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书单的论战

国学书单的论战,第1张

  1923年,清华学校的胡敦元等四名学生,即将赴国外留学,在学习异国文化的同时,他们还想巩固中国的传统文化--国学,但因为不得要领,便请胡适为他们开列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以供学习之用,胡适欣然应允,便开了一份《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这份书目分为工具之部、思想史之部及文学史之部三个部分,三部共计184种。胡适开的这份书单,极其详尽、面面俱到,把古代凡涉及国学的书籍几乎一网打尽;当然,如果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这份书单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在胡适的书单开出不久,就收到了署名“《清华周刊》记者”的来信,对胡适所开列的书单提出了两个方面的质疑:一是认为胡适所开的书单国学范围太窄了,有些部分没开列出来,如民族史、经济史等;二是思想史与文学史部分谈得太深了,不合于“最低限度”四字。所以希望胡适能再给出一个最低限度的书目。胡适读了来信后,进行了一番辩解,但同时也接受建议,重新提出了一个最低限度的书单,缩减到了38种。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胡适刚刚回复完“《清华周刊》记者”的来信不久,梁启超怒气冲冲地杀了出来,梁启超与胡适,虽谈不上有什么太深的交情,但同为大学者,互相之间还是极为敬重的。但梁启超并没有因为私谊而对胡适手下留情,而是毫不客气地进行抨击,这正是那一辈学人身上令人仰望的地方。针对胡适所开列的书目,梁启超写了一篇《评胡适之的“一个最低限度的国学书目”》,开篇即宣布:“胡君这书目,我是不赞成的,因为他文不对题。”梁启超对胡适的指责,一是认为胡适所开的书单太专业,不利于普通读者阅读;二是认为胡适仅凭主观臆断为读者开书目,没有考虑读者的具体情况;三是认为胡适“把应读书和应备书混为一谈,结果不是个人读书最低限度,却是私人及公共机关小图书馆之最低限度。”最为梁启超所诟病的是:“我最诧异的:胡君为什么把史部书一概屏绝一张书目名字叫做‘国学最低限度’,里头有什么《三侠五义》《九命奇冤》,却没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岂非笑话”梁启超进而嘲讽道:“若说不读《三侠五义》《九命奇冤》,便够不上国学最低限度,不瞒胡君说,区区小子便是没有读过这两部书的人。我虽自知学问浅陋,说我连国学最低限度都没有,我却不服”……

 在枪挑胡适的同时,梁启超也开了一个《国学入门书要目及其读法》,以此来与胡适唱对台戏。梁启超开列的书目,共分五类:(甲)修养应用及思想史关系书类,有《论语》《孟子》等39种;(乙)政治史及其他文献学书类,有《尚书》《逸周书》等21种;(丙)韵文书类,有《诗经》《楚辞》等36种;(丁)小学书类及文法书类,有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等7种;(戊)随意涉览书类,有《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世说新语》等30种。以上5类书共计133种。正文后收附录三篇,第一篇是《最低限度之必读书目》,开出《四书》《易经》《书经》《诗经》等25种书,梁启超称此为“真正之最低限度”书目。

 时隔近百年的岁月之后,回过头来再打量两位大师所开的书单,发现其中有一部分对当代读书人依然适用,但相对于91年前,则适用的部分越来越小了,这既有时代在进步的原因,也有国学研究的外延和内涵都已经有了发展变化的原因,但总体而言,二人的书单对当代读书人依然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作为当代中国人,不管是何学科背景,都应当具备起码的国学基础,都应当具有最低限度的本国学术文化知识。胡适的书目,给今天的文科研究生阅读、使用,大致还差不多;推荐给文科的大学生阅读,显然不大合适。梁启超的书目,最大好处是离各科大学生的实际水平和需要较近,他们能用得起来。”当代著名学者刘梦溪对此曾有过中肯的评价:“我们今天来重新检讨胡适开的这个书目,不能不承认《清华周报》记者的置疑是有一定道理的”;“因此就其实用性和有效性来说,‘梁目’显得道高一丈。如果我是读者,要我对‘胡目’和‘梁目’作出选择,我肯定投梁的票。‘梁目’及其读法,即使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不是因为别个,主要就读中国载籍的多寡而言,胡适之先生不能不把座位让给梁任公先生。”

#能力训练# 导语对于初入国学的少年儿童,该看什么书呢让 来告诉你关于儿童的国学书籍有哪些吧,欢迎你的阅读!!

  儿童的国学书籍有哪些

 24孝,论语,三字经,百家姓

 经典一

 《弟子规》――精读精解,学以致用。

 该书以《论语》中“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为纲,分五个部分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的守则规范。该书被认为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的读物。国学堂通过解读、引导背诵及实践指导等方式让少儿无形中将圣贤言行贯穿于日常生活。

 经典二

 《二十四孝故事》――故事教学,寓学于乐。

 “孝”是儒家伦理思想的核心,是千百年来中国社会维系家庭关系的道德准则,是中国传统美德、传统文化之精髓。元代郭居敬辑录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二十四孝》,成为宣扬孝道的通俗读物。本经典的选讲旨在通过通俗易懂的孝敬长辈的故事,让少儿形成孝亲的价值观,改变身心。

 经典三

 《千家诗》――诗词熏陶,出口成章。

 《千家诗》用以陶冶少儿性情的诗歌读本,旨在用咏歌古诗“以养其性情”。共选诗200余首,大部分语言流畅,词句浅近,易读易记,包括不少脍炙人口的名篇,如李白的《静夜思》,孟浩然的《春晓》,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等名诗。通过经典古诗的讲读让少儿的文学修养得到提升,语文成绩无形提高。

 经典四

 《论语》――名句选讲,奠定基石。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我们熟知的很多名言都来自《论语》。本书影响了全亚洲及更广范围,其中许多思想至今仍被人们视为至理。本经典的学习使少儿对我国基本价值观念的仁、义、礼、智、信等有一定理解,摄取经典智慧,奠定国学基石。

 经典五

 《道德经》――玄妙哲理,提高悟性。

 《道德经》是中国历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被誉为“万经”,对我国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发生了深刻影响。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不遗余力地探求其中奥秘,此书是世界上除《圣经》外发行版本最多的著作。学堂选讲其中一些体现做人智慧和事物哲理的名句提高少儿悟性。

 其他经典《大学》、《易经》等――简单了解,博学多闻。

 通过对其他经典的介绍和一些经典语句的简单讲解,让少儿接触更多的经典,为其以后的国学学习提供参考。同时增加其知识量,以达到博学多闻的目的。经典的介绍涉及:《大学》、《中庸》、《易经》、《心经》等。

 关于国学的基本介绍

 渊源演变

 "国学"这个概念中国历就有,《周礼》里面就有,《汉书》、《后汉书》、《晋书》里面,都有"国学"的概念。唐代也有,你看庐山下面有个--现在也还叫--白鹿洞书院,这个书院最早是在南宋朱熹把它建成,成为当时的"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在朱熹之前,这个地方不叫白鹿洞书院,而是叫"白鹿洞国学"。白鹿洞国学是个什么意思呢是所学校。可见,在中国历,"国学"这个概念是有的,"国学"这个名词是有的,但历来讲的所谓"国学",都是指"国立学校"的意思。明初设中都国子学,后改为国子监,掌国学诸生训导的政令。国子监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教学科目。

 近代以来所谓"国学"一词,有学者认为源自日本,江户时代中期日本思想界一部分人,如荷田春满等提倡对日本的古代典籍进行研究,以探明本土固有的文化,遂有"国学"之称。"五四"运动期间,陈独秀等发起新文化运动,将中国的落后挨打归罪于二千年来的封建制度,归罪于以孔子和四书五经,提出"孔家店"等激进口号。但胡适等人在运动后期则针对性地提出"整理国故"口号,主张"研究问题、输入学理、整理国故、再造文明"的口号,力图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寻出中西文明的有机结合点,为中国的新生寻找出路。1934年,章炳麟在苏州创办章氏国学讲习会,对国学做了总结性的讲解。章炳麟上述几次演讲经过记录整理,出版了《国故论衡》、《国学概论》、《章太炎国学演讲录》等书,在二三十年代影响很大。章炳麟所谓国学分为"小学""经学""史学""诸子""文学"五部分,由此可以看出他对国学范围的界定。此外,胡适、顾颉刚、钱穆等人也有关于"国学""国故""国粹"的种种论述。自"西学东渐"之风后,为了区别开"西学"与"中国之学",便产生了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这个国学概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批判胡适买办哲学和资产阶级唯心史观,以及历次的文艺批判运动,"国学"作为一个口号或名词已基本消失。只是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随着"爱我中华"之风日炽和"中国崛起"口号之响起,尤其是"孔子学院"在海外的遍布和祭孔大典在国内的连续上演,"国学"又在海内外以前所未有的热度火起来。

 涵义解读

 何谓国学这个词的涵义有不同的解读,社会上尚未有统一的认识。有学者认为国学无论是古代的还是现代的,凡是中国的文化学术都属于国学;亦有学者认为国学是专对治国理政而言的,国学特指"治国理政"之学。但无论怎样,有两点是可以确定的:

 1、国学的基本定义是什么"国学"的现在涵义是"西学东渐"后相对"西学"而言的,所以国学无可争议是"中国固有的文化学术"。

 2、国学门类宽泛复杂,有无主从之分国学是以先秦诸子百家为根基的,先秦诸子百家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并无主从关系;如就各时期所起作用而论,诸子百家学说在各时期各相应领域都起着重要作用,所以诸子百家学说并无主从之分。

 现在一般提到的国学,是指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为根基并涵盖后期各朝代的各类文化学术。因此,广义上,中国古代和现代的文化和学术,包括中国古代的历史、思想、哲学、地理、政治、经济乃至书画、音乐、易学、术数、医学、星相、建筑等都是国学所涉及的范畴。"国学"之名,始之清末。其时欧美学术进入中国,号为"新学"、"西学"等,与之相对,人们便把中国固有的学问统称为"旧学"、"中学"或"国学"等。国学也可以指中国古代学说。其中的代表是先秦诸子,先秦诸子的思想及学说对中国的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影响。它们形成了兵家思想、法家思想、墨家思想、儒家思想及道家思想等。这些思想从各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如何治理国家。对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都有很深远的影响,慢慢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观念。

 2、体验课程:1)国画2)书法3)茶艺4)古筝

 在实际体验中更深刻的理解我国传统文化,开发潜质,提高兴趣,提高整体文化修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浪漫分享网

原文地址:https://hunlipic.com/qinggan/750566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6
下一篇2023-09-0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