“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由实景花多、花艳、花香联想到虚景――花实,使描写增添了无穷的情致。通感是指各种感觉器官相互沟通。运用通感,可以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效果,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写歌声:“微风过去,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微风”的“清香”是嗅觉,实景;“高楼”的“歌声”是听觉,虚景。嗅觉听觉相通,把那种若有若无、虚无缥缈的美妙意境生动地展现了出来。夸张是作者运用丰富的想象有意对事物的某一个方面进行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强烈的思想感情。《水浒传》第三回写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鲁达……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提起拳头来就眼眶际眉梢只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迸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又只一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道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三拳三个落点,先写打的部位、程度,接着运用夸张和比喻、通感来进行描写,酣畅淋漓,充分表现了恶霸被惩处的快感,以及对鲁达英雄行为的崇敬。
虚实结合应注意:虚写要以实写为基础,否则就会虚无缥缈,内容空虚贫乏,失去表现力;如果一味写实,事事直接描述,就会平板单调,缺少变化。只有虚实结合,文章才会变幻多姿,情趣无穷。
郑远祥,语文教研员,现居湖北来凤。本文编校:石在中
虚实结合是一种表现手法,指在艺术创作中通过虚幻和真实的结合来达到艺术效果的一种手段。虚实结合在艺术创作中有以下几个作用:
丰富形式:虚实结合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层次感和变化性,增加了艺术作品的趣味性和吸引力。
强调主题:虚实结合可以通过夸张、隐喻等方式来强调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思想内涵,使观众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表现情感:虚实结合可以通过虚幻和真实的交替,来表现出艺术家的内心情感和思考过程,让观众更深入地感受到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情感。
增加神秘感:虚实结合可以使艺术作品更具神秘感和魅力,增加观众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更好地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总之,虚实结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艺术表现手法,它不仅能够丰富艺术作品的形式,还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来表现主题、情感和思考过程,增加了艺术作品的深度和内涵,给观众带来更好的艺术体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